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广东省高考历史试卷-最新Word版
2015高考广东卷历史试题评价与解析

16.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 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 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作为例 证,可用于说明 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革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起源
19. 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 世界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 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 远了”。由此可知( ) A 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B 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 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现美洲新大陆后在 此进行了疯狂地掠夺,给殖民地带来深重的灾难 ,也加剧了美洲殖民地和欧洲的差距,故“黄金 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 远了”。故本题选A项。
12.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 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 书。”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 A.小篆 B.隶书 C.行书 D.草书 【答案】B
13. 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 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 政。”由此可知,该朝臣 A.反对中央集权 B.主张建立内阁 C.主张加强相权 D.反对三省六部制 【答案】C 【解析】材料中该朝臣认为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 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是乱政,由此可知他是 希望用中书省来牵制皇帝的,故该朝臣主张加强 相权。
22.发生在1920年苏俄的现象有 A.私营企业纷纷涌现 B. 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 C.政府禁止买卖粮食 D.农民积极参加农业集体化运动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1920年苏俄正在实行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商品贸易,故 本题选C。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广东卷,含解析)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广东卷,含解析)12.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
”据此推断,该字体是()A.小篆B.隶书C.行书D.草书【答案】B13. 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
”由此可知,该朝臣A.反对中央集权B.主张建立内阁C.主张加强相权D.反对三省六部制【答案】C【解析】材料中该朝臣认为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是乱政,由此可知他是希望用中书省来牵制皇帝的,故该朝臣主张加强相权。
14.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耧机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收获、桔棉之事,与男子共其劳”。
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资本主义的萌芽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答案】A【解析】材料描述的是家庭中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生产现象,结合所学这是中国小农经济的典型生产方式,故本题选A。
15.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
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
我们说:‘请看事实’。
”这些“事实”都发生于A.辛亥革命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B【解析】由题干材料我们可知此时的广州政府是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结合所学这是中国国民革命时期的,故本题选B项。
16.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
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革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起源17.表2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表2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答案】B【解析】由表格中数字信息我们可以看出中苏之间的贸易不断增加,而此时中美贸易急剧减少,结合所学这应该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敌视孤立中国,我国选择“一边倒”,倒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造成的。
2015年高考试题历史试题和参考答案

2015年高考试题(历史)选择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
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
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27.表1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
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
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
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
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
”这一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
广东省广州市2015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文综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试卷类型:A 广州市2015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文科综合(历史部分)本试卷共11页,41小题,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答题卡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
在答题卡右上角的“试卷号”和“座位号”栏填写试室号、座位号,将相应的试室号、座位号信息点涂黑。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右图为山东出土的东汉耕耱画像石(局部),前为一农夫驱一牛一马耕地,后为一农夫驱一牛耱地(粉碎、平整已耕翻的土地)。
这反映出当时A.传统耕犁构造定型B.耕作技术日趋完善C.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D.铁犁牛耕推广到南方13.宋代建筑大量采用了以白墙黑瓦为主体的艺术形式,绘画常采用清秀简洁的水墨画和淡彩画形式,妇女服饰“惟务洁净,不可异众”。
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冈是A.风俗画的流行B.商品经济的繁荣C.理学的影响D.中央集权的加强14.《大清会典事例》规定:“嗣后凡遇凶恶不法之人,经官惩治,怙恶不悛,为合族之所共恶者,准族人鸣之于官,或将伊流徙远方,以除宗族之害。
或以家法处治,至于身死,免其抵罪。
”该规定表明A.宗族成为基层行政机构B.宗法制是清朝政治制度的基石C.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D.宗族具有维系地方稳定的作用15A.思想封闭,观念落后B.列强入侵,走私猖獗C.五口通商,主权受损D.取消“海禁”,鼓励贸易16.1873年清政府批准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
2015年6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含参考答案)

2015年6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秦始皇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创立了()A.分封制B.宗法制C.科举制 D.皇帝制2.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丞相曾经是百官之首。
下列朝代中,废除了丞相的是()A.汉代B.唐代 C.宋代 D.明代3.古代雅典可能具有公民资格的是()A.妇女B.奴隶 C.成年男子 D.外邦人4.下列国家中,19世纪实行民主共和政体的是()A.英国 B.日本 C.美国 D.俄国5.19世纪六七十年代,领导德国完成统一大业的是()A.俾斯麦 B.华盛顿 C.查理一世 D.沃波尔6.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纲领性文件是()A.《共同纲领》B.《共产党宣言》C.《四月提纲》D.《权利法案》7.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京即今天的()A.西安B.天津C.北京 D.南京8.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开端的标志是()A.甲午中日战争B.九一八事变C.卢沟桥事变 D.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9.“文化大革命”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遭到严重破坏。
