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招商宣传片解说词
弋阳县招商引资宣传推介词

弋阳县招商引资宣传推介词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在这春暖花开、生机盎然的美好季节里,我们很高兴地和大家欢聚在一起,并肩谋发展,携手绘宏图。
借此机会,我将弋阳的基本情况向大家作一介绍,以便大家进一步了解弋阳,寻求合作商机。
弋阳县是上饶的西大门,总面积1580平方公里,总人口40万,下辖17个乡镇(场、街道)。
分析和比较弋阳加快发展的各种条件,我们认为弋阳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优势。
(一)平台优势凸显。
弋阳坚持“绿色、生态、低碳、科技”的理念,按照建设城市新区的标准,以建设全省一流生态工业园区为目标,正大力实施工业园调区工程。
园区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一期完成建设面积2平方公里,主、次干道及绿化,110千伏输变电站、日供水5000吨的供水项目、日处理3000吨污水处理厂、管网入园等配套设施全面到位。
园区功能的不断完善,将进一步提升对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承接能力。
(二)矿藏资源丰富。
已发现的主要矿产有铜、金、银、铁、煤、瓷石(土)、蛇纹石、石灰石、萤石、白云石等累计达37种,占全省已发现矿种的22%。
其中铜储量6万吨、石灰石储量20亿吨,白云石储量逾2亿吨;蛇纹石储量1亿吨;瓷石远景储量25亿吨,为现今发现的最大瓷石矿藏。
依托丰富矿产资源,弋阳相继引进安徽海螺集团、五矿集团所属江西钨业、康恩贝医药股份公司等上市公司在弋投资建厂,引进30余家有色金属加工生产企业,20余家碳酸钙系列产品生产企业以及纺织服装、医药化工等共100余家来自浙江、上海、广东、福建等地企业客商来弋投资兴业,初步形成了突出有色金属和新型建材两大支柱产业,兼顾医药化工、纺织服装、机械汽配、旅游等产业的发展格局。
(三)自然人文荟萃。
弋阳是一块红土地,革命烈士方志敏和原中共中央副主席汪东兴、中将吴克华、江西省第一任省长邵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诞生于此,留下了方志敏“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的宝贵精神财富,鼓舞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弋阳人民,其精神在全国和省市都有很大反响。
县招商宣传片文案

片头——(收音机播放湖口传统戏曲、切台音、收音机播放诗词朗诵节目、切台音)字幕(跟随画面,同下):江西·湖口中国戏曲之乡中华诗词之乡收音机新闻播报同期声:各位好,欢迎收听湖口之声。
众所周知,从一个落后县城,到现在江西十强的工业强县,近年来,湖口的变化可谓是天翻地覆……字幕:江西水上北大门江西省十佳投资环境县江西省十强县(石钟山钟声敲响)企业家同期声:还记得来到湖口创业之初,有很多朋友问我,Why here?why Hukou?出片名——WHY HUKOU?字幕:昌北机场九江庐山机场景德镇机场九江高铁站企业家同期声:通达四方,是为这块土地量身定制的褒扬。
字幕:九江红光国际港年吞吐65万标箱杭瑞高速贯穿东西企业家同期声:这是一场由外至内、西拓东融的跨越,为工业的明天赋予更多可能。
字幕:湖口高新技术产业园落户企业160余家世界500企业11家 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0余个园区负责人同期声:湖口,是一座天生的工业之城。
字幕:金砂湾园区银沙湾园区海山科技创新实验区龙山片区园区负责人同期声:在湖口高新技术产业园,我们构建起一园四区的发展格局,以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让县域的工业潜力得到了最大的激发。
字幕: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金融创新服务中心为产业融资,企业投资,股改上市提供服务人才创新服务中心拥有院士、博士人才45人,国家级领军人才4人方大九钢管理人员同期声:在湖口,我们致力以特种钢材的研发为轴,推动中国钢铁行业走向新的高度。
江铜集团负责人同期声:在湖口,我们冶炼发展的梦想,铸造全新的未来。
天赐高新材料负责人同期声: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度富集的科技支撑,这也是我们选择湖口的理由。
晨光新材料负责人同期声:运输的便利让我们选择湖口,也让我们从中受益。
赛得利纤维负责人同期声:选择湖口,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也是一次值得被肯定的尝试。
神华煤电负责人同期声:选择湖口,反哺湖口是我们目前在做的事情,便捷的运输条件,为我们带来了充足的煤炭供给,而我们的电能,也将籍由这里,回馈给整个江西。
通江县招商引资宣传片解说词

