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

合集下载

第六章 黄河中下游旅游区

第六章 黄河中下游旅游区
6.3 简述本区各旅游线路的旅游特色和主要游览区。
▲ 填空题
6.1 本区的历史古都有北京、______、______和______。 6.2 ______、______和______称为我国三大古建筑群。 6.3 盘山三胜是指上盘______,中盘______,下盘
______。 6.4 河南省的______拳术和______拳术名扬海内外。 6.5 河北省的“黄金海岸”是指________;山东省的“黄
上有什么不同?
▲ 实训题 6.1 拟从学校所在地对黄河中下游旅游区进行5~10日游,试选
择景点,设计路线,模拟旅游。 6.2 草原风情旅游的主要项目有哪些? 6.3 画出故宫至天安门广场地区示意图。
1)龙门石窟 2)关林 3)古墓博物馆 4)洛阳牡丹
6.2.4 青岛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部的胶州湾,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 三面临海,一面着陆,市区坐落在起伏的丘岗上,各式 红楼别墅参差错落,掩映在万绿丛中。碧海、蓝天、红 瓦、绿树被称为青岛“四大景观”。这里气候温和宜人, 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海滨广阔,海滩优良,是全国著 名的观光避暑胜地。青岛风景名胜众多,著名的有栈桥、 鲁迅公园、海滨浴场、八大关、崂山等。每年六月下旬 举行隆重的青岛国际啤酒节。
本区以璀璨的华夏古文明驰誉世界,以丰富的文化遗产构成旅游资源 的突出特点。北京地上文物存量居全国各省之首;河南地下文物数量 为全国第一;山西现存辽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占全国总数的70%;山 东齐鲁文物古迹居全国之首。
由于地貌类型多,本区自然风景齐全,尤以名山、海滨和草原风光为 突出。全国著名的海滨,本区占有相当比重,是理想的游览观光度假 胜地。国家级风景名山,本区拥有13处,各具特色。以天然植被为资 源的草原观光特色旅游,在全国占有垄断地位。随着旅游条件的完善, 草原旅游的观光点和路线会不断增加。

旅游地理学学习笔记

旅游地理学学习笔记

第一章1、①、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郭来喜)。

具有新兴性、综合性和应用性三个性质,地域性、综合性、边缘性三个特点。

②、其研究对象为构成旅游三大要素的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开发者、旅游经营管理者)、旅游客体(旅游资源)、旅游媒体(旅游业)。

③、研究内容包括9个方面,即:旅游者、旅游资源评价、旅游通道、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区划、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旅游流预测、区域旅游发展战略与规划、旅游地图。

第二章1、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的山川、气候、居民点、生产活动、物产、交通等各种自然和人文因素的总和。

2、自然地理环境:是有地球表层中各种自然物质和能量组成的,具有一定地理结构特征,并按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一种实体系统。

人文地理环境,包括社会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人文地理环境:包括社会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有意识的利用改造自然,所形成的认为景观。

3、旅游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独立、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又相互矛盾的关系。

4、①、旅游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利影响:美化旅游地的自然环境、有利于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有利于提高大气环境质量不利影响:②、自然地理环境对旅游活动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带性组合与分异是自然旅游只有产生吸引力的源泉,具有组合和分异特性的气候、水体、生物等要素是开展旅游活动的基本保障,地质地貌环境是自然旅游只有形成的前提和基础。

5、①、旅游活动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对旅游地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有助于货币回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旅游开发对城市建设的影响:有效改善旅游中心城市的基础设施、卫生工作、旅游工作旅游活动对文物古迹的影响:有利影响注意表现为保护作用,即修复、恢复、隔离等。

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部分文化修养不高的旅游者的某些低劣行为对文物的破坏和耗损;由于景点盲目接待,超出景点容量,而造成的无意识破坏;不正当的开发行为造成的破坏(旅游开发、城市建设开发、道路通讯线路的开发)旅游活动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促进旅游地社会文化的发展;不正当的旅游活动行为,导致区域文化庸俗化;干扰旅游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破坏宗教气氛、干扰正常宗教活动;导致社会文化的过渡商业化。

