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汤熬出创业路 月入10万的“汤王”发家记

合集下载

“果醋公主”汪贝贝:三次冒险成就千万财富

“果醋公主”汪贝贝:三次冒险成就千万财富

“果醋公主”汪贝贝:三次冒险成就千万财富作者:来源:《农业知识·乡村季风》2013年第11期因合作人携款而去,初出校门的她曾在创业路上一败涂地。

最困难时,她每天啃冷馒头度日。

但女孩立志要东山再起!3年后的今天,她已经通过一瓶瓶堪称“饮料新星”的苹果醋,创下6000万元惊人财富,并成为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超市的供货商。

不仅如此,她还带动了河南家乡的水果种植业,使众多农民奔上致富路。

这位80后“果醋公主”有着怎样的创富秘籍?捕捉果醋商机,创业路上狠摔一跤今年28岁的汪贝贝,出生在河南省漯河市农村一个普通家庭,6岁随家人去新疆并在那里长大。

2007年读大三期间,她在郑州市一家饮料公司实习,看到了苹果醋的商机:1个成熟的苹果,从果园收购的价格最多六七角钱,但这颗果子榨出的原浆可以做成700毫升左右的苹果醋,1瓶果醋售价高达15元。

同样是1只苹果,卖果子和卖果醋的价值竟相差30多倍!这让汪贝贝惊讶不已。

实习期间,汪贝贝还发现了饮料行业的一个秘密:只需要注册商标,设计包装,选配方,做出样品,就可以在招商会上找客户,拿到订单后,再找有生产饮料合格证的工厂代工,即可从中赚取差价。

