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共篇.doc

合集下载

化工生产事故典型案例分析(完整版)

化工生产事故典型案例分析(完整版)
14
1.2 化工事故发生的特点
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
偶然因素包括: (1)化工生产中有许多副反应发生,有些机理尚不完全清楚。
而有些则是在危险边缘(如爆炸极限)附近进行生产的,生产 条件稍一波动就会发生严重事故。 案例:1997年7月初,山东省某炼油厂与某市东风化工厂就硝酸 异辛酯中试进行了洽谈。此后的一个月中,东风化工厂小试和 扩大试验都比较成功。1998年10月27日,该产品正式投料试 车。11月6日22时46分发生了硝酸异辛酯化釜爆炸,釜盖飞出, 釜体坠落到一楼地面,3层的主厂房中第2层、3层坍塌了3/4。 当班的5名工人中,重伤1人,4人不治身亡,直接经济损失 47.5万元。
17
1.2 化工事故发生的特点
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
事故是由于客观某种不安全因素的存在,随时间进程产生 某些意外情况而显现出的一种现象。因它或多或少地含有偶然 的本质,故不易决定它所有的规律。但在一定范畴内,用一定 的科学仪器或手段,却可以找出近似的规律,从外部和表面上 的联系,找出内部的决定性的主要关系。 案例:1997年7月1日,山东某化工研究所实验车间原料工段1号 环氧乙烷储罐因氮气中混有氨,发生了剧烈的化学反应,严重 超温超压。幸亏该研究所所长经过目视和触摸,根据经验及时 发现了危险,处理比较及时,才避免了储罐爆炸,但储罐已完 全报废,直接经济损失数万元。
事故的起因乃是它和其他事务相联系的一种形式。事故是 相互联系的诸原因的结果,它和其他现象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 系。
给人造成直接伤害的原因(或物体)是比较容易掌握的。 然而,要寻找出究竟为何种原因,又是经过何种过程而造成这 样的结果,却非易事。因此,在制定预防措施时,应尽最大努 力掌握造成事故的直接和间接的原因,深入剖析其根源,防止 同类事故重演。

化工事故案例分享

化工事故案例分享

化工事故案例分享今天来给大家讲几个化工事故的案例,可都是血的教训啊,不过咱也尽量说得轻松点,主要是为了让大家能更好地记住这些事儿。

一、“爆炸的反应釜”话说有这么一家化工厂,厂里有个反应釜,就像一个大罐子,专门用来让各种化学物质在里面“开派对”,发生化学反应。

这个反应釜呢,平时也算是个“老员工”了,兢兢业业地工作着。

可是有一天,不知道它是“心情不好”还是咋的。

操作人员在往反应釜里加料的时候,没按照规定的量来加,就跟做饭的时候盐放多放少了似的,但这个可比盐放多严重多了。

结果反应釜里的化学物质就像一群调皮的孩子突然失控了,反应变得特别剧烈,压力蹭蹭往上涨。

这时候呢,本来有个安全阀可以在压力超标的时候“放放气”,就像高压锅的安全阀一样。

可这个安全阀啊,就像个偷懒的保安,早就坏了,也没人发现去修它。

那压力没处释放,就只能在反应釜里“憋着”,最后“轰”的一声,反应釜就爆炸了。

这一炸可不得了,周围的设备都跟着遭了殃,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整个车间都被搞得乱七八糟。