举例说明旅游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

举例说明旅游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

举例说明旅游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逐渐步入了大众旅游的时代。

旅游不再是少数人才能享受到的高贵奢侈品,而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消费的大众商品。

正因为如此,随着旅游活动的频繁、广泛的开展,旅游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一)旅游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积极的影响:就旅游者来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加快,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

自然而然的产生对旅游的需求,从而希望通过进行旅游活动达到放松身心、缓解压力的效果。

旅游活动的开展,必然与旅游的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紧密联系。

就“游”而言,不得不说的是景点景区的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

旅游活动不仅能够促进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

而且有利于旅游目的地自然环境的美化。

旅游景区为了吸引游客,首先要美化景区的自然环境以供游客欣赏。

旅游吸引物和基础设施是景区观赏的基础。

消极的影响:旅游活动的开展也会造成一些不良的影响。

如在“黄金周”期间,游客人数通常都超过景区的旅游环境承载力。

不仅如此,旅游活动的开展,产生大量的垃圾,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系统以及减损环境的美学价值。

如2013年的十一黄金周期间,八达岭长城人满为患,垃圾满地。

一些景区的名贵植物被游客拔走,景区里的动物因游客的不合理喂食而出现问题等屡见不鲜。

(二)旅游活动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积极的影响:旅游活动对人文地理的影响极其广泛。

经济方面,旅游业属于服务行业,能够吸纳大量的人员就业。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旅游不仅可以创造外汇,平衡国际收支。

而且能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结构的改善。

另外,旅游活动也扩大了税收得来源。

例如,桂林这座“山水甲天下”的国际旅游城市就以其旅游业引领城市的发展。

2013年桂林市的旅游总收入占GDP的四分之一。

旅游业已成为其发展的主打产业。

社会文化方面,旅游活动促进世界范围内社会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民族文化的保护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循环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 按照清洁生产的 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它 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 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本质上是一 种生态经济, 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 活动。
真题
(2010· 江苏地理)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
保持适度的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 持续性 原则 社会发展应保持在 资源和环境的承载 能力之内,寻求可持 续发展 人口规模, 合理开发和 利用自然资 源,处理好 发展经济和 保护环境的 关系 伏季休 渔制 度、牧 场轮牧 等

环境问题不受国
国际社会应超越 国界、民族、宗 教、文化的制约, 以积极、务实的 态度参加环境领 域中的国际合作
循环经济模式图”。读图,回答(1)~(2)题。
(1)①②③④⑤的含义符合该循环系统的是 A.种苗培育、饲料加工、排放、废弃物、饲料 B.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废弃物、肥料 C.种苗培育、水窖集雨、净化、废气、饲料 D.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肥料、废弃物 (2)该园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小农经营 C.商品率高 B.集约化程度低 D.科技水平低
解析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宇宙飞船经
济”是强调人类和自然的相互协调发展,实现物 质循环使用,并不产生污染,这种思想会促进人 类社会的发展。
考查点二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然而,人 类在谋求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不断的将生态破 坏和环境污染带给地球家园。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 系,已成为人类普遍关心的问题。据此回答 3~4 题。
(3)保护生物物种的生存环境, 即建立相对完整的自然 保护区网络 (4)公平性 (5)共同性 (6)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尤其是避免了药物对生态 环境的污染,同时防治密度大,效果好。

旅游地理学的概念

旅游地理学的概念

旅游地理学的概念旅游地理学是一门很新的学科,它的主要内容是研究旅游活动中的地理学问题,以及旅游业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这一学科还涉及其他学科,如政治学、社会学等,从而全面探讨旅游及其地理环境。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研究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二是研究旅游地理学问题,重点放在揭示旅游者与旅游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其联系。

