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形势
浅谈中国当代形势和历史任务

浅谈中国当代形势和历史任务姓名:桂敏学号:1210607专业:信息安全日期:2013/4/3浅谈中国当代形势和历史任务当前,国际形势诡谲多变,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国际形势,对形势作出正确判断,从而制定正确政策,采取正确行动对于我国历史任务的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国际形势东西压倒西风,风景这边独好。
在2008年世界金融海啸导致的世界经济大浩劫中,美国是被告,中国担挡了遏制金融海啸逞威的重要角色。
印度、俄国、巴西等国家同中国一起成为了拯救世界经济的金融改革会议的座上客,如华尔街会议、伦敦会议。
发展中国家和世界最富的国家一起开会讨论世界经济问题,富哥们要听“穷哥”们的声音,看“穷哥”们的脸色,这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奇特现象。
当下,世界没有明显的“两极”,昔日的“强大”的苏联已解体,但它们没有将金融灾祸以战争形式转嫁给中国的任何理由,何况中国崛起,腰缠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武力不弱。
中国洋洋洒洒,谁敢妄动?也就是说,世界唯一仅存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国没有与西方发达国家发生战争的条件。
相反,中国成了昂然屹立在西方发达国家面前的经济巨人,在解决这场世界性灾难问题上,中国不仅不是它们的敌人,反而是它们的恩人,是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火车头。
只有社会主义中国能“拯救世界”,这不是穷国讲的,是发自富国俱乐部里的声音。
这时让我们想起“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句话。
我们可以继续下这样的结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中国是推进这个主题发展的安全阀,是推动和平与发展的发动机之一。
二. 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周边安全情况无疑是最复杂的。
美国的崛起具有非常好的周边环境:北边与加拿大有着不设防的边界线,南边是国力远弱于己的墨西哥,东西是两大洋,并且在世界各大洋中还有许多“美国的岛屿”可作为称霸的基地。
印度崛起也具有有利的周边安全环境:周边的南亚邻国互不相连,如众星捧月一般拱卫在印度的周边,实力无法与印度相比;而中国陆上有10余个邻国,海上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这使中国成为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
国际国内形势

浅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当前的国际问题,首要是美国问题,即美国金融危机,表象是虚拟资本泡沫的破灭,深层次原因是资本主义根本矛盾的集中爆发。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美国已全面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标志就是西方标准全球化的盛行。
西方概念范畴的全球化是帝国主义最后一轮扩张,这种扩展导致了近几十年内非洲粮食危机、拉美债务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日本泡沫破灭、亚洲金融危机等等一系列重大经济振荡。
随着西方资本基本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一次经济大洗劫,西方资本主义的掠夺之路越走越窄,被迫加速以发展纵向虚拟经济来掠夺横向实体经济,最终在全球形成虚拟经济控制实体经济的倒金字塔,最终不堪重负,金字塔哗的一声倒掉,西方概念全球化破产,帝国主义崩溃,资本主义必将盛极而衰。
美国是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核心,美帝国主义是西方资本主义的最强势力代表,同时美国也是帝国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的国家。
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严重侵蚀,早已使美国丧失了自我调节解决经济危机的能力。
美国金融危机唯一出路是改变金融企业结构、功能甚至所有权,回归银行本位,但贪婪的资本不会答应,因此美国金融危机实质上不可救。
美国向西方七国集团求援时,七国竟然都按兵不动,西方资本主义势力间的所谓团结和友谊贻笑大方。
西方社会既虚伪又勾心斗角,谁都想占便宜,又谁都不想丢利益,资本主义势力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对抗,完全符合辩证统一关系。
西方七国不救美国,一方面因为一定程度上认识到美国病的很严重,减缓了对美国这头霸王龙的惧怕心理,因此敢于拒绝霸权,甚至还有分一杯羹的意思;另一方面恰恰暴露出西方七国资本势力并没彻底认识到这次危机的深刻影响,自己本国资本主义尚未发展到美国那样帝国主义最高阶段,但是覆槽之下岂有完卵,资本主义的旗帜倒下了美国又岂能独善其身?美国金融危机实质是虚拟经济危机,支撑起虚拟经济的关键是美元霸权和金融衍生创新,然而这些是和美国政治经济体制以及文化思想分不开的,经济危机一挺不住,必然会有政治经济体制变革。
浅谈当前国际形势

浅谈当前国际形势在刚刚过去的一年时间里,用外交部长杨洁篪话说就是:国际形势发生了自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加速进入经济大动荡、体系大变革、格局大调整的新阶段,出现了一系列新特点新趋势。
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逐步显现出来,加快了国际体系变革进程。
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目前趋于企稳回升,但全面复苏的基础仍较脆弱。