通江县招商引资宣传片解说词(一府三乡)何瑞川陕苏区首府气味、声音、光线,稍纵即逝,被高山切割的战场构成了我们的回忆,而对于这座城,我们几乎没有回忆,他的记忆只属于战争,而鲜血的记忆不愿提及,别人也无从知道,知道的早已长眠在了泥土里,那些想象中已经褪色的历史,如今依然清晰的封存在这个时空散落的坟墓里,飘荡在这个“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四方面军军训里;一座城,一座几乎与世隔绝的川陕苏区首府。
他是大地上长出的天空之城,战争在崇山峻岭间,也在历史和现实间。
徜徉巴蜀古国,我们生活中那些被称为历史的东西可以被真实的触摸,走近这座城,无论是有心还是无意,都会留下与这座城彼此映照的影像,成为他记忆的一部分。
诺水河是一面镜子,天空、高山、战场、未来,所有的地方,所有的时空,所有有情的生命都在这一刻的石刻标语中被唤醒。
红军之乡石刻标语赞汪小川瑰丽巴山石,雄踞万谷边;红标千百句,嵌绣众心间。
大书全赤化,非是一虚言;鏨字宣传队,风高魏武篇。
墓碑李茂林王坪烈士墓碑上没有一个烈士的名字——在镌刻烈士名字的地方,被镌刻的镰刀斧头占据;在镌刻烈士事迹的地方,却镌刻着拉开枪栓的武器。
啊,大巴山的烈士,为什么不留下自己的名字?这时候,我才明白:你只想我们记住那个烽火的世纪。
《华阳国志》:“周武王伐纣,巴师锐勇,舞歌以凌,殷人倒戈。
武王既克殷,以其守姬封于巴,爵之以孑。
”《元史.杨文安传》:“至元元年宋都统张实引兵攻蟠龙,大战,喜潜师霄遁,出得汉城。
”抗御蒙古军南下,鄢蓝义军攻通江,张献忠义军克通江,白莲教义军转战通江;一次次的战后重建,鲜血染红了土地,染红了战争中站起来的人民。
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空山坝大捷,罗顶寨、中岭梁战斗、激战药石坡,鹰龙山之战,分水岭反击战,红岩子狙击战……446位将军曾在这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入川1.4万人,出川8万多人,7823名红军英烈长眠在了全国唯一的红军自建烈士陵园——王坪。
--县招商宣传片解说词

**县招商宣传片解说词丝路明珠人文民和(民和县招商宣传片解说词)马晓晨导视:在青藏高原东部的河湟三河间,有一条古丝绸之路南道和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自黄河流域一直向北延伸到湟水流域,期间一座古老的城池默然伫立在湟水南岸。
这座从西汉就纳入我国郡县版图的县城,凭借其优越的战略区位和厚重的千年历史,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留下了丝路古道“茶马互市”的浓墨重彩。
它,就是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解说:这个拥有31个民族43万多人和睦相处的县份,因地处青海省东部,素有“青海东大门”之称。
这里群山错落,河流蜿蜒,是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
早在6000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
至今考古发现有“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青铜文化”等遗址遗迹。
奔流不息的湟水河依偎着城区缓缓流过,与位于民和南部的黄河遥遥相望,滋润着这方沃土。
自古以来,这里便是青藏高原与内地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通道。
秦汉以前为羌人居地,西汉时纳入中央政权版籍,金城郡治允吾(读沿牙)县就设在今县城以东的下川口一带。
此后在各个朝代都设政节制。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原文化与西部少数民族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渗透,孕育了兼具民族色彩和东西部文化特征的河湟文化。
不仅如此,民和,还有着让世界瞩目的亮点。
喇家遗址,是2002年我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被称为“东方庞贝”,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唯一一处齐家文化史前灾难遗址,已引起了国际、国内的热切关注,现已辟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期间发现的世界“第一碗面”,一下子把时间推溯到了4000年前,因而面条首创于中国的历史定论一锤定音!这里有世界上最长的“狂欢节”土族纳顿;有名冠西北的七里寺花儿会;有各种戏剧、曲艺、社火秧歌、元宵灯会、土族的刺绣、剪纸艺术以及各民族古朴典雅的民宅建筑多姿多彩。
这里多民族融居,文化底蕴深厚,汉、回、土、藏等各民族和谐相处,共生共荣。
各民族风俗迥异,历经岁月荏苒,积淀了浓郁的高原风土人情。
乐亭招商宣传片解说词

乐亭招商宣传片解说词开篇这里,是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中实现“北方大港”宏伟夙愿的地方;这里,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故乡;这里,已经成为渤海湾新的投资热点;一个繁荣、生态、和谐的新城,正在唐山湾崛起——乐亭新区序篇伴随着国家十二五建设大幕的拉开,渤海湾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处于环渤海经济圈与京津冀都市圈交叉辐射点上的乐亭新区,正在成为一片希望的海洋。
