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九年级世界历史上《第11课古代日本》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11《古代日本》教学设计(部编教材)

11《古代日本》教学设计(部编教材)11.《古代日本》教学设计课题备课人《古代日本》授课人年级授课班级九年级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研究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对日本历史的发展起了极大地推动作用,教材分析是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标志。
后来出现的幕府统治与天皇朝廷并存,由于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一套展现武士阶层道德与行为规范的武士道。
其实质是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本节课学生对日本的一些知识已经有了一些了解。
九年级的学学情分析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时期,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多采用史料、问题教学。
1.知识与能力:识记大和兴起的时间,大和统治日本时的社会状况,大化改新的时间、人物、内容,武士的概念等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联系中外历史,归纳大化改新原因;列举大化教学目标改新的内容,理解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武士集团控制中心政权是幕府统治时期的政治特征。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导入新课大化改新的内容。
武士和武士集团的形成。
1课时合作、探讨、交流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中国史中研究的学生回答激发学生兴遣唐使吗?他们在哪个朝代来中国的?目的是什么?对日本有什么影响?今天就让我们研究下其时的日本社会有什么巨大的变化?一、6世纪前的日本1—2世纪时,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3世纪时,以本州奈良地区为中心的大和政权兴起,大河国农耕经济比较发达,国力强盛。
在5世纪初逐步吞并了其他小国,首次实现了日本的政治统一。
二、大化改新活动一:浏览教材,归纳大化改新的教学流程内容有哪些,大化改新给日本带来了什么变化?趣,引入新课。
激发研究学兴趣。
浏览教材,提炼表格形式展答案。
现,使得历史问题简约明了,层次清晰,醒目易懂,利于记忆。
活动二:浏览材料,为何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阅读材料,总结、旨在让学生归纳、概认识大化改三、武士和XXX括有效信新的影响。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优质课教学设计_0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教材分析】本课以“古代日本”为主题概述了日本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历史演变,主要以6世纪前的日本、大化改新、武士和武士集团为线索,向学生展示了日本社会的历史风貌。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化改新和武士集团。
教学难点:大化改新的影响。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示法、问题探究法等【新课导入】……这是2014年7月24日广东卫视《郎眼看财经》节目里的几组数据,它引发了人们对当今中国的“留学热”的热烈讨论。
今天,大量的中国人自费到海外特别是美国留学,中国成为一个巨大的留学流出国。
而1400多年的中国则相反,隋唐时期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留学流入国,特别是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派遣大量留学生和学问僧随着遣隋使、遣唐使到中国来学习。
他们为什么要到中国来?到中国学到了些什么? 对日本有何影响?下面我们来学习一群“海龟”是如何出国学习,并推动日本改革的——古代日本。
【讲授新课】一、大和时代——6世纪前的日本教师幻灯片出示日本地图,引导学生结合地理知识,回答日本在亚洲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地理特点,明确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它由许多岛屿组成,国土有限,资源匮乏。
除了自然情况,6世纪前,日本社会是什么样的状况呢?请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史事第52页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
(1)说出1—2世纪日本与当时中国的交往情况。
(2)5世纪时,谁统一了日本?(3)统一后的日本国内政治和经济状况如何?学生阅读后回答。
教师过渡:统一后的日本还是奴隶制国家,日本是在什么时候过渡到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社会的呢?二、天皇时代——大化改新回顾旧知:唐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中日友好交往的相关史实,通过温故而知新的方式以及中外历史的横向联系来讲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和意义。
复习提问:唐朝时中日之间有着怎样的交往?这对日本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教师出示下面图片帮助学生回忆。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一课,主要介绍了日本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7世纪的历史。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日本原始社会的构成、大化改新、飞鸟时代、奈良时代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展现了古代日本的历史风貌,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古代文明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古代日本的历史认知相对较弱,对于日本原始社会、大化改新等概念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引导和巩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原始社会的构成、大化改新、飞鸟时代、奈良时代等历史知识,掌握日本历史的发展脉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日本原始社会的构成、大化改新、飞鸟时代、奈良时代等历史知识。
2.教学难点:大化改新的意义、奈良时代的特点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
4.图片、图表引导:运用生动的图片、图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图表、案例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日本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日本地理位置,进而引入本课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图片、图表等辅助材料,呈现日本原始社会、大化改新、飞鸟时代、奈良时代等历史知识。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简要讲解相关历史事件,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历史感知。
最新人教版九上历史-第11课 古代日本【教案】

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一、新课标标准通过日本大化改新,初步了解中古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二、内容分析日本的文明产生比较晚。
大化改新是古代日本一场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从落后的奴隶社会步入封建社会。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一些地方豪强建立自己的私人武装,并利用其扩张势力,这种武装逐渐发展为一种制度化的专业军事组织。
1192年,镰仓幕府统治日本。
