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铁生散文集》有感之三:边走边唱
读史铁生的散文有感

读史铁生的散文有感读史铁生的散文有感范文(精选26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散文吧?散文是抒发作文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那么你真的知道要怎么写散文吗?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读史铁生的散文有感范文(精选2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史铁生的散文有感篇1相对于世界的博大,宇宙的永恒,无论怎样伟大的人物,也会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无论你多么成功,都会成为匆匆而居的过客,尤其是在史铁生《我与地坛》里得到了升华,史铁生的散文大多关于生死、命运、苦难的探索,因此充满了浓郁的哲学味道和蕴含了深刻的理趣,等待我们一起去发掘、揭开史铁生散文理趣的神秘面纱。
史铁生《我与地坛》中整篇充满了富有哲学意义的理趣色彩,对生命有着非同常人的认识,不在仅仅的满足和停留在对生活、梦想的探求,而是转向了对未知生命意义的不懈探索和哲学思考之中。
文章写的也比较的随性、自然,源于内心世界真的看开和走出欲望的泥淖,既洒脱又解脱,读者看了之后,超凡脱俗。
不但可以摆脱心灵的束缚还可以正视自己惨淡的人生,是超然物外的执着情怀,更加坚定了通往成功的人生目标,既符合现实实际,又避免了永恒的痛苦和迷茫。
此时此刻的史铁生,是凤凰涅盘之后的史铁生,是不会被困难打垮的史铁生,已不在急于探索人生的方向和梦想实现,而是通过构筑精神家园在深化生命哲学意义,在另一篇散文中《好运设计》中也可以体现精神家园是虚构缥缈的东西,只有在不断的寻找生命存在的意义,才会冲破绝境。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享受追求的过程,体会过程的美丽与悲壮,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把一个必将到来的事实变成神秘探索的过程,变成你创造出独特自我境界的过程。
在沿途中寻找最美的风景,而不是等待命运的宣判结果,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机会改变自己的人生!在《我与地坛》中,作者凝聚了厚重的笔力诉说了生与死的经历与思考,以残疾人特有的思想角度自我解剖生死,与死神反复较量所表现出对生的热爱和对死的坦然面对。
史铁生散文集读后感范本(二篇)

史铁生散文集读后感范本《史铁生散文集》读后感《史铁生散文集》是一本收录了史铁生先生多篇散文的作品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感受到了史先生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独特的写作风格,深深地被他的文字所吸引和震撼。
这本散文集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展现了史先生深邃的思考和敏锐的观察力。
他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摹和对人性的思考,揭示了人生的喜怒哀乐,赋予了普通事物以深刻的意义。
史先生的散文作品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的抒发,更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以一种细腻的笔触,展示了自己对世界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
在《史铁生散文集》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是《冰山的背影》。
这篇文章通过描述一位老人与冰山的相遇,展现了生命和时间的无常。
史先生通过优美的文字,将冰山与人生进行了对比,并通过对老人内心深处无尽悲凉的描写,给人一种沧桑和思索的感觉。
文章中的气氛凄凉而压抑,读完之后让人不禁沉思。
史先生的散文作品还有一种特别的魔力,那就是能够唤起读者共鸣。
无论是描写家庭,友情,爱情,还是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他都能够用简短而有力的文字,触动人心,让人深思。
他在文字中描绘的情感和思考,与读者心灵中的共鸣相互交织,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
除了情感共鸣,史先生的散文作品还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他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他通过对四季的描写,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妙变化和生命的轮回。
他的文字露出对自然之美的讴歌,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的呼唤。
在阅读《史铁生散文集》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感受到了史先生那种对生活的独特的态度和对人性的洞察。
他用一种深邃的思考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传递给读者。
他的文字直抵人心,引起了我对生活的深思。
通过阅读《史铁生散文集》,我深深地被史先生的文字所打动,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热情和对人性的洞察力。
他的散文作品充满了情感和思考,通过对生活中细微之处的描写和对人性的反思,唤起了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的渴望。
《史铁生散文》读后感

