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代楼阁式木塔设计手法探析_路秉杰

合集下载

日本木结构建筑的技术特点与应用

日本木结构建筑的技术特点与应用

日本木结构建筑的技术特点与应用日本木结构建筑是指以木材为主要材料的建筑风格。

它是日本建筑文化中的一支重要流派。

其技术特点不仅体现在建筑构造上,还涉及到对材料的选择、处理和保养。

本文将从日本木结构建筑的技术特点和应用两个方面,介绍这种建筑风格的独特魅力。

日本木结构建筑的技术特点日本木结构建筑的技术特点主要就是它的建筑构造。

它采用了以榫卯、拼接和连接等方式,使木材成为了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达到了牢固耐用的效果。

首先,建筑骨架方面,日本木结构建筑采用了把木料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装配和连接,使之形成均衡的支撑系统。

在这样的系统中,木材所处的压力状态更加平衡,不会出现过于集中或太过分散的情况。

其次,榫卯的运用,也是日本木结构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志。

带有榫卯结构的建筑,在连接处采用的是榫头和凸口的设计。

这种设计的好处在于,不但能够使建筑更加稳固,还可以大大减小木材的扭转。

此外,在荷载均衡方面,日本木结构建筑采用了“斜刀拉合”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使梁柱受到的压力均匀分散,力学性能更加稳定。

通过合理的梁柱布局,能够让建筑在承受地震荷载时也更加稳健。

这项技术在现代日本建筑中依然具有广泛应用。

日本木结构建筑的应用日本木结构建筑有着丰富的历史渊源和各种不同形式的应用。

不论是宫殿、神社、庙宇,还是城堡、农家住宅等各种类型的建筑,都能看到木材的应用。

其中,寺庙和神社是日本木结构建筑的典型代表。

比如日本京都的清水寺,就是日本建筑中的一颗明珠。

这座寺庙有着约1200年的历史,牢固的木构结构和优美的设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的最大特色就是采用了重叠的榫卯结构,可以在强烈的地震中保持稳定。

另外,日本城堡也是木结构建筑的代表之一。

它们采用了重重防御措施,而木材的特性使得城堡维修和固定变得更加容易。

其中,最著名的城堡之一就是姬路城。

这座城堡被誉为日本最美的城堡之一,它以它的白色外墙、精美的构造和独特的槽门设计而被广泛称赞。

除了古老的建筑以外,现代日本也在越来越多的场合中应用木结构建筑。

浅谈中日传统建筑文化

浅谈中日传统建筑文化

23#/%$&/: &+J+*454 6)+>262’*+, +)9/26496()4 25 >2--4)4*6 -)’K ./2*454 6)+>262’*+, +)9/26496()4 +,6/’(0/ 6/47 5 -’)K, +)4 52K2,+) 5’K4L/+6 : M7 9’KJ+)2*0 +*> +*+,752*0 6/4 &+J+*454 +*> ./2*454 6)+>262’*+, +)9/26496()4’ , , 5J+94 469 6/4 J+J4) 2,,(56)+645 6/4 9/+)+964)5 ’- &+J+*454 6)+>262’*+, +)9/26496()4 L/29/ +)4 >2--4)4*6 -)’K 6/4 5: 9’*9254 2K+04,+57KK46)29 ,+7’(6,+N56)+96 0+)>4* +*> 6/4 5J2)26 2* 5J+94 : G/4 J+J4) )454+)9/45 6/4 ./2*454’ ’)202*5 6/+6 )45(,65 ’- 6/4 >2--4)4*6 +)9/26496()4 9/+)+964)5 -)’K 6/42) 6)+>262’*+, 9(,6()4 : O6 25 6/4 >2--4)4*6 6)+>2B 62’*+, 9(,6()4 6/+6 )45(,65 ’- 6/4 >2--4)4*94 : G/4 J)+0K+625629 9’*94J6 25 2KJ’)6+*6 2* ./2*454 9(,6()4,N(6 2* &+J+*454 9(,6()4 6/4 6/’(0/6 ’- J24’(5 K+664),/’*4567 +*> 2*64*52-24> 6/4 4554*94 ’- P4* +--496 265 +)9/26496()+, 9(,6()4 6)+>262’*+, +)9/26496()4;+)9/26496()+, 9(,6()4;P4*; J)+0K+625629 6/’(0/6 4"5 6(%,#:

