医疗器械市场准入介绍

合集下载

医疗器械的市场准入与监管政策解读

医疗器械的市场准入与监管政策解读

医疗器械的市场准入与监管政策解读医疗器械的市场准入与监管政策对于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解读医疗器械市场准入与监管政策的相关内容。

1. 医疗器械市场准入政策医疗器械市场准入政策是指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对其上市销售前需要经过一系列审批和监管程序的政策规定。

这些政策旨在规范医疗器械的上市进程,有效管理市场化运作,并保护公众的健康权益。

在市场准入政策中,通常包括医疗器械注册备案、产品技术审查、临床试验、生产监督等环节。

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政策要求和程序规定,以确保医疗器械在上市前经过充分的检验和验证,以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2. 医疗器械监管政策医疗器械监管政策是指对已上市的医疗器械进行监管的政策规定。

这些政策旨在保障市场中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以及处理产品质量问题和不良事件。

医疗器械监管政策主要包括了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的监管、医疗器械广告的监管、临床应用和使用监管、不良事件的监测与处理等。

这些政策规范了医疗器械在市场中的操作和使用,有效控制了潜在风险,保护了大众的利益。

3. 市场准入与监管政策的意义市场准入与监管政策的实施,对于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市场准入政策确保了医疗器械在上市前经过审查和检验,确保了其质量和安全性,减少了潜在的风险和安全隐患。

其次,监管政策保障了市场中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阻止了低质量和不符合标准的产品流入市场,保护了公众的利益。

最后,市场准入与监管政策提高了医疗器械行业的监管水平和管理效能,促进了医疗器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综上所述,医疗器械的市场准入与监管政策是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的重要举措。

通过严格的市场准入和监管,我们可以有效控制医疗器械市场中的风险,保障市场中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为公众提供更加可靠和安全的医疗器械产品。

医疗器械的市场准入条件

医疗器械的市场准入条件

医疗器械的市场准入条件在当今的医疗领域,医疗器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简单的体温计、血压计,到复杂的核磁共振成像(MRI)设备、心脏起搏器,它们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这些医疗器械并非随意就能进入市场流通和使用的,需要满足一系列严格的市场准入条件。

首先,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医疗器械市场准入的核心考量因素。

医疗器械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其安全性至关重要。

任何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如引发感染、过敏反应、电气故障等风险的器械,都难以获得市场准入的许可。

同时,器械必须具备明确的有效性,能够为医疗诊断和治疗带来实际的帮助和效果。

例如,一款新型的血糖仪必须能够准确测量血糖水平,且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一台手术机器人必须能够精准地执行手术操作,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

为了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医疗器械需要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

临床试验通常分为多个阶段,从初步的小规模试验,到大规模的多中心试验。

在试验过程中,需要对器械的性能、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全面的评估。

试验的设计和执行必须符合科学、伦理和法律的要求,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必须严谨可靠。

只有通过临床试验,并获得足够的证据支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医疗器械,才有资格申请市场准入。

其次,医疗器械的质量控制也是市场准入的重要条件之一。

这包括对原材料的选择和检测、生产过程的监控、成品的检验和质量追溯等环节。

生产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遵循相关的国际标准和规范,如 ISO 13485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在原材料方面,必须确保其符合生物相容性、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要求。

例如,用于制造植入式器械的材料,不能引起人体的排异反应,且在体内长期存在时不会发生变质或分解。

生产过程中,要对关键工艺参数进行监控和控制,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成品检验则要涵盖外观、性能、安全性等多个方面,只有合格的产品才能出厂销售。

同时,还需要建立质量追溯系统,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能够迅速召回产品,并查明原因。

医疗器械市场准入门槛

医疗器械市场准入门槛

医疗器械市场准入门槛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医疗器械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然而,由于医疗器械的特殊性和对人们健康生命的直接关系,市场准入的门槛被摆在了供应商的面前。

