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精编)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完美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完美版)一、判断下面句子是不是比喻句,是的画“√”,不是的画“×”。
1.茫茫的草原像一块无边无际的地毯。
(_________)2.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________)3.树上的苹果如灯笼般又大又红。
(_________)4.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_________)二、判断对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水面的小圆晕一圈一圈地飘荡..开去。
(________)2.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
(________)3.鲜花朵朵,争风吃醋....,芬芳迷人。
(________)4.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________)三、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画“√”,不是的画“×”。
1.小英长得像爸爸。
(_________)2.站在楼顶看汽车,就像一个个小木盒。
(__________)3.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___________)4.天上的月亮多像一个大圆盘啊!(__________)5.这支笔好像是我的。
(__________)6.他的脸好像圆圆的大苹果。
(__________)四、判断,在是比喻句的句子后面画“√”,不是的画“×”。
1.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______)2.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______)3.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______)4.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______)五、我是小法官,正误来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1.“裁”是半包围结构的字,第九笔是“、”。
(_____)2.“滨”的第九笔是横折。
(_____)3.“碧玉妆成一树高”中的“一”字表示数量。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复习(精编版)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复习(精编版)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卖火柴的小女孩》讲述了小女孩生活在富裕的家庭中。
(____)2.“几乎”和“几个”中的“几”字都读“jī”。
(____)3.《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文中“金色巴掌”是指银杏树叶。
(____)4.《掌声》一文中,同学们一共给英子鼓了两次掌。
(____)5.“荒”字一共有十画,第六笔是点。
(____)6.“外祖母要和我们一起到北京去吗?”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____)7.“辞”和“迟”的声母都是“ch”。
(____)8.写日记,第一行先写日期、星期以及天气情况,正文开头空两格。
(____)二、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停车坐爱枫林晩”一句中的“坐”是“坐下”的意思。
(_______)2.《花的学校》选自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儿童散文诗集《新月集》。
(_______)3.《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文中,“金色巴掌”指的是枫叶。
(_______)4.《不懂就要问》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读书的故事。
(_______)5.“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这两句诗出自苏轼的《赠刘景文》,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_______)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蒲”和“漂”的部首都是“氵”。
(______)2.“亲”可以组词:母亲、亲近、亲自。
(______)3.“翠”的第一笔和第四笔都是“”。
(______)4.“盛”是多音字,在“盛开”中读shènɡ,在“盛饭”中读chénɡ。
(______)四、在比喻句的后面画“√”,在拟人句的后面画“×”。
1.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2.他一试,啊,不得了,文字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
()3.一位植物学家曾有一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专项训练及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专项训练及答案一、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这句话是比喻句(____)2.《大青树下的小学》中学生们的穿戴相同。
(____)3.略读课文可以读得粗略一些,了解课文大意就行。
(____)4.当你向同学们讲述暑假有趣的生活时,通过出示相关的图片或实物,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你所讲的内容。
(_____)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河北人把土蚂蚱叫作“挂大扁儿”。
(______)2.《三衢道中》是宋朝曾几的一首纪行诗。
(______)3.“能不忆江南?”是一个反问句。
(______)4.“蒌”和“蒿”都有“艹”,这两个字都是象形字。
(______)三、判断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比喻句,画“√”,不是的画“×”1.像花瓣一般的雪、像羽毛一般的雪在空中飞舞。
(________)2.甜甜的话特别多,叽叽喳喳就像小麻雀一样。
(________)3.她长得真像妈妈。
(________)4.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________)5.他好像睡熟了。
(________)四、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赠刘景文》是刘景文写给苏轼的诗。
(_______)2.《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中“金色巴掌”是指枫叶。
(______)3.《去年的树》中,那个唱歌的鸟儿很守信用,怀念逝去的朋友。
(______)4.《不会叫的狗》是一篇童话。