《史铁生散文》读后感在阅读史铁生的散文集后,我深深地被他的才情和人格魅力所吸引。
他的文字,如同他的人生,充满了坎坷与坚韧,痛苦与希望,悲观与乐观。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对生活的深刻反思,更是对人性的深度剖析。
史铁生的散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揭示了人生的真谛。
他的文字,既有深沉的哲理,又有生动的情感,既有对生活的热烈热爱,又有对人生的深深忧虑。
他的作品,如同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
在史铁生的散文中,我看到了他的坚韧和勇气。
他在面对生活的困苦和挫折时,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
他的文字,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他的作品,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生的美好和希望。
在史铁生的散文中,我也看到了他的悲观和绝望。
他在面对生活的痛苦和无奈时,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批判精神。
他的文字,充满了对生活的深深忧虑和对人性的深度剖析。
他的作品,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生的苦难和挑战。
史铁生的散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文字,既有深沉的哲理,又有生动的情感,既有对生活的热烈热爱,又有对人生的深深忧虑。
他的作品,如同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
史铁生的散文,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生的复杂和多元。
他的文字,既有对生活的热烈热爱,又有对人生的深深忧虑。
他的作品,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生的美好和希望。
史铁生的散文,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生的苦难和挑战。
他的文字,既有对生活的深深忧虑,又有对人性的深度剖析。
他的作品,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生的苦难和挑战。
史铁生的散文,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生的真实和真诚。
他的文字,既有对生活的深深忧虑,又有对人性的深度剖析。
他的作品,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生的真实和真诚。
总的来说,史铁生的散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文字,既有深沉的哲理,又有生动的情感,既有对生活的热烈热爱,又有对人生的深深忧虑。
他的作品,如同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
史铁生散文秋天的怀念读后感(通用14篇)

史铁生散文秋天的怀念读后感(通用14篇)《秋天的怀念》此文是一篇不到千字的散文,尽管文字很朴实,但却是作者生活的真实体验,表露出真情实感。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史铁生散文秋天的怀念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史铁生散文秋天的怀念读后感篇1母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是慈祥的,是温暖的。
这些我以前不知到,那是读了《秋天的怀念》而体会到的。
那是一个秋高气爽,到处都是开满菊花的秋天,史铁生自从双腿瘫痪后,他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听见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就会把手边的东西猛地向墙上摔去,那是母亲得了肝病,每天晚上都是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有一天,母亲向史铁生愿不愿意去北海,史铁生答应了,母亲很高兴,但那是最后的诀别,母亲临死前都牵挂自己的儿子和女儿。
我感到母爱是最伟大,无私的,真实的。
有一次,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我晚上很喜欢踢被子,本来是在暖和的被子里,突然我右脚一蹬,把被子踢开,大声喊道“好热,好热,妈妈,好热”。
把疲惫的妈妈从熟睡中叫起来了,她摸摸我的头,再摸摸她的头,我的头似乎比妈妈头热多了,于是她跳起床,找体温表,我没想到,妈妈一回家就睡了,她又从哪来的神力,找体温表呢?一定是母爱。
妈妈找到了体温表,放在我的腋窝下,5分钟后,妈妈拿出体温表一看,情不自禁地喊到'我的妈呀,41度呀”她二话不说,披上一件棉袄,抱起我在马路上疯狂地跑着。
马路上只有路灯和二尺厚的雪,走上去,吱吱地响着。
到了医院,医生说:“要打2瓶吊针”我睡了,医生给我打了吊针,第二天早上,妈妈还在我床上,我问她睡了吗?她说睡了,我看见妈妈眼里又有了几根红红的血丝,她一夜没睡。
想想妈妈,她一直为我付出,为我操劳,不知不觉银发已悄悄替代了黑发,皱纹爬满脸庞,可我却毫不珍惜,有时还惹她生气,有时妈妈叫我去吃饭,我还不耐烦地说:'急什么,等一下。
”自从读了这篇文章我懂事多了,经常帮妈妈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考试中,我会取得好的成绩回报她的,如果看到这些,妈妈的脸上就总是露出灿烂的笑容。
史铁生散文集读后感

史铁生散文集读后感史铁生,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名字,一个拥有独特写作风格的作家。
他的散文作品被誉为中国当代散文的经典之作,其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而闻名。
读完史铁生的散文集,我深深感受到了他的文字之美,也对生活、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史铁生的散文作品以其清新淡雅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而著称。
他的作品常常以平淡的语言,描绘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但却能触动人心。
在他的笔下,一片绿叶、一滴露水、一朵花儿都能成为文字的载体,展现出深刻的意境和情感。
他的作品中融入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美好。
史铁生的散文作品中最令我动容的是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世界,用文字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在作品中不断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让人在阅读中产生共鸣。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敬畏,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敬畏。
史铁生的散文作品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常常以自然为背景,以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为载体,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展现出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史铁生的散文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世界,用文字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的作品中融入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敬畏,让人在阅读中产生共鸣。
他的作品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对生活、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通过阅读史铁生的散文集,我深深感受到了他的文字之美,也对生活、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他的作品以其清新淡雅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而著称,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敬畏。
他的作品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对生活、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史铁生作品读书报告