本文将探讨医疗器械市场准入的相关内容,从政策法规、技术标准、质量要求和认证审核等方面进行讨论,以期为供应商提供指导。

一、政策法规政策法规是医疗器械市场准入的基础,同时也是保障医疗器械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

我国对医疗器械的监管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

这些法规对医疗器械的生产、销售、进出口等各个环节都有明确规定,供应商必须遵守相关法规才能申请准入市场。

此外,政府还通过发布政策文件,对医疗器械市场准入进行进一步规范,例如明确准入审批的程序和要求。

二、技术标准医疗器械的技术标准是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依据。

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医疗器械技术标准,供应商生产的医疗器械必须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这些标准包括产品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生物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严格把关了医疗器械市场的品质。

同时,技术标准还能够规范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流程,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质量要求医疗器械作为涉及人体健康的产品,其质量是供应商准入市场的重要指标。

我国采用了一系列质量管理体系,如ISO 13485质量管理体系、GMP(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对医疗器械的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

供应商需要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此外,在质量追溯方面,供应商还需要建立起可追溯的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

四、认证审核为了确保医疗器械供应商的生产和操作符合相关要求,我国设立了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和产品注册证书的认证审核制度。

供应商需要申请相应的认证证书,证明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符合要求。

认证审核机构会对供应商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原材料选择等方面进行审核,必要时还会对产品进行抽样检测,确保供应商生产的医疗器械质量可靠。

医疗器械市场准入门槛分析

医疗器械市场准入门槛分析

医疗器械市场准入门槛分析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提高,医疗器械市场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然而,作为一种关乎人类生命健康的产品,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的准入门槛。

本文将从准入门槛的概念、分类、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更深入地理解医疗器械市场准入的现状和趋势。

一、准入门槛概述准入门槛是指制约一个行业或市场进入的各项要求和规定。

医疗器械准入门槛则是在医疗器械进入市场之前需要满足的一系列技术指标、法律法规和质量要求。

医疗器械准入门槛旨在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防范次品、假冒、伪劣产品的流通。

二、医疗器械准入门槛分类医疗器械准入门槛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根据产品风险等级,医疗器械可分为一类、二类、三类。

一类医疗器械风险最低,三类医疗器械风险最高。

不同风险等级的医疗器械,其准入门槛也不同。

一般而言,三类医疗器械的准入门槛较高,包括临床试验、生产资质、注册和许可证等方面的要求。

三、影响医疗器械准入门槛的因素1.市场需求:市场需求的大小和增长速度是制定医疗器械准入门槛的重要参考因素。

如果市场需求较大且增长迅猛,政府可能会适度降低准入门槛,以满足市场需求。

2.技术创新:医疗器械市场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新技术和新产品不断涌现。

政府对于技术创新方面的产品可能会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减少准入门槛。

3.风险管理:医疗器械准入门槛的制定还需要考虑到产品风险的管理。

风险越高的产品,门槛也会相应提高。

这是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4.法律法规: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规范医疗器械市场,包括准入门槛的设定。

法律法规的制定与修订对于医疗器械准入门槛具有重要影响。

四、医疗器械市场准入门槛的现状和趋势当前,各国对医疗器械市场准入的要求不断提高。

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许多国家对医疗器械的准入门槛进行了调整和完善。

例如,欧盟对医疗器械的监管力度逐渐增强,推出了更为严格的监管要求。

医疗器械生产市场准入管理办法

医疗器械生产市场准入管理办法

医疗器械生产市场准入管理办法引言医疗器械是指应用于人体的各类医疗设备、器具、器材以及相关物品,其安全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为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医疗器械生产市场准入管理办法应运而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疗器械生产市场准入管理办法的相关内容。

一、基本原则1. 依法行政原则:医疗器械的准入管理必须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进行管理。

2. 安全和有效性原则:医疗器械的准入必须保证其安全和有效性,不会对人体或环境造成损害。

3. 风险分级原则:根据医疗器械的风险等级,实行分类管理,加强对高风险医疗器械的监管。

4. 公开透明原则:医疗器械的准入管理应公开透明,便于社会公众了解和监督。

二、准入管理要求1. 注册登记:凡属于医疗器械生产经营的企业,必须进行注册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并年检合格。

