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专业乐理教案——14 大调式与小调式
大调式与小调式

第二节大调式与小调式一、组织教学二、引入新课1、大调式(1)自然大调的音阶结构自然大调的结构及自然大调音阶的特征:由七个音构成。
②第Ⅲ-Ⅳ级和第Ⅶ-Ⅷ级之间是半音关系,其他各音级之间为全音关系。
③第Ⅰ-Ⅲ级构成大三度音程,这个大三度最具大调式的明亮色彩。
④第Ⅰ-Ⅳ与第Ⅴ-Ⅷ为两个结构完全相同的“四音列”。
⑤第Ⅶ-Ⅰ为半音关系(导音—主音)正音级与副音级:①正音级:(调式骨干音级)Ⅰ、Ⅳ、Ⅴ②副音级:(调式非骨干音级)Ⅱ、Ⅲ、Ⅵ、Ⅶ(1)和声大调:将自然大调的第Ⅵ级音降低半音,称为“和声大调”。
和声大调的音阶及特性音程:(3)旋律大调:上行时与自然大调相同,下行时第Ⅵ、第Ⅶ级音降低半音,称为“旋律大调”。
在三种大调中,自然大调是基本形式,应用最广泛。
和声大调、旋律大调都是自然大调的变体,应用较少。
5、大调中的稳定音与不稳定音(1)稳定音级:Ⅰ(主音、最稳定)、Ⅲ、Ⅴ(2)不稳定音级:Ⅱ、Ⅳ、Ⅵ、Ⅶ(不稳定音有进行到稳定音的倾向)(3)不稳定音级的解决:不稳定音进行到稳定音,称为“解决”。
(4)不协和音程的解决:增音程向外解决(扩大);减音程向内解决(缩小)。
6、唱名法(1)简谱:简谱只有一种唱名法,即“首调唱名法”。
(2)五线谱:五线谱有两种唱名法:①首调唱名法:又称“可动唱名法”,凡主音都唱“do”,与简谱相同。
②固定唱名法:即不论什么调,C音都唱“do”、D音都唱“re”等等。
2、小调式1、自然小调的音阶结构①由七个音构成。
②第Ⅱ-Ⅲ级;第Ⅴ-Ⅵ级之间是半音关系,其他各音级之间为全音关系。
③第Ⅰ-Ⅲ级构成小三度音程,这个小三度最具小调式的柔和色彩。
④第Ⅶ-Ⅰ为全音关系(导音—主音)(3)正音级与副音级:正音级:(调式骨干音级)Ⅰ、Ⅳ、Ⅴ②副音级:(调式非骨干音级)Ⅱ、Ⅲ、Ⅵ、Ⅶ和声小调(1)和声小调:将自然小调的第Ⅶ级音升高半音,即称为“和声小调”。
和声小调的音阶及特性音程:旋律小调:将自然小调的第Ⅵ、第Ⅶ级音都升高半音,即称为“旋律小调”。
小调式教案

第七章调与调式(一)小调式(1课时)揭阳第二中学林青一、【教材依据】1.【教材版本】花城出版社:《实用乐理》第七章:调与调式(一)—小调式2.【课型】高中乐理专业课3.【课时】1课时4.【教学班级】高二级二、【设计思想】本课的教学思路是通过学习小调式的音阶结构特征和类别,帮助学生逐步去理解小调式的调性;同时配以一定的练习和活动进行知识的巩固。
采用的主要教学手段为课堂上直观、感性的教学辅以多媒体及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理性的理解判断和审美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1.掌握小调式音阶的结构、特征和类别。
2.通过学习能分辨出各种类小调式音乐。
3.能感受小调式的调性。
四、【教学重点】小调式音阶结构的特点。
五、【教学难点】旋律小调六、【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教学资料,准备教学教材、自制作多媒体课件等。
2.指导学生查阅有关小调的音乐资料,收集并欣赏小调音乐。
七、【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2.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调式,现在请同学来说一说大调音阶的结构及调性。
(提问)生:…师:(导入新课,展示课题)3.讲授新课《小调式》(一)什么是小调式?小调式也是由七个音构成。
各音级名称与级数标记与大调相似。
现以a小调为例,标记如下:小调式的基本特征:Ⅰ级与Ⅲ级构成小三度音程,是稳定音程,三个稳定音构成小三和弦。
(二)、小调式的种类:小调式可分为三种:自然小调、和声小调、旋律小调。
1.自然小调:自然小调是小调式的基本形态。
其音阶结构如下(a自然小调为例):口诀:全半全全半全全2.和声小调:将自然小调的级音升高半音而成。
其音阶结构如下(以a和声小调为例):特点:与和声大调结构相似,和声小调结构中也有一个增二度。
()3.旋律小调:将自然小调的Ⅵ级音Ⅶ级音分别升高半音而成。
