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磊创业故事
丁磊创业故事

丁磊创业故事1999年1月中旬,从广州赶往北京,参加CNNIC颁奖仪式的丁磊徜徉在巨大的幸福之中,脸上始终洋溢着按捺不住的笑容。
此时的丁磊不到28岁,此时的网易不到2岁,此时仅有的两次CNNIC排名,网易两次荣获国内站点第一。
特别是在1999年1月公布的这次排名中,网易得票6 029张,新浪得票仅1 469张,相差5倍,不仅如此,当时靠网易免费邮件系统起家的和也分别以5 019票和4 883票名列CNNIC 排名第三和第四。
北京冬日的阳光暖融融地照在丁磊这个宁波少年身上,丁磊全身上下充满了力量,这是一种无往不胜的力量,青春的力量。
此番进京,丁磊受到前所未有的瞩目,当时舆论已经开始厌烦搜狐式的“炒作”,但又苦于没有其他题材可供选择,丁磊和网易来得正是时候。
良好的网友口碑,未曾公开的创业史,略带神秘的传奇经历,腼腆的面孔,未被组织和概念包装的言谈……如此这些构成了完美的网络少年英雄的组合。
网易成功于广州,但此次进京所受的礼遇让丁磊真切地感到成名要在北京,做市场要在北京。
丁磊决定将网易搬到北京。
网易在北京长城饭店举行的“网易北上”仪式非常成功,各方人士前去捧场,席间一曲“回家”虽然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牵强,但也算荡气回肠,但是,这支悠扬的曲子尚未曲终人散,丁磊最亲密的技术合作者——陈磊华走了丁磊在北京忙着招兵买马,陈磊华在广州忙着注册自己的新公司。
1999年4月,丁磊和陈磊华为技术上的一件事最后一次吵翻了。
在陈磊华看来,吵不吵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不想再在网易干了。
在丁磊看来,吵翻原因是:网易要从Internet软件公司转“门户”,而陈磊华是个技术型的人,对“门户”商业模型不是很看好。
陈磊华则说,不是他不看好“门户”商业模式,而是“做‘门户’,注册用户的重要程度高于公司实际收入,商业人才的重要程度高于技术人才”。
“转型后,我在网易的位置就不像以前那么重要了,而丁磊却很适合,从做网易开始,他就不是工程师了。
丁磊创业史(网易创始人)

丁磊创业史(网易创始人)丁磊简介丁磊简介出生年月:1971年10月籍贯:浙江网易公司职位:CE毕业院校: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经历1971年出生,汉族人。
1993年毕业国电子科技大学,1993年-1995年于浙江省宁波电信局,1995年-1996职于Sybase广州公司,1996年-1997职于广州飞捷公司,1997年创办网司,现在任网易首席执行官。
经历过的事情是一种收获。
我是学工科的,我今天演讲的主题,选了李白的《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其实前面还有两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我有时候自己也不知道创业,从93大学本科毕业到现在,12年来怎么走过来的,跌跌撞撞,非常契合。
其实我也和在座的大家一起,我自己不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聪明和有智慧的人。
我在89年考大学,我是班上第10名,只高出重点分数线1分。
我隔壁班的同学现在是你们浙大的老师,他当时是第一名呀,他高考的分数刚好比我高出100分。
我当时89年的时候,看学校的介绍,叫电子科技大学,这个大学1956年成立的,在四川成都,我也不知道成都在什么地方,我看它地处天府之国应该挺好玩的,我不想在浙江读大学,就填了志愿电子科技大学,没想到第一批就收到录取通知书了。
其实我填的专业的也是很被动的,坦白地讲我在中学的并不是一个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
我在读初中的时候,我们所在的中学从来没人考上过大学,好在我在高中考上了奉化一中,我奉化一中的第一学期,全班54个人,我的成绩倒数第6 名,还被老师痛骂一顿,说你们这6个人拖了班上后腿,我印象非常深刻。
后来我的成绩慢慢上升,考大学的时候最好,上升到班里的第10名。
