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杀虫剂分类
常用十大杀虫剂(十大类杀虫剂详解)

常用十大杀虫剂(十大类杀虫剂详解)杀虫剂分类有以下几种方式:1、按作用方式可分类为:胃毒剂、触杀剂、熏蒸剂、内吸杀虫剂;2、按毒理作用可分类为:神经毒剂、呼吸毒剂、物理性毒剂、特异性杀虫剂;一、新烟碱类杀虫剂1、吡虫啉具有优良的内吸性、高效、杀虫谱广、持效期长、对哺乳动物毒性低等特点。
而且还具有良好的根部内吸活性、胃毒和触杀作用。
吡虫啉是内吸作用杀虫剂,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叶蝉、飞虱、粉虱、蓟马等。
既可用于茎叶处理、种子处理,也土壤处理。
2、啶虫脒具有内吸性强、用量少、速效好、活性高、持效期长、杀虫谱广等特点。
用于防治蔬菜、果树、马铃薯、烟草等作物同翅目、鳞翅目、鞘翅目害虫等。
对甲虫目害虫也有明显的防效,并具有优良的杀卵、杀幼虫活性。
既可用于茎叶处理,也可以进行土壤处理。
3、噻虫嗪具有触杀、胃毒、内吸活性,而且具有更高的活性、更好的安全性、更广的杀虫谱及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长等特点。
对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尤其是同翅目害虫有高活性,可有效防治各种蚜虫、叶蝉、飞虱类、粉虱、马铃薯甲虫、跳甲、线虫等害虫及对多种类型化学农药产生抗性的害虫。
既可用于茎叶处理、种子处理,也可以进行土壤处理。
广泛应用于稻类作物、甜菜、油菜、马铃薯、棉花、菜豆、果树、花生、向日葵、大豆、烟草和柑橘等。
4、烯啶虫胺具有低毒、高效、残效期长和卓越的内吸、渗透作用等特点。
对各种蚜虫、粉虱、水稻叶蝉和蓟马有优异防效,对用传统杀虫剂防治产生抗药性的害虫也有良好的活性。
适宜的作物为水稻、蔬菜、果树和茶叶等。
茎叶处理、土壤处理。
5、噻虫啉具有内吸性强、用量少、速效好、活性高、持效期长、杀虫谱广、与常规农药无交互抗性等特点。
对鳞翅目害虫如苹果树上的潜叶蛾和苹果蠢蛾也有效。
茎叶处理,种子处理。
6、噻虫胺具有杀虫谱广、触杀、胃毒和内吸性等特点。
主要用于防治水稻、果树、棉花、茶叶、草皮和观赏植物等作物上的半翅目、鞘翅目和一些鳞翅目等害虫。
常见杀虫剂有哪些种类

常见杀虫剂有哪些种类(一)按杀虫剂的原料来源分类1.有机合成杀虫剂:是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制成的有机化合物杀虫剂。
这类杀虫剂用途广、效果高,所以发展很快,是目的和今后农药使用最主要的一类杀虫刘。
这类农药在国内外生产的品种很多,如敌敌畏、溴氰菊酪等。
这一类杀虫剂按照化学组成的不同又可分为下列几种。
(1)有机氯杀虫剂:村机氯杀虫剂的分子中部含有氯元素,毒杀芬等(图内已停止生产)(2)有机磷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的分子中都含有磷元杀螟松、敌百虫等(3)有机氮杀虫剂:有机氮杀虫剂的分子中含有氮元素,如西维因、叶蝉散、螟蛉畏等。
4)拟除虫菊酯类杀山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是人工合成类似天然除虫菊酯的化合物。
