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辛亥革命课件 (共25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课件(共24张PPT)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课件(共24张PPT)

那么该如何医治?此处有三个药方












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的主张,遭到拒绝。 孙中山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才能够拯救中国。
孙中山先生为了 革命都做了哪些 准备工作?
一、医国救亡---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1.创立兴中会( 1894年,美国檀香山 )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作用:P36/1 同盟会的成立,大大推动了
全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2)机关报:《民报》
机关报《民报》 在东京正式出版
同盟会革命纲领
P37材料:同盟会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统治 解除民族压迫。
民族主义
建立民国:推翻君主专制, 民权主义 建立民主共和国。
平均地权:改革土地制度,解 脱劳动者的贫困。 民生主义
全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2)机关报:《民报》
(3)同盟会革命纲领:P37材料(三民主义)
二、铁血铸共和— 武昌起义
时间:1911年10月10日 地点:湖北武昌
经过:(P37/3)占领楚望台
二、铁血铸共和—武昌起义
→猛攻湖广总督
→占领武昌城
→攻占汉口和汉阳 结果:取得胜利
影响:全国十几个省 宣告独立
明朝未及,我只有过好每一个今天,唯一的今天。
昨日的明天是今天。明天的昨日是今天。为什么要计较于过去呢(先别急着纠正我的错误,你确实可以在评判过去中学到许多)。但是我发现有的人过分地瞻前顾后了。为 何不想想“现在”呢?为何不及时行乐呢?如果你的回答是“不”,那么是时候该重新考虑一下了。成功的最大障碍是惧怕失败。这些句子都教育我们:不要惧怕失败。如 果你失败了他不会坐下来说:“靠,我真失败,我放弃。”并且不是一个婴儿会如此做,他们都会反反复复,一次一次地尝试。如果一条路走不通,那就走走其他途径,不 断尝试。惧怕失败仅仅是社会导致的一种品质,没有人生来害怕失败,记住这一点。宁愿做事而犯错,也不要为了不犯错而什么都不做。不一定要等到时机完全成熟才动手。 开头也许艰难,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会渐渐熟悉你的事业。世上往往没有完美的时机,所以当你觉得做某事还不是时候,先做起来再说吧。喜欢追梦的人,切记不要被 梦想主宰;善于谋划的人,切记空想达不到目标;拥有实干精神的人,切记选对方向比努力做事重要。太阳不会因为你的失意,明天不再升起;月亮不会因为你的抱怨,今 晚不再降落。蒙住自己的眼睛,不等于世界就漆黑一团;蒙住别人的眼睛,不等于光明就属于自己!鱼搅不浑大海,雾压不倒高山,雷声叫不倒山岗,扇子驱不散大雾。鹿 的脖子再长,总高不过它的脑袋。人的脚指头再长,也长不过他的脚板。人的行动再快也快不过思想!以前认为水不可能倒流,那是还没有找到发明抽水机的方法;现在认 为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出来,这是还没住到太阳从西边出来的星球上。这个世界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的慢,而是放 弃速度快。得到一件东西需要智慧,放弃一样东西则需要勇气!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奇正相生,循环无端,涨跌相生,循环无端,涨跌相生,循环 无穷。机遇孕育着挑战,挑战中孕育着机遇,这是千古验证了的定律!种子放在水泥地板上会被晒死,种子放在水里会被淹死,种子放到肥沃的土壤里就生根发芽结果。选

第9课 辛亥革命 课件(共28张PPT)

