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安恩和奶牛》导学案 苏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3《安恩和奶牛》导学案2新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3《安恩和奶牛》导学案2新版苏教版

安恩和奶牛( 2)【基础部分】(学习程序:课外单独达成、学科组长评好分——课内小组沟通 3 分钟——小显现、议论 5 分钟)1.认真读课文第 3—— 19 段。

2.人物描绘的方法有哪些?找出描绘安恩和买牛人的相关语句。

▲3.小说最后安恩对自己不卖牛作出讲解,集市上的人会有怎样的反响?请续写一个结尾。

★【要点部分】(学习程序:小组沟通8 分钟——老师分派任务,小组要点研究 4 分钟——大显现,议论12 分钟)1.连续朗诵课文。

(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从文中找出描绘环境的语句,并分析环境描绘的作用。

▲( 2)安恩对买牛人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 找出文中相关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从安恩一次又一次的拒绝中,能够看出安恩是个怎样的人?★(3)被思疑、诘责的安恩为什么还坚持不卖奶牛呢?▲(4)安恩带着她家的奶牛到达牲口交易市场的原因为什么不在开头交代,却在结尾处才揭穿?★(5)小说结尾,安恩对自己不卖牛作认识释后,为什么没有写集市上人们的反响?★2.你认为这篇小说的作者想告诉读者什么?★【拓展部分】(学习程序:显现、议论、总结8 分钟)阅读下面短文,并达成练习。

父亲与耕牛杜怀超我父亲是个典型的牛把式,爱牛如命。

他把牛当作家庭中的一员了。

冬天里,父亲总是把牛牵到自己的床前,照料着它,怕它冷,怕它饿。

父亲种田时使用牛轭,与别人不同样样。

他总是把牛轭做得很宽,牛轭的表面,父亲用木器刮得异样平展。

为了防备伤害到脖颈,父亲还从笸箩里找来长长的蓝卡其布条,一圈圈围绕在上面,形成了一个软和的牛轭,犁地时牛的脖子再也没有血肉模糊过。

家境不好,牛是我们家最好的劳动力了。

记忆里,童年的秋天就是靠戴着牛轭的牛一车车、一趟趟把丰产搬运回家,把温暖欢欣的炊烟点燃起来。

我曾看见过牛儿流过泪,那巨大的泪珠,从眼角半天滚落下来,很大很沉。

父亲和我都不敢正视它,因为屋檐下,那深重的枷锁——牛轭在闪着寒冷的光辉。

谁发了然牛轭这个玩意儿?陪同着牛儿一世的伤痛与桎梏。

江苏省丹阳市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3《安恩和奶牛》导学案1 (新版)苏教版

江苏省丹阳市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3《安恩和奶牛》导学案1 (新版)苏教版

安恩和奶牛(1)【基础部分】(学习程序:课外独自完成、学科组长评好分——课内小组交流3分钟——小展示、点评5分钟)1.课文写得很生动很形象,我认真读了()遍。

2.我会读下面的生字,我要提醒同学们读准下面的字词。

3.课文中的生字,我要提醒同学们注意把这几个字写正确。

4. 查资料了解小说这种体裁的有关知识。

5. 查资料了解小说人物描写的方法,并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语句。

▲6.简要概括故事内容。

(注意说清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7.查资料了解作者约翰尼斯·延森及其代表作品。