其音阶结构如下(以a旋律小调为例):特点:旋律小调的常出现于上行,下行还原。
(三)、思考与探究:小调式的调性?a.同学讨论、发言。
b.教师总结:小调的调性温柔委婉…(四)、课堂练习(用三段式检验本节课学生的掌握程度)1.复习(跟琴唱自然小调、和声小调、旋律小调的音阶结构)2.辨别(请学生听辩音阶结构)3.实战:以#g小调为例写出和声小调 e旋律小调的音阶排列。
小调式和大调式是什么

小调式和大调式是什么大调式和小调式大调式和小调式也可以称作大音阶和小音阶,其中的原因在上面已经讲过了。
调式的种类很多,但应用最广的是这两种。
尤其是自然大音阶,几乎在世界各民族都能找到。
自18 世纪以来,大小调式体系是欧洲音乐理论的核心,影响之大是无与伦比的。
自然大音阶由七个音组成,其音程间隔为全—全—半—全—全—全—半的基础是七个自然音级,而七个自然音级是建立在五度相生的基础上的。
我们可以随意以一个音为主音,按纯五度的关系向上、下两个方向寻找其它的音,比如从 C 开始,会得出F←(C)→G→D→A→E→B。
将这七个音由主音开始向上排列,正好是自然大音阶 do,re,mi,fa,so,la,si。
假定以 G 为主音,可以得出C←(G)→D→A→E→B→#F,排列成音阶的样式就是G—A—B—C—D—E—#F,其唱名仍然是 do,re,mi,fa,so,la,si。
可见,同样的音程结构可以在任何音高上实现;换言之,只要附合这样的音程结构,就是这一种调式,不论其音名是什么。
在大调式中,第Ⅰ、Ⅲ、Ⅴ级音(即do、mi、so)是稳定音,其中又以Ⅰ级(主音)最为稳定,Ⅲ级和Ⅴ级音次之。
调式中的其余各音是不稳定音,在音乐的进行中,不稳定音有向稳定音进行的倾向。
最不稳定的是Ⅳ级和Ⅶ 级,即 fa 和 si;由于 mi—fa 之间、si—do 之间是半音,而 mi 和 do 是稳定音级,所以 fa 进行到 mi 的倾向十分明显,si 进行到 do 的倾向则更强烈一些。
这种由不稳定到稳定的进行叫做“解决”。
自然大调式中的三个主要和弦,主和弦、属和弦和下属和弦都是大三和弦,这使它带有明朗、刚健的色彩。
除了自然大调式以外,还有“和声大调式”和“旋律大调式”。
这两种调式具有大调式的基本特点,但又与自然大调式的结构有所区别。
和声大调式的音阶是在自然大音阶的基础上降低Ⅵ级音,结构为全—全—半—全—半—增—半。
在Ⅵ级和Ⅶ级之间形成的增二度音程是和声大调式的特征。
大小调式教案

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感情和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大、小调式的含义2、大、小调式的音阶
教学难点
1、大、小的分辨2、大、小的主音感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室
时间分配
一节课(40分钟)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课程回顾
复习上节内容:
调式调性
调式调性----大、小调式教案设计
授课教师
科目
基本乐理
授课年级
幼师一年级
专业
学前教育专业
学生人数
50
课题
调式调性----大、小调式
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音乐》通用教材
教学对
象分析
本课程教学对象是中专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学生对于理论课感到比较枯燥、高深,平时比较少学习,所以课程设计上要吸引学生,活跃课堂气氛,这样更容易让学生吸收。在学完了调式后进一步加深乐理知识的理解。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大、小调式。
教师答疑、总结,提问所学,布置作业。
掌握了大、小调式的音阶及分类并热爱音乐
5分钟
板
书
设
计
调式调性----大、小调式
1、概念
2、大、小调式音阶
3、大、小调式分类(各调式书写、谱例分析)
4、课堂作业练习(D大调、b小调)
引导复习调式调性
学生回忆上节内容
5分钟
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共和国之恋》以及《相间的小路》,
导入本课大、小调式
提问:聆听大、小调歌曲的特点是什么?