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但牵制因素明显增多。
金融危机引发对发展模式、发展理念的深刻反思,调整变革成为潮流。
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改革逐步展开,二十国集团峰会走向机制化,在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国际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而变革的进程将是长期和复杂的。
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的此消彼长,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朗。
新兴大国继续保持崛起势头,日益成为全球需求和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利益攸关方。
新兴大国联合自强的意识增强,“金砖四国”等合作机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新兴大国崛起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有利于推动国际力量对比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
但从总体上看,西方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在国际体系中仍处主导地位,这一格局短期内还难以根本改变。
各主要力量竞相加快战略调整步伐,大国关系进入新一轮调整互动期。
怀着强烈的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紧迫感,各大国着眼于后危机时代的国际竞争,纷纷调整各自的发展战略、对外战略,谋求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大国关系新一轮调整互动的主线是既竞争又合作,大国之间的协调合作明显增多,相互关系的务实性和稳定性有所上升,但利益差异不会消失,矛盾与摩擦也不可避免。
围绕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核安全等全球性问题的国际合作与竞争有新发展,牵动国际关系的调整演变和国际力量的重新分化组合。
全球性问题的紧迫性、联动性上升,任何国家都难以单独应对,客观上要求各国加强合作、协调行动,为此展开的重大多边外交活动空前活跃,并达成一些重要共识。
与此同时,各主要力量之间的竞争较量也更加激烈,争夺的核心是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和道义优势。
浅谈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发展与走向

浅谈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发展与走向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之无愧的主题。
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相当长时间内不变的历史潮流。
和平需要稳定的政治局势,发展则是经济最好的表现。
可是现在这两者遇到了巨大的挑战。
政治方面。
从国际上看,大部分地区还是和平的,只有少数几个地方有冲突和战争,不过从近段时间来看,这种冲突有着上升的趋势。
愈演愈烈的巴以冲突、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的下台、也门势头强劲的恐怖主义活动、革命性的利比亚反卡扎菲战争等等,这些都是不和平的存在。
当然战争都是有多方面引起的,有政府的腐败,有领导人的铁血独裁统治,还有强权国家的干涉等等。
而美国在其中的行动又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某些冲突和战争的背后都或多或少有着美国的因素在里面。
尤其是这次的利比亚反卡扎菲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就很大的影响了此次战争局势的转变。
可见,美国这“一超”还是依旧的强权。
不过美国也受到了“多强”越来越多的制约。
就现在的局势发展来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与伊斯兰阿拉伯世界的矛盾与冲突将继续存在并可能加剧。
美国在伊斯兰阿拉伯世界大力推行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等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而随着泛伊斯兰主义与伊斯兰复兴主义在世界范围的进一步发展,伊斯兰阿拉伯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将不可避免地与西方世界之间发生对抗和冲突。
而“一超多强”的格局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变化。
从我国周边的形势看,总体安稳,但潜在危机还在,比如朝核问题。
又显示“西缓东急、北缓南急”的局势,东边有日本在钓鱼岛的虎视眈眈,南边有越南菲律宾的挑衅。
就目前形势来看,这种缓急局势还会存在。
我们应该主动寻求对话,积极倡导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特征的新安全观。
然后是尽可能的增强自己的国防和综合国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维护我国的主权和安全。
经济方面。
从国际上看,经过危机冲击后的金融体系开始趋稳,但也不能排除出现反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实体经济仍在下滑之中。
党课心得:浅谈当前国际形势

浅谈当前国际形势今晚党课中夏老师就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政治、安全形势做了精辟独到的分析,通过老师的讲授以及结合自身见解,私以为当前国际形势可以概括为四个字:稳、乱、变、治。
