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和转染
转化和转染的概念和区别资料

转化和转染的概念和区别转染和转化的区别转染的定义是“将具生物功能的核酸转移或运送到细胞内并使核酸在细胞内维持其生物功能”。
其中,核酸包括DNA(质粒和线性双链DNA),反义寡核苷酸及RNAi(RNA interference)。
基因转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基因组功能研究(基因表达调控,基因功能,信号转导和药物筛选研究)和基因治疗研究。
基因转染需要一定的转染试剂将带有目的基因的载体运送到细胞内。
早期的磷酸钙转染法转染效率很低,且对很多细胞株无效,因此不能满足很多科研工作的需要。
目前,最常用的转染试剂是阳离子脂质体和阳离子聚合物,它们在克服细胞屏障方面跟病毒有很相象的特征,容易透过细胞膜。
其中,阳离子脂质体在体外基因转染中有很高的效率,然而在体内,它迅速被血清清除,在肺组织内累积,诱发强烈的抗炎反应,这将导致高水平的毒性,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
由于阳离子脂质体的局限性,阳离子聚合物转染试剂日益受到重视。
转化特指将质粒DNA或以其为载体构建的重组DNA导入细菌体内,使之获得新的遗传特性的一种方法。
它是微生物遗传、分子遗传、基因工程等研究领域的基本实验技术之一。
受体细胞经过一些特殊方法(如:电击法,CaCl2等化学试剂法)处理后,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成为能容许外源DNA 分子通过的感受态细胞。
进入细胞的DNA分子通过复制、表达实现遗传信息的转移,使受体细胞出现新的遗传性状。
由外来DNA引起生物体遗传性状改变的过程称为转化(transformation)。
噬菌体常常可感染细菌并将其DNA注入细菌体内,也可引起细菌遗传性状的改变。
通过感染方式将外来DNA引入宿主细胞,并导致宿主细胞遗传性状改变的过程称为转染(transfection)。
转染是转化的一种特殊形式。
基因工程:有目的的通过分子克隆技术,人为的操作改造基因,改变生物遗传性状的系列过程。
载体:能在连接酶的作用下和外源DNA片段连接并运送DNA分子进入受体细胞的DNA分子。
转化和转染的概念和区别资料

转化和转染的概念和区别转染和转化的区别转染的定义是“将具生物功能的核酸转移或运送到细胞内并使核酸在细胞内维持其生物功能”。
其中,核酸包括DNA(质粒和线性双链DNA),反义寡核苷酸及RNAi(RNA interference)。
基因转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基因组功能研究(基因表达调控,基因功能,信号转导和药物筛选研究)和基因治疗研究。
基因转染需要一定的转染试剂将带有目的基因的载体运送到细胞内。
早期的磷酸钙转染法转染效率很低,且对很多细胞株无效,因此不能满足很多科研工作的需要。
目前,最常用的转染试剂是阳离子脂质体和阳离子聚合物,它们在克服细胞屏障方面跟病毒有很相象的特征,容易透过细胞膜。
其中,阳离子脂质体在体外基因转染中有很高的效率,然而在体内,它迅速被血清清除,在肺组织内累积,诱发强烈的抗炎反应,这将导致高水平的毒性,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
由于阳离子脂质体的局限性,阳离子聚合物转染试剂日益受到重视。
转化特指将质粒DNA或以其为载体构建的重组DNA导入细菌体内,使之获得新的遗传特性的一种方法。
它是微生物遗传、分子遗传、基因工程等研究领域的基本实验技术之一。
受体细胞经过一些特殊方法(如:电击法,CaCl2等化学试剂法)处理后,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成为能容许外源DNA 分子通过的感受态细胞。
进入细胞的DNA分子通过复制、表达实现遗传信息的转移,使受体细胞出现新的遗传性状。
由外来DNA引起生物体遗传性状改变的过程称为转化(transformation)。
噬菌体常常可感染细菌并将其DNA注入细菌体内,也可引起细菌遗传性状的改变。
通过感染方式将外来DNA引入宿主细胞,并导致宿主细胞遗传性状改变的过程称为转染(transfection)。
转染是转化的一种特殊形式。
基因工程:有目的的通过分子克隆技术,人为的操作改造基因,改变生物遗传性状的系列过程。
载体:能在连接酶的作用下和外源DNA片段连接并运送DNA分子进入受体细胞的DNA分子。
(完整版)质粒扩增、提取、转化和转染

质粒扩增、提取、转化和转染等操作程序60质粒扩增、提取、转化和转染等操作程序一、感受态细菌制备(CaCl2法)1. 从LB平板上挑取新活化的大肠杆菌单菌落,接种于5ml不加Amp的LB 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过夜(200r/min,至OD=1.5左右)。
2. 取0.5ml上述振荡过夜的菌液,转入含50ml的LB的三角烧瓶(1%)中,37℃条件下振荡培养2~2.5小时左右(200r/min),使OD600达到0.2~0.4左右(100μl测600nm时OD值)。
3. 将培养液50ml分装到4个10ml的离心管中,每管10ml,冰上放置10min,4. 4℃条件下,4000r/min离心10分钟,弃上清。
将离心管倒扣在吸水纸上,尽量倒尽管中的培养基。
5. 每管加入预冷的0.1mol/l CaCl2溶液2ml,用枪轻轻吹打,重悬沉淀。