还好当时工人疏散得快,不然伤亡可就大了。

从这个事儿就知道,按照规定操作和及时检查设备有多重要啊。

操作人员可不能马虎,就像我们出门要带钥匙一样,化工操作必须严格遵守规则,还有设备也得定期检查,可不能让安全阀这种关键的东西“罢工”啊。

二、“管道泄漏的灾难”再讲一个管道的事儿。

有个化工企业,厂子里到处都是管道,就像人体内的血管一样,密密麻麻的,这些管道里流淌着各种各样的危险化学品。

有一段管道啊,已经服役好多年了,就像一个老战士,身上有了不少“伤痕”。

可是呢,企业没有对它进行细致的检查。

有一天,管道上的一个小腐蚀点终于扛不住了,就像大坝上的一个小蚁穴,开始泄漏化学品。

这个化学品可不是什么好惹的东西,它一泄漏出来就开始挥发,那气味啊,刺鼻得很。

而且这个化学品还特别易燃,只要遇到一点火星,就像干柴遇到烈火一样。

不巧的是,当时旁边有个工人在抽烟,可能他还不知道自己身边已经变成了一个“危险地带”。

化工厂事故案例分析

化工厂事故案例分析
步完善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工作,重点抓好试生 产环节安全监管。企业严格按照《山东省化工建设项目安 全试车工作规范》,规范试生产环节的工作程序,落实试 生产前和试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安全措施,确保试生产环节 的安全。 • (2)促进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企业内部严格开展培训教 育。企业严格执行化工安全生产41条禁令;认真组织宣贯 学习《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禁令》和《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禁 令教育读本》,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减少和杜绝"三违" 现象,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 (3)借鉴国外大公司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应用危险与 可操作性分析(HAZOP)等技术,提高化工生产装置潜 在风险辨识能力。 • (4)逐步拓展行业的专业技术培训。建立企业异常活动 报告制度,突出异常活动(检、维修作业、停复产、开停 车、试生产、废弃物料处理和废旧装置拆除)等重点环节 监管。 返回
四:菏泽海润化工有限公司小井乡黄庄储备库11.23 爆燃事故
• 1.事故经过 • 2009年11月23日13时17分,菏泽海润化工有限公司小井 乡黄庄储备库发生粗苯运输车辆燃烧事故,造成1人死亡, 1人受伤。 • 菏泽海润化工有限公司位于东明县开发区,2009年7月16 日取得经营许可证,主要负责人范新增,危险化学品经营 单位,经营产品有甲苯、粗苯、二甲苯、苯、苯乙烯、环 己酮、环己烷、甲醇、煤焦油、燃料油(闪点<60℃)、 溶剂苯、三聚丙烯、洗油、乙醇、重质苯、硫磺等。该公 司储存罐区设有100m³ 卧式储罐5台,用于储存苯、粗苯、 甲苯、二甲苯、甲醇、乙醇、环己酮、苯乙烯等。粗苯运 输车辆是张金星和穆勇敢合伙购买,罐容量是46.3立方, 于2009年4月1日挂靠在东明县第二运输公司。
• 3.防范措施 • (1)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工作,严格 按照"三同时"要求,落实各项规范要求,设计、 施工、试生产等各个阶段应严格按规范执行。 • (2)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要求开展日常设备的 监督检验工作,及时发现设备腐蚀等隐患。 • (3)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操作,严禁超过工 艺规程允许范围运行。 • (4)进一步规范评价单位的评价工作,提高安 全评价报告质量,切实为企业提供安全保障。

化工厂事故案例分析

化工厂事故案例分析

• 3.防范措施 • (1)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工作,严格 按照"三同时"要求,落实各项规范要求,设计、 施工、试生产等各个阶段应严格按规范执行。 • (2)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要求开展日常设备的 监督检验工作,及时发现设备腐蚀等隐患。 • (3)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操作,严禁超过工 艺规程允许范围运行。 • (4)进一步规范评价单位的评价工作,提高安 全评价报告质量,切实为企业提供安全保障。
• • • • • • • • • • •
第二章:爆炸事故 一:山西某化工厂压力容器爆炸事故案例 二:安徽某化肥厂汽车槽车液氨储罐爆炸 三:山东博丰大地工贸有限公司“7.27”爆炸事故 四:陕西省渭南某饲料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剂厂环氧乙烷计量泵爆炸事故 五:河北省某银矿空气压缩机油气分离储气箱爆炸 六:某石化总厂化工一厂换热器爆炸 七:山东德齐龙化工集团有限公司“7.11”爆炸事故 八:锅炉炉膛煤气爆炸事故案例 九:山东德齐龙化工集团氮氢气体泄漏爆炸事故 十: 动火前检查欠详 作业中爆炸伤人
• 3.防范措施 • 上述分析肯定了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的可燃气体 ---氮氢气进入大气,以及防雷措施不合理造成的,因此针 对这次着火事故提出了如下具体的防治措施: • (1)对氮氢气压缩机各级放空用截止阀进行定期检验, 磨损严重的应及时进行维修或者更换新的截止阀。从而避 免因阀门内漏使氮氢气进入大气造成事故。 • (2)加强巡回检查,确保油水分离器的排放操作按规定 进行,严格规定其排放操作时间。 • (3)按标准正确设置避雷装置。这次事故发生后,厂内 技术人员按防雷的基本措施对全厂内的避雷装置进行了全 面细致的检查。对防雷的薄弱环节进行了改造,增设了高 性能的避雷器,并进行了合理布置,确保同类事故不再发 生。 返回