木塔内部结构图设计理念

木塔内部结构图设计理念

木塔内部结构图设计理念
木塔是一种古老而美丽的建筑形式,它融合了传统的木工艺和现代的建筑技术,成为了许多城市的地标性建筑。

在木塔的设计中,内部结构图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决定了木塔的稳固性和安全性,还影响了木塔的美观和实用性。

在木塔内部结构图的设计理念中,首要考虑的是塔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木塔作
为一种古老的建筑形式,其结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木材的承载能力和抗风能力。

因此,内部结构图中需要合理布局木材的支撑结构,确保整个塔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木材的防腐处理和防火处理,以保证木塔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除了稳固性和安全性,木塔内部结构图的设计理念还需要考虑美观和实用性。

木塔作为地标性建筑,其内部结构设计需要体现出美观和实用的特点。

在设计中,可以采用对称布局和精美雕刻等手法,使木塔内部结构图兼具美观和实用的特点。

同时,还可以根据木塔的功能需求,合理布局内部空间,确保木塔的实用性和舒适性。

总的来说,木塔内部结构图设计理念需要兼顾稳固性、安全性、美观性和实用性。

只有在内部结构图的设计中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才能设计出稳固安全、美观实用的木塔内部结构,为城市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浅议日本继承传统建筑文化的手法

浅议日本继承传统建筑文化的手法

浅议日本继承传统建筑文化的手法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思想潮流的碰撞和融合,使得一些国家的传统建筑文化逐渐消失。

在这方面,日本建筑界独辟蹊径,努力使本国建筑文化与国际建筑文化接轨的同时,很好地继承了本国的传统建筑文化。

从早期的中国式建筑样式,逐渐演变成和式风格,在反思中进而衍生出"和洋折衷"的方式,到当下各种对于日本传统文化现代化演绎的探索和尝试,日本建筑界从未停止对传统与现代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思考及实践。

木建筑是日本传统建筑的主要形式,本文从神社、寺院、日本府邸和茶室等建筑样式来介绍日本传统木建筑的特点,并结合日本现代木建筑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分析归纳出日本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木建筑中的表现手法。

1 日本传统木建筑特点日本传统建筑的发展虽然受到中国等外来文化的影响,但仍然保留着浓郁的民族特色。

它既不同于西方建筑,也与中国传统建筑有许多不同之处。

日本传统木建筑主要有神社、寺院、日本府邸和茶室等类型。

这些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有着众多相似之处,如均采用梁柱式结构体系和榫卯连接方式、均使用大屋顶等。

同时它们也有自己的特色,如追求建筑与所处环境的融合、追求朴素优雅的装饰效果、追求材料的自然之美等。

1.1神社神社是在神道教影响下兴盛起来的建筑物,主要用来尊奉各种神灵,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神社非常讲究环境的选择和营造,其主体建筑有鸟居、山门、拜殿、本殿、钟楼、附属社等。

鸟居是一种木制的门型牌坊,是神社最典型的标志物。

拜殿和本殿是所有神社都有的,而钟楼、附属社等建筑则因各种神社的特点可有可无。

神社建筑的装饰也别具一格,屋脊、梁枋、山花、斗拱以及室内的天花藻井等均施以雕刻、彩画[1],并以橘黄色为建筑的主色调。

1.2寺院建筑寺院建筑是日本真正建筑样式的开始[2]。

日本传统寺院建筑源于中国古代佛教建筑。

随着中日贸易的深入,在中国宋、元时代,禅宗传入日本。

自此以后,禅宗思想与神道教思想一起成为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木塔内部结构图设计理念

木塔内部结构图设计理念

木塔内部结构图设计理念
木塔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具有现代感的建筑形式,其内部结构图设计理念一直备受关注。

在木塔的内部结构设计中,设计师们注重的是如何将传统的木质结构与现代的建筑理念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美学价值又具有实用性的内部结构。

