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合集下载

第二章__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第二章__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其二,旅游环境容量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可帮助控 制旅游地的游人接待数量,在实践上保证旅游地不超载、 保证游人有一个美好的旅游经历。
一、旅游环境容量研究进展
1.国外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
2.中国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 二、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体系 1.自然环境容量
C e ( N i S Qi )
i 1 i 1
表 2 - 2 社 会 环 境 容 量 调 查 表
A 现 有 旅 游 业 的 影 响
b社区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c旅游业不公正地提高了不动产 成本 d旅游增加了犯罪 e旅游降低了社区居民外出娱乐 质量 a增加游客数量能改善社区经济
B 对旅游 扩张的 期望
b社会应该尽力吸收更多的游客
c不许当地居民在此开发旅游资 源
表2-1 自然地理 区域名称 旅游资源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对比表 自然地理特征
1、夏季风影响显著,风向、降水随季 节更替,气候湿润。 2、新构造运动上升幅度不大,海拔超 过2000米的山岭不多,有广阔的堆积 平原和漫长的海岸线。 3、地表水以雨水为主,潜水丰富。 4、天然植物以森林为主,有一部分草 原。 5、在第四纪冰期,受冰川破坏不大。 6、自然环境受人类影响广泛而深刻。 7、地域分异主导因素:热量和温度随 纬度而变化,水分随距海远近而变化
(6)旅游对区域经济的消极影响
① 旅游业若过度超前发展,会延缓区域经济的 发展速度,产生欲速则不达的效果。 ② 过分依赖旅游业,会使区域经济发展的稳定 性变差。
③ 可导致通货膨胀和土地价格飞涨。
2.游活动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1)旅游地居民态度的变化:从欢迎到憎恨
(2)示范效应
3.旅游与社会道德
(1)色情 (2)犯罪 (3)赌博

举例说明旅游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

举例说明旅游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

举例说明旅游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逐渐步入了大众旅游的时代。

旅游不再是少数人才能享受到的高贵奢侈品,而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消费的大众商品。

正因为如此,随着旅游活动的频繁、广泛的开展,旅游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一)旅游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积极的影响:就旅游者来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加快,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

自然而然的产生对旅游的需求,从而希望通过进行旅游活动达到放松身心、缓解压力的效果。

旅游活动的开展,必然与旅游的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紧密联系。

就“游”而言,不得不说的是景点景区的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

旅游活动不仅能够促进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

而且有利于旅游目的地自然环境的美化。

旅游景区为了吸引游客,首先要美化景区的自然环境以供游客欣赏。

旅游吸引物和基础设施是景区观赏的基础。

消极的影响:旅游活动的开展也会造成一些不良的影响。

如在“黄金周”期间,游客人数通常都超过景区的旅游环境承载力。

不仅如此,旅游活动的开展,产生大量的垃圾,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系统以及减损环境的美学价值。

如2013年的十一黄金周期间,八达岭长城人满为患,垃圾满地。

一些景区的名贵植物被游客拔走,景区里的动物因游客的不合理喂食而出现问题等屡见不鲜。

(二)旅游活动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积极的影响:旅游活动对人文地理的影响极其广泛。

经济方面,旅游业属于服务行业,能够吸纳大量的人员就业。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旅游不仅可以创造外汇,平衡国际收支。

而且能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结构的改善。

另外,旅游活动也扩大了税收得来源。

例如,桂林这座“山水甲天下”的国际旅游城市就以其旅游业引领城市的发展。

2013年桂林市的旅游总收入占GDP的四分之一。

旅游业已成为其发展的主打产业。

社会文化方面,旅游活动促进世界范围内社会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民族文化的保护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旅游对地理环境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旅游对地理环境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旅游对地理环境的积极与消极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观念的转变,旅游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

然而,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旅游对地理环境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

首先,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积极影响不可忽视。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交通、通信和酒店等,这些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对地理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例如,为了吸引游客,一些地方改善了道路和桥梁,提高了交通便利性,这对当地居民和经济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

