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学-李俊清

一、绪论

1.什么是生态学?什么是森林?什么是森林生态学?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森林:以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的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学:研究以树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

2.森林生态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如何?为什么要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

可持续经营?

3.生态学的主要分支有哪些?森林生态学的主要科学问题和研究方向有哪些?

生态学主要分支:动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化学生态学、分子生态学、人类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

主要科学问题:生物多样性的全球格局问题、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问题、植被恢复问题、中性理论和宏观生态学问题、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问题。

探讨森林动态规律,森林对区域环境的屏障作用,森林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机理。

4.森林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这些方法各自有什么特点?

观察、试验、模拟

5.森林与人类、林业、生态学有什么关系?森林生态学在我国一些重要的生态林

业工程建设中的作用是什么?

二、森林环境

1.什么是环境?什么是环境因子?如何进行分类?

环境: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周围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个体或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环境因子:

分类:按环境的主体(人或生物)、人类的影响程度(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的范围(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内环境)等进行分类。

2.什么是森林环境?它的特点有哪些?

森林环境:把森林中的林木及其他森林植物和动物作为研究主体,是指一个具体研究对象之外的森林生物与无机环境结合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特性和发挥独特作用的地域空间。

特点:

3.什么是生态因子?如何分类?

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特征及作用方式: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火因子、人为因子。

4.什么是生态环境?什么是生境?

生境:具体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环境。

5.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有哪些?

a.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各生态因子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联系、

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任何一个生态因子的变化,都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及其反作用。

b.生态因子中的主导因子:诸多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并非是等价的,总

有一个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

c.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行为、生长、繁殖

和分布的作用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d.生态因子的阶段性作用:生物在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对生态因子的需求不

同,因此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也具有阶段性,这种阶段性是由生态环境的规律性变化而形成的。

e.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生态因子的作用虽然不尽相同,但

对生物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因子缺失会造成生物的死亡,这是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但某一生态因子的数量不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由其他因子的加强来调剂或补偿,结果仍可以得到相似的生态效应,这就是生态因子间的可调剂性或补偿作用。

6.什么是限制因子?什么是利比希最低量法则?什么是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

限制因子:在诸多生态因子中,限制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活动以及分布等的关键因子。

利比希最低量法则:在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中,供给量最少(小于植物需要量的情况下)的元素决定着植物的产量。

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生物的生存与繁殖依赖于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如果其中一个因子的量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该物种则不能生存甚至灭绝。

7.什么是生态幅?什么是内稳态?什么是指示植物?

生态幅:生物对一种环境因子的适应范围。

内稳态:生物控制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以减少生物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从而提高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8.森林对环境的反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森林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a)森林具有茂密林木和林冠的遮蔽,形成了独特的森林环境,为众多

的森林生物创造了稳定的生活条件;

b)荒地上营造的森林或在城市中栽植的行道树和片林,能吸收大量的

太阳辐射,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增加湿度,

保持水分,降低风速,形成新的小气候环境;

c)森林中的掉落物作为绝热层,可防止土壤冻结;

d)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动物的活动,可改变土壤的结构和理化性质;

e)动植物的残体分解后混入土壤,使土壤养分发生很大变化。

2)森林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a)森林利用光能固定CO2,制造O2,维持氧碳平衡;

b)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

c)改变低空气流和防风固沙;

d)具有水土保持、涵养水源作用;

e)吸收毒物,灭杀病菌,具有净化空气和自然防疫作用;

f)是天然的消音器,减弱噪声,降低噪声污染;

g)具有除尘和对污水过滤作用。

三、森林能量环境

1.什么是光饱和点?什么是光补偿点?为什么说光强低于植物的光补偿点时,

植物就不会生长,基至时间长了会死?

光补偿点:植物开始生长和获得净光合生产量所需要的最小光强。

光饱和点:在光补偿点以上,随着光强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超过呼吸强度,在植物体内开始积累干物质(净光合生产量)。但当光强达到一定水平后,光合产物也就不再增加或增加得很少。

但光强低于光补偿点,植物的呼吸消耗量大于光合作用生产量,不能积累干物质。

2.什么是生理有效辐射和生理无效辐射?

生理有效辐射:植物主要利用可见光进行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不同光质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色素形成、向光性、形态建成的诱导等影响是不同的。其中,红橙光主要被叶绿素吸收,并对叶绿素的形成有促进作用,蓝紫光也能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吸收,这部分光辐射称作生理有效辐射。

生理无效辐射:绿光很少被植物吸收利用,被称为生理无效辐射。

3.什么是森林光能利用率?提高森林光能利用率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森林光能利用率:植物光合作用把辐射能转变成化学能的效率。

途径:

a.广泛提高森林覆盖率,保证森林的适宜密度和叶面积指数;

b.造林初期,进行农林间作或较大密度种植喜光先锋树种;

c.营造各种类型混交林,营造多层次的林冠结构;

d.及时间伐及人工修枝,调整林分密度及郁闭度;

e.为林分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如促进森林死地被分解和养分归还、排水、

施肥等。

f.选择和培育高光效的优良树种并进行繁殖推广。

4.如何区分树木的阴生叶和阳生叶?