2008年大学毕业后,汪贝贝决定用她在实习期攒下的1万多元钱和男友在郑州市创业。

已经掌握饮料配方的她,在注册了自己的商标后,开始四处揽业务。

第1个客户是汪贝贝在招商会上遇到的,女孩用她丰富的行业知识和出众的口才,赢得了这位湖南省客商的信任。

当天,他向汪贝贝订了450件苹果醋。

拿到订单以后,汪贝贝和团队成员一起亲手设计出了包装瓶,然后委托一家代工厂生产出了这批饮品,最后再贴上她们自己的商标。

一单业务就大功告成了!然而,就在汪贝贝信心十足地想把事业做大时,一场厄运悄然袭来。

2009年底,广州市一个大客户向汪贝贝的公司下了张大订单,她一次性垫付了17万多元的货款,找代工厂生产这批果醋。

不想几天后代工厂的厂长竟拿着钱跑了!汪贝贝不仅把之前的12万元积蓄全部赔光,还欠了5万元外债。

无店铺经营月子汤男人巧赚女人钱

无店铺经营月子汤男人巧赚女人钱

无店铺经营月子汤男人巧赚女人钱身体虚弱喝汤补发现月子汤商机鲁戴明的生活一团糟!妻子走了、女儿尚幼,他是又当爹来又当娘,整个人都熬瘦了。

几年前,鲁戴明在一家国营企业做财务,工作轻松,收入和各种福利都不错。

可惜,这种好日子瞬间即逝,女儿九个月的时候,妻子和他离了婚。

鲁戴明下了班得赶紧回家陪女儿,孩子小体质又弱,晚上要哭要吃要拉尿,还要踢被子。

这样一来,他抱着女儿三天二头跑医院。

那段日子,鲁戴明几乎没睡过一个好觉,上班不是迟到就是早退。

三年后,鲁戴明辞了职,尽管领导很同情他,他还是不愿意给领导添麻烦。

把女儿送进托儿所后,他决定自己创业。

面对大量的致富信息,他首先选择了可以在家创业的“仿名家字画”项目。

可是,尽管他的字画模仿得逼真,但市场需求量小,几个月下来,赚了几千元,只够女儿上托儿所的学费和奶粉钱。

要养活女儿,给女儿很好的未来,必须创业成功。

那段日子,鲁戴明吃不下饭,睡不好睡,还患上了高血压。

一天,鲁戴明巧遇“忘年交”,湖州有名的老中医张中行。

见他气色不好,张医生搭脉后为他配制了一组汤,并添加了几味中药,让鲁戴明按时喝汤。

起初鲁戴明也没当回事,可按时吃过汤后,他不但睡得香,而且精力也充沛了。

他赶紧去找张医生,一量血压也正常了。

鲁戴明百思不得其解,张医生告诉他,这汤叫药膳,不仅能辅助治病,还能治疗和调理身体。

听了这话,鲁戴明眼前一亮,既然这药膳能让人健康,这是多好的商机啊!他赶紧和张医生商量,请他负责配方和加工,自己负责运作。

本已退休的张医生尽管谢绝过几家大医院的高薪聘请,但最后还是答应鲁戴明共同做好这个项目。

创业初期,张医生决定从他最拿手的月子汤做起。

不租用场地,把家里的厨房作加工点,花了几百元买来主料和辅料。

产妇大多生于八十年代,都是独生子,拥有优越的家境。

许多产妇奶水少,而母乳营养最好,如果推出能催奶水的汤,也一定大受欢迎。

因此,针对市场环境,鲁戴明推出催奶汤和调理汤两大系列,催奶汤解决产妇奶水少的问题,调理汤能让产妇修复伤口调理身体。

40岁创业成功故事

40岁创业成功故事

40岁创业成功故事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创业活动在全球范围内活跃起来。

今天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关于40岁创业成功故事的相关文章,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启发。

40岁创业成功故事1:一碗酸辣汤,一份煎饺就搞定年赚200万的创业奇迹一家只有几张餐台的小店,只靠一碗酸辣汤、一份煎饺打天下,却要承受18万的年租,你会接手吗?相信大部份餐饮人听了后都会直摇头——风险太大了!但今天,就是要给大家介绍这么个创业案例,店主不仅没有关门大吉,而且年赚200万,小日子相当滋润!来看一下这个一碗酸辣汤,一份煎饺就搞定年赚200万的创业奇迹经营奇迹:几张餐台竟年赚200万!只有几张餐台的小店如何赚大钱?店主人、有着龙虾烹饪大师头衔的周庆就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样板。

周庆的“欢喜锅贴”门面简陋、面积狭窄、寥寥几张餐台,主打酸辣汤和锅贴两种小吃。

但了解到,这间其貌不扬的小店居然年赚200万元!笔者落座后,刚吃了两盘锅贴,旁边的台子已翻了两三次;这间小店冷天主推的熟醉蟹和烤猪蹄,不断有人进来打包带走;下午备好的锅贴提前卖完,洗碗、煎档和收银员速速摆下案板,现包现煎。

据了解,“欢喜锅贴”50平方米的店面,每天要交500元租金,卖的却是人均十几元的锅贴和酸辣汤!对此,周庆笑言:“这就好比在上海中山路租个铺面卖茶叶蛋。

”但仔细缕过他的开店经,你就知道“龙虾、小吃各赚百万”可不是在吹牛皮。

微店突围,选址思路:50平月租18万,接!2011年,周庆决心自己开店做龙虾,找位置时,碰上了现在这个铺面,位于无锡八佰伴的后街,前身是家房产中介,周边几乎没有餐饮店,租金超贵——一年18万,店面极小——满打满算50平方米。

这种店面到底能不能接呢?当时,亲戚朋友人人反对。

但周庆分析,开店有几大要素:毗邻小区、写字楼、大型商场,保证了人流量;门前开阔,既方便停车,又方便拓展营业面积,那么注定是有生意的。

所以他的结论是:能做!“别人说,18万的租金不能做!那多少钱能做?3万的就能做?但一个店能不能开下去,不是这3万和18万的区别,如果产品定位不准,就算一分钱店租不收,也可能不挣钱。

艰苦创业成功的经历

艰苦创业成功的经历

艰苦创业成功的经历东北小伙包子铺创业 1万元白手起家一年卖一亿个包子什么样的包子,一年能卖出去1亿个?东北小伙儿王海鹏十多年历尽坎坷,凭借1万元白手起家,最终成就千万财富。