此外,旅游业还能促进当地文化和传统的保护,鼓励居民传承和传播自己的文化遗产。

然而,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

首先,旅游业的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可能导致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破坏。

例如,一些热门旅游景点由于大量游客的涌入,导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水源和空气质量恶化,甚至造成土地沙漠化等问题。

其次,旅游业的发展也可能引发文化冲突和社会问题。

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可能受到外来游客的冲击,传统文化受到侵蚀,社会稳定性受到威胁。

为了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其对地理环境的消极影响。

首先,需要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加强对旅游开发和经营的监管。

例如,对于一些脆弱的生态系统和自然保护区,应该限制游客的数量,制定合理的游客流量管理措施,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应该鼓励和支持可持续旅游的发展。

可持续旅游强调保护环境、尊重当地文化和社区参与,可以通过推广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和农村旅游等方式来实现。

此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

公众应该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了解旅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而改变不良的旅游行为。

旅游从业者也应该接受相关培训,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地理环境的消极影响。

总之,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旅游规划与地理环境分析

旅游规划与地理环境分析

旅游规划与地理环境分析旅游是一项受人们喜爱的休闲活动,可以让人们远离喧嚣的城市生活,享受美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文化遗产。

然而,在规划一次顺利的旅行之前,我们需要对目的地的地理环境进行深入的分析,以确保旅游的安全和顺利。

一、地理环境的重要性地理环境是指某一区域的地形、气候、水资源、生态系统等因素的综合体。

对旅游者而言,了解目的地的地理环境具有如下重要性:1.安全性:地理环境直接影响着旅游地的风险和安全情况。

比如,了解地质构造和地震频率可以避免选择地震多发地区作为旅游目的地,从而降低旅游风险。

2.气候:了解目的地的气候特点可以选择合适的旅游时间,避免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旅游,保障旅游的顺利进行。

3.景点分布:地理环境决定了各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的分布,通过分析地理环境可以有针对性的制定旅游路线,提高旅游体验。

二、地理环境分析的方法要进行地理环境分析,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地理信息系统(GIS):GIS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地理数据,帮助我们了解目的地的地形、气候和景点分布等信息。

通过使用GIS软件,可以将这些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更加直观地了解目的地的地理环境。

2.地图研究:地图是一种重要的地理工具,通过查看和研究地图,可以了解目的地的地形特征、水系分布和交通网络等信息。

同时,地图也可以帮助规划旅游路线,选择合适的旅游景点。

3.资料收集: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旅游指南、旅游网站以及地方政府发布的资料来了解目的地的地理环境情况。

这些资料通常包括目的地的自然气候、地质构造、景点介绍等内容,可以为我们进行详尽的地理环境分析提供参考。

三、地理环境分析案例:黄山以中国著名旅游胜地黄山为例,进行地理环境分析:1.地理特征: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是中国最著名的山岳风景名胜区之一。

它的地质构造属于火山岩地貌,拥有许多陡峭的山峰、深谷和清澈的山泉。

黄山还以其独特的云海景观闻名于世。

2.气候条件:黄山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旅游开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与保护

旅游开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与保护

旅游开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与保护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依靠旅游业来推动经济发展。

然而,旅游开发带来的经济利益背后也伴随着对地理环境的众多影响。

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地理环境保护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旅游开发对地理环境产生的直接影响是土地开垦和建设。

为了满足旅游需求,许多自然资源丰富的地方不得不进行土地开发,建设大型酒店、景区等旅游设施。

这些开发活动导致原本自然景观被破坏,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变化,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然而,为了避免土地开垦的过度破坏,一些地区开始倡导可持续旅游开发模式,注重保护原生态和文化遗产。

其次,旅游开发带来的人口流动也对地理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随着旅游业的繁荣,游客数量的增加导致旅游目的地的人口急剧增长。

这就意味着对当地供水、交通、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需求增加,给地方政府带来巨大的压力。

同时,人员过度集中也会带来环境污染的问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一些地方采取了限制游客数量、优化基础设施以及开展环境教育等措施,以减轻旅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然而,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不仅限于直接的生态破坏和压力,还涉及到文化与社会方面。