我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我很喜欢电脑,我在高中时候就在苹果电脑上写游戏,我自学完了BASIC语言。
我很想选计算机专业,我父母说什么专业都可以选,计算机不要选,因为计算机对人体有害,你每天坐在电脑前就像照X光。
这个说法不是没道理的,因为当年计算机显象管的辐射的非常大的,对健康多少是有影响的。
网易丁磊的创业史

网易丁磊的创业史网易创始人丁磊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创业史充满了坎坷和成功。
他的故事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个人怀揣梦想,凭着执着和努力,最终成为行业巨头的机会。
丁磊于1971年出生在中国河南的一个普通家庭,他从小就对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有着浓厚的兴趣。
1995年,丁磊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选择了留在上海工作,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
1997年,丁磊离开了原来的工作,与李彦宏一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搜索引擎公司——百度。
然而不幸的是,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问题,百度的创业初期并不顺利,丁磊选择了离开。
2000年,丁磊决定再次创业,他相信互联网的未来,并看到了在线游戏市场的潜力。
他与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共同创办了网易公司。
网易成立之初,公司只有几个人,资金非常有限。
然而,丁磊对自己的梦想充满了信心,他坚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
他们一边自学技术,一边不断开发新产品。
在最困难的时候,丁磊甚至卖掉了自己的房子,将全部的钱投入到公司。
这个决定是非常艰难的,但丁磊相信这是实现梦想的唯一途径。
2001年,网易推出了第一款在线游戏《大话西游》,这是一个非常创新的概念,吸引了大量玩家。
随着游戏逐渐走红,网易的知名度也跟着提升。
2003年,《大话西游》成为国内最受欢迎的网络游戏之一,网易也从此开始崭露头角。
随着业务的迅速发展,网易逐渐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丁磊从CEO到公司领导层一直致力于打造一个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注重员工的培养和发展。
他坚信,成功的企业不仅要有优质的产品,还要有一支优秀的团队。
2008年,网易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游戏公司。
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也是丁磊努力的结果。
在此后的几年里,网易推出了一系列备受欢迎的游戏,获得了众多玩家的认可。
然而,创业之路上丁磊并没有忘记回馈社会。
他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教育。
他还成立了丁磊教育基金会,为贫困学生提供奖学金和资助。
励志人物丁磊的第一桶金

励志人物丁磊的第一桶金
励志人物:丁磊的桶金
丁磊
年龄:38岁
创业时间:1997年创立本人易
桶金:电子邮件系统
动作可以慢,但战略定要正确,看准了再跟上去。
丁磊:免费邮件的奇迹
163点net是丁磊在本人易创办之前申请的域名。
1997年5月,丁磊决定创办本人易。
本人易从丁磊创办起,没有向银行或朋本
人借分钱,所有渐渐的创业基金都是他早先写软件时慢慢积攒下来的。
走这样条路,丁磊经历了比别人更多的困难。
峭腹的桶金是和陈磊华起赚到的。
1997年,两人相识于本人