首先,旅游活动会影响地理环境。

旅游活动会直接影响景观:旅游活动会破坏景观,如损坏植物,加剧植物受病害的影响,导致区域生态受损或破坏;旅游活动会加速地形的改变,如植被覆盖、山根被塌陷;旅游活动会改变环境条件,如污染水域,改变土壤和气候条件;旅游活动会破坏自然秩序,如破坏植物育种空间,进而改变自然生态系统。

旅游活动还会影响社会发展,旅游对产业及就业的影响最为显著,如旅游经济的增长,削弱工业及农业的发展,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将影响当地居民的社会结构,因此,旅游活动的影响是广泛的。

其次,旅游地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揭示旅游者与旅游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其联系。

具体而言,旅游地理学围绕以下五个研究内容展开:一是研究旅游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二是研究旅游活动对个体、社会、经济及环境的影响;三是研究旅游者的行为模式;四是研究旅游发展中的地理空间分布;五是研究旅游发展的空间结构。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旅游活动的影响、探究旅游者与旅游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保护旅游资源的发展,提高旅游活动的科学性、可持续性,以达到旅游发展的健康有序的目标。

同时,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有效的旅游管理理念,丰富旅游休闲活动,促进地理环境及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我们生活的更加和谐、美好的目标。

以上就是《旅游地理学的概念》的全部内容。

旅游地理学仍处于起步阶段,只有继续探究、深入研究和加强实践,才能实现这一学科的有效发展。

旅游对地理环境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旅游对地理环境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旅游对地理环境的积极与消极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观念的转变,旅游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

然而,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旅游对地理环境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

首先,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积极影响不可忽视。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交通、通信和酒店等,这些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对地理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例如,为了吸引游客,一些地方改善了道路和桥梁,提高了交通便利性,这对当地居民和经济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

此外,旅游业还能促进当地文化和传统的保护,鼓励居民传承和传播自己的文化遗产。

然而,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

首先,旅游业的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可能导致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破坏。

例如,一些热门旅游景点由于大量游客的涌入,导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水源和空气质量恶化,甚至造成土地沙漠化等问题。

其次,旅游业的发展也可能引发文化冲突和社会问题。

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可能受到外来游客的冲击,传统文化受到侵蚀,社会稳定性受到威胁。

为了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其对地理环境的消极影响。

首先,需要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加强对旅游开发和经营的监管。

例如,对于一些脆弱的生态系统和自然保护区,应该限制游客的数量,制定合理的游客流量管理措施,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应该鼓励和支持可持续旅游的发展。

可持续旅游强调保护环境、尊重当地文化和社区参与,可以通过推广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和农村旅游等方式来实现。

此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

公众应该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了解旅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而改变不良的旅游行为。

旅游从业者也应该接受相关培训,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地理环境的消极影响。

总之,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第六章黄河中下游旅游区

第六章黄河中下游旅游区

一、旅游地理环境
1.地貌类型齐全
本区兼具山地、 海滨、平原、高原 、湖泊、河流、丘 陵等地貌。
2.江河湖海广布
本区兼有黄河、海河、淮河、长江四大水 系,以黄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为主。
3.大陆性季风气候典型
本区大部分地区位于暖温 带气候区。其中,京、津、
冀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
候;黄土高原属暖温带大陆 性气候;秦岭山地属暖温带
任务八
8.圆明园遗址公园
黄河中下游旅游区
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 年),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 大型皇家宫苑。它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 又有江南水乡园林的委婉多姿,同时,又吸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 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在整体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谐完美,真可谓“虽由人做,宛自 天开”。圆明园不仅以园林著称,而且也是一座收藏相当丰富的皇家博物馆。法国 大作家雨果曾说:“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 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园内各殿堂内装饰有难以计数的紫檀木家 具,陈列有许多国内外稀世文物。园中文源阁是全国四大皇家藏书楼之一。园中各 处藏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荟要》等珍贵图书文物。 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 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 和“万园之园”。 不幸的是,这一世界名园于1860年10月惨遭英法联军野蛮的劫掠焚毁,以后 又经历了无数次毁灭和劫掠,一代名园最终沦为一片废墟。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圆 明园犹如中国近代史的一部史册,具有撼人心魄的价值。站在西洋楼残石断柱前, 人们仿佛听到了历史的呐喊。

