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辛亥革命(公开课)

合集下载

第9课 辛亥革命 课件(共28张PPT)

第9课  辛亥革命 课件(共28张PPT)
——绍兴文史专家林文彪
秋瑾因起义消息泄漏被捕, 被捕后,她拒不写自供状, 只写下了七个字“秋风秋雨 愁煞人”,表达了当时革命 志士对中国前途命运的担忧。
广西起义(镇南关起义)
时间:1907年 地点:广西 人物:孙中山、黄兴 结果:失败
清末重要革命 团体和革命活 动,多为两人谋 划组织。常以 “孙黄”并称。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C.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D.扫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当堂检测
3.“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是女革命家秋瑾的豪迈诗句。
她为策应哪一革命运动而被捕遇难( )
A.安庆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萍浏醴起义 D.广西起义
4. 在甲午战争的民族灾难中成立的兴中会和强学会,一个以革命为 宗旨,一个以改良为依归;一个要把皇帝拉下马,一个向皇帝上书请 愿。它们揭出了革命与改良的两面大旗,都想为衰落的中国寻找新的 出路,“把皇帝拉下马”和“向皇帝上书请愿”分指什么事件 ()
10月10日,夺军械库,占领武昌 10月11日,建军政府,黎任都督
结果: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成立, 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湖北军政府旧址
P47知识拓展
同盟会重要领导人都不 在武昌,其他革命党人 自认为“资望”不足, 遂请反对革命的新军协 统黎元洪出任,结果遭 到拒绝,情急之下,只 好用手枪逼迫其就位。
鬼......亦以天下人为念,
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
国人民的斗志。
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二十世纪最伟大情书
革命志士的奋斗
起义名称 时间 结果 影响
萍浏醴起义
1906年
促进了广大民

第9课 辛亥革命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第9课 辛亥革命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第9课辛亥革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辛亥革命》教案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教学内容来源: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教学主题:历史一课时:第一课时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设计者:目标确定的依据1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了解武昌起义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 .教材分析辛亥革命从中国人民抗争的角度来讲,它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从近代化的探索来看,它迈出了近代化探索实质性的一步。

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的革命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

所以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3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的兴趣一般都比较广泛,对于历史他们通常都是十分感兴趣的。

所以教师要注意通过多种方式增强历史的形象性、生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劣势)但是我们也应当注意到,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依然是比较欠缺,需要引导他们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1 .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等史实。

2 .认识到革命志士的不惟奋斗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最终实现了辛亥革命的胜利。

3 .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让学生体会辛亥烈士愈挫愈勇的精神,认识到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是由无数的仁人志士的鲜血铺垫而成的,因而要倍加珍惜。

而且,这种敢于牺牲自我、勇于奋进的精神是一个艮模得以存续和发展的重要源泉。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经过和影响。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评价任务任务一:了解萍浏赧起义、安庆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等史实。

任务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即教训。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展现武昌起义情节的纪念性浮雕。

作为国家级的的纪念碑为何选择武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呢?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历史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去感受那段火红的革命时期。

第9课 辛亥革命--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精品(部编)

第9课  辛亥革命--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精品(部编)

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志士发动的武装起义的名称、领导人及影响。

了解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分析归纳其历史意义。

通过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识读《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示意图》、研讨历史资料,从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学会全面认识、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认识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缔造共和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武昌起义。

难点: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设置了两个子目:革命志士的奋斗和武昌起义。

两目之间是递进关系,武昌起义之前,革命党人已经进行了多次武装起义,但均以失败而告终,唯武昌起义一举成功。

武昌起义的成功有很多偶然性因素,但同时也是偶然中的必然——它是革命形势成熟的结果:一方面,资产阶级革命派大力进行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使新军中很多人不满清朝统治,倾向革命。

同时,革命党人领导的,尤其是同盟会成立之后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虽然没有取得成功,但是已经动摇了清朝的专制统治,同时也锤炼了革命力量。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掠夺和清政府的压榨,使人民的反抗怒潮不断高涨,奠定了革命的群众基础。

清政府在当时已经陷入众叛亲离、四面楚歌的境地,专制王朝的末日终于来临。

武昌起义的枪声震动了旧世界,振奋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精神,分散在各地的同盟会会员以及与同盟会有联系的各地革命组织亦不失时机地纷纷响应。

在武昌起义的推动下,全国各地的自发斗争迅速发展,形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3.教学方法图示法、讲解法、探究法等。