更易BBS,陈磊华还是华南理工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丁磊邀请他到本人易兼职,项目合作之前两人说陈磊华拿20%,起开发“分布式免费邮件系统内”。
1998年3域名。
等等,这其中就有很多曾让丁磊碰钉子的司。
这年,丁磊既是老板,又是销售员,四处出差,走遍了大江南北。
时间丁磊的“孩子”满天下。
到1998年年底,只有8个人的本人更易
竟然有了500万元的利润。
国内外些投资商开始纷纷找他谈判,愿意
注入资金。
此时,又本人易还只是作坊式的本人司。
后来,丁磊开始
转型门户,再后来主攻本人络游戏,现在据说又要办个折叶的北站本
人站。
【名人故事】丁磊成功背后的故事

【名人故事】丁磊成功背后的故事丁磊是中国著名的企业家,他是网易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领军人物之一。
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刚起步的时候,丁磊创立了网易公司,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奋斗,使网易公司成为了中国互联网行业中的一支强大的力量。
丁磊成功的背后,是他的聪明才智、勤奋努力和敢于拼搏的精神。
丁磊早年的经历并不是特别出色,他曾在学校里没有取得特别好的成绩,毕业后也没有去考研究生,而是选择了一份普通的工作。
但是他很快发现自己的能力比这份工作要强,便离开了这个单位,去了一家尚未成立的软件公司。
在这家公司中,他的表现非常出色,即使是在困难时期,他也能够扛起一部分责任,这让他在公司中受到了很高的评价。
后来,丁磊和一个朋友合伙创立了一家游戏开发公司,这家公司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由于管理问题和合伙人关系的不和,最终导致了公司的破产。
这次失败经历让丁磊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决定重新开始,重新创立一家公司。
于是,在1997年,在中国互联网行业还没有完全起步的时候,丁磊和他的团队创立了网易公司。
网易公司一开始只是一个简单的邮箱服务提供商,但是在几年的时间里,网易公司不断创新,推出了一系列非常成功的产品,比如论坛、新闻、游戏等,使网易公司成为中国互联网业内颇具影响力的公司之一。
在网易公司成长过程中,丁磊一直非常努力,不断学习,努力创新。
他和他的团队也一直在研究市场,寻找趋势,推出更好的产品。
这种对市场的敏锐度和对用户需求的关注,正是网易公司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除了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之外,丁磊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那就是敢于拼搏。
在网易公司很多关键时刻,丁磊都表现出了非常坚定的决心和勇气。
比如,在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时候,网易公司的股价曾跌到了极低的水平,但是丁磊没有选择放弃,而是一直坚定地继续发展,为网易公司开创了更加美好的未来。
丁磊的成功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不仅需要聪明才智、勤奋努力,还需要敢于拼搏的精神。
中国四大门户网站之一网易CEO丁磊创业故事

中国四大门户网站之一网易CEO丁磊创业故事网易CEO丁磊网易希望旗下有道能够成为搜索引擎行业中的佼佼者,并将不遗余力的在搜索方面进行投入。
同时,丁磊也表示不排除通过兼并或收购的方式推动搜索业务发展。
第一季度财报显示,2010年第一季度网易总收入为12亿人民币,其中在线游戏收入11亿人民币,而同期净利润为4.52亿人民币。
数据显示,截止至2010年3月31日,网易的现金和定期存款共为77亿元人民币(11亿美元)。
丁磊是如何打造网易帝国的?他是如何走上创业道路的?都说丁家出了个神童丁磊出生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他四五岁的时候,也很淘气,但不是像别的孩子一样整天在外面调皮捣蛋,而是喜欢呆在家里摆弄他的小玩意:一些电子管件、半导体之类的东西丁磊的父亲是宁波一个科研机构的工程师,后来丁磊迷上无线电,很大程度上是受了父亲的影响。