首先,稳。
目前整个世界基本是稳定的,和平与发展这个世界性的主题没有变。
但现在的和平问题没有解决,发展问题没有解决,但世界大战短期之内并不会爆发。
其次,乱。
世界形势稳中有乱,美欧经济危机还没有画上句号,美霸权主义行径与反霸权斗争的矛盾丝毫未变,天下依然不太平。
再次,变。
乱中有变。
美国全球霸权主义受阻,尤其是当前穆斯林世界掀起新的反美浪潮此起彼伏,为了捍卫伊斯兰教的纯洁性报名做人体炸弹的人数已排到2025年。
另“金砖国家”群体崛起,世界多极化出现了均衡化趋势。
所谓的金砖国家,就是在目前全球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的四个市场国家。
南非是中国真诚的朋友。
2010年11月二十国集团会议在首尔举行,由中国出面邀请南非加入“金砖国家”,可谓是正当其时、恰如其分。
进一步加强了各国的经济关系。
毛主席曾说过,南非是我们的好朋友,是用轿子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抬进联合国的,如今2013已经到来,我们期待合作,期待和平、期待发展、期待绿色。
新兴大国在各领域发挥影响、世界多极化发展进程加快。
亚、非、拉等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保持强势发展势头,尤以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等国家为代表,其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国际力量对比进一步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1年发展中国家占全球GDP比重将达52%,历史上首次超过经合组织成员国。
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气候变化以及伊朗核、朝核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在二十国集团G20当中,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占了成员国的半数。
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仍具有相对优势,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话语权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如今科技革命、经济发展直接导致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和升降。
浅谈当下中国经济形势

浅谈当下中国经济形势当下中国经济形势可以说是充满了挑战和机遇,虽然受到了COVID-19疫情的冲击,但中国仍然具备强大的经济潜力和回旋的空间。
以下是对当下中国经济形势的浅谈。
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如下:一是COVID-19疫情带来的影响。
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制造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很多企业面临关停、倒闭,失业人口激增,消费需求下降,这对中国经济发展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二是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
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对中国经济也会产生影响。
诸如中美贸易摩擦、英国脱欧、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等,都可能对中国经济的出口和进出口造成负面影响。
三是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困难。
中国经济一直在进行结构调整,减少对传统产业的依赖,提升创新能力和科技含量。
由于一些制度性障碍,结构调整的困难依然存在,特别是在国有企业改革和市场化的推进方面面临许多挑战。
尽管面临这些挑战,中国经济也面临着一些机遇:一是消费升级和增长潜力。
中国的中产阶级不断壮大,消费需求和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
这为中国的消费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增长潜力,这也是一个突破传统经济模式、转型到以消费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的机会。
二是科技创新的推进。
中国政府一直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并推出一系列的创新政策和支持措施。
中国的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
科技创新不仅可以提升中国经济的竞争力,还可以推动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升级。
三是国际合作的机遇。
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和沿线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发展空间。
中国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中国的智慧和方案。
当下中国经济形势既面临挑战也有机遇。
面对挑战,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和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
浅谈当前国际政治形势

