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

孙中山
黄兴
黄兴,(1874--1916) ,湖南长沙 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 国的创建者之一,孙中山先生的第 一知交。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先驱和 领袖,与孙中山“孙黄”并称。 1916年10月31日,病故于上海。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4.广州黄花岗起义
背景:1910年,孙中山同黄兴、赵声等人商讨在广州举
结果:失败。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4.广州黄花岗起义
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发动由
黄兴领导的武装起义。在这次起义中,
喻培伦、林觉民等80多人英勇牺牲。后
来收殓烈士遗骨72具,合葬于城郊黄花
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材料研读“因而变色。全
行起义。会后,孙中山赴欧美各国募集起义经费 ,黄兴到香港设立统筹部,作为起义的领导机关
时间:。1911年4月
地点:广州 领导人:孙中山、黄兴、赵声
黄兴绝笔书
经过:黄兴在准备尚未就绪的情况下,临时决定提前举事。他亲率一百余名革命
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总督张鸣岐吓得爬后墙逃走。革命党人与清军展 开激烈巷战,苦战一昼夜。
武昌起义前夕,由于革命机关被破获,起义重要领导人 刘复基等遇害,孙武受伤,蒋翊武被迫逃亡。黄兴、宋教仁 等革命领导人也不在武昌。起义胜利后,湖北革命党人自认 为“资望”不足,遂请反对革命的新军协统黎元洪出任湖北 军政府都督,结果遭到拒绝。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湖北革 命党人只得用手枪逼迫黎元洪就位。
不久后,湖北的政权、军权逐步完全落到以黎元洪为首 的旧官僚手上。
黎元洪作为清王朝旧官僚,摇身一变却成为了革命党人 的高阶领袖,这反映了革命党的什么问题?
黎元洪
革命党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的不彻底性!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 (共14张PPT)-课件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镇南关
都二
能分
运浇
用灌
好,
“八
二分
八等
定待
律;
”二
,分
我管
们教
一,
起八
,分
静放
待手
花;
开二
。分
成
➢ Pure of heart, life is full of sweet and joy!
绩 ,
八
分
方
法
。
愿
全
天
下
所
有
父
母
我们,还在路上……
4、黄花岗起义 (二)武昌起义 时间、地点、人物、结果、意义
1、领导黄花岗起义的革命者是( D )
A.秋瑾
B.徐锡麟
C.邹容
D.黄兴
2.武昌起义的主力是( C
A.工人
C.湖北新军
) B.学生 D.农民
3.下列对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的评价,不正确
的是( C )
A.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B.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 探索中的“量变”,而辛亥革命则是一次“巨变”。
第9课 辛亥革命
• 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到了这一天,许 多人都会种下各种树苗,也会说着同样的 一句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中国为什 么要把植树节定在这一天呢?
第9课 辛亥革命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第9课辛亥革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辛亥革命》教案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教学内容来源: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教学主题:历史一课时:第一课时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设计者:目标确定的依据1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了解武昌起义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 .教材分析辛亥革命从中国人民抗争的角度来讲,它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从近代化的探索来看,它迈出了近代化探索实质性的一步。
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的革命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
所以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3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的兴趣一般都比较广泛,对于历史他们通常都是十分感兴趣的。
所以教师要注意通过多种方式增强历史的形象性、生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劣势)但是我们也应当注意到,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依然是比较欠缺,需要引导他们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1 .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等史实。
2 .认识到革命志士的不惟奋斗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最终实现了辛亥革命的胜利。
3 .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让学生体会辛亥烈士愈挫愈勇的精神,认识到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是由无数的仁人志士的鲜血铺垫而成的,因而要倍加珍惜。
而且,这种敢于牺牲自我、勇于奋进的精神是一个艮模得以存续和发展的重要源泉。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经过和影响。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评价任务任务一:了解萍浏赧起义、安庆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等史实。
任务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即教训。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展现武昌起义情节的纪念性浮雕。
作为国家级的的纪念碑为何选择武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呢?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历史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去感受那段火红的革命时期。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

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通过上面这段话,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虽然黄花岗起义失败了,但革命党人为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震动了全国,也震动了世界。起义促进了民主革命浪潮的进一步高涨,也推动了全国革命高潮的更快到来。起义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清朝统治,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
徐锡麟(1873年12月17日—1907年7月7日),字伯荪,号光汉子,浙江绍兴府山阴东浦镇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904年在上海加入光复会。
秋瑾(1875-1907),女,字竞雄,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 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
时间:1907年领导人:孙中山、黄兴地点:广西经过:袭取镇南关,奋战七昼夜结果:失败
1911年中国爆发的民主革命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局势
思考:当时中国的境况如何?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沦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
时间:1906年冬领导人: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地点: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结果:失败地位: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影响:同盟会声望由此大振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七十年》评价辛亥革命是“一朵没有果实的花”,说说你的理解。
局限性:虽然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非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但是它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思考:革命党人早期武装起义的意义及失败原因。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精美课件(19张PPT)