初一的时候,他组装了自己的第一台六管收音机,在当时,那是一种最复杂的收音机,能接受中波、短波和调频广播,这项发明,在当地一时传为佳话,都说丁家出了个神童,长大以后一定是当科学家的料子。
1989年进入电子科技大学的丁磊,对成都的潮湿天气十分不适应,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乐观的性格。
丁磊大学时代的辅导员张陈兴老师讲,丁磊总是一幅笑嘻嘻的面孔,他还是班里的团支部书记,乐于助人。
如果说丁磊能有后来的成就,应该归功于他经常到图书馆翻阅外文科技尤其是计算机书籍,他比别人早一步得到最新的世界科技动态,有关互联网的信息也是从那里得来的。
丁磊不愿谈及其个人生活。
但成名之后,他在公开场合曾表示,他不反对大学生谈恋爱,只是不要荒废学业。
他使用荒废而不是影响,可见他对谈恋爱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是有足够认识的。
然而,在大学真正占用其大量时间的还是当时方兴未艾的计算机技术和知识。
他大学的冯老师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1992年冬天,丁磊大四上学期,我搞了一个电磁场CI软件的成果展示。
丁磊和其他几个同学下来主动找到我说,他们对此十分感兴趣,如果交给他们做,一定能把这个软件做得更好。
丁磊、马化腾第一代网民的财富故事

丁磊、马化腾第一代网民的财富故事丁磊、马化腾:第一代网民的财富故事上世纪90年代末,比尔·盖茨成为罗杰斯中国年轻人的新偶像。
1997年,丁磊在广州创办网易。
1998年,马化腾在深圳创办腾讯。
这一对同是生于1971年的朋友,是中国第一代网民,曾一起在深圳街上喝啤酒。
如今,十几年过去了,他们各自成就了中国IT业的标杆企业。
他们的“知本传奇”,是“知识创造财富”在茹基夫的最佳演绎,激励着一代年轻人的创业梦。
丁磊:即使跌倒了,也要抓一把沙子在手里三次跳槽,广州自立门户1995年,24岁的宁波青年丁磊揣着几千块钱,孤单地站在广州繁华的街头。
这里的电脑城一片欣欣向荣,很多年轻人都在探寻自己的创业机会。
此前,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丁磊回到家乡,在宁波市电信局工作。
电信局旱涝保收,待遇很不错,但丁磊感到一种难尽其才的苦恼。
1995年,他从电信局辞职,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但他去意已定。
他这样描述:“这是我第一次开除自己。
人的一生总会面临很多机遇,但机遇是有代价的。
有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往往是人生的分水岭。
”他选择了广州。
有朋友问他为什么过来广州,不去北京和上海?他讲了一个笑话:广州人和上海人,其实就是南方人北方和北方人长的比较,如果厦门人和上海人的口袋里各有100块钱,然后去做生意,那上海人会留50块钱作家用,另外50块钱去开公司;而广东人会索性向同学借100块钱去开公司。
凭着耐心和实力,丁磊终于在广州安定下来。
1995年5月,他进入外企Sebyse工作。
最初的日子是艰难的,他后来“精湛”的厨艺,就是那段日子“苦中作乐”的明证。
工作一年后,丁磊又一次萌发离开那里,和别人一起创立第一间与Internet相关的公司的念头。
在早先他可以熟练地使用Internet,首推而且有望成为国内最早的一批上网用户。
1996年5月,丁磊当上了广州一家ISP的经理技术助理。
在这家ISP,他架设了Chinanet上第一个“火鸟”BBS,结识了很多网友。
首富丁磊的创业之路_励志人物

首富丁磊的创业之路"我觉得自己能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对互联网的爱好和敏锐的分析能力。
"丁磊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时候,成绩一直是班上的前5名。
毕业后回到老家宁波,从1993年到1995年在宁波电信局做工程师。
