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竞赛参考试题p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竞赛试题 测试题及答案

温岭市小学第二教研区《数学课程标准》知识竞赛学校姓名年级组一、填空题30分1.数学是研究( )和( )的科学,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 )与( ),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 )和( )方面的作用。
2.新课程要求,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 )和()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 )和( )的关系,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 )和( )的关系。
教师教学时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 ) 与( )的关系。
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从知识技能、( )、( )、( )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其中( )既是基础性目标,又是落实其他三方面的载体。
4.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 )、空间观念、( )、( )、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 )。
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 )和( )。
5.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与(“”),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与体系,处理好( )与( )的关系。
6.新标准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细化为( )( ) 、( ) 、( )等习惯。
二、简答题30分1.“探索”在课程标准中是表述哪一类目标的动词?其基本含义是什么?2.什么是数感?3.说说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获得的“四基”?4.简述数学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
5.什么是延迟评价?三、论述题24分1. 数学课程资源指的是什么?请举例叙述数学课程资源的内容。
2. 请以教学中的实例说明,如何重视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四、案例分析(任选1道)16分1.1200张纸大约有多厚?你的1200步大约有多长?1200名学生站做广播操的队形需要多大的场地?这几个问题都是通过对1200在不同情境中的意义的了解,感受数与生活实际的关系。
请就这几个问题,分析设计一个教学片断。
2.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对身高进行记录保留,以养成保存资料的习惯。
那么在第二学段怎样对全班同学的身高进行调查分析呢?请就第二学段分析设计一个教学片断。
2022小学数学课标测试题及答案(共3套)

小学数学课标测试题(一)一、选择题(1-10单项选择,11-15多项选择)(30%)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的过程。
A、交往互动B、共同发展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A、教教材B、用教材教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B、过程与方法C、解决问题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C)A、成绩B、目的C、过程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A)次。
A、一B、二C、三D、四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C)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C)。
A组织者合作者作者B组织者引导者C组织者引导者合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A)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B、主动和被动的生动活泼的C、生动活泼的被动的富于个性10、推理一般包括(C)。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BC)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C、兴趣1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ABC)。
A、基础性B、普及性C、发展性D、创新性14、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
A、建立数感B、符号意识C、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D、初步形成模型思想15、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BC)关系。
2022小学数学课标测试题及答案(共3套)

