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第二课_阿拉伯帝国
初中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2.2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名师教学设计 人教版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1新设计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和认识穆罕默德;(2)知道伊斯兰教的经典、教义和特点(注重证据);(3)理解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和扩张以及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明的主要贡献;(4)会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保存、处理和评价历史和社会信息。
2、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实物展示、讲解分析,尝试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观察、评价历史人物和现实问题,提高实证意识和分析综合的能力;(2)学生通过阅读、收集资料、展示分析,尝试用证据从不同角度、综合多种知识探究历史问题,了解伊斯兰文明的形成、特点及阿拉伯帝国的历史概况,提高自主参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学生的探究和展示,体会在社会生活中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会恰当地展示自己、与人合作。
4)通过对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比较,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从宏观上把握历史现象的能力,使学生理解多元的世界历史文化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伊斯兰教的产生和传播过程,了解伊斯兰教对中古世界格局变化所起的作用,使学生形成崇尚科学的态度并以此态度看待宗教的积极与消极影响;2)根据资料描述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主要贡献、影响和作用,感受世界文化是各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理解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的重要意义和历史作用。
(3)通过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对中华文明的传播,感受中华文明的魅力,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3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认识水平有很大的提高,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并且掌握了一些历史学习方法;思想日渐成熟,有丰富的想象世界和探求欲,时常关注世界发生的重大事件。
但世界史知识储备较少,基础薄弱,对历史知识的分析、理解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因此可以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关注的现实事件入手,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展示体验中了解历史认识世界升华情感。
4重点难点1、重点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分析(注意证据的运用)、对三大宗教的异同点的比较;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2.2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教案

目标:让学生了解阿拉伯帝国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阿拉伯帝国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阿拉伯帝国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阿拉伯帝国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阿拉伯帝国特性和重要性。
教学反思与总结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自己在教学方法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讲授法,学生对阿拉伯帝国的建立与发展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通过讨论法,学生对伊斯兰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案例研究法,学生对阿拉伯帝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统治特点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在角色扮演活动中,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其次,在实验环节,学生对伊斯兰文明的生活方式体验不够深入,可以考虑增加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伊斯兰文明的点的教学方法:
针对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我将采用讲授、讨论、案例研究和项目导向学习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向学生传授阿拉伯帝国的建立与发展、伊斯兰文明的特点等基础知识点;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探讨伊斯兰文明对后世的影响;案例研究法用于分析阿拉伯帝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统治特点;项目导向学习法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2.2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教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2.2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教案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本节课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2.2《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教案

情感升华:
结合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2. 阿拉伯帝国的政治制度、经济与文化成就。
3. 伊斯兰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难点:
1. 理解阿拉伯帝国扩张过程中伊斯兰教的作用及其对不同地区文化的影响。
2. 掌握阿拉伯帝国在科技、文学等方面的具体成就。
3. 认识伊斯兰文明对后世的价值观念和制度创新的贡献。
解决办法:
1. 利用多媒体资料展示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过程,直观呈现伊斯兰教传播的路线和影响。