阴生叶:枝叶茂盛,没有角质层或角质层很薄,气孔与叶绿体较少,叶绿素a/叶绿素b值小。

阳生叶:叶片排列稀疏,角质层较发达,单位面积上气孔较多,叶脉密,机械组织发达,叶绿素a/叶绿素b值大。

5.什么是树种耐阴性?树种耐阴性的类型有哪些?影响树种耐阴性的因素有

哪些?耐阴树种和阴性植物有什么异同?

树种耐阴性:树种忍耐庇荫的能力,即在林冠庇荫下,能否完成更新和正常生长的能力。

类型:阳性树种(喜光树种)、耐阴树种、中性树种。

影响因素:树木的年龄、气候条件、土壤。

耐阴树种成年树木在全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甚至可以进行全光育苗,这是与阴性植物的不同。

6.什么是植物的光周期现象?植物光周期类型有哪些?

光周期现象:由于分布在地球各地的动植物长期生活在具有一定昼夜变化格局的环境中,借助于自然选择和进化而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变化的反应方式。

类型: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日中性植物。(举例)

7.什么是植物的“三基点”温度?什么是植物的春化过程?

三基点温度: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

春化过程:某些植物的开花结果需要一定时间低温的刺激,这种需要经过低温阶段才能开花的过程称为春化过程或春化作用。

8.昼夜变温对植物生长和发育有哪些影响?

a.种子萌发在适宜的温度下才能顺利进行,许多种子在变温下发芽较好;

b.变温有利于植物生长;

c.植物的形态特点与变温有关;

d.变温影响植物开花结实;

e.变温影响植物分布。

9.极端温度对植物有哪些影响?

a.冷害。喜温植物在零度以上温度条件下受害或死亡。

b.冻害。冰点以下的低温使植物体内形成冰晶而造成损害。

c.霜害。与冻害一样,属低温危害,但成因不同。

d.冻举。间接低温危害,由土壤反复、快速冻结和融化引起。

e.冻裂。由于日夜温差较大造成。

f.生理干旱。冬季或早春土壤冻结时,树木根系不活动导致枝叶因生理干

旱性缺水而干枯和死亡。

10.什么是积温?积温的实际应用有哪些方面?

积温: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生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实际应用:a.预测生物发生的世代数;b.预测生物地理分布的北界;c.预

测害虫来年发生的程度;d.推算生物的发生历;e.制定农业气候区划,合理安排作物;f.预报农时。

11.简述温度对森林分布的影响,请举例说明。P56

a)寒温带,寒温带针叶林,大兴安岭北部,日均温>10℃小于100天;

b)中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东北至新疆,日均温>10℃有

100-171天;

c)暖温带,阔叶阔叶林,黄淮海、渭河、汾河流域以及南疆地区,日均

温>10℃有171-218天;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滇北、贵州、汉水上游及长江中下游,滇中、

川鄂湘黔、四川盆地、长江上游河谷及长江以南,滇南、桂西、闽南、珠江流域及台湾中北部等,日均温>10℃有218-365天;

e)热带,热带雨林和季雨林,西双版纳、雷州半岛、海南岛、台湾岛南

部,西、中、南沙群岛等,日均温>10℃有365天;

f)高原寒带,高寒荒漠草原,唐古拉山与昆仑山之间,日均温>10℃有0

天;

g)高原亚寒带,高寒草原,冈底斯山以北的南羌塘地区、青海南部及祁

连山区,日均温>10℃小于50天;

h)高原温带,山地寒温性针叶林、高山灌丛、草甸等,西藏阿里地区、

雅鲁藏布江中上游、藏东峡谷区、川西山地、青海中部、柴达木盆地,日均温>10℃大于50天;

i)高原亚热带和热带北缘山地,季雨林和雨林,喜马拉雅山南翼低山地

区,日均温>10℃有180-350天。

第四章森林物质环境

1.水有哪几种形态?不同形态的水对植物有哪些生态作用?何为植物需水

量?

