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详解甲流疫苗生产原理和过程
甲型肝炎疫苗的研发历程与成果展示

甲型肝炎疫苗的研发历程与成果展示甲型肝炎是一种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该病毒感染后可导致肝脏炎症和功能异常,严重时可引发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并发症。
为了预防和控制甲型肝炎的传播,科学家们经过多年的努力,成功地研发出了甲型肝炎疫苗。
甲型肝炎疫苗的研发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当时,科学家们首次成功地分离出甲型肝炎病毒,并开始研究其病毒学和免疫学特性。
随着对病毒的深入了解,科学家们开始尝试研发相应的疫苗。
在20世纪70年代,研究人员利用感染甲型肝炎病毒的志愿者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通过观察志愿者的免疫反应和疾病发展情况,科学家们逐渐确定了甲型肝炎病毒的抗原特性,并开始尝试提取和纯化这些抗原。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开始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生产甲型肝炎疫苗。
他们将甲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基因克隆到大肠杆菌等宿主细胞中,通过大规模培养和纯化,获得了高纯度的抗原蛋白。
这些抗原蛋白被称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是甲型肝炎疫苗的主要成分。
甲型肝炎疫苗的临床试验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
在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对数以千计的志愿者接种甲型肝炎疫苗,并观察其免疫反应和保护效果。
结果显示,甲型肝炎疫苗能够有效地诱导人体产生抗体,提供长期的免疫保护。
在甲型肝炎疫苗的研发过程中,科学家们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由于甲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特殊,疫苗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研发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研究人员通过不断优化疫苗的配方和生产工艺,确保了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甲型肝炎疫苗的研发成果展示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自从甲型肝炎疫苗问世以来,全球范围内的甲型肝炎发病率显著下降。
疫苗的广泛接种不仅减少了甲型肝炎的发病率,还降低了甲型肝炎相关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然而,尽管甲型肝炎疫苗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一些贫困地区和发展中国家,疫苗的普及和接种率仍然面临挑战。
甲型流感疫苗的制备工艺与质量控制研究

甲型流感疫苗的制备工艺与质量控制研究甲型流感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控制和预防甲型流感的传播,疫苗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甲型流感疫苗的制备工艺与质量控制进行研究。
一、疫苗制备工艺甲型流感疫苗的制备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病毒培养、病毒灭活、抗原提取、配方制备、灌装以及疫苗接种。
1.病毒培养甲型流感病毒的培养是疫苗制备的第一步。
病毒通常在鸡胚中培养,也可以在细胞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在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营养物质浓度,以促进病毒的生长和复制。
2.病毒灭活病毒灭活是为了降低疫苗的病原性,确保疫苗的安全性。
常用的灭活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如热灭活和紫外线灭活,而化学方法如甲醛灭活和β-普鲁酮灭活等。
3.抗原提取病毒灭活后,需要进行抗原提取,以获得病毒的抗原成分。