(1)提问: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思维活跃度,考察学生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的理解深度。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反馈和点评,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历史知识。
(2)观察:在课堂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行为和协作能力,了解学生在小组讨论、互动探究等环节的表现。
(3)测试:在课堂末尾,可以设置简短的历史知识测试,检验学生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测试结果,及时发现学生掌握不足的知识点,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
《中东史》:该书涵盖了中东地区的历史发展,包括阿拉伯帝国的兴衰过程以及与其他文明的交流和碰撞,有助于学生拓宽知识视野。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研究其他文明与阿拉伯帝国的交流:学生可以自主探究希腊罗马文明、印度文明等与其他文明的交流过程,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
探讨阿拉伯帝国对后世的影响:学生可以从科技、文化、宗教等方面,探讨阿拉伯帝国对后世的具体影响,如阿拉伯数字的传播、伊斯兰教的传播等。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2.2《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教学设计

3. 伊斯兰文化的贡献:介绍阿拉伯帝国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等领域的成就,以及阿拉伯数字的传播和阿拉伯语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4. 伊斯兰文明与中国的交流:探讨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时间、途径以及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强调伊斯兰文明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2. 点评:在批改作业的同时,教师应给出详细的点评,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点评可以包括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分析能力、表达清晰度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点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3. 及时反馈:教师应及时将作业评价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反馈可以包括口头反馈、书面反馈、邮件反馈等形式。通过反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6. 教学工具:准备教学所需的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设备,确保教学过程中的多媒体资源能够正常使用。
7. 教学反馈表:准备教学反馈表,以便在课后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阿拉伯数字是如何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吗?”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的奥秘。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例如,阿拉伯帝国的地理位置图、伊斯兰教传播路线图、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历程等,以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第二课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第8题
知识大比拼
“智慧之宫”
它是一个机构。 它始于阿拔斯王朝时期。 位于巴格达。 是一所规模宏大的翻译和研究机构。
第9题
知识大比拼
《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
它是一部书 是中世纪阿拉伯名著 初稿在巴格达完成 以6世纪波斯民间故事为 蓝本 吸收了印度、阿拉伯、埃 及、希腊等地的童话 该书的故事是分夜讲述的
主要区域
欧洲、北美 亚非地区 亚洲地区
前六世纪
世界各国清真寺
开罗清真寺 印度泰姬陵
巴基斯坦 清真寺
中国清真寺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阿拉伯人与服饰
6世纪末的阿拉伯半岛
欧洲
地 中
黑 海
里 海
亚洲
海
北回归线
红
非洲
。 。
海
阿波 拉 斯湾 伯 半 岛
阿 拉 伯 海
半岛地区处于严重的经济 赤道 危机和阶级矛盾之中。
一位领袖
穆罕默德(约570-632)
世界学者对穆罕默德的评价:
穆罕默德的教训,如明灯一般,照耀了一千二百多年,创始了 以两亿人能以生死赴之的宗教! ———(英国)肖伯纳
一种宗教
伊斯兰教
伊斯 兰教 的创 立及 早期 历史
创始人: 穆罕默德 时 间: 610年,即七世纪 地 点: 麦加 教 义: 六信,五功,圣战…… 信 奉 安拉 真 主: 教 徒: 穆斯林 经 典: 《古兰经》 (旧译《可兰经》) 古兰经
一种宗教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教义:
核心内容:就是“安拉是唯一的主宰”,“穆罕 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 具体内容为(六信): 信安拉是唯一的主宰。 信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信天使。 信《古兰经》。 信世间一切事物均由安拉前定。 信后世,即“死后复活”、“末日审判”。
八年级上社会 2.2阿拉伯帝国课件最新

数学
改进印度数字,使用十进位法,并创立代数学 阿 拉 伯 数 字
代数学之父 ──花拉子密
建筑——清真寺
麦加大清真寺 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
建筑风格: 以圆顶寺庙为主体,坐落在正方或长方 形院子的中央,四周是 带有拱门的回廊。墙壁上装饰有各种镶嵌图案。
文学
《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
《天方夜谭》是世界上广为流传的文学作品。它由各民族(印度、埃 及、希腊等地)的民间故事汇集整理而成,生动地描绘了中世纪阿拉伯帝 国社会生活的多姿多彩的画面。其中以《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与《阿拉 丁神灯》最为著名。
2.2阿拉伯帝国
6——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
为了争夺有限的水源和草场,不同的部落间经 常发生战争,人民渴望统一,但原始的多神崇拜 又不利于统一……
穆罕默德 先知
伊斯兰教
创始人: 穆罕默德 时 间: 610年 地 点: 麦加、麦地那 教 义: 号召人们放弃多神崇拜,只信奉唯一的真主安拉。
主张赈济平民,善待奴隶,反对高利贷。
翻译
数学
医学 建筑 文学
文化交流 地理 机械
将古希腊、古罗马及印度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
阿拉伯数字 代数学之父:花拉子密 现代“代数学”一词,来自阿拉伯文
拉齐斯——《医学集成》,伊本·西那——《医典》
清真寺 《一千零一夜》 东西方文化的桥梁 中国发明、印度糖、稻米、棉花传入欧洲 11-12世纪,阿拉伯人地图绘制达到很高的水平。 阿拉伯人机械达到较高水平
思考:
古代阿拉伯人为什么能够在短短的 一两百年的时间里创造出如此光辉灿烂 的文化呢?