乐亭新区隶属唐山市,陆域面积130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39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24.9公里,总人口55万,辖乐亭县、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京唐港。
乐亭县历史悠久,民风儒雅,文化底蕴深厚,社会生活和谐,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县城”、“全国园林县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双拥模范县” “中国果菜十强县”等国家级称号30余个,综合发展水平位居河北省县(市区)20强。
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经过多年开发建设,发展成以现代港口、临港工业、商贸物流为主体的省级经济开发区。
“十五”以来,年均经济增长速度40%以上,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省前列。
京唐港是国家一类口岸、河北省唯一综合性港口,货种涵盖煤炭、水泥、钢材、矿石、液化石油气、集装箱等十多大类上百品种,吞吐量达1.2亿吨,集装箱30万标准箱,通航国际、国内120多个港口,是我国北煤南运的七大港口之一和矿石进口的重要通道。
工有专,财无限乐亭新区,给予六大产业的发展无限高度纵深潮涌腾飞梦扬帆航自远。
蕴育着创富新机遇,印证着发展新内涵的六大支柱产业,成为乐亭新区创造辉煌未来的不竭源动力为有效整合资源,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乐亭新区规划发展的六大产业,吹响了续写新华章的号角。
精品钢材产业:借助钢铁产能向沿海转移契机,加大高强度造船板、压力容器板、桥梁板、管线板、精品棒材、精品线材等精品钢材产品发展力度,中国乃至亚洲最大船板生产和精品钢铁深加工基地已初具雏形。
装备制造产业:在原料供应充足、海陆运输便捷、人力资源丰富、市场前景广阔的有利条件下,以重型装备制造、船舶制造、大型冶金装备制造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呈现出宽广的发展空间,建成辐射全国的重型装备制造基地指日可待。
开发区招商宣传片配音解说词—投资武陟

开发区招商宣传片配音解说词—投资武陟开发区招商宣传片配音解说词—投资武陟这里,是华北历史上十大商业重镇这里,是黄河南北物资文化交流的咽喉要道这里,是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的平台这里,蕴含着仁人志士创业成功的梦想她,就是河南省武陟县产业集聚区——一个黄河之滨的希望之城。
武陟地处河南省西北部,面积832平方公里,人口65万。
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是蜚声海内外的“四大怀药”主产地,是河南省最具发展活力的县市之一,先后荣获“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县”、“全国金融生态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中国造纸装备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外商眼中的河南最佳投资城市”、“河南省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县”。
以武陟为中心,周边一小时经济圈分布有郑州、新乡、焦作、洛阳等大中城市。
京广铁路、郑焦城际铁路、武西高速公路纵穿南北,郑焦晋高速公路、济焦新高速公路横贯东西。
距郑州国际机场仅1小时车程。
是黄河南北物资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晋煤南运的枢纽重地。
良好的发展环境,优越的地理区位,便捷的陆空交通,让武陟屹立在豫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的最前沿。
第一章:筑巢引凤跨越崛起2002年,武陟乘国家振兴中西部地区的强劲东风,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整合区域优势,打造开放平台,在县城东南部建设了首批省级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6.42平方公里,致力打造生产要素的集聚点、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城市建设的闪光点。
武陟县的决策者们审慎落笔,重彩浓墨,以世界的高度、未来的眼光、现代化的标准,规划产业集聚区的蓝图布局。
——道路,以“六纵九横”为框架,以景观路网为体系,老城新区浑然一体,融合发展。
——电网,以满足大工业用电为标准,科学布局变电站,新架和改造高低压输电线路。
——管网,以建设现代化城区为目标,高规格铺设供排水和供热管网,日供水能力5万吨,年供热能力186万吉焦。