抗原提取方法主要包括生理盐水溶解法、低渗透压法和离子交换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提取出病毒抗原,为后续的配方制备提供基础。
4.配方制备配方制备是将提取的抗原与辅助成分进行混合,制成疫苗的关键步骤。
辅助成分包括佐剂、稳定剂和防腐剂等,它们能够提高疫苗的免疫原性、稳定性和保存期限。
合理的配方制备可以确保疫苗的质量和疫苗接种后的效果。
5.灌装制备完成的疫苗需要进行灌装,以便进行后续的包装和运输。
灌装主要是将制备好的疫苗注入到疫苗瓶中,并进行密封。
在灌装的过程中,要保持无菌条件,避免细菌和其他污染物的进入。
6.疫苗接种最后一步是将灌装完成的疫苗进行接种,以预防甲型流感病毒的感染。
接种的方法可以是注射或者鼻喷雾等。
接种后,疫苗会诱导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从而提高对甲型流感的免疫能力。
二、疫苗质量控制甲型流感疫苗的质量控制对于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疫苗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病毒灭活效果检验、抗原含量检测、佐剂稳定性检验、无菌性检验和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检测等。
甲流灭活疫苗制备工艺流程

甲流灭活疫苗制备工艺流程英文回答:Influenza vaccine inactivated production process.1. Seed Preparation.Collection and isolation of influenza virus strains from clinical samples.Propagation of viruses in embryonated chicken eggs (ECE) or cell culture.Characterization and selection of high-yielding and antigenically representative strains.2. Virus Propagation.Expansion of selected virus strains in large-scale bioreactors.Optimization of growth conditions for maximum virus yield.3. Virus Harvest and Clarification.Removal of cellular debris and impurities from the virus suspension.Concent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viral particles through filtration or centrifugation.4. Inactivation.Chemical (e.g., formalin) or physical (e.g., heat) treatment of the virus suspension.Inactivation of viral infectivity while preserving antigenicity.5. Purification.Removal of residual inactivation agents and other impurities.Further concent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viral antigens.6. Adjuvant Formulation.Addition of adjuvants (e.g., aluminum salts) to enhance immune response.Stabilization of vaccine formulation for long-term storage.7. Filling and Packaging.Aseptic filling of vaccine into vials or syringes.Labeling and packaging for distribution.8. Quality Control and Release.Rigorous testing to ensure vaccine safety, potency, and stability.Compliance with regulatory standards and guidelines.中文回答:甲流灭活疫苗制备工艺流程。
甲型H1N1流感疫苗研发技术分析

甲型H1N1流感疫苗研发技术分析2009年,全球范围内爆发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许多国家开始积极研发针对这种流感的疫苗。