[教学准备]教师:视频、课件等。

学生: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9课辛亥革命革命志士的奋斗武昌起义革命意义萍浏醴起义安庆、绍兴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武汉三镇光复全国响应推翻帝制民主共和。

《第9课辛亥革命》优质课件

《第9课辛亥革命》优质课件

《第9课辛亥革命》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

具体内容包括: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以及历史意义。

重点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特别是推翻清朝统治,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历史意义,掌握相关史实。

2. 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提高学生历史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对封建帝制的终结和民主共和观念的推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挂图、黑板。

学具: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辛亥革命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新课(1)辛亥革命的背景a. 介绍清朝末年的政治腐败、民生凋敝、民族危机加深。

b. 阐述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革命活动。

(2)辛亥革命的过程a. 介绍武昌起义。

b. 阐述辛亥革命的发展过程,如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南北议和等。

(3)辛亥革命的结果及历史意义a. 介绍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

b. 阐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如结束封建帝制、推广民主共和观念等。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4. 例题讲解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为题,进行例题讲解。

5. 随堂练习a. 辛亥革命的背景是什么?b. 辛亥革命的过程是怎样的?c. 辛亥革命的结果及历史意义是什么?六、板书设计1. 辛亥革命的背景2. 辛亥革命的过程3. 辛亥革命的结果及历史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民族复兴奠定基础。

2. 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初中历史八上第9课 辛亥革命 课件 (19张PPT)

初中历史八上第9课 辛亥革命 课件 (19张PPT)

➢结果:
林觉民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阅读材料思考:黄花岗起义有什么意义?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 之人心,乃大兴奋,怨奋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 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 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 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材料中的 “它”是指( )
A. 戊戌变法 B. 新文化运动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课堂练习四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九十年以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
革命志士 的奋斗
广西
都以失败告终
时间
1911年
武昌起义
过程
夺取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占领武汉三镇 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任都督
11月下旬,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课堂练习三
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
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
——引自中共中央前总书记江泽民2001年10月9日的一次重要讲话
(1)材料中的这场“革命”指什么? “先生”是指谁?
辛亥革命
孙中山
(2)“先生”领导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意义:起义虽遭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 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八年级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公开课教案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绍兴起义、广西镇南关起义、广州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2、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3、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核心素养】本课的教学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讲解、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革命烈士英雄人物事迹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革命党人为民族独立、解放而不屈不挠、浴血奋战的奋斗精神,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不懈努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一张熊秉坤和溥仪的老照片引发的疑问,从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同盟会成立后领导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文42——43页的内容,归纳总结表格中的信息。

过渡:一次又一次的起义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革命党人一批又一批前仆后继,浴血奋斗。

是什么支撑着他们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在屡战屡败的情形下,仍然坚持着屡败屡战呢?下面让我们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怎么想的?展示徐锡麟、秋瑾、林觉民、黄兴等人的英雄事迹,通过谈话式的讲解和情感渲染,让学生感受到这些革命党人身上崇高的革命气节和可贵的精神品质,从而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最后,请学生归纳总结革命党人哪些高贵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用材料突出“黄花岗起义”的地位和影响。

过渡:早期革命党人的起义虽然一次次都失败了,但是当时的中国在这些起义的影响下,出现了如孙中山先生所述的景象:“中国现今正处在一次伟大民族运动的前方,只要星星之火就能在政治上造成燎原之势”。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视频直观地再现中国当时的革命形势。