小学数学课标测试题(一)一、选择题(1-10单项选择,11-15多项选择)(30%)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的过程。
A、交往互动B、共同发展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A、教教材B、用教材教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B、过程与方法C、解决问题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C)A、成绩B、目的C、过程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A)次。
A、一B、二C、三D、四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C)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C)。
A组织者合作者作者B组织者引导者C组织者引导者合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A)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B、主动和被动的生动活泼的C、生动活泼的被动的富于个性10、推理一般包括(C)。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BC)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C、兴趣1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ABC)。
A、基础性B、普及性C、发展性D、创新性14、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
A、建立数感B、符号意识C、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D、初步形成模型思想15、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BC)关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及完整答案版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及完整答案WORD 版部分预览:(请在底部完整WORD版,含标准答案)一、填空。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数学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课程结构体现的三大特点是:(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6、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7、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
8、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9、《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四个学习领域。
第1页/共7页11、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12、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3、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4、评价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15、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
16、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17、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18、改变课程内容(难)、(窄)、(旧)的现状,建设(浅)、(宽)、(新)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19、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4套)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一)一、填空(每空1分,共26分)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 )的、( )的、( )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 )与( )。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地发展。
6、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与()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7、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和()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8、《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等四个学习领域。
二、选择(1-10题为单选题,每小题1.5分,11-15题为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5分)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 联系生活学数学B.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C.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2、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 )A. 知识与技能B. 过程与方法C. 教师成长D. 情感、态度、价值观3、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B. 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C.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D.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过程。
A. 交往互动B. 共同发展C. 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5、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A. 教教材B. 用教材教6、《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的动词。
A. 过程性目标B. 知识技能目标7、各科新教材中最一致、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 )A. 强调探究性学习B. 强调合作学习C. 内容密切联系生活D. 强调STS课程设计思想8、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不包括( )A. 学生是发展的人B. 学生是自主的人C. 学生是独特的人D. 学生是独立的人9、在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 )A. 认知内驱力B. 学习动机C. 自我提高内驱力D. 附属内驱力10、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学习后应该( )A. 及时复习B. 及时休息C. 过度复习D. 分数复习11、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的过程。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那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A. 23厘米B. 33厘米C. 13厘米D. 43厘米答案:B2. 一个数乘以10,相当于将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以下哪个数的小数点移动后不等于原数的10倍?A. 0.2B. 2.5C. 0.08D. 0.5答案:C3. 一个数的1/4等于5,那么这个数是多少?A. 20B. 15C. 10D. 5答案:A4. 下列哪个分数是最接近1/2的?A. 1/3B. 2/3C. 3/4D. 4/5答案:C5. 一个班级有40名学生,其中3/5是男生,那么女生有多少名?A. 16B. 24C. 8D. 12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6. 一个数是48,它的1/6等于______。
答案:87. 一个数的3倍是90,这个数是______。
答案:308. 一个数加上它的1/3等于20,这个数是______。
答案:159. 一个数的1/2减去它的1/4等于1/4,这个数是______。
答案:210. 一个数的1/2加上它的1/4等于3/4,这个数是______。
答案:1三、计算题(每题5分,共20分)11. 计算:(36÷9)×(5+2)-6答案:1012. 计算:(45-15)×(8÷2)+6答案:5413. 计算:(72÷8)×(9-3)+2答案:1814. 计算:(36+24)÷(9-3)×2答案:20四、解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5.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9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答案:长方形的面积 = 长× 宽 = 12厘米× 9厘米 = 108平方厘米。
16. 一个班级有60名学生,其中男生比女生多10人,求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
答案:设男生人数为x,女生人数为y。
小学数学课标竞赛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不是小学数学中的基本概念?A. 加法B. 减法C. 乘方D. 除法2. 下列哪个不是小学数学中的几何图形?A. 长方形B. 圆形C. 三角形D. 平行四边形3. 在下列算式中,哪个是正确的?A. 8 + 5 = 13B. 8 - 5 = 3C. 8 × 5 = 40D. 8 ÷ 5 = 1.64. 下列哪个不是小学数学中的分数表示方法?A. 1/2B. 3/4C. 5/6D. 1/105. 在下列算式中,哪个是正确的?A. 2 × 5 + 3 = 13B. 2 × 5 - 3 = 7C. 2 × 5 ÷ 3 = 3.3D. 2 × 5 ÷ 3 = 1.66. 下列哪个不是小学数学中的时间单位?A. 时B. 分C. 秒D. 天7. 在下列算式中,哪个是正确的?A. 6 × 7 = 42B. 6 × 7 = 48C. 6 × 7 = 49D. 6 × 7 = 508. 下列哪个不是小学数学中的面积单位?A. 平方厘米B. 平方分米C. 平方千米D. 立方厘米9. 在下列算式中,哪个是正确的?A. 3 + 5 × 2 = 13B. 3 + 5 × 2 = 16C. 3 + 5 × 2 = 18D. 3 + 5 × 2 = 2010. 下列哪个不是小学数学中的长度单位?A. 米B. 分米C. 厘米D. 千米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5 × 4 = _______,5 × 4 × 2 = _______。
2. 3 × 6 + 2 = _______,3 × 6 - 2 = _______。
3. 7 × 8 ÷ 2 = _______,7 × 8 ÷ 4 = _______。
小学数学知识竞赛试题

小学数学教师学科知识测试题科组:姓名:成绩:第一部分:数学课程标准基础知识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地发展。
它应突出体现()、()和(),使数学教育面向()。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在各个学段中,将数学内容分为()、()、()、()四大领域;将数学教学目标分为()、()、()、()。
第二部分数学解题能力检测一、填空:(每题2分,共20分)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一底角的比是3:1,那么它的顶角( )度。
2.从18的约数中,选择两个质数和两个合数,组成一个比例式是()。
3.把7枝红铅笔和3枝蓝铅笔放在一个包里,每次任意摸出1枝,再放回。
这样摸10000次,摸出红铅笔的次数大约占总数的()4.在一个直径是10分米的半圆形钢板上做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5.一个修路队用4天的时间修了一段路的20%。
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段路一共需要()天。
6.一种油桶每只能装5千克油,现在要装43千克的油,至少需要()只这样的油桶。
7.一长方形的长、宽之比是7:3,现将长减少,宽增加12厘米,就变成一个正方形,原长方形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
8.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个位上的数字的,把它的数字颠倒顺序后,所得的数比原来的数大18。
这个两位数是()。
9.有一列数2、9、8、2……从第三个数起,每个数都是它前面两个数乘积的个位数。
那么,这一列数的第160个数是()。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甲数比乙数多1/5,乙数与甲数的比是()A.6:5B.4:5C.5:62.将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2倍,高不变,则圆柱的体积增加()倍。
A、4B、7C、83.甲数的4/5 与乙数的2/3相等,乙数是126,甲数是()A.42 B.84 C.1684.连接大正方形各边的中点成一个小正方形,小正方形的()是大正方形的一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2015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竞赛参考试题
一、填空: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3、《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掌握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领悟(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标准》中除了“四基”以外,还提出的“四能”,具体是指: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7、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