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 课件

合集下载

第9课 辛亥革命 课件(共28张PPT)

第9课  辛亥革命 课件(共28张PPT)
——绍兴文史专家林文彪
秋瑾因起义消息泄漏被捕, 被捕后,她拒不写自供状, 只写下了七个字“秋风秋雨 愁煞人”,表达了当时革命 志士对中国前途命运的担忧。
广西起义(镇南关起义)
时间:1907年 地点:广西 人物:孙中山、黄兴 结果:失败
清末重要革命 团体和革命活 动,多为两人谋 划组织。常以 “孙黄”并称。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C.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D.扫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当堂检测
3.“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是女革命家秋瑾的豪迈诗句。
她为策应哪一革命运动而被捕遇难( )
A.安庆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萍浏醴起义 D.广西起义
4. 在甲午战争的民族灾难中成立的兴中会和强学会,一个以革命为 宗旨,一个以改良为依归;一个要把皇帝拉下马,一个向皇帝上书请 愿。它们揭出了革命与改良的两面大旗,都想为衰落的中国寻找新的 出路,“把皇帝拉下马”和“向皇帝上书请愿”分指什么事件 ()
10月10日,夺军械库,占领武昌 10月11日,建军政府,黎任都督
结果: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成立, 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湖北军政府旧址
P47知识拓展
同盟会重要领导人都不 在武昌,其他革命党人 自认为“资望”不足, 遂请反对革命的新军协 统黎元洪出任,结果遭 到拒绝,情急之下,只 好用手枪逼迫其就位。
鬼......亦以天下人为念,
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
国人民的斗志。
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二十世纪最伟大情书
革命志士的奋斗
起义名称 时间 结果 影响
萍浏醴起义
1906年
促进了广大民

《辛亥革命》ppt课件(20张PPT)

《辛亥革命》ppt课件(20张PPT)

辛 亥 革
义、黄花岗起义 主力:湖北新军 武昌起义: 胜利:湖北军政府成立

发展:全国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影响: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开启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学史明志
刘道一
黄兴
林觉民
徐锡麟
秋瑾
这些革命党人有什么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爱国主义
无私奉献
百折不挠
前赴后继

出示明北京城的图片。

三、小说和戏剧

学生概括古典小说的成就,并通过这些古典小说概括明清文化的时代特征。

年代 著作 作者 题材 价值

元末明初 《三国演义》 罗贯中 三国时期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元末明初 《水浒传》 施耐庵 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 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1911年是农历辛亥 年,历史上称这次 革命为“辛亥革命”
汉口 汉阳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辛亥革命是一场无与伦比的政治大变革… 以极小牺牲换来了一个帝制时代的终结,这是 辛亥革命最大的成功。
——马勇《辛亥革命对社会的影响》
思考:这场革命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
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 灭;……
坚持从利国利民出发并一再敦促,终于使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答应先译《几何原本》一书(利玛窦口述,徐光启笔译)。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北京城 学生概括明北京城的特点。(指导学生归纳紫禁城内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的基础上,认识到其中包含着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思想。)

初中历史八上第9课 辛亥革命 课件 (19张PPT)

初中历史八上第9课 辛亥革命 课件 (19张PPT)

➢结果:
林觉民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阅读材料思考:黄花岗起义有什么意义?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 之人心,乃大兴奋,怨奋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 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 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 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材料中的 “它”是指( )
A. 戊戌变法 B. 新文化运动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课堂练习四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九十年以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
革命志士 的奋斗
广西
都以失败告终
时间
1911年
武昌起义
过程
夺取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占领武汉三镇 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任都督
11月下旬,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课堂练习三
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
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
——引自中共中央前总书记江泽民2001年10月9日的一次重要讲话
(1)材料中的这场“革命”指什么? “先生”是指谁?
辛亥革命
孙中山
(2)“先生”领导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意义:起义虽遭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 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纲要上第19课辛亥革命课件(40张PPT).ppt

纲要上第19课辛亥革命课件(40张PPT).ppt

辛亥革命
知识导航
目录
01.辛亥革命概念 03.辛亥革命过程
02.辛亥革命背景 04.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一、辛亥革命的概念
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的概念
广
广义 上辛亥革 命指自 19 世纪末(一般 从 1894年兴中会成迄辛亥年成功 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时间:1905年7月 地点:东京 人员:孙中山、黄兴、 陈天华等70余人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辛亥革命
革命党反清运动
广州黄花岗起义
199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发动由黄兴领导的武装起义,于伦培、林觉民 等80多人英勇牺牲,后来收殓烈士遗骨72具,合葬于城郊黄花岗,史称黄花岗 72烈士墓。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
狭 义
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 1912年元旦孙文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
二、辛亥革命的背景
辛亥革命
清朝的衰落
以清道光二十年到二十二年(1840—1842) 的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历史进入了近代, 也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 。鸦片战争 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订立,使中国社会发 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遭 到破坏,开始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 。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过程
4.结局
(1)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退位,清朝覆灭。 (2)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 统,革命失败。
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性质和历史意义
性质: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意义的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9课 辛亥革命 课件(26张PPT)