降雨:a.区域性的气候特点是影响年降水量的重要因素,决定了植被类型的分布;

b.雨量年际变率对植物有重要影响,时常旱涝失调发生自然灾害;

c.降雨季节分配对植物不同发育阶段有明显的影响。春季降雨对植物生长

作用较为重要,夏秋降雨影响植物生长和产量。

d.降水强度的不同决定着植物受影响的程度和对雨水利用的有效性。大雨

打落植物叶片,摧毁草本植物,侵蚀土壤和淤塞溪流;植物吸收的水主要来自土壤,土壤水的补充主要靠降水;大雨渗入土壤提供给植物可利用水比例较少,而小雨较多;小雨从植物体淋洗的化学物质比相同降水量的大雨更有效。

固态水:雪、雪淞和雾凇在春季具有补充土壤水的作用,积雪融化成为灌溉农业、牧业和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但是容易造成林木折干、折枝、树木倒伏等危害,有时还易造成雪崩,森林资源损失巨大。

气态水:影响植物的光照条件、蒸腾和物理蒸发。空气相对湿度低,使蒸腾和蒸发作用增强,降低光合效率;空气相对湿度大,不利于传粉,易于菌类传播而引起病害;水汽或雾运动,凝结成露,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或滴落入土壤,成为土壤水的一种来源。

需水量:生产1个单位的干物质所需的水量。

2.何谓湿润度?何谓干燥度?如何应用干燥度划分水分状况和自然植被的分

布区?

湿润度(W):平均年降水量与潜在蒸发量之比。

干燥度(K):可能蒸发量(日平均温度≥10℃稳定期的积温衡量)与降水量的比值。

W接近或大于1的地区才有森林分布,小于1的地区会出现草原和荒漠;

K<1,气候湿润,森林;

K在1-1.5,半湿润气候,森林草原;

K>1.5,半干旱、干旱气候,草原和荒漠。湿润,K≤0.99,森林;

半湿润,K在1-1.49,森林草原;半干旱,K在1.5-3.99,草原(含草甸、荒漠草原);

干旱,K≥4,荒漠植被。

3.根据植物对水的依赖程度,如何划分植物对水的适应类型?

水生植物: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

陆生植物: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旱生植物

4.旱生植物和湿生植物的区别有哪些?

旱生植物:少浆液旱生植物,根系发达、叶面积缩小,原生质渗透压高,含水量极少,如骆驼刺,松柏类植物;多浆液旱生植物,体内有发达的储水组织,多数种类叶片退化而由绿色茎代行光合作用,如仙人掌树,猴面包树。

湿生植物:渗透压很低,约8-12pa,根系不发达,控制蒸腾的作用较弱。

5.森林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有哪些方面?

1)林内死地被物能吸收大量降水,使地表径流有所减少;

2)森林土壤疏松、孔隙多、富含有机质和腐殖质,有利于水被土壤吸收

和入渗。

6.你能谈谈森林对降水的影响吗?你的观点是什么?

1)森林有增加降水的作用:雾滴附着在树体上变成水滴而滴落;增加当

地和下风区的降水,山地可形成对流雨和地形雨;

2)降水通过林冠后营养元素的变化:降水通过林冠的叶、枝、和树干时,

将沉积在这些部分和幼嫩枝叶释放出的养分淋洗下来,故林内雨含有

较多的养分;

3)林内降水的净淋溶量:林内降水(穿透降水和茎流降水)中化学物质

的输入扣除降水输入后剩余的部分称为净穿透输入和净茎流输入,这

两部分有可能是负的,据此可反映林冠和树干对大气降水影响的效果;

4)森林的净化水质作用:降雨通过林冠后,水质总体上变化明显,森林

具有很强的净化水质能力。

7.什么是土壤?一般土壤的组成如何?

土壤是岩石圈表面能够生长动物、植物的疏松表层,是陆生生物生活的基质,它提供生物生活所必需的矿物质元素和水分。

土壤组成:固体、液体、气体。

8.土壤的形成因素有哪些?

9.什么是土壤质地?什么是土壤结构?为什么说团粒结构是最好的森林土壤

结构?

土壤质地:不同大小固体颗粒的组合百分比。

土壤结构:固相颗粒的排列方式(如团粒状、片状、柱状、块状、核状等)、孔隙的数量和大小以及团聚体的大小和数量等。

团粒结构的土壤,结构良好,能协调土壤中的水分、空气和营养物之间的关系,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是土壤肥力的基础。

10.什么是土壤酸碱度?土壤酸碱度对植物的影响如何?

土壤酸碱度是土壤各种化学性质的综合反映,对土壤肥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土壤有机质的合成和分解、各种营养元素的转化和释放、微量元素的有效性以及动物在土壤中的分布都有着重要影响。

1)土壤酸碱度对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有重要影响,在ph 6-6.5的微酸性条

件下,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最好,最有利于植物生长;

2)土壤酸碱度还通过影响微生物的活动影响植物的生长。

11.什么是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对土壤性质有什么影响?