【要点部分】(学习程序:小组交流8分钟——老师分配任务,小组重点探究4分钟——大展示,点评12分钟)1.有感情地读好课文。

(1)读第1段,结合相关句子,仿照示例,写出安恩给你的初步印象(至少写3句)。

示例:从“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

”这句神态动作描写可以知道她是一个安静从容的人。

▲①②③(2)读第2段,结合相关句子,仿照示例,写出奶牛的特点以及对安恩这个人物新的认识(写2句)。

▲示例:“毛色鲜亮,连半根杂毛也没有”这句中的外貌描写可以看出奶牛的高贵、美丽,从而看出安恩对奶牛的悉心照料。

①②2.课题为什么是《安恩和奶牛》而不是《安恩的奶牛》?【拓展部分】(学习程序:展示、点评、总结8分钟)阅读下面短文,并完成练习。

财富他打着一把雨伞漫步在一条寂静的小街上,猛抬头发现路边一棵小树下站着个大约十一二岁的姑娘。

衣服全淋湿了,乌黑的长发上雨水顺着发梢往下滴。

他急忙走到她跟前,扬了一下伞说:小姑娘在等谁呢?快避避雨吧!他迅速将伞遮在她的头顶上。

小姑娘抑脸看着他,笑着说:谢谢叔叔。

你在等爸爸还是妈妈?他问她。

她摇摇头说:不,我等一个人,现在已经等到了。

小姑娘的声音里含着快慰。

等到的人呢?他疑惑不解地问。

我等的人么,就……就是您。

她扬头笑嘻嘻地告诉他。

小姑娘的话还真让他莫名其妙,他笑笑试探着问:你是不是认错人了?小姑娘肯定地说:一点不错,您正是我要找的人。

七年级语文上册 3《安恩和奶牛》教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3《安恩和奶牛》教案 苏教版

3、《安恩和奶牛》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读通全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能够复述故事情节。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文章,学习作者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等人物描写方法。

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的研读,能够说出安恩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3、情感目标:了解故事主人公关怀动物,重视它们生命需求的善良情感。

教学重、难点1、学习小说的人物描写方法,了解人物的描写与小说情节的关系。

(重点)2、体会小说构思的精巧,了解悬念手法的作用。

(难点)教法指导:1、先小组预习课文,要求读通课文,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说说故事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把你对安恩的最初印象写在课本上。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适时点拨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体感知,概括故事情节,研读课文第一部分,初步了解人物。

一、导入新课(5分钟)1、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如果你拥有一只小动物的话,你将如何与它相处?今天,我们将跟随约翰尼斯•延森一起去看看他笔下安恩和一头奶牛的生活。

(学生自读课文)2、作者简介:约翰尼斯·延森:丹麦小说家、诗人。

194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有《希默兰的故事》(34篇中短篇小说集)等。

二、检查字词预习情况(10分钟)1、读准字音羞怯干瘪腼腆褶撂木屐锃亮嶙峋嘈杂反刍翕动纯粹瑕疵粗粝踌躇窘迫2、结合注释理解词义锃亮瘦骨嶙峋熙来攘往嘈杂翕动瑕疵粗粝踌躇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1、教师可范读一段,然后请学生朗读。

明确朗读要求:声音洪亮,读音正确,吐字清晰,语速适当。

四、概括故事情节(5分钟)1、请同学们简要概括故事内容。

注意说清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相当于记叙文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教师适时总结:一天,老妇人安恩牵着一头奶牛到集市上去,因为这头奶牛实在太好,问津者不少,最后连屠夫也对它有兴趣,但是老妇人却拒不出售。

最后,人们气愤起来,老妇人这才吐露真情:她不是来卖牛的,而是因为那头奶牛太孤独,她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让它跟同类相聚散心。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安恩和奶牛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安恩和奶牛教案苏教版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

2.把握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方法及人物性格特点。

(重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有这样一位小说家,从事创作半个世纪,其长篇系列小说《漫长的旅途》(1908—1922)六部曲更是从远古冰河时代的北欧写到哥伦布发现的美洲大陆,具有史诗般的宏大气魄和优美奇特的风格。

1944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就是丹麦小说家约翰尼斯·延森。

他有一篇短篇小说,不但经常在广播中朗诵,还被选入丹麦语文教材,给无数心灵以感动、教育和启迪,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安恩和奶牛》。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约翰尼斯·延森(1873—1950),丹麦小说家、诗人,194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有《漫长的旅途》等。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羞怯.(qiâ)干瘪.(biě)木屐.(jī)锃.亮(zâng) 撂.下(liào) 嶙峋..(lín xún)翩.然(piān) 翕.动(xī) 腼腆..(miǎn tiǎn)反刍.(chú) 找茬.(chá) 瑕疵..(xiá cī)粗粝.(lì) 锱铢..(zī zhū) 磨蹭.(câng)小犊.(dú) 窘.迫(jiǒng) 踌躇..(chïu chú)挑剔.(tī) 肥硕.(shuî) 半晌.(shǎng)嘈.杂(cáo) 卸.货(xiâ) 七皱八褶.(zhě)3.解释重点词语。