转移到一个离心管中,共8ml。
6. 冰上放置10min后,4℃条件下,4000r/min离心10min。
7. 沉淀用预冷的1.6ml 含有15%甘油的0.1mol/l的CaCl2溶液悬浮。
分装成200μl的小份,共8管(40ml变为1.6ml浓缩25倍),-70℃保存备用。
二、溶液的配置1. LB培养基:1%蛋白胨(typtone)、0.5%酵母提取物(yeast extract)、1%NaCl,即10g蛋白胨,5g酵母提取物,10g氯化钠溶解在950ml水中,用1mol/LNaOH调PH至7.0,在补足水至1L。
高压灭菌20分钟备用。
2. 0.1mol/l的CaCl2溶液:1.1g/100ml,称取1.1g CaCl2,加入双蒸水定容至100ml,滤膜过滤或高压灭菌,分装成10ml/小份,4℃保存。
另取8.5ml+1.5ml已灭菌甘油,甘油含量为15%甘油,分装成1ml/小份(10份)4℃保存。
3. 配置液体培养基时,高压灭菌20min备用;4. 配置固体培养基时+(1.5g/100ml)琼脂糖,然后高压灭菌20min。
质粒转化、细胞转染步骤

质粒转化、细胞转染步骤
转化是指将外源DNA(常以质粒作为载体)导入受体细
胞(如大肠杆菌),从而使其获得新的遗传特性。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12ul的质粒DNA加入50ul感受态cell中,轻柔混合后进行冰浴30min。
接着向管中加入培养基,混匀后使细菌
恢复正常生长状态。
然后在42℃下热激90s,迅速冰浴2min,最后在37℃下震荡培养(﹤225rpm)1h,使细菌获得新的遗
传特性。
转染(n)是将含有目的基因的载体转移到真核细胞内的
过程。
在进行质粒转染时,需要先将6-well-plate中的每个孔
培养至60-70%的状态。
然后在接种时每个孔加入2.5×105个
/ml的细胞。
接下来,将2.5ug质粒DNA和200ul的opti-
MEM混合,再加入6ul的转染液进行混匀,并在室温下静置
15min。
待转染细胞换成1.3ml的opti-MEM培养基后,将转
染复合物(200ul)轻轻均匀滴入细胞培养基中,并十字形摇
晃6-well-plate以混匀转染复合物。
最后将6-well-plate放入37℃、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转化和转染的概念和区别

转染和转化的区别转染的定义是“将具生物功能的核酸转移或运送到细胞内并使核酸在细胞内维持其生物功能”。
其中,核酸包括DNA(质粒和线性双链DNA),反义寡核苷酸及RNAi(RNA interference)。
基因转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基因组功能研究(基因表达调控,基因功能,信号转导和药物筛选研究)和基因治疗研究。
基因转染需要一定的转染试剂将带有目的基因的载体运送到细胞内。
早期的磷酸钙转染法转染效率很低,且对很多细胞株无效,因此不能满足很多科研工作的需要。
目前,最常用的转染试剂是阳离子脂质体和阳离子聚合物,它们在克服细胞屏障方面跟病毒有很相象的特征,容易透过细胞膜。
其中,阳离子脂质体在体外基因转染中有很高的效率,然而在体内,它迅速被血清清除,在肺组织内累积,诱发强烈的抗炎反应,这将导致高水平的毒性,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
由于阳离子脂质体的局限性,阳离子聚合物转染试剂日益受到重视。
转化特指将质粒DNA或以其为载体构建的重组D NA导入细菌体内,使之获得新的遗传特性的一种方法。
它是微生物遗传、分子遗传、基因工程等研究领域的基本实验技术之一。
受体细胞经过一些特殊方法(如:电击法,CaCl2等化学试剂法)处理后,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成为能容许外源DNA分子通过的感受态细胞。
进入细胞的D NA分子通过复制、表达实现遗传信息的转移,使受体细胞出现新的遗传性状。
由外来DNA引起生物体遗传性状改变的过程称为转化(transfo rmati on)。
噬菌体常常可感染细菌并将其DNA注入细菌体内,也可引起细菌遗传性状的改变。
通过感染方式将外来DNA引入宿主细胞,并导致宿主细胞遗传性状改变的过程称为转染(transfectio n)。
接合、转化、转染、转导、感染相关的概念

在真核生物中,与原核生物的转化完全相同的过程被称为:
3、Transfection 中文翻译为“转染”
The introduction of DNA into mammalian cells is called transfection. Eukaryotic microorganisms and animal and plant cells can take up DNA in a process that resembles bacterial transformation. Because the word transformation in mammalian cells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conversion of cells to the malignant (tumorous, cancerous) state, the introduction of DNA into mammalian cells has been called transfection. Brock p998