读书笔记宋海冰某一铁生曾经写过:“写作从来就不是什么学问,本不该有什么规范,本不该去符合什么学理,本不必求取公认,那是天地间最自由的一片思绪呀,是有限的时空中响彻的无限呼唤。
”是啊!写作本应是由每个人独具的心流创作而成,是借由文字的光束照进内心的角落,是对自己心音的表达,它本不应该被一个固定的模式限制。
我第一次读史铁生的作品是在小学时,读的是《秋天的怀念》,那篇文章讲的大概是儿子双腿瘫痪,不知道母亲已得了胃癌,不关心母亲,在母亲离世时悲痛欲绝的故事,很让人感动。
那篇文章小学阅读里有,中学阅读里也有,高中时还能在课堂上看见。
那时,史铁生只不过是标题下的几个小字,他存在时和我无关,不存在时我也未曾知道,我对他仅有的印象是一位坐在轮椅上的作家。
我知道史铁生去逝是在他去逝四年之后,在一次给住宿生的语文讲座上,毕老师给我们讲史铁生的文章,其中有我最熟悉的《秋天的怀念》,我又欣赏了一遍这文章,讲到快结束时,毕老师的语气突然变得更严肃,更沉重,他对我们说,我今天讲史铁生的文章是因为再过几天就是史铁生逝世四周年,并希望我们能记住他,怀念这位作家,多读他的书。
他是2010年12月31日凌晨3:46分去逝的,活了59岁,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他已经去世了,我认认真的在讲座上记下他去世的时间,他写过的作品以及他的生平,后悔没有在他活着的时候读他的书。
2014年12月31日凌晨3:46分,我终究是在睡梦中度过了,我并不是忘记他的离世,而是不知道12月31号已经来了,我希望能在今年的12月31日凌晨3:46分静静的默想,想史铁生,想他写过的有哲理的话,想一想《我与地坛》,重温一遍《秋天的怀念》……史铁生所信仰的天堂此一铁生38年来一直坐在轮椅上,后来又因为肾衰竭患上了尿毒症,他承受苦难却像约伯那样从未放弃过对上帝的信心,他认为如果一个人永远没有苦难没有不幸的事,他永远不会感受到幸福,上帝为他创设苦难是为了让他感受到幸福之美好,所以人人都会经历困难,所以此一铁生会双腿残疾,之后又患有肾病。
史铁生散文集读后感范文(通用4篇)

史铁生散文集读后感范文(通用4篇)史铁生散文集读后感范文(通用4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了。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史铁生散文集读后感范文(通用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史铁生散文集读后感1一张轮椅,一个青年,一位母亲,一段亲情,一种对于生与死的思考,这大概就是我最初理解的《我与地坛》。
后来,我每每夜起,翻开这本书,我开始为作者的痛苦遭遇而惋叹,开始为作者母亲而担忧、心痛,以至于开始思索人生。
作者史铁生,在他人生最灿烂的时候,迎来了命运的玩笑:失去了双腿,终日只能以轮椅为伴。
而在他最无助的时候,他找到并来到了地坛,也不妨说是地坛选择了他。
从此,他成了那个园子里一切的见证者,而那个园子也成了他灵魂唯一的住所。
有人说,《我与地坛》是一部极富悲情色彩的作品,但我从中更多的看到得是一种力量,一种爱。
作者的执著与坚强感动着我。
虽然失去了双腿的他曾在年少时有过失落和暴躁,但他从无一日间断地来到地坛,去深思,去观察,去体味人生,从而平静、释怀以及看淡了一切。
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在后来的人生中从阴霾中“站”起来。
而观如今,我们衣食无忧,可遇到一丁点的挫折就怨天尤人,哭天喊地。
难道我们不应该学习作者的精神吗?母爱的伟大无私震憾着我。
作者的双腿瘫痪带来了他痛苦的青春,也就注定了他母亲痛苦且短暂的一生。
当他年少无知,自暴自弃时,他母亲所承受的痛苦可以说是无法想象的,但她没有终日以泪洗面,而是用自己的不动声色去放纵他,去呵护他,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独自忍受煎熬。
这也无异于给自己判了死刑。
也许作者是以现在的成就来告慰母亲的再天之灵,可昔人已故,只能追悔莫及。
再看看我们现在,一个个孩子在家都是小王子、小公主,利用父母对自己的爱来胡作非为。
时不时对父母呼来唤去,毫无半点感恩之心,羊都有跪乳之恩,鸦亦有反哺之义。
朋友们,醒醒啊,别等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史铁生散文读后感(2)