秋瑾 (1875-1907年) 徐锡麟起义失败,她拒绝逃,被逮捕后, 拒不写自供状,只写下了七个字‚秋风秋雨 愁煞人‛用七个字说尽了当时先进知识分子 对中国前途命运的担忧。7月15日凌晨,秋瑾 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
广西起义 时 间 1907年 人物 孙中山、黄兴 经过 袭取镇南关。起义军奋战 七昼夜。 结果 失败。
他 们 的 绝 笔 之 作
…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 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烈士林觉民《与妻书》
本日即赴阵地,誓身先士卒, 努力杀贼,不敢有负诸贤之期… 绝笔于此,不胜系恋。 ——黄兴绝命书
他们的青春、幸福乃至生命,都与国家存亡的时代主题紧紧相 连;他们甘愿用自己的一切作为祭品,奉献于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
主要力量
10月9日,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秘密 制造炸弹时发生事故,不幸被炸伤。俄国巡捕前来 搜查,孙武和其他人脱逃,但起义的文件、旗帜等 被搜走。湖广总督下令全城戒严,搜捕革命党人。 被捕的革命党人10日凌晨就义。新军工程营大队长 熊秉坤等人决定提前起义——
孙中山
黄兴(1874年--1916年)
孙中山在阵地为伤员包扎,并亲 手发炮,竟打得很准。他慨言道: ‚反对清政府二十余年,此日始得亲 发炮击清军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
黄花岗起义
准备 孙中山赴欧美各国募集起义经费, 黄兴到香港设立统筹部,作为起 义的领导机关。 地点 广州
时 间 1911年4月 人物 孙中山、黄兴、赵声 经过 黄兴在准备尚未就绪的情况下,临时
《第9课辛亥革命》优质课件

《第9课辛亥革命》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
具体内容包括: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以及历史意义。
重点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特别是推翻清朝统治,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历史意义,掌握相关史实。
2. 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提高学生历史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对封建帝制的终结和民主共和观念的推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挂图、黑板。
学具: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辛亥革命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新课(1)辛亥革命的背景a. 介绍清朝末年的政治腐败、民生凋敝、民族危机加深。
b. 阐述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革命活动。
(2)辛亥革命的过程a. 介绍武昌起义。
b. 阐述辛亥革命的发展过程,如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南北议和等。
(3)辛亥革命的结果及历史意义a. 介绍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
b. 阐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如结束封建帝制、推广民主共和观念等。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4. 例题讲解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为题,进行例题讲解。
5. 随堂练习a. 辛亥革命的背景是什么?b. 辛亥革命的过程是怎样的?c. 辛亥革命的结果及历史意义是什么?六、板书设计1. 辛亥革命的背景2. 辛亥革命的过程3. 辛亥革命的结果及历史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民族复兴奠定基础。
2. 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族的建立 第9课 辛亥革命》_1

【2017年统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分析在近代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辛亥革命上承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下启五四开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既是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民主主义革命中发挥着承前启后作用。
作为20世纪三大历史性巨变之一,辛亥革命促动中国近代历史多方面的发展;其中所蕴含的革命精神浩气长存,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气概。
特别是在2017年开始推行的统编教材中,相关辛亥革命的课程内容的增加,体现了辛亥革命作为历史大事件是我们初中历史教材的重点。
从整个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来看,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
从中国人民探索救国道路的角度来看,辛亥革命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近代化的探索看,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思想科学化和经济工业化。
辛亥革命之后,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发展越来越迅猛,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
所以辛亥革命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从单元学习来看,本课学习内容上承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下启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所以也是这个单元学习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
二、教学目标(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和逻辑思维水平,但学科知识与水平水平还有待增强。
三、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了解武昌起义2、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依据:属于《课程标准》识记的要求和水平的提升,是学生了解民主主义革命发展过程的重要阶段。
(二)难点: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依据:学生知识积累认知水平有限,其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理解还需要引导。
四、教法与学法(一)教法:问题启示法、情境教学法、材料分析法、时空关联法等依据:以问题为导向,创设相对应情境,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对历史事件构建不同时空的关联分析角度,能够更好促动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理解和深入。
第9课 辛亥革命 八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课件