调-调式音阶-大调式-小调式.doc

调/调式音阶/大调式/小调式
调
1、调式音阶
调式音阶
按照一定关系结合在一起的几个音(一般是七个音左右)组成一个有主音(中心音)的音列体系,构成一个调式。
把调式中的个音,从主音到主音,按一定的音高关系排列起来的音列,叫音阶。
如C调:1 2 3 4 5 6 7
2、大调式
大调式
凡是音阶排列符合全、全、半、全、全、全、半结构的音阶,就是自然大调。
这是使用的最广泛的调式。
至于为什么是自然大调以后会有讲解。
一般来说,一首音乐作品的开始音符是使用1、3或5的,而结束在1上的就是大调音乐。
比如国歌就是大调音乐。
要想真正搞懂大调音乐,必须要学习和声知识。
3、小调式
小调式
小调式也有三种形式:
a:自然小调:凡是音阶符合全、半、全、全、半、全、全结构的
音阶,叫自然小调。
b:和声小调:升高自然小调音阶的第VII级,叫和声小调。
注:4是半音5是一个全音加在一起就等于和声小调。
c:旋律小调:在自然小调音阶上行时升高它的4、5,而小行时还原5、4叫旋律小调。
小调音乐一般第一个音符是从6 或3 开始,而结束在6上。
比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就是小调音乐。
同大调一样,要想真正搞懂小调音乐,必须要学习和声知识。
大调和小调音乐教学设计

大调和小调音乐教学设计概要:本文旨在探讨大调和小调音乐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方法。
大调和小调是音乐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对于音乐学习者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有系统的音乐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大调和小调,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介绍大调和小调的定义和特点,并通过具体的教学设计案例,展示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大调和小调。
引言:大调和小调是音乐中最为常见和基础的调式。
大调音乐通常给人以欢快、明亮和积极向上的感觉,而小调音乐则更多地传达着忧郁、沉重和富有情感的氛围。
学习大调和小调对于音乐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它们在音乐中的运用广泛而多样。
因此,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大调和小调。
一、大调和小调的定义和特点1. 大调的定义和特点大调是指以音乐中的C音为基准音,按照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的顺序排列音阶的一种调式。
大调音乐通常给人以明亮、欢快和活泼的感觉,是西方音乐中最为常见的调式之一。
2. 小调的定义和特点小调是以音乐中的A音为基准音,按照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的顺序排列音阶的一种调式。
小调音乐通常给人以忧郁、沉重和富有情感的感觉,是音乐中常用来表达哀伤和内省情感的调式。
二、大调和小调的运用1. 大调和小调的区别大调和小调在调性和情感上有明显的区别。
大调音乐通常带有轻快、欢乐和积极向上的氛围,适合表达喜悦、欢快和宽松的情感;而小调音乐则更多地传达着忧愁、沉重和情感深沉的情感,适合表达悲伤、痛苦和思索等复杂情感。
2. 大调和小调的转换在音乐创作和演奏中,大调和小调常常会相互转换,通过改变基准音和音阶的排列顺序,创作出既充满希望和喜悦,又包含一丝忧伤和痛苦的音乐作品。
这种转换使得音乐更加丰富多样。
三、大调和小调音乐教学设计案例以下是一个以大调和小调音乐教学为主题的教学设计案例,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大调和小调: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认识和区分大调和小调,并能够运用它们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
幼儿教师音乐基础:大小调式的判断

同主音大小调是指主音相同、但调式结构不同的大调式与小调式, 也称为同名调式。同主音大小调式地主音相同,还有 、 、 级音 相同,使得两个调式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同主音大小调式的主要特点 是“主音相同、调号不同、音列各异”。
自然大调与旋律小调的对比
和声大调与和声小调的对比
任务二
大小调式的构唱
以任意音为主音构唱 自然大调音阶以及它 的关系和声小调音阶
幼儿教师音乐基础
单元十四 附点四分节奏型与大小调幼儿歌曲的编配
模块二
大小调式的判断
CONTENTS
目录
任务一 大小调式的判断 任务二 大小调式的构唱 任务三 在旋律中的应用
任务一 大小调式的判断
关系大小调又称为“平行大小调”,是指在自然形式中,调号相 同、音列关系相同、主音高度不同的一对大小调,它们互为对方 的关系大调或关系小调。 构成关系大小调的两个调式的主音之间的音高关系为小三度。例 如:C大调和 小调,即为一组关系大小调。
构唱1:以C为1,构唱主三和弦 构唱2:以C为 ,构唱主三和弦
任务三
在旋律中的应用
(1)看调号,!