是—类当前发展最快的杀虫剂,如杀灭菊酯、溴氰菊酯等2.无机杀虫剂:是指元机化合物的杀虫剂,如亚砷酸(白砒)、氟化钠等,此类杀虫剂也称为矿物性杀虫剂。
3.微生物杀以剂:微生物杀虫剂用于防治害虫的病原体(真菌、细菌、病毒等),如青虫菌、白僵菌、7216等。
4.植韧性杀虫剂,植物性杀虫剂是用天然植物加工制造的杀虫剂。
它含有效成分是天然有机化合物,加除虫菊、烟草及各种植物性农药。
(二)按杀虫剂的作用方式分类1.胃毒剂:药剂通过害虫的口器及消化系统进入体内,引起害虫中毒或死亡,具有这种胃毒作用的杀虫剂称为胃毒剂。
如敌百虫、白砒等。
此类杀虫剂适用于防治咀嚼式口器害虫,如粘虫、蝼蛄、蝗虫等;另外,对防治舐吸式口器的害虫(蝇类>,也有效。
2.触杀剂:药剂接触害虫的表皮或气孔渗入体内,使害虫中毒或死亡,具有这种触杀作用的药剂称为触杀剂,如对硫磷(1605)、辛硫磷等。
日前使用的大多数杀虫剂属于此类。
可用于防治各种类型口器的害虫3.熏蒸剂:药剂在常温下以气体状态或分解为气体,通过害虫的呼吸系统进入虫体,使害虫中毒或死亡,具有这种熏蒸作用的药剂称为熏蒸剂,加磷化铝、氯化苦、棉隆溴甲烷等。
熏蒸剂一般应在密闭条件下使用。
4.内吸杀虫剂:药剂通过植物的叶、茎、根部或种子被吸收进入植物体内,并在植物体内疏导、扩散、存留或产生更毒的代谢物。
十大类最常用杀虫剂详解

十大类最常用杀虫剂详解杀虫剂分类有以下几种方式:1、按作用方式可分类为:胃毒剂、触杀剂、熏蒸剂、内吸杀虫剂;2、按毒理作用可分类为:神经毒剂、呼吸毒剂、物理性毒剂、特异性杀虫剂;3、按来源可分为:无机和矿物杀虫剂、植物性杀虫剂、有机合成杀虫剂、昆虫激素类杀虫剂;4、按化学结构可分类为:新烟碱类杀虫剂,如吡虫啉、啶虫脒等;有机磷类杀虫剂,如辛硫磷、毒死蜱等;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如异丙威、灭多威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如氯氰菊酯、杀灭菊酯等;有机氯杀虫剂,如硫丹等;杀螨剂类杀虫剂,如哒螨灵、克螨特等;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如虫酰肼、抑食肼等;沙蚕毒素类杀虫剂,如杀螟丹、杀虫双等;苯甲酰脲类杀虫剂,如除虫脲、噻嗪酮等。
此外,还有根据有效成分物质来源划分的植物源类杀虫剂,如鱼藤酮、烟碱等;微生物源类杀虫剂,如BT、多角体病毒等。
下面咱们按化学结构分类详细的介绍一下!一、新烟碱类杀虫剂1、吡虫啉具有优良的内吸性、高效、杀虫谱广、持效期长、对哺乳动物毒性低等特点。
而且还具有良好的根部内吸活性、胃毒和触杀作用。
吡虫啉是内吸作用杀虫剂,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叶蝉、飞虱、粉虱、蓟马等。
既可用于茎叶处理、种子处理,也可土壤处理。
2、啶虫脒具有内吸性强、用量少、速效好、活性高、持效期长、杀虫谱广等特点。
用于防治蔬菜、果树、马铃薯、烟草等作物同翅目、鳞翅目、鞘翅目害虫等。
对甲虫目害虫也有明显的防效,并具有优良的杀卵、杀幼虫活性。
既可用于茎叶处理,也可以进行土壤处理。
3、噻虫嗪具有触杀、胃毒、内吸活性,而且具有更高的活性、更好的安全性、更广的杀虫谱及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长等特点。