第9课  辛亥革命 课件(共28张PPT)
——绍兴文史专家林文彪
秋瑾因起义消息泄漏被捕, 被捕后,她拒不写自供状, 只写下了七个字“秋风秋雨 愁煞人”,表达了当时革命 志士对中国前途命运的担忧。
广西起义(镇南关起义)
时间:1907年 地点:广西 人物:孙中山、黄兴 结果:失败
清末重要革命 团体和革命活 动,多为两人谋 划组织。常以 “孙黄”并称。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C.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D.扫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当堂检测
3.“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是女革命家秋瑾的豪迈诗句。
她为策应哪一革命运动而被捕遇难( )
A.安庆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萍浏醴起义 D.广西起义
4. 在甲午战争的民族灾难中成立的兴中会和强学会,一个以革命为 宗旨,一个以改良为依归;一个要把皇帝拉下马,一个向皇帝上书请 愿。它们揭出了革命与改良的两面大旗,都想为衰落的中国寻找新的 出路,“把皇帝拉下马”和“向皇帝上书请愿”分指什么事件 ()
10月10日,夺军械库,占领武昌 10月11日,建军政府,黎任都督
结果: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成立, 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湖北军政府旧址
P47知识拓展
同盟会重要领导人都不 在武昌,其他革命党人 自认为“资望”不足, 遂请反对革命的新军协 统黎元洪出任,结果遭 到拒绝,情急之下,只 好用手枪逼迫其就位。
鬼......亦以天下人为念,
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
国人民的斗志。
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二十世纪最伟大情书
革命志士的奋斗
起义名称 时间 结果 影响
萍浏醴起义
1906年
促进了广大民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9课辛亥革命(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9课辛亥革命(共25张PPT)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困难三: 国际环境险恶
问题
孙中山为什么要让位给袁世凯?
探究 孙中山回国后面临哪些困难?
“明公之才能,高出兴等万万,以拿破仑、华盛顿之资格,
直捣黄龙,……南北各省,当亦无不拱手听命者。” ——黄兴给袁世凯的信
“先推翻清政府者为大总统”。 ——12月20日南北议和签订草约
பைடு நூலகம்
困难四: 南北议和,在拥袁问题上达成共识
各抒 己见
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辛亥革命以孙中山先生的解职和袁世凯的登台而结束,实 际上是失败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没有改变,帝 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仍然沉重地压在中国人民的头上。
——《吴玉章回忆录》
辛亥革命不存在失败,而是一场完胜,是一场无与伦比的
政治大变革”……辛亥革命以极小牺牲换来了一个帝制时代的 终结,这是辛亥革命最大的成功。
问题 探究
孙中山为什么要让位给袁世凯?
1912年1月1日
1912年3月10日
问题 孙中山为什么要让位给袁世凯? 探究
孙中山回国前的观点是什么?
1911年12月15日,孙中山到达新加坡,他公开表示, 他即前往上海组织临时政府,并力主坚持北伐,如果清 朝皇室完全退出中国政治及北京,去做普通公民,则可 以妥协,否则不惜流血牺牲,直至攻下北京。
问题
孙中山为什么要让位给袁世凯?
探究 孙中山的策略:
“谓袁不可信,诚然,但我因而利用之,使推翻 二百六十余年贵族专制之满洲,则贤于用兵十万。”
——孙中山
“如清帝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
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 首推袁氏。”
——孙中山
合作 探究
孙中山为什么要让位给袁世凯?

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24张PPT含视频)

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24张PPT含视频)

第三单元
D 4.武昌起义的主要力量是( )
A.中国同盟会
B.湖北文学社
C.湖北共进会
D.湖北新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
5.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
c 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的“思想上的大
解放”是指( )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
黄花岗起义
意义: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 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事虽不成,而黄花岗 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之 概,已震动全球,而国 内革命之时势,实以之 造成矣。
——孙中山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武昌起义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
1.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
民主革命的重镇。使武汉在中国近代史上
B 占有如此重要地位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
D.黄花岗起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
2.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以下他没
c 有直接参加的革命活动是( ) A.成立兴中会 B.组建同盟会 C.发动武昌起义 D.建立中华民国
—— 孙中山赋诗深切哀悼
地点: 萍乡、浏阳、醴陵 刘道一(1884-1906年)
结果:失败
影响: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 第一次武装起义,使 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 振。
1906年12月初起义爆发,各路起义 军遍布附近几县,在几天内占领麻石、 文家市、上栗市等重要市镇,以同盟 会的政纲为号召。起义军声势浩大, 屡败清军。清政府调集湘、鄂、赣及 江宁(今南京)数万军队镇压。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上册 第9 课 辛亥革命课件 (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上册 第9 课 辛亥革命课件 (共23张PPT)

1950年在抚顺战犯管理所 学习、改造
溥仪晚年,想写一部 《我的后半生》,可惜 因过早去世而未成。
溥仪晚年生活照片
1959年12月4日发布的特 赦令,溥仪成为中华人民
共和国共和国的公民
1960年分配到北京植物园 工作,后被调到全国政协文 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工作
溥仪和毛泽东在一起
辛亥革命轶事
黎元洪:清朝官僚、新军协统。 武昌起义爆发后被自己的部下 从姨太太的床底下拖出,黎元 洪:“莫害我,莫害我”,后 被革命党人用手枪逼迫就任湖 北军政府都督,以致后来有人 在背后叫他“床下都督”。 “床下都督”——黎元洪
中国同盟会成立以后革命党人组织的武装起义
名称 时间 领导人 特点 结果或意义
萍浏醴起 1906年 刘道一、 第一次


