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灼伤及应急处理

合集下载

化学灼伤处理原则

化学灼伤处理原则

化学灼伤处理原则化学灼伤是指人体接触到或接触了某些化学物质后引起的损伤。

化学灼伤的处理原则主要包括立即脱离接触、迅速冲洗、中和酸碱、缓解疼痛、保护伤口等。

1. 立即脱离接触:当发生化学灼伤时,需要尽快脱离与化学物质的接触,避免继续造成损伤。

可以通过迅速将受灼伤部位移出污染区域或将化学物质从皮肤上刷掉等方式进行。

2. 迅速冲洗:在脱离接触后,需要立即将受伤部位用大量清水进行冲洗。

冲洗的时间应持续20分钟以上,不能因为疼痛或其他原因而中断。

冲洗的水流应保持连续,保持一定的水压力。

冲洗的目的是将化学物质稀释、稀释和冲走。

3. 中和酸碱:在化学灼伤中,对于酸碱灼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中和酸碱。

一般情况下,对于酸性灼伤,可以用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钠(NaOH)溶液进行中和。

对于碱性灼伤,可以用酸性物质如硼酸溶液进行中和。

需要根据化学物质的具体性质选择合适的中和剂,并要注意中和过程中会产生剧烈反应,需要保护好自己。

4. 缓解疼痛:化学灼伤常伴随剧烈疼痛,可以通过口服镇痛药或局部使用止痛药物缓解疼痛。

同时,也可以冷敷患处,用冷水或冷湿毛巾冷敷,可以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5. 保护伤口:在化学灼伤后,需要保护伤口,防止感染和进一步损伤。

可以使用无菌敷料进行覆盖。

对于面积较大或严重的化学灼伤,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进一步诊断和处理。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化学灼伤处理时,应做到以下几点:1. 不要使用中性物质中和酸碱。

虽然中性物质在酸碱中能够中和,但其会产生大量热,加重烧伤。

因此,中和酸碱时应按照酸碱性质选择相应的物质。

2. 注意安全防护。

在处理化学灼伤时,需要佩戴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防护设备。

同时,需要将患者迅速移出污染区域,并确保自己的安全。

3. 避免剧烈冲洗。

尽管冲洗是化学灼伤处理的重要步骤,但应避免用过热或过冷的水进行冲洗,以免造成烫伤或冻伤。

综上所述,化学灼伤处理的原则包括立即脱离接触、迅速冲洗、中和酸碱、缓解疼痛、保护伤口等。

化学灼伤应急处置方案

化学灼伤应急处置方案

化学灼伤应急处置方案1. 前言化学灼伤是指人体接触到某些化学品后引起的化学反应,导致皮肤、眼睛等组织受损的现象。

化学灼伤在很多行业都会出现,如化工、实验室、印刷厂等。

为了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置化学灼伤,起到最大限度的保护伤者健康,应急处理十分必要。

本文将介绍化学灼伤应急处理方案。

2. 化学灼伤应急处理步骤在遇到化学灼伤紧急情况时,应根据下列步骤进行处理:2.1 立刻脱离事故现场•第一时间强制停止接触、移动伤者到相对安全地方。

•化学品仍停留在皮肤或眼睛等部位,应用干净的防寒衣、塑胶袋或兜带、铲子、筷子等物,将化学品刮下来、清除干净。

但请勿用水。

2.2 防止伤情扩大•脱离事故现场后应将被污染的衣物立刻脱掉,否则衣服会将化学品继续残留在皮肤上而产生深度灼伤与加重伤势。

•如灼伤部位有液体渗出,则用纱布、干净被单等包扎好,避免继续伤害。

2.3 及时清洗受伤部位•用中性清洗剂或流动的清水大量冲洗受伤处20分钟以上,避免进一步腐蚀性伤害。

•鼓励伤者喝足量的清水。

2.4 特殊处理•如化学品灼伤进入眼睛,则应用流动的清水、生理盐水或人工泪液等冲洗眼部至少20分钟,以确保化学物质被完全冲掉。

•如侵害呼吸道:迅速转送伤员到医院救治。

2.5 赶紧就医•处理后依然出现疼痛、红肿、热痛等症状者,要及时就近寻求医疗救助。

3. 化学灼伤应急处理注意事项针对化学灼伤的应急处理,有以下注意事项:•处理时要注意自身安全,如戴好手套、口罩、防护服等。

•向被灼伤的地方喷洒清水时应注意喷洒方向,避免灼伤物溅开。

液体从下往上喷。

化学品进入眼睛也同样被冲洗,尽量把眼皮翻开把水喷到眼球里。

•处理化学灼伤要紧急快速,但不要慌乱,应冷静快速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不要用手捏压、挠搔或者撕去皮肤上的化学物质残留,这会使灼伤加重。