土壤有机质包括腐殖质和非腐殖质。腐殖质是土壤微生物生物在分解有机质时重新合成的多聚体化合物,也是植物所需各种矿物营养的重要来源,能与各种微量元素形成络合物,增加微量元素的有效性;非腐殖质是土壤中植物、动物、微生物的遗体、分泌物、排泄物等。

土壤有机质能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增加土壤持水能力,从而促进植物生长和养分的吸收。

12.土壤微生物对土壤的作用有哪些?

1)丰富土壤有机质,微生物残体增加了土壤有机质;

2)参与土壤有机质的腐质化和矿化作用,土壤中进行的氨化、亚硝化、

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均有相应的细菌参与;

3)固氮和共生,生活在土壤中的固氮菌、蓝绿藻能固定大气中的游离氨,

这是土壤氨素的来源之一。有些固氮菌和真菌能与高等植物根系共生,形成共生体—根瘤和菌根,而后者又有内生型菌根和外生型菌根之别。

13.植物根系对土壤有哪些影响?

根死亡后,增加土壤下层的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并促进土壤结构的形成;根系腐烂后,留下许多孔道,改善通气性并有利于重力水下排;

根系分泌物和根周围的微生物均能促进矿物及岩石的风化;根系能与土壤中的根瘤和菌根共生,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第五章森林干扰因素

1.什么是地形?可以划分为哪几个基本类型?

地形:地球表面的外貌特征,在一定的地质历史条件和内力(地壳运动、火山活动、地震等)、外力(流水、冰川、风、波浪、海流等)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

2.试述地形要素的生态作用?

1)坡向:阴坡、阳坡、半阴坡、半阳坡。北半球南坡较北坡温度高、湿

度小、蒸发量大,土壤风化强,有机质积累少,较干燥贫瘠;南坡植

被多喜温、喜光、耐旱;北坡树木生长量较南坡低。

2)坡度:平坡、缓坡、斜坡、陡坡、急坡、险坡。坡度越大水分流失越

严重,土壤受侵蚀可能性越大,使土壤变浅薄而贫瘠。

3)坡位:山坡、中坡、下坡。喜肥沃湿润的树种分布于坡的下部,耐瘠

薄干旱的树种分布于山脊和山坡。

4)海拔高度:海拔高度每升高100m,温度降低0.6℃,空气湿度和降水

量也随之增加。

5)沟谷宽度:宽谷和狭谷。宽谷通风和光照良好,谷坡植被差别明显,

狭谷通风和光照较弱,谷坡植被差别不大。

3.焚风是怎样形成的?对森林产生什么影响?

焚风效应:我国地处季风气候区,一些东西走向的山脉能阻止暖气团北上及冷气团南下,因此在山北冷气团受阻而聚积,在山南暖气团被抬升、冷却致雨,形成了山北干冷、山南湿热的不同气候区,并在植被特征和群落

结构上反映出来。对南北气候交流起着重大隔离作用,加剧了山南和山北因纬度引起的气候差异,成为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天然界线。

4.山谷风的变化规律如何?对生物产生什么影响?

5.海陆风对生物产生什么影响?

6.风有哪些类型?

7.风对植物的影响及森林植物对风的适应?

风对植物的影响:

1)风与植物的生理活动,对植物蒸腾作用有影响;

2)风与植物形态,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3)风对植物的破坏作用;

4)土壤风蚀的影响,风蚀能降低土壤肥力和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森林植物对风的适应:

1)植物的形态适应:长期单向风会使树木长成旗形树冠;植物在强风影

响下,树皮增厚、叶小而坚硬,有强大的根系支撑树干;强风造成阔

叶树叶破碎,使针叶树顶芽、新梢磨损产生分叉。

2)风媒和风播:许多森林优势树种以风传粉;有些植物借助风力传播种

子和果实;森林侧方天然落种距离与主风方向和强度有密切关系。

8.林火种类、特性及其生态意义有哪些?

林火种类:地表火、树冠火、地下火。

特性:火强度,低强度火有利于种子发芽生根,对森林更新有促进作用,高强度火烧毁林木,破坏林分结构,烧毁所有生物和有机质,中强度火烧死部分林木,改变林分结构,对土壤破坏较小;火的大小,火烧面积的大

小影响火烧后迹地上植被的恢复和重建;火灾频度与火灾周期,影响森林环境和生物种类。

9.林火如何对森林土壤、森林水文、森林植物、森林群落和森林动物产生影

响?