东北小伙儿王海鹏,凭借1万元在烟台开了家包子铺,开业第一天就收入了1000多块钱。

之后,他的包子铺每天排长队。

他将馅料加工放到了包子铺现场,让顾客们更放心。

随后几年,他又陆续在全国开办了300多家分店,现在每年总计能卖出1亿个包子。

来看这位创业者开包子铺白手起家创业的励志故事。

家在东北农村的王海鹏,从18岁起就外出闯荡。

为改变自己的命运,他打过短工,跑过长途,还开过饭店,好不容易积攒下了10万元钱,却误入非法“传销”组织,花光了所有的积蓄。

走投无路之下,王海鹏带着仅有的1万元钱,来到了烟台。

在一家农贸市场里,他经营了一家快餐摊子,一年下来刚刚有点起色。

这时候年轻的王海鹏却突然决定要养猪!没想到王海鹏的养猪事业,刚一开始就碰上了大钉子,一场瘦肉精事件,让他养猪场的猪全部滞销。

眼看着猪场的猪一天天长大,王海鹏是心急如焚。

苦闷的海鹏冥思苦想,突然想起做包子。

原来,当年他刚到烟台的时候,经营过快餐摊,卖过肉包子,当时卖的好的时候,几天就能够卖掉一头猪的肉,如果重操旧业,也许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至少可以缓解一下养猪场的燃眉之急。

说干就干,王海鹏马上开始寻找铺面,很快他就在烟台大学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地方。

没多久,王海鹏的包子铺就开业了。

包子铺开业第一天就收入了1000多块钱。

之后,他的包子铺更是每天排起了长队。

因为他想到了一个吸引人的好办法,他将馅料加工放到了包子铺现场,让顾客们更加放心。

就这样,王海鹏的包子铺很快就走上了正轨,每天都能卖掉一头猪,小小的包子,一下子缓解了养猪场的压力。

没多久,王海鹏又用 47万元的高价收购了一家叫做“张包包”的包子铺。

这时候的王海鹏仍然一点都不敢大意,无论是购买蔬菜,还是肉类的加工,他全都亲力亲为,为的就是能够保证自己包子的品质。

餐饮创业的励志故事

餐饮创业的励志故事

餐饮创业的励志故事在餐饮行业不乏创业的励志故事,都是很正能量的,那么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在一些老年人的眼里,一个经常学的硕士去卖臭豆腐,简直是一种耻辱,事实真的如此吗。

几年前,北大高材生卖猪肉的新闻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

近日,一家“硕士臭豆腐”店出现在烟台市街头。

这家店的主人叫王永上,是一名地地道道的硕士研究生。

就是这个其貌不扬、刚走出大学校门不足两年的年轻人,通过卖臭豆腐起家,现在个人身价已百万。

他用自己的踏实和苦干闯出了实现自身价值的一条路子。

从“吃”入门,事业迅速做大王永上自称自己最大的爱好就是“吃”,无论是读本科还是读研期间,每到一个城市,他最感兴趣的就是这个城市的特色小吃。

即使是在烟台初期的失意日子里,王永上也经常光顾租住房附近的小吃摊,一家臭豆腐店以独特的美味吸引了他。

随着去的次数增多,王永上逐渐对臭豆腐店产生了兴趣。

他了解到,这家店的老板是位40多岁的中年男子,叫张岩。

张岩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当年毕业后也是自主创业,后赴浙江绍兴,学习臭豆腐的制作工艺,回到烟台自己开了店,凭着独特的风味,张岩的生意近年来越做越好。

在接触的过程中,张岩的臭豆腐店给了王永上启发,“我到过不少城市,也品尝了许多特色美食,臭豆腐几乎随处可见,并广受人们喜爱,我为什么就不能做臭豆腐呢?”打定主意后,王永上决定学习张岩的制作技术,但刚开始张岩对这个刚迈出大学校门的毛头小伙并不“感冒”,王永上数次被拒。