锱铢必较: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

形容非常小气。

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踌躇:犹豫的样子。

腼腆:形容很羞涩。

翕动:这里指嘴唇一张一合地动。

锃亮:闪亮。

惶惑:不安,迷惑。

嘈杂:声音杂乱扰人,喧闹。

粗粝:粗糙。

瘦骨嶙峋: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

熙来攘往: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安恩和奶牛》备课全方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安恩和奶牛》备课全方案 苏教版

《安恩与奶牛》备课全方案1.走近作者:作者约翰尼斯﹒延森(1873-1950)是丹麦小说家、诗人。

出生于丹麦日德兰半岛西岸的西玛兰。

从小学起,他就迷恋书本,尤其喜爱丹麦古典文学和北欧神话传说。

西玛兰教育了延森对时空的强烈感受,使他关注人类历史和命运并与大自然深深结缘。

17岁时,延森到格陵兰上高中,三年后,到了哥本哈根念大学,结识勃兰兑斯等一些丹麦的着名学者和作家。

1895年,延森在一份周刊上发表发表连载惊险小说《卡塞亚的宝物》,这是他的第一部文学作品,紧接着,他又写了一系列侦探小说。

第二年,长篇小说《丹麦人》出版,由延森根据学生时代的经历写成。

从此,延森成为一名职业作家。

从1897年起,他陆续创作了30多篇描写家乡西玛兰风土人情的短篇小说,后来结集出版了《西玛兰短篇小说集》,该小说集连续再版达几十次之多,为延森赢得了世界声誉。

延森曾两度到美国旅行,并写出了小说《德拉夫人》(1904)和《车轮》(1905)。

两篇小说均本世纪初的美国为背景,充满了讽刺、滑稽与悲剧色彩,较深奥难懂。

延森的重要作品有长篇系列小说《漫长的旅途》(1908-1922):《冰河》、《船》、《失去的天国》、《诺尼亚?葛斯特》、《奇姆利人远征》和《哥伦布》。

这六部长篇小说从远古冰河时代的北欧写到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具有史诗的宏大气垫和优美奇特的风格。

其他作品有小说《艾纳?耶尔克亚》(1898)、《国王的没落》(1900-1901)、《鲁诺博士的诱惑》(1935),诗集《世界的光明》(1926)、《日德兰之风》(1931)和数量众多的散文及美学论文。

1944年,“由于他借着丰富有力的诗意想象,将胸襟广博的求知心和大胆的、清闲的创造性风格结合起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写作背景:本文选自作者的《希默兰的故事》。

《希默兰的故事》(1898—1910)这是延森以日德兰半岛北部故乡风光人物为背景,把幼时听到过的各种故事和逸闻进行文学加工而写成的短篇故事集。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安恩和奶牛》教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安恩和奶牛》教案 苏教版

《安恩和奶牛》《安恩和奶牛》是丹麦作家约翰尼斯.延森的名作。

1897年延森以家乡西默兰风土人情为题材写了一批中短篇小说,结集为《希默兰的故事》,《安恩和奶牛》选自其中。

小说篇幅短小,情节平缓,却因淳朴的人物形象和奇妙的构思脍炙人口。

其中对人物外貌、心理细节的描写值得学生参考,仿写,感悟。

【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读全文,能简单概括故事内容。

体会小说构思的精巧,了解悬念手法的作用;2、通过课文研读,能够说出安恩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3、学习小说的描写方法,了解人物外貌描写与小说情节和主题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达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通过探讨,能理清小说巧妙的情节构思,说出其对于塑造人物表现中心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理解安恩对奶牛的深厚情感及淳朴、善良、慈爱的人物特点;2、把握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3、通过学习课文,触发学生观察自然、理解和为他人着想的兴趣。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对待动物不能只看到它的物质性的一面,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的精神性的一面;2、学会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的把握。