播放视频。

引出打响第一枪的是熊秉坤,为后面做个铺垫。

再请学生结合视频和课本44—45页的内容,自主完成归纳武昌起义的主要内容。

突出强调辛亥革命的概念和武昌起义的地位,并补充这次革命的结果之一:1912年2月12日,爱新觉罗·溥仪宣布退位,统治中国二百多年的清朝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自然引出导入新课时的老照片,让学生探讨。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者,下列他没有直接参加旳革
命活动是( ) A.成立兴中会 B.组建同盟会
C
Hale Waihona Puke C.发动武昌起义D.建立中华民国
3.这场革命推翻了清朝旳统
治,结束了我国两千数年旳封
建帝制。它旳领导者是( )
A.洪秀全
B.康有为 C.孙中山
C
D.陈独秀
4.武昌起义起义旳主要力量是() A.中国同盟会 B.湖北文学社 C.湖北新军 D.湖北共进会
材料研读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 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蜇之人心, 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 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已成……。”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经过上面这段话,分析黄花岗起 义旳历史意义?
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 屈不挠旳精神和视死如归旳英雄气概, 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旳斗志。为后 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
湖北军政府战时 总司令黄兴
第9课 辛 亥 革 命
湖北军政府旧址
第9课 辛 亥 革 命
知识拓展
湖北军政府旗帜
1923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暴发,次日, 湖北 军政府成立。
黎元洪
北京
湖北军政府
成立后,
湖南、
陕西、江西、
云南、上海、
浙江、贵州、
江苏、安徽、
广西、广东、
山东、四川
等15省份宣告 武昌起义后,各省响应,清政府独土立崩。崩溃
5.下列有关辛亥革命旳说法中不 正确旳是( ) A.1923年是农历辛亥年,所以 这次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 B.推翻了清王朝旳腐朽统治 C.宣告了中国两千数年旳封建 制度旳终止 D.开启了完全意义上旳近代民 族民主革命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 公开课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 公开课教案_0

第9课辛亥革命1.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成立时间?地点?政治纲领?总理?机关报?4.中国同盟会的历史意义?指导思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背景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挽救民族危亡,抛头颅、洒热血,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并使它广泛地为革命分子所认同。

此后,孙中山和他的战友们发起一系列武装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黑暗统治。

他们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毫不气馁。

终于,一场声势浩大、波澜壮阔的革命爆发了。

今天就让我们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一起感受那段火红的革命时期。

在学习新课前,请同学们齐声朗读本课的学习目标。

环节三:新课讲授同学们读的都很有气势,那现在让我们走进本节课的第一个内容——革命志士的奋斗。

请同学们阅读42、43页文字内容,找出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领导的起义有哪些?并完成导学案自主预习的相关内容。

1.萍浏醴起义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发生在萍乡、浏阳、醴陵,因此以这三地的首字命名。

而我们应该记住的是,萍浏醴起义是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2.安庆起义1907年的安庆起义中牺牲的两位革命党人徐锡麟和秋瑾,同学们要注意他们名字的书写方式。

3.广西起义1907年的广西起义,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亲自领导这次起义,并亲手发射炮弹打中清军。

4.黄花岗起义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发生在广州,现在我们看的是今天位于广州市先烈中路79号,为纪念黄花岗起义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立的公墓。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广州革命志士潘达微冒死收敛烈士遗骸72具,合葬于广州市郊的黄花岗,称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而这次起义牺牲的革命志士不止72人,他们多为同盟会精英,其中也有支持中国革命的日本人。

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孙中山先生在《黄花岗烈士事略序》一文中用“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之役并寿”,对这次起义给予很高的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学习。
武昌起义
起义背景 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
起义。
起义主力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起义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
武昌新军工程营起义(10月10日)
夺取军械库 进攻总督衙门 占领武昌城
攻占汉口、汉阳
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10月
11日)
各省纷纷响应, 一半以上宣布独立
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成立,是辛 亥革命时期建立的第一个省级革命政权。
“辛亥武昌”起义工程营 发难处”纪念碑
武昌起义后全国各省独立形势图
占全 据国 中十 国几 半个 壁省 江独 山立 ,
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为“辛亥革命” 。专指武昌起义。 (狭义)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至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 治的连场革命运动。 (广义)
黄花山岗起义 1910年
革命志士的奋斗
读一读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
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
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直
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想一想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黄花岗起义有什么历史 意义? 他们百折不挠,追求真理,勇往直前,视 这些革命党人有什么样 的精神值得人们学习? 死如归,崇高的革命理想和献身精神值得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成立
同盟会成立后,在三民主义旗帜的指引下,孙中 山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武装起义,这些起
义虽然失败了,但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推动了革
命高潮——武昌起义的到来。让我们通过学习一起感
受革命志士的奋斗历程。
革命志士的奋斗
时间 萍浏醴起义
1906年冬
领导人
结果或意义
刘道一等先后被捕牺牲,同盟会的 刘道一、蔡绍南 声望由此大振失败 徐锡麟 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死难, 秋瑾遇难
安庆绍兴起义 1907年夏 广西起义
1907年
夺取镇南关,终因弹药缺乏,最后 孙中山、黄兴 失败 孙中山、黄兴 等 众寡悬殊,起义失败,伤亡惨重。 虽然失败,但极大地鼓舞了全国 人民的斗志
1、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帝制 2、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帝制) 3、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4、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 进步潮流的闸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