——景观,北依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山,南望邙山旅游风景区。
招商活动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精品范文】

招商活动电视专题片解说词招商活动电视专题片解说词魅力xx 我心飞翔这是一片充满生机的土地。
大开发,大建设,大交通,大招商,汇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雄浑乐章。
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飞速增长的区域经济,迅猛发展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生活气象,让所有的希望在这里不断生长。
连绵青山,悠悠碧水,赋予她钟灵毓秀的诱人魅力。
地杰人灵,丰饶物产,赋予她发展创新的无限空间。
踏上这方热土,天地因此而广阔,事业因此而生辉,人生因此而精彩。
这里就是充满山水情韵的创业家园——河南·xx心系xx,因为xx是——第一章: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xx县位于豫陕交界处的河南省西部,地处黄河、长江分水岭南北两麓,跨崤山、熊耳、伏牛三山,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全县总面积4004平方公里,总人口37万,下辖19个乡(镇),是全省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的革命老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xx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上古时期,这里便有先民生息繁衍,尊为xx部落,后演变为古xx国;汉武帝元鼎四年开始建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是河洛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穿过历史的烟云,xx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原大地上焕发出越来越耀眼的光芒。
近年来,xx县委、县政府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建设富裕开放和谐新xx”的奋斗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力实施“工矿业强县、旅游业活县、产业化富民”的发展战略,努力实现由传统农业大县向特色农业强县转变、由传统粗放工矿业向精深加工和制造业转变、由传统观光旅游向现代休闲度假旅游转变,努力扩张经济总量,全力加快经济转型,奋力实现跨越发展。
“十一·五”末,全县生产总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均储蓄存款余额分别“十·五”末的2.4倍、2.8倍、5倍和2.2倍,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位居省、市前列。
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走上快车道,后来居上和高速发展的势头锐不可挡。
县城招商广告文案

县城招商广告文案
尊敬的各位商家和投资者,大家好!
欢迎来到我们美丽的县城,作为一个拥有丰富历史和自然资源的地方,我们正在积极推动发展和开放,诚邀您加入我们的招商行列。
首先,让我们介绍一下我们县城的优势。
我们地处优越,交通便利,拥有现代化的交通网络,使得全国各地都可以便捷地到达我们的县城。
此外,我们县城还以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而闻名,拥有美丽的山脉、湖泊和自然保护区,这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其次,我们县城的经济环境也是非常有利的。
我们拥有完善的产业链,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商业机会。
不论您是想在制造业、农业、文化创意产业还是旅游业等领域投资,我们都能为您提供最佳的发展条件和政策支持。
我们秉持开放的态度,欢迎各位商家和投资者前来洽谈合作。
我们承诺为您提供最大程度的支持与帮助,包括提供土地、优惠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持。
我们相信,只有携手合作,我们才能实现共赢的局面,推动县城的繁荣发展。
无论您是想要开设新的分店,扩大市场份额,还是寻找新的商机,我们县城都会给您提供最佳的商业环境和合作机会。
不论您是想要投资、创业还是开展合作项目,我们都诚挚地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大家庭。
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开创美好未来!我们相信,在您的智慧和实力的引领下,我们的县城一定会迎来新的辉煌!加入我们,一起共创美丽的县城!