首先,在木塔的内部结构设计中,设计师们会考虑到木材的选择和使用。

他们会选择具有良好质地和耐久性的木材,以确保木塔的内部结构能够承受住外部的压力和重量。

同时,设计师们也会考虑到木材的美学特性,选择具有纹理和色彩的木材,以增加木塔内部结构的美感。

其次,在木塔的内部结构设计中,设计师们会注重结构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他们会采用各种结构设计方法,如榫卯结构、斜撑结构等,以增强木塔内部结构的稳固性。

同时,设计师们也会考虑到木塔内部结构的安全性,采用防火、防腐等技术手段,确保木塔内部结构的安全性。

最后,在木塔的内部结构设计中,设计师们会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

他们会根据木塔的用途和功能需求,设计出合理的内部空间布局和结构形式,以确保木塔内部结构能够满足人们的实际使用需求。

总的来说,木塔内部结构图设计理念是将传统的木质结构与现代的建筑理念相结合,注重木材的选择和使用、结构的稳固性和安全性、功能性和实用性,创造出既具有美学价值又具有实用性的内部结构。

这种设计理念不仅体现了木塔的传统魅力,也展现了现代建筑的创新精神。

日式传统建筑风格的禅意

日式传统建筑风格的禅意

日式传统建筑风格的禅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建筑风格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元素,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生活的空间,也反映了我们的文化、历史和审美观念。

而在众多的建筑风格中,日式传统建筑风格的禅意,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这种风格源于日本,它既体现了日本传统的美学观念,又融入了深深的禅宗哲学理念,从而形成了一种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

首先,日式传统建筑风格的显著特点是其简约和自然。

在日本的禅宗理念中,美并不在于繁复的装饰和奢华的物质,而在于简洁、自然和内在的精神。

因此,日式传统建筑常常采用天然的材料,如木材、石头和纸等,这些材料与自然环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和谐、宁静的感觉。

建筑物的体量也常常被压缩到最小,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同时给人一种轻盈、飘逸的感觉。

其次,日式传统建筑风格的另一个特点是其空间的处理。

日本是一个岛国,其地形多变,资源有限。

在这样的环境中,日本人发展出了独特的空间处理技巧,他们善于利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丰富的层次感。

在日式传统建筑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开放式的设计,如利用纸门、屏风等隔断物来创造出一个既开放又私密的空间环境。

这种设计既满足了人们对于隐私的需求,又充分利用了空间。

此外,日式传统建筑风格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对于细节的关注。

在日本文化中,细节往往能够反映出人的精神面貌和审美追求。

因此,在日式传统建筑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精致的雕刻、细腻的配色和优雅的线条。

这些细节不仅提升了建筑的美感,也体现了日本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尊重。

最后,日式传统建筑风格的禅意还体现在其对于静寂和空灵的追求上。

在禅宗的理念中,真正的宁静并不在于环境的安静,而在于内心的平静。

因此,日式传统建筑常常给人一种空灵、静寂的感觉。

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能够放下世俗的纷扰,寻找内心的平静。

这种氛围的营造,需要建筑师对空间、光线和声音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总的来说,日式传统建筑风格的禅意是一种深深植根于日本文化中的审美观念和哲学理念。

日本的传统建筑艺术PPT模板

日本的传统建筑艺术PPT模板

“对于中国唐代建 筑的研究来说,没有比 唐招提寺金堂更好的借 鉴了。”
——梁思成
图4-27 唐招提寺金堂
代表作品三:伊势神宫
5
神社有两种基本式样:一种称为“大社造”,以岛根县出云大社为 代表。出云大社现存社屋是1744年建造的,平面呈方形,悬山式
屋顶,扇面开门,室内有一根中心柱。另一种称为“神明造”,伊 势神宫就是其代表性建筑。
7
五重塔类似中国的楼阁式
塔,但塔内没有楼板,平面呈 方形。塔高31.9 m,塔刹高度 约占其1/3,上有九个相轮,也 属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建筑风 格。塔的特色是底层到顶层的 房檐的递减率高,顶层房檐的 宽度只有底层房檐的一半左右。
图4-26 金堂与五3 重塔
代表作品二:唐招提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
唐招提寺位于日本奈良市西京五町,是日本佛教律宗的总寺院。寺院的主殿金堂,面阔7 间,进深4间,坐落在约1 m高的石台基上,是天平时代最大最美的建筑(见图4-27)。
图4-30 桂离宫掠影
6
不少外国人认为,“日本之美” 即以桂离宫为代表。
桂离宫的庭院设计虽然汲取了中国 园林设计的经验,但是它在应用石 灯笼、缓坡池岸、草皮、单株树木 构图等方面有很大创新,并经过严 密的构思设计,将许多优秀建筑巧 妙地组织在一起,体现了日本园林 特有的韵味(见图4-30)。
建筑艺术赏析
建筑艺术赏析
1
代表作品一:法隆寺
2
图4-25 法隆寺平面图
法隆寺,又称为斑鸠寺,位于日本奈良生驹郡斑鸠町,
占地面积约187 000 m 2 。它是圣德太子于飞鸟时代建 造的佛教木结构寺庙,其建筑结构、布局深受中国南北 朝建筑文化的影响。寺内保存有自飞鸟时代以来的各种 建筑及文物珍宝,被指定为国宝级重要文化财产的文物 约有190类,合计2 300余件。