化工厂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化工厂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化工厂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总1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化工厂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化工企业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1、生产工艺本身具有危险性化工企业生产常处于高温高压状态。

所使用的原料和生产过程的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常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的还具有腐蚀性,复杂的工艺流程,操作控制要求严格等特点,对安全生产构成十分不利的因素。

因而,应针对性采取措施实现安全稳定生产。

2、未按要求进行设计建设有些企业在改扩建过程中,未严格按“三同时”的要求进行设计建设,增加了不安全因素。

3、企业安全管理不善,安全生产无保障化工生产特点决定了车间之间、岗位之间必须有统一指挥,密切配合,因而对企业管理提出较高的要求。

必须严格管理,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4、设备技术状况差,失修严重化工生产所涉设备多,设备与设备之间,设备与管线之间关联密切,一环套一环,每台设备在生产时都必须处于完好工作状态。

5、员工素质差,违章违纪现象严重化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与员工的技能培训和安全意识,责任心的教育,对不符合要求的员工要坚决调离化工生产操作岗位。

对员工违章违纪必须严肃处理。

6、组织制度不落实企业领导对安全生产必须从组织机构到安全设施、安全网络、各类人员安全责任制各方面都落实到实处。

化工企业安全事故案例一、贵州兴化化工公司甲醇储罐爆炸燃烧事故(一)事故经过2008年8月2日,贵州兴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甲醇储罐发生爆炸燃烧事故,事故造成在现场的施工人员3人死亡,2人受伤(其中1人严重烧伤),6个储罐被摧毁。

事故发生后,省安监局分管负责人立即率有关有关处室人员和专家组成的工作组赶赴事故现场,指导事故救援和调查处理。

初步调查分析,此次事故是一起因严重违规违章施工作业引发的责任事故。

为防范类似事故发生,现将事故情况和下一步工作要求通报如下:2008年8月2日上午10时2分,贵州兴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甲醇储罐区一精甲醇储罐发生爆炸燃烧,引发该罐区内其他5个储罐相继发生爆炸燃烧。

石化安全事故案例

石化安全事故案例

石化安全事故案例【篇一:石化安全事故案例】化工生产易燃易爆,每年发生此类事故的比例都较高,小编在网上整理了10起化工企业爆炸事故的案例,供同行们鉴阅。

一:山西某化工厂冷凝水闪蒸器爆炸事故案例1.事故经过 2003年2月5日凌晨1时55分,山西某化工厂三车间i系列冷凝水闪蒸器 nt112(以下简称nt112)发生爆炸事故,楼上当班职工柴某因操作室坍塌坠落至零米平面死亡。

2.事故原因(1)该设备在停运期间,排水阀f6被关闭,进水阀严重泄漏,当压力为5.6mpa的冷凝水不断流入 nt112时,压力逐渐升高,又不能排水卸压,致使其超压破裂,发生爆炸。

(2) 冷凝水闪蒸器nt112,在停用关闭阀门f1的状态下与安全阀不相通,安全阀不能起到泄压作用,没能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

(3)管理不严,职工违章关闭排水阀f6,巡检不到位,交接班无记录,也未口头交接说明。

3.防范措施(1)对安全阀设置不合理问题进行完善,并对其他工艺系统展开调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备用设备隔离措施要严密,针对备用设备隔离不严问题,必须加强设备检查和维护管理,对于生产过程中设备状态,要全面掌握,尤其是关键阀门的开关状态必须明确制度,必要时对开关阀门采取上锁措施。

