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媒集团化探究电视节目同质化原因

合集下载

从电视节目娱乐化探析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

从电视节目娱乐化探析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

从电视节目娱乐化探析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摘要】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在当今娱乐市场已经变得十分普遍,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电视节目的创新与多样性,还导致了节目内容的雷同和缺乏独特性。

本文将通过分析同质化现象的表现形式、原因、发展趋势以及应对策略,探讨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对娱乐产业的影响。

同质化现象背后的原因往往是市场竞争激烈和观众口味的相似性,而其发展趋势则可能导致市场饱和和收视率下降。

在面对同质化现象挑战的电视节目制作者需要不断探索创新,打破常规,以应对观众需求的多样性,创造更多的机会与可能性。

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既是娱乐产业面临的挑战,也是创新与发展的机遇。

【关键词】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娱乐化、表现形式、原因分析、发展趋势、策略、挑战、机遇1. 引言1.1 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的背景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的背景可以追溯到电视行业的发展历程。

随着电视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电视节目呈现出同质化的趋势。

同质化现象指的是各大电视台在节目内容和形式上趋同,导致观众在选择节目时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

同质化现象的出现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例如商业化运作模式的影响、收视率压力的挤压、观众口味的趋同等。

同质化现象不仅影响了电视节目的多样性和质量,也限制了节目创意的发展空间,导致节目内容缺乏新意和突破,让观众感到审美疲劳和选择困难。

了解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的背景,有助于深入探讨其成因和影响,为制定有效的策略和措施应对同质化现象提供基础和支撑。

1.2 同质化现象对电视节目的影响同质化现象对电视节目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同质化现象导致了电视节目的内容缺乏新颖性和创意性,使得观众在选择节目时感到缺乏选择,影响了他们的观看体验。

同质化现象也使得电视节目之间的竞争加剧,导致了更多节目以迎合市场需求为目的,而忽视了节目本身的质量和内容。

这种现象不仅使得电视节目变得越来越无聊,也对电视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同质化现象还导致了一些低俗、劣质的节目在电视上占据较大比例,影响着观众的审美和价值取向,甚至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从电视节目娱乐化探析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

从电视节目娱乐化探析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

从电视节目娱乐化探析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电视节目是现代社会人们主要的娱乐方式之一,通过电视节目,观众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和娱乐内容。

随着电视节目的普及和发展,人们也逐渐发现了电视节目同质化的现象。

本文将从娱乐化的角度对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进行探析。

要探究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娱乐化。

娱乐化是指将原本不具备娱乐性的事物转化为具备娱乐性的形式和内容。

在电视节目领域,娱乐化表现为以娱乐为导向,通过创意、艺术表现等手段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提供轻松、愉快的观看体验。

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却是指在电视节目领域中出现了大量相似、缺乏创新和个性的节目。

导致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商业化的压力是导致电视节目同质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电视台为了追求收视率和广告收入,往往会选择那些商业上有保证的节目类型。

综艺节目中的选秀节目、真人秀等类型,这些节目具有明确的商业利益,容易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从而获得较高的收视率。

由于商业利益的驱动,电视台之间往往会出现相互竞争,互相模仿,导致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的出现。

公众口味的普遍化也是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的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公众的口味也在发生变化。

观众越来越喜欢简单易懂、轻松愉快的节目内容,而对于那些内容复杂、有思考深度的节目较难产生共鸣。

电视节目制作者们为了迎合观众口味的普遍化,不愿意冒险尝试新的节目类型,而是选择在已经成功的节目类型上进行复制和改编,从而导致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的出现。

市场竞争的激烈也是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的原因之一。

电视台和制片方之间为了争夺观众的眼球和广告资金,往往会选择那些已经成功的节目类型进行复制和改编。

这种市场竞争和之前提到的商业利益的驱动,让电视节目制作者们更愿意选择已经成功且经济效益较好的节目类型,导致了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的出现。