林火对土壤的影响:1、影响土壤物理性质,高强度火烧后,土壤有机质、根系、原生动物及微生物等被烧毁或致死,土壤团粒结构解体,使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板结,影响通透性;2、对化学性质的影响,把复杂的有机质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影响土壤的酸碱性、肥力和养分循环过程;3、高温直接作用于土壤微生物使其致死。

林火对森林水文影响:影响雨水截留、影响积雪和融雪、影响林区溪流、产生有害气体,影响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

林火对森林植物的影响:1、对一些植物下种产生影响;2、促进种子萌发;

3、促进球果开裂;

4、影响植物开花;

5、火烧迹地上阳性植物增加,阴

性植物减少;6、含氮植物减少,固氮植物增加;7、浆果类植物增加。

林火对森林群落的影响:1、群落的成层性与其燃烧性密切相关;2、影响群落年龄结构;3、影响树种组成;4、影响群落更新方式;5、影响森林群落高度;6、影响森林群落稳定性。

林火对森林动物的影响:1、直接影响,火焰、高温辐射、高温气流、烟雾、一氧化碳使野生动物烧伤、烧死;2、间接影响,改变栖息环境和食源,影响野生动物种间关系。

10.森林植物对林火的适应有哪些方面?

种子、叶片、树皮、芽的保护方式、根的无性生殖对林火的适应。

第六章森林种群的结构与动态

1.什么是种群?同一种群个体有哪些基本特征?

种群:生活在同一地区中,属于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同种个体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组成一个种群,不同种个体形成不同种群。

特征:出生、死亡、性别、年龄、基因型及各种生理特征。

2.种群的基本统计学特征包括哪些?

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平均寿命、年龄结构和性比、遗传组成、分布型。

3.种群的增长模型包括哪几类?写出模型公式及其参数合义。

1)离散世代的几何增长模型:一个世代只繁殖一次

2)连续世代的指数增长模型:有重叠的世代,可以连续繁殖,或没有特

定的繁殖期

3)逻辑斯蒂增长模型(logistic):当种群密度上升,种群的有效增长率

降低,在种群密度与增长率之间存在着负反馈机制,是十分明显的密度制约作用。

4.什么是生活史?生活史特征包括哪些?

生活史:一个生物从出生到死亡经历的全部过程。

1)出生时个体大小;

2)生长形式

3)成熟年龄

4)成熟时个体大小5)后代的数量、大小、性比

6)特定年龄和大小的繁殖投入

7)特定年龄和大小的死亡规律

8)寿命

5.植物的生活史包括哪些主要部分?

1)植物种群的传布:种子雨、植物无性生殖体传布

2)植物种群定居:从种子到种子全部生活史的完成

6.什么是生态对策?生态对策理论包括哪两类?

生态对策:处于相似选择压力下的不同种群或物种,其独立进化的相关性状所形成的一种特化表型。

r对策倾向于促进物种的高繁殖力,很快地占据生境也较快失去生境;

k对策倾向于促进物种高存活力,通过强的竞争力占据生境,但受到较大干扰后容易被消灭;

R-C-S对策将植物的生活史模式和生境特征更紧密联系到一起,有利于分析各类型物种的生活史特征,并可将生存的生境划分为相应的类型。

第七章森林种群内和种群间的关系

1.动植物种内关系主要包括哪些?为什么动植物的种内关系有很大差异?

1)植物种群密度效应:最后产量衡值法则,-3/2自疏法则

2)植物种群自然调节因素

2.什么是种间关系?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种间关系:各生物种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等综合反映。

中性作用、竞争作用、偏害作用、寄生关系、捕食关系、偏利作用、原始合作、互利共生

3.种间竟争有哪些后果?

1)促进群落更替。自然界更倾向于保留具有竞争优势的物种,一般情况

下生态群落中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并不均衡(竞争优势的物种占多数),极端情况可以使得处于竞争劣势的物种灭绝。种间竞争对群落组成和

结构有很大的影响。

2)促进生境分化。种间竞争使得不同物种倾向于进化出不同的资源利用

方式,以减少竞争。这种情况下,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3)互惠共生关系的进化。如果两种竞争实力相当的物种长期生活在某种

生境下,它们很有可能演化出互惠共生的关系。

4.简述捕食者-资源种群的数量变化及模型构成。

5.什么是协同进化?举例说明某种种间关系的协同进化。

协同进化:捕食者或猎物的没一点进步都会作为一种选择压力促进对方发生变化。植物借助于一个生物学突变,一旦获得了一种化学防卫能力,就会对植食昆虫形成一种选择压力,在这种压力下,昆虫会逐渐适应并克服

这种防卫手段,并反过来对植物造成一种新的压力,迫使植物产生新的适应性变化。如纯蛱蝶与西番莲科的进化关系。

6.什么是互利共生?举例说明互利共生的特点。

互利共生:不同物种的两个个体间的一种互惠关系,可以增加双方的适合度。

分为专性互利共生、兼性互利共生、偏利共生。

专性互利共生的物种离开对方不能独立生存(蚂蚁与合欢)

而兼性互利共生的物种可以脱离互利关系独立生存,但在互利关系中可能生存的更好(植物与菌根菌)。

偏利共生即一个物种从互利关系中获益而另一物种不获益但也无害(庇护者为植物种子萌发、幼苗生存形成安全岛)。

7.什么是化感作用?有何生态意义?