尤其是多种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3、把握阅读小说的切入点:抓住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1、能复述课文,理清小说情节构思及对塑造人物的影响;2、学会抓住人物的特点描述;3、了解人物外貌描写与小说情节的关系。

1、多媒体课件;2、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约翰尼斯.延森的资料;阅读《希默兰的故事》其他篇章。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如果你拥有一只小动物的话,你将如何与它相处?(学生讨论,教师小结,关键词:友谊、亲情)今天,我们将跟随约翰尼斯•延森一起去看看他笔下安恩和一头奶牛的生活。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简介作者、作品;2、介绍小说的概念和基本写作要素;3、检查预习:出示PPT导课练习检测作业;4、听故事朗读,听的过程中考虑问题:简要概括故事内容。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安恩与奶牛》备课全方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安恩与奶牛》备课全方案苏教版

《安恩与奶牛》备课全方案1.走近作者:作者约翰尼斯﹒延森(1873-1950)是丹麦小说家、诗人。

出生于丹麦日德兰半岛西岸的西玛兰。

从小学起,他就迷恋书本,尤其喜爱丹麦古典文学和北欧神话传说。

西玛兰教育了延森对时空的强烈感受,使他关注人类历史和命运并与大自然深深结缘。

17岁时,延森到格陵兰上高中,三年后,到了哥本哈根念大学,结识勃兰兑斯等一些丹麦的着名学者和作家。

1895年,延森在一份周刊上发表发表连载惊险小说《卡塞亚的宝物》,这是他的第一部文学作品,紧接着,他又写了一系列侦探小说。

第二年,长篇小说《丹麦人》出版,由延森根据学生时代的经历写成。

从此,延森成为一名职业作家。

从1897年起,他陆续创作了30多篇描写家乡西玛兰风土人情的短篇小说,后来结集出版了《西玛兰短篇小说集》,该小说集连续再版达几十次之多,为延森赢得了世界声誉。

延森曾两度到美国旅行,并写出了小说《德拉夫人》(1904)和《车轮》(1905)。

两篇小说均本世纪初的美国为背景,充满了讽刺、滑稽与悲剧色彩,较深奥难懂。

延森的重要作品有长篇系列小说《漫长的旅途》(1908-1922):《冰河》、《船》、《失去的天国》、《诺尼亚?葛斯特》、《奇姆利人远征》和《哥伦布》。

这六部长篇小说从远古冰河时代的北欧写到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具有史诗的宏大气垫和优美奇特的风格。

其他作品有小说《艾纳?耶尔克亚》(1898)、《国王的没落》(1900-1901)、《鲁诺博士的诱惑》(1935),诗集《世界的光明》(1926)、《日德兰之风》(1931)和数量众多的散文及美学论文。

1944年,“由于他借着丰富有力的诗意想象,将胸襟广博的求知心和大胆的、清闲的创造性风格结合起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写作背景:本文选自作者的《希默兰的故事》。

《希默兰的故事》(1898—1910)这是延森以日德兰半岛北部故乡风光人物为背景,把幼时听到过的各种故事和逸闻进行文学加工而写成的短篇故事集。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新)导学案3安恩和奶牛精品导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新)导学案3安恩和奶牛精品导学案

《安恩和奶牛》(第1课时)【学习目标】1.通读全文,能简要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2.初步了解安恩的性格特点。

【课前预习】1.走近作者。

约翰·尼斯延森,丹麦小说家、诗人。

1944年,“由于他借着丰富有力的诗意想象,将胸襟广博的求知心和大胆的、清闲的创作风格结合起来”而获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有《漫长的旅途》等。

2.了解小说的一般常识。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的情节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小说还有序幕和尾声。