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的出现给观众带来了一些问题。

观众在面对相似的节目时容易产生审美疲劳。

浅析电视节目的同质化及解决措施

浅析电视节目的同质化及解决措施
变化 , 另外 , 电视 频 道 也在 逐 渐地 增 加 , 节 目的播 出 时 间具 有 了更 大 的可 选 择 空 间 , 导致 播 出空 白极 大 的增 多 , 对 节 目的数 量产 生 了更 多的要 求 。在这 种形 势 下 ,“ 拿 来 主义 ” 被 广泛 地应 用 。 ( 三 )缺 乏优 秀人 才 在 节 目的制 作 过程 中 , 人作 为 一种 核 心 因 素 发挥 着 重 要 的积极 作 用 , 在 行 业竞 争 日益激 烈 的 环境 中 占据 着 不 容 忽 视 的地位 , 一旦缺 乏创 新 型人 才 , 将会 在 一定 程度 上导 致 节 目同质 化 现 象 的产 生 。 目前 , 在 我 国 广 电人 才 的培 养 方 面, 教 学任 务 相对 的繁重 , 而师 资力 量又 比较 的 薄弱 , 另外 , 广 播 电视 行 业 投入 较 高 , 需 要 以相 应 的 硬件 设 备来 进 行 人 才 的培 养 , 然而 目 前 我 国很 多高 校却 缺乏 相应 的条 件 , 或 者 由于 缺乏 明确 的规 定 而导 致 教学 任 务 负荷 过 重 , 相 关 的课 程 开设 不合 理 , 扩招 现象 突 出 , 给人 才 的培养 造 成 了极 大 的 阻 碍 。除此 以外 , 很 多 高校教 师 虽然 具备 丰富 的理 论 知识 ,
滥, 除此 以外 , 市 场 的 盲 目性 也 相对 的突 出 , 盲 目跟风 情 况
4 2
第 6卷第 6期 2 0 1 5年 3月
新 闻研 究导刊
J o u r n a l o f Ne ws Re s e a r c h
Vo 1 . 6 No . 6
Ma r c h 2 0 1 5
低, 也 会 给节 目的持 续埋 下 隐患 。 ( 二) 导致 电视 资源 的不合 理浪 费 电视节 目的制作 耗 费 巨大 , 涉及 了很 多 的影 响 因素 , 电 视 资 源需 求 较 多 , 然 而 其始 终 是 一种 有 限 的社 会 资 源 。因 此, 要 在激 烈 的媒 介竞 争形 势下 获得 长远 的发 展 , 电视 台应 珍惜 资 源 , 减 少 电视资 源 的不合 理浪 费 , 但 是 目前 同质化 的

论电视节目的同质化现象

论电视节目的同质化现象

论电视节目的同质化现象——以《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为例,浅谈电视节目的同质化现象摘要:电视节目同质化发展一直是人们所深恶痛绝的。

几乎所有的电视媒体受众都不希望看到节目千篇一律,毫无新意。

但是在现代经济发展,市场激烈的条件下电视节目的编辑、彩排、文化价值都受到同质化的影响。

在本篇论文中,我以新近热播的电视相亲节目就视节目《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为例,浅谈电视节目产生同质化的原因及影响。

并对电视节目如何避免同质化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同质化类型化竞争文化价值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elevision has been the homogenization of people hated. Almost all of the television media do not want to see the program fits the audience, nothing new. But in the modern economic development, market conditions, intense editing of television programs, rehearsals, cultural values are subject to the impact of homogenization. In this paper, I recently hit the TV hit shows on the television program "You Are the One", "we meet it," for example, produces television programs of the causes and impact of homogenization. And how to avoid the homogenization of television program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their own views.Key words: homogenization of cultural values of the type of competition目录一、电视节目同质化的根源 (3)二、竞争对电视节目同质化的影响 (4)三模仿与电视节目的同质化。

从电视节目娱乐化探析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

从电视节目娱乐化探析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

从电视节目娱乐化探析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节目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家中放松的时候,还是在工作闲暇时,电视节目都成为大家娱乐休闲的重要方式。

在日益增多的电视节目中,娱乐化和同质化现象也愈发明显,这给电视节目的创作和观众体验带来了一些问题。

让我们先来探讨一下电视节目的娱乐化特点。

娱乐化是指在信息传播中利用一些轻松、幽默、有趣的方式达到娱乐的效果,为观众带来愉悦的情感体验。

在当今电视节目中,娱乐化已经成为了绝大多数节目的一种制作风格。

无论是综艺节目、情景喜剧还是娱乐新闻,都强调着趣味性、幽默感,力求打造一个欢乐轻松的氛围,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感受到愉悦和放松。

娱乐化的特点使得电视节目在吸引观众的也让观众们能够在紧张繁忙的生活中得到放松和解压,这也是娱乐化电视节目如此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正是因为娱乐化的特点,导致了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的逐渐显现。