化感作用: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1)对农林业生产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农业的歇地现象使某些作物不宜

连作。

2)对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有重要影响,是造成种类成分对群落的选择性

以及某种植物的出现引起另一类植物消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3)是引起植物群落演替的重要内在因素之一。

4)很多外来植物利用化感作用完成入侵过程,取得在新地区的竞争优势

地位,并造成本地物种多样性的降低。

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是一门关于自然环境中森林以及森林中生物的学科。它既关注森林的物理结构,也关注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种群结构,涉及林业、水文学、植物学、物等多科学领域。森林生态学框架是一个普遍的生态学理论,它涉及了多个生态学专业领域之间相互关联的课程,从而提供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森林的正常和受损状况。 森林是本地的生态系统的基础,它们在空气清洁、水土保持稳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森林对全球气候系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维持地表温度,调节湿度和降水量,以及空气质量,促进碳循环,有效分解大气中的污染物。时,森林也是植物物种多样性的重要聚集地,也是动物物种多样性的主要保护区,他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森林生态学的发展及应用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森林的健康状况,森林的健康状况又与森林的组成,森林结构,森林功能,森林表征特征(植物种类,植物群落,植物群体,植物群落),以及森林的植物群落演替等密切相关。从这个角度来看,森林生态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森林的健康状况,更准确的预测森林的发展趋势,并依据此制定更好的森林管理策略。 森林生态学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它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对森林结

构、功能和可持续利用性的深入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森林生态学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保护森林的生态系统,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森林的生态服务,提高森林的利用效果,并根据森林的实际状况制定出更有效的管理策略。 总之,森林生态学是一门关于森林环境和生物的正在发展的学科,它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重要作用。森林生态学有助于更好的了解森林的正常和受损状况,更准确的预测森林未来发展趋势,提高森林生态服务的利用率,并制定出更有效的森林管理策略。因此,森林生态学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生态意义,值得我们继续加以发展和研究。

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是一门研究森林在物种组成、构造和过程等方面的复杂关系的学科。它与野生动物保护、水土保持和森林资源规划及管理等都有较大的关系。森林生态学涉及到对森林群落、森林生态学系统到森林生态学过程的研究。森林生态学不仅关注森林的结构和功能,也关注森林的过程,如森林成长、养分循环等过程。 森林生态学是一种以研究森林植被和森林群落结构的复杂的的 生物、物理、化学和社会系统作为内容的学科。从宏观上讲,它主要研究森林的结构、功能和开发方式,也可以说是森林生态系统研究。它从细节上讲,研究森林个体、植物物种、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 森林生态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研究的森林复杂性是无序的、动态的、多尺度的和多层次的。森林生态学也是应用性学科,因为它能为森林资源利用和保护提供基础知识支持。森林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包括森林植被的分类、森林的分布及其动态过程、森林群落的某种功能、森林生态学系统到森林生态学过程的研究等方面。 从森林植被的分类来看,森林生态学主要研究不同森林植被类型的分布和特征。比如森林植被的数量、组成、类型和演替等,以及风俗、昆虫植物、树种类、树种生长时期、乔木和灌木类型、冠幅和林分等特征。从森林的分布及其动态过程来看,森林生态学研究的内容还包括森林的演替、林分的生态分类、森林的衰退、复热、林分的种群变化等。森林生态学还要研究不同林分的植被多样性结构、组成和

生物多样性,调查和分析林分中的植物、动物和其它生态系统组成。 从森林生态学系统到森林生态学过程的研究来看,森林生态学着重研究土壤、气候、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这四大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这些要素之间的景观生态学过程。森林生态学要研究的还有森林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以及养分的循环、物种的进化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资源的运用等。 森林生态学的课程设置覆盖从森林的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物学、植物地理学到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从森林植被的植物学、病理学、地理学到森林动物学、昆虫学、森林衰退等方面。 森林生态学是一门多面向的学科,它为我们研究森林群落、森林生态学系统以及森林生态学过程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为林业管理和促进森林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并有效的维护和利用森林资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是对森林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科学研究。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它扮演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是全球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立一个健康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非常重要。本文将介绍森林生态学的相关内容。 一、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 森林生态系统由森林生物群落和生态环境两个方面组成。生物群落是指一个森林区域内所包含的各种植物和动物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生态环境是指森林内的环境元素,包括非生物元素如土壤、水和光照等,以及生物元素如微生物、地衣、真菌等。 森林中的生物群落非常复杂,有很多层次,从地面上的草本植物到高大的树木和树冠,再到森林底层的土壤和岩石。不同层次的植物和动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生态关系,它们通过食物链、食物网和共生现象相互影响。同样,不同层次的环境因素如气温、光照、土壤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也非常复杂,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森林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生态功能等。 二、森林生态学的研究领域 森林生态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植物组成与结构、植物的生理生态学、生态位和生态分布、环境因子及其对生物群落的影响、生物多样性、森林碳循环和森林管理等方面。