小说必须具备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这三个要素。

其中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

小说的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3.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撂.下()锃.亮()窘.迫()嶙xún()xiá疵()踌chú()【活动方案】活动1:简要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注意交代清楚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自由朗读,尝试概括→小组讨论,推选一名同学将讨论结果写在小黑板上→出示小黑板,看看其他小组概括的文字与本组有没有不同之处。

如有,小组讨论后或自我完善,或讲述理由帮助别的小组修改)活动2: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从文中找出描写环境的语句,并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文中的环境描写的句子,独立思考,认真批注→小组交流,形成共识→各小组推荐一名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活动3:默读第1小节,结合具体内容,参照示例,谈谈安恩给你的最初印象。

(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安恩的句子→参考示例,独立批注→小组交流,尝试合作展示→全班交流)[示例:“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

”这句中的动作描写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安静从容的人。

]活动4:自由朗读第2小节,结合相关句子说说安恩的奶牛有什么特点。

你对安恩这个人物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奶牛的句子→独立思考,认真批注→小组交流,尝试展示→全班交流)个性调整课堂随笔:四《安恩和奶牛》课堂学习活动单(第2课时)【学习目标】1.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安恩对奶牛的深厚情感及主人公淳朴、善良、慈爱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安恩和奶牛约翰尼斯•延森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感受作品主旨。

2能初步体会小说情节设计的巧妙。

【重点难点】1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感受作品主旨。

2能初步体会小说情节设计的巧妙。

【自主导学】1.本文体裁,作者,他是_____(国籍)小说家、诗人,194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有《漫长的旅途》等。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羞怯.()锃.()亮瑕疵.()腼腆()()..撂.()下磨蹭.()木屐.()干瘪.()反chú()抽tì()嶙xún()jiǒng迫()找chá()粗lì()xī()动zīzhū()( )必较3.根据课文内容选词填空。

(1)他那黑白相间的美丽的牛角上,()着几条环状的花纹。

(装点点缀)(2) 一个精明利落、脸刮得光溜溜的屠夫用他的藤杖敲了敲牛角,又用()的手匆匆摸了摸母牛身上光滑的皮毛。

(肥胖肥硕)(3)老太婆安恩()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不屑地斜视了一下那根藤杖……(爱怜可怜)(4)紧跟着又来了一个人,死乞白赖地()着要做成这笔买卖……(纠葛纠缠)4.下列课文中的词语或加点字解释不全对的一项是()A.锱铢必较(形容很大方)踌躇(犹豫的样子)蹭(摩擦)B.瑕.疵(玉上的斑点)腼腆(形容很羞涩)撂下(搁下,丢开)C.翕动(一张一合地动)锃亮(闪亮) 惶惑(不安,迷惑)D.嘈杂(声音杂乱扰人,喧闹)粗粝(粗糙)瘦骨嶙峋(形容人或动物消瘦)5.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

【自主合作探究】6.文章第一、二部分着力描写奶牛的健壮结实和安恩的悠闲自得有何作用?7.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出安恩的奶牛“是一头好母牛”的?8.通读全文,说说这篇小说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9.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篇小说的主题。

.【反馈检测】10.阅读课文节选,回答文后问题。

(20分)她就用这副神情接连打发走了许多主顾,这便理所当然地引起大家对她的注意,对她说长道短起来。

有个人已经来过一次想买这头牛,遭到了拒绝,现在又折回来,出了一个大价钱,那诱惑力简直令人难以抗拒。

安恩老太太还是用非常坚定的口气回答说:“不!”但是她似乎有些窘迫不安。

“那么,它是已经卖出了不成?”那人问道。

“没有,这头牲口是不卖的。

”“是吗?那么干吗老站在这里?难道光是让这头奶牛出出风头吗?”这个男人刨根究底地追问着,“是你自己的奶牛吗?”“是呀,当然是的喽。

”在这头奶牛还是条小牛犊的时候,就是她的了,那是一点都不假的。

安恩想,要是同他多说上几句话能够消消他的气的话,那就不妨多同他闲聊一会儿。

可是他打断了她:“难道你站在这里就为了拿大伙儿开心吗?”天哪,怎么能这么说呢!安恩老太太气愤得说不出话,神色有点慌乱。

她收起毛线针,从牛角上解下拴牛的绳索,预备回家去了。

在这个时候,她睁大了眼睛,用恳求的眼神看着那个人。

“这头奶牛太孤单了!”她终于吐露了真情,“我的小村庄就只有这么一头奶牛,它又没法同别的牲口在一起,所以我就想到不如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至少可以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