当时,研发这种疫苗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在制造规模和效率方面还存在一些挑战。
本文将从研发技术的角度来探讨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研发过程。
1. 病毒的繁殖与分离研发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第一步就是获取到病毒。
这通常需要在流感病例中分离出病毒,然后在细胞培养基中使其繁殖。
目前,一般是使用鸡胚作为繁殖基质,因为鸡胚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易于繁殖。
在繁殖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病毒的变异和污染。
2. 病毒的灭活或减毒在获得病毒之后,还需要进行灭活或减毒处理。
灭活是指使用一定杀菌剂将病毒杀死,以避免在接种后对宿主造成不良反应。
减毒则是通过长时间传代等方法改变病毒,使其不再具备致病性,但能够引起免疫反应。
在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研发中,两种方法都有被使用。
3. 抗原的筛选和生产经过灭活或减毒处理后,需要筛选出具有抗原特异性的部分制作疫苗。
甲型H1N1流感病毒表面的HA和NA糖蛋白就是其中主要的抗原。
一般采用基于细胞培养的方法进行筛选和生产,这样可以保证疫苗的质量和纯度。
4. 疫苗加工和分装经过以上步骤,就可以开始进行疫苗的加工和分装。
这里需要避免制造过程中的污染,同时保证疫苗的纯度和稳定性。
在分装之前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测,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以上就是甲型H1N1流感疫苗研发中主要的技术流程。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病毒的变异和不同地区的疫情不同,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研发需要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完善。
此外,疫苗的制造效率和规模也是研发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不同的制造工艺可能会带来不同的效率和成本。
总之,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研发需要经历一系列复杂的技术流程,其中涉及到细胞培养、灭活或减毒、抗原生产、疫苗加工和分装等多个方面。
在不断变化的疫情环境下,研发人员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技术,以提高疫苗的制造效率和质量,保护公众免受流感侵袭。
揭秘甲型H1N1流感疫苗生产过程

揭秘甲型H1N1流感疫苗生产过程作者:郑筱倩卢艳艳来源:《科学之友》2009年第31期进车间之前,要先按照6步法进行洗手,连指缝都要刷洗干净;在净化车间内,随意站起身都有可能影响环境质量……近日,华兰生物首批甲流疫苗获得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的批签发检定报告,它将随时可以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令送往指定地点。
这标志着河南造甲流疫苗获准出厂了。
这些能帮人类抵抗甲流的“法宝”,究竟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安全性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了新乡华兰生物疫苗有限公司。
很神奇鸡蛋中“生产”出疫苗“鸡蛋没有孵出小鸡,这次孵出的是疫苗”。
河南新乡华兰生物疫苗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范蓓说,“甲流疫苗是由受精的鸡蛋培养出来的”。
2009年6月3日,华兰生物获得生产甲流疫苗用的毒株,该毒株由世界卫生组织提供。
要想消灭对方,首先要了解对方,欲擒故纵,麻痹对方,放任对方,最终击败对方。
于是在获得毒株后,华兰生物做的第一件事是制备出更多的毒种,为大规模疫苗生产提供足够多的种子。
一般情况下,流感病毒最适应的繁殖环境就是孵化中的鸡胚。
工作人员将受过精的鸡蛋,放到恒温恒湿的暖箱里孵化。
经过10余天的孵化后,工作人员在鸡胚上注入病毒。
一个鸡胚就等于一个母体,病毒被注射到鸡胚上后,吸取丰富的营养迅速繁殖起来。
这些病毒只管肆无忌惮地生长,却不知道前面等着它们的是什么。
经过一个周期即两天之后,满载病毒的鸡胚被送到全自动鸡胚收获机上提取病毒液。
紧接着,这些病毒液要接受一场巨大的“洗礼”——灭活,加入灭活剂,使病毒失去感染能力。