对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尤其是同翅目害虫有高活性,可有效防治各种蚜虫、叶蝉、飞虱类、粉虱、马铃薯甲虫、跳甲、线虫等害虫及对多种类型化学农药产生抗性的害虫。
既可用于茎叶处理、种子处理,也可以进行土壤处理。
广泛应用于稻类作物、甜菜、油菜、马铃薯、棉花、菜豆、果树、花生、向日葵、大豆、烟草和柑橘等。
杀虫剂的分类和检测

杀虫剂的分类和检测
杀虫剂是指用来防治害虫的化学制剂。
杀虫剂为农业增产解决人类粮食问题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也是造成农药污染环境的最重要因素,与害虫天敌及其他有益生物的减少甚至濒临灭绝也有特别密切的关系。
杀虫剂的分类:
1.按作用方式可分类为胃毒剂、触杀剂、熏蒸剂、内吸杀虫剂。
2•按毒理作用可分类为神经毒剂、呼吸毒剂、物理性毒剂、特异性杀虫剂。
3.按来源可分为无机和矿物杀虫剂、植物性杀虫剂、有机合成杀虫剂、昆虫激素类杀虫剂。
少数传统药剂,如矿油乳剂等的作用机理主要在体表起物理杀虫作用,绝大多数有机合成杀虫剂都进入害虫体内,在一定部位干扰或破坏正常生理、生化反应。
进入害虫体内的途径,有的是随取食通过口器进入消化道、渗入血液中,有的是通过表皮,也有的是通过气孔和气管,进入体内的药剂与害虫体内的各种酶系发生生化反应,一些反应使药剂降解失去毒力,但也有些药剂被活化使毒力增强,未被降解(或活化后的化合物)的药剂因作用机理不同而在一定部位发挥毒杀作用,如作用于神经系统或作用于细胞内呼吸代谢过程。
在农业的迅速发展中,杀虫剂令作物产量大升。
它的使用历史长、
用量大、品种多,是主要用于防治农业害虫和城市卫生害虫的药品。
然而,几乎所有杀虫剂都会严重地改变生态系统,大部分对人体有害,其它的会被集中在食物链中。
我们必须在农业发展与环境及健康中取得平衡。
因此,对杀虫剂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检测要选择专业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
得出来的结果才准确、有用。
常见杀虫剂分类

六、吡唑类--氟虫腈
七、抗生素类杀虫剂--阿维菌素
八、甲脒类杀虫剂
毒剂的作用机制
①中毒首先表现为活动减少、取食降低,到蜕皮或变态时才表现出明显的中毒症状. ②旧表皮不能蜕掉或不能完全蜕掉而死亡;新表 皮很薄容易裂开,体液外流. ③老熟幼虫不能化蛹,或出现畸形(半蛹半幼虫、 半蛹半成虫)而死亡.
使害虫呼吸减弱,心脏搏动缓慢,逐渐死亡 使害虫得败血症而死,作用慢,在脱皮及变态期作 用明显,3-5 天后才发挥药效.
三、新烟碱类杀虫剂
四、沙蚕毒素类杀虫剂
五、菊酯类杀虫剂
①直接作用轴突膜,改变神经膜钠离子通道的通透性,特别是延迟了钠离子通道的关闭,造成突触后膜 上钠离子通道长时间开放,钠离子长时间涌入膜内而长时间兴奋. ②抑制三磷酸腺苷酯酶的活性,通过三磷酸腺苷酯酶分解三磷酸腺苷产生 的能量来调节 Ca++的浓 度,而 Ca++是启动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关键因素, 例如:影响谷氨酸及γ—氨基丁酸(GABA)释放,但作 用机制目前还不清楚. I 型:包括胺烯菊酯、丙烯菊酯、苄呋菊酯、苯醚菊酯及二氯苯醚菊酯. 