•处理后要妥善保管伤者的衣服、污染物等,避免二次污染。

•如果灼伤液体已经进入口腔,应该大量喝水或者空腹服用牛奶等有有效碱性的物质,尽量减少易感温度和灼伤程度。

化学灼伤应急预案

化学灼伤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化学灼伤事故,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降低事故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内部及协作单位发生的化学灼伤事故的应急处置。

三、事故预防1. 加强化学品管理,严格执行化学品存放、使用、废弃等管理制度。

2. 定期对员工进行化学品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3. 完善防护设施,确保员工在接触危险化学品时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

4. 加强现场巡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四、应急处置程序1. 初步处置(1)立即停止接触危险化学品,迅速撤离事故现场。

(2)迅速将伤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伤者呼吸畅通。

(3)如伤者意识清醒,指导其用大量清水冲洗受伤部位,尽量减少化学品残留。

2. 化学灼伤分类及处理(1)酸灼伤①迅速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处,至少冲洗30分钟。

②如伤处有水疱,不要自行挑破。

③用饱和NaHCO3溶液或肥皂液清洗伤处。

(2)碱灼伤①迅速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处,至少冲洗30分钟。

②如伤处有水疱,不要自行挑破。

③用醋酸溶液冲洗伤处或在灼伤处撒硼酸粉。

(3)其他化学灼伤①迅速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处,至少冲洗30分钟。

②如伤处有水疱,不要自行挑破。

③根据具体情况,使用相应的药剂进行处理。

3. 医疗救治(1)将伤者迅速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治疗。

(2)向医院提供事故现场情况、伤者受伤部位、受伤程度等信息。

(3)协助医院进行救治工作。

4. 后续处理(1)事故调查: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查找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2)伤者关怀:关注伤者康复情况,提供必要的心理、生活等方面的帮助。

五、应急物资及设备1. 化学品防护用品:防护服、手套、护目镜、防毒面具等。

2. 化学品冲洗设施:清水、肥皂、NaHCO3溶液、醋酸溶液、硼酸粉等。

3. 医疗急救用品:消毒液、纱布、绷带、急救箱等。

六、培训与演练1. 定期对员工进行化学灼伤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员工应急处置能力。

2. 组织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化学药物灼伤处理方法

化学药物灼伤处理方法

化学药物灼伤处理方法
被化学药品灼伤皮肤首先需要远离致伤因素,并且可以进行局部冰敷与消毒,也可以涂抹烧伤药膏来缓解。

如果出现较严重的疼痛,还需要口服药物进行治疗。

对于比较严重的烧伤情况,还需要采取手术清创进行治疗。

1、远离致伤因素:需要远离相关化学药品,并用清水将皮肤表面上的化学物质进行清除,尽量避免用手去触碰;
2、冰敷与消毒:被化学药品灼伤皮肤,可能会伴随局部皮肤的红肿、疼痛或破溃,可以使用冰袋对局部进行冰敷来改善,并且需要使用碘伏溶液进行消毒处理,减少局部的细菌滋生;
3、涂抹烧伤膏:要到正规的药店购买烧伤药膏遵医嘱进行涂抹,例如湿润烧伤膏,能够起到止痛的效果,而且也能够缓解烧伤后的皮肤紧绷症状;
4、口服药物:如果灼伤情况比较严重,伴随疼痛难忍的情况,还需要遵医嘱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布洛芬缓释片、吲哚美辛肠溶片等;
5、手术清创:如果化学药品灼伤皮肤之后,导致皮损的面积比较大,而且伴随深层组织的坏死情况,还需要由专业的医生,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清创处理,避免感染情况加重,在恢复期间一定要合理饮食,尽量避免吃辣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化学品灼伤应急处置方案

化学品灼伤应急处置方案

化学品灼伤应急处置方案
化学品灼伤可以引起严重伤害,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因此,一个有效的应急处置方案必须结合个人保护、物理自救、救护技术和安全技术等四个方面的措施进行预防和减轻化学品灼伤的伤害。