灭活是指将病原杀死,但仍保留病毒的抗原性。
经过灭活的病毒已经失去了它们狂妄的武器——毒性,初具“良民”形象。
然后,再经过纯化、裂解等过程,疫苗就基本形成了。
这些疫苗液被送入分装车间,装进透明的小瓶,一支支拇指粗细的甲流疫苗排着队,顺着传送带,从分装间进入包装间,一剂完整的疫苗就生产出来了。
就这样,从注射入鸡胚开始,经过45天的“锻造”,甲流病毒正式改头换面成为保护人类的“侠客”。
甲流疫苗原理

甲流疫苗,全称为甲型H1N1流感疫苗,是为了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病毒(一种A型流感病毒)的传播而研发的疫苗。
甲流疫苗的原理基于流感病毒的免疫学特性,通过接种疫苗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产生对特定流感病毒的免疫反应。
以下是甲流疫苗的基本原理:
抗原识别:甲流疫苗通常包含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表面抗原,如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或者是这些抗原的特定部分。
当疫苗被注射到人体中时,免疫系统会识别这些外来的抗原。
免疫应答:识别抗原后,人体的免疫系统会启动响应机制,产生特异性的抗体来中和病毒。
此外,免疫系统还会产生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包括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反应和细胞因子产生的调节作用。
免疫记忆:在疫苗引发的免疫应答中,免疫系统会产生记忆细胞,这些细胞能够在未来的感染中迅速识别并对抗病毒,从而减少感染的可能性或降低疾病的严重程度。
疫苗效力:甲流疫苗的效力通常通过临床试验来评估,包括疫苗对预防流感样疾病、减少严重疾病和死亡的保护效果。
理想的流感疫苗应能提供广泛的保护,覆盖流感病毒可能出现的多种抗原变异。
安全性:在疫苗研发和批准过程中,其安全性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甲流疫苗在上市前会经过严格的测试,以确保没有严重的副作用。
接种策略:为了最大化疫苗的保护效果,通常会推荐在流感季节开始之前进行疫苗接种,或者在流感活动期间尽早接种。
甲流疫苗的研发和应用是基于对流感病毒生物学特性的深入理解,以及对疫苗免疫学原理的掌握。
随着病毒变异和全球流感疫情的变化,疫苗的配方和接种策略可能需要不断更新和调整,以保持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疫苗制造工艺流程

疫苗制造工艺流程疫苗的制造工艺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严格的质控和规范操作。
下面将详细介绍疫苗的制造工艺流程。
1. 疫苗株的选取:疫苗的制造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疫苗株。
一般来说,疫苗株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稳定性,并且能够大量繁殖。
2. 疫苗株的培养:选定合适的疫苗株后,需要进行培养。
培养疫苗株的目的是获取足够多的病毒或细菌,以便后续的疫苗制备。
培养可以使用细胞培养或动物体内培养的方法,具体选择方法取决于疫苗的类型和要求。
3. 病毒或细菌的分离和纯化:经过培养后,疫苗株的病毒或细菌需要经过分离和纯化。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去除杂质,保证制备的疫苗纯度和活性。
分离和纯化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包括超离心、凝胶层析、电泳等。
4. 疫苗成分的制备:疫苗的制备需要将病毒或细菌与适当的辅料和添加剂混合。
辅料和添加剂的选择要根据疫苗的类型和要求进行,常见的辅料有生物材料、抗生素、缓冲液等。
5. 疫苗的灭活或减毒:一些疫苗需要进行灭活或减毒处理,以降低其病原性。
灭活或减毒的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如热处理、辐射等)和化学方法(如使用化学药物)。
6. 疫苗的配方和调整:疫苗的配方需要根据不同病毒或细菌的特性进行调整,确保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稳定性。
这个过程需要严格的实验室操作和质控。
7. 疫苗的灌装和包装:制备好的疫苗需要进行灌装和包装,以确保其保存和使用的方便和安全。
灌装可以选择注射器或瓶装等方式,包装则需要使用符合规范的包装材料和方法。