中毒昆 虫出现高度兴奋,不协调运动. II 型:包括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杀灭菊酯及其它含有氰基(—CN)的除 虫菊酯.不表现高度兴奋及 不负温 协调运动 ,昆虫接 触药剂 后很快产生 痉挛 ,立 即 进 入麻痹 状态,最后中毒死亡. ① 度系数药剂 :在 15℃—35℃范 围内 ,温 度 较 低, 对昆虫的毒力 较高. ②I 型:电生理表现为明显的负后电位,即一次刺激能产生重复放电.(重 复放电,相当于中毒症状的兴 奋期;随后发生不规则的重复后放—相当痉 挛期;最后重复后放的减弱和停止—相当中毒症状的麻痹 期与死亡). ③对昆虫的中枢神经系统可产生麻痹,对昆虫有很强的击倒作用. ⑥菊选择 酯类性: 有复苏 性.谱,主要毒杀咀嚼口器害虫、刺吸口器害虫. ①无 杀虫广 ②大量使用,目前耐药性较重. I 型:兴奋、痉挛、麻痹,最后死亡.II:型: 痉挛、麻痹,最后死亡. 直接作用轴突膜的钠离子通道,杀虫速度. 突触后膜上的γ—氨基丁酸受体(GABA 受体) 氟虫腈是氯离子通道的抑制剂: 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γ—氨基丁酸受体,阻断了氯离子的内流(造成抑制 神经兴奋的功能丧失),从而 使神、 经兴奋 兴奋 痉挛和痉挛. 较慢 ①突触前膜的γ—氨基丁酸门控氯离子通道 ②突触后膜上的γ—氨基丁酸受体(GABA 受体) 阿维菌素是氯离子通道的激活剂: ①阿维菌素刺激突触前膜,过多地释放γ—氨基丁酸. ②阿维菌素直接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氯离子通道,并打开氯离子通道,使大 量氯离子迅速涌入突触后膜 内,使膜电位变得更负,即:更不易兴奋. ③阿 菌素也影 了其他配体 门控的 氯 离子通道. 不表维 现过 度兴奋响 ,而以麻痹 为主要症 状 ,不活 动、不取食最后死亡. 较慢 ①轴突膜.②章鱼胺受体(OA 受体) ①对轴突膜局部麻醉作用.在高剂量下,杀虫脒作用于轴突膜,主要是阻塞了 Na+通道,也在一定程度上 阻塞了 K+通道,从而不产生动作电位,没有兴 奋在轴突上的传导,这就是局部麻醉作用. ②对章鱼胺受体的激活作用.杀虫脒与后膜的“OA 受体”结合后,引起多 种蛋白磷酸化,从而产生各种 生化效 应,干扰了昆虫神经兴奋的正常对 传导 . 对鳞 翅目幼虫主要是忌避、拒食作用, 成虫有一定的 触杀及忌避产卵作用.对红蜘蛛有直接的触杀作 用. 增加活 动性,不断发抖,昆虫从植株上跌落而无法取食. ①轴突膜.②章鱼胺受体(OA 受体) 中毒症状 ①害虫接触药剂后,口针难于穿透叶片而停止取 食,最终因饥饿而死亡. ②在停食死亡之前的几天内,表现为正常的活动.
常用杀虫剂类型分类表

沙蚕毒素类 沙蚕毒素类 植物源杀虫剂萜类 植物源杀虫剂有机酮、酯 类 植物源杀虫剂有机酮、酯 类 植物源杀虫剂生物碱类 植物源杀虫剂生物碱类 微生物杀虫剂 微生物杀虫剂 微生物杀虫剂 微生物杀虫剂 微生物杀虫剂
杀虫双 杀虫单 印楝素 鱼藤酮 除虫菊素 苦参碱 藜芦碱 苏云金杆菌
颗粒病毒 核多角体病毒 绿僵菌 白僵菌