又分为普遍转导( generalized transduction)通过完全缺陷噬菌体对供体菌任何DNA小片段的“误包”而实现其遗传性状传递至受体菌的转导现象;局限转导(restricted transduction )通过部分缺陷的温和噬菌体把供体菌的少数特定基因携带到受体菌中,并获得表达的转导现象。
接合、转化、转染、转导、感染等等几个与基因(主要是 DNA )转移相关的概念
1、Conjugation 中文翻译为“结合”
Conjugation is the mechanism by which genetic material is transferred between two bacterial cells by plasmids. A cell containing a conjugative plasmid(F+,fertility+)forms a mating pair with a cell that does not contain a conjugative-plasmid(F-)by means of an F-pilus on the surface of the cell.The pilus contracts,pulling the two cells into contact, and the conjugative plasmids(typified by the F plasmid of E.coli ) is transferred from the plasmid-containing cell, the donor, to the recipient(in some cases,pieces of chromosomal DNA is also transfered to the recipient). The tra genes, carried on the F plasmid, contain all the information for the conjugative process.
转化与转染的名词解释

转化与转染的名词解释转化与转染是生物学研究中经常被提及的两个概念。
它们在不同的领域和语境下具有不同的涵义,但是它们都与细胞、基因和分子生物学相关。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和应用。
转化是指生物学中的一个概念,它通常用于描述细胞吸收外部DNA并将其整合到自身基因组的过程。
转化可以发生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但其机制略有不同。
在原核生物中,比如大肠杆菌,转化是通过自然转化或人工转化方法实现的。
自然转化是指细菌在自然环境下吸收外部naked DNA(没有包裹膜的DNA),并将其整合到基因组中。
这种转化方式在细菌遗传学研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工程技术中。
人工转化则是通过利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手段,如热冲击、电穿孔等,使细菌细胞膜变得渗透性增加,从而达到吸收外部DNA的目的。
在真核生物中,转化的过程相对复杂。
它涉及到转化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控机制。
真核生物的转化过程主要通过质粒介导实现,即通过适当的载体将外源DNA导入目标细胞。
这种方法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中被广泛使用,用于基因功能研究、基因敲除和基因敲入等实验操作。
除了基础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外,转化在应用生物技术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转基因技术是指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目标物种中,以获取特定的性状改良或功能增强。
转基因植物的广泛应用,如抗虫、抗病、抗逆等特性的导入,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
在医学领域中,基因治疗技术以及制药工业中的重组蛋白和生物制剂的生产,也借助于转化技术来实现。
在转化概念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探讨转染的含义和应用。
转染是指将外源DNA、RNA或蛋白质等分子通过一定的方法导入到目标细胞中。
转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基因功能解析、细胞信号通路研究和新药开发等方面。
转染技术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等。
物理方法包括电穿孔法、阳离子聚合物法和基因枪法等,利用高压或电场等手段使细胞膜变得通透,从而实现外源分子的导入。
转染转导转化名词解释

转染转导转化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转染、转导和转化这三个词吗?这可都是生物学里很重
要的概念呢!咱先来说说转染吧。
转染呢,就好比是给细胞送个特别
的“包裹”。
比如说,你想把一段特定的基因送到细胞里面去,让它发
挥作用,这就是转染啦!就像你给好朋友送个精心准备的礼物一样,
只不过这个礼物是基因。
你能想象得到细胞收到这个“基因礼物”后的
反应吗?