大规模的旅游开发往往导致当地文化受到冲击,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被侵蚀。

这种文化冲击对于当地社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找到平衡点来保护独特的文化遗产。

一些地方积极开展文化保护和挖掘工作,通过文化旅游的方式传承和弘扬当地的独特文化。

为了保护地理环境,旅游业也需要加强自身的环境管理。

旅游开发中的资源利用和废物处理都需要有可持续性的规划和措施。

例如,一些旅游胜地开始推行绿色能源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景区和酒店也需要加强环境意识的培养,推广绿色旅游理念。

这些努力可以通过环境认证和奖项的方式来鼓励,提高旅游业的环境可持续性。

总之,旅游开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对土地开垦、人口流动以及文化冲击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旅游业带来的地理环境问题的复杂性。

地理环境对人文旅游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人文旅游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人文旅游的影响人文旅游是一种以人文景观和人文历史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形式,它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文化的传承。

地理环境作为人文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旅游的发展和体验起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地理环境的角度探讨其对人文旅游的影响。

一、地理环境塑造了人文景观地理环境是人文景观形成的基础,它直接决定了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地貌特征。

例如,山水之间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中国古代的山水诗和山水画,这些诗歌和绘画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吸引了众多的文化游客。

同样,地中海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这些古代文明的遗迹成为了人们探索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景点。

二、地理环境影响了人文历史的形成地理环境对于人文历史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尼罗河的存在促进了古埃及文明的繁荣,人们在河流的滋养下发展了农业和航运,形成了独特的宗教和文化。

而在印度,恒河被视为圣河,它不仅滋养了印度的农业,也成为了印度教徒朝圣的重要目的地。

地理环境的特殊性使得这些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与众不同,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探索。

三、地理环境决定了旅游资源的分布地理环境对旅游资源的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例如,地处海洋之滨的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旅游资源,如美丽的海滩、丰富的海洋生物等。

而山区则拥有壮丽的山水风景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吸引了大量的登山爱好者和自然探索者。

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使得不同地区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旅游选择。

四、地理环境影响了旅游活动的体验地理环境对于旅游活动的体验起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在高海拔地区旅游时,由于气候和氧气含量的变化,人们可能会感到呼吸困难和身体不适。

而在沿海地区旅游时,人们可以享受到海风的吹拂和沙滩的休闲。

地理环境的不同给旅游者带来了不同的体验,使得旅游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

五、地理环境推动了人文旅游的发展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和多样性推动了人文旅游的发展。

人们对于地理环境的好奇和探索欲望使得他们愿意前往不同的地区进行旅游,探索不同的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

旅游和地理的关系

旅游和地理的关系

旅游和地理的关系旅游和地理的关系旅游和地理的关系王书怀(吉林省梨树县第四中学)摘要:地理学和旅游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认真研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能够很好地发挥地理学在旅游学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旅游;地理;导游近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旅游业迎来了新浪潮,与之伴随的导游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在影响旅游行业和导游行业的因素中,地理学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旅游和地理的关系简述地理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主要研究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自然地理现象,以及地理和人文之间的关系。

人类的旅游所使用的主要资源就是地理资源,所以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其联系包括以下几方面:1.旅游资源是地理旅游开发得到的对于旅游行业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旅游资源,它是一个地区旅游行业发展的保障。

从旅游资源的性质来看,用地理学的观点来分析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就是地理资源开发而得到的。

2.旅游行业在属性上具有地理性地理环境又名旅游第一环境,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旅游行业在属性上具有地理性。

旅游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旅游者从一个地域进行空间位移到达另一个地域,在这期间,人们有计划地进行休息和观赏资源来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

3.旅游者在选择旅游景点的时候受到地理因素的影响因为旅游者在旅游行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地理环境的'开发受到旅游者旅游选择的影响。

开发商在规划旅游资源开发方向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依赖旅游者的动机。

所以说旅游者的选择影响着旅游资源的文化和生态环境。

二、地理学在导游中的积极作用旅游地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为了很好地展示旅游地理学,就要加强导游教学。