第9课 辛亥革命  课件(26张PPT)
元洪为都督 (1911.10.11昼)
湖北革命组织文 学社与共进会谋
划起义 (1911.1~10)
起义领导人刘复基、 彭楚藩等被捕,蒋翊
武逃亡。 (1911.10.10昼)
随后革命在武汉三镇 各省纷纷相应,宣
取得胜利
布独立(1911.11
月下旬)
武昌起义·高潮
黎元洪
湖北军政府成立
武昌起义在中国腹地打开了一个 突破口。到11月下旬,全国已 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
鸦片
第二次
甲午中
战争 面对鸦片日战益腐朽洋的务清王朝统日战治争,戊如戌
战败
争战败
运动
战败 变法
何才能自强?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战败
18 18 40 42 年年
18 18 18 51 56 60 年 年年
18
18 18
18
19 19
64
94 95
98
00 01
推翻清朝! 年
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的道路行不通
7月14日秋瑾被捕。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 于绍兴轩亭口,时年仅32岁。
蓄志排满已十余年 矣,今日始达目的。
镇南关起义
孙中山与黄兴
1907年12月2日,同盟会领导 的起义军袭取广西镇南关,并占 领鸡金山的三座炮台。
孙中山和黄兴由河内亲临镇 南关。奋战七昼夜,因弹药缺乏, 最终失败。
占领炮台
镇南关起义
剪辫子
禁止缠足
材料:1912年——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一亿 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 资总额。
课堂总结
革命志士的奋斗
萍浏醴起义 安庆起义 广西起义

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22张)

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22张)

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后来,将收殓
黄兴绝命书


命 志
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

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历史上也将这次


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这次

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
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
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
志。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知识点
黄花岗七十二烈土墓的墓顶是自由女神像。这说明黄花岗 起义( C )。
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教学课件
第9课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 中化民国的建立
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矢志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在孙中山等人的推动下,革命思 想广为传播,革命团体不断出现,各地革命活动蓬勃发展。民主革命逐渐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1911年的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 华民国。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落入袁世凯的手中。袁世凯上台后,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他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遭到举国反对。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局面。
行起义。会后,孙中山赴欧美各国募集起义经费,
秋瑾(1875-1907)
知识点
在绍兴秋瑾故居,可以看到1979年8月宋庆龄为秋瑾纪念馆 所题的词:“秋瑾工诗文,有‘秋风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马 携枪,曾东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万代传侠名。”在辛亥革 命中,秋瑾与徐锡麟一起领导了哪次武装起义? ( B )。


1 0 月 1 0 日 晚,武昌城内 新 军 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
昌 起
先起义。他们夺取军械库,打开城门迎接驻

第9课辛亥革命 课件(39张PPT)

第9课辛亥革命  课件(39张PPT)
2.领导 共进会、文学社
3.背景 4.主力 5.经过
孙武等制造炸弹,其已计划泄露,形势紧张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二、武昌起义
武昌新军工程营起义(10月10日) 夺取军械库 进攻总督衙门
占领武昌城 攻占汉口、汉阳 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
(10月11日)
6、结果
汉口 汉阳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白寿彝《中国通史》
为何均以失败而告终?
➢ 缺乏充分的群众基础 ➢ 发动条件不成熟(武器装备、革命军队等) ➢ 领导不力等
二、武昌起义
1、背景:
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成立、统一的 革命政党建立。
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
下,积极谋划起义。起义的主要力量是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摘编自章开沅、林增平主编《辛亥革命史下》
①革命志士的奋斗促进了民主革命浪潮进一步高涨,推动了全国革命高潮更快到来 。
②革命党人深入新军传播革命思想,使新军中的很多人不满清朝统治,倾向革命。
③清政府的压榨使得人民反抗怒潮不断高涨,为起义成功奠定群众基础。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辛亥革命千年未有之变局,以暴
结果 失败 失败 失败
黄花岗起义 (广州 、赵声
①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
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 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②为
失败
武昌起义的成功准备了条件。
材料一: 同盟会领导的多次起义,由于群众基础薄弱,又往往采 取突然袭击的单纯军事冒险方式,所以最后都失败了。 但是,每次起义都使清王朝的统治受到了打击。革命党 人那种以满腔热血为革命奋不顾身的崇高精神,振奋了 全国人民的反抗意志,激起更多的投身于反清斗争。