同质化是指同一类型的电视节目在内容、制作方式等方面十分相似,难以区分出彼此的特点和亮点。

在当今电视节目市场中,综艺、人气选秀、真人秀等节目层出不穷,但是许多节目的内容和形式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比如说,在综艺节目中,常见的游戏环节、嘉宾互动、明星加盟等元素已经成为了绝大多数综艺节目的标配,观众已经很难再找到独特的新鲜感。

在这样的环境下,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势必会给观众带来审美疲劳和选择困难,同时也给电视节目的创作和传播带来了挑战。

那么,为什么电视节目会出现同质化现象呢?实质上,同质化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和观众口味的趋同所致。

随着电视节目市场的不断扩大,各大电视台和制作公司都希望通过推出更多更受欢迎的节目来吸引更多的观众。

而观众的口味也是在不断变化,但是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更偏好轻松、有趣、娱乐性高的节目,这也导致了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的逐渐凸显。

电视节目同质化还和节目的制作成本有关,一些针对观众口味设计的节目往往能够迅速吸引观众,从而带来更多的收视率和广告收入。

从电视节目娱乐化探析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

从电视节目娱乐化探析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

从电视节目娱乐化探析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随着电视娱乐节目的蓬勃发展,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逐渐显现。

电视节目同质化指的是在内容、形式、风格方面,电视节目之间呈现出的相似性和重复性。

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的产生与传媒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观众的娱乐需求和观看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观看电视节目,节目类型繁多,观众的选择空间变得更加广阔。

为了争夺观众的眼球和时间,电视台纷纷追求观众的共鸣和口碑效应,以此获取更高的收视率和广告效应。

这种竞争压力使得电视节目之间呈现出相似性和同质化。

商业考量也是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如今,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出都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

电视台作为商业机构,需要通过电视节目来获得利润。

有限的资源往往被用来制作和推出那些市场反应不错的节目。

成功的节目形式会被其他电视台效仿,导致节目同质化现象的出现。

市场调查也会对电视节目的同质化产生影响。

市场调查往往侧重于调查观众的喜好和需求,通过分析调查结果,电视台决定制作和播出哪些节目。

这种迎合大众口味的做法,也是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还与观众的审美偏好和观看习惯有关。

观众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电视节目越多,对于某些节目类型就越容易产生审美疲劳。

当观众对某个节目类型产生疲倦感时,电视台为了满足观众需求,会推出更多类似的节目,导致电视节目同质化问题的加剧。

社会人口结构和文化背景也会影响观众的审美偏好和观看习惯,从而间接影响到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

面对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既有利也有弊。

一方面,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促进了电视节目市场的繁荣,使得节目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进一步提高了电视节目的质量。

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也有助于满足观众的需求,提供更多选择。

电视节目同质化的缺点也十分明显。

同质化现象导致电视节目之间缺乏差异性,观众难以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节目。

关于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的探讨

关于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的探讨

关于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的探讨作者:肖敏来源:《记者观察·中旬刊》2021年第10期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近几十年来,广电行业的电视屏幕和市场趋势也很快,但通过对电视节目类型和数量的观察,这意味着电视节目的同质化非常严重。

电视频道播放的节目类型大致相同,题材熟悉,娱乐趋势趋同。

高度同质化的节目已经很难满足多元化观众的需求,阻碍了我国电视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因此,这一问题已成为各大电视台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国内电视节目现状分析外来文化的同质化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电视传媒产业的快速发展,外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比如模仿外国电视节目就是其表现之一。

近年来,韩流对中国文化也产生了一些影响。

无论是关于食物还是服装,国内很多设计理念都已经渗透了韩流的味道,模仿电视节目的现象也存在。

国内电视行业一度时期纷纷效仿,投资制作大量偶像剧,以满足国内粉丝的审美需求。

但是偶像剧的泛滥使得剧本本身逐渐变得相对肤浅。

每部戏的结构模式都很熟悉,只是演员不同而已。

这种平淡、没有新意的肥皂剧情节难以有效吸引受众,也难以给受众带来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电视节目的同质化国内文化的内部同质化是当前国内电视节目的另一个特点。