一、个人防护
个人防护是预防和减轻化学品灼伤伤害的最重要措施。

在处理化学品时,应该正确选择、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以保护自己,如工作服、头盔、护目镜、面罩、防护鞋、防护手套等。

二、物理自救
当遇到化学品灼伤时,要立即采取行动,切断污染源,如关闭传染路径,断开电源等。

并尽快撤出受污染环境,避免继续受污染。

三、救护技术
受到化学品灼伤后,要立即给予适当的医疗照顾。

应先给受伤者清洗伤口,以防止受伤者继续受到污染,然后用干净的棉签把伤口擦拭干净,然后将伤口用生理盐水灌注约20分钟,再用活性炭粉敷于伤口,以促使毒素被吸附;最后用药膏和敷料覆盖伤口,用绷带绑扎,并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四、安全管理
在处理化学品过程中,应根据存在的危险物质的性质,特性和毒性,对危险化学品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避免发生不良事件。

此外,应建立完善的安全技术控制体系,以确保操作及施工安全。

以上就是关于化学品灼伤应急处置方案的内容,很多时候遇到这
种伤害,我们应该首先采取个人防护措施,物理自救,给予受伤者适当的医疗照顾,对危险化学品也要采取一定的安全管理措施。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应急处置方案,才能防止和减轻化学品灼伤伤害,以保护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化学灼伤及急救处理操作规程

化学灼伤及急救处理操作规程

化学灼伤及急救处理操作规程化学灼伤是在接触化学物质后引起的一种皮肤刺激或组织损伤,包括酸性和碱性灼伤。

这种伤害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影响,包括组织坏死、溃疡、感染和休克。

因此,在面对化学灼伤时,及时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酸性灼伤的应急处理酸性物质可以导致化学灼伤,其中一些常见的包括硝酸、硫酸、盐酸等,这些物质有时会被误认为是无害或不具有危险性质。

但实际上,这些物质在浓度高时能造成组织坏死或灼伤伤害。

如果确实碰到这些物质,请根据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快速脱离酸性物质的直接接触。

2.迅速用大量流动的水反复冲洗受伤处,冲洗时间不少于20分钟。

切忌使用中性或弱碱性化合物。

3.若眼睛被酸性物质溅到,应尽快使用恒定的大量流动的水冲洗。

4.基础性物质可采取25%碳酸氢钠溶液或氢氧化钙10%溶液热稀释后缓慢根据情况涂于受伤处,待热感消失后继续冲洗。

5.在确认脱离现场随即前往医院检查,及时接受医疗护理。

碱性灼伤的应急处理碱性物质同样可以造成化学灼伤伤害。

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是常见的碱性物质。

以下是应急处理操作规程:1.立即迅速脱离碱性物质的直接接触。

2.迅速用大量流动的水冲洗受伤处,冲洗时间不少于20分钟。

可不断转移位置冲洗,直至碱性物质彻底冲洗干净。

3.如误将碱液滴入眼中,则需将眼睛迅速用大量流动的水冲洗15分钟以上,然后及时前往眼科医院就诊。

4.在确认脱离现场随即前往医院检查,及时接受医疗护理。

5.尽快移除受伤者的衣物和鞋,以减少吸收。

急救注意事项在进行任何急救操作之前,应仔细评估伤害和其危险性质。

1.以下四种情况下应通知现场管理人或泼洒物背景知识的人员,配合电话中心调度应急技术救援队进行处理:•好氧物质如金属钠、钾等遇水时产生的小火区;•有毒、易挥发物质如氨气、二氧化碳等产生的场所;•可能发生爆炸、火灾的场所,如易燃油类、气体等。

2.首先要确定哪种物质引起的伤害,对症下药,尽量缓解伤害情况。

3.如果灼伤的部位有异物,应尽快将其清除。

实验化学灼伤应急处置预案

实验化学灼伤应急处置预案

一、预案背景化学实验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实验人员可能会遭受化学灼伤。

为了保障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保障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降低化学灼伤事故造成的伤害。

2. 提高实验人员对化学灼伤的应急处置能力。

3. 确保实验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各类化学实验室,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

四、应急处置流程1. 灼伤发生时,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迅速撤离危险区域,避免其他人员受到伤害。

