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文摘》第19期

合集下载

书法与中国文化论文

书法与中国文化论文

二、书法中的人格精神
病榻上的唐太宗要求儿子给自己寻找《兰亭集序》,他曾经形容王羲之的作品是“尽善尽美”可见唐太宗对王羲之的景仰之情。唐代具有较为完整的书法教育体系。《新唐书》记载书法考试的要求是:“凡书学,先口试,通。乃墨试《说文》、《字林》二十条,通十八为第。”不仅书法学生必修书法,其他专业的学生也要“日纸一幅”。除了考试选拔学生进入书学学习,还为贵族子弟提供到弘文馆接受书法教育的机会。唐代科举制度兴起,书法的优劣就成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唐代的科举制把培养人才和选拔人才合二为一,“楷法遒美”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开启了楷书书写兴盛的时代。当时考生众多,吏部不能一一考察看考生的为人和言行,于是就出现了仅凭书、判的现象。书、判其实是选人判案的两个方面,书写水平就是看他们的书写是否端正,笔记是否优美,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判案的质量,因此书法又是试判的关键。唐朝在中国书法史上被称为“法的时代”,以书法为依托将知识分子的思想凝聚在“中和之道”上。同时,书法也体现出了一个人的人格,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不强的精神,在笔墨书写中可以得到极大的熏陶,颜真卿 捍卫了唐王朝的尊严,他的书法是唐代的典范,他的人格是中国人的楷模,反面人物的书法作品单纯从书写美的角度来说是很好,但是和人品结合起来的话,人们是不会接受他们的艺术作品的,因为他们的为人和做事方法与态度不被世人接受,所以他们的书法作品同样被人们拒绝在了书法艺术殿堂之外。
三、书法在清代的发展
到了清代,书法的主流是取法碑版,科举制倡导“馆阁体”,“馆阁体”成为入仕的基础,“黑、大、圆、光”是馆阁体的特点。当馆阁体发展到极致的时候物极必反自然会出现一种新的书法艺术形式—碑学中兴,尊崇北魏的碑帖。书法的审美取向也得到了普遍的改观。
中国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部分,中国书法既具有精神文化性质,又具有物质文化性质;既具有心态文化、行为文化的性质,又具有物态文化、制度文化的性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毛笔的丰富内容和深厚蕴涵,是我们的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是中华民族历史创造的结晶。虽然毛笔的时代已经逐渐离我们远去,但曾经作为中国人不可离开的书写用具,至今仍有着活的生命。在毛笔文化中所蕴涵的审美形态、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

2013届高二下学期三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3届高二下学期三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二下学期三月月考语文试题(请将答案写在答卷上)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遒劲敲竹杠沸反盈天来而不往非理也B.丰腴打圆场煊赫一时识时务者为俊杰C.撕打跑龙套有条不紊言必信,行必果D.接洽挂幌子德艺双罄牵一发而动全身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他这个人就是倔脾气,遇到什么事情,都喜欢寻根究底,倘若不问个水落石出....,是决不会善罢甘休的。

B.西方诗歌很难译得形神兼备,理性上我一贯赞同忠实,然而伴随忠实而来的板滞或晦涩又常使我意兴阑珊....。

C.我们班向来文学的氛围就很浓,最近,有几个喜欢舞文弄墨....的同学还写起了武侠小说,一时间,他们的大作贴满了黑板报。

D.一个厂家推出了一种畅销的产品,许多厂家就趋之若鹜....,蜂拥而上,结果很快就供过于求,产品大量积压,造成了经济的损失。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目前地球正处于间冰期内,但最新研究表明,其向冰期演变的冷却趋势不会改变全球变暖的现状,至少在3万年之内,地球不会进入下一个冰期。

B.未来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将从根本上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以及人们生活方式进一步深刻发生变革,也将会进一步引起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

C.从这次“科技改变未来”的参赛影像,表达了参赛者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他们用自己所掌握的科技手段勾勒出了心目中未来生活的景象。

D.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前,美苏都采用雷达探测的方式进行弹道导弹预警,能否发现平均飞行时间为20分钟的弹道导弹,取决于对导弹的雷达目标特性和红外目标特性的准确探测。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黄梅时节,忽阴忽晴,原野间绿荫沉沉,给摇曳的小草挡住,就生出几缕与波纹直交的浪痕,相互交错着。

①萎黄的叶尖成行成列地散点在水面上②有的尚未插秧③田里面积水盈盈④微风吹过,波纹如绉⑤看去白茫茫的一片,只偶然有几根草露出水面⑥有的刚刚插下了秧A.④②⑤⑥①③B.③②①⑥⑤④C.③⑥①②⑤④D.⑤②⑥①③④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新华文摘》等选载本刊作品