2. 安全性评价:对医疗器械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包括对材料、结构、功能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测和评估。

3. 有效性评价:对医疗器械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评估其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的效果。

4. 生产管理规范:要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建立和实施符合规范要求的生产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5. 质量控制:医疗器械的生产企业必须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保证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6. 产品标识:医疗器械必须标明产品名称、生产企业名称、型号规格等相关信息,并附带产品声明和使用说明书。

7. 售后服务:生产企业应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及时处理用户反馈的问题和投诉。

8. 广告宣传管理:医疗器械的广告宣传必须真实准确,不得夸大产品功能和效果。

三、准入申请流程1. 准入申请: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向相关管理部门提交准入申请材料,包括产品相关资料、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报告等。

2. 审核审批:相关管理部门对准入申请进行审核,根据申请材料和评价报告,决定是否同意准入。

3. 发放准入证书:准入申请通过审核后,相关管理部门发放准入证书,允许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投放市场销售产品。

医疗器械市场准入门槛分析报告

医疗器械市场准入门槛分析报告

医疗器械市场准入门槛分析报告I. 引言医疗器械是指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缓解或监控疾病的工具、仪器、设备、材料或其他产品。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医疗器械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

然而,由于医疗器械涉及到人体健康与安全,为了保障公众利益,各国普遍制定了门槛较高的准入标准和监管政策。

本文将对医疗器械市场准入门槛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对市场竞争、创新和消费者权益的影响。

II. 严格的注册和审批制度医疗器械的准入门槛主要体现在注册和审批制度方面。

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规,医疗器械的注册通常需要提交详细的技术数据、临床试验结果以及生产工艺等信息。

注册过程涉及多个部门的审批和评估,时间周期长,成本高。

这一门槛的设立,一方面确保了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市场竞争的进入。

由于注册和审批流程复杂,对技术创新和新企业而言,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资金。

这使得市场上的主要参与者更多是那些已经通过审批程序的大型公司,其市场份额相对较大,新进入者往往面临巨大的挑战。

III. 严格的质量管理要求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各国对医疗器械的生产、质量管理和监督要求也非常严格。

医疗器械的制造企业需要获得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接受监督检查。

这些认证和监管要求使得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生产设备的合规性、原材料的采购和管理、产品的生产过程控制、售后服务等方面。

这种门槛的存在,一方面保障了用户对医疗器械产品的信任,另一方面也限制了一些小型企业的发展。

小企业由于资金和资源的有限性,很难达到严格的质量管理要求,进而限制了其市场竞争力。

IV. 专业资质和技术要求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涉及到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为了确保从业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许多国家对医疗器械领域的从业人员设定了专业资质和技术要求。

例如,医疗器械销售人员需要通过相关的培训和认证,才能合法从事销售工作。

这种门槛的设置,可以有效地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保证了产品的正确使用和合理推广。

医疗器械的国内外市场准入法规比较分析

医疗器械的国内外市场准入法规比较分析

医疗器械的国内外市场准入法规比较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医疗器械的需求量不断增长。

全球范围内,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和管理措施,以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

本文将对医疗器械的国内外市场准入法规进行比较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不同地区的监管要求和市场准入程序。

1. 国内市场准入法规在中国,医疗器械的市场准入法规主要由国家药监局(现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管理。

根据中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医疗器械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必须取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

具体的市场准入程序包括:注册备案、技术评价、临床试验、生产监督等多个环节。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别的医疗器械需要进行专项审批或特殊程序的审核,例如高风险类别的医疗器械。

2. 国际市场准入法规在国际市场上,各个国家和地区也都有针对医疗器械的市场准入法规。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案例。