旅游,导游学和地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地理学科在导游教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要知道,在旅游地理学科背后是没有旅游地理业和相关的旅游地理局的,但是旅游地理学却有着其独特的优势,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之间交叉联系。

对于旅游地理学,人文和地理的关系是其研究的重点内容,结合旅游地理学科的特点和相关的旅游地理学专家的建议,人文地理旅游学应该从实际出发,汲取传统人文地理学的优点,从长远的角度出发,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

地理环境与文化旅游的发展

地理环境与文化旅游的发展

地理环境与文化旅游的发展在当今社会,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文化旅游作为一种富有内涵和深度的旅游形式,更是受到了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

文化旅游的发展与地理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地理环境不仅塑造了各地独特的文化景观,还对文化旅游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如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人文地理环境如人口、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

首先,自然地理环境对文化旅游的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不同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各具特色的自然风光。

比如,高山峻岭往往给人以雄伟壮观之感,吸引着众多登山爱好者和追求刺激的游客;广阔的草原让人感受到一望无际的辽阔,成为骑马、露营的好去处;而秀美的水乡则以其宁静的河道和古朴的建筑,让游客陶醉在江南的柔情之中。

气候条件也是影响文化旅游的重要因素。

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合开展户外活动和节庆活动,寒冷的地区则有独特的冰雪景观和冬季运动项目。

例如,中国东北的哈尔滨,凭借其寒冷的冬季和丰富的冰雪资源,打造了著名的冰雪大世界,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其次,自然地理环境还影响着当地的物产和民俗文化。

在山区,人们可能依靠采集和狩猎为生,形成了独特的山林文化;在沿海地区,渔业成为主要的产业,孕育了丰富的海洋文化。

这些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衍生出了各具特色的民俗活动和传统技艺。

比如,云南的傣族生活在热带地区,水对于他们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有了盛大的泼水节;而内蒙古的蒙古族,长期在草原上放牧,形成了豪迈奔放的性格和独特的那达慕大会。

人文地理环境对文化旅游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的传承和社会的发展在特定的地理空间中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古老的城市、建筑、遗址等,见证了一个地区的兴衰和变迁,成为游客了解过去的窗口。

例如,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等,都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李雪财务1141 10号
我国是世界上风景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旅游资源当中的自然风光资源都是以自然地理景观为基础的。

其中种类很多。

自然风光资源就使指那些具有美感和欣赏价值,和欣赏价值,能够吸引人们参观游览的自然风光。

我国辽阔的疆域,巨大的家纬度差异和背倚亚欧大陆,面向太平洋的地理位置,呈网格状分布的地貌格局,以及地形的高差,形成自然地理地域分异中的水平地带交错,加深了自然条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形成我国类型多样、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资源的地理基础。

自然风光资源以名山奇峰、秀水胜景、天象气候、珍禽异兽、观赏植物为旅游业发展增光添彩。

山岳风光。

我国多山,山岳风光是以其形体给旅游者以雄伟、高大、庄重、深邃、奥秘、秀丽、奇绝等丰富的美感。

一般说,这里植被茂密,空气清新,气候变化多端,可以进行消夏避暑、观光旅游、登山健身、科学考察等多种活动。

根据美学形象和观赏效果,结合成因,山岳风光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花岗岩山岳风光,花岗岩坚硬耐蚀,三维节理发育,球状风化现象我国是世界上风景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旅游资源当中的自然风光资源都是以自然地理景观为基础的。