《新华文摘》等选载本刊作品

《新华文摘》等选载本刊作品新疆地方文学杂志《回族文学》刊发作品最近被国家重要文选刊物《新华文摘》等陆续转载。

据悉,目前2018年《回族文学》作品被重要刊物选载的主要有,马占祥的诗《窑山》,被2019年第8期《新华文摘》选载,刊于文艺作品专栏“中国诗歌年度回顾选(2018)”;蔡淼的诗《我的新疆》《新疆的12种叙述方式》被2018年11-12期《诗选刊》选载,刊于“八十年代”专栏;猛子的散文《麦场镜湖——致麦子、七月和土》被2019年第6期《散文选刊》选载,刊于“心灵史”专栏。

其中蔡淼、猛子为本土青年作者。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文联主办的《回族文学》2018年全新改刊,刊物立足本土,拓展思路,着眼长远,着力根本,发掘新秀,开掘优势,推举佳作,提振质量。

改刊以新面貌新气质新形象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令人为之一振,为之一亮。

(联连
)156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岳阳楼记》教案设计.doc

《岳阳楼记》教案设计.doc

余映潮《岳阳楼记》说课贴【课文品读】《岳阳楼记》语言表达的“对举” Z美《岳阳楼记》语言极工。

用“对举” 一词来分析其语言表达的特色,是可以像线索一样牵动全文内容的。

所谓“対举”,就是相对举出、相对列出。

《岳阳楼记》中,这种语言现象布满全篇。

细细揣摩,可发现如下形式特点:第一类:自对即作者运用了大量类似于“句屮自对”的短语,如“政通”对:人和”、“唐贤”对“今人”。

还有“朝晖夕阴、迁客骚人、檣倾楫摧、虎啸猿啼、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春和景明、岸芷汀兰、心旷神怡”等。

从语法的角度看,每个短语都由并列的两个部分构成,不仅看起來词形美观,读起来音节响亮,更为重要的是因为“ 口对”的原因而显得语意密集、含义深广,一个短语有着多个短语的表现力量,体现出精致简洁、描辜生动、反复强化的美感。

第二类:对偶、对仗文中写景抒情,运用的对偶句达十几处之多,如“衔远山,吞长江”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Z 远则忧其君” “进亦忧,退亦忧” “先天下Z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

它们词工句丽,音韵铿锵,笔力雄健,文釆生动。

用于写景, 紙大笔勾勒景物,又准确生动地表现出景物的特征,同吋绘景抒情,景情交融,融情人景。

用于抒情议论,则境界高远,气势雄豪,既能在文中表达出自己的肺腑之言,又能将笔力渗透于文外,形成精警之语,表达出崇高的思想之美和深厚的哲理之美,乃至成为千古名言。

第三类:对称、对比如文中的两个重要段落: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檣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新华文摘》摘录

《新华文摘》摘录

《新华文摘》摘录●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知识的多少,不是经验的多少,创新的核心最重要的是新思想,是一个人善不善于产生新思想。

●创新人才具备的几种素质:一、浓厚的好奇心二、想象力三、洞察力四、注意力以上这些素质是构成一个人创新能力的最重要因素,而恰巧我们国家的教育体系,从小学开始就只强调学生的注意力,其他方面却被忽略了。

其实,想象力、创新力比知识更宝贵。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与解决之道工业化农业虽然解决了13亿人的温饱,但代价沉重,目前面临着五大挑战问题。

上世纪80年代末,美国人布朗发表的《谁来养活中国》一文,对我国决策层影响深远。

为了向世界证明中国人能够养活自己,各种工业化农业的增产技术手段,在中国被迅速采纳使用。

这些手段虽然解决了13亿人的吃饱问题,但中国农业也因此犯了“布朗综合症”,代价沉重,即过分重视数量的提升,带来了食品质量问题。

当前,如何让中国人吃好?面临着尖锐的挑战:挑战之一:过量的化肥施用。

虽然,中国用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22%的人口,但实际上,我们用掉了世界上35%的化肥和20%的农药。

全国每年的化肥使用量为4637万吨,按播种面积计算达每平方公里40吨,远远超过22.5吨,这是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的安全上限。

自1981年至2008年,中国粮食年产量从3.25亿吨增长至5.29亿吨。

氮肥消费量从1118万吨增加到3292万吨。

更为遗憾的是,我国农民虽然知道“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但并不知道所耕种土壤的具体营养情况,缺乏科学的营养配方施肥知识与习惯,靠单纯追施化肥获取产量的思想误区,严重导致了我国土壤过量施肥。