在电信局的工作中丁磊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Unix和电信业务。
1993年,丁磊无意间在一本杂志上得知北京开了一个名叫"火腿"的BBS站。
当时站上的内容很少,不过丁磊立刻意识到BBS是以后发展的方向。
第一次登陆BBS的丁磊当晚就在中国惠多网创始人之一孟超的帮助下在宁波搭建了自己的BBS站。
1994年,丁磊第一次登陆Internet,那是从中科院高能所同学那里要的一个帐号。
兴奋不已的丁磊访问的第一站点是Linux,因为丁磊当时正在钻研Unix技术,使用的是字符界面的Iynx软件。
丁磊WWW浏览的第一个站点是Yahoo。
Yahoo让丁磊感觉很不错。
接着丁磊去创新公司下载了不少多媒体驱动程序。
1995年6月,丁磊成为北京电信前100个用户之一。
1995年5月,丁磊来到广州,加盟刚刚成立的广州Sybase。
在Sybase的一年,丁磊感觉自己除了整天安装调试数据库外,几乎没有什么进步,于是又选择了离开。
1996年5月,丁磊当上了广州一家ISP的总经理技术助理。
在这家ISP,丁磊架设了Chinanet上第一个"火鸟"BBS,结识了很多网友。
那段丁磊找到了幸福的感觉。
"大家几乎每3个星期出来聚一次,聊一聊BBS上发生的事情,聊一聊最近上站的哪个女孩子最漂亮?谁见过没有?"好景不长,丁磊所在的ISP由于面临激烈竞争和昂贵的电信收费几乎无法生存下来。
并且,丁磊再一次选择了离开。
最后他决定自立门户,干一番事业。
(1)创建网站的兴奋网易创业的50万元资金一部分是丁磊几年来一行一行写程序积攒下来的,这笔钱原本是用来在广州买房子安家用的;另一部分是向朋友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丁磊创业故事1999年1月中旬,从广州赶往北京,参加CNNIC颁奖仪式的丁磊徜徉在巨大的幸福之中,脸上始终洋溢着按捺不住的笑容。
此时的丁磊不到28岁,此时的网易不到2岁,此时仅有的两次CNNIC排名,网易两次荣获国内站点第一。
特别是在1999年1月公布的这次排名中,网易得票6 029张,新浪得票仅1 469张,相差5倍,不仅如此,当时靠网易免费邮件系统起家的和也分别以5 019票和4 883票名列CNNIC 排名第三和第四。
北京冬日的阳光暖融融地照在丁磊这个宁波少年身上,丁磊全身上下充满了力量,这是一种无往不胜的力量,青春的力量。
此番进京,丁磊受到前所未有的瞩目,当时舆论已经开始厌烦搜狐式的“炒作”,但又苦于没有其他题材可供选择,丁磊和网易来得正是时候。
良好的网友口碑,未曾公开的创业史,略带神秘的传奇经历,腼腆的面孔,未被组织和概念包装的言谈……如此这些构成了完美的网络少年英雄的组合。
网易成功于广州,但此次进京所受的礼遇让丁磊真切地感到成名要在北京,做市场要在北京。
丁磊决定将网易搬到北京。
网易在北京长城饭店举行的“网易北上”仪式非常成功,各方人士前去捧场,席间一曲“回家”虽然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牵强,但也算荡气回肠,但是,这支悠扬的曲子尚未曲终人散,丁磊最亲密的技术合作者——陈磊华走了丁磊在北京忙着招兵买马,陈磊华在广州忙着注册自己的新公司。
1999年4月,丁磊和陈磊华为技术上的一件事最后一次吵翻了。
在陈磊华看来,吵不吵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不想再在网易干了。
在丁磊看来,吵翻原因是:网易要从Internet软件公司转“门户”,而陈磊华是个技术型的人,对“门户”商业模型不是很看好。
陈磊华则说,不是他不看好“门户”商业模式,而是“做‘门户’,注册用户的重要程度高于公司实际收入,商业人才的重要程度高于技术人才”。
“转型后,我在网易的位置就不像以前那么重要了,而丁磊却很适合,从做网易开始,他就不是工程师了。
”丁磊很理解陈磊华此时的“技术情结”:“网易原来做Internet软件,软件工程师会很有成就感,他们可以用市场占有率评估自己的成就感。
网易转‘门户’后,软件变成为网易一家公司做,程序员的成就感要通过网易的成就感来体现,而在很多时候,这种成就感不一定能立刻感受到。
”“还有一个原因,1998年,网易赚了500万,我给了陈磊华近100万元报酬。