蔡绍南
安庆起义 1907年夏 徐锡麟
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 由此大振
徐锡麟死难,秋瑾被捕遇难
广西起义 1907年
黄花岗起 义
1911
孙中山、 黄兴
黄兴等 影响最


夺取镇南关,最后失败
1911年11月,江苏巡抚程德全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自任都督,挂起 了“中华民国军政府江苏都督府”的旗子,并“用竹竿挑去了抚衙大堂 屋上的几片檐瓦,以示革命必须破坏”。江苏就这样“和平光复”了。
辛亥革命存在的危机以及资产阶级的妥协性。
问题思考
辛亥革命有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
《阿Q正传》片段
“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 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 称了什么,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 总。”
近 代
中 国 梦
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
人民英雄纪念碑:辛亥革命
《林 与觉 节妻民 选书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 辛亥革命 (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 辛亥革命 (共26张PPT)
发展:全国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萍浏醴起义(1906年) 安庆绍兴起义(浙皖起义)(1907年) 革命志士 广西起义(镇南关起义)(1907年) 的奋斗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了推翻清王朝 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1911年)
4、20世纪初,导致同盟会发动的一系列武
装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革命党人未发动和依靠群众 B.发动武装起义的条件不成熟 C.革命党人未提出明确的纲领 D.武装起义的计划不周密 )
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
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武昌首义的古城楼“起义门”
知识拓展 用手枪逼出来的都督 武昌起义前夕,由于革命机关被破获, 起义领导人刘复基等遇害,孙武受伤,蒋翊 武被迫逃亡。黄兴、宋教仁等革命领导人也 不在武昌。起义胜利后,湖北革命党人自认 为“资望”,遂请反对革命的新军协统黎元 洪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结果遭到拒绝。在 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湖北革命党人只有用手 枪逼迫黎元洪就位。
二、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武昌起义
爆发的背景
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社, 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起义的 主要力量是倾向于革命的湖北新军。10月9日, 共进会负责人孙武等在汉口租界制造炸弹, 不慎爆炸,起义计划泄露。清政府到处搜捕 革命党人,形势非常紧迫。
相关史事 起义总部由蒋翊武任革命军临时总司令,孙 武任参谋长。10月9日,孙武等在汉口俄租界制造 炸弹,不慎爆炸,引来俄国巡捕的搜查。孙武负 伤逃匿,起义的名册、文告、旗帜及印信等都被 搜去。次日,设在武昌的起义指挥机关又遭破坏, 起义领导人刘复基、彭楚藩等被捕,蒋翊武在发 出当夜发动起义的命令后逃亡。湖广总督下令杀 害刘复基等起义领导人,并在全城戒严,按照搜 获的名册搜捕革命党人。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课件(共25张PPT)

退 位 诏 书
1912年2月12日清帝下诏 退位,统治中国260多年的
清王朝结束。
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宣统
2.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为了限制袁世凯 的权力,孙中山提 出了哪些条件?
①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②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
袁世凯以北方秩序不易维持等为借口,不肯南下, 迫使南京参议院同意他在北京就职。3月,袁世凯在北京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 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 世凯窃取。


5)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的花”,对此理解最 准确的是( ) A.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 B.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 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未完成革命任务 D.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 山辞职
评价辛亥革命 (辩证的分析)
性质: 近代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功 绩
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 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 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 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对 内 对 外
局 限 性
辛亥革命不能完全成功的原因和教训: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和镇压
教训(证明了)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 的方案行不通
知识结构
背景与条件 爆发 —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的建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27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27张ppt)