是这样的,真的,我就是这么想的。

我的打算没有什么不好的,不会对别人有什么恶意……这样,我们就到这里来了。

但是我们不是来做生意的。

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

不过,我刚才应该讲一句‘对不起,我很抱歉’。

好吧,再见了,谢谢你。

”(1)给加点字注音。

(4分)窘.迫不安()牛犊.()恳.求()刨.根究底()(2)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4分)(3)文中写有人出大价钱买牛,“安恩老太太还是用非常坚定的口气回答说:‘不!’但是她似乎有些窘迫不安”。

如何理解她的“坚决”和“窘迫不安”?(4分)(4)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理解,下面的说法哪一项最恰当()(4分)A.安恩老太太有些害怕那个人,希望他不要伤害自己。

B.安恩本来想要回去,但又一想自己不过是来这里让奶牛散散心,并没伤害谁,没有必要就这么回去,“恳求的眼神”是希望那人不要难为自己。

C.安恩老太太非常生气,希望他听一听自己的解释。

(5)“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中“这样”具体指什么?“只好”一词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安恩勤劳淳朴、善良慈爱的性格特点,体悟安恩对奶牛的深厚情感。

2.把握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

【重点难点】1理解安恩勤劳淳朴、善良慈爱的性格特点,体悟安恩对奶牛的深厚情感。

2.把握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

【自主导学】11.下面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A.皱褶货摊毛茸茸熙来嚷往 B.暇疵缅腆撂下端详C.谦恭惶惑半晌踌躇不绝D.纠缠牛犊嶙峋斑驳12. 下边加点的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十分虚弱。

A.老人大病初愈,瘦骨嶙峋....的小姑娘。

B.李洋开始唱歌了,可是他的脸羞得红红的,像个腼腆..。

C.小摊上,顾客和摊主讨价还价,锱铢必较....。

D.天太热了,小狗懒洋洋地趴在窝里,吐着舌头不断地反刍..13.阅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1)“她身上穿着样式老掉牙的旧衣服,可是很干净;下面穿一条手染的蓝裙,还带着乡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儿。

一块棕褐色的绒线方披肩交叉地盖在她那干瘪瘪的胸上。

她戴的那条头巾颜色褪得泛白,七皱八褶,好像是撂在抽屉里有了年头。

”(1)这是什么描写方法?从这段描写中,你能看出安恩是一个怎样的老人?(2)“这样,我们就到这里来了。

但是我们不是来做生意的。

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

”明明是安恩一个人来集市的,为什么安恩却说“我们”?【自主合作探究】14.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很多,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细节描写。

选文运用了那些描写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试举一例来分析其作用。

15.这篇小说在写作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16. 学习了《安恩和奶牛》的故事,你有何感想?请结合具体情节谈谈你的感想。

【反馈检测】17.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10分)一位朋友向我讲述了在南美洲一片森林边缘发生的故事。

那一天,由于游客的不慎,使临河的一片草丛起火了,顺着风势游走的火舌活像一挂红色的项链,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

这时,明眼的巴西向导向我们叫道:“一群蚂蚁被火包围了!”我们顺着他指点的方向看去,可不是,被大火缩小着的包围圈里已经变成了黑压压的一片。

“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要葬身于火海里了。

”我心里惋惜地想着。

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而是迅速聚拢,抱成一团,然后向河岸的方向滚去。

蚁团在火舌舔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烘焦后身体爆裂的声响,但是蚂蚁团却不见缩小。