它开始于()A.1956年B.1966年C.1976年D.1978年10.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实现国家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D.“和平共处,平等互利”11.针对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存在的经济困难,美国提出()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C.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D.成立欧共体12.国际政治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性事件是()A.苏联解体B.赫鲁晓夫改革C.不结盟运动兴起D.欧洲联盟成立13.21世纪初,中国为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促进中亚地区和平与稳定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是()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与美国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C.加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D.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14.古代中国景德镇享誉世界的手工业是()A.丝织业B.造纸业C.制瓷业 D.冶铁业15.曾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A.西班牙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16.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A.汽车时代 B.网络时代 C.电气时代D.蒸汽时代17.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逐渐发生变化。
2015广东文综卷(历史部分)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12.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
据此推断,该字体是A.小篆 B.隶书 C.行书 D.草书13.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
”由此可知,该朝臣A.反对中央集权B.主张建立内阁C.主张加强相权D.反对三省六部制14.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
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资本主义的萌芽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15.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
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
”这些“事实”都发生于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16.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
这则材料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17.表2 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18.《十二铜表法》中说:“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奴隶参与了立法 B.习惯法的内容被摒弃C.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被打破 D.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19.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
2015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含答案和解析)

2015年广东高考(历史部分)试题答案及解析12.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
据此推断,该字体是A.小篆B.隶书C.行书D.草书【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汉字的演变。
秦统一中国后将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后因书写不方便,被隶书所取代。
13.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
”由此可知,该朝臣A.反对中央集权B.主张建立内阁C.主张加强相权D.反对三省六部制【答案】C【解析】材料中该朝臣认为,如果诏令不是出自中书省,就是乱政,由此可知他是希望用中书省来牵制皇帝的,故该朝臣主张加强相权以限制王权。
14.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
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资本主义的萌芽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答案】A【解析】材料描述了小农经济的特征之一,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生产现象。
15.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
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
”这些“事实”都发生于A.辛亥革命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政府所在地在广州,而且还有“勾联俄国”、“广东共产”。
结合所学知识,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广州政府奉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由此可知为国民革命时期。
16.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
这则材料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答案】D【解析】据“1961年”、“父子队”“兄弟队”判断答案为D。
广东省2015年6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广东省2015年6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秦始皇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创立了A.分封制????????B.宗法制?????????C.科举制?????????D.皇帝制2.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丞相曾经是百官之首。
下列朝代中,废除了丞相的是A.汉代??????????B.唐代???????????C.宋代 ??????????D.明代3.古代雅典可能具有公民资格的是A.妇女??????????B.奴隶???????????C.成年男子???????D.外邦人4.下列国家中,19世纪实行民主共和政体的是A.英国??????????B.日本???????????C.美国 ??????????D.俄国5.19世纪六七十年代,领导德国完成统一大业的是A.俾斯麦????????B.华盛顿?????????C.查理一世 ??????D.沃(尔)波尔6.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纲领性文件是A.《共同纲领》???B.《共产党宣言》??C.《四月提纲》????D.《权利法案》7.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京即今天的A.西安??????????B.天津???????????C.北京 ??????????D.南京8.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开端的标志是A.甲午中日战争??B.九一八事变?????C.卢沟桥事变?????D.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9.“文化大革命”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遭到严重破坏。
它开始于A.1956年????????B.1966年????????C.1976年?????????D.1978年10.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实现国家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D.“和平共处,平等互利”11.针对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存在的经济困难,美国提出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C.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D.成立欧共体12.国际政治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性事件是A.苏联解体??????B.赫鲁晓夫改革 ??C.不结盟运动兴起 D.欧洲联盟成立13.21世纪初,中国为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促进中亚地区和平与稳定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是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与美国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C.加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D.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14.古代中国景德镇享誉世界的手工业是A.丝织业 ???????B.造纸业?????????C.制瓷业?????????D.冶铁业15.曾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A.西班牙????????B.葡萄牙?????????C.荷兰???????????D.英国16.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A.汽车时代??????B.网络时代???????C.电气时代 ??????D.蒸汽时代17.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逐渐发生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广东省高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3分)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
据此推断,该字体是()A.小篆B.隶书C.行书D.草书2.3分)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
”由此可知,该朝臣()A.反对中央集权B.主张建立内阁C.主张加强相权D.反对三省六部制3.(3分)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
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B.资本主义的萌芽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4.(3分)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
”这些“事实”都发生于()A.辛亥革命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5.3分)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