(3)进一步完善监控仪表、仪器和设备。

进一步研究深化、细化压力容器安全检查的办法,通过技术手段查找和处理事故隐患。

二:安徽某化肥厂汽车槽车液氨储罐爆炸事故案例1.事故经过1987年6月22日14时05分,安徽省阜阳地区毫州市化肥厂,派往太和化肥厂装运液氨21台储罐车在返厂途中,行驶到仉邱区港集乡时,液氨储罐尾部已向外冒白色氨雾,接着轰的一声巨响,液氨储罐发生爆炸。

爆炸后重77.4公斤的储罐后封头飞出64.4米远,直径0.8米、长3米重达770公斤的罐体挣断四根由8号钢丝制成的固定绳,向前冲去,先摧毁驾驶室, 挤死一名驾驶员,冲出95.7米远时又撞死3人。

从罐内泄出的液氨和氨气使87名赶集的农民灼伤、中毒,先后66人住院治疗。

近期化工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近期化工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近期化工火灾事故案例分析引言化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潜在的安全风险。

化工企业往往涉及大量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和易燃易爆物质,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往往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化工火灾事故的分析和研究对于预防和减少化工安全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文章将结合近期发生的化工火灾事故案例,对事故原因、应对措施和事故后的救援工作进行分析,以期为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化工火灾事故案例一:浙江温岭化工厂火灾近期,浙江省温岭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化工火灾事故。

据报道,这家化工厂主要生产硫酸、硫氰化物、氯化物等化学产品,火灾发生后,大量有毒气体向周围环境释放,给周边居民造成了严重威胁。

火灾事故共造成10人死亡,50余人受伤,数十辆车辆被烧毁,数百亩农作物被烧毁,给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事故原因分析从初步的调查结果来看,浙江温岭化工厂火灾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引起的:1.企业管理混乱。

据了解,在该化工厂的生产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设备老化等问题。

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安全监管措施。

2.违规生产。

在事故发生前,该化工厂存在违规生产行为,未经过相关审批手续,擅自变更生产工艺,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安全隐患严重。

3.安全设施不全。

据报道,该化工厂的消防设施不完善,安全出口不畅,消防通道被堵塞,消防器材老化损坏,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