(1)美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负责管理美国市场的医疗器械。

在美国,医疗器械的市场准入要求主要包括预市准备阶段(包括产品分类、注册申请等)、市场批准阶段(包括临床试验和质量体系评估等)以及市场后监管阶段。

此外,根据医疗器械风险等级的不同,还有一些特殊的审批程序,如510(k)预先市场通知和PMA(标准化器械评估)等。

(2)欧盟欧洲的医疗器械市场准入采用了共同的技术规则和准入程序。

根据欧盟医疗器械法规(MDR)和医疗器械诊断法规(IVDR),医疗器械的市场准入程序主要包括技术文件评估、CE认证、临床评估等环节。

此外,欧盟还要求将部分中高风险类别的医疗器械进行预市准备审查。

(3)日本日本厚生劳动省负责管理医疗器械市场的准入。

根据医疗器械法(MHLW),医疗器械的市场准入程序主要包括技术评价、厂商登记、质量体系审核等。

此外,日本的医疗器械准入还有一些特殊要求,如临床试验、专属医疗器械审理委员会审核等。

3. 国内外市场准入法规的比较在国内市场准入法规和国际市场准入法规中,存在一些差异。

医疗器械准入

医疗器械准入

医疗器械准入一、进入中国市场的任何一种医疗器械产品须由产品生产者或其委托代理人向中国医疗器械行政监督管理部门提出产品市场准入申请。

医疗器械产品市场准入审查的认可形式及标志全部采用全国统一的注册证书和注册号。

二、医疗器械是指用于人体疾病诊断、治疗、预防,调节人体生理功能或替代人体器官的仪器、设备、装置、器具、植入物、材料和相关物品。

三、医疗器械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指植入人体,用于生命支持,技术结构复杂,对人体可能具有潜在危险,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第二类是指产品机理已取得国际国内认可,技术成熟,安全性、有效性必须加以控制的;第三类是指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安全性、有效性的。

《医疗器械产品分类目录》由国家医药管理局发布并定期调整。

四、国家医药管理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医药管理局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授权的医疗器械行政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医疗器械管理部门)对医疗器械产品市场准入进行审查。

五、国家医药管理局受理医疗器械产品市场准入审查的范围是:1.境内企业(包括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外资独资企业,下同)生产的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2.由境外企业生产、在中国销售的一、二、三类医疗器械产品。

六、省级医疗器械管理部门受理医疗器械产品市场准入审查的范围是:境内企业生产的第二、三类医疗器械产品。

省级医疗器械管理部门必须将每年注册的第二、三类医疗器械产品上报国家医药管理局。

七、在规定范围内注册的产品,可在全国有效通行,不需重复注册。

八、境内企业生产的医疗器械产品的注册,分为试产注册和准产注册两个阶段。

试产注册应提交:(1)试制报告;(2)产品标准及编制说明;(3)产品性能自测报告;(4)国家医药管理局指定的医疗器械质检中心出具的产品全性能测试报告;(5)产品临床研究或临床验证报告;(6)产品使用说明书;(7)产品结构原理及主要工艺流程;(8)设计计算及说明;(9)原材料及零配件来源。

试产注册有效期为两年,到期应申请准产注册,准产注册应提交:(1)试字号注册证;(2)试产期间,产品及生产工艺的完善或更改报告;(3)产品标准;(4)企业质量体系现状;(5)国家医药管理局指定的医疗器械质检中心出具的产品检测报告;(6)用户质量反馈资料及主要用户调查原始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obin Zhang Copyright reserved by CTIpy g y Robin.zhang@主要内容1.全球主要市场准入简介2.CTI医疗器械检测简介Part One全球主要市场准入简介•监管机构–ANVISAA SAThe Collegiate Board of Directors of the N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 Agency独立监管机构(autonomous agency )医疗器械(Medical Device)药品(pharmaceuticals)药()•上市前注册医疗器械必须注册(Registered with ANVISA)(R i t d ith ANVISA)•注册主体:进口商(Importer)进商(p)巴西境内制造商(Manufacturer in Brazil)监管机构–ANVISA(g)证书:注册号(Registration Number)周期:不定从提交文件到最终取得认般个月个月•从提交文件到最终取得认证一般6-24体系:GMPd g•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2010年底开始ANVISA进行现场工厂审核费用:$25000左右•针对Ⅱ监护产品书效注:证书一旦取得,5年有效期,到期后重新注册。