1.植物组成与结构 森林中的植物群落是复杂的,它们的组成和结构对生物群落的整体生态功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不同地域不同类型森林内的植物组成和结构,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植物的生理生态学 森林植物的生理生态学研究是探讨植物适应环境变化和生存的生命状况。它涉及到植物生长、光合作用、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因素对森林的生态环境和生物群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3.生态位和生态分布 生态位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各个生物种群的存在空间和生存条件,它是生物种群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生态分布也是不同种群在生态位中的地位、影响力和竞争能力。森林生态学研究不同生物种群的生态位和生态分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森林中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4.环境因子及其对生物群落的影响 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因素非常多,包括气候、土壤、水分、光照、昆虫、病原体等。其中每一个因素都会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因此,研究森林环境因子对生物群落的影响十分重要。

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环境中的森林群落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森林群落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阐述森林生态学的相关知识:它的定义,历史发展,基本原理以及未来趋势。 首先,什么是森林生态学?森林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森林,可以将其定义为“研究自然环境中森林群落的结构、功能、动态变化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涉及种类多样性、森林结构与功能、森林环境、森林植被与植物生物学等领域,并聚焦于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恢复与维护。 其次,森林生态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最早的森林生态学研究是由法国科学家和生态学家唐马塞尔拉贝等人开展的,他们从植物学和生态学等学科中发现了有关森林生态系统的原理。之后,拉贝的学生洛伦斯布朗将森林生态学引入了水文学和气象学领域,将森林的结构与功能引入了森林生态学的研究。20世纪早期,许多森林生态学家在德国发起了森林生态学的科学研究,推动了森林生态学的发展,并普及了森林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此外,关于森林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学者一致认为,森林生态学应该以物种多样性为基础,以森林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为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环境保护为目的,并且涵盖森林结构、功能、维护、管理等多个方面。特别是,森林生态学将研究森林个体、种群、群落三个层次,从而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行为和动态变化,从而为森

林的可持续管理、恢复和维护提供参考。 最后,鉴于当前全球气候变暖、人口增长、非法采伐等问题,森林生态学的发展将涉及更多的领域,如森林生态学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森林研究将越来越深入,森林保护将越来越重要,森林管理也将更加精细化,应用森林生态学发展新技术和技术也将成为更为重要的课题,为森林管理及恢复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以上就是本文对森林生态学的介绍,从定义、历史发展、基本原则和未来趋势四个方面展开了论述:森林生态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环境中森林群落的学科,它的发展由法国和德国科学家发起,基本原理以物种多样性为基础,以森林生态系统动态平衡为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环境保护为目的。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人口增长、非法采伐等问题,森林生态学的发展将涉及更多领域,为森林的可持续管理、恢复和维护提供宝贵的参考。

森林生态学精要

第一章生态系统 一、什么是生态系统? 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各生物成分(包括人类在内)和非生物成分(环境中物理和化学因子)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形成的一个功能单位。 二、生态系统类型: (一)按基质划分: ?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 (二)根据人类活动及其影响程度划分: ?(1)自然生态系统:未受到人类活动影响或轻度影响的生态系统。 (2)半自然生态系统:系统营养结构、类型或比例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 (3)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在系统中起导作用。 三、生态系统基本特征: (一)结构特征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非生物环境。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非生物环境包括太阳辐射能、无机物质、有机物质。 1、生产者:自养型生物,包括所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细菌。绿色植物利用日光作为能源,通过光合作用将吸收的水、CO2和无机盐类合成初级产品——碳水化合物,可进一步合成脂肪和蛋白质。这些有机物成为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食物来源。(光能、绿色植物) 2、消费者:异养型生物,生活在生态系统中的各类动物和某些腐生或寄生生物,只能依赖生产者生产的有机物为营养来获得能量。(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寄生性动物、腐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 3、分解者:异养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以及土壤原生动物和一些土壤中小型无脊椎动物。将复杂的有机物还原为无机物,把养分释放出来,归还给环境中,供植物的再次利用。 (二)功能特征 ? 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与它们的生存环境相互作用,不断进行着能量和物质的交换,产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从而保持生态系统的运转。 (三)动态特征 生态系统是不断变化的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系统总是从比较简单的结构向复杂结构状态发展,最后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 (四)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特征 生态系统内各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的关系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整体。 (五)稳定平衡的特征 自然界生态系统总是趋向于保持一定的内部平衡关系,使系统内各成分间完全处于相互协调的稳定状态。生态系统内的负反馈机制是达到和维持平衡或稳定的重要途径。 (六)对外开放的特征 生态系统之间都存在着能量和物质的交换。 思考题:生态系统维持自身稳定平衡的机制是什么? ? 从系统(或元件)输出端输出信号,经过变换后加到系统或元件的输入端,这就是反馈信号。当反馈结果有利于加强输入信号的作用时叫正反馈;反之,抵消输入信号作用时叫做负反馈。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时,它必然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的反过来又会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种过程就叫做反馈。如果是促进最初的那种变化,则称为正反馈;如果是抑制最初的变化,则称为负反馈(生态学上负反馈的概念)。正反馈导致系统的崩溃,负反馈导致系统的稳定。 思考题:一个功能完整的生态系统应该至少包括哪几部分?为什么? 考研试题:简述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其功能? 第二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生物能量的来源