徐锡麟 孙中山、黄兴
徐锡麟死 遇难
夺取镇南
1911年4月 黄兴等人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 而变色。全国久蜇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 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已
——孙中山《<黄花岗
通过上面这段话,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历史
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 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
谢谢
二. 武昌起义
背景 清政府出卖铁路利权给帝国主义,
激起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四川保路运动
日益扩大,湖北的革命团体在同盟会的推
动下,积极准备起义。
共进会会长 孙武
1911年10月9日,孙武 造炸弹,不慎爆炸,引来巡 的旗帜,印信、文告和革命 搜去。危急下,蒋翊武通
二. 武昌起义
二. 武昌起义
武昌新军工程营 夺取军械 进攻总督 占领武昌 攻占汉口
宋教 会,
领导人 孙中山、黄兴
中山
191
经过:孙中山亲赴越南河内,
清政
形势
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广西起义,袭取镇南关。
汉,
率领
起义军奋战七昼夜,因弹药缺乏
保住
年1
4.广州黄花岗起义
时间 1911年4月 领导人 黄兴等人 经过 黄兴亲率一百
入两广总督衙门, 后墙逃走。
革命党人与清 苦战一昼夜,终因
喻培伦
二. 武昌起义
谈谈你对革命党 黎元洪为都督的看法
孙中山远在国外,黄兴和 导人也分别在香港、上海等地 声望极之人可推选。
二. 武昌起义
湖北军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武昌
武昌起义后到11月下旬, 全国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
一组关于辛亥革命的数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辛亥革命——背景篇
背景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社会阶级矛盾尖锐,民族资 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革命奠定经济、阶级和群众基础)。
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
孙中山 代表
(20世纪的三位巨人之一)
主张 用暴力方式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目的 国,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
后来,将收敛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 烈士”。历史上也将这次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
新课讲解
革命志士的奋斗
时间
领导人
结果或意义
萍浏醴起义
1906年冬
刘道一、蔡绍南
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虽然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安庆绍兴起义 1907年夏
徐锡麟、秋瑾 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死难,秋瑾 被捕遇难
广西起义 1907年 孙中山、黄兴 夺取镇南关,因弹药缺乏,最终失败。
黄花岗起义
人物 孙中山、黄兴、赵声
地点 广州
准备
孙中山赴欧美各国募集起义经费,黄兴到香 港设立统筹部,作为起义的领导机关。
经过
1911年4月,由于情况发生变化,黄兴在准备尚未就 绪的情况下,临时决定提前举事。他亲率一百余名革 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总督张鸣岐吓得爬后墙逃 走。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苦战一昼夜,终 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
1906
萍浏醴起义
1907 安庆绍兴起义
1907、12 广西(镇南关)起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911.4 黄花岗起义
新课讲解
革命志士的奋斗
时间
领导人
结果和意义
萍浏醴起义
1906年冬
刘道一、蔡绍南
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虽然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安庆绍兴起义 1907年夏
徐锡麟、秋瑾
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死难,秋瑾 被捕遇难。
广西起义 1907年 孙中山、黄兴 夺取镇南关,因弹药缺乏,最终失败
黄花岗起义
1910年
孙中山、黄兴、 赵声等人
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 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
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影响最大
武昌起义
起义背景
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 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
知识拓展
湖北军政府 黎元洪
用手枪逼出来的都督 武昌起义前夕,由于革命机关被破获, 起义重要领导人刘复基等遇害,孙武 受伤,蒋诩武被迫逃亡。黄兴、宋教 仁等革命领导人也不在武昌。起义胜 利后,湖北革命党人自认为“资望” 不足,遂请反对革命的新军协统黎元 洪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结果遭到拒 绝。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湖北革命 党人只得用手枪逼迫黎元洪就位。
辛亥革命的概念
狭义: 发生于旧历辛亥年(1911年)的武昌起义
广义: 指19世纪90年代到1912年,以孙中山为代 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建立 共和制度所进行的一系列革命活动的总和。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性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最告大了功中绩国两
辛亥革命——背景篇
19

政世
府纪
干末
20

1、列强: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帝国主义加紧么了世对中 国218的、9控清9年制政列和府强掠 :形夺 内成。 外共交同困宰,割试中图国通的过局新面政和预去了!备纪初中立宪
来挽救其统治危机。
!国
3、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社会阶级矛盾尖锐!,民怎么族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革命奠定经济、阶级和群众基础)啦
起义主力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起义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新课讲解
武昌起义的爆发
武昌新军工程营起义(10月10日) 夺取军械库
进攻总督衙门
占领武昌城
汉口、汉阳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
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10月11日)
各省纷纷响应, 到11月下旬,一 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影响: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结束了封建帝制)。
B、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 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C、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思想传播,推动了中国近 代化的进程。 E、改变了一些愚昧落后的习俗,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