8. 疫苗的质量控制:疫苗的质量控制是疫苗制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保证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质量控制包括原料的检验、疫苗的检测和稳定性研究等。
9. 疫苗的储存和运输:制备好的疫苗需要储存和运输,以保证其质量和效力。
疫苗的储存需要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运输则需要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
10. 疫苗的接种和监测:最后,疫苗需要进行接种和监测。
接种是将疫苗注射给人或动物,以产生免疫力。
初中语文 文摘(社会)揭秘上海甲流疫苗生产全过程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 可编辑1 / 1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 Aspose Pty Ltd.揭秘上海甲流疫苗生产全过程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的办公楼坐落在西路上一座老式花园洋房内。
上生所年底前生产1000万人份疫苗投入市场,是目前国内产能和供应量最大的疫苗生产企业之一。
进入生产车间之前,记者和摄影师被要求将双手洗净,将脖颈的项链取下,穿上两套隔离服,戴上帽子、手套,穿专用的袜套和塑胶鞋。
全副武装之后,记者发现自己全身上下每一寸肌肤都被严严实实地裹起来,除了两只眼睛露在外面。
每位进入者还被要求必须戴上N95口罩。
跟普通的口罩不同,N95口罩一般用于与SARS 病人亲密接触的医护人员,其中装有活性炭具有高度隔离防护作用,质地非常厚,紧贴面部。
记者戴了约10分钟,就开始气喘。
“全副武装”踏进车间,第一感觉不像是身处生物制品工厂,而是到了鸡蛋加工厂。
放眼望去,满目都是白花花的鸡蛋。
一排排鸡蛋以横6只、竖6只地排成方形,整齐地叠放起来。
据悉,这不是普通的鸡蛋,是一种特殊品种,是美国引进的海兰白鸡所生。
这种鸡蛋的外壳色泽白得像瓷器,光洁无瑕,个头全都一般大,比普通鸡蛋稍大。
全程陪同记者参观的中心副主任杨月莲解释说,这些鸡蛋是被拿来接种病毒用的,它们的作用,相当于甲流病毒的“孵化场”。
“它们多是由出生30周至56周的鸡生的受精蛋,孵化10天才能用于接种病毒。
这些母鸡的饲养有严格的要求,必须是笼养在清洁的隔离鸡舍内,就连吃的饲料也是纯天然的特殊饲料,这样生产出来的鸡胚蛋才能符合疫苗生产要求。
”疫苗生产的第一道环节,是检查这些鸡胚。
一间20多平方米的漆黑暗室内,3位操作人员正拿着电吹风形状的照蛋器照射鸡蛋。
在检查鸡胚的时候,“海兰白”品种的好处清晰可见。
一位工作人员熟练地将照蛋器在蛋壳上方移动,双眼一眨不眨,盯着蛋壳的变化,遇到那些血管丰富饱满的鸡胚,他会禁不住兴奋地赞一声“好胚”,偶尔碰上几个血管一片模糊,或根本看不出血管的弱胚、死胚,便会眼明手快地挑出来,扔进废蛋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家详解甲流疫苗生产原理和过程11月9日,虹口第三中心小学学生接种甲流疫苗。
张栋摄2700万人接种甲流疫苗之后12月1日,卫生部通报目前共有4人接种疫苗后死亡。
虽然通报指出其中3人死亡和疫苗无关,另一死因还在调查。
人们对疫苗还有不信任,其来源于不了解。
它究竟和病毒是什么关系?它是如何发挥效用的?为什么会有副作用?尽管这些问题被人问过无数遍,但所有的答案都被太多专业术语包裹着,让人不敢亲近也不得要领。
本组稿件中第一篇希望以事实和数据来为疫苗正本清源;第二篇带你进入一个微观世界,感受我们体内的疫苗如何工作。
“又是一个问疫苗的。
”张清平(化名)挂了电话后说道。
自从9月21日北京在全国率先启动国庆庆典人员甲流疫苗接种后,张清平似乎每天都会接到一个询问疫苗是否安全的电话。
身为国家疾控中心的一个普通工作人员,他的意见自然成为亲友们衡量是否接种疫苗的某种标准。
这是种全球性的疑虑中国、美国、法国在疫情初期都出现了疫苗接种率低的现象,专家认为民众对其太不了解对接种疫苗有疑虑的人,并不只是张清平的亲友们,这种顾虑是全球性的。
法国的接种运动已开始了一个多月,政府专门成立1080个接种中心,但民众对接种甲流疫苗的热情并不高:愿意接种疫苗的人数从今年6月份的六成下降到了9月份的四成,而愿意接种的医护人员仅占26%。
这种现象也出现在美国医护人员身上,在341家医院中,接种率七成以上的医院仅占37%,拒绝接种的医护人员大多担心甲流疫苗会引发副作用。
在中国,医护人员属于第一批接种疫苗的人群。
到上月中旬,卢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有不到20%的医护人员接种了疫苗。
院长吴海涛说,有些人每年都接种流感疫苗,但今年,他们决定“等等再说”。
某媒体此前进行的一项调查也显示,2000名受访者中,有超过54%的人表示不想接种。
大家具体在担心些什么?吴海涛说:“这是个新疫苗,究竟安全性如何,都不了解。
”流感疫苗的接种率低不只是全球性还是历史性的。