【鉴赏】法隆寺金堂结构图与木质模型赏析

【鉴赏】法隆寺金堂结构图与木质模型赏析

【鉴赏】法隆寺金堂结构图与木质模型赏析法隆寺,又称为斑鸠寺,位于日本奈良生驹郡斑鸠町,是圣德太子于飞鸟时代建造的佛教木结构寺庙,据传始建于607年,但是已无从考证。

法隆寺占地面积约187000平方米,寺内保存有自飞鸟时代以来的各种建筑及文物珍宝,被指定为国宝?重要文化财产的文物约190类合计2300余件。

法隆寺分为东西两院,西院保存了金堂、五重塔;东院建有梦殿等,西院伽蓝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木构建筑群。

法隆寺建筑物群和法起寺共同在1993年以“法隆寺地区佛教建造物”之名义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法隆寺1950年从法相宗独立,现在是圣德宗的本山。

法隆寺法隆寺立面图法隆寺立面图法隆寺剖面图公元607年,推古天皇根据先帝用明天皇的遗命与圣德太子一起修建了法隆寺。

建筑设计受中国南北朝建筑的影响,寺内有40多座建筑物,保存着数百件7~8世纪的艺术精品。

法隆寺占地面积约19公顷,分东西两院,东路有梦殿等建筑;西院伽蓝有金堂、五重塔、山门、回廊等木结构建筑。

法隆寺的一个特点是云拱。

法隆寺被称为飞鸟样式的代表。

法隆寺剖面图法隆寺剖面图法隆寺施工概念图西院伽蓝,西院位于从南大门进入后正面稍微高出一段的地方。

进入伽蓝,右为金堂,左为五重塔,外围“凸”字形回廊。

回廊正南面开中门,中门左右延伸出的回廊与北侧大讲堂左右相接。

回廊途中“凸”字型的肩部,东有钟楼,西有经藏。

以上伽蓝称为西院伽蓝。

金堂、五重塔、中门、回廊非圣德太子在世时原物而是7世纪后半叶再建,是当时世界最古老的木造建造物群。

中门(国宝)——重檐歇山顶(日语称做入母屋造)门。

日本寺院门的正面的柱间多为奇数(3间、5间、7间等),此门正面柱间为4间,在正中立柱十分特异。

门内左右安置塑造金刚力士立像。

作为日本最早(8世纪初)的仁王像十分贵重,但是由于安置场所受风雨侵蚀、难于修补,吽形像身体部已经用木造的后补替代。

(参见哼哈二将)此门现在不用作出入口,参观者由回廊西南隅进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n d w id e r g e o g ra P h ie 功e w a re h ite etu ra l e 诵d e n e e s o f h is t r , o y P e ri d o th e a re
5 使朽 扎 九 " 嫌 t 峙 代 忆 新 L < 等 入 合札 九 天 竺 橄 # 唐
of
ar t
丁日本化 L 奈良峙代忆完成 合札九建集檬式 " 寺院建维
巾宫 城 内仍 锗段 堂 心 艺忆 店
im P o r in g t
a re h i e tu re te
e t e h n o lo g y
r f o m S u ia n d T a n g D y a st .F ro m t e g e n e ra l n y h
1.880 米 ;二 层 方 4.789 米 , 心 间 2. 121 米 ,次 间 1.334 米 ;三层 方 3.224 米 "
法 阁 析 探 手 设 木 古 计 塔 式 楼 代 本 日
法 起 寺 三重 塔 的平 面 尺寸 早 就 被 指 出 和 法 隆 寺 五 重 塔 有 密 切 的 关 系 , 也 即 / 法 起 寺 三
终形成了日本式的楼 阁式木塔 " 日本的古代正 是立足于隋唐建筑技术 !艺术的基础上形成 /和
风 0建 筑 的重 要 时 期 " 从 历 史 角度 来 看 , 这一 时