浅谈当前国际政治形势standalone; self-contained; independent; self-governed;autocephalous; indie; absolute; unattached; substantive浅谈当前国际政治形势摘要:国际政治的本质就是一个不断追求权力与实力的过程。
但是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席卷,在当今社会,国家间对权力与实力的追求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从一战时期国与国的军备竞争转变为综合实力的竞争,但其竞争本质是不变的。
当前的国际政治正逐步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应该说当前的国际政治是进步了的。
关键词:政治本质/多极化趋势/安全挑战/和平崛起一国际政治的本质依然是为了追求权力与实力几千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改变了人类生存的物质条件,但人类群体间的关系却没有发生本质变化。
以黎以乱局为例。
以色列的精确制导武器与先秦时期的冷兵器已不可同日而语,但以军侵黎与古代历史上大国入侵小国的军事冲突却无本质区别,国际社会一直没有形成垄断全部军事力量的中央政府,因此国家间发生战争就成了不可避免的现象。
强者战胜弱者的概率远大于弱者战胜强者,而战胜方又必将是战后规则的制定者。
在这种客观规律的支配下,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仍是当今国际政治的基础,仍是国际社会的行为法则。
1[1]友好与敌对之间的分界限并不总是十分清晰。
存在一个模糊的区域,在此区域中,政府很难判断一种脆弱的友好关系是否已让位于敌对关系,反之亦然。
即便是在最为友好的国家之间,通常也存在一种潜在冲突,它有可能突然被激活。
2[2]这一点很明显地表现在中法关系上。
所以国际政治的本质依然是一个不断追求权力与实力的过程。
二当今社会的政治局势冷战结束以后,大国割据基本上处于人们常说的“一超多强”局面。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多强”一般是指欧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
美国综合实力遥遥领先,其他国家和国家集团无一能够与其比肩,造成大国力量对比的失衡状态。
浅谈当今中国形势

当今中国形势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发展和建设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从全面提升生活水平到实施全国性改革政策,中国这几十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同时,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进入中产阶层,中国社会及其财富开始变得复杂。
在当今中国,国民在金融,商贸,制造业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此外,中国的高等教育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使越来越多的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人才加入到中小企业中,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此之外,当今中国的政治状况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从最近的全国两会上可以看出,中国正在正在以更高的步伐实施改革,鼓励市民参与民主政治,提升国家形象。
此外,中国作为一个全球化大国,在国际舞台上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促进了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
另一方面,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快速变化,造成了贫富差距的加大,越来越多的社会不平等问题出现,使越来越多的人受到不平等的影响,进一步拉大了贫富差距。
其次,中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对中国经济社会长期发展构成了威胁。
国家推出诸如清洁能源技术等政府政策,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有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当今中国,政府正在努力为其人民创造更加充满希望的未来。
目前,中国正秉持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正义原则,引导社会正义和公平的发展,并在改革的同时,不断加强人民的社会保障。
总之,当今中国正在以动态的发展速度继续发展,在社会文明发展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环境保护方面,中国正在制定相关的政策,努力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为世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形势当今世界日新月异,飞速发展。
各种国际势力相互激荡,以下是我从政治、军事、经济方面对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的一些较浅的认识。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继续发展。
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
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们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当前国际格局分三大块::美国领导的单一实力比较强的国家、还有以欧盟为代表的实力较中的国家、还有就是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