显然,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丝毫,肝胆俱裂也不离开自己的岗位。

一会儿,蚁团冲进了河流,随着向对岸滚动,河面上升腾起一小层薄薄的烟雾。

我听着这则蚁国发生的真实的故事,像听着一曲最悲壮的生命之歌。

小小的蚂蚁,其重不足百毫克,然而,在人类往往也要遭到重大伤亡的火灾面前,竟然能如此沉着、坚定、团结一致,不惜牺牲自己,以求得种族的生存,其斗争的韧性,其脱险方式的机智,又是如此感人,怎能不发人深思,油然而生出敬慕的情感来?(1)用简明连贯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

(要求:不超过25个字)(3分)(2)第一段中说外层蚂蚁被烧焦后“蚁团却不见缩小”,请说说这是为什么?(2分)(3) “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一句中,“区区”是什么意思?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4)读了选文,你觉得蚂蚁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答案:四安恩和奶牛1. 小说约翰尼斯•延森丹麦2.qièzèng cīmiǎn tiǎn liào cèng jībiē刍屉峋窘茬粝翕锱铢3. (1)点缀(2)肥硕(3)爱怜(4)纠缠4.A5.心地善良的安恩养着一头健壮的奶牛,虽然她并不富有,但是因为这头奶牛太孤独,她就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让它跟同类相聚,散散心。

虽然好多人想用大价钱来买她的牛,但都被他拒绝了。

6.写奶牛的结实健壮是为后文人们纷纷想买奶牛作铺垫,写安恩的悠闲自得是为了说明她根本没有卖牛的想法,由此来表现安恩的善良。

7. 一方面通过对奶牛的结实健壮的外形直接描写,一方面通过许多买牛人对奶牛感兴趣的举动侧面描写。

8.略9.示例:小说通过记叙安恩牵奶牛来到牲口交易市场,让奶牛与同类牲口相聚,散散心的故事,反映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表现了老太太安恩的善良和富有爱心的品质。

10. (1)jiǒng dúkěn páo (2)安恩在众人的逼迫下说出了把牛牵到这里来的理由: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

(3)“坚决”表现出老太太不为金钱所动,珍惜这头奶牛的真挚情感;“窘迫不安”说明老太太很善良,为给别人带来误解感到难为情。

(4)C (5)这样”是指别人认为她“站在这里就为了拿大伙儿开心”“让这头奶牛出出风头”甚至怀疑那牛不是她自己的。

“只好”说明她还想让奶牛继续散散心,但为了不让别人误会,只好决定回去。

11. D12. D13. (1)肖像描写。

安恩是一位节俭和朴实,爱整洁,虽然年老却保持着自尊,安静从容的人。

(2)“我们”指自己和奶牛。

在安恩眼里,奶牛是有灵性的,是自己的伙伴和朋友。

14,本文综合运用了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多种描写方法。

举例略。

15..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安恩不富有,但她拥有一头可以卖个好价钱的奶牛,而且也来到了集市。

一般读者想不到的是,安恩特地把奶牛带到集市上来,仅仅是为这头孤独的奶牛能和同类相处。

这样的构思出人意料,但是又符合人物的性格。

细致的描写,使人物形象非常鲜明。

16.. 答案略。

扣住文中的某个情节,感悟“人与动物要和谐相处、人要懂得感恩那些对我们无私奉献的动物、要爱护和关心它们”中的任何一点即可。

17. (1)短文讲了被大火包围的蚂蚁,抱成一团,机警地逃离了火海的故事。

(2)因为死了的蚂蚁仍抱住蚁团,为保护其他蚂蚁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表现了蚂蚁的献身精神。

(3).“区区”表示数量少或渺小的意思,不能删去,用在这里是为了跟下文写蚂蚁的伟大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中心。

(4)值得我们学习的蚂蚁精神:沉着、坚定、团结一致,为集体利益不惜牺牲自我,斗争的韧性,机警的脱险方式。

启示我们:要有团结、奉献、不懈斗争的精神,遇事要多动脑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