其中种类很多。

自然风光资源就使指那些具有美感十分普遍,常常形成许多别具风格的奇山怪石景象,例如海南崖县“南天一柱”,黄山“莲花峰”、“仙人指路”、九华山“观音峰”等。

我国自北向南均有分布,著名的有黄山、千山、普陀山、天台山、莫干山、三清山等。

①喀斯特山水风光。

喀斯特地貌天然造型极为丰富,常见的有:峰林、孤峰、石林、天生桥、地下河、溶洞等。

我国有石灰岩面积130万平方千米。

占全国总面积的14%,以喀斯特山水著称的云南、贵州、广西分布面积最广,发育最典型。

这里有桂林山水、漓江风光、云南的路南石林、四川型纹的石海洞乡、广东肇庆七星岩等。

同时南方喀斯特区几乎无山不洞,例如广西阳朔月亮山、贵州安顺的龙宫洞、柳州的万华洞等,北方如北京十渡、北岳恒山等。

我国还有一种特殊的喀斯特地貌——石灰华,串状起伏,形如梯田,凹处积水滋生出各种藻类,呈现出斑斓多彩的色调,景象异常壮丽,以四川松潘境内的黄龙寺附近最为典型。

②丹霞山风光。

红色砂岩造型以广东仁化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故称“丹霞地形”红色砂岩胶结、固结程度较差,岩石硬度较小,易风化侵蚀,也便于人工斧凿或雕刻,例如四川乐山大佛、广元摩崖石刻等。

我国红色砂岩主要分布在南方,著名的风景区除丹霞山外,福建武夷山市的武夷山、江西贵溪的龙山、四川青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乐山等。

河北承德避署山庄四周的山岳也是丹霞风光。

③火山地貌风光。

火山是一种地质活动的产物,火山地貌景观中火山锥、火口湖、
堰塞湖、温泉、熔岩洞穴等。

对游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我国火山地貌主要分布在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以及台湾和雷琼地区与西南地区,著名的长白山景区天池,镜泊湖和黑龙江德都得五大连池、台湾大屯火山群、广东湛江湖光岩、云南腾冲打鹰山等。

④其他名山风光。

我国还有发育在其他岩层上的名山。

庐山是由沉积岩形成的垒式断块山,张家界和天子山主要有石英砂岩夹薄层砂质页岩构成,五台山由前寒武纪成积岩构成,中越嵩山主体由石英砂岩构成,武当山主要由火山碎屑岩构成,峨眉山主要由成积岩断块隆起而成。

河湖泉瀑。

水是自然界最活跃的物质。

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幽。

自然风光中的山水景象历来是自然界中最妩媚、动人的画卷。

①河山峡谷风光。

我国江河众多。

著名的长江三峡气势磅礴;黄河波澜壮阔,气势雄伟;漓江碧水清彻见底;明丽的富春江碧波帆影;天下奇观的钱塘江潮汹涌澎湃;四时长丰的珠江,沿岸林木葱茏,山清水秀。

湖泊水库。

我国湖泊星罗棋布。

以天然景色取胜的大深湖泊有著名的五大淡水湖、长白山天池、云南滇池、台湾日月潭以及高原湖泊等。

园林湖有杭州西湖,嘉兴南湖、武汉东湖、人工湖有三门峡、刘家峡、十三陵等。

②瀑布风光。

我国瀑布很多。

贵州有黄果树瀑布,吉林白头山天池有长白瀑布,云南路南有大叠水瀑布等。

他们个个状如万马奔腾,使风景区充满无限活力。

泉水风光。

我国山间、平地都有泉涌。

多数温泉、矿泉所在之地山川秀丽,风景如画,是旅游胜地,也是疗养、沐浴的好去处,例如陕西的华清池、广东的从花温泉,山东崂山的矿泉水。

③海岸、沙滩、岩岛风景资源。

我国大陆海岸线曲折绵延,海滩众多,海岸类型多样,不仅有沿岸、沙岸、泥岸,还有热带红树林海岸和珊瑚海岸。

在海湾的顶部常分布着空气清新、阳光和煦、滩缓细沙的海滩,为优良的海滨浴场和避暑胜地。

例如大连、青岛、北戴河、威海、普陀、鼓浪屿、鹿回头、天涯海角等早名扬远外,还有烟台、连云港、南通、北海等广阔海滨游览休息地有待开发利用。

我国辽阔的海疆拥有5000多个岛屿,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为我国三大岛;舟山群岛、澎户列岛、庙岛群岛以及南海海域的东沙、西沙、中沙、南沙是我国著名的群岛。