(______)5.《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不懂就问老师,用不着自己思考。
(______)五、判断题,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燕子》一文主要描写了燕子小巧灵活、活泼可爱的特点。
(________)2.《蜜蜂》的作者法布尔是英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
(________)3.河豚是人间的美味,与蒌蒿和芦芽等一起烹煮最适宜。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判断题及答案(精编)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判断题及答案(精编)一、判断下列句子,对的打“√”错的打“×”。
1.“唧哩哩、哗啦啦、顶呱呱”都是表示声音的词。
(_________)2.我们唱着新学的歌曲,走在弯曲的小路上。
句中两个“曲”读音完全一样。
(_________)3.“缓慢”的反义词是“快速”。
(_________)4.“追”这个字的第四笔是“横”。
(_________)5.这里太干燥了,我需要找一处湿润的地方扎营。
(_________)二、我是小法官,正误来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
1.“裁”是半包围结构的字,第九笔是“、”。
(______)2.“滨”的第九笔是横折。
(______)3.“碧玉妆成一树高”中的“一”字表示数量。
(______)4.“万条垂下绿丝绦”,这里“万条”指许多条柳枝。
(______)5.《春日》诗题的意思是“春天的阳光”。
(______)6.本课两首古诗都是描写和赞美春天的景色的。
(______)7.“二月春风似剪刀”中的“似”的读音是“shì”。
(______)三、判断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句“√”,是拟人句的画“×”。
1.夏天,积了大半缸雨水,从葡萄架的空隙里漏下的阳光,洒落在水面上,像许多大大小小的圆镜。
(________)2.一位植物学家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
(________)3.小溪里的虾是挺喜欢钻到石块下面休息的。
(________)4.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
(________)四、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国庆节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______)2.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其对应的传说或来历。
(______)3.端午节人们举行赛龙舟的活动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岳飞。
(______)4.春联旧时叫桃符,贴春联象征着喜庆、吉利,是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______)五、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及答案(完美版)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及答案(完美版)一、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打“√”,有语病的打“×”。
1.造纸术的发现,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_______)2.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_______)3.禁毒知识对我很感兴趣。
(_______)二、判断题,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花钟》这篇课文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原因,是和温度、湿度、光照和昆虫的活动有关。
(____)2.植物开花的时间只与温度、湿度和光照有密切的关系。
(____)3.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它便开花了。
(____)4.《蜜蜂》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方式写了法布尔所做的一个实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____)5.“我”觉得蜜蜂辨认方向靠的是记忆力。
(____)6.法布尔做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____)三、下列句子中带点词语运用恰当的打“√”,错的打“×”。
1.他平时成绩不太好,但这次考试竟然..考了全班第一。
(_______)2.这些花在二十四小时内持续..开放。
(_______)3.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洒落人间。
(_______)4.高楼大厦的霓虹灯热情欢迎来自五洲四海....的游客。
(_______)四、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最早的文字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
(______)2.“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_______)3.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
(________)4.造纸术先传到欧洲再传到日本。
(________)五、判断下面几组词语的构词方式是否完全一致,完全一致的打“√”,不完全一致的打“×”。
1.微风鲜花彩云扁豆月亮(______)2.唱歌跳舞打球扫地上网(______)3.谷粒羊群花朵船只房间(______)4.轻如鸿毛稳如泰山浩如烟海如鱼得水(______)5.桃红柳绿成群结队争分夺秒怒发冲冠(______)六、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完美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完美版)一、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读不完的大书》中作者最喜爱的是屋后的两株棕榈。
(______)2.“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这句话表达了“我”对鸟的喜爱和保护之情。
父亲太了解鸟了,如果他是猎人,可能会伤害很多鸟。
(______)3.“小溪淙淙,流向河流”中的“淙淙”是用来描写声音的,这类词叫拟声词。
(______)4.“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中的“白银”是指天上的白云。
(______)5.“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是一个比喻句。
(______)二、判断下面句子是不是比喻句,是的画“√”,不是的画“×”。
1.茫茫的草原像一块无边无际的地毯。
(_________)2.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________)3.树上的苹果如灯笼般又大又红。