对国产电视节目的相互模仿,使得目前的国产电视节目呈现出频道多、内容少、类型多、内涵少的现象。

这些剧本在剧情、故事发展乃至结局上都大同小异,缺乏原创性。

节目制作人的相互模仿和克隆,使得电视节目同质化,既没有质量,也没有趣味性。

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描述娱乐性是电视节目的主要特点之一,人们在观看节目时放松自己的身体和思想,这也是人们最普遍的生活方式。

因为电视可以给人们带来很多乐趣,这也决定了电视节目在制作时必须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兼顾优雅和包容性。

我国的所有主要电视台都推出了各种娱乐节目,显著满足人们的放松需求。

然而,对这些娱乐表演的仔细审查发现,这些娱乐表演非常相似。

同质化的影响对于电视行业,实际评估和社会关注是重要的标准。

从电视节目娱乐化探析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

从电视节目娱乐化探析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

从电视节目娱乐化探析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摘要】在电视节目领域,娱乐化已经成为主流。

随着同质化现象逐渐凸显,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开始呈现出相似的特点和内容。

本文将从同质化现象的定义、特点、原因分析及对观众和电视行业的影响进行探讨。

提出针对同质化现象的对策和建议,强调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性。

在呼吁重视多样化节目内容的重要性,注重节目创新和品质提升,提升节目制作水平以满足观众多样化需求。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引起人们对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的关注,推动电视节目行业朝着更加多元化和创新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电视节目、娱乐化、同质化现象、观众、影响、电视行业、对策、建议、多元化发展、节目内容、创新、品质提升、节目制作水平、观众需求、呼吁、重要性。

1. 引言1.1 娱乐化电视节目的普及娱乐化电视节目的普及,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形成并成为一种主流趋势。

随着电视媒体的不断发展,娱乐化电视节目逐渐占据了电视节目的主导地位。

娱乐化电视节目以其轻松愉快的节目形式和吸引人的内容吸引了大量观众,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选择。

娱乐化电视节目的普及还带动了整个娱乐产业的繁荣发展,促进了文化产业的逐步壮大。

通过各种各样的娱乐化节目,观众可以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放松心情的方式,增加生活乐趣。

娱乐化电视节目也为观众提供了认识和了解世界的窗口,拓宽了视野,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娱乐化电视节目的普及趋势将会继续加强。

电视节目制作单位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需要不断创新,提高节目质量,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只有积极适应这一趋势,才能赢得观众的支持和认可,推动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得到改善和升级。

1.2 同质化现象的定义和特点同质化现象是指在电视节目中出现大量相似内容和形式的现象。

这种同质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内容同质化:电视节目中大量出现相似题材、剧情和形式的节目,缺乏新颖和创新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传媒集团化探究电视节目同质化原因【摘要】中国传媒集团发展至今,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媒介集团化俨然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在传媒集团化的形势下,电视身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企业化的改革决定其必然要进行体制的改革和创新,而用人制度改革的滞后性和市场竞争中利益的最大化追求,必将成为电视节目同质化的诱因。

本文就是从这两方面来对电视节目同质化的原因进行探讨。

【关键词】传媒;集团化;同质化;电视节目
传媒进行体制改革,必然导致从事业单位变成企业单位,而媒介转为企业就必然要接受激烈的市场竞争,这就要求媒介集团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落实到员工身上,则体现了媒介集团制度改革的必然性。

如今全国各省市已经成立众多的传媒集团,例如: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于2001年4月19日成立;北京广播影视集团组建于2001年5月28日;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于2001年12月26日成立;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于2004年11月18日正式挂牌运行。

这些传媒集团的成立表明了媒介集团化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阻挡
的趋势。

一、滞后性
传媒集团化,由事业单位走向企业单位。

对于电视来说,就是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就要有高收视率。

高收视率就必然要求电视台能生产出观众喜闻乐见的节目,而节目的生产者是人,归咎到传媒集团就要求其在制度上进行改革。

首先,
原本传媒的用人制度是事业编,人员在签订合同之后便是终生制,更新制度必然缓慢,新鲜的血液难以流进,就难以保证节目的活力和创造力。

经过传媒集团化之后,大部分媒介开始实行台聘,经过实习期之后签订两年的合同,合同期满后根据业绩决定是否继续签订合同,例如“山东电视台分别于1995年、1996年和1997年招聘了376名工作人员” [1],并且在90年代,一些省级电视台对于招聘人员的条件进行了调整“对合同期满的招聘工作人员,必须按招聘人员总数不低于一定比例予以解聘” [1] ;其次,在员工的奖惩制度上原先是以工资为主奖金为辅,如今是有数额较少的基本工资,主要是根据业绩发奖金,如河南电视台是在2003年开始实行台聘制度来加强台聘员工数量,并且实行台聘收入等级分配制,即在奖金发放时考虑学历能力和业绩等综合因素;再次是管理制度,实行传媒集团化之前是层级式制播一体化管理,即制作和播出由统一部门完成,节目的审批要通过一层层的向上报审方可通过播出。