类别 有机磷类 有机磷类 有机磷类 有机磷类 有机磷类 有机磷类 有机磷类 有机磷类 氨基甲酸酯类 氨基甲酸酯类 氨基甲酸酯类 氨基甲酸酯类 氨基甲酸酯类 氨基甲酸酯类 氨基甲酸酯类 拟除虫菊酯类 拟除虫菊酯类 拟除虫菊酯类 拟除虫菊酯类 拟除虫菊酯类 拟除虫菊酯类 拟除虫菊酯类 拟除虫菊酯类 拟除虫菊酯类 拟除虫菊酯类 拟除虫菊酯类 拟除虫菊酯类 氯化烟碱类 氯化烟碱类 氯化烟碱类 敌敌畏 毒死蜱 丙溴磷 三唑磷 辛硫磷 氧乐果 杀扑磷 敌百虫 灭多威 异丙威 仲丁威 涕灭威 克百威
代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丁硫克百威 茚虫威 胺烯菊酯 丙烯菊酯 苯醚菌酯 二氯苯醚菌酯 溴氰菊酯 氯氰菊酯 高效氯氰菊酯 氰戊菊酯 高效氯氟氰菊酯 高效氟氯氰菊酯 甲氰菊酯 联苯菊酯 吡虫啉 噻虫啉 噻虫嗪
氯化烟碱类 氯化烟碱类 抗生素类 抗生素类 抗生素类 抗生素类 抗生素类 苯甲酰脲类 苯甲酰脲类 苯甲酰脲类 苯甲酰脲类 苯甲酰脲类 苯甲酰脲类 酰胺类 酰胺类 酰胺类 酰胺类 吡唑类 吡唑类 季酮酸类 季酮酸类 季酮酸类 吡啶类 吡咯类 保幼激素类和蜕皮激素类 保幼激素类和蜕皮激素类 保幼激素类和蜕皮激素类 保幼激素类和蜕皮激素类 保幼激素类和蜕皮激素类 沙蚕毒素类 沙蚕毒素类
烯啶虫胺 啶虫脒 阿维菌素 苏云金芽孢杆菌 浏阳霉素 多杀菌素 甲维盐 灭幼脲、 伏虫脲(农梦特) 氟虫脲(卡死克) 氟铃脲(盖虫散) 定虫隆(抑太保) 除虫脲(敌灭灵) 氟虫酰胺 氯虫苯甲酰胺 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 氰虫酰胺 氟虫氰 丁烯氟虫氰 螺虫乙酯(亩旺特) 螺甲螨酯 螺螨酯 吡蚜酮(吡嗪酮) 虫螨腈(除尽、溴虫腈) 蚊蝇醚 虫酰肼(米满) 抑食肼(虫死净) 苯虫醚 双氧威 巴丹 杀螟丹
杀虫剂的基本分类

杀虫剂的基本分类一、按作用方式分类1胃毒剂:通过消化系统进入虫体使其中毒死亡的药剂,如敌百虫等。
2触杀剂:通过接触表皮或渗入虫体使其中毒死亡的药剂,如溴氰菊酯等。
3熏蒸剂:以气体状态,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虫体,使其中毒死亡的药剂,如敌敌畏等。
4驱避剂:本身基本没有毒杀能力,但可驱散害虫,以保护人、畜不受侵害的药剂,如驱蚊水等。
5诱致剂(引诱剂):能引诱害虫前来接近,以便集中防治或调查虫情的药剂。
一般可分食物诱致剂、性诱致剂、产卵诱致剂三类。
诱致剂与胃毒剂混用,非常有效。
6内吸杀虫剂:药物经家畜体表吸收,分布于全身血液中,当昆虫刺吸家畜血液引起中毒死亡。
主要是用来防治家畜体外的寄生虫,如皮蝇磷、杀虫畏等。
7粘捕剂:这是具有不干性饴状黏性的物质,用以粘捕害虫的药剂。
如粘蟑纸、粘蝇纸等。
二、按剂型分类1粉剂:可以直接使用,有效成分含量比较低。
具有使用方便、药粒细、效期长、药粉能均匀分布、防效高等优点;但外观上不佳、影响市容是其明显缺点。
目前用在防治蟑螂方面的粉剂产品较多。
2气雾剂:有使用方便、对害虫能快速杀灭、用药量少等优点,近些年的发展很快,几乎所有的杀虫剂品牌均有气雾剂型。
3热烟剂:多数产品用于驱杀蚊子,主要包括蚊香(有烟蚊香、微烟蚊香、无烟蚊香)、电热蚊香、固体蚊香、液体蚊香等。
由于其使用方便,效果显著,已成为夏秋季节家庭驱杀成蚊的常用产品。
4其他:杀虫剂的剂型还有很多,如可湿性粉剂、微乳剂、油剂、悬浮剂、干悬浮剂、微囊悬浮剂、热雾剂、饵剂(毒饵)、片剂、药膏、药膜、药纸、药剂涂料等。