基本乐理大调式与小调式PPT学习教案

• 主音与上方三、六、七度音构成大音程, 适宜表现明朗、有力的调式色彩。
第2页/共28页
F 自然大调
第3页/共28页
C自然大调
第4页/共28页
2、和声大调:
和声大调:降低自然大调的第Ⅵ级而成, 出现了增、减音 程。(主音上方的小六度音程)
• 特性音程:Ⅵ——Ⅶ 增二度(减七度) Ⅵ——Ⅲ 增五度(减四度)
• 这种大调产生较晚(17世纪末、18世纪初), 应用范围有限,第由5页/于共28降页 Ⅵ,色彩暗淡、柔
3、旋律大调:
旋律大调:将主音下行级进时的自然大调 降低Ⅶ、Ⅵ而构 成,上行与自然大调相同。
• 此种调式一般片断出现,局部使用。
第6页/共28页
总结: 在三种大调式中,自然大调是基本 形式,应用最 广泛,和声大调、旋律大调都是自然 大调的变体, 运用较少。
和声大调:将自然小调的第Ⅶ级升高半音 而成。
• 特点:Ⅵ级与Ⅶ级之间的 增二度音程。
• 特性音程:与和声大调一样,有两对: Ⅵ——Ⅶ 增二度(减七度) Ⅲ——Ⅶ 增五度(减四度)
第20页/共28页
a和声小调
第21页/共28页
3、旋律小调:
旋律大调:将自然小调的Ⅵ、Ⅶ级升高半 音而构成,一般 多用于上行,下行常用自然小调 (即将第Ⅵ、 Ⅶ级还原)。
在大小调式体系中,乐音的运动具体表现 为:在一个中心音(乐曲中多出现在开头、 结束等部位的重要位置上,并被适当的节 奏、节拍强调的稳定音)周围,环绕、辅 佐中心音所建立的上、下方五度的两个支 柱音,几个倾向于中心音和支柱音的不稳 定的调式色彩音和一个决定于调类的色彩 音——调式的三级音。它们之间不停地运 动,从不稳定到稳定,又破坏稳定继续发 展,产生旋律进行的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大调式与小调式课时:6课时教学内容:一,大调式的定义和构成二,小调式的定义和构成三,关系大小调教学重点与难点:一,大调式和小调式的定义二,大小调式的形式和标记三,关系大小调的记忆方法教学过程一各类大调式(一)定义大调式是由七个音级组成的,其中Ⅰ级(主)音(首调唱名为“do”)与Ⅲ级音之间是大三度音程的调式,称为大调或大调式。
大调式的Ⅰ、Ⅲ、Ⅴ级是稳定音级,所构成的主和弦是大三和弦。
大调式音阶的最大特点是主音与其上方三度音构成大三度。
相对小调式而言,这个大三度具有大调式的明亮色彩。
此外,主音与其上方六度音、上方七度音分别构成大六度和大七度。
从而可知,自然大调中有三个具有明亮色彩的音程,这就是大三度、大六度与大七度,我们呼将其称之为大调色彩音程。
大调式具有明亮的色彩,适于表现明朗抒情、响亮有力的音乐情绪。
大调式中,包括自然大调、和声大调、旋律大调三种类别。
其中自然大调是大调式的基本形式,使用非常广泛.(二)三种大调式1 自然大调式由自然音级所组成的大调,叫做“自然大调”。
自然大调调式音阶的结构为:“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任何能构成这种结构的音阶都一定是自然大调式。
我们可以取任何一音为主音,然后向其上方按“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的顺序排列而得的调式音阶,即为自然大调式(亦称自然大音阶)。
我们可将自然大调式的音阶结构归纳为“全全半全全全半”来记。
这时,半音的位置出现在调式音阶的第3音与第4音之间以及第7与第1音之间。
2 和声大调式将自然大调的第Ⅵ级音降低半音,即构成了和声大调。
和声大调由于是把自然大调的第6级音降低而得来的,那么与第6级音相邻的音程关系就随之发生了变化。
其调式音阶的结构为:“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半音、增二度、半音”,任何能构成这种结构的音阶都一定是和声大调式。
我们可以取任何一音为主音,然后向其上方按“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半音、增二度、半音”的顺序排列而得的调式音阶,即为和声大调式(亦称和声大音阶)。
我们可将和声大调式的音阶结构归纳为“全全半全半增半”来记。
这时,半音的位置出现在调式音阶的第3音与第4音之间、第5音与第6音之间以及第7与第1音之间。