日本从此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三、教学目标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唯物史观:认识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了解大化改新的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了解幕府统治及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通过大化改新,认识学习和模仿他人是提高自身的一种重要途径。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讲授新课1.6 世纪前的日本(1)教师活动阅读课本,概况日本的地理环境。
(2)学生活动●日本的地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方的大海中,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座大岛及附近数千个小岛组成。
●地理环境特点:岛国,岛屿众多、山地众多,平原少、多火山地震,资源匮乏。
●地理环境影响:便于发展渔业、航海业,便于畜牧业发展,灾害频繁,忧患意识较强。
(3)教师活动大和政权的统一(4)学生活动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
(5)教师活动(6)学生活动最高统治者称“大王”2.大化改新(1)教师活动研读材料,归纳出日本大化改新的原因是什么?大和的世袭大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地位近似奴隶的部民,权势极大。
6世纪末7世纪初,部民反抗不断;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势;强大的中央贵族权倾朝野。
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朝鲜半岛上新罗国家的崛起,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
天皇和一些曾留学中国的士大夫决心参照隋唐制度,实行改革。
(2)学生活动①国内形势:社会矛盾尖锐、政局混乱。
②国外形势: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3)教师活动研读材料,总结出日本大化改新的意义?(4)学生活动意义: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3.幕府统治(1)教师活动研读材料,梳理封建庄园制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材料1:8世纪中叶政府发布《垦田永世私有法》以后。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1课 古代日本》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1课《古代日本》主要介绍了日本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7世纪的史实。
这一时期,日本社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包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以及大化改新等重要历史事件。
教材通过生动的叙述和丰富的插图,为学生展示了古代日本的面貌,使学生能够了解和认识日本的历史发展。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能够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
但对于古代日本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线索,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此外,学生对于日本文化的认知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区,教师在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脉络,掌握大化改新等重要历史事件;认识日本与中国在古代时期的交流与合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脉络,大化改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对古代日本社会制度的认识,大化改新与日本封建社会建立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日本的历史风貌。
2.问题驱动法: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古代日本》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图表、视频等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古代日本的图片,如神社、宫殿等,引导学生关注古代日本的风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古代日本有哪些了解?”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优秀教案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能简单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能简述大化改新的内容和作用;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过程与方法讨论: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初步培养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新,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度到了封建社会【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化改新教学难点: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武士与樱花:一般国家都会以猛兽比喻武士英雄。
但是在日本是以樱花来比喻武士。
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单个的樱花并不美丽,但是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很漂亮。
这和日本武士的集团精神很相似。
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谢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
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便毫无留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6世纪前的日本1.教师讲述: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
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
说说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提示: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目标导学二:大化改新1.教师提问:大化改新的背景有哪些?提示: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催化因素)。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提示: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古代日本》一课涉及的事件较多、加之世界古代史距离学生十分遥远,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困难;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形成完整的概念。
这就要求在教材的处理上,要合理的组织现有的教学资源,大胆取舍,补充新材料,使学习过程更加流畅,衔接更加自然。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历史学科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
世界古代史内容距离同学们十分遥远,教师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能简单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能简述大化改新的内容和作用;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引导学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掌握大化改新、武士集团、幕府统治等相关史实,加强知识间的纵横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知识。