王永上没有气馁,继续用诚心打动张岩,“精诚所至,金石为开”,2021年初冬,张岩决定与王永上联手合作。

就这样,王永上用自己攒的三万元入了“股”。

两人联手后的第一步是改进原有技术,他们采用纯天然无污染的“纯草本发酵”,加入中草药保健成分,提升产品的风味和品质;随后,他们又积极开拓产品的风味品种,打破臭豆腐传统的单一花色品种。

“除了产品品质,现代企业最重要的就是管理。

”王永上实行体系化管理,从原材料种植到生产加工到销售,王永上全部施行量化管理;对员工,对店面,他要求统一培训、统一形象。

无店铺经营月子汤 千元敲开致富门

无店铺经营月子汤 千元敲开致富门


份仅二、三十元,有乌鸡、猪蹄、鲫鱼等可
供选择,产妇一订就是一个星期。

另外,月
子汤能调理身体,修复伤口,加上催奶效
果特别明显,还解决了产妇营养过剩容易
发胖的问题,经口碑相传,订汤的人一天
比一天多,平均每天能卖出二十几份,一
个月下来净赚了一万多元。

半年后,余培
新在医院附近租了店面,结合鲁戴明赠送
的月子餐、产前餐技术,开出了专业的月
子餐厅。

现在余培新每月能赚到2万多
元。

得知哥哥做月子汤赚了钱,同样失业
在家的妹妹也在邻县经营起月子汤,收入
和余培新不分上下。

象这种亲戚带动亲
戚,朋友带动朋友学做月子汤走上共同致
富的,在学员中占到三分之一。

喝月子汤奶水足做月子汤赚钱多
江西学员吴秀秀生了对双胞胎,奶水
还不够一个孩子喝,试用了多种催奶方法
都不见效,便函授了鲁戴明的月子汤技
术,收到鲁戴明用特快专递发来的光盘和
资料后,让丈夫按教材上的方法和加工程
序熬制月子汤,才喝了二份,奶水就变得
又多又白,到了第三天,二个孩子都够喝
了。

断奶后的吴秀秀看好月子汤的前景,
果断地经营起月子汤,最初无店铺经营月
收入8000元,后来资金充足后开月子餐
厅月收入2万余元。

蒋振涛是因为投资小,可以在家创业。

“月子汤”开启创富新财路

“月子汤”开启创富新财路

的 租 金 是 一 笔 很 大 的 开 支 .姐 弟 俩 却 没 有 丝 毫 的 心 痛 ,反 而 十 分 满 意 当 初
20 0 5年 6月 吕 秋 燕 夫 妻 俩 所 在 的 企业破 产 了 她 只 有 初 中 文 化 , 一 份 找 薪 水 高 一 些 的 工 作 没 人 录 用 ;做 大 生 意 自 己没 有 资 本 ,做 投 资 小 的 生 意 又 找 不 到 好 项 目。 些 日子 她 的 情 绪 跌 那
中有三 分 之 一来 自主题 活 动 的举 办 。 所 谓 的 主 题 活 动 就 是 将 场 地 出 租 给 顾
客 举 办 各 色 活 动 或 派 对 。 目前 L e
姐 弟咖啡店 自由搅动华尔街 的味道

时 夏 影 有 着 8年 的 华 尔 街 工 作 背
景 。虽 然华 尔街给 人 的感 觉历 来都 只
道 剧 中 出 镜 率 最 高 的 咖 P 馆 Ce ta 4 } n l r
Pr ek

提 供一 些免费 的试 吃品 以期在所 属
地 域 内 吸 引 更 多 的 固 定 回头 客 。
转成 了半职 ,姐 弟俩联 合 了另一位 朋
友 经 过 2 0 年 底 到 2 0 年 3月 底 近 07 08
运 营 ,做 到 上 海 滩 上 的 惟 一 ,就 像 Ce ta P n 『 ek在 无 数 人 心 中 的 地 位 一 r r 样。 学期 间就怀 着一个 ” 啡梦 ” 大 咖 的
时夏影说 的时候 很坚定 。
客户是 最难也 是最重 要 的。
据初步 统计 ,目前店 内的月 收益
弟 时 欣 给 了 姐 姐 一 个 好 消 息 。2 0 年 07
每月收入