同时,过量使用的化肥作物吸收不完,会渗入到地下或通过生活污水流入水体产生二次污染。

还有禽畜粪便中大量的氮和磷也会进入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这不仅污染严重,浪费也很严重。

前几年,太湖的蓝藻污染屡治不愈,政府部门把周边的小化工厂都给关闭了,但效果还是不显著。

《新华文摘》辑览收录

《新华文摘》辑览收录

《新华文摘》辑览收录
《新华文摘》是国家新闻出版署主管、人民出版社主办、新华文摘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大型理论性、综合性、资料性文摘类权威期刊。

自1979年创刊以来,已经出版了多期,上下半月均设政治、新华观察、哲学、经济、历史、文艺作品、美术之页与漫画、文艺评论、人物与回忆、教育、科学技术、读书与传媒、论点摘编等13个栏目。

截至2011年8月底,《新华文摘》总
共转载了28000余篇文章、27000余条论点摘编和4500余幅美术作品,
总字数达到亿,总发行量在6750万册左右。

如果想了解《新华文摘》的收录情况,建议直接查询官方网站或者相关资料,以获取最新最准确的信息。

2014年高考山东省临沂市高三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2014年高考山东省临沂市高三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2014年高考(357)山东省临沂市高三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试题高考模拟2014-02-20 2003山东省临沂市高三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试题语文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泥淖(nào)窈窕(tiǎo)杀一儆(jǐng)百如椽(yuán)之笔B.着(zhuó)陆忖(cǔn)度信手拈(niān)来岁稔(rěn)年丰C.讪(shàn)笑模(mó)具力能扛(gāng)鼎踽(jǔ)踽独行D.晕(yùn)车摭(zhí)拾量(liáng)体裁衣名嫒(yuàn)淑女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渲染敲门砖浮想联翩万事俱备,只欠东风B.斟酌莫需有相辅相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C.通牒杀风景永往直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D.斡旋掉书袋要言不烦聪明一事,糊涂一时3.下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欢庆的锣鼓敲起来,喜庆的鞭炮响起来,缤纷的花灯挂起来,市民顾不得严寒料峭,就算是零下20摄氏度的气温,也要出来闹元宵。

B.在当前物价温和上涨的形势下,价格调整要按照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的秩序,安排好出台改革措施的节奏,把握好价格改革的力度。

C.“十一”长假期间,开车自驾游的市民特别多,有很多家庭倾巢而出,离开繁华喧嚣的都市,尽情享受天造地设的自然美景。

D.陈先生与他只谈了一个小时的话,就发现他才思敏捷,卓尔不群,当即决定他免试入学,作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的研究生。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十二五”时期,我国将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增长高峰,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中国将逐步进入老龄社会。

B.从“梨花体”“羊羔体”,到博客诗歌,微诗歌、“废话体”……等,网络诗歌以狂欢的形式进入人们的视野,挑战着人们诗歌阅读的底线。

论边沁功利主义的内在理路

论边沁功利主义的内在理路
(一)法律体系中的邪恶利益 ...................................... 27 (二)政治建制中的邪恶利益 ...................................... 29 第六章 功利主义的修正:密尔的幸福观 ............................... 32 一、苦乐感觉的“质“与“量”...................................... 32 二、内部约束是功利主义实现的保障机制.............................. 33
摘要
论边沁功利主义的内在理路
摘要
边沁的功利主义深刻影响了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功利主义和 功利主义的批判成为政治哲学的重要主题。本文详细分析了边沁功利 主义的论证逻辑,并阐释了功利原则和最大幸福原则之间的内在悖论。
论文包括三个部分:导论、主体和结论。第一部分为论文的导论, 该部分重点论述了论文的选题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简要评价这 些学者的研究情况。
第二章 非功利原则的批判 ............................................ 7 一、禁欲原则....................................................... 7 二、同情与反感原则................................................. 8 (一)批判的逻辑 ................................................. 8 (二)自然法批判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华文摘》20XX年第19期
中国终身教育体系为何难以构建
吴遵民
一、中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政策背景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并确立其在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之课题便已提上了议事日程。

1993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明确指出:“成人教育是传统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对不断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995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一条更是明确规定:“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此后,在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及其要点中都必然提到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及与此相关的问题。

20XX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亦把“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目标提升到了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的高度。

为了实现这一战略决策,除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强有力推进以外,一些地区还出台了相关法律来予以保障。

20XX年,福建省制定了中国大陆第一部终身教育地方条例——《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20XX年,经过长期的探索与酝酿,上海市也出台了《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以上地方条例的制定,实现了我国大陆地区终身教育立法的零突破。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