在知识的迁移和拓展中,联系现实生活,从中汲取历史的营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新,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培养学生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
【重点、难点】(1)大化改新和幕府统治(2)幕府统治对日本历史的影响【教法学法】运用启发式、小组合作探究以及内外迁移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视频、地图教学,制作知识清单等。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展示材料: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
但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
20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
——摘编陈冰《作坊里的日本》提出问题,引发同学们的思考“日本的第一位老师是谁?他是怎样向第一位老师学习的?”。
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模板(共16篇)

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模板(共16篇)第1篇: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设计第11课古代日本【导入】日本的文字、服饰、建筑、茶道、书法、节日、相扑运动图片和中国的比较,我们感受到日本在历史上曾经大规模、全方位的学习中国的文化,并且至今还保留的很好。
正如赖肖尔在《当今日本人》一书中说到的:“像日本人那样自觉的、大规模的文化引进,在西方历史中是找不出同样的例子的。
18世纪初俄国的彼得大帝可能算个例外,但是后者的时代要晚的多,做起来要容易多了,规模也小得多。
”那么,古代的日本是什么样的呢?那时候的中日关系如何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一起了解日本的历史。
【教学过程】第一篇章:蛮荒之地,大和民族初统一据《汉书·地理志》的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此处的“乐浪海”就是指现在的“日本海”。
由此我们得知1—2世纪时,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据《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
”由此我们得知,在东汉光武帝的时候,日本国王派遣使者来到洛阳,表示愿为臣藩,求汉朝皇帝赐名,汉以其人矮,遂赐“倭国”,其王又求汉王册封,光武帝又赐其为“倭奴王”。
并受赐“汉倭奴国王印”。
据《三国志·魏志·倭人传》记载:“旧百余国,汉朝有朝见者,今使所通三十国”。
由此我们得知,日本有30多个小国曾与汉朝发生过“通史”关系。
据《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记载,邪马台国在3世纪曾数次向三国中的魏国进贡,并接受了魏帝的册封与印绶。
当时在日本国的九州岛东北部有一个很大的女王国叫作“邪马台国”,下属30多个小国。
统治该国的女王称“卑弥呼”。
据记载,公元二三八年,卑弥呼派遣使者朝见魏帝曹睿。
魏帝赐予卑弥呼以刻有“亲魏倭王”的紫绶金印一枚。
据公元478年大和倭王致刘宋顺帝表记载:“东征毛人五十五国,西服众夷六十六国,渡乎海北九十五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古代日本
1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大化改新
教学难点: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武士与樱花:一般国家都会以猛兽比喻武士英雄。
但是在日本是以樱花来比喻武士。
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单个的樱花并不美丽,但是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很漂亮。
这和日本武士的集团精神很相似。
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谢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
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便毫无留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6世纪前的日本
1.教师讲述: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
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
说说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提示: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目标导学二:大化改新
1.教师提问:大化改新的背景有哪些?
提示: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催化因素)。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提示: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
理。
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3.问题思考:大化改新对日本的影响。
提示:通过这一系列改革,解决了土地国有、部民制和中央集权制问题,打击了旧贵族在经济、政治上的顽固势力,有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达到了改革的目的。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4.拓展延伸:
日本大化改新深受中国隋唐文化的影响,你还知道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产生深刻影响的哪些事例?你怎样看待日本民族对待外来先进文化的态度?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目标导学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1.教师提问: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封建庄园经济成为主要的经济形态。
有实力的庄园主开始把一部分庄民武装起来,组成以主从关系和血缘关系相结合的武士集团。
武士集团对内镇压民众抗争,保卫庄园;对外侵占别人的土地,扩大自己的势力。
2.教师讲述:武士集团之间不断进行争斗,最后形成了清和源氏和桓武平氏两大武士集团。
1185年,平氏政权灭亡。
1192年,源赖朝从两条上皇处得到“征夷大将军”的称号,镰仓幕府正式建立,开始了日本历史上武士专政的幕府统治时期。
3.教师提问:幕府与天皇之间关系怎样?
提示: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4.教师提问: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武士道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
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5.资料链接:武士道源于日本,是以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觉悟为根本,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为主君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的精神。
“武士道”没有是非观念,只重视维护自己所在集团的荣誉和安全。
三、课堂总结
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在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
3 板书设计
1.5世纪初,大和统一日本
2.大化改新:背景、时间、内容、意义
3.武士集团的形成和武士道
4.幕府统治的建立
4 教学反思
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我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探讨了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意义、启示等问题。
关于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学生在影视剧中已有所了解,但对于武士道精神的形成以及实质还不清楚,需要加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