(_________)4.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_________)三、下列句子中带点词语运用恰当的打“√”,错的打“×”。
1.他平时成绩不太好,但这次考试竟然..考了全班第一。
(_______)2.这些花在二十四小时内持续..开放。
(_______)3.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洒落人间。
(_______)4.高楼大厦的霓虹灯热情欢迎来自五洲四海....的游客。
(_______)四、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夜书所见》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梧叶、秋风、儿童、灯火、篱落等景物。
(_______)2.《美丽的小兴安岭》是按总—分—总的结构写的。
(_______)3.“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是比喻句。
(_______)4.《父亲、树林和鸟》这篇课文中的父亲是一位猎人。
(_______)5.“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
”这句话运用了顶针修辞手法。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附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附答案一、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我”叫小女儿去放蜜蜂,“我”在窝旁等着。
(________)2.到第二天为止,二十只蜜蜂都飞回来了。
(________)3.“那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是一个比喻句。
(_______)4.起风时蜜蜂飞得很低,大概是为了减少阻力。
(________)二、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胡萝卜先生的那根长胡子是他特意留下来的。
(_______)2.《不懂就要问》的主人公是孙中山。
(_______)3.《不会叫的狗》中的那条狗先是学小公鸡叫,后来又学杜鹃叫。
(_______)4.青头被大黄牛吞进了肚子里,在红头的鼓励和帮助下终于逃脱了危险。
(_______)三、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是的打“√”,错的打“×”。
1.可他一照镜子,大叫一声,像见了鬼一样。
(__________)2.她长长的头发,犹如一块黑色的瀑布。
(__________)3.他每次夜里都要爬起来两三次,捉跳蚤一样找身上的碎头发。
(_______)4.他新剃的头,好像一个圆圆的电灯泡。
(__________)5.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
(__________)6.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
(__________)四、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复眼就是好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
(_________)2.蜻蜓、苍蝇、蚊子都有复眼。
(_________)3.瓢虫都是益虫。
(________)4.独角仙在昆虫里力气是最大的(_________)五、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卖火柴的小女孩》作者是格林兄弟。
(______)2.“知有儿童挑促织”是唐代诗人杜牧《山行》中的诗句。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完整版)一、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妈妈住进了那个长方形的鸟窝。
(________)2.“我”变成树后,为了让人能住进来会弯下腰缩短距离。
(________)3.妈妈根本不知道这“树”是“我”变的。
(________)4.“我”的肚子咕噜噜地叫,是因为“我”饿了。
(________)5.树上不断往下滴的水珠是一只虫子撒的尿。
(________)二、判断。
句子完整的打“√”,有问题的打“×”。
1.那个东西停住了脚。
(______)2.一起吹蒲公英。
(______)3.波澜壮阔的大海。
(______)4.我觉得自己像个威武的战士。
(______)5.所到之处。
(______)三、判断,在是比喻句的句子后面画“√”,不是的画“×”。
1.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 )2.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 ) 3.二月春风似剪刀。
( )4.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四、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1.急性子顾客在来慢性子裁缝店之前已经去过四家裁缝店了。
(_________)2.圆帽子比方帽子戴着舒服又漂亮。
(_________)3.“枣核”虽然人小,但是他很勤快,也很聪明。
(_________)4.《大林寺桃花》的作者是唐代的杜甫,诗的前两句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_________)五、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是指现在的山东省。
(______)2.“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的“屠苏”指的是屠苏草泡的酒。
(______)3.蔡伦是我国西汉时代的人。
(______)4.赵州桥是隋朝石匠李春设计并参与建造的。
(______)六、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精编)
一、判断对错。
对的打“√”,错的打“×”。
1.《去年的树》一课中,小鸟最后找到了树。
(_________)2.《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都是写秋天的景物。
(_________)
3.预测就是胡乱猜测。
(_________)4.童话故事充满了丰富的想象。
(_________)
二、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不是的。
”这是个设问句。
(_______)2.海底世界是宁静的,黑暗的,还有许多动物在活动。
(_______)
3.《火烧云》主要突出了火烧云颜色多样、形态千变万化的特点。
(_______)
4.《我们奇妙的世界》主要从天空的颜色、云彩的形状、夜晚群星和大地上植物生长、鸟儿飞翔、冬雪等来表现世界的奇妙。
(_______)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写日记的时候要先写具体日期,如“12月23日”,再写星期几、天气。
(____)
2.《安徒生童话》创造了一个奇妙的童话王国,这是法国作家安徒生送给全世界孩子的礼物(____)
3.“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中的“橙黄橘绿时”指的是万物复苏的春天。
(____)
4.《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介绍了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____)