提示:1、穆罕默德说:“寻求真理,哪怕远在中国” 2、地理位置的影响
填一填:
宗教 创立 时间 地点 经典 节日 建筑 者
2019年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课件:第2单元 第二课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共18张PPT)

A
• C.罗马文化发展的时代 D.儒家文化发展的时代
• 2.下列是深受世界人民喜欢的世界名著,属于阿拉伯人创作的是
()
A
• A.《一千零一夜》 B.《道德经》
• C.《荷马史诗》 D.《论语》
11
• 3.下列不属于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的重要贡献的B是 ()
• A.传播了中国的四大发明 • B.创造了0~9十个数字符号 • C.将古希腊、罗马的著作翻译为阿拉伯文 • D.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 • 解析:阿拉伯人只是改造并传播了阿拉伯数字,其发明者是古印度人。
们的宗教创始人曾经说过:“寻求真理,哪怕远在中国。”帝国时代, 不少阿拉伯人穿梭往来于三大洲,担当起当时世界文化交流的使者。
17
• (1)结合材料说说古代阿拉伯人能创造出灿烂的阿拉伯文明的原因。
• 阿拉伯人一向重视教育和知识,有着执著的追求精神;阿拉伯人经常 往来于亚非欧三大洲之间,带去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知识,带回 了东方的特产和先进的技术;融合了大量的东西方优秀的文化。
• 4.下面这幅漫画的主题应是
()
• A.文明交流 B.民族交融 • C.习俗差异 D.国家冲突
12
A
• 5.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中国古代发明有 ( ) • ①0到9的计数法 ②造纸术 ③指南针 ④火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
D
14
• 6.在世界文化的贡献方面有这样一种说法:“希腊人的脑,中国人的 手,阿拉伯人的脚。”结合你所掌握的知识,说说你对“阿拉伯人的 脚”的理解,并结合地理知识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 2.(1)为了躲避麦加贵族的迫害,④_6_2_2____年,穆罕默德被迫出走麦地 那。(2)为争夺商路和土地,穆罕默德的继承人们大肆发动对外8战争, 到⑤_____世纪中叶,阿拉伯国家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3)帝国初期,国势强盛,首都⑥___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商业 大都巴市格达之一。⑦______世纪后,阿拉伯帝国趋于衰落10。1258年,⑧ __________攻陷巴格达,蒙帝古国人灭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二课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一等奖课件)

伊斯兰教
穆罕默德 610年,七世纪初 麦加(阿拉伯半岛) 安拉 穆斯林 古兰经
开斋节、圣纪节、宰牲节
高原为主,沙漠广布,少部分为草原
材料1:中世纪初期,阿拉伯半岛绝大部分地区仍 处于原始社会末期。阿拉伯半岛绝大多数为游牧 民族,为了生存,各部落之间经常为了争夺水草 和牲畜发生冲突和复仇战争。
阿拉伯民族善于学习,重视文化,具有兼容并
包的胸怀
——人和
阿拉伯帝国统一,国力强盛
——天时
思考?
通过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学习,你认为对发展 中华文化有什么借鉴意义?
①世界文明史在不断碰撞与交融中发展的。在坚 持自己的优秀文化的同时,要不断吸收其他文明 的精华。
②要有宽容的心态理解和尊重人类社会不同文明
材料2:6世纪,波斯与埃塞俄比亚为争夺也门爆 发战争,长期的侵略战争给阿拉伯半岛人民带来 沉重的灾难,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加剧了半岛的 经济危机和阶级矛盾。
半岛地区处于内忧外患之中。
一、宗教的诞生
穆罕默德的教训,如明灯一般,照耀了一千二 百多年,创始了两亿人能以生死赴之的宗教!
———(英国)萧伯纳
⑤ 8世纪中叶,阿拉伯成为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
8世纪中叶,阿拉伯成为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定都巴格达
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商业大都市之一,也是 阿拉伯帝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思考:伊斯兰教的产生与阿拉伯半岛统一,阿拉 伯国家的建立有什么关系?
1、伊斯兰教的产生顺应了人民渴望统一的愿望, 顺应了历史的潮流。
三、文明的繁荣
数文 学学
医建 学筑
地 理
机 械
文化 传播 与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阿拉伯帝国
帝国初期的100年间,国势鼎盛,经济繁荣,农业、 手工业和商业十分发达。10世纪后,阿拉伯帝国 趋于衰落。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达,帝国灭 亡。
1258年,成吉思汗的 孙子拔都率领蒙古铁 骑踏平了巴格达,阿 拉伯帝国灭亡。
阿拉伯帝国
( 建穆 立罕 政默 教德 合出 一走 的麦 国地 家 )
地理位置:
自然环境:
三洲五 海之地 热带沙 漠气候
经商为生 炎热干旱
商路受阻
绝大部分地区是沙漠和草地
游牧 生活
生存 环境 非常 恶劣
各个阶层的人渴望建 立统一的国家
伊斯兰教的创建
各部落之间争夺 水源和牧场,相 互仇杀社会矛盾 十分激烈
伊斯兰教的创立
穆罕默德 创始人: 时 间: 610年,即七世纪 地 点: 麦加 信奉真主: 安拉—宇宙中唯一 的神 教 徒: 穆斯林 经 典: 《古兰经》 教 义: 只信奉唯一的神安拉,
阿拉伯人 的窗户
阿拉伯人发明
的机械
医学
阿 拉 伯 帝 国 的 医 学 解 剖 图
医学家:拉齐斯──《天花与麻疹》和《医学集成》 阿维森那──《医典》──“医中之王”
建筑
印度泰姬陵 开罗清真寺
世界各国清真寺
巴基斯坦清真寺
中国清真寺
清真寺的建筑风格特点:
主体建筑多为宏伟 的圆顶,周围环绕拱 形回廊与高耸的尖塔。 内部装饰华丽精巧。
请结合年代尺梳理阿拉伯帝国的兴衰
半 岛 基 本 统 一
阿拉伯文化
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 阿拉伯帝国的形成促进了伊斯 兰教的传播,也推动了帝国范 围内各个不同地区文化的融合, 形成了璀璨的阿拉伯文化!