法规(Regulations)Law No. 6360 of 1976–Law No.6360of1976–Decree 74.094/97–RDC No.185:2001•重点介绍注册提交的技术文件(O utlines the specific documents)–RDC No. 56 Essential Principles分类(Classification)依据风险等级(According to risk to the human body)(According to risk to the human body)–Ⅰ类(Class Ⅰ) Lowest–Ⅱ类(Class Ⅱ) PACS系统、MRI 、高压注射器机体(ClassⅢ)CT Mammo DR注射器针筒射频热凝仪–Ⅲ类(Class Ⅲ) CT、Mammo、DR、注射器针筒、射频热凝仪–Ⅳ类(Class Ⅳ) Highest注:RDC-185AnnexⅡ,与FDA、CE分类类似•提交的文件-自由销售证明(Free Sales Certificate)注:需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注需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生产许可证(Facility Operation License) the company working allowance, issued byh ki ll i d b ANVISA-technical certification responsibilityh i l ifi i ibili-进口许可证(Import License)-巴西GMP (Certificate of Brazilian GMP)巴西GMP(C ifi f B ili GMP)标示、标签(Label and Labeling)–Act n. 8078 -known as the Consumer Protection Code (CDC)•要求标明产品组成、进口商名称、地址、电话•要求准确、完整、清晰、易读(correct, clear, precise,and easily readable)–葡萄牙语(Translated into Portuguese)二手或翻新设备(Used/Refurbished Equipment)–注册进口税(Import Duties and Taxes )进税(I D i d T)–CET (Common External Tariff, MERCOSUR countries)•根据货物类型一般征收14%最低0%最高20%根据货物类型,般征收14%,最低0%,最高20%–IPI (Industrial Products Tax)•根据货物的重要程度,税率在0%到15%之间浮动–ICMS (Merchandise and Service Circulation Tax)•根据产品不同的流通环节征收7%到25%注:1、MERCOSUR Countries包括:阿根廷、巴西、巴拉圭、注1MERCOSUR C i包括阿根廷巴西巴拉圭乌拉圭2、IPI和ICMS同时针对国内外所有的公司所3、CET税率越高、IPI税率也相应较高进口税(Import Duties and Taxes )进税(I D i d T)–CET (Common External Tariff, MERCOSUR countries)•根据货物类型一般征收14%最低0%最高20%根据货物类型,般征收14%,最低0%,最高20%–IPI (Industrial Products Tax)•根据货物的重要程度,税率在0%到15%之间浮动–ICMS (Merchandise and Service Circulation Tax)•根据产品不同的流通环节征收7%到25%注:1、MERCOSUR Countries包括:阿根廷、巴西、巴拉圭、注1MERCOSUR C i包括阿根廷巴西巴拉圭乌拉圭2、IPI和ICMS同时针对国内外所有的公司所3、CET税率越高、IPI税率也相应较高–2010年医疗器械注册实施了新的法规–由巴西代理商进行注册费用由代理商承担,完成后以货物抵扣部分费用–费用由代理商承担完成后以货物抵扣部分费用–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要进行工厂审核,建立体系文件时需要考虑巴西GMP的要求–提交ANVISA文件多数为CE认证技术文件内容–需要国内自由销售证明,需进行领事认证ANVISA网址:.br/eng/bio/index.htmhttp://www anvisa gov br/eng/bio/index htm–2010年医疗器械注册实施了新的法规–由巴西代理商进行注册费用由代理商承担,完成后以货物抵扣部分费用–费用由代理商承担完成后以货物抵扣部分费用–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要进行工厂审核,建立体系文件时需要考虑巴西GMP的要求–提交ANVISA文件多数为CE认证技术文件内容–需要国内自由销售证明,需进行领事认证ANVISA网址:.br/eng/bio/index.htmhttp://www