大连市西的小龙岛,岛上蝮蛇触目皆是,成为著名的蛇岛,此岛附近另有一鸟岛。

台湾的兰屿,构成了海滨风景资源的雄厚基础,加以温暖的气候条件,有较长的旅游季节。

所以,我国海岸、沙滩、岛屿风光,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

气象气候风光资源。

气象风光是指在日照、温度、水分等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天气和气候现象,如云、雾、虹、雨、雪、冰、淞、冷、暖等都是可供观赏和游乐的独特景观。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因而气象气候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各地都有不同特色的气象气候景观。

南北跨越五个气候带,地势高差数千米,就形成了气候类型多样垂直差异特点,可促进旅游季节均衡发展。

我国自古就有因时制宜安排游览活动的优良传统,例如春
戏桃柳、夏赏风荷、秋临丹桂、冬咏寒梅之类。

在冬季西北和被服要开展滑雪、冰灯节、滑冰、爬山、骑马、狩猎等活动;南方可开展游园、泛舟、垂钓、冬泳等活动。

我国东北林海雪原的雪景,冰城哈尔滨的冰雕,华山、黄山、庐山的云海,峨眉山的宝光,太白山的积雪等,都是著名的气象气候旅游资源。

生物景观旅游资源。

植物是构景中不可缺少的。

据调查,我国有高等植物32000多种,仅乔木就有2000多种。

许多植物种属为我国所独有。

故我国有“世界树木宝库”之称。

云南省素称“植物王国”,植物种类约占全国一半。

而西双版纳则被誉为“植物王国皇冠上的绿宝石”,那里有100多种世界植物“大全”上没有记载过的品种,可谓无奇不有。

例如贵州的鸽子树珙桐、公孙树银杏、活化石水杉等。

还有一些树木,因历史悠久,或造型奇特,而成为游览探胜的对象,如黄山游客松。

我国有鸟类1160多种,占世界的13.5%;兽类420多种,占世界的11.3%,两栖和爬行动物500多种,占世界12%;陆栖动物占世界10%,动物资源极其丰富。

我国珍贵稀有的动物有寒温带、寒带的丹顶鹤、东北虎、紫貂;温带草原、半荒漠、荒漠地带的高鼻羚羊、野骆驼、野马等,多分布于青藏高原和川、甘等地的高原草甸;寒漠中的珍稀动物野牦牛、蓝马鸡等,山地森林又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

我国四川西部、北部山地和陕西南部秦岭海拔2000-4000米的高山箭竹林中,是世界唯一有大熊猫生存的地区,大熊猫非常珍贵,是中国的国宝。

热带森林中有长臂猿、孔雀、野象等珍贵动物。

珍贵的水生动物有扬子鳄、白鳍豚、文昌鱼等。

风沙、戈壁和黄土高原景观资源。

我国是世界上沙漠面积最广的国家之一。

“黄沙西海际,百草北连天”,这是唐代诗人岑曾描绘新疆沙海莽莽的诗句。

沙漠、戈壁、雅丹等干旱地貌构成了特殊的。

具有吸引力的观光旅游资源的一个类型。

沙漠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例如腾格里沙漠南端宁夏中卫沙坡头的鸣沙,甘肃敦煌月牙泉和鸣沙山,新疆乌尔禾“风尘”,将军戈壁上“魔鬼城”等均是沙漠、戈壁景观;而黄土塬、梁、峁、黄土柱、黄土溶洞、黄土天生桥则是独特的黄土侵蚀景观。

它们都是诱人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的猎奇、探险者和研究者前往一睹风采。

我国一些地区,还有较特殊或典型的地学旅游资源。

例如泥石流和地幔现象,前者以云南东川蒋家沟为代表,后者以河南鹤壁上峪村附近保存最完整,吸引着不少游人。

同时底层下面也埋藏了丰富的动物化石,著名的山东临沂山旺村,是我国第一个古生物化石重点保护区,四川自贡市已建成一座恐龙化石博物馆。

这些壮伟奇观吸引着来自海内外的游客在这里留恋,观赏,也造就了中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景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