4.人为操作不当。

火灾事故发生时,有工人在生产现场进行违规操作,导致化学品泄漏、起火,加剧了事故的严重性。

事故救援及善后措施面对化工火灾事故带来的严重影响,相关部门迅速展开了救援工作,并采取了一系列的善后措施:1.紧急疏散。

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对周边居民和工作人员进行紧急疏散,减少伤亡。

2.救援工作。

当地政府组织了大量的消防人员和救援力量参与灭火和救援工作,及时控制了火灾,避免了事故的扩大。

化工厂事故案例分析

化工厂事故案例分析

• 2.事故原因 • (1)氮氢气压缩机各级放空用截止阀,在长期的使用过 程中磨损严重,没能及时发现进行维修和更换,造成个别 放空截止阀内漏严重,使氮氢气通过放空管进入大气遭遇 雷击而发生着火事故。 • (2)氮氢气压缩机各级油水分离器在排放油水时,所排 出的油水都进入到集油器内,而集油器放空管连接到放空 总管上。操作工人在进行排放油水的过程中,没能按照操 作规程进行操作,使氮氢气进入集油器后随放空管进入大 气。在排放过程中遭遇雷击而发生着火事故。 • (3)由于放空管没有单独的避雷设施而遭受雷击也是此 次着火事故的重要原因。由于该厂采取的避雷措施是在压 缩机厂房上安装避雷带,而放空管的高度超过了避雷带, 其它的避雷针又不能覆盖放空管,因此引发此次着火事故。
四:菏泽海润化工有限公司小井乡黄庄储备库11.23 爆燃事故
• 1.事故经过 • 2009年11月23日13时17分,菏泽海润化工有限公司小井 乡黄庄储备库发生粗苯运输车辆燃烧事故,造成1人死亡, 1人受伤。 • 菏泽海润化工有限公司位于东明县开发区,2009年7月16 日取得经营许可证,主要负责人范新增,危险化学品经营 单位,经营产品有甲苯、粗苯、二甲苯、苯、苯乙烯、环 己酮、环己烷、甲醇、煤焦油、燃料油(闪点<60℃)、 溶剂苯、三聚丙烯、洗油、乙醇、重质苯、硫磺等。该公 司储存罐区设有100m³ 卧式储罐5台,用于储存苯、粗苯、 甲苯、二甲苯、甲醇、乙醇、环己酮、苯乙烯等。粗苯运 输车辆是张金星和穆勇敢合伙购买,罐容量是46.3立方, 于2009年4月1日挂靠在东明县第二运输公司。
• 3.防范措施 • (1)完善预案。根据本单位所涉及危险物品的性质和危 险特性,对每一项危险物品都要制定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同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变动情况和应急预案 演练情况,以及企业作业条件、设备状况、人员、技术、 外部环境等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及时补充修订完善预案。 • (2)加强教育培训。加强对作业人员和救援人员安全生 产和应急知识的培训,使其了解作业场所危险源分布情况 和可能造成人身伤亡的危险因素,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 (3)组织应急演练。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应急演 练,使作业和施救人员掌握逃生、自救、互救方法,熟悉 相关应急预案内容,提高企业和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处置 能力,做到有序、有力、有效、科学、安全施救。 • (4)加强装备建设。为专兼职救援队伍配备必要、先进 的救援装备,从而提高防护和施救能力及效果。 返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安全事故案例分析_共10篇范文一:化工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化工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专业:安全工程学号:姓名:摘要:化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基础产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然而,由于化工行业工艺复杂,物料本身危险性大,且存在高(低)温、高压、易燃、易爆和腐蚀等作业环境,使其成为潜在危险性较大的行业,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往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1事故背景2005年11月13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908万元,并引发松花江水污染事件。

爆炸发生后,约100吨苯类物质(苯、硝基苯等)流入松花江,造成了江水严重污染,沿岸数百万居民的生活受到影响。

根据调查,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硝基苯精制岗位外操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在停止粗硝基苯进料后,未关闭预热器蒸气阀门,导致预热器内物料气化;恢复硝基苯精制单元生产时,再次违反操作规程,先打开了预热器蒸气阀门加热,后启动粗硝基苯进料泵进料,引起进入预热器的物料突沸并发生剧烈振动,使预热器及管线的法兰松动、密封失效,空气吸入系统,由于摩擦、静电等原因,导致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并引发其它装置、设施连续爆炸。

1.1污染情况事故发生后,在松花江水体中发现高浓度污染物,硝基苯是对环境有害的,易在水生物中产生生物的蓄积,对生态环境有影响,重金属含量也较高,松花江鱼类重金属的综合污染程度较高,特别是第二松花江江段已达到重污染水平。

重金属释放至环境中后易于通过食物链传递和累积,因此,进入水体中的重金属可最终通过鱼类等水产品的消费进入人体,在对鱼类产生毒性作用的同时,也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因为哈尔滨市的饮用水源松花江。

所以,2005年11月21日,哈尔滨市政府向社会发布公告称全市停水4天,动员居民储水。

本文根据松花江污染的事件过程,以及近年来的化工事故来统计分析事故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防范此类事故的发生。

1.2分析方法目前,国内外对化工行业安全事故统计分析的主要形式或方法有以下7种:①以公报形式定期发布一定区域内的安全事故概况;②对单个事故案例进行详细剖析;③对某一特定区域内的各类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分析;④对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各类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分析;⑤对某一事故类型(如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进行统计分析;⑥根据事故伤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⑦其他。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第①、第②种形式或方法,采用第③~第⑦种形式或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的相对较少。

2化工行业典型事故统计分析本文通过媒体、网络和各种公开出版物等渠道收集了从1974年6月1日到2010年7月28日36年间发生重大伤亡或造成较大影响的114例化工企业典型事故案例[1-4]。

这114例事故共造成至少1366人死亡,3115人受伤。

2.1事故发展趋势分析图1给出了事故发生次数随年份变化的曲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化工企业不断增多,化工企业内典型安全事故发生次数呈明显增长的趋势,特别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各类化工事故频发,呈现出激增的趋势。