史铁生散文读后感(2)史铁生散文读后感篇三史铁生是位特殊的作家。
毕业于清华附中,“”初期,18岁的他响应号召赴延安一带插队,过重的农活,恶劣的生活条件,伤害了他年轻的身体,有一次还淋了大雨,高烧不退。
回北京后,生日那天住进了友谊医院,从此再没能站起来。
瘫痪那年他才21岁,他写有一篇《我21岁那年》。
正值青春年少啊!用他的代表作《我与地坛》里的话来说,是“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每周3次血液透析维持生命。
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残疾到底给史铁生带来了些什么?有人说,他因为身体的残缺而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思索;我想说,他发现了生命普遍的残缺,并用生命的眺望弥补了身体的残缺。
他在《给盲童朋友》一文里给盲童们解释“残疾是什么呢?残疾无非是一种局限。
你们想看而不能看。
我呢,想走却不能走。
那么健全人呢,他们想飞但不能飞——这是一个比喻,就是说健全人也有局限,这些局限也送给他们困苦和磨难。
……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一样,在这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
”“健全人也有局限,他们想飞但不能飞”,是呀,如果能飞,谁不想飞呀?还有诸如健步如飞、事业腾飞、飞到心爱的人身边等等翱翔的人生愿望,可是身体再强壮、头脑再聪明的人也不可能平地起飞。
人生而有缺陷,谁敢说自己的人生不会经历挫折和磨难,不会有痛苦和无法拥有?既然如此,那么健全人和残疾人一样都处在超越生命残缺的路上;其实生命是普遍的残缺,即使你是健全人。
他在《有关庙的回忆》写道:“无论再往哪儿去吧,都说明此地并非圆满。
丑弱的人和圆满的神,之间,是信者永远的路。
……此岸永远是残缺的,否则彼岸就要坍塌。
”如果此岸的生命都圆满了,就没有信者去往彼岸,那人们心目中极乐的彼岸自然就因为毫无意义而坍塌了。
这里无非铁证如山地告诉我们:一切生命都是残缺的,谁也不会比谁更幸运,谁也不会比谁更不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史铁生散文集》有感之三:边走边唱
有些人不知不觉就走入他的生命了。
他忘不了孙姨,对,就是那个“特棒的老太太”。
邻居们说,从来没听见她愁眉苦脸,她的屋里总能传来美妙的歌声。
她是个幸福的人吧?她有三个孩子,一个女儿夭折。
另外两个生了不治之症。
很久以后才知晓,歌声是一种祈祷。
歌声中我看见了一位母亲的泪水,那歌声是苦难的洗礼。
这应是最最有力的歌声,饱含支撑生活的信念。
她不幸,但活得很幸福,至少,在他看来。
史铁生想起母亲就想起孙姨。
想起自己的苦就想起孙姨受过的难。
人都需要一个信念决心活下去,哪怕独自歌唱。
他的小说《命若琴弦》,陈凯歌把它拍成了电影,取了一个我非常喜欢的名字“边走边唱”。
师傅说:你只要弹断最后一根弦,就可以见到蓝天,星星和月亮。
于是盲童用一生寻求那张药方和琴弦。
还剩下几根,只剩最后几根了,那时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
这种信念支持他爬过无数座山,走过无数次路。
无数次感到过的温暖和炽热的太阳,无数次梦想着的蓝天、月亮和星星-- 命若琴弦,虽然预知了生命的最终虚无,依然唱得明媚响亮。
这个像寓言一样的故事,告诉我史铁生活着的密码。
史铁生笑着对我说:
麦子,群山中的瞎子,就是我,也是你和他,面对这“无所谓哪儿来,也无所谓哪里去”的人生,还是选择边走边唱吧。
命若琴弦,边走边唱。
这就是好好儿活。
我不知道那些太深的苦涩,需要怎样的精神去承受。
我只知道,面对将来,我没有退避的理由,没有哀伤的借口。
生命就是一场旅途,那就带着明媚的歌声向着远方行走。
顾城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所以,麦子,活着,就是来看看人间的阳光的,学史铁生,带着笑,带着宽厚的心情,看窗前花开,北雁南飞,看生离死别,一面歌唱一面感恩。
“能够与我一同笑看”。
面对生命,恐怕再也没有比这更温柔的心情了。
本文作者:柯麦(微信公众号:语文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