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日本》教学设计20

合集下载

古代日本优秀教案

古代日本优秀教案

古代日本【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能简单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能简述大化改新的内容和作用。

2.能力目标: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新,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度到了封建社会。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大化改新。

教学难点: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武士与樱花:一般国家都会以猛兽比喻武士英雄。

但是在日本是以樱花来比喻武士。

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单个的樱花并不美丽,但是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很漂亮。

这和日本武士的集团精神很相似。

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谢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

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便毫无留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二、新课讲授。

(一)目标导学一:6世纪前的日本1.教师讲述: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

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

说说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提示: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二)目标导学二:大化改新1.教师提问:大化改新的背景有哪些?提示: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催化因素)。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提示: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部编版人教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名师教案

部编版人教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名师教案

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会。

二、教材解析本课主要讲述自奴隶社会至封建社会的日本古代史,包括三个子目:6世纪前的日本、大化改新、武士和武士集团,三个子目之间既是时间上的相继,也是内容上的递进。

“6世纪前的日本”子目重点介绍了大和统一日本后奴隶制社会的状况,也点出了中日两国源远流长的交往史,为第二子目进行了铺垫。

“大化改新”这一子目介绍了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意义,既是本节课的重点,更是日本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武士和武士集团”子目讲述了大化改新百余年后日本封建社会的变化,出现了武士和武士集团,形成了幕府统治。

本课是《世界历史》第一册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中的第一课,与下一课《阿拉伯帝国》在内容上是并列关系,代表着亚洲国家步入封建社会的两种典型方式:学习和宗教。

同时日本作为亚洲的重要国家之一,了解其历史发展的进程有助于后续世界史的学习。

旧教材将古代日本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整合在一课中,囿于篇幅的限制,只对大化改新这一重点进行了介绍。

统编版教材补充了奴隶社会时期日本的生产组织以及大化改新之后的日本社会发展走向,使得日本历史发展的脉络更加完整连贯,一方面更好地衔接了近代史上的明治维新,另一方面让学生对日本形成一个更加客观全面的认知,为现实提供历史依据。

三、学情分析1.认知基础:学生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史中唐朝的对外交往,初步了解了唐朝对古代日本的影响;通过中国近代史中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系统学习,知道了近代以来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侵华战争史实;通过学习新中国成立后70年代的外交,明确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

尽管部分学生知道日本号称大和民族,男生对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比较感兴趣,但是不知道它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总体来说,学生对日本的了解,主要集中在近代以来中日关系这一领域,对于日本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历史认识却是匮乏的,日本古代史尤其如此。

11.《古代日本》教学设计(部编教材)

11.《古代日本》教学设计(部编教材)

11.《古代日本》教学设计遣唐使吗?他们在哪个朝代来中国的?目的是什么?对日本有什么影响?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下当时的日本社会有什么巨大的变化?趣,引入新课。

教学流程一、6世纪前的日本1—2世纪时,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3世纪时,以本州奈良地区为中心的大和政权兴起,大河国农耕经济比较发达,国力强盛。

在5世纪初逐步吞并了其他小国,首次实现了日本的政治统一。

二、大化改新活动一:阅读教材,归纳大化改新的内容有哪些,大化改新给日本带来了什么变化?活动二:阅读材料,为什么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阅读教材,提炼答案。

阅读材料,总结、归纳、概激发学习学习兴趣。

表格形式展现,使得历史问题简洁明了,条理清晰,醒目易懂,利于记忆。

旨在让学生认识大化改三、武士和武士集团活动三:阅读教材,简述武士集团形成的背景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是如何形成的?活动四:阅读教材,说出幕府统治起于何时,首领称为什么?此时,幕府有什么地位?首领:征夷大将军地位: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实际上皇权旁落,国家大权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课堂延伸:武士道精神有什么影响?括有效信息。

小组探讨,回答问题。

小组合作交流,回答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新的影响。

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灵活运用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课堂小结梳理本课主要知识点。

训练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学习效果反馈。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一课,主要介绍了日本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7世纪的历史。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日本原始社会的构成、大化改新、飞鸟时代、奈良时代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展现了古代日本的历史风貌,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古代文明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古代日本的历史认知相对较弱,对于日本原始社会、大化改新等概念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引导和巩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原始社会的构成、大化改新、飞鸟时代、奈良时代等历史知识,掌握日本历史的发展脉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日本原始社会的构成、大化改新、飞鸟时代、奈良时代等历史知识。

2.教学难点:大化改新的意义、奈良时代的特点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

4.图片、图表引导:运用生动的图片、图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图表、案例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日本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日本地理位置,进而引入本课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图片、图表等辅助材料,呈现日本原始社会、大化改新、飞鸟时代、奈良时代等历史知识。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简要讲解相关历史事件,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历史感知。

最新人教版九上历史-第11课 古代日本【教案】

最新人教版九上历史-第11课  古代日本【教案】

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一、新课标标准通过日本大化改新,初步了解中古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二、内容分析日本的文明产生比较晚。

大化改新是古代日本一场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从落后的奴隶社会步入封建社会。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一些地方豪强建立自己的私人武装,并利用其扩张势力,这种武装逐渐发展为一种制度化的专业军事组织。

1192年,镰仓幕府统治日本。

日本从此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三、教学目标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唯物史观:认识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了解大化改新的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了解幕府统治及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通过大化改新,认识学习和模仿他人是提高自身的一种重要途径。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讲授新课1.6 世纪前的日本(1)教师活动阅读课本,概况日本的地理环境。