《辛亥革命》PPT优秀课件

《辛亥革命》PPT优秀课件

“将这棵大树砍断了”说明 ,了解武昌起义的过程。
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萍浏醴起义,安庆、绍兴起义,黄
么。
花岗起义等革命志士的武装斗争,感悟革命党人为
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自主预习·认新知 【问题导学】 1.革命志士奋斗的事件有哪些?简述这些事件的经过、结果。 2.我们应该学习“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哪些高贵的品质? 3.分析武昌起义前同盟会组织领导的起义相继失败的原因及作用。 4.叙述武昌起义的时间、经过、结果。 5.简述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重点) 6.结合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思考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7.理解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的关系。(难点)
C.完成了中国的近代化
D.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
(3)历史称量“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有什么“真正意义和重量”? 答: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 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 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4)辛亥革命波澜壮阔,影响深远。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其现实意义主要有哪些? 答:现实意义:能团结海内外的中华儿女;开创两岸和平发展新局面;推进祖国和平 统一大业;追求民主;关注民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任答一点)
【家国情怀——万古流芳垂青史】
(2)这些革命党人有什么样的品质、精神值得人们学习? 答:忧国忧民、百折不挠、追求真理、视死如归、前赴后继、浴血奋斗。
【唯物史观——武昌起义换新天】 辛亥革命……为2 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
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2 其次,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思想。有关民主和科学的学说,
成了人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反对传统封建文化和进行 暴力革命、推翻帝制的思想武器,提高了人们的民主主义 觉悟,为建立民主共和国做了思想准备
影响
除旧布新
辛亥革命促进了社会习俗的除旧布新。 辛亥革命不仅召唤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到来,而且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打开了通道。陈独秀和知识界一 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继承和发展了辛亥革命思想解放运动的成果,把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推向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20世纪初,随着一批觉悟知识分子的产生,各种宣传革命的书籍报刊纷纷涌现,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不断传播开来, 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条件。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基本上都受过辛亥革命的洗礼和启蒙,然后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
社会影响
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大。中国传统地方社 会居领导地位的各省士绅及官僚,大多在辛亥革命大风浪中,随机 转投向了革命而获得了地位和利益,反而更加巩固了他们的地位。 辛亥革命后生存条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未给工人、农民、小 资产阶级根本利益。
影响
男女平权
中国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新式女子教育产生发展,辛亥前后在社会上涌现出一批颇有影响的新知识女性。 她们关心国事,振兴女学,创办报刊,组建女性团体,办实业,投身反清革命,争取男女平权,使女界呈现 一派活跃气象。因此,妇女的觉醒成为当时中国最亮丽的风景。 辛亥时期,在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呼声中, 在先进妇女惊世骇俗的言行中,封建礼教的根 基有相当大的触动,社会习俗、社会风气、道 德观念因之发生了根本变化。
武昌 起义
武昌起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 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中华民国,是 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结果
清帝退位
2月10日,南京参议院通过《清室优待条件》和《清帝退位诏书》。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携六岁皇帝,颁发逊位诏书。
袁世凯上位
4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解任。 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经国会选举,正式当选中华民国总统。 袁世凯1915年废共和称帝,遭到反对,引发护国战争,旋即宣布取消帝制。中国 进入军阀割据的时期。1916年6月6日袁世凯病死,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孙中山则 在广州多次组织护法政府(即“三次革命”),中国出现南北分治局面。
经济发展
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 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 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
影响
启蒙革命
武汉地区的军事遭到挫折,但武昌起义造成的革命形势是反动 力量无法扭转的。武昌起义后,革命风暴席卷神州大地,最后 终于推倒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武昌起义终究导致了中国2000 多年来封建王朝统治的结束,它的历史意义是不能抹煞的。
影响
废除帝制
辛亥革命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是一 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随着封建帝制的废除,依附于封建帝制的种种丑恶制度也被次第扫 除,例如世袭制度、太监制度、包衣制度等等。民族平等、民权自 由、民生幸福的呼声在中华大地回荡。空前的民主气象,竞办实业 的浪潮,形成了生机勃勃的局面。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国际影响
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 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 广泛的影响,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列宁把辛亥革
命视为“亚洲的觉醒”。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 。
影响
引领革命
中国共产党人从来都以孙中山的后继者自励,从来都尊崇孙中山为中国民族革命的伟 大先行者。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发展,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孙中山及一切革命 者们憧憬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在变为现实。
清Hale Waihona Puke 衰落以清道光二十年到二十二年(1840—1842)的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历史进入了近代,也 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 。鸦片战争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订立,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 本的变化。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开始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1895年中日战 争后,英、俄、美、日、法、德等国争先恐后地夺取侵华权益,迅速形成了瓜分中国的局势。
民主共和意识的积聚,大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空前高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 济的发展,加速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扫除了最初的政治障碍。
影响
思想解放
辛亥革命冲破了封建思想的牢笼。辛亥革命不但从行动上
01 坚决地打倒皇帝,并从舆论上对君权神授观念和皇权思想
进行鞭挞和批判,极大地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为探索 救国兴邦的道路打开了新的思想境界 。
评价
辛亥革命后,国民意识里有了“中国人”的概念,从这个层面上说,辛亥革命意义重大在民国前几年,知识分子们 和革命的参与者尚为辛亥革命的成功推翻满清而兴奋不已,对辛亥革命的成就有较高的评价。
共和民主并没有在辛亥革命后得到真正的实施,孙中山在遗嘱内也嘱咐曰“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继续 努力,以求贯彻” 。1919年,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中,肯定了革命党和咨议局在辛亥革命中的同等重要作用 。
历史课程教案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 (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 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 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辛亥革命开 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 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 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 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