第Ⅵ级音与第Ⅶ级音之间的增二度是和声大调的特性音程。
同时它还有第Ⅲ级与第Ⅵ级之间的减四度音程也是该调式的特性音程。
3 旋律大调式将自然大调的第Ⅵ级音、第Ⅶ级音同时降低半音,即构成了旋律大调。
旋律大调的降低音级一般用于音阶的下行,而上行时与自然大调完全一致。
旋律大调由于是把自然大调的第6级音、第7级音降低而得来的,那么与第6级音、第7级音相邻的音程关系就随之发生了变化。
其调式音阶的结构为:,任何能构成这种结构的音阶都一定是旋律大调式。
我们可以取任何一音为主音,然后向其上方按的“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顺序排列而得的调式音阶,即为旋律大调式(亦称和声大音阶)。
我们可将旋律大调式的音阶结构归纳为“全全半全半全全”来记。
这时,半音的位置出现在调式音阶的第3音与第4音之间、第5音与第6音之间。
第Ⅲ级与第Ⅵ级之间的减四度音程是该调式的特性音程。
(三)大调式音级的名称与标记在调式中,自主音向上依次编号的各音称调式音级。
大调式中的各个音级分别用大写罗马数字“Ⅰ、Ⅱ、Ⅲ、Ⅳ、Ⅴ、Ⅵ、Ⅶ”标记。
每个调式音级还有它自己的专用的名称。
大调式的第Ⅰ级音称主音,顾名思义,此音是该调式中主要的音,也就是调式的中心音。
好像行星围绕着恒星运转一样,调式中的其他音级围绕着这个主音运动。
大调式的第Ⅰ级、第Ⅲ级与第Ⅴ级是稳定音级,其余、Ⅳ、Ⅵ、Ⅶ音级均为不稳定音级。
在大调中,三个稳定音级构成大三和弦,它是确定大调的主要标志。
要注意的是,这三个音级的稳定性,只有当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音与主三和弦共响时,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否则,有可能会随着其他和弦的非稳定功能而减弱乃至消失其稳定性。
调式中其他各音级与主音之间,有的呈纯五度关系,有的呈三度关系:呈纯五度关系的有属音与下属音:第Ⅴ级称属音,第Ⅳ级称下属音,属音与下属音分别从上方五度与下方五度支持主音。
主音、属音与下属音是调式的支柱,三者均为调式骨干音,因之,也称正音级(其余各音均称副音级)。
呈三度关系的(或五度加三度关系的)有中音、下中音与导音:第Ⅲ级称中音,它是主音的上方三度音,也是介于主音与属音中间的音(又称上中音);第Ⅵ级称下中音,它是主音的下方三度音,也是介于主音与下属音中间的音。
此外,第Ⅱ级称上主音,它是属音的上方五度音,因此也称重属音。
第Ⅶ级称导音,它是主音的下方小二度音,并具有导向主音的强烈倾向,也是介于属音与重属音中间的音(亦称属中音)。
归纳起来,大调式的调式音级的名称与标记如下:音级名称:主音上主音中音下属音属音下中音导音音级标记:ⅠⅡⅢⅣⅤⅥⅦ其中,Ⅰ、Ⅲ、Ⅴ级是稳定音级,这三个音级能够组成稳定的主和弦。
Ⅰ、Ⅳ、Ⅴ级是正音级,在这三个音级上可以构成三个正三和弦。
Ⅱ、Ⅲ、Ⅵ、Ⅶ级是副音级,在这四个音级上可以构成四个副三和弦。
二,各类小调式(一)定义小调式是由七个音级组成的,其中Ⅰ级(主)音(首调唱名为“la”)与Ⅲ级音之间是小三度音程的调式,称为小调或小调式,它的Ⅰ、Ⅲ、Ⅴ级是稳定音级,所构成的主和弦是小三和弦。
小调式具有暗淡的色彩,适于表现柔和、含蓄、忧郁、伤感的音乐情绪。
小调式中,包括自然小调、和声小调、旋律小调三种类别。
其中自然小调是小调式的基本形式,使用非常广泛。
(二) 三种小调式1 自然小调式由自然音级所组成的小调,叫做“自然小调”。
自然大调调式音阶的结构为:“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任何能构成这种结构的音阶都一定是自然大调式。
我们可以取任何一音为主音,然后向其上方按“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的顺序排列而得的调式音阶,即为自然小调式(亦称自然小音阶)。
我们可将自然小调式的音阶结构归纳为“全半全全半全全”来记。
这时,半音的位置出现在调式音阶的第2音与第3音之间以及第5与第6音之间。
2 和声小调式将自然小调的第ⅶ级音升高半音,即构成了和声小调。
和声小调由于是把自然小调的第ⅶ级音升高而得来的,那么与第ⅶ级音相邻的音程关系就随之发生了变化。