各省响应
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省份 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勇于探索创新 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情怀
辛亥革命的意义
时间:1911年 影响:—— 1.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2.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3.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4.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影响:同盟会成立后第一次武装起义,虽败,但声望大振
1906— 1.爱新觉罗∙溥仪出生 2.科举考试正式废除 3.川东师范学堂成立(西南大学) 4.《中国矿产志》鲁迅第一本著作
安庆绍兴起义
结果:失败
时间:1907年夏
领导:徐锡麟、秋瑾
地方:安庆、浙江绍兴
过程: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 秋瑾策应被捕
徐锡麟简介— 1.浙江绍兴人 2.绍兴府学堂算学教师 3.1904年访问蔡元培 加入光复会 4.1907年安庆枪杀恩铭 攻占军械所失败后就义
——勇于探索创新 救亡图存
1911……
1.清华学堂成立 2.无锡第一中学成立 3.美国第40任总统里根出生 4.中国第一部专门刑法典颁布 5.南通大生纱厂已获利为最初创办时资本的6倍 6.朱德参加云南响应武昌辛亥革命的“重九起义” 7.周恩来沈阳东关模范学校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8.毛泽东投入湖南新军二十五混成协五十标第一营左队当列兵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通过上面这段话,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虽然黄花岗起义失败了,但革命党人为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震动了全国,也震动了世界。 起义促进了民主革命浪潮的进一步高涨,也推动了全国革命高潮的更快到来。起义在一定 程度上打击了清朝统治,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
武昌起义
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力:湖北新军
武昌起义: 胜利:湖北军政府成立
发展:全国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影响: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开启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 民主革命
1.辛亥革命首先爆发于是
A.南京
B.上海
C
C.武昌
D.广州
2.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
者,以下他没有直接参加的革
奎屯市一中李新亮
第9课 辛 亥 革 命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说一说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革命 起义有哪些?结果如何?
时间
领导者
起义
1906 刘一、蔡绍南 萍浏醴起义
1907 徐锡麟、秋瑾 安庆起义
1907 孙中山、黄兴 广西起义
1911 黄兴
广州黄花岗起义
结果都失败了
第9课 辛 亥 革 命
1907年7月, 光复会成员徐 锡麟在安徽安 庆发动起义, 失败被捕,壮 烈牺牲。
命活动是( ) A.成立兴中会 B.组建同盟会
C
C.发动武昌起义
D.建立中华民国
3.这场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
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
建帝制。它的领导者是( )
A.洪秀全
B.康有为 C.孙中山
C
D.陈独秀
4.武昌起义起义的主要力量是() A.中国同盟会 B.湖北文学社 C.湖北新军 D.湖北共进会
黄兴(1874~1916),中国近 代民主革命家,湖南善化人。
1904年和宋教仁在长沙创办华 兴会,次年在日本拥护孙中山组 成中国同盟会。 1911年曾领导广州起义。清政府 见武昌起义成功,赶忙派袁世凯 领兵进攻武汉,形势危急。黄兴 赶到武汉,任革命军总司令,率 领革命军拼力反攻,保住了武昌。
第9课 辛 亥 革 命
2、武昌起义——影响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 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 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 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 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第9课 辛 亥 革 命
1911年10月,湖北军政府成立
第9课 辛 亥 革 命
湖北军政府战时 总司令黄兴
材料研读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 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蜇之人心, 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 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已成……。”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通过上面这段话,分析黄花岗起 义的历史意义?
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 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为后 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
第9课 辛 亥 革 命
1907年7月,光复 会会员秋瑾准备 在浙江绍兴发动 起义,不幸事泄 被捕,于15日在 绍兴就义。图为 秋瑾在日本时的 留影。
第9课 辛 亥 革 命
广州黄花岗起义
黄兴 喻培伦 林觉民 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发动由黄兴领导 的武装起义。在这次起义中,喻培伦、林觉民 等80多人英勇牺牲。后来收殓烈士遗骨72具,合 葬于城郊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湖北军政府旧址
第9课 辛 亥 革 命
知识拓展
湖北军政府旗帜
1911年10月10日晚,武 昌起义爆发,次日, 湖 北军政府成立。
黎元洪
北京
湖北军政府
成立后,
湖南、
陕西、江西、
云南、上海、
浙江、贵州、
江苏、安徽、
广西、广东、
山东、四川
等15省份宣布 武昌起义后,各省响应,清政府独土立崩。瓦解
革命起义: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
5.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的说法中不 正确的是( )
A.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因此 这次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
B.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C.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
制度的终结 D.开启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
族民主革命
第9课 辛 亥 革 命
第9课 辛 亥 革 命 二、武昌起义
1、武昌首义——革命的爆发 (1)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2)主力: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3)结果:攻 政克府武,黎昌元,成洪为立都湖督北。军 (4)影响:全国一半以上省份宣
布独立,支持革命。
第9课 辛 亥 革 命
二、武昌起义
孙中山革命事迹知多少?
时间
主要事迹
1894年 创立兴中会
1895年 发动广州起义
1905年 创立同盟会 1906年 发表三民主义
新课导入
上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展现武昌起义情节的纪念 性浮雕。作为国家级的的纪念碑为何选择武昌起义这一 历史事件呢?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历史影响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去感受那段 火红的革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