第六章黄河中下游区

第六章黄河中下游区
•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 四季分明 • 夏季炎热雨水丰沛 • 冬季寒冷雨雪少 • 春季干旱风沙大 • 秋季清和日照足 • 冬夏两季长,春秋两季短
(四)文化艺术繁荣
• 历史久远,多朝都城——北京。 • 音乐舞蹈、杂技曲艺蓬勃发展。 • 京剧、评剧、豫剧、秦腔、河北梆子、吕剧等。
(五)旅游商品丰富
• (2)被国务院列为历史文化名城的99座城市中,本区占 30座。
• (3)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本区占两个,即龙门石窟和 云冈石窟。
• (4)闻名中外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清东陵、西陵, 曲阜孔府、孔庙、孔林。
• (5)众多著名历史人物出生于此或以此为主要活 动地:
• 轩辕黄帝、炎帝、颛顼和帝喾、尧、舜、禹、燧 人氏、华胥氏、周文王、秦始皇、老子、孔子、 孟子、庄子。
1.太行山
• 耸于京、冀、晋、豫四省市间。北起北京西山, 南达豫北黄河北崖,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 原,绵延400余公里,为山西东部、东南部与河北、 河南两省的天然界山。也是黄土高原的东部界线。
2.冀北山地
• 雾都山、小五台山、恒山、燕山、八达岭、居庸 关长城、明十三陵、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山 海关、木兰围场等
• 1、工业: • 有丰富的煤、铁和油气资源,是全国重要的燃料
动力、钢铁基地。 • 2、农业: • 农业生产历史悠久,是我国小麦、棉花基地。
• 3、特产:
• 山西的汾酒、陈醋,陕西的西凤酒、杜康酒,青 岛的啤酒,崂山的矿泉水,河南信阳毛尖茶,天 津鸭梨,烟台苹果。
• 4、传统手工艺品:
• 北京的景泰蓝、牙雕、玉雕、地毯、绢花,陕西、 河南的唐三彩,山东的鲁砚,潍坊的风筝等。
第六章 黄河中下游区
• 知识目标:
• 1.掌握黄河中下游旅游区的自然、人文环境特点 和旅游资源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城:甘肃-河北段
明清皇宫:北京故宫
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甘肃敦煌莫高窟
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西藏拉萨历史建筑群:布达拉宫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山东孔孟文化历史建筑群:曲阜孔庙、孔府、孔林
武当山古建筑群
平 遥 古 城
苏州古典园林
北京颐和园
北 京 天 坛
重庆大足石刻
(2)评价方法 ①一般体验评价。 ②旅游资源的要素评价。 ③旅游资源的综合性评价: 模糊评价法; 供-需评价法。
二、旅游与地理环境
1.地理环境对旅游的影响 (1)地理环境的差异是旅游动机产生的基础。 (2)地理环境造就和烘托了旅游资源。 地 貌 形态特征; 共建佳景 水 文 形象、色彩、声音、光影、气味 生 物 色彩、形态、鸣声、历史、奇特 气象气候 阳光、朝霞、白云、细雨、飞雪 (3)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导致旅游资源分布 的区域性。 (4)地理环境的渐变和突变改变着景物的形态, 影响区域旅游业的发展。
内动力:动机
旅游动力 中间条件:收入、闲暇、交通等 外动力: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的 空间相互作用 (1)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的载体:游客 相互作用的大小:取决于两者之间的互补 性(差异性)、替代性和可达性;遵循空 间组织的距离衰减规律。
(2)旅游地域分布特点
①区内旅游流大于区外旅游流,区外旅游流有逐渐增 加的趋势。
阿尔比斯黑森林美景
阿尔比斯田园山村
喜马拉雅山
四川四姑娘山
奇险华山
内蒙古大草原
三江平原湿地
黄河三角洲湿地
武都万象洞
黄 果 树 瀑 布
尼亚加拉大瀑布
黄山云海
泰 山 日 出
海 上 日 出
桂 林 山 水
象 鼻 山
西