国际发展趋势在和平与战争中胶着。
当今的国际形式对我国及存在有力的因素,有存在不利的因素。
当前的国际形势,有利因素主要包括: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打不起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
不利因素主要包括: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民族、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世界格局总是会随着一些大事件的发生而发生深刻的变化。
各种势力对比可能会因此发生微妙的变化。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进入一个旧格局被打破,新格局尚未形成的转换期。
各种力量不断分化组合,国际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深入调整,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有了新的发展,各种区域性、全球性的组织和国际会议空前活跃,许多国家都承认世界多极化是一个趋势。
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围的优化配置。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围的优化配置。
但是,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增大了各国各地区经济的运行风险。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经济力量较强、政策措施运用得当的国家,能较好地适应并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有利条件发展本国经济,经济弱小的国家则发展更加困难.经济方面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第一个层面,海外投资。
一方面,危机发生后,海外资本市场出现暴跌,对我国较多海外投资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第二个层面,进出口贸易。
这次危机对我国进出口将产生重大影响,尤其对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将会带来冲击,一些出口导向型企业面临着资金回收困难、订单减少的风险。
就我国进口而言,一些国家基于生产自救可能会出台一些有利于产品出口的政策,如降低出口关税、降低出口价格、放松技术封锁等。
第三个层面,金融证券保险业。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利率联动、汇率波动及其对金融机构经营的影响;金融环境的变化对银行贷款业务可能产生重要影响;就影响程度而言,我国金融证券保险业对外有所开放但尚不充分,这就决定了此次危机所产生的影响程度相对有限。
第四个层面,房地产业。
这次危机从源头上看是房地产市场危机。
因此,由房地产市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房地产业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第五个层面,旅游业。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受危机影响较深的国家,基于发展本国经济、增加就业的需要,可能会出台促进本国旅游业发展的举措,以吸引更多境外游客。
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引发经济衰退的影响,海外入境的人数可能会明显减少,这对涉外旅游会产生较大影响。
第六个层面,劳动就业。
此次危机对我国劳动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放缓,新增就业机会可能相对减少。
二是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等金融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失业金融从业人员有可能流向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七个层面,经济增长。
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会对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第八个层面,经济地位,在未来几年增速趋缓的情况下,我国经济总量与发达国家的相对差距将会缩小,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将会上升。
经济层当前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制约还来自国际战略因素。
某些国际势力对于一些国家的迅速发展怀有不健康的心态,试图通过控制世界战略性资源维护自身地位,制约他国的发展。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加强对中东石油资源的控制。
日本在中俄石油合作问题上搅局,亦有长远的战略考虑。
这些因素对国际能源价格的走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强是当前世界经济中的又一不健康因素。
近来世界反倾销浪潮高涨。
中国已成为全球反倾销的最大受害者,并继续在人民币币值问题上承受压力。
贸易保护主义在西班牙还酿成针对中国的焚鞋事件和排华运动。
政治方面今天的中国仍然是具有一定社会主义色彩的国家,这使得我们在当今由西方资本主义大国主导的世界上处于相对孤立的位置;中国同时又是一个发展中的后起工业化国家,我们的国家根本利益在于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的全面复兴(不是全部任务,而是基本任务)这个战略目标就决定了我们的国家利益与西方大国意欲主宰世界的战略图谋存在着根本对立。