然后呢,是转导。
转导就像是一个“基因快递员”在工作!比如说病毒,它可以把基因从一个细胞带到另一个细胞里去,这就是转导呀!
这不就像是快递员把包裹送到你手里一样嘛。
哎呀,要是没有这个“基
因快递员”,很多基因的传递可就没那么容易啦!
再来说说转化。
转化就像是细胞经历了一次神奇的“变身”。
比如说,细菌从周围环境中摄取了外源 DNA 并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这就是
转化啦!就好像一个人突然学会了一种新技能,变得不一样了呢!
转染、转导和转化,它们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在生物学的世界里有
着重要的地位呀!它们就像是生物世界里的魔法,让各种奇妙的事情
得以发生。
难道你不觉得它们超级有趣、超级神奇吗?它们让我们看
到了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让我们对这个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和
探索。
所以呀,可别小瞧了这三个词,它们背后可有着大大的学问呢!我觉得这三个概念真的是生物学里闪闪发光的存在,让我们能更好地
理解生命的奥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染和转化的区别转染的定义是“将具生物功能的核酸转移或运送到细胞内并使核酸在细胞内维持其生物功能”。
其中,核酸包括DNA(质粒和线性双链DNA),反义寡核苷酸及RNAi(RNA interference)。
基因转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基因组功能研究(基因表达调控,基因功能,信号转导和药物筛选研究)和基因治疗研究。
基因转染需要一定的转染试剂将带有目的基因的载体运送到细胞内。
早期的磷酸钙转染法转染效率很低,且对很多细胞株无效,因此不能满足很多科研工作的需要。
目前,最常用的转染试剂是阳离子脂质体和阳离子聚合物,它们在克服细胞屏障方面跟病毒有很相象的特征,容易透过细胞膜。
其中,阳离子脂质体在体外基因转染中有很高的效率,然而在体内,它迅速被血清清除,在肺组织内累积,诱发强烈的抗炎反应,这将导致高水平的毒性,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
由于阳离子脂质体的局限性,阳离子聚合物转染试剂日益受到重视。
转化特指将质粒DNA或以其为载体构建的重组DNA导入细菌体内,使之获得新的遗传特性的一种方法。
它是微生物遗传、分子遗传、基因工程等研究领域的基本实验技术之一。
受体细胞经过一些特殊方法(如:电击法,CaCl2等化学试剂法)处理后,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成为能容许外源DNA分子通过的感受态细胞。
进入细胞的DNA分子通过复制、表达实现遗传信息的转移,使受体细胞出现新的遗传性状。
由外来DNA引起生物体遗传性状改变的过程称为转化(transformation)。
噬菌体常常可感染细菌并将其DNA注入细菌体内,也可引起细菌遗传性状的改变。
通过感染方式将外来DNA 引入宿主细胞,并导致宿主细胞遗传性状改变的过程称为转染(transfection)。
转染是转化的一种特殊形式。
基因工程:有目的的通过分子克隆技术,人为的操作改造基因,改变生物遗传性状的系列过程。
载体:能在连接酶的作用下和外源DNA片段连接并运送DNA分子进入受体细胞的DNA分子。
转化:指质粒DNA或以它为载体构建的重组DNA导入细菌的过程。
感染:以噬菌体、粘性质粒和真核细胞病毒为载体的重组DNA分子,在体外经过包装成具有感染能力的病毒或噬菌体颗粒,才能感染适当的细胞,并在细胞内扩增。
转导:指以噬菌体为载体,在细菌之间转移DNA的过程,有时也指在真核细胞之间通过逆转录病毒转移和获得细胞DNA的过程。
转染:指病毒或以它为载体构建的重组子导入真核细胞的过程。
基因转染基因转染的定义是“将具生物功能的核酸转移或运送到细胞内并使核酸在细胞内维持其生物功能”。
其中,核酸包括DNA(质粒和线性双链DNA),反义寡核苷酸及RNAi(RNA interference)。