现在的传媒集团有专门的管理部门和节目制作部门,各司其职,管理部门只管理人员信息和节目的播出,制作部门只管节目的生产,省去很多繁复的环节。

而现在很多电视台都是实行这种方式。

传媒集团在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向企业靠拢,但还不能完全的企业化,制度的革新不能紧紧跟随集团化的脚步,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一方面是中国传媒界刚刚进行传媒集团化,就表示着这种媒介融合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国的电视媒体用人制度改革,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如在中央电视台1995年的一份文件中提到:“全
国一些电视台,特别是北京台、山东台在人事管理上均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2],用人制度的改革发展至今才十几年,这就必然导致电视台内还有一部分事业编人员存在;另一方面,一般制度改革都是被动性的,根据环境的改变进行改革。

如“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广播影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向纵深阶段推进” [3],在2003年河南电视台为了合理配置及有效开发电视台的人力资源,开始实行台聘制度,这是根据中国广播电视的大环境做出的更适合生存的改变。

由于我国在制度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必然导致人员创新和活力不够,就必然会使得电视节目难以保证新颖和有吸引力。

电视台要想实现平稳经营,模仿目前电视市场中已经成功获得受众认可的节目创意模式,是化解电视节目创新过程中的风险与不确定性的理想途径,因此就出现了节目质量同质化严重。

二、盲目性
电视实行传媒集团改革以来,不再依靠政府拨款而要依靠广告收入存活。

开始面向市场经济,自负盈亏,这就意味着要进行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利益的追逐。

电视媒体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和影响力,收视率是一切的跟本和前提。

有了收视率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广告商,拥有更多的经费,有了经费才能够更好的发展电视节目,而收视率的决定因素又是受众。

观众需要什么,我就给什么,日益成为现在的电视节目和媒体
生产、创造的根本准则。

在商店里“顾客就是上帝”,同理,在电视行业内“观众就是上帝”。

受众的需求是最重要的,一个节目的存在和消失都是因为观众,电视节目想要生存,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抓住一切可能的观众。

如在2010年,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迅速火遍全国,这种节目符合了当代年轻人张扬个性的需求和大胆择偶的理念,观众被这种新鲜、大胆、带有刺激性的交友方式所吸引。

然后随着《非诚勿扰》的火爆,一大批的相亲类的节目开始出现,浙江卫视的《为爱向前冲》、南方卫视的《缘来是你》、辽宁卫视的《幸福来敲门》等充斥荧屏。

相亲节目在中国电视节目市场出现井喷式发展,一度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引发了电视相亲节目的狂潮。

所以,一旦一个电视节目走向了成功,电视节目生产者就好像是终于找到了可以“讨好受众”的突破口,为了满足受众的需要就疯狂的生产同种类型的电视节目。

电视节目生产者通过模仿和复制节目,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吸引大量的观众,并且这样的电视节目制作成本低、消耗少,在缺乏资金的情况下,模仿便是其最好的生存之道。

于是,很多的电视台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就进行电视节目的模仿和复制。

结语:
归结起来,电视节目同质化的诱因无非两点:一是制度改革的滞后性,二是追求利益的盲目性。

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由来已久,只是目前中国的电视节目市场的同质化现象太过泛滥,所以才会引起广泛关注。

模仿一种节目形态更加容易被观众所接受,同时模仿
也可以是创新的基础,一种新的节目形态不能够凭空出世,因此,一定程度上的借鉴和适当的改进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面对传媒集团化和随之而来激烈的市场竞争,出现电视节目同质化是一种必然。

【参考文献】
[1]刘国华.关于电视媒体人员聘用制度的思考[j].山东视听,2006(08).
[2]杨晓民,周翼虎.中国单位制度[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313.
[3]李改伟.河南电视台台聘员工实行收入等级分配制的做法[j].人才资源开发,2005(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