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许招商宣传片制作方案
片头:仁者无疆,汇纳百川终成浩瀚;
智者无形,纵观万物方显精深;
智通闻达,仁许天下;
新河南,新通许,新发展。
标题:古县新城——河南·通许
【引子】
万里长沙,黄河浩荡,四千多年来中华文明的古韵飞转,在这生生不息的奔流中一脉承继。
河南,孕育了光耀世界的文化之根,也铸就了胸怀天下的华夏之魂,随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诞生,河南便成为了中国经济、文化的绝对中心。
宋朝鼎盛时期,在河南境内有驿道通达全国,起着“备九年之储,供六郡之给”的重要作用,而这些驿道,就在现今的河南通许县境内。
通许之名,取自汴京直通许国故地之义,无可替代的交通优势,历来为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其历史,可上溯至3000多年前。
通许县曾为许国属地,北宋太祖建隆元年,设立了通许镇,大定二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189年,正式更名为通许县,立通许之县名,沿用至今。
深厚、久远的文明之光,笼罩着这片神奇的疆域,在这76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竟拥有70多处历史古迹,10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赋予了通许人民与生俱来的发展禀赋,当新世纪的钟声訇然敲响,当时代的脚步迈入二十一世纪的门槛,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又掀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第一篇章:区位交通】
通许县辖隶属于古都开封,其地处中原腹地,贯通南北,承东启西,依托河南省交通枢纽的优越地位,通许县形成了一个强大的陆、空立体通运体系。
其中,大广高速、日南高速在通许县境内交叉,汇入东西南北四大交通动脉;
向西,距省会郑州80公里,距新郑国际机场及郑州海关60公里;
向北,距古都开封30公里,距陇海铁路、连霍高速45公里;
开扶、郑永两条省级公路穿越县中心,京广、京九两大交运铁路左右为邻,形成了
以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省道为骨架,以县、乡、村道路为脉络的高密度交通网络,全县通车总里程已达1422.7万公里。
除此之外,通许县与新郑国际机场仅有咫尺之遥,从新郑国际机场登机,2小时达深圳,1小时达上海,60分钟到达北京,便捷的空运通道,更使通许如虎添翼。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高速、铁路,民航机场,发达的现代交通网络,使通许一举跻身到经济的“时空走廊”,跨入全球经济的时代大潮之中!