草根励志成功真实案例奋斗正能量故事

草根励志成功真实案例奋斗正能量故事

草根励志成功真实案例奋斗正能量故事我们看过很多草根的逆袭故事,有很多人白手起家,从零到百万富翁的事迹,时刻激励着我们。

那么你知道有哪些草根的励志成功案例呢? 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草根励志成功真实案例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草根励志成功真实案例一把小菜当大事业来做,两次创业做到第一今年45岁的赵继英来自丽水农村。

木匠出身的他,为了创业,只身到扬州闯荡。

搞过玻璃家具加工,办过影视厅,在当地都做到了行业第一。

然而,这两个行业兴起得快,衰落得也快。

“下次创业,一定要找一个不会走下坡路的行业,给自己找一份永不落的事业。

”于是,他寻寻觅觅,最终选择了最不起眼的酱菜。

从2001年南京“小菜一碟”的浙江经销商做起。

10年的时间,赵继英慢慢建立起了自己的“酱菜王国”,并慢慢扩张,培育了“菜博士”高档山茶油品牌;从委托加工、品牌管理开始,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生产基地,实现从种植、生产加工到销售全程监控。

两次“行业第一”最终选择放弃1991年,24岁的赵继英只身来到江苏扬州,利用自己的特长搞起了玻璃家具加工。

经过4年时间的打拼,赵继英的玻璃家具生意在扬州当地做到了第一,掘到了第一桶金7万元。

这在当时已是一笔巨款。

从1994年开始,玻璃家具行业开始走下坡路。

有天晚上,赵继英到老乡承包的影视厅去坐坐,发现这个400多座的影视厅,4元一张的票子,几乎每天晚上满座。

赵继英算了一下,每天可以赚1000多,比玻璃家具赚钱容易多了。

于是赵继英一头扎进了录像业。

1995年元旦,赵继英的影视厅正式营业。

然而不到10个月,影视厅就亏了2万元。

他发现,附近生意好的电影公司影视厅有空调,座位是高靠背软座;而自己的影视厅没空调,座位又是简易的翻座硬木椅。

找到症结后,当年10月份,赵继英又借了2万元,换上了软绵舒适的沙发,生意马上火了起来。

第二年夏天,他又用赚来的钱买了空调。

1996年下半年,趁热打铁的赵继英又开办了第二家影视厅。

从1995年到2000年,赵继英的影视厅连锁经营搞得红红火火,最多的时候数量达到5家,成为扬州当地录像业的“老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汤是人人爱喝,可用骨头汤迅速发家的,在南京却只有周公强一个。

他不是社会名流,也没有读过多少书,更没有什么祖传秘方,有的只是处处替顾客着想的真诚。

如果你有机会到南京出差的话,没逛过玄武湖不要紧,没尝过“周氏骨头汤”那就遗憾了。

“馋嘴”熬汤引出创业路“我要收摊了,这堆肉骨头5元钱便宜卖喽!”听到这句吆喝,周公强兴奋不已,因为自从下岗后就很少吃荤了。

但毕竟手头紧,所以他上前仍有意压价,便说:“怎么上面没沾多少肉呀?”掌柜的说:“老兄,这你就不懂了。

骨头上剔剩下的肉都是瘦肉,骨头敲碎了,里面的骨髓特别有营养。

”周公强买下这堆肉骨头后,回到家煨起骨头汤来。

没多久,厨房里就飘满了香味,夫妻俩吃得特别开心。

喝完骨头汤,周公强感慨:“现在夫妻双双下岗,如果天天喝得上骨头汤就好了。

”妻子提醒他:“现在什么生意都有人做,就是没人熬骨头汤,咱们能不能卖骨头汤呢?”周公强愣住了,反问道:“骨头汤也能卖钱吗?”妻子接着说:“我们家在鼓楼医院附近,医院里的病人,尤其是老人、妇女、儿童,都喜欢喝骨头汤。