这则材料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6.(3分)下表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年份苏联美国其他国家( “ ”《( “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3041.351.759210.40.0034958.348.238A .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B .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C .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D .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7. 3 分) 十二铜表法》中说: 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奴隶参与了立法B .习惯法的内容被摒弃C .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被打破D .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8.(3 分)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汇合 500 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
由此可知()A .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B .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C .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D .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9.(3 分)“这份文献在当时是极其进步的,对西方君主制和共和制都适用。
”下列文献中,符合这一评价的是()A .《大抗议书》 B .《权利法案》C .1787 年美国宪法D .《人权宣言》10. 3 分)有文学家宣称: 我赋予古老文字以赤色,不再有元老!不再有平民! 我在墨水瓶里掀起风暴。
”他的文学理念属于( )A .浪漫主义B .现代主义C .现实主义D .古典主义 11.(3 分)发生在 1920 年苏俄的现象有( )A .私营企业纷纷涌现B .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C .政府禁止买卖粮食(D .农民积极参加农业集体化运动12.(3 分)一位学者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
”赋予“我们这个特权”的是()A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B .马歇尔计划C .《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D .《布雷顿森林协定》二、非选择题13. 25分)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一些新设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
﹣﹣据《外国教育史》材料二 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近代学制中,与经学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癸卯学制1904 年颁布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 年颁布壬戊学制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份量仍很重。
取消读经讲经课修身课改为公民课1915 年开始酝酿,1922 年颁布﹣﹣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材料二中“读经讲经课”讲授的是哪个学派的经典?经学在明清时期备受尊崇,其原因是什么?(3)结合材料二,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
14.(27 分)现代化理论研究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8﹣19 世纪,一些欧洲的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
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美国兴起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部,内部的障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这一理论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
20世纪80年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国,不少学者开始将现代化概念和分析框架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
﹣﹣据《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等(1)概述18﹣19世纪西欧经济、政治发展的主要状况。
(2)结合材料和当时的国际背景,分析二战后美国政府为何重视现代化理论?(3)为什么现代化理论能够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进中国?运用这种理论进行历史研究时要注意什么?(2015年广东省高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3分)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
据此推断,该字体是()A.小篆B.隶书C.行书D.草书【分析】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国汉字的形成演变,意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材料“(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信息可知,当时官员奏事公文往来频繁,而官方文字小篆书写速度较慢,难以完成,故让胥吏修改,遂成“佐书”(隶书),隶书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更便于书写,选择B项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古代中国汉字的形成演变,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的有效结合。
2.3分)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
”由此可知,该朝臣()A.反对中央集权B.主张建立内阁C.主张加强相权D.反对三省六部制【分析】本题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解答】材料没有涉及到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故A项错误。
结合所学可知,内阁制度出现在明朝,明朝建国之初,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管理六部,不可能出现“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故B项错误。
依据材料中“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信息可知,该朝臣认为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是“乱政”,他希望用中书省来牵制皇帝,即加强相权,故C项正确。
该朝臣主张加强中书省的权力,材料没有体现出他反对三省六部制,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3.(3分)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
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B.资本主义的萌芽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的相关知识。
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掌握。
【解答】材料古文的意思是“用织机织布这些事,男子很早就学会了,有些妇女织布甚至不如男子,但农妇做耕田、收割、取水灌溉等事,是与男人一起劳动的”,古文描述了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耕织结合不一定非得男耕女织,故A项正确。
判断资本主义萌芽必须有商品交换和雇佣关系两个条件,材料未涉及,故B项错误。
材料中男女都要耕田织布,未体现男尊女卑,故C项错误。
农家的织布属于家庭手工业而不是官营手工业,故D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小农经济的相关知识。
小农经济是古代农业经济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对小农经济要作全面的认识,如生产方式、特点、评价等。
同时要求学生要具有正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4.(3分)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
”这些“事实”都发“(生于()A .辛亥革命时期B .国民革命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解放战争时期【分析】本题考查了国民大革命,意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解答】辛亥革命时期建立的是南京临时政府,与题干“广州政府”不符,故 A 项错误;抓住题干中“广东共产”、“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4 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国共正式形成,由此可以判断这些 事实”都发生于国民 革命时期,故 B 项正确;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广州政府已经不存在,中国政府是南京国民政府,故 C 、D 项错误。
故选:B 。
【点评】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国民大革命,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
5. 3分)1961 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 “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
这则材料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 .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B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C .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0 世纪 60 年代经济调整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答】依据时间“1961 年”可知,当时的农村处于人民公社下的生产状态,土地所有制没有发生改变,故 A 项错误;农业合作化出现于 1953﹣1956 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1960﹣1963 年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与题意无关,故 C 项错误;由材料中“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家庭式作业”分析可知,这则材料可以作为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起源的例证。
故选: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