翻译、传播古代著作
阿拉伯人收集了大量古希腊、罗 马、印度等国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 文,然后再传播到世界各地。如果不 是阿拉伯人的努力,许多有价值的古 代著作可能早已消亡。
22
文学
《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
《天方夜谭》是世界上广为流传的文学作品。它 由各民族(印度、埃及、希腊等地)的民间故事汇集 整理而成,生动地描绘了中世纪阿拉伯帝国社会生活 的多姿多彩的画面。其中以《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 与《阿拉丁神灯》最为著名。
本课小结
阿拉伯帝 国
伊斯兰教的创立 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帝国的兴衰
你知道这是哪 黄沙漫漫,绿洲点点,传来 声声驼铃; 三面环海,石油滚滚,无奈战火硝烟。 个地区吗?
地理位置
地形 西高东低, 沙漠广布
亚洲西部,三洲交界,三面临 海,北回归线横穿而过,素有 “三洲五海之地”之称
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炎 热干燥,降水很少
六、七世纪之交的阿拉伯半岛:
从6世纪后半叶开始,由于埃及的混乱以及拜占廷和波斯之间的连年战争,使得 原先的波斯湾-红海-尼罗河的商路无法通行,商人们改走更为安全的,通过阿 拉伯半岛的陆路。地处商路中段,东到波斯湾,西至红海,北往叙利亚,南通 也门的交通枢纽,商业城市麦加因此而变得繁荣起与里海
东到 印度河流域
南包 整个半岛
穆罕默德的继承人称为哈里发,为了争夺商路和土地,发动 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从7世纪中期开始 ,先后征服西亚、北非、 西班牙和中亚等地。到8世纪中叶,阿拉伯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 大帝国。
阿拉伯帝国 首都:巴格达
8世纪中期至9世纪,在哈里发 哈伦·拉希德和马蒙执政时,扩 建巴格达城,广建清真寺、宗教 学校、图书馆、天文台、客栈、 驿馆、市场、澡堂及市政交通设 施,使该城进入全盛时期,成为 哈里发帝国的政治、经济、贸易、 文化和宗教中心。交通四通八达, 商贾辐凑云集,市场店铺林立, 并设有专卖中国丝绸、瓷器等商 品的市场,人们把杭州的丝织品 叫作“汉沙维耶”,意为“杭州 的”。学者荟萃,文化昌盛。
阿拉伯文明的内容及其影响
数学
改造了印度人发明的从0到9的数字,使用十进位法, 并创立代数学 阿 拉 伯 数 字 代数学之父 ──花拉子米
天文学
阿拉伯帝国的天文仪器
阿拉伯帝国建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台,制造了许 多精密的天文仪器,直到16世纪,仍被欧洲天文学家使用。
阿拉伯人绘制的世界地图
制作的地球仪
阿拉伯 水手发明 的星盘
作
古兰经
主张赈济贫民,善待奴隶,反对高利贷
用: 有助于打破狭隘的部落界限,促进
半岛统一。
精 美 装 饰
《古兰经》是伊斯 兰教的根本经典,是穆 罕默德言论的汇编。涉 及伊斯兰教教义、制度 和法律,内容十分丰富。
古兰经文
622年,(伊斯兰教教历纪年的 元年)在麦加贵族的百般打击迫 害下,穆罕默德被迫出走麦地那。 在麦地那,他受到阿拉伯部落和 当地居民的支持,于是,他积极 扩大力量,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 家政权。 63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逝 世。至穆罕默德去世前,伊斯兰 教被阿拉伯人接受,半岛也基本 完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