”周公强一听,觉得很有道理。

第二天早晨,他便去菜市场买回了一篮子骨头。

熬成鲜汤舀进保温桶里,到鼓楼医院门口叫卖。

一个钟头不到,一大桶骨头汤就卖光了,回家一算账,净赚50元。

此后,周公强每天中午和晚上都去鼓楼医院卖骨头汤,由刚开始的一次一桶增加到后来的一次两三桶,最多时达到五六桶。

但没多久,医院就开始驱逐他了。

周公强一想也是,“游击队员”再这样当下去肯定不行。

于是,他借了几万元在南京鼓楼医院附近租了一间门面,开起了“周氏骨头汤馆”。

他在店前拉横幅承诺:“我的骨头汤不好喝不要钱!”对于鼓楼医院这块成熟的市场,他采取了电话预订的措施,保证10分钟内送到。

并向病人及其家属发放联系卡,招揽生意。

那些日子里,他每天净赚至少100元,小两口的日子越过越舒坦了。

实实在在小店赚大钱随着生意的好转,骨头汤馆的人手不够了,周公强便聘请了一位钱姓厨师替自己熬汤,自己则从事管理和经营。

他对汤的味道看得非常重,每熬出一锅骨头汤都要亲口尝尝,感觉不错,才让服务员端上桌。

一天,周公强出门时间长了一些,回到店里时,有一位回头客对他说:“周老板,今天的骨头汤好像没有前几天的地道。

”周公强尝了尝,便去找厨师了解情况。

原来,面对众多的顾客,性急的钱厨师为了抢时间,一开始就往锅里倒开水,致使附在骨头上的肉的表面突然受到高温,肉的外层蛋白质马上凝固,使肉里层的蛋白质不能充分地溶解到汤里,造成味道差异。

正确的熬法应当是一次性加足冷水,并慢慢地升温。

这样,蛋白质才能够充分溶解到汤里,汤的味道才会鲜美。

周公强弄清事情的原由后,立即来到店堂里,向客人说明情况,并诚恳地道歉,说:“今天的汤我买单!”事后,为了提醒钱厨师注意,周公强在操作间的墙上醒目的位置贴上了熬汤的流程,叮嘱厨师不能有半点疏忽。

不久,周公强看见电视里正在播放某品牌香醋的广告,顿时灵机一动:醋有开胃化食的作用,骨头汤里能不能加入香醋呢?为此,他经多次尝试,最终发现——待锅里的水沸腾后,加入少许香醋,使骨头里的磷钙溶解在汤内,炖出来的汤既鲜美,又便于肠胃吸收。