anvisa gov br/eng/bio/index htm监管机构–ANVISA–证书:注册号(Registration Number)证书(R i i N b)–周期:不定•从提交文件到最终取得认证一般6个月-18个月–费用:$5000左右•针对Ⅱ类监护产品法规(Regulations)/–Resolution 3802/2004–Resolution 2318/02()分类(Classification)依据风险等级(According to risk to the human body)–Ⅰ类(Class Ⅰ) Lowest–Ⅱ类(Class Ⅱ) PACS系统、MRI 、高压注射器机体(ClⅡ)PACS系统MRI高压注射器机体–Ⅲ类(Class Ⅲ) CT、Mammo、DR、注射器针筒、射频热凝仪–(ClassⅣ)HighestⅣ类(Class Ⅳ) Highest注:分类规则与FDA、CE分类类似提交的文件自由销售证明(Free Sales Certificate)–(Free Sales Certificate)注:需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CE证书–授权信–生产流程图(Flowchart)–风险管理报告(Protocol Analysis)风险管理报告(P l A l i)注:红色字体文件需要进行领事认证标示、标签(Label and Labeling)Resolution 2318/02–Resolution2318/02–要求标明产品描述、包装材料、存储条件、序列号、有效期、进口商信息,包括名称、地址、电话等•要求准确、完整、清晰、易读(correct, clear, precise, and easilyreadable)葡萄牙语(Translated into Portuguese)–(Translated into Portuguese)二手或翻新设备(Used/Refurbished Equipment)–注册进口税(Import Duties and Taxes )AEC(Common External Tariff, MERCOSUR countries)–AEC(Common External Tariff MERCOSUR countries)•根据货物类型,税率在0%到16%之间浮动•二手或者翻新设备可达到24%–VAT (Value-Added Tax)•新产品-税率10.5%•二手或翻新产品-税率21%手或翻新产品税率21%公开招标(public bids)政府采购(Government Purchases)–政府采购(Government Purchases)–由阿根廷代理商进行注册–更换代理商或增加代理商后需要重新注册(与大使馆沟通结果)–费用由代理商承担,完成后以货物的形式抵扣部分费用–提供CE认证后,需要提供欧盟境内的销售发票–提交ANMAT文件多数为CE认证技术文件内容–CE证书、自由销售证明、授权信、欧盟销售发票需进行领事认证南美-其他地区秘鲁、智利、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委内瑞拉等–由当地代理商进行注册–CE认证–自由销售证明•必须完成在国内医疗器械注册–授权委托书–注册周期大概需要三月个左右东南亚-新加坡2010年开始实施医疗器械上市前注册制度–提交文件大部分为CE认证中技术文件–提供CE测试报告,ISO或IEC标准–由客户完成当地注册Health Sciences Authority 网址:.sg/publish/hsaportal/en/home.htmlhttp://www hsa gov sg/publish/hsaportal/en/home html东南亚-新加坡2010年开始实施医疗器械上市前注册制度–提交文件大部分为CE认证中技术文件–提供CE测试报告,ISO或IEC标准–由客户完成当地注册Health Sciences Authority 网址:.sg/publish/hsaportal/en/home.htmlhttp://www hsa gov sg/publish/hsaportal/en/home html需要取得三个甚至更多证书–注册证-类似国内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卫生证-类似国内卫生部的部门颁发GOST R认证–GOST-R认证–计量证-类似与国内计量器具证书费用–正常情况6000美金常情美金•但是费用不好控制,往往是此费用的几倍,甚至4-5倍–成功案例:II类监护产品认证最终费用在15000美金左右周期:4个月-18个月周期很难控制取决于产品是否需要进行检测、临床合作伙伴的府关系合作伙伴的政府关系成功案例:合作伙伴承诺6个月完成,最终完成花费了10个月时间注:受限于国家政治体系官僚作风,周期、费用等非常不好控制;尤其会涉及到些隐性费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