断桥残雪
三 潭 印 月
藏羚羊的跪拜
第六章
§1 §2 §3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
人类的休闲活动与旅游活动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 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1
人类的休闲活动与旅游活动
一、休闲活动
1.休闲: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满足饮食 、睡眠等生理活动必要时间,家务活动时间之 外剩余的时间,即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 完全根据个人意愿去利用和消磨的时间。
索溪峪
乌龙寨
九寨沟
九寨沟的春天
九寨沟的春天
九寨沟的夏天
九寨沟——五花海
九寨沟的冬天
四川黄龙
三江并流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江西三清山江 西 三 清 山 东 方 女 神
——
江西三清山-玉琼仙境
泰 山
黄山——迎客松
峨眉山金顶
乐山大佛
武 夷 山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形地貌奇观
2.休闲活动:是指人们在休闲时间所进行的各种 活动。 3.休闲活动的特点:自主性、自由性、消遣性和 文化性。
休 闲
在异地进行 的观光、度 假、娱乐、 健身等活动
旅 游
在居住地进行的娱乐、 体育、参观旅游、影视、 戏曲等活动
在异地进行公务、商务、 会议、展览、文化、修学 和专项考察等活动
旅游与休闲的关系


关于旅游的概念,全世界目前还没有形成 统一的认识,但各国学者都强调: (1)旅游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 种社会经济现象; (2)旅游已日益成为人们新的消费方式,是人 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3)旅游是暂时在异地的活动,不导致在异地 的长期性居留; (4)旅游的主要目的是游览、求知和娱乐; (5)旅游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 生态和就业等各个方面。


目的定义:20世纪50年代,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 学旅游研究所对旅游的定义,旅游可以理解为是 暂时在异地的人空余时间的活动,主要是出于修 养;其次是出于受教育、扩大知识和交际的原因 的旅行;再就是参加这样或那样的组织活动,以 及改变有关的关系和作用。 时间定义:1979年,美国通用大西洋有限公司的 马丁·普雷博士在中国讲学时,对旅游的定义为 :旅游是为了消遣而进行的旅行,在某一个国家 逗留的时间至少超过24小时。
§3


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一、旅游活动与旅游业的经济作用
二、旅游活动与旅游业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一、旅游活动与旅游业的经济作用
(一)积极影响:

1.赚取外汇,改善国际收支平衡。 2.积累资金,回笼货币,促进财富再分配。
1.目标 2.受益者
开发商与游客为净受益者
游客第一,有求必应 分片分散项目,空间拓展无序
开发商与游客、当地社区和居民分享 利益
生态景观第一,有选择地满足游客要 求 功能导向的景观生态调控,有计划地 安排使用空间 寻求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融合, 创造持续就业机会 交通、娱乐和基础设施的改善与环境 资源保护相协调,交通受到管制 旅游活动必须以不打扰当地居民和生 物的生活为前提