对于这一点,经过市场经济几百年洗礼的西方人就比我们一些把未来看成玫瑰色世界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深刻、最广泛的全球性挑战中国与西方大国根本矛盾的日益明显、尖锐,中国过去二十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国际环境条件正日益恶化,甚或不复存在。
而且,技术的发展已使得这种冲突越来越具有彻底毁灭性,越来越难于被隔离,蛋糕的新潮精英要冷峻得多了。
美国在当今世界的形势政治中不可不提的,也是有着巨大影响的国家之一,有于他在政治上的独特和霸权性质,所以有无论怎样都对世界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美国借反恐名义,进一步强化其对外政策,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美国的对外战略由“先发制人”取代“遏制与威慑”,使国际安全领域增添新的变数。
现在存在一些战略同盟现在比较稳定的战略关系是美日同盟、美国与欧洲的北约、再加上中俄之间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三个关系不完全一样。
中美关系一直很微妙,美国维持霸主地位和其他国家不接受美国霸主地位的矛盾。
美国的目标是防止一个国家在一个地区或在全球围挑战他的领导地位。
国际格局有两个方面,第一是指大国的实力配置,世界上主要的国际力量是怎样配置的,他们实力大小的比较,实际上国际格局的变化与第三世界基本上没什么关系。
大国现在什么样呢?大国的力量对比是"一超多强",甲级队有美国一个国家,乙级队有几个国家,中国、日本、俄国、欧洲/德国。
美国的超级大国与其他国家的差距是多少呢?美国的国防开支是将近3000亿,中国是100亿,俄罗斯60亿,印度120亿,日本不到500亿,德法意三家加在一起1200亿。
科技发明量,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已经占到世界的74%。
军事方面影响中国西太平洋战略步调的主要因素仍然是中美关系,平心而论,布什政府谋求亚太地区战略优势、遏制中国在世界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以及奉行独断自私的单边主义的总体战略并没有什么大的改观,而且从最近的一些情况来看,美国同形成新的军事联盟关系的可能性正在增加。
美国在东亚地区提升日本的战略作用,美日军事同盟针对中国的战略意图日益明显,为此美国甚至可以牺牲道义,不顾二战期间对日作战而阵亡的数十万将士的英魂,在日本修改教科书事件上,在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持暧昧态度。
不难看出,以日本现有经济实力和战略位置,它又插在美国和中俄战略势力的中间位置,既可以给经济上的也可以给地理位置上的缓冲,可以说美国在西太平洋如果没有日本作支撑,那将是个什么样的景象!说白了,东亚战略就是以日本为基点、以朝半岛为前出之地,支撑着美国的海空力量的长期驻扎,前出可直接攻击中俄的纵深、退可在中途岛甚至夏维夷落脚台海战事轰轰烈烈其实是假象,本是囊中物,是东亚战略链中的一环,只能起到牵制和多一个进攻点罢了。
日本才是真正威胁西太平洋战略的一个活棋子。
谁掌握了日本走向谁就在西太平洋掌握了主动权。
中国和俄罗斯这两大势力如此发展“睦邻友好”对美国的东亚战略是个巨大冲击,更不符合美国全球战略利益,美国永远不会希望以被压下的俄罗斯又死灰复燃。
看台海局势,中国现今对打的把握很有信心,这绝不是遐想,而是现实如此,不管从军事的战备还是从地理上的分析都可以断定,中国大陆战则必胜。
但终究战不如和,毕竟是一家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中国一向以来对美国抱着理性和宽容的态度,认为美国人民知道轻重,知道残酷战争的真相,相信美国该知道何去何从,所以中国选择了说服、化导、顿悟的策略。
问题对中国保持和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构成的不利影响呈增大趋势,已成为中国在本世纪国家安全面临的最大隐患。
涉台外交在维护中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应对“台独”分裂势力在两岸关系中制造种种突发性事件的任务与日俱增。
美军积极调整在亚太的军事部署虽然是为其全球战略服务的,但客观上使中国解决问题的环境更加复杂。
面对挑战,中国必须不断发展自己,提高包括经济和军事实力在的综合国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使我军建设更加适应未来战争的要求。
朝核问题的谈判的过程,实际是中朝再次相互摸底试探的过程,探讨中朝在于军事合作再次协手的前景和必要性。
我们拥有强大的国防力量,这是任何敌人都不敢藐视的。
中国拥有毁灭美国的核力量,而不是仅仅限于美国西岸。
我国的常规力量也使得任何一个大国,甚至超级大国在战争前驻足。
我们不怕全面战争与核战争。
只要我们毁灭掉敌人的太空力量,敌人就是一堆废铁。
所以,我们没有理由惧怕战争。
但是必须要明白的是问题,南海问题,东海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是我国的国家主权问题,是不容侵犯的,但是对于可能爆发的与别国的全面战争,我们还是应该尽可能的避免,战争毕竟只是政治的延续,一旦战火燃起,交战双方的无辜平民难免受到殃及。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国要和平地崛起为强国,必将面临许多历史上强国崛起中所没有遇到过的新难题。
某些势力可能不容忍或不甘心中国成为强国。
即使中国不在军事上采取行动清除和平发展中的障碍,某些敌对势力也可能在军事上采取行动将战争强加给中国。
或者,通过采取对中国发动政治战争、经济战争或外交战争以阻碍中国的发展。
我们在当今的国际形势下,面对很多的题挑战,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军事方面,但同样在挑战中也蕴含着机遇。
我们应该不畏惧挑战,努力的发展综合国力,在世界政治、经济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