(2)学生活动●日本的地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方的大海中,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座大岛及附近数千个小岛组成。

●地理环境特点:岛国,岛屿众多、山地众多,平原少、多火山地震,资源匮乏。

●地理环境影响:便于发展渔业、航海业,便于畜牧业发展,灾害频繁,忧患意识较强。

(3)教师活动大和政权的统一(4)学生活动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

(5)教师活动(6)学生活动最高统治者称“大王”2.大化改新(1)教师活动研读材料,归纳出日本大化改新的原因是什么?大和的世袭大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地位近似奴隶的部民,权势极大。

6世纪末7世纪初,部民反抗不断;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势;强大的中央贵族权倾朝野。

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朝鲜半岛上新罗国家的崛起,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

天皇和一些曾留学中国的士大夫决心参照隋唐制度,实行改革。

(2)学生活动①国内形势:社会矛盾尖锐、政局混乱。

②国外形势: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3)教师活动研读材料,总结出日本大化改新的意义?(4)学生活动意义: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3.幕府统治(1)教师活动研读材料,梳理封建庄园制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材料1:8世纪中叶政府发布《垦田永世私有法》以后。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11《古代日本》教案教学设计精编.docx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11《古代日本》教案教学设计精编.docx

《古代日本》教材分析:日本历史上两次改革,本课学习的是第一次,大化改新,像唐朝学习,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是口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标志。

口本这个民族善于学习,我们应当学习。

武士道精神不容易理解,其实质是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二战时期成为tl军的精神支柱。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讨论:中日交往是从何吋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往来相当密切?那吋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初步培养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讨论: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往來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初步培养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度到了封建社会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大化改新【教学难点】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教学准备:1、电脑、投影仪;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3、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武士与樱花:一般国家都会以猛兽比喻武士英雄。

但是在日本是以樱花来比喻武士。

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单个的樱花并不美丽,但是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很漂亮。

这和FI本武士的集团精神很相似。

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谢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

这是tl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便毫无留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

【设计意图】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6世纪前的日本1•教师讲述: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

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FI本。

说说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提示: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1课 古代日本》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1课 古代日本》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1课《古代日本》主要介绍了日本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7世纪的史实。

这一时期,日本社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包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以及大化改新等重要历史事件。

教材通过生动的叙述和丰富的插图,为学生展示了古代日本的面貌,使学生能够了解和认识日本的历史发展。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能够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

但对于古代日本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线索,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此外,学生对于日本文化的认知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区,教师在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脉络,掌握大化改新等重要历史事件;认识日本与中国在古代时期的交流与合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脉络,大化改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对古代日本社会制度的认识,大化改新与日本封建社会建立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日本的历史风貌。

2.问题驱动法: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古代日本》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图表、视频等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古代日本的图片,如神社、宫殿等,引导学生关注古代日本的风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古代日本有哪些了解?”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设计】《古代日本》(中华书局出版社九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古代日本》(中华书局出版社九年级上册)

《古代日本》教学设计本课时编写:双辽三中陈明雪教材分析:日本作为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国家,学习其历史发展对了解日本有重要的作用。

本课主要讲了古代日本大和民族统一和大化改新,是古代日本两件转折性的事件,需要牢记。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日本的地理位置,岛屿构成,大和民族统一日本。

2.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日本大化改新对我们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意义。

教学难点:大化改新给我们的启示。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樱花、富士山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国家?【设计意图】激发起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

二、新课讲解:(一)、大和统一日本教师讲述:日本位于亚洲东北部,由本州、北海道、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上千个小岛组成。

日本境内大部分地区是山地丘陵,沿海平原和山间河谷适宜于农耕,是日本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公元1世纪和2世纪时,日本出现了许多小部落。

它们之间不断发生战争,争夺土地和奴隶。

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

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

说说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6世纪末期,大和的奴隶制统治出现了危机,阶级矛盾激化。

劳动人民的反抗情绪十分强烈,皇室和奴隶主贵族之间的矛盾也很尖锐。

在这种形势下,日本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以圣德太子为代表的改革派,他学习中国隋唐的封建制,称大和国王为“天皇”加强中央集权。

圣德太子是改革派的代表人物。

他兼习儒学、佛学,试图以之为指导思想,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

他制定《冠位十二阶》,以才授官,取代氏族世袭制。

十二阶分别以儒家的“德、仁、义、礼、智、信”命名(六阶又分大小,共十二阶)。

《论语》日:“为政以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日本》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能简单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准确无误地简述大化改新的内容和作用。

2.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

3.通过小组讨论,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日本大化改新对我们的启示;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大化改新
教学难点: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
导入新课
回忆之前所学与日本相关的知识有哪些?
(生回答,师总结,引出新课古代日本)
教授新课
一、自主学习内容
(学生自学阅读,展示答案,教师点拨更正)
1、6世纪前的日本(自主学习)
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政权统一了日本。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2、大化改新(自主学习)
(1)背景:(小组讨论)
(2)时间及人物:
(3)主要内容:政治上,
经济上,
(4)意义:
3、武士和武士集团
(1)庄园及特权:
(2)武士和武士团:
(3)12世纪晚期,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___”称号,设___于镰仓。

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4)幕府统治时期,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____手中。

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___。

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__,而是他的____。

二、合作探究内容
谈谈大化改新给我们的启示。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答案,教师点拨补充)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要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锐意改革,重视教育,促进本民族的发展。

拓展延伸古代朝鲜
课堂小结(学生分组总结,教师补充)
巩固提升
1、记忆本节课自主学习内容
2、习题检测:ppt习题同步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