进入21世纪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并加大对化工行业的监督检查力度,有效地遏制了化工行业安全事故频发的局面[5]。

虽然近年来我国化工行业内事故频发的局面得到了有效改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所面临的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2.2事故类型统计分析所统计事故案例中,火灾爆炸事故发生次数最多,其次为中毒窒息事故,灼烫事故和其他类型事故(触电、机械伤害、坍塌、坠落、物体打击等)发生次数较少(见图2)。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火灾爆炸是造成化工行业安全事故频发的首要因素,其次为中毒窒息事故,应加强此两类事故的监控和预防,保证化工企业的安全运行。

图2事故发生次数随事故类型变化分布2.3事故原因统计分析所统计事故中,由于违章操作引起的事故次数最多,由于管理过程中存在漏洞造成的事故次数次之,工艺或设计中存在缺陷和违法经营引起的事故次数大致相同,位列第3位,意外因素和设备故障造成的事故次数最少(见图3)。

图3事故发生次数随事故原因分布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违章操作、管理漏洞和违法生产经营是造成化工企业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

因此,应加强企业员工的上岗培训教育,加大对违法生产经营活动的执法力度,从根源上防止事故的发生。

[1]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危险化学品事故案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邓奇根.化工企业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预警技术[D].山东青岛:山东科技大学,2006.[3]王凯全.化工生产事故分析与预防[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8.[4]陈洪伟.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胜任力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5]叶永峰.化工行业典型安全事故统计分析.[J]上海市安全生产科学研究所,2012.范文二:化工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分析氯乙酸氯化岗位玻璃冷却器爆炸事故1.事故经过:2007年10月25日上午10:30分,某化工厂氯乙酸工段C1氯化釜系统玻璃冷却器突然发生爆炸。

其中C1氯化釜三楼九节玻璃冷却器全部炸坏,炸坏后的碎片造成附近D2、E1、E2等三台氯化釜共七节玻璃冷却器不同程序的损坏。

爆炸发生后,当班人员迅速关闭氯化系统相关阀门,氯化岗位做紧急停车处理,氯乙酸其他结晶、离心包装等岗位未受到影响,生产保持正常运行。

经维修人员紧急检查、抢修后,氯化岗位于11:00部分氯化釜恢复开车(4主4副),下午18:30分氯化系统开满正常。

这次事故由于设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2万余元,并且爆炸后形成的酸雾向周围弥散,造成极坏的影响。

2.事故调查:1)C1氯化釜停用前后的情况调查:根据查看相关记录,该氯化釜最后一次投料使用时间为10月13日下午15:36,到14日21:00转为主釜,在15日15:00氯化反应中期发现釜体穿孔后停用。

停用后,工段组织人员对通氯阀、进出水阀等进行了关闭,并对釜内料液进行了抽空处理。

2)化验室人员对氯乙酸氯化系统相关气体及该氯化釜釜内残液(约500㎏)等进行了化验分析,具体结果如下:a)主釜尾气组成:HCl:64.5%;Cl2:1.75%;H2Cl2:3.17%;b)副釜尾气组成:HCl:73%;H2Cl2:3.15%;c)氯化釜釜内残液:HAc34.55%;HCl2.10%;另外氯化釜残液内含有大量Fe离子。

3)维修人员对该氯化釜分配台通氯胶囊阀、釜上通氯玻璃阀及釜上DN100气相大阀进行检查,发现以上氯气和气相阀门关不死,存在内漏现象。

4)维修人员对氯化釜水洗处理后,打开釜盖后进行了仔细检查,发现氯化釜内穿孔两处,距离釜底圆弧以上400mm处(方向分别为西南侧一处,孔径φ8mm),同时发现穿孔处上下共约600mm宽的釜体出现一周脱瓷。