三、按基本成分分类①有机氯类杀虫剂;②有机磷杀虫剂;③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④除虫菊酯类杀虫剂;⑤其他类杀虫剂:如有机氟类杀虫剂、新烟碱类、吡唑类杀虫剂、生物杀虫剂等。
杀虫剂配方成分,各种类大全

杀虫剂配方成分,各种类大全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农业害虫和城市卫生害虫的药品,其种类繁多,本文将对杀虫剂的种类作详细讲解,若对杀虫剂配方成分有任何疑问,可以寻求我们禾川化学检测机构的帮助。
禾川化学是一家专业从事精细化学品分析、研发的公司,具有丰富的分析研发经验,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可以运用尖端的科学仪器、完善的标准图谱库、强大原材料库,彻底解决众多化工企业生产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利用其八大服务优势,最终实现企业产品性能改进及新产品研发。
1.按照成分及来源分类A:无机杀虫剂如砷酸铅、砷酸钙、亚砷酸盐、氟化钠、氟硅酸钠、硫磺、磷化锌等。
B:有机杀虫剂天然有机杀虫剂可分为植物性类杀虫剂(如鱼藤、除虫菊、烟草、松脂、茴蒿素、楝素等)和矿物性杀虫剂(如柴油乳剂、石油乳剂等)。
人工合成有机杀虫剂有有机氯类杀虫剂、有机磷类杀虫剂、有机氮类杀虫剂、菊酯类杀虫剂等。
C:微生物杀虫剂如苏云金杆菌、黄地老虎颗粒体病毒、棉铃虫颗粒体病毒、菜青虫颗粒体病毒、菜蛾颗粒体病毒、白僵菌、绿僵菌、赤座霉菌等。
2.按其作用或效应分胃毒剂:由害虫的口器吃进带有药剂的植物组织或毒饵,经害虫消化系统吸收而使害虫中毒致死的药剂。
如乙酰甲胺磷、敌百虫等。
触杀剂:害虫接触药剂后,药剂从表皮、足、触角、气门等部位进入虫体,使害虫中毒致死的药剂。
如马拉硫磷等有机磷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等。
熏蒸剂:药剂在常温下能挥发成有毒气体,或经过一定的化学作用而产生有毒气体,通过害虫的气门等呼吸系统进入其体内,而使害虫中毒致死。
如溴甲烷、磷化氢等。
内吸剂:能被植物的根、茎、叶等组织吸收,并传导至梢的其他部位,或由种子吸收后传导至幼苗乃至植株的各部位,其药量足以使在其中危害的害虫中毒致死的药剂。
如甲拌磷、甲基异硫磷、甲基硫环磷等。
忌避剂:药剂本身无毒杀害虫的作用,但其所具有的特殊气味,使害虫忌避,由此达到保护农作物不受危害的目的。
如樟脑丸。
拒食剂:农药施用在农作物上被害虫接触或取食后,能破坏害虫正常的生理机能和消化道中消化酶的分泌,并干扰害虫的神经系统,使害虫拒取食料,最后使虫体逐渐饿死萎缩,不死的昆虫也会发生生理性的萎缩变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吡唑类--氟虫腈
七、抗生素类杀虫剂--阿维菌素
八、甲脒类杀虫剂
它毒剂的作用机制
①中毒首先表现为活动减少、取食降低,到蜕皮或变态时才表现出明显的中毒症状. ②旧表皮不能蜕掉或不能完全蜕掉而死亡;新表 皮很薄容易裂开,体液外流. ③老熟幼虫不能化蛹,或出现畸形(半蛹半幼虫、 半蛹半成虫)而死亡.
使害虫呼吸减弱,心脏搏动缓慢,逐渐死亡 使害虫得败血症而死,作用慢,在脱皮及变态期作 用明显,3-5 天后才发挥药效.