基因转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基因组功能研究(基因表达调控,基因功能,信号转导和药物筛选研究)和基因治疗研究。
基因转染需要一定的转染试剂将带有目的基因的载体运送到细胞内。
早期的磷酸钙转染法转染效率很低,且对很多细胞株无效,因此不能满足很多科研工作的需要。
目前,最常用的转染试剂是阳离子脂质体和阳离子聚合物,它们在克服细胞屏障方面跟病毒有很相象的特征,容易透过细胞膜。
其中,阳离子脂质体在体外基因转染中有很高的效率,然而在体内,它迅速被血清清除,在肺组织内累积,诱发强烈的抗炎反应,这将导致高水平的毒性,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应永。
由于阳离子脂质体的局限性,阳离子聚合物转染试剂日益受到重视转染转染的概念转染(transfection)指真核细胞由于外源DNA掺入而获得新的遗传标志的过程。
转染方法的分类对外源基因转染方法的要求包括:转移效率高,不影响细胞正常生理活动,低毒性,容易使用,重复性好,易获得稳定转化子.根据转染的机制不同可划分为化学转染法和物理转染法两大类.化学转染法1.DEAE-葡聚糖法DEAE葡聚是最早应用哺乳动物细胞转染试剂之一,DEAE-葡聚糖是阳离子多聚物,它与带负电的核酸结合后接近细胞膜而被摄取,用DEAE-葡聚糖转染成功地用用于瞬时表达的研究,但用于稳定转染却不是十分可靠。
2.磷酸钙法磷酸钙法是磷酸钙共沉淀转染法,因为试剂易取得,价格便宜而被广泛用于瞬时转染和稳定转染的研究,先将DNA和氯化钙混合,然后加入到PBS中慢慢形成DNA磷酸钙沉淀,最后把含有沉淀的混悬液加到培养的细胞上,通过细胞胞膜的内吞作用摄入DNA。
磷酸钙似乎还通过抑制血清中和细胞内的核酸酶活性而保护外源DNA 免受降解.3.人工脂质体法人工脂质体法采用阳离子脂质体,具有较高的转染效率,不但可以转染其他化学方法不易转染的细胞系,而且还能转染从寡核苷酸到人工酵母染色体不同长度的DNA,以及RNA,和蛋白质.此外,脂质体体外转染同时适用于瞬时表达和稳定表达,与以往不同的是脂质体还可以介导DNA和RNA 转入动物和人的体内用于基因治疗.人工合成的阳离子脂质体和带负电荷的核酸结合后形成复合物,当复合物接近细胞膜时被内吞成为内体进入细胞质,随后DNA 复合物被释放进入细胞核内,至于DNA 是如何穿过核膜的,其机理目前还不十分清楚.。
物理方法1.显微注射显微注射虽然费力,但是非常有效的将核酸导入细胞或细胞核的方法。
2.电穿孔这种方法常用来制备转基因动物,但却不适用于需要大量转染细胞的研究。
电穿孔法常用来转染如植物园生智体这样的常规方法不容易转染的细胞。
电穿孔靠脉冲电流在细胞膜上打孔而将核酸导入细胞内。
导入的效率与脉冲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系。
3.基因枪法基因枪依靠携带了核酸的高速粒子而将核酸导入细胞内,这种方法适用于培养的细胞核在体内的细胞。
基因导入细胞的常用方法目的基因序列与载体连接后,要导入细胞中才能繁殖扩增,再经过筛选,才能获得重组DNA分子克隆,不同的载体在不同的宿主细胞中繁殖,导入细胞的方法也不相同。
一、转化由于外源DNA的进入而使细胞遗传性改变称为转化,早在1943年,Avery等就发现有毒肺炎双球菌的DNA与无毒肺炎双球菌共培养后产生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后代的转化现象。
但DNA进入细胞的效率很低,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工作中可采取一些方法处理细胞,经处理后的细胞就容易接受外界DNA,称为感受态细胞,再与外源DNA接触,就能提高转化效率。
例如大肠杆菌经冰冷CaCl2的处理,就成为感受态细菌,当加入重组质粒并突然由4℃转入42℃作短时间处理,质粒DNA就能进入细菌;用高电压脉冲短暂作用于细菌也能显著提高转化效率,这称为电穿孔(electroporation)转化法。
二、感染噬菌体进入宿主细菌,病毒进入宿主细胞中繁殖就是感染(infection)。