他当时大学还没毕业,十分年轻,从来没在一家公司做过,从来没吃过苦头,他可能会觉得太好做了。
”“中国哪个大学生毕业的时候就可以赚到100万元?”陈磊华说,他最终也没拿到100万。
“直到我走,也只拿到了40万到50万。
和丁磊一起干的时候,就说好了我得20%,但是,500万收入中有些应付款一时不能到位,而我又不想再被拽着往前走。
”办公司人来人往,丁磊心里并不是太在意,但陈磊华的走着实让丁磊“不好受”,“网易至今只流失过一个开发人员,但是满主要的。
”是谁做的在广州和深圳有不少人对丁磊的技术不服气,不少“知情”的人在讲着丁磊和陈磊华不同版本的故事。
1997年,丁磊和陈磊华相识于网易BBS,陈磊华当时还是华南理工大学二年级的学生。
高手“过招”,一句话就能知道对方的“功底”,丁磊立即邀请陈磊华到网易兼职,陈磊华欣然前往。
丁磊与陈磊华最重要的合作是开发免费邮件系统。
丁磊称,免费邮件系统整个事情都是他想出来的,“我虽然没有具体写程序,但系统的整个结构全都是我设计的。
”“关于结构,我们两个曾经争论了很久,最后定下来,用我的结构实现,后来,他也觉得我这个结构是对的。
”“具体程序由他和另一个人写,他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人,他离开是一件满可惜的事情。
”陈磊华称,丁磊懂的东西很多,是个系统专家,但“他是学无线电的,不善于写程序”。
从程序员的角度看,没有什么比程序更重要的了。
陈磊华是谈好了这个用户后,才和丁磊正式分手的。
丁磊称,他可以不同意陈磊华这样做。
“一名员工怎么可以将公司原有的客户带到自己的公司里面去,而且,还做同样的产品?但我觉得一个公司不要在意这些事情,公司要关心更长远的发展。
”“我和陈磊华现在还是很要好的朋友。
”陈磊华称,、现在用的免费邮件系统都是他的盈科公司重新写的。
“老的邮件系统用户超过100万以上就不太适用了,新写的邮件系统现在能支持到200万用户以上。
新的系统和老的系统完全不一样,我也怕知识产权方面的麻烦,另外,我也要证明我的结构设计。
”“网易现在也是我们的用户,它的免费邮件系统也是盈科开发的。
”融资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经过3个月的努力,1999年7月,丁磊终于拿到了网易第一份融资协议,金额为100多万美元。
严格讲,这是一份贷款协议,这笔贷款必须基于下一次融资成功的前提下才能转化为投资,如果下一次融资不成功,这笔钱要还。
融不到资的Internet企业是拆除了发动机的汽车。
刚在北京安定下来,丁磊就开始跑融资,但是从4月到7月,斩获甚少,“基本上没融到钱”,”“而且,7月份签下的这100多万美元直到八九月份才到位。
”“这很正常。
尽管网易当时在国内排名第一,但是,像我这样的人没有国外受教育的背景,没有一支好的管理队伍,公司收入也不到100万美元。
”而且,“我又没做过有关融资的一系列事情,我不够专业,没融到多少钱,花了很多时间。
”网易真正融到资是在1999年11月底,千万级的数目,单位是美元,占网易10%左右的股份,这笔融资在1999年12日正式到位。
从第一跌到第五1999年7月,一直呈上升势头的网易第一次遭遇挫折。
就在丁磊为融资四处奔走的时候,1999年7月,CNNIC公布了中国互联网调查第三次排名,新浪以12 799票名列榜首,网易得票9 044张,排名落到第五,以网易产品起家的得票都要比网易多。
丁磊说,他不太在意这个调查结果。
“很正常,首先,调查本身不能十分客观地反映一个网站的质量,而且,我们在调查之前也没做什么推广工作,没鼓励大家去投网易的票。
”尽管丁磊这么说,但是他心里清楚,他的员工会很在意这个结果,同行会在意这个结果,舆论会在意这个结果。
中层很难找丁磊说,网易至今仍然缺乏一支中层管理的队伍。
技术出身的丁磊说这句话的时候,并没有显出过度的害怕和担忧。
1999年1月,整个网易只有12名员工,网易挥师北上的“大军”中除了主帅丁磊,只有一名先锋黄志敏。
到了北京,网易第一个任务是招人,第二个任务是招人,第三个任务还是招人,但是人不好招。
气愤之余,丁磊责怪,北方人不像南方人那么容易管。
“南方人大学毕业已经受过商业化熏陶,很职业化,知道自己来这家公司为的是什么,北方人会觉得自己机会很多,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丁磊需要的不是“白天上班,晚上回家看电视,什么都不用思考”的员工,但丁磊很快发现和他一样将网易当做事业的人很难找,更多的人将网易当做一份工作。