(2)迅速穿戴防护用品,如手套、护目镜等。

(3)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受伤部位,持续冲洗至少15分钟。

(4)如条件允许,用稀醋酸或硼酸溶液中和酸性物质,用稀氨水或硼酸溶液中和碱性物质。

(5)如伤情严重,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2. 灼伤发生后,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事故情况。

(2)组织人员进行现场勘查,查找事故原因。

(3)对受伤人员进行心理疏导,稳定情绪。

(4)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防止二次事故发生。

(5)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严肃处理。

五、应急处置组织与职责1. 实验室负责人:负责组织应急处置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 实验室安全员:负责现场指挥,组织人员疏散,指导受伤人员进行应急处置。

3. 医疗救护人员:负责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救治,确保伤员安全。

4. 实验室工作人员:协助应急处置工作,保障实验工作的正常进行。

六、预防措施1. 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实验操作规程。

2. 定期对实验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3. 定期对实验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4. 实验室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应急处理药品。

5. 建立事故报告制度,对事故进行及时、准确、全面地报告。

七、预案实施与修订1. 本预案由实验室负责人组织实施。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重大变化,应及时修订。

3. 实验室应定期对预案进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化学灼烫处置方案

化学灼烫处置方案

化学灼烫处置方案在生活中,可能会遭遇到化学灼烫的情况。

这时候,我们需要知道该如何应对,正确地处理伤口,以避免进一步意外的发生。

以下是化学灼烫处置的方案。

第一步: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首先,如果你的衣服或皮肤被化学物质污染,需要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

在脱衣服时要做好防护,要穿戴好安全手套和口罩等等,以避免自己被污染的同时又污染到别人和环境,同时避免自身的伤害。

第二步:用水冲洗接着,用大量的流水将被污染的部位仔细地清洗掉。

清洗的时间要持续 20 分钟以上,以保证化学物质彻底清除干净,清洗时避免用力擦拭,只需用水冲洗,同时应尽量不触摸到灼伤区域,以减少伤口疼痛。

如果水龙头靠近,用流动的水直接冲洗,在没有水龙头的便利条件下,可以用手动的喷头将流动的水洒在被灼伤的区域上。

第三步:使用中和剂如果洗去的水不起作用,可以使用中和剂来消除化学灼伤。

不同种类的中和剂适用于不同种类的化学品,因此在使用中和剂前,需要查明化学物质的性质,再根据其性质选取适当的中和剂,这是至关重要的。

最常用的中和剂是水和碱性物质。

第四步:就医治疗如果灼伤面积比较严重,需要立即就医求医生的治疗,以确保伤口不会感染和恢复健康。

如果你觉得灼伤很轻微,可以使用消毒药水来消毒。

在消毒的时候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药水,避免口服药物,以免为伤口带来更多的伤害。

同时,需要密切观察伤口的变化,如果伤口出现感染的迹象,需要及时就医。

结论化学灼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遇见的事情之一,一旦遇到,我们必须要正确地采取措施,以保证灼伤的部位会尽快得到治疗,从而避免引起更加严重的后果,减轻对身体的危害。

本文所述的方案是化学灼伤处置的常规方法,能够用于几乎所有的化学灼伤,但仍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动,以适应不同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化学灼伤和化学中毒事故的预防化学中毒主要是由下列原因引起的:①由呼吸道吸入有毒物质的蒸气。

②有毒药品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

③吃进被有毒物质污染的食物或饮料,品尝或误食有毒药品。

化学灼伤则是因为皮肤直接接触强腐蚀性物质、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如浓酸、浓碱、氢氟酸、钠、溴等引起的局部外伤。

预防措施如下:①最重要的是保护好眼睛!在化学实验室里应该一直配戴护目镜(平光玻璃或有机玻璃眼镜),防止眼睛受刺激性气体薰染,防止任何化学药品特别是强酸、强碱、玻璃屑等异物进入眼内。

②禁止用手直接取用任何化学药品,使用毒品时除用药匙、量器外必须配戴橡皮手套,实验后马上清洗仪器用具,立即用肥皂洗手。

③尽量避免吸入任何药品和溶剂蒸气。

处理具有刺激性的,恶臭的和有毒的化学药品时,如H2S、NO2、Cl2、Br2、CO、SO2、SO3、HCl、HF、浓硝酸、发烟硫酸、浓盐酸,乙酰氯等,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