【第二篇章:产业兴农】
通许县辖内6镇6乡,611个自然村,拥有耕地面积85万多亩,约占总土地面积的74%,农业、畜牧业发达,自古就有中原小粮仓的美称,是全国着名的商品粮基地。
由于通许县特有的生态和地理环境,使之具备优越的农业生产基础,盛产优质小麦、玉米、花生、马铃薯等农产品,其中,有9类农产品获得了农业部的无公害认证,通许县也成为河南省最大的无公害黄瓜、无籽西瓜以及食用菌生产基地。
除此之外,通许县畜牧业发展迅猛,每年生猪饲养总量突破280万头,即是河南省生猪调出大县,也是豫东地区优质瘦肉型生猪养殖基地县。
多年来,通许县县委、县政府着力推进农业、畜牧业的现代化转型,大力发挥通许县绿色农业的优势,走出一条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汴南翠黄瓜、金澳牌花生、天仓牌土豆、君思绿牌葡萄、香甜牌苹果等等,成为国内市场的宠儿,甚至远销东南亚,打入国际市场。
一个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通许新模式日渐成熟, 农业工业化、品牌化的发展战略,如同一幅锦绣画卷,在通许这片千年沃土之上,自由舒展。
【第三篇章:人才储备】
通许素有崇尚教育的优良传统,自古人才辈出,曹植七步成诗,五部尚书王拱振,教育名家胡汝麟、河南省第一届政协副主席侯连瀛,都出自通许县。
改革开放以来,通许县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以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为主体的教育体系健全完善,为社会输送和培养了大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素质应用人才。
通许职业技术学校共设有20多个专业,每年,全县培养大中专毕业生和各类职业教育毕业生1.2万名,极大的满足了企业单位的人才需求。
通许县总人口60万人,每年外出务工劳动者就高达10万人,占总人口的1/6, 而劳
动成本却只有沿海发达地区的1/2。
充足的人力资源储备,低廉的劳动成本,优秀的人才支撑,为通许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力量,也为通许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第四篇章:城市建设】
如果说农业经济的转型和重塑,为通许的发展变化奠定了基础,那么日新月异的城市化建设,则将通许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通许县城区,专业的批零市场、大型购物中心、餐饮、休闲、娱乐机构一应俱全,各类门店有五千家之多;高达45.6%的绿化覆盖,一尘不染的街道,环境优雅的生活小区,以及清爽宜人的公园、观景带,让人身居其中,却俨然世外。
通许浓郁的都市化气息,与优越的人居环境相得益彰,并被国家评为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先进县、省级文明卫生县城。
通许县的城市化建设,也带动了城镇经济的同步发展,国家大电网与县内独立供电系统纵横交错,更是提供了充足且廉价的电力供应;信息通信、商务中介、物流、投融资、金融等机构相继完善,为各类企业的商务活动提供了一流的服务保障。
发展是党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长期以来,通许县致力于打造发展载体,获得了巨大的成效,一个政通人和、魅力无限的新通许,展现在世人面前。
【第五篇章:工业立本】
工业强则经济强。
通许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持之以恒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把工业经济作为立县之本、强县之基、富民之要,按照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范化的思路,推进工业经济在转型升级中不断壮大,形成了纺织、酿酒、化工、机电、电动车、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目前,拥有工业企业一千多家,形成了一千四百多种工业产品的产能规模。
为搭建更具规模的引资平台,通许县委、县政府按照统一规划,高起点,高标准,累计投入基础建设资金2.2亿元,开发建设通许县产业集聚区。
通许产业集聚区占地面积15.5平方公里,园区内交通便利,设施完备,道路实现四纵四横,配套设施实现七通一平,为企业入驻运营奠定了良好基础。
2009年,通许县产业集聚区被省委、省政府纳入全省第一批175个集聚区建设范围,项目储备用地充足,价格低廉,发展现代工业潜力巨大。
目前,园区内已入住企业36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7亿元,通许县真正形成了
商贸区、行政新区、居民住宅区和产业集聚区四大板块发展格局。
【第六篇章:服务招商】
长期来,通许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仁怀天下,致力打造一个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为通许经济的发展服务。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切为了招商,一切服从招商,一切服务招商!
县委书记王子全、县长高宏勋指出,招商引资是第一要务,通许要把优化投资环境当作永不竣工的工程来抓!
为了展现招商引资的决心,通许县对于引资企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内容涉及土地、税收、规费、服务等重要环节,同时,全面推行一站式办公、保姆式服务,坚决落实服务承诺制、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严格追究制,在全县上下形成了亲商、富商、安商、乐商的共识和氛围。
【尾声】
昔日古县变新城,永远不变的,是通许人民执着追求、坚持发展的决心和恒心;新通许,洗尽千年风尘,却洗不尽每寸土地铭刻的、通许人民奋发有为敢为人先的豪情与足迹。
通许,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拥抱明天,永远敞开的大门,等待着四海宾客、天下朋友的到来。
智通闻达,仁许天下,通——即一路坦途,许——则一诺千金。
来通许投资兴业,与通许共谋发展,通许欢迎您!
通许
县广电局
2010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