他让钱厨师如法炮制,果然客人反映不错。

后来,有客人向周公强反映,骨头汤里的油太多了。

周公强一想:对呀,如果鲜汤太油腻的话,很难喝得下口。

为此,除了去油外,周公强还吩咐厨师在骨头汤里加一点冬瓜、海带、腐竹、黄豆和尖笋等辅料,让汤更加爽口。

此外,周公强还一再叮嘱厨师:“一锅汤,别的店只熬一个小时,我们一定要熬三四个小时。

熬不成乳白色,就别端上桌。

不然,就是砸自己的牌子!”为了防止厨师大意,他特意买了一只闹钟放在操作间里,专门安排一名服务员为熬骨头汤的过程计时。

有一天,几个农民工模样的人从外面走进来,要尝骨头汤。

钱厨师照旧滤去了汤上面的一层浮油。

没想到,其中的一个农民工叫了起来:“老板!这骨头汤怎么没有放油呀?”周公强赶紧向农民工说明之前的缘由。

然后,他亲自将这盆骨头汤端进厨房,让钱厨师添几勺油。

他还额外赠送了一盘红烧肉,吃得几个农民工直喊“过瘾”。

受此启发,周公强要求服务员必须学会察言观色,凡是农民工或者长得瘦弱的,骨头汤里要有油;反之,对那些白领模样的客人,必须舀去浮在上面的油。

在他的反复培训及督促下,服务员变得“精明”了,令一茬茬客人赞赏不已,收入当然也提高了,一天赚上千块都不新鲜。

汤是人人爱喝,可用骨头汤迅速发家的,在南京却只有周公强一个。

他不是社会名流,也没有读过多少书,更没有什么祖传秘方,有的只是处处替顾客着想的真诚。

如果你有机会到南京出差的话,没逛过玄武湖不要紧,没尝过“周氏骨头汤”那就遗憾了。

“馋嘴”熬汤引出创业路“我要收摊了,这堆肉骨头5元钱便宜卖喽!”听到这句吆喝,周公强兴奋不已,因为自从下岗后就很少吃荤了。

但毕竟手头紧,所以他上前仍有意压价,便说:“怎么上面没沾多少肉呀?”掌柜的说:“老兄,这你就不懂了。

骨头上剔剩下的肉都是瘦肉,骨头敲碎了,里面的骨髓特别有营养。

”周公强买下这堆肉骨头后,回到家煨起骨头汤来。

没多久,厨房里就飘满了香味,夫妻俩吃得特别开心。

喝完骨头汤,周公强感慨:“现在夫妻双双下岗,如果天天喝得上骨头汤就好了。

”妻子提醒他:“现在什么生意都有人做,就是没人熬骨头汤,咱们能不能卖骨头汤呢?”周公强愣住了,反问道:“骨头汤也能卖钱吗?”妻子接着说:“我们家在鼓楼医院附近,医院里的病人,尤其是老人、妇女、儿童,都喜欢喝骨头汤。

”周公强一听,觉得很有道理。

第二天早晨,他便去菜市场买回了一篮子骨头。

熬成鲜汤舀进保温桶里,到鼓楼医院门口叫卖。

一个钟头不到,一大桶骨头汤就卖光了,回家一算账,净赚50元。

此后,周公强每天中午和晚上都去鼓楼医院卖骨头汤,由刚开始的一次一桶增加到后来的一次两三桶,最多时达到五六桶。

但没多久,医院就开始驱逐他了。

周公强一想也是,“游击队员”再这样当下去肯定不行。

于是,他借了几万元在南京鼓楼医院附近租了一间门面,开起了“周氏骨头汤馆”。

他在店前拉横幅承诺:“我的骨头汤不好喝不要钱!”对于鼓楼医院这块成熟的市场,他采取了电话预订的措施,保证10分钟内送到。

并向病人及其家属发放联系卡,招揽生意。

那些日子里,他每天净赚至少100元,小两口的日子越过越舒坦了。

实实在在小店赚大钱随着生意的好转,骨头汤馆的人手不够了,周公强便聘请了一位钱姓厨师替自己熬汤,自己则从事管理和经营。

他对汤的味道看得非常重,每熬出一锅骨头汤都要亲口尝尝,感觉不错,才让服务员端上桌。

一天,周公强出门时间长了一些,回到店里时,有一位回头客对他说:“周老板,今天的骨头汤好像没有前几天的地道。

”周公强尝了尝,便去找厨师了解情况。

原来,面对众多的顾客,性急的钱厨师为了抢时间,一开始就往锅里倒开水,致使附在骨头上的肉的表面突然受到高温,肉的外层蛋白质马上凝固,使肉里层的蛋白质不能充分地溶解到汤里,造成味道差异。

正确的熬法应当是一次性加足冷水,并慢慢地升温。

这样,蛋白质才能够充分溶解到汤里,汤的味道才会鲜美。

周公强弄清事情的原由后,立即来到店堂里,向客人说明情况,并诚恳地道歉,说:“今天的汤我买单!”事后,为了提醒钱厨师注意,周公强在操作间的墙上醒目的位置贴上了熬汤的流程,叮嘱厨师不能有半点疏忽。

不久,周公强看见电视里正在播放某品牌香醋的广告,顿时灵机一动:醋有开胃化食的作用,骨头汤里能不能加入香醋呢?为此,他经多次尝试,最终发现——待锅里的水沸腾后,加入少许香醋,使骨头里的磷钙溶解在汤内,炖出来的汤既鲜美,又便于肠胃吸收。