四、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绝句》和《惠崇春江晚景》都通过对春天景物的直接描写使人感受到春天
之美。
(________)
2.“迟日江山丽”中的“丽”字把春天的阳光明媚、景色秀丽全表现出来了。
(________)
3.“小溪泛尽却山行”中“却”的意思是“再,又”,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游兴的高涨。
(________)
4.从“梅子黄时日日晴”可以看出,《三衢道中》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
(________)
五、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古诗《惠崇春江晓景》是宋朝诗人叶绍翁写的。
(______)
2.从“绸、线、绵、纱”等字我知道了带“纟”的字大都跟织物有关。
(______)
3.吆喝是一种电视广告,也是一种语言艺术。
(______)
4.课文《万年牢》主要讲了父亲的吆喝吸引了许多买糖葫芦的客人。
(______)
六、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五百米以下的深海里没有一点亮光。
(________)
2.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深。
(________)
3.海底的动物只有鱼。
(________)
4.地球上最长的生物是海藻。
(________)
5.海底的植物是绿色的。
(________)
七、在你认为正确的说法后打“√”错误的打“×”。
1.口语交际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______)
2.别人说别人的,我准备我自己的。
(______)
3.口语表达前要积极参与讨论,多与他人交流。
(______)
4.别人交流时,我们要认真听,当文明听众。
(______)
八、下列说法对的画“√”,错的画“×”。
1.“宽阔的”和“宽敞的”都可以和“操场”搭配。
(____)
2.“翠鸟爱贴着水面疾飞”中“疾”的意思是快,迅速。
(____)
3.“小明长得非常像他的爸爸。
”这是个比喻句。
(____)
4.《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____)
九、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张牙舞爪、口干舌燥、面红耳赤、五湖四海”四个成语有相同的特点。
(________)
2.“光/持石击瓮/破之。
”这句话的停顿是正确的。
(________)
3.《那一定会很好》里种子经历了从一粒种子→高大的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的过程。
(________)
4.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消化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是贮藏食物的。
(________)
5.《花的学校》作者是印度作家泰戈尔,全文主要用了拟人的手法。
(________)
十、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花的学校》的作者泰戈尔是法国诗人、哲学家,享誉世界的作家。
(_____)
2.《去年的树》一课中,小鸟最后找到了树。
(_____)
3.杜牧的《山行》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天山林的景象。
(_____)
4.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三个胃贮藏食物,只有一个胃是管消化的。
(_____)
十一、判断下面的句子是不是比喻句,是的打“√”,不是的打“×”。
1.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_______)
2.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______)3.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
(_______)
4.那条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
(_______)
十二、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画“√”,不是的画“×”。
1.小英长得像爸爸。
(_________)
2.站在楼顶看汽车,就像一个个小木盒。
(__________)
3.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___________)
4.天上的月亮多像一个大圆盘啊!(__________)
5.这支笔好像是我的。
(__________)
6.他的脸好像圆圆的大苹果。
(__________)
十三、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1.《去年的树》一文总共写了五次对话。
(______)
2.《那一定会很好》中写了一粒种子长成了大树,之后变成了手推车,接着变成了椅子,最后变成了木地板的经历。
(______)
3.学了《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课文,我知道了牛肚子里有四个胃。
(______)
4.《一块奶酪》中的蚂蚁队长最终偷偷吃掉了掉在地上的奶酪渣。
(______)
十四、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卖火柴的小女孩》作者是格林兄弟。
(______)
2.“知有儿童挑促织”是唐代诗人杜牧《山行》中的诗句。
(______)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课中,胡萝卜先生用胡子帮助了别人。
(______)
4.“运动员们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向终点。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______)
十五、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
1.“背.诵(bèi)、切.肉(qiè)、中弹.(dàn)、海参.(shēn)”中带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
(________)
2.“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其中的“预测”可以随意猜测,不一定有依据。
(________)
3.“停车坐爱枫林晚”中“坐”的意思是“坐下”。
(_________)
4.读句子“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要读出自豪的感情。
(________)
5.句子“我把文具快速整理好”和“文具被我快速整理好”的意思差不多。
(________)
6.《父亲、树林和鸟》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和热爱,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________)
答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