美国记者劳里加勒特做过调查,美国经历“西班牙大流感”后,流感疫苗接种率也不高。
在1968年到1974年之间,美国接种流感疫苗人数最多的时候发生在1968年流感暴发期间,但也只有10.7%的人接受了注射。
1975年,加利福尼亚的许多疫苗都坏在了仓库里。
国内一流行病专家说,人们一般都愿意靠自身免疫力来制服流感。
许多官员也表示出平和心态。
“担心是正常的,不担心才奇怪。
”北京市疾控中心免疫预防所副所长卢莉说,专家们讲道理,让老百姓自己判断。
”不是一个新疫苗专家黄建始说,流感疫苗就像月饼,每年制作工艺相同,今年只是馅不同,用了新毒株黄建始是个愿意给老百姓讲道理的人,而且能够讲得有趣生动。
他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流行病学教授。
他发现太多专家用太多专业术语在讲解疫苗生产原理和过程,“毒株”、“灭活”、“裂解”等词语最后只会让公众听得雾水满头。
疫苗其实是用毒株残破的肢体制成的。
甲流疫苗原理示意图甲型H1N1病毒(病毒身上突出的那两种触角H1、N1,能引起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这是疫苗原理基本前提。
)→灭活和裂解(人们先让病毒失去活性,再将它分裂成许多碎片,这样病毒就无法攻击人类。
)→制成疫苗(人们再将H1和N1以及其他蛋白质收集起来,构成疫苗,注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便能识别该种病毒了。
)新京报制图/丁华勇病毒接种甲型H1N1流感病毒就像是个球,球上布满触角,它们是血凝素蛋白质(H1)神经氨酸酶(N1)。
而这些H1和N1蛋白质是会引起人体免疫系统攻击的,所以我们称它们为抗原。
制作疫苗,就是先将病毒杀死,将它分裂,再收集起那些触角H1和N1,也包括一些其他无害的蛋白质,这就构成疫苗的主要组成部分。
当这些无害的触角H1和N1注射到人们体内,免疫系统便会发起攻击,将它们吞噬。
从此以后,人体开始认识这一新病毒。
当真正的病毒侵入人体后,就会很快被人体消灭。
“其实所有流感病毒的疫苗都是这样生产的。
”黄建始说。
这种工艺已用了四五十年,用这种工艺制造的流感疫苗已经接种了几亿人。
流感病毒年年变,所以流感疫苗每年都要重新做,有时用甲型H2N2,有时用甲型H3N2,而这次用的是新甲型H1N1。
“打个比喻,疫苗像月饼,制作工艺早就设计好,只不过今年做的月饼馅不同。
所以,疫苗制作工艺应该没太大问题,不是个完全创新的东西。
”黄建始说。
“超速”研制疑云甲流疫苗研制只用了82天,疫苗企业解释,主要是改变检定流程,缩短近一半时间这款疫苗在短暂的82天内便“超速”研制成功,也引起不少人存疑。
“主要原因是,企业与国家相关部门之间的程序无缝对接。
”北京科兴企业发展部宣传主管刘沛诚说,也改变了疫苗检定流程。
以前,疫苗生产出来后,企业自检合格后,再送到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定。
“这次实行了平行检定。
”刘沛诚解释说,即企业自检与中检所同时检定。
这样大概节约了35个工作日,缩短了近一半时间。
在刘沛诚看来,生产工艺既然是成熟的,那么生产过程中只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疫苗质量就有保证。
刘沛诚表示,他们在鸡胚培养、灭活病毒、纯化、裂解等工序中,每一步都有相关严格标准和抽查检定。
“用的毒株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
”刘沛诚说。
国家疾控中心科技处处长董小平表示,国家对于疫苗质量的检定标准是参照欧盟和美国两个标准来制定的。
“在DNA、蛋白残留及纯度等方面的标准甚至比欧盟和美国高。
”董小平说。
对于这些解释,黄建始表示,他还是相信,应该“让数据说话”。
不良反应,万分之一全球接种者出现41例死亡,皆为偶合死亡,中国不良反应数量和加拿大相当当疫苗大面积推广之际,接种者的丝毫反应,都会牵动那些不接种的观望者的心。
他们陆续看到听到周围有人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硬结等症状,身体反应主要有发热、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卫生部12月1日通报4人接种疫苗后死亡,令观望者疑虑更深。
卫生部专家说,那3例只是偶合死亡,和疫苗无关。
国内一流行病学专家说,偶合死亡就是说,不注射疫苗,他们也会出现死亡。
世界上任何一种疫苗接种后都会出现偶合死亡。
截至11月30日,来自卫生部的数据显示,全国已有2700余万人注射了甲流疫苗。
出现疑似接种异常反应的有2867例。
约占总数的万分之一。
“所有药品都不能排除有副作用的可能。
”国家疾控中心科技处处长董小平说。
而对比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字,中国疫苗不良反应并没有显得超乎异常。
世卫组织11月19日表示,目前全球接种者已超过6500万,出现41例死亡,他们的死因与接种疫苗“没有直接联系”。