三、新烟碱类杀虫剂
四、用轴突膜,改变神经膜钠离子通道的通透性,特别是延迟了钠离子通道的关闭,造成突触后膜 上钠离子通道长时间开放,钠离子长时间涌入膜内而长时间兴奋. ②抑制三磷酸腺苷酯酶的活性,通过三磷酸腺苷酯酶分解三磷酸腺苷产生 的能量来调节 Ca++的浓 度,而 Ca++是启动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关键因素, 例如:影响谷氨酸及γ —氨基丁酸(GABA)释放,但 作用机制目前还不清楚. I 型:包括胺烯菊酯、丙烯菊酯、苄呋菊酯、苯醚菊酯及二氯苯醚菊酯. 中 毒昆虫出现高度兴奋,不协调运动. II 型:包括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杀灭菊酯及其它含有氰基(—CN)的除 虫菊酯.不表现高度兴奋 及不协调运动,昆虫接触药剂后很快产生痉挛,立 即进入麻痹状态,最后中毒死亡. ①负温度系数药剂:在 15℃—35℃范围内,温度较低,对昆虫的毒力较高. ②I 型:电生理表现为明显的负后电位,即一次刺激能产生重复放电.(重 复放电,相当于中毒症状的 兴奋期;随后发生不规则的重复后放—相当痉 挛期;最后重复后放的减弱和停止—相当中毒症状的麻 痹期与死亡). ③对昆虫的中枢神经系统可产生麻痹,对昆虫有很强的击倒作用. ⑥菊酯类有复苏性. ①无选择性:杀虫广谱,主要毒杀咀嚼口器害虫、刺吸口器害虫. ②大量使用,目前耐药性较重. I 型:兴奋、痉挛、麻痹,最后死亡.II:型: 痉挛、麻痹,最后死亡. 直接作用轴突膜的钠离子通道,杀虫速度. 突触后膜上的γ —氨基丁酸受体(GABA 受体) 氟虫腈是氯离子通道的抑制剂: 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γ —氨基丁酸受体,阻断了氯离子的内流(造成抑制 神经兴奋的功能丧失),从 而使神经兴奋和痉挛. 兴奋、痉挛 较慢 ①突触前膜的γ —氨基丁酸门控氯离子通道 ②突触后膜上的γ —氨基丁酸受体(GABA 受体) 阿维菌素是氯离子通道的激活剂: ①阿维菌素刺激突触前膜,过多地释放γ —氨基丁酸. ②阿维菌素直接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氯离子通道,并打开氯离子通道,使大 量氯离子迅速涌入突触后膜 内,使膜电位变得更负,即:更不易兴奋. ③阿维菌素也影响了其他配体门控的氯离子通道. 不表现过度兴奋,而以麻痹为主要症状,不活动、不取食最后死亡. 较慢 ①轴突膜.②章鱼胺受体(OA 受体) ①对轴突膜局部麻醉作用.在高剂量下,杀虫脒作用于轴突膜,主要是阻塞了 Na+通道,也在一定程度 上阻塞了 K+通道,从而不产生动作电位,没有兴 奋在轴突上的传导,这就是局部麻醉作用. ②对章鱼胺受体的激活作用.杀虫脒与后膜的“OA 受体”结合后,引起多 种蛋白磷酸化,从而产生 各种生化效应,干扰了昆虫神经兴奋的正常传导. 对鳞翅目幼虫主要是忌避、拒食作用,对成虫有一定的触杀及忌避产卵作用.对红蜘蛛有直接的触杀 作用. 增加活动性,不断发抖,昆虫从植株上跌落而无法取食. ①轴突膜.②章鱼胺受体(OA 受体) 中毒症状 ①害虫接触药剂后,口针难于穿透叶片而停止取 食,最终因饥饿而死亡. ②在停食死亡之前的几天内,表现为正常的活动.