其调式音阶的结构为:“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半音、增二度、半音”,任何能构成这种结构的音阶都一定是和声小调式。
我们可以取任何一音为主音,然后向其上方按“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半音、增二度、半音”的顺序排列而得的调式音阶,即为和声小调式(亦称和声小音阶)。
我们可将和声小调式的音阶结构归纳为“全半全全半增半”来记。
这时,半音的位置出现在调式音阶的第2音与第3音之间、第5音与第6音之间以及第7与第1音之间。
第ⅵ级音与第ⅶ级音之间的增二度是和声小调的特性音程。
同时它还有第ⅳ级与第ⅶ级之间的减四度音程也是该调式的特性音程。
3 旋律小调式将自然小调的第ⅵ级音、第ⅶ级音同时升高半音,即构成了旋律小调。
旋律小调的升高音级一般用于音阶的上行,而下行时与自然小调或和声小调完全一致。
由于旋律小调是把自然小调的第ⅵ级音、第ⅶ级音升高而得来的,那么与第ⅵ级音、第ⅶ级音相邻的音程关系就随之发生了变化。
其调式音阶的结构为:“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任何能构成这种结构的音阶都一定是旋律小调式。
我们可以取任何一音为主音,然后向其上方按“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的顺序排列而得的调式音阶,即为旋律小调式(亦称旋律小音阶)。
我们可将旋律小调式的音阶结构归纳为“全半全全全全半”来记。
这时,半音的位置出现在调式音阶的第2音与第3音之间、第7音与第1音之间。
第ⅳ级与第ⅶ级之间的减四度音程是该调式的特性音程。
(三)小调式音级的名称与标记与大调式一样,小调式中的各个音级也有自己的标记,分别用小写罗马数字“ⅰ、ⅱ、ⅲ、ⅳ、ⅴ、ⅵ、ⅶ”标记。
每个调式音级还有它自己的专用的名称。
小调式的第ⅰ级音称主音,顾名思义,此音是该调式中主要的音,也就是调式的中心音。
好像行星围绕着恒星运转一样,调式中的其他音级围绕着这个主音运动。
小调式的第ⅰ级、第ⅲ级与第ⅴ级是稳定音级,其余ⅱ、ⅳ、ⅵ、ⅶ音级均为不稳定音级。
在小调中,三个稳定音级构成小三和弦,它是确定小调的主要标志。
要注意的是,这三个音级的稳定性,只有当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音与主三和弦共响时,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否则,有可能会随着其他和弦的非稳定功能而减弱乃至消失其稳定性。
调式中其他各音级与主音之间,有的呈纯五度关系,有的呈三度关系或五度加上度关系。
和大调一样,与主音呈纯五度关系的有属音与下属音:第ⅴ级称属音、第ⅳ级称下属音,主音、属音与下属音是调式的支柱,为调式骨干音,称之为正音级。
其余各音均称副音级:第ⅱ级称上主音、第ⅲ级称中音、第ⅵ级称下中音、第ⅶ级称导音。
归纳起来,小调式的调式音级名称与标记如下:音级名称:主音上主音中音下属音属音下中音导音音级标记:ⅰⅱⅲⅳⅴⅵⅶ三,关系大小调所谓关系大小调,或称“平行大小调”,是指调号相同的一对大小调,它们互相为对方的关系大调或关系小调例如: C大调 1234567 ——a小调 6712345从上例可以看出,关系小调是以大调的第六级(它的主音下方小三度)作为主音而构成的,反之关系大调是以小调的第三级(它的主音上方小三度)作为主音而构成.所谓关系大小调,或称“平行大小调”,是指在五线谱上调号相同的一对大小调,它们互相为对方的关系大调或关系小调。
每个大调都有其调号相同的关系小调,每个小调均有其关系大调。
如C大调和A小调互为关系大小调,G大调和E小调互为关系大小调,A大调和#F小调关系大小调。
关系大小调之间相距一个小三度。
也就是说,关系大调的主音比关系小调的主音高一个小三度,相对而言,关系小调的主音比关系大调的主音低一个小三度。
如C大调的主音比A小调的主音高一个小三度,反过来A比C低小三度。
小调一般指的是和声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