他让钱厨师如法炮制,果然客人反映不错。

后来,有客人向周公强反映,骨头汤里的油太多了。

周公强一想:对呀,如果鲜汤太油腻的话,很难喝得下口。

为此,除了去油外,周公强还吩咐厨师在骨头汤里加一点冬瓜、海带、腐竹、黄豆和尖笋等辅料,让汤更加爽口。

此外,周公强还一再叮嘱厨师:“一锅汤,别的店只熬一个小时,我们一定要熬三四个小时。

熬不成乳白色,就别端上桌。

不然,就是砸自己的牌子!”为了防止厨师大意,他特意买了一只闹钟放在操作间里,专门安排一名服务员为熬骨头汤的过程计时。

有一天,几个农民工模样的人从外面走进来,要尝骨头汤。

钱厨师照旧滤去了汤上面的一层浮油。

没想到,其中的一个农民工叫了起来:“老板!这骨头汤怎么没有放油呀?”周公强赶紧向农民工说明之前的缘由。

然后,他亲自将这盆骨头汤端进厨房,让钱厨师添几勺油。

他还额外赠送了一盘红烧肉,吃得几个农民工直喊“过瘾”。

受此启发,周公强要求服务员必须学会察言观色,凡是农民工或者长得瘦弱的,骨头汤里要有油;反之,对那些白领模样的客人,必须舀去浮在上面的油。

在他的反复培训及督促下,服务员变得“精明”了,令一茬茬客人赞赏不已,收入当然也提高了,一天赚上千块都不新鲜。

限量销售宣传巧助兴 2003年,周公强已经从穷光蛋变成了存款几十万的小老板,他又投资20多万扩大了店面,但装修依然保持朴素的风格,因为他知道本来骨头汤就不是什么高贵的东西。

生意更好了,然而新的麻烦也来了。

很多人进门就嚷着要喝骨头汤,可是汤的数量毕竟有限,每天都有好几桌客人喝不上骨头汤,难免有意见。

钱厨师建议周公强增加原料采购量,让每一位客人都能尽兴地喝到骨头汤。

可周公强坚决不同意,他认为:“鸡多不生蛋,菜多嚼不烂。

每天无限量供应骨头汤,难以保证原料新鲜、火候到家。

而且适当制造一些市场饥渴,对生意的做大有帮助。

”限量供应骨头汤,客人排队喝骨头汤便成了店里的一大景观,很多客人不得不提前预订,害得周公强一次次给客人赔不是。

天气转凉后,热腾腾的骨头汤很快就凉了。

为了让客人吃得舒心,他紧急选购了20多只电火锅,让骨头汤一直保温。

他还总结出周氏骨头汤的饮用方法,由服务小姐告诉客人:“急火烧炖至10分钟左右,即可食骨头;在食用筒子骨时,先将筒骨内汤倒在容器内,然后让筒骨向上,将吸管插入筒内,轻轻吹气使筒内热骨髓冷却,再慢慢吸入骨髓。

请注意,在吸骨髓时不能用力吸,以免将碎骨吸入肺部。

儿童和老人不宜用吸管。

当汤料沸腾后加其它配菜食之。

”一位顾客打趣道:“这里的服务真到位,连服务小姐都‘之乎者也’。

”此外,周公强从服务小姐中物色了一名形象代言人,身披印有“周氏骨头汤”的绶带,一桌挨一桌地宣讲:“骨头汤的原料选用的是上好的筒子骨,肉质细腻,有筋有腱,口感极其丰富。

啃肉骨头时的光辉形象,可以用两个成语来形容,一个是‘张牙舞爪’,一个是‘敲骨吸髓’。

对付肉骨头光用筷子是不顶用的,一定要戴上一次性手套才吃得尽兴……”客人们听得也津津有味。

不惧挑战做大成“汤王”周公强将骨头汤的生意做火了之后,南京的大街小巷一下子冒出了众多骨头汤馆。

面对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周公强始终保持着平和的心态。

他对员工说:“骨头汤馆遍地开花不是坏事,反而是件好事。

想想看,本来10个人中只有两个人喝骨头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