通风橱开启后,不要把头伸入橱内,并保持实验室通风良好。

④严禁在酸性介质中使用氰化物。

⑤禁止口吸吸管移取浓酸、浓碱,有毒液体,应该用洗耳球吸取。

禁止冒险品尝药品试剂,不得用鼻子直接嗅气体,而是用手向鼻孔扇入少量气体。

⑥不要用乙醇等有机溶剂擦洗溅在皮肤上的药品,这种做法反而增加皮肤对药品的吸收速度。

⑦实验室里禁止吸烟进食,禁止赤膊穿拖鞋。

二、化学性眼灼伤概述化学性烧伤是严重的眼科急诊,通常由酸或碱造成。

其他形式的烧伤如催泪瓦斯(teargas)烧伤,也应按化学性烧伤处理,但一般不会造成眼部的永久性损伤。

病因病理病机1 碱性烧伤碱要比酸对眼部破坏力大得多。

因为碱与细胞膜的脂类结合后能迅速穿透角膜和前房。

碱的致伤作用主要是pH的改变而不是碱的金属离子。

是否发生永久性的损伤除了取决于碱的浓度和性质之外,更重要的是自受伤到眼部冲洗时间间隔的长短。

2 酸性烧伤酸的致伤作用仅限于酸与眼部组织接触后的数分钟至数小时,由于酸沉淀了组织中的蛋白质,迅速形成了“屏障”而使酸不易穿入眼内组织。

但是氢氟酸(HF)和含重金属离子的酸有穿透角膜与前房的能力,要特别引起重视。

临床表现化学性烧伤的分级与预后这种分级与预后主要适用于碱性烧伤。

但对其他穿透力较强的酸和其他化学物质所致的损伤也适用。

1 轻度角膜上皮侵蚀,角膜轻度混浊,角膜缘结膜与巩膜无缺血与坏死。

轻度碱烧伤抑制上皮的再生,影响角膜透明程度,视力可能会轻度降低。

2 中度角膜全层受累,虹膜细节不能窥清,角膜缘组织缺血与坏死区小于或等于1/2圆周。

由于角膜瘢痕与新生血管形成,可造成永久性视力损害。

3 重度角膜全层严重受累,瞳孔不能窥见,角膜缘组织缺血与坏互区超过2/3圆周。

由于角膜混浊,上皮再生不良,反覆发生溃疡及角膜缘结膜和巩膜坏死,视力严重丧失。

治疗1 眼睛灼伤或掉进异物一旦眼内溅入任何化学药品,争分夺秒利用一切能得到的水源进行结膜囊冲洗。

化学物质的直接接触区要持续冲洗数分钟。

如有化学性固体异物要及时去除。

实验室内应备有专用洗眼水龙头。

洗眼时要保持眼皮张开,可由他人帮助翻开眼睑,持续冲洗15分钟。

忌用稀酸中和溅入眼内的碱性物质,反之亦然。

对因溅入碱金属、溴、磷、浓酸、浓碱或其它刺激性物质的眼睛灼伤者,急救后必须迅速送往医院检查治疗。

玻璃屑进入眼睛内是比较危险的。

这时要尽量保持平静,绝不可用手揉擦,也不要试图让别人取出碎屑,尽量不要转动眼球,可任其流泪,有时碎屑会随泪水流出。

用纱布,轻轻包住眼睛后,将伤者急送医院处理。

若系木屑、尘粒等异物,可由他人翻开眼睑,用消毒棉签轻轻取出异物,或任其流泪,待异物排出后,再滴入几滴鱼肝油。

2 充分冲洗在初步冲洗后病人应立即送往医院,在表面麻醉下如0.5%地卡因,用生理盐水(至少1000ml)继续冲洗结膜囊,并用棉拭子除去可能残存的异物。

冲洗完毕后要用pH试纸检测,使结膜pH值在7.3~7.7之间,5min后再复查一次pH 值,以保证冲洗已充分。

3 药物治疗①散瞳,可以减轻眼部疼痛和防止瞳孔后粘连;②局部施用抗生素液和膏剂以防止感染;③如果眼压升高,可以用碳酸酐酶抑制剂,如Diamox等;④为减轻伤口疼痛可以口服镇静药或止痛药;⑤有人主张在伤后3h内可用抗坏血酸5 0~100mg作结膜下注射;⑥国外目前主张在伤后立即开始局部应用皮质激素,如0. 5%~1.0%强的松龙,每日4次,最好在伤后的7~10天逐步停药。