11月3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主任梁晓峰称“甲流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在可控范围内。
解放军总医院的刘刚说,那些危及生命的严重不良反应比率不到十万分之一,“比中500万彩票几率还小。
”一直相信数据的黄建始现在认为,疫苗“基本上”是安全的。
“接种”也为保护社会专家认为,接种除能保护个人外,对公共卫生也有好处;就医者少,医院压力也就小甲流第二波日渐汹涌,注射疫苗意识在逐步增强。
11月24日,北京甲流疫苗接种放开了户籍限制,有些接种点排起了队。
据北京市卫生局疾控处的统计信息:现在每天大概有5万人在京接种甲流疫苗。
郭林艳有些不堪重负。
这名卢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健科的医生,每天要接种400多人,除了体力透支外,还须时刻保持警惕状态。
“担心出现异常反应。
”郭林艳说。
郭林艳像全国各甲流疫苗接种点的医护人员一样,已参加过甲流疫苗接种和急救的培训。
而且接种点都配备急救人员和急救设备,甲流疫苗注射的上报检测系统也已准备就绪。
但她仍感到心很累。
她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胸牌。
牌上写着,“参加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培训,完成培训计划全部课程,经考核通过。
”“我需要让每位接种者能看见这行字。
”郭林艳说,这样能给他们带来信心。
郭林艳和记者说话时,嗓子有些哑。
那时才下午1点,她已登记18位接种者。
她需要不断重复,疫苗只有约万分之一的不良反应,包括局部疼痛、红肿、轻度发热、头疼等,这些症状一般能在1-2天内得到缓解。
无需支付费用。
注射疫苗两周后才会产生抗体。
她还需要说明,甲流疫苗的作用、禁忌,并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
接种者在充分知道疫苗风险和效益后,填写知情同意书,开始接受注射。
国家疾控中心科技处处长董小平认为,注射疫苗除了对个人能起到保护外,对公众、公共卫生也有好处。
北京市疾控中心免疫预防所副所长卢莉认可这种说法。
“免疫人群多了,就医的人就少了,能缓解医院的压力。
”卢莉说。
北京卫生局疾控处处长赵涛说,现在接种者中老年人不多,如果重点人群的免疫接种率不能超过50%,将很难在12月中下旬流感病毒肆虐高峰到来前,建立起有效的免疫屏障。
疫苗产能存在缺口专家表示,这是世界普遍问题,但缺口背后也反映我国的公共卫生意识不足最近,郭林艳接到家人电话总会聊到疫苗。
她说,“他们老是催我在北京快打疫苗。
”郭林艳父亲在云南某县任教,该校一共分到两支疫苗。
父亲对郭林艳说,“光副校长就十几个,抢也抢不到。
”疫苗是否存在缺口,成为社会又一关注话题。
在董小平看来,甲流疫苗产能不足的现状是市场中正常的供给矛盾,也是一个全世界普遍的问题。
“但与欧美国家相比,我们甲流疫苗的缺口确实要大很多。
”据他介绍,出现这种状况和我国的疫苗市场现状:我国的季节性流感疫苗的接种率不到1%,远远低于其他国家10%的平均水平,疫苗市场本身就小,相应企业也就少。
11月25日,生产出第一支甲流疫苗的北京科兴,并未出现加班加点生产的情况。
对此科兴公司称有自己的苦衷:疫苗生产有其特殊性,其需求状况比较稳定。
而超出市场需求的过剩疫苗,是要被彻底焚烧销毁的。
这意味着生产越多,可能带来的损失越大。
董小平把这现象归结为,我们国家的公共卫生意识不足。
“如果生产这些疫苗以前就是国家买单,那疫苗市场会比现在大,产能自然也会增长。
”董小平说。
据董小平介绍,不少欧美国家民众购买疫苗时就已经包含了一定数额的保险,即使有接种反应发生,民众也无后顾之忧。
“但目前来说我们还没有建立起一个这样完善的机制。
”董小平说。
“更应提高全民健康”专家黄建始认为,甲流给与我们经验,国家应把更多资源用于完善公共卫生环境关于疫苗资源的使用,国家做了统筹安排。
“我们会根据防控形势统一协调分配疫苗。
不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接种疫苗。
”国家药监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说。
董小平对此进行解释,目前我国甲流疫苗的接种策略是:重点人群优先接种;疫情较重、人口密集、人口流动性大的地区优先接种。
“在国家资源的分配上,大量的钱不是用在全面改善提高全民的健康素质上,而是过度地投资在医学技术上,造成大量的医疗资源浪费。
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老百姓的总体健康状况。
”黄建始说。
黄建始觉得,此次甲流大流行,给我们国家很多经验,也希望能促进国家将资源科学合理地按国民健康的实际需求进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