关系定义:1980年,美国密执安大学的伯特·麦金托什对 旅游下的定义是:“旅游是在吸引和接待旅游及其访问者 的过程中,由于游客、旅游企业、东道政府及东道地区的 居民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生活方式定义:中国学者于光远于1985年提出,旅游是现 代社会中居民的一种短期的特殊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 的特点是:异地性、业余性和享受性。 世界旅游组织定义(1995):旅游指为了休闲、商务或其 他目的离开他们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并停留在那里,但 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旅游目的包括六大类:休闲、娱 乐、度假,探亲访友,商务、专业访问,健康医疗,宗教 /朝拜,其他。
②生态旅游是指倡导爱护环境的旅游,或者提供相应的设施 及环境教育,以便旅游者在不损害生态系统或地域文化的情 况下访问、了解、鉴赏、享受自然及地域文化。 ③生态旅游是一种专项旅游产品,是向旅游者提供没有或很 少受到干扰和破坏的自然或原生文化遗存旅游环境的旅游。
传统旅游与生态旅游之比较
项目 传统旅游 利润最大化 享乐为基础 文化与景观资源的展览 生态旅游 适宜的利润与持续环境资源的价值 以生态为基础的享受 环境资源与文化完整性展示与保育
3.旅游资源分类
(1)按发生属性及组成要素可分为:自然旅游 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2)按利用和开发状况可分为:已开发旅游资 源、即将开发旅游资源和潜在旅游资源。 (3)按活动的性质可分为:观赏型、运动型、 康体型、娱乐型等。 (4)把资源和活动的性质结合起来划分:利用 者导向性、资源基础型和中间型。
⑤流向大城市。
(3)旅游流的空间移动规律 国际旅游客流在南北流向上,主要 由北向南移动 ; 国际旅游客流由内陆向沿海地区及 岛屿移动( 世界三大海滨旅游区―地中 海、加勒比海墨西哥湾和东南亚沿海是 世界国际旅游者的主要目的地 )。
太阳海岸
布拉瓦海岸
加那利群岛
(4)旅游流的时空分布集中性 ①分布强度指数 ②高峰指数 ③地理集中指数
西狭野鸭
加拿大的枫叶
黄山迎客松
西狭秋韵
川西邛笼建筑 (羌族)
侗家吊脚楼
布依族石头寨
敦煌壁画
四合院
江南民居
岭南建筑
徽派建筑

川西民居
海派建筑
川西民居
邛笼建筑
书院建筑
2.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旅游活动为保护资源和环境提供了推动力。
(2)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②主要的国际旅游流始于、也终于发达国家和地区。
③在大尺度范围内,旅游者一次旅游走遍几个国家或 地区,旅游流向也围绕着旅游路线在多个国家与地区 之间呈闭环状流动;在中小尺度范围内,旅游路线呈 现出节点状特征,即游客从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后原 路返回。
④旅游流向和流量集中在级别较高的风景名胜区和文 化特色显著区。
地域范围
国内旅游 国外旅游
深 圳 十 里 银 滩
滨海旅游
滨海旅游
滨海旅游
滨海旅游
泰 山 日 出






珠穆朗玛峰
香山红叶
杭州虎跑泉
济南趵突泉
镇江金山天下第一泉
吉林雾凇
吉 林 滑 雪
旅游者 3.旅游活动的构成 旅游资源 旅游业
主体 客体 媒介
4.旅游活动的地域分布和空间移动规律
旅游: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
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以满足人们休息
、消遣和文化需要为主要目的的非定居者
的旅行和暂时居留所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
系的总和。
2.旅游活动的类型
观光型 文化型 目的动机类 保健型 公务型 宗教型 购物型 猎奇型 综合型 滨海旅游 山地旅游 温泉河湖旅游 资源特征类 冰雪旅游 名胜古迹旅游 社会风情旅游
甘 肃 旅 游 景 点 分 布 图
4.旅游资源的评价 (1)评价内容 ①旅游资源的要素评价:包括旅游资源的类别 和性质评价、价值评价、旅游资源的特色、密 度、旅游容量评价;
②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包括区位条件、客 源条件、投资条件、建设施工条件; ③旅游资源效益评价: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 益和环境效益评价。
功能:教育功能;科学功能;游览、启智和创 作体验功能。
2.世界遗产与旅游环境
世界遗产是旅游活动的基础 ①世界遗产门类齐全,内容丰富多样,为区域 旅游资源的多样性构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②遗产的地域性是区域旅游资源独具魅力且不 可替代的前提。 ③遗产的文化性为自然风光的深度拓展提供了 广阔的空间。 ④世界遗产的标签是遗产地巨大的旅游品牌。
青 城 山



洛阳龙门石窟
明 显 陵
清 东 陵
清 西 陵
盛京三陵(清永陵、清福陵、清昭陵 )
安徽古村落西递
西 递 青 石 牌 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