如果此时虹膜睫状体炎仍明显,可以把局部应用改为全身用药;⑦国外报告局部应用1%乙酰胆碱,可以促进细胞有丝分裂,有利于角膜上皮修复;⑧胶原酶抑制剂的应用,至今未得到普遍接受;⑨化学性眼烧伤可以伴有急性呼吸道或其他部位的损伤,必要时应请其他科医生会诊。

4 手术治疗①在伤后3h内进行前房穿刺其效果显著,超过24h者此项措施意义不大;②有人主张作结膜切开与结膜下冲洗,但没有被广泛接受;③晚期眼睑结膜由于瘢痕造成的畸形可以通过整形手术矫正。

三、化学性皮肤灼伤一般处理方法1 迅速脱离污染物,并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20~30分钟以上。

有时应先拭去创面上的化学物质(如干石灰粉)再用水冲洗,以避免与水产生大量热,造成创面进一步损害。

冲洗完后可再用中和剂,中和时间不易过久,片刻之后再用流动水冲洗。

2 及时确认是否伴有化学物质中毒,并按其救治原则及时治疗.如一时无法获得解毒剂或肯定致毒物质时,可先用大量高渗葡萄糖和维生素C静点,给氧,输新鲜血液等,如无禁忌应及早使用利尿剂,然后据情况选用解毒剂。

3 烧伤病毒按烧伤的治疗方法进行休克复苏及创面处理,早期切除Ⅲ茺焦痂,消除深Ⅱ度创面坏死组织,以切断毒物来源。

4 及时处理合并症及并发症,必要时请相关科室协助诊治。

发病机理化学烧伤的致伤机理:化学物接触人体后可产生局部损害及全身损害,其损害程度与化学物的性质、剂量、浓度、接触时间及面积、处理是否及时及有效等因素有关。

1 局部损害化学物对局部组织的损害有氧化作用、还原作用、腐蚀作用、原生质毒、脱水作用及起疱作用等。

这是由化学物的性质所决定的,一种化学物质可同时存在以上几种。

有的因本身燃烧而致烧伤,如磷烧伤。

有的本身对健康皮肤并无损害,一旦着炎燃烧,造成皮肤烧伤,药物即可通过创面吸收入体内,引起中毒反应。

一般酸烧伤,由于组织蛋白凝固,形成一层痂壳,可预防进一步损害。

碱烧伤后形成脂肪皂化,并可产生可溶性碱性蛋白,故对局部创面有继续损害的过程。

磷烧伤后形成磷酸,可继续使组织损害。

2 全身损害化学药物可从正常皮肤、创面、呼吸道、消化道等吸收,引起中毒及内脏器官的破坏。

化学烧伤的死亡率明显高于一般烧伤病人,就是由于化学毒物引起的中毒及其并发症所致。

由于多数化学物质是由肝、肾排泄,故肝、肾损害较多见。

常见的有中毒性肝炎、急性肝坏死、急性肾功能衰竭及肾小管肾炎等。

某些化学蒸气直接刺激呼吸道而致损伤,不少挥发生物质由呼吸道排出,亦刺激肺泡及呼吸道,可引起肺水肿及吸入损伤。

有些化学物质可抑制物质由呼吸道排出,亦刺激肺泡及呼吸道,可引起肺水肿及吸入性损伤。

有些化学物质可抑制骨髓,破坏红细胞,引起贫血或溶血。

有的还可引起中毒性脑病、脑水肿、神经损害、消化道溃疡及出血等。

临床表现及处理1 酸烧伤常见的为硫酸、盐酸、硝酸烧伤,此外尚有氢氟酸、石炭酸、草酸等。

它们的特点是使组织脱水,蛋白沉淀,凝固,故烧伤后创面迅速成痂,界限清楚,因此限制了继续向深部侵蚀。

①硫酸、盐酸、硝酸烧伤:硫酸、盐酸、硝酸烧伤发生率较高,占酸烧伤的80.6%。

硫酸烧伤创面呈黑色或棕黑色,盐酸者为黄色,硝酸者为黄棕色,此外,颜色改变与创面深浅也有关系,潮红色最浅,灰色、棕黄色或黑色较深。

酸烧伤后由于痂皮掩盖,早期对深度的判断较一般烧伤困难,不能因无水泡即判为浓度烧伤。

硫酸、盐酸、硝酸在液态时可引起皮肤烧伤,气态时吸入可致吸入性损伤,三种酸比较,在同样浓度下,液态时硫酸作用最强,气态时硝酸作用最强,气态硝酸吸入后,数小时即可出现肺水肿。