用经人工改造的噬菌体活病毒作载体,以其DNA与目的序列重组后,在体外用噬菌体或病毒的外壳蛋白将重组DNA包装成有活力的噬菌体或病毒,就能以感染的方式进入宿主细菌或细胞,使目的序列得以复制繁殖。
感染的效率很高,但DNA包装成噬菌体或病毒的操作较麻烦。
三、转染重组的噬菌体DNA也可象质粒DNA的方式进入宿主菌,即宿主菌先经过CaCl2,电穿孔等处理成感受态细菌再接受DNA,进入感受态细菌的噬菌体DNA可以同样复制和繁殖,这种方式称为转染(transfection)。
M13噬菌体DNA导入大肠杆菌就常用转染的方法。
重组DNA进入宿主细胞也常用转染方式。
最经典的是1973年建立的磷酸钙法,其利用的基本现象是:DNA如以磷酸钙-DNA共沉淀物形式出现时,培养细胞摄取DNA的效率会显著提高。
用电穿孔法处理培养的哺乳类细胞也能提高细胞摄取DNA能力,但所用外加电场的强度、电脉冲的长度等条件与处理细菌者都很不相同。
用人工脂质膜包裹DNA,形成的脂质体(Liposome)可以通过与细胞膜融合而将DNA导入细胞,方法简单而有效,但缺点是有细胞毒性和血清的不亲和性,近年来人们发现了一种更为有效的转染试剂-阳离子聚合物,其克服了脂质体转染试剂细胞毒性大,在体内易被血清清除等缺点,具有转染效率高,操作简单而日益受到重视。
G418筛选分析转化的功能和表达需要DNA稳定转染至宿主细胞染色体。
外源基因进入细胞后,部分能够通过细胞质进入细胞核内,根据细胞类型,至多80%的进入核内的外源DNA得到瞬时表达。
极少数情况下,进入细胞的外源DNA通过系列非同源性分子间重组核连接,形成巨大的***结构最终整合进细胞染色体。
细胞基因组自由部分表达,所以整合并不一定意味着表达,只有整合到表达区的基因才会表达,而且整合到不同的染色体区段的外源基因的表达的量也是不同的。
由于摄取、整合、表达外源基因是小概率事件,通常根据新表型筛选稳定转染体。
一般情况下这种新表型由共转染的编码抗生素抗性基因提供。
细菌Tn5转座子序列(neo抗性基因)携带的氨基糖苷磷酸转移酶可以将G418转变成无毒形式。
G418是一种氨基糖类抗生素,其结构与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相似,它通过影响80S核糖体功能而阻断蛋白质合成,对原核和真核等细胞都有毒性,包括细菌、酵母、植物和哺乳动物细胞,也包括原生动物和蠕虫。
是稳定转染最常用的选择试剂。
当neo基因被整合进真核细胞基因组合适的地方后,则能启动neo基因编码的序列转录为mRNA,从而获得抗性产物氨基糖苷磷酸转移酶的高效表达,使细胞获得抗性而能在含有G418的选择性培养基中生长。
G418的这一选择特性,已在基因转移、基因敲除、抗性筛选以及转基因动物等方面得以广泛应用。
在进行转染时细胞膜受到影响,抗生素可能对细胞产生较大影响,加上G418有杀菌作用,所以有人主张转让时不加其它抗生素。
其实G418本身有很好的杀菌效果,在用G418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很少会发生污染。
但有一点,其实我觉得问题也不是很大,那就是:在老外的一本实验手册中提到,在脂质体转染时所用培养基中最好不加任何抗生素。
我想他的想法可能是脂质体对细胞膜有影响,可能此时加抗生素对细胞损伤较大。
因为庆大霉素、链霉素、G418均是氨基糖甙类药物,其药理作用完全一样。
所以没有必要再用,而且由于另外抗生素的添加实际增加氨基糖甙类药物的浓度,剂量有误差,不利于各实验室之间的交流,在实际操作中,培养液中有抗生素对细胞培养与筛选影响不大。
Protocal1.G418的配制:取1g G418溶于1ml 1M的HEPES液中,加蒸馏水至10ml,过滤消毒,4度保存。
2.细胞培养:取待测培养细胞,制备成细胞悬液,按等量接种入多孔培养板中,培养6小时左右开始加药。
3.制备筛选培养基:在100μg/ml~1000μg/ml范围内确定几个梯度,比如先做个100μg/ml、400μg/ml、800μg /ml、1000μg/ml,按梯度浓度用培养基稀释G418制成筛选培养基。
4.加G418筛选:吸除培养孔中培养基,PBS洗涤一次,每孔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筛选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