3.事故原因分析:1)由于该氯化釜几处通氯阀门内漏,造成氯气进入氯化釜系统内。

2+2)由于釜换热夹套进水阀内漏,造成釜内料液虽然当时抽净,但反应釜夹套内穿孔部位以下料液无法抽净,而进水阀门由于内漏进水,水与夹套内的料液经穿孔部位进入氯化釜,并形成酸性溶液(500㎏),同时酸性溶液与脱瓷部位碳钢材质发生化学反应,生产氢气,而由气相大阀内漏的主釜尾气(气体成分HCl、Cl2、H2)经釜内酸性溶液后,HCl气体被继续吸收为盐酸溶液,同时Cl2、H2则积聚在氯化釜玻冷器中。

3)通氯阀门内漏的氯气与釜体腐蚀产生的氢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形成潜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经日光照射后发生爆炸。

4)氯化釜停用后,未能拆除连接管道,或者添加盲板进行彻底隔绝,阀门内漏是造成爆炸性气体积聚的直接原因。

4.预防措施:1)氯化釜脱瓷穿孔后。

应立即对其进行彻底处理臵换,拆除或有效断开一切与系统联接的阀门、管道、法兰,做到有效隔绝,并以问题设备做到及时检修。

2)对玻冷器、塑料阀等易损件进行保温冷、增加防护层等隔绝处理防止因外界冲击而损坏。

3)氯乙酸系统楼顶所有氯化釜的玻冷器上方增加防晒网,一定程度上杜绝阳光直接照射。

4)相关职能及专业管理人员,对生产装臵查找安全隐患,进行整改,同时加强职工业务培训,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

二、醋酸泄漏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1.事故经过:1995年5月18日下午3点左右,某化工厂,在生产对硝基苯甲酸过程中,当班生产副厂长王某组织8名工人接班工作,接班后氧化釜继续通氧氧化,当时釜内工作压力0.75Mpa,温度160℃。

不久工人发现氧化釜搅拌器转动轴密封填料处发生泄漏(物料主要是醋酸),当班长杨*在观察泄漏情况时,泄漏出的物料溅到了眼睛,杨*就离开现场去冲洗眼睛。

之后工人刘**、星**在王**的指派下,用扳手直接去紧搅拌轴密封填料的压盖螺栓来处理泄漏问题,当刘**、星**对螺母上紧了几圈后,物料继续泄漏,且螺栓已跟着转动,无法旋紧,经王**同意,刘**将手中的2只扳手交给在现场的工人陈**。

自己去修理间去管钳,当刘**离开操作平台约45秒钟左右,其走到修理间前时,操作平台上发生爆炸,接着整个生产车间起火,当场烧死2人,重伤5人,至19日上午又有2名伤员因抢救无效伤亡,该厂320平方米生产车间厂房屋顶和280平方米的玻璃钢棚以及部分设备、原料等烧毁,直接经济损失为10.6万元。

2.事故原因1)直接原因经过调查取证、技术分析和专家论定,这起事故的发生,是由于氧化釜搅拌器转动轴密封填料处发生泄漏,生产副厂长王某指挥工人处理不当,导致泄漏更加严重,釜内物料(其成分主要是醋酸)从泄漏处大量喷出,在釜体上部空间迅速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遇到金属撞击产生的火花即发生爆燃,并形成大火。

因此,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氧化釜发生物料泄漏,泄漏后的处理方法不当,生产副厂长王某违章指挥,工人无知作业。

2)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1)管理混乱,生产无章可循。

该化工厂自生产对硝基苯甲酸以来,没有制订与生产工艺相适应的任何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工艺操作规程、设备使用管理制度,特别是某新技术发展公司今年3月1日租赁该厂后,对工艺设备作了改造,操作工人全部更换,没有依法建立各项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和工艺操作规程,整个企业生产无章可循,尤其是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

没有明确如何处理,也没有任何安防范措施。

(2)工人未经培训,仓促上岗。

该化工厂自租赁以后,生产操作人员全部重新招用外来劳动力,进厂做早的在95年4月中旬,最迟的一批人5月15日下午刚刚从青海赶到工厂,仅当晚开会说说注意事项,第二天就上岗操作。

因此工人没有起码的工业生产的常识,没有任何安全知识,不懂得安全操作规程,也不知道本企业生产的操作要求,根本不认识化工生产的危险特点,尤其对如何处理生产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更是不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