它们口服后均可造成上消化道烧伤,喉水肿及呼吸困难,甚至溃疡穿孔。

其处理同化学烧伤的急救处理原则:硫酸烧伤后应立即用纸或布轻沾去残留酸,切忌擦破皮肤,然后用大量水冲洗,盐酸硝酸可立即用水冲洗,冲洗后,可用5%碳酸氢钠溶液或氧化镁、肥皂水等中和留在皮肤上的氢离子,中和后,仍继续冲洗。

创面采用暴露疗法,如确定为Ⅲ度,迟早切痂植皮。

吸入性损伤按其常规处理.吞食强酸后,可口服牛奶、蛋清、氢氧化铝凝胶、豆浆、镁乳等,禁忌洗胃或用催吐剂,切忌使用耐火酸氢钠,以免产所,造成胃肠穿孔。

可口服强的松,以减少纤性药物。

②氢氟酸烧伤:氢氟酸是氟化氢的水溶液,无色透明,具有强烈腐蚀性,并具有溶解脂肪和脱钙的作用。

氢氟酸烧伤后,创面起初可能只有红斑或皮革样焦痂,随后即发生坏死,向四周及深部组织侵蚀,可伤及骨骼使之坏死,形成难以愈合的溃疡,伤员疼痛较重.10%氢氟酸有较大的致伤作用,而40%则对皮肤浸润较慢。

氢氟酸烧伤处理:氢氟酸烧伤后,关键在于早期处理,应立即用大量流动水冲洗,至少半小时,也有主张冲洗1~3小时,冲洗后创面可涂氧化镁甘油(1:2)软膏,或用饱和氯化钙或25%硫酸镁溶液浸泡,使表面残余的氢氟酸沉淀为氟化钙或氟化镁,忌用氨水,以免形成有腐蚀性的二氟化铵(氟化氢铵)。

如疼痛较剧,可用5%~10%葡萄糖酸钙(0.5ml/cm2)加入1%普鲁卡因内行皮下及创周浸润,以减轻进行性损害,北京积水潭医院配制了一种霜剂,外涂创面,每2~4小时换药一次,必要时可包扎,至疼痛消失为止,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Hayashi报告皮质激素对氢氟酸也有一定效果。

若创面有水泡,应予除去烧伤波及甲下时,应拔除指(趾)甲。

Ⅲ度创面应早期切痂植皮。

③石炭酸烧伤及处理:石炭酸吸收后主要对肾脏产生损害,其腐蚀,穿透性均较强,对组织有进行性浸润损害,故急救时首先用大量流动冷水冲洗,然后再用70%酒精冲洗或包扎。

深度创面应早期切痂或削痂。

④草酸烧伤及处理:皮肤、粘膜接触草酸后易形成粉白色顽固性溃烂,且草酸与钙结合使血钙降低,故处理时在用大量冷水冲洗的同时,局部及全身应及时应用钙剂。

⑤铬酸烧伤及处理:水冲洗后用5%硫代硫酸钠溶液或1%硫酸钠溶液洗涤,再用净水冲洗,或涂上2%二硫基丙醇膏,亦可用5%硫代硫酸钠软膏或10%依地酸钙软膏。

⑥溴烧伤及处理:这是很危险的。

被溴灼伤后的伤口一般不易愈合,必须严加防范。

凡用溴时都必须预先配制好适量的20%Na2S2O3溶液备用。

一旦有溴沾到皮肤上,立即用Na2S2O3溶液冲洗,再用大量水冲洗干净,包上消毒纱布后就医。

也可立即用酒精洗涤,涂上甘油,用力按摩,将伤处包好。

如眼睛受到溴蒸气刺激,暂时不能睁开时,可对着盛有氯仿或酒精的瓶内注视片刻。

2 碱烧伤临床上常见的碱烧伤有苛性碱、石灰及氨水等,其发生率较酸烧伤为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