但是,从国家及地方整体的发展状况来看,无论是体系构建还是立法保障等一些重大举措却至今仍然停留在理论酝酿或空泛讨论的阶段,实质性的进展或突破性的举措几乎没有。

那么,历经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终身教育体系为何仍然难以构建?阻碍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现实问题与当代困惑又究竟是什么?对此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措施、进行哪些方面的努力才能扫清发展的障碍?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

二、终身教育体系构建达成发的国际共识
终身教育思想源远流长,早在古代西方和中东的宗教教义以及中国民间的古老俗语中就浸透着终身教育的理念。

然而,现代意义的终身教育,则源于二战以后知识社会的形成、经济发展对教育的依赖以及公民学习权保障的需要。

1965年,法国成人教育专家保尔·朗格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国际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念,由此受到了世界众
多国家的关注,并兴起了一股推进与开展终身教育活动的热潮。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

终身教育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推广与发展,基础理论与实践活动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目前对终身教育概念内涵的界定及其具体形态的科学解说则仍未形成统一的定论。

得益于国际社会近年来的深入研究与不断实践,在终身教育理论及其体系构建等一些主要领域还是形成了一些基本共识。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

共识之一,确认终身教育体系形成的关键,乃是通过围绕人一生需要的角度,重新有序和有效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旨在打破原先存在于学校与学校外教育资源因各种或历史或现实等原因所造成的被隔裂、被分离的鸿沟与壁垒。

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

共识之二,明确终身教育的主体乃是学习者自身,要求终身教育始终贯彻“自由、自主与自助”的原则,明确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确立公民应该享有的基本教育权利。

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

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

共识之三,确认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终极目标乃是为了实现“学习社会”,而学习社会的根本宗旨则是要体现“人生真正价值的转换”。

也即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经济或职业上的需求和利益,而是为了提升自身的生活品质和精神教养的程度,以最终实现人的“(贤、乐、善)To live wisely, agreeably and well”为根本目标。

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

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

三、中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面临的严重困境
历经近60年的推广与普及,终身教育理念在世界各国已逐渐转化为深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针与政策。

在我国,虽然因为“文革”等历史原因,对终身教育理念的推广滞后了西方发达国家约20年,但改革开放后在政府的重视与大力推进下,我国终身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一些成就,缩短了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

然而,当前令各级政府和学界倍感困惑的是,几十年来一贯倡导的终身教育体系,至今却仍停留在口头推行、文件批转的层面,难有纵深推广与突破性的成果。

如我国仍然未能建立起体系构建所需要支撑的政策与立法机制,各种教育机构之间横向割裂的状态依然普遍存在,教育资源也未能有效整合,国家层面推动终身教育的指导管理机构亦未有建立,鼓励全民参与终身学习的奖励机制也仍然处在空白状态。

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

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镀。

具体而言,当前影响与阻碍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各种困惑与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终身教育体系与既有国民教育体系的概念界定仍未明晰
自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提出“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以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亦随即成为我国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政策与战略导向。

20XX年11月,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中,就教育发展的战略决策提出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两个发展目标。

终身教育体系与国民教育体系并列而同时出现在党代会的重大文件中则还是第一次。

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继续沿用了两个“教育体系”的说法,但描述则较前更为精炼:“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

20XX年7月29日,备受关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公布,这是中国进入新世纪之后的第一个教育规划,也是今后十年内指导全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虽然《纲要》对包括教育发展战略与目标在内的各种方针与政策作了全面阐述,但是关于困扰学界的所谓“两个体系”的界定仍然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只是基本沿袭了十七大报告的提法,其具体表述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

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縈。

相对于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方针以及与国民教育体系并列的所谓“两个体系”论,至十七大报告及《纲要》努力明晰两者之间的关系,指出唯有在“具体形态”下的“各种”国民教育充分完善了,方能基本实现“理念中”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显然后者相比前者的表述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

但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存在两种教育体系,相对新形势、新理念下产生的终身教育体系,固有的国民教育体系又该如何转型、如何变革乃至进一步完善,这实际上已经成为教育界面临的一种新的挑战与机遇。

然如今依旧采取“貌合神离”的表述,这不仅在学理层面存在误区,而且对于一线的教育实践者和指导者而言,也难以产生实际有效的指导与引领作用。

而在概念界定层面都不能取得完全一致认识的话,那么终身教育体系的具体构建就必然遭遇困境。

20XX年党的十八大报告虽然没有再提“国民教育体系”,而是直接就“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提出要求,但如何解决国民教育体系与终身教育体系的内涵界定与整合的问题,仍然需要学界在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与推进过程中作出进一步的论证,以期得出一个符合时代特征的科学结论。

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

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槠。

2.“校外教育”发展面临的体制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所谓校外教育,是相对正规学校教育而言的各种学校以外的非正规和非正式的教育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