. 日本 古 代 的 前 期 即 飞 鸟 ! 奈 良 !平 安 前 期 (553 一 885
年 , 相 当于南朝 梁元 帝承 圣
期的建筑遗构对中国建筑史研究也有不 可忽视 的意义 " 本文尝试 总结过往的研究中有关 日本 古代楼 阁式木塔的建筑设计 手法 5主要是平 面 设计和高度设计两方面 >的内容 , 并对 以往的研
究有 所 深 入 和发 展 "
根据 日本史的分期 , 日本 古代包括飞 鸟 !
奈 良和 平 安 时 代 . , 时 间 跨 度 为 6 世 纪 中 至 2 1 世 纪 末 , 相 当于 中 国 的南 北 朝 晚 期 至 南 宋 中后 期 "在这 一 历 史 时 代 的前 期. 是 中 国 文 化 全 面 影 响 日本 的 全 盛 期 , 后 期 . 是 受 中 国
2 1 支 " 层 总 开 间 以支 数 计 为 3 的倍 数 , 各 层 以 8 ! ! ! ! 进 行 递 减 " 另 外 从 实 际 尺 寸 来 各 7 6 5 4 看 ,底 层 总 开 间 为 1 高 丽 尺 , 五 层 总 开 间 为 9 高 丽 尺 "在 该 塔 中椽 间 距 !材 广 相 等 , 均 为 8 1 个 基 准长 " (2 法 起 寺 三 重塔 ) 法 起 寺 三重 塔 底 层 !二 层 方 三 间 , 三 层 方 两 间 " 底 层 方 6.4 5 米 , 心 间 2 .6 5 米 , 次 间 1 5
a n e ie n t tim e , th e w o o d e n s t rie d P a g o d a w a s o
s P re a d 介o m h t e m a in la n d in t o Ja P a n
o t g e th e r w ith d ig e s 石 g n and
. 飞 鸟 时 代 .相 当 于 中 国 南 朝 梁 元 帝 承 圣 二 年至 唐 太 宗 贞 观 十 八 年 , 即 55 一 644 3 年 " 奈 良时 代 , 相 当 于 唐 太 宗 贞 观 + 九年 至唐 德 宗 建 中 元 年 .即 以 5一 7 0 年 " 平 安 8
18 5
h t o d o lo g ie s o f 助 e ie n t B u ild in g
Pagoda
e J a P a n e s e a n e ie n t t m e js j o f r th e o f rm a tio n of
样 . " / ¹ 日本源自 统的心裸式 .#形 式 心 艺 奄 示 亨 雄 称 " º中国 建 篆 嫌 式 去 原 形 七 L
e ru e ia l
关 键 词 : 日本古代 楼阁式木塔 , 古建筑 的设计
手法
b A st s r t o : I th e f rm e r P e ri d of J a P an e s e n o o
样 0(扣 上 今 ) 酝 酿 成 熟 的 时 期 " 可 以 说 日 . 本 的古 代 是 日本 文 化 在 吸 收 了 中 国较 高 的文 明 之 后 , 经 消化 沉 淀 酝 酿 出 - 本 风 0的 一 个 旧 重 要 的历 史 阶 段 " 日本 风格 就 是 立 足 于 隋 唐
称 "也许当时对我 国旧 本! 来 说天 竺 和 中 国 是 世 界 的 主 要 国家 因 而 得 名 " 唐 招 提 寺 金 堂 即 为 和 样 " 也 称 -日 本
Ja P a ne s e
幻 a lly f r n o m h t e
s 州e
ed.T h
w oo d e n
s t ri d o e
O 合间 7.97 曲 尺 , 次 间 5.3 曲尺 ) ! 层 方 1 . 9 曲 尺 (心 间 7. 1 曲 尺 , 次 间 4. 4 曲 尺 ) !四 6 三 5 6 3
层方 1 .3 曲尺(心间 6.2 曲尺 , 次间 3.5 曲尺) , 五层方二间 1 . / 曲尺 " 3 2 4 0