对事业可以无条件地付出,对工作则要考虑“投入产出比”。
“公司在招人方面有没有一些失误呢?当然有。
在技术方面,因为我自身的管理能力比较强,即使招到一般的人也能做出好的产品,但是,在管理方面不行,6个月当中,招了130个人,这当中有15%到20%的人要被换掉,是很正常的事情。
”黄志敏走了丁磊和黄志敏关系不可谓不好,在北京他们同住一套2 000元租来的两居室;丁磊对黄志敏不可谓不器重,在广州,黄志敏是市场总监,到北京,丁磊让他做网站总监,统辖编辑部、设计部等核心部门,负责整个网站的内容;黄志敏对丁磊不可谓不忠心,网易“迁都”北京,打前战的只有黄志敏一人,累死累活。
然而,就在丁磊为招不到得力中层苦恼着急的时候,丁磊来北京唯一的一个助手黄志敏于1999年10月离开了丁磊。
黄志敏和丁磊的矛盾,产生于丁磊经常越过黄志敏管理黄志敏的部下。
黄志敏对丁磊说:“你应该先和我说,然后,我再和他们说。
”丁磊打断黄志敏:“不对!”“应该是,我和你手下说的时候,你在旁边听着。
你不像我这样有经验。
”丁磊不顾黄志敏反对,继续亲自察看每个编辑的工作方法,发现问题立即指证。
黄志敏觉得,丁磊这样做他没办法开展工作;丁磊觉得,他在不停地推动黄志敏的工作,在不停地教黄志敏怎样管理。
丁磊觉得黄志敏不必太在意面子问题。
“在公司里面,可以有人当着所有同事的面骂我,向我拍桌子,这种情况出现了好几次,Nothing,我不介意。
”丁磊可以不在意,但他没法要求黄志敏不在意。
丁磊是丁磊,黄志敏是黄志敏,位置不同,面子不同。
丁磊试图说服黄志敏接受这种工作方式:“你要把我当成Team Leader,不要将我当成CEO。
”黄志敏反驳丁磊:“下面的人会当你是CEO,我也当你是CEO,没有人将你当成Team Leader。
”丁磊说服不了黄志敏,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做法,因为,“黄志敏手下所犯的错误,黄志敏看不到,我发现员工在做错事,我当然要说NO。
我需要速度,需要快速地解决问题。
”黄志敏承认丁磊比他聪明,比他能干,承认丁磊专注任何一件事情都“肯定会比我强”,但“他不能事无巨细将任何事情都管到底”。
“在广州时,网易只有12个人,作坊式的管理效率最高,在北京130多人,必须分层次管理。
”处在和丁磊不停争执中的黄志敏觉得很累,“累在管理流程上”。
“我心里很烦,烦在时间没花在工作上,而是内耗掉了。
”终于,黄志敏对丁磊讲:“我在网易不开心。
”丁磊对黄志敏说:我们的矛盾不是个人矛盾,我们没有个人利益的冲突,我不是要摆平你,将你搁置起来,放在一边去,也不是想将你架空。
”黄志敏头也没回地走了。
丁磊说:“我挽留过他。
”“但我不介意会有很多人问,我这种管理方法到底对不对?我只知道,速度对我来说最重要。
”黄志敏称,他离开网易的原因还有,觉得网易来北京之后,方向就模糊了,创新和突破少了。
“很多创意停留在浅尝辄止,没有最后落到实处。
”黄志敏称,丁磊很聪明,很能干,但他同时认为,丁磊是一个“缺点和优点都很明显的人。
”黄志敏走了,陈剑峰也没待住。
陈剑峰是丁磊从搜狐挖来,用以加强丁磊总认为很弱的网易市场推广部分。
丁磊请了陈剑峰3个月,陈剑峰在网易干了3个月。
最后,丁磊说,陈剑峰和网易不匹配。
“我们的工作习惯是一周七天,每天从9点干到12点。
他没有这样做。
”我占大部分股份“大多数在我这里,员工和管理层占15%。
”丁磊认为,他能占网易大多数股份,道理很简单,“是网易没有融到钱。
”“不是网易不想融到钱,而是网易一直没有融到钱,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黄志敏1999年10月离开网易,网易员工配股从1999年10月开始,黄志敏对此一点都不后悔,他说,就是等到配股,“我也不知道丁磊会给我多少股份”。
在1998年的日子里,网易根本没有股份这个概念,丁磊说,原因是“1998年网易还没来北京,还没想到Internet会有这么高的价值”。
“一开始和我一起干的人并不能够看到前景,他们更看重手中的工资。
网易全部投资是我的50万元,靠不断地编软件,卖软件赚钱养这个公司,这种情况不可能有股份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