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 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不能及时分解而积累,不断与突触 后膜上的受体结合,造成突触后膜上钠离子通道长时间开放,钠离子长时 间涌入膜内而长时间兴奋. ①氨基甲酸酯类抑制 AchE 形成氨基甲酰化酶,但是不如磷酰化酶稳定,酶易复活.②有较高的选择抑 制性,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能力强,对酯族酯 酶的抑制能力弱或完全不抑制.既使同为乙酰胆碱酯 酶,如果来源不同,抑 制程度也不相同.③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 类三 者的速度不同,分解乙酰胆碱最快,氨基甲酸酯类次之,最后是有机磷 类. ①毒力与有机磷杀虫剂的毒力相比,一般较小(也有例外),防治害虫时所需剂量往往比有机磷杀虫 剂大,剂量较低时,中毒昆虫常有恢复现象. ②有选择性:主要是毒杀刺吸性害虫.毒力与分子结构相关,多数低毒,少 数高毒. ③大多数与常用有机磷杀虫剂混用时,一般不表现增效作用,甚至还会降 低有机磷杀虫剂的效果,这 是因为氨基甲酸酯会抢先与乙酰胆碱酯酶形成 复合物,使有机磷杀虫剂失去攻击的靶子而不能发挥 运动失调、过度兴奋、痉挛. 直接作用于分解神经递质的“酶”,杀虫速度较快. 突触后膜上的 N 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 烟碱直接和乙酰胆碱受体结合,永久性占领了乙酰胆碱受体,并干扰了乙酰胆碱和其它受体结合,从而 中断了神经兴奋的传导. 烟碱类杀虫剂可直接结合在受体上,但对受体有选择作用. ①有选择性:主要是毒杀刺吸式口器害虫.②作用位点单一,容易产生耐药性. 中断了神经兴奋的传导而麻痹致死. 直接和乙酰胆碱受体结合,杀虫速度较快. ①突触后膜上的 N 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②乙酰胆碱(Ach) ①沙蚕毒素和乙酰胆碱竞争性占领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使乙酰 胆碱失去作用的对象. ②沙蚕毒素本身是乙酰胆碱的颉颃剂,使乙酰胆碱失去作用. ③沙蚕毒素占领乙酰胆碱受体后并不发生离子通透性的改变,只是使乙酰 胆碱失去作用的对象或失 去作用,使之不能产生动作电位,从而中断了神 经兴奋传导. ④沙蚕毒素可能还影响了突触前膜的 Ca++的通透性,从而抑制了递质乙 酰胆碱的释放. ①对受体有选择性.②占领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是竞争性的. 有选择性:主要是毒杀食叶、钻蛀、刺吸性害虫. 昆虫中毒后不表现出运动失调、过度兴奋、痉挛,而是先使昆虫活动减少,失去取食能力,继而虫体软 化、瘫痪、死亡,因而作用缓慢. 由于占领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是竞争性,因而杀虫速度较慢. ①轴突膜的钠离子通道②三磷酸腺苷酯酶(ATP)(定论有争议)
五、菊酯类杀虫剂
作用位点
作用机制
作用特点
实践应用 中毒症状 杀虫速度
六、吡唑类--氟虫腈
作用位点 作用机制 中毒症状 杀虫速度
七、抗生素类杀虫剂--阿维菌素
作用位点 作用机制
中毒症状 杀虫速度
八、甲脒类杀虫剂
作用位点 作用机制
实践应用 中毒症状 作用位点
九、其它毒剂的作用机制
类别 吡蚜酮
三嗪酮化合 物
作用位点 昆虫 口针
苯甲酰脲类
昆虫 几丁质 [灭幼脲] [氟铃脲] [氟虫脲] [噻嗪酮] 鱼藤酮 呼吸系统 苏云金杆 消化系统 菌
一、有机磷类杀虫剂
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 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不能及时分解而积累,不断与突触 后膜上的受体结合,造成突触后膜上钠离子通道长时间开放,钠离子长时 间涌入膜内而长时间兴奋. 有机磷抑制 AchE 后,形成的磷酰化酶较稳定,酶不易复活. 无选择性,杀虫广谱. 运动失调、过度兴奋、痉挛、死亡. 直接作用于分解神经递质的“酶”,杀虫速度较快.
杀虫速度 较慢
较慢
较慢 较慢
一、有机磷类杀虫剂
作用位点 作用机制 作用特点 应用于实践 中毒症状 杀虫速度
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作用位点 作用机制 作用特点
实践应用
中毒症状 杀虫速度
三、新烟碱类杀虫剂
作用位点 作用机制 作用特点 实践应用 中毒症状 杀虫速度
四、沙蚕毒素类杀虫剂
作用位点 作用机制
作用特点 实践应用 中毒症状 杀虫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