根 据 岸 熊 吉 的研 究 , 五 重 塔各 层 的平 面 大 小 由椽 间 距. 决 定 "即 以一 个 椽 间距 的 尺 寸 为 0.75 高 丽尺 ( 高 丽 尺 ! 1. 18 曲 尺 )决 定 各 层 平 面 的 尺 寸 : 底 层 心 间 1 支 , 次 间 7 支 , l 6 0 总计 2 支 ;二 层 各 间 分 别 递 减 1 支 ) 4 心 间 9 支 , 次 间 6 支 , 总 计 2 支 ;三层 同样 心 间8 支 , 1
m Pi s
o t
J a P a n e s e 助 e ie n t W o o d e n S to ri d P a g o d a s e
9 0 句r h e r. t
K e y W b r s : Ja P a ne s e d D e s ig n in g M e 助 e ie n t W O o d Pagoda,
刃r 南毛 , "唐招 提寺金堂
(奈 良畴 代 )以 二仍 例 r 南 备 "
-日本 橄 . 七 右- !弓 " ,,
相等 " (l 法 隆寺 五重 塔 )
法 隆寺 五重塔底层塔身平面方 三间 2 .1 5 曲尺. , 心间 8. 84 1 7 5 不与塔身开 间对正 "二至 四层 塔身 也方三 间 )
a re h it e tu re e
式木塔(木造檐塔 也< 刃 今之凡 七今)仅有 一
座) 谈 山神 社 十 三 重 塔 (图 3 ) , 除 此 之 外
的木 构 多层 塔 均 为 楼 阁 式塔 (层 塔 ) " 本 文 将
a n c ie n t w o o d e n s t rje d P a g o d a s jn a 怕 jla b le o re s e a re h e s e o v rin g e m a in ly th e d e s iq n of
影 响 的 日本 文化 本 土化 的时 期 ,也 即 中世 / 和
二年 至 唐 值 宗 光 启 元 年 )
. 日本古代的后期 即平安后
期 5 6 一1 8 88 3 年)
. 据彰国社 1976 年版(建筑大 辞典 ) 肠9 页 , 和 样 有 两种 含 l
义, 本 文 取 第 二 层 含 义:
/ ¹ 是显示 日本传统的样式和
日本 古代楼 阁式木 塔 设计 手 法探 析
路秉杰 张毅捷
(同济 大 学 建筑 与城 市 规 划 学 院 )
b A o u t D e s ig n in g
e T
e h n iq u e
of
P Ia n a n d t e d e s jg n o f h e jg h t, a n d a t h 6
Lu B i gj , Z ha g Y ie n i e n i j
摘 要 : 日本古代 的前期 楼 阁式木 塔随 佛教 由
中国 传 入 日本 , 经 数 世 纪 的 吸 收 !消 化 和 沉淀 最
时代 , 相 当于唐德 宗建 中二 年至南宋 世宗淖 熙十 年, 即 78 1一 1183 年
手 计 析 探 阁 古 本 楼 代 法 设 塔 木 式 日
. 椽 间距 , 捶 间, 即垂 木 割 .
是指以木割法进行建筑 设计
时的 一种 建 筑 的 基 准尺 度) 以两 根 椽 子 之 间 的距 离 作 为 一 支 (建 筑 设 计 的 攀 准 尺 度 ) " 见 : 文 献 =1 ]
187
次间 5 支 , 总 计 1 支 ;四层心 间 7 支 , 次间 4 支 , 总计 巧 支 ;五层 两 间分 别为 6 支, 总计 8
B u d d h is m . 从 e r e e n tu rie s a b s o rb in g and
of
s e d im e n t,
文化 的基础上发展出的一条支脉 " 日本古代
前 期 是 日本 对 隋 唐 文 化 学 习 和 模 仿 的 阶 段 ,
在很 大 程 度 上 反 映 了 同时 期 中 国 的 文 明 特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