森林生态学-李俊清

一、绪论 1.什么是生态学?什么是森林?什么是森林生态学?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森林:以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的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学:研究以树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 2.森林生态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如何?为什么要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 可持续经营? 3.生态学的主要分支有哪些?森林生态学的主要科学问题和研究方向有哪些? 生态学主要分支:动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化学生态学、分子生态学、人类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 主要科学问题:生物多样性的全球格局问题、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问题、植被恢复问题、中性理论和宏观生态学问题、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问题。 探讨森林动态规律,森林对区域环境的屏障作用,森林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机理。 4.森林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这些方法各自有什么特点? 观察、试验、模拟 5.森林与人类、林业、生态学有什么关系?森林生态学在我国一些重要的生态林 业工程建设中的作用是什么?

二、森林环境 1.什么是环境?什么是环境因子?如何进行分类? 环境: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周围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个体或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环境因子: 分类:按环境的主体(人或生物)、人类的影响程度(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的范围(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内环境)等进行分类。 2.什么是森林环境?它的特点有哪些? 森林环境:把森林中的林木及其他森林植物和动物作为研究主体,是指一个具体研究对象之外的森林生物与无机环境结合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特性和发挥独特作用的地域空间。 特点: 3.什么是生态因子?如何分类? 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特征及作用方式: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火因子、人为因子。 4.什么是生态环境?什么是生境? 生境:具体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环境。 5.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有哪些? a.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各生态因子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联系、

森林生态学

定义: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之间以及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森林是以树木和其它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一种生物群落。 因此,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森林的结构、功能、动态、分布等规律,研究森林如何改变环境和维护环境质量的一门科学。 森林生态学主要内容一般分为两个部分,即森林环境和森林群落。 内容大致包括三个方面。 1.研究树木个体和群体与周围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主要研究光、温度、水分、大气、地形、土壤等因子的生态学意义;生态因子与森林的作用方式和作用力大小;树木个体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和耐性;森林对环境的反作用力;估价森林对人类的效益。 2.研究森林群落的结构特征、分类原则和方法;研究森林群落的演替规律。 3.研究森林生态系统。把森林植物群落和它所在的周围环境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研究系统内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依存、制约和因果关系,系统内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系统内自动调节的机制和稳定性,介绍系统模型和方法 研究任务:森林生态学揭示森林的发生、发展、演替的原理和规律,运用这些原理和规律去解决造林、营林和防治环境污染的各种技术问题,这就是学习生态学的主要任务。 三、森林生态学的发展 森林生态学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实际的需要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人类为了生存,需要了解大自然的各种现象和识别它周围的动物和植物,这就要具备生态学方面的知识。我国在周朝的《诗经》里就记载了很多植物的种类。“山有枢、险有榆”。西周的禹贡,记载了植物与土壤的关系。《管子—地员篇 ) ) ( 公元前约2 00年)把植物分布的垂直带写得很清楚。在欧洲19 世纪中期,德国人洪德堡( A`Humboldt)对世界植物的分布做了理论上的阐述,创始植物地理学。丹麦人瓦尔明(E.Warming )著有“植物生态学”(1895 ),标志着植物生态学的诞生。随后法国、德国的林学家相继论述林木耐阴性的理论。本世纪初,借助实验的方法,研究森林群落和立地条件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随着林业科学和生态学的发展,到了本世 2 0年代,便把营林学基础从森林学中分出来成为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即森林生态学。60年代以后,才集中研究生物群落中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及其与环境所组成的功能单位,即生态系统( Ecosystem )的研究。70年代又逐步形成生态科学的一个新领域 - 系统生态学( System ecology),森林生态学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研究方法 生态学的研究长期处于定性描述阶段。对群落结构、类型划分和地理分布都采用静态描述;对群落的演替变化,如群落的建立、发育、成熟、消失规律,加速、延缓或改变自然演替的途径等则采用动态描述。20世纪60年代以来,森林生态学的研究,除借助于传统的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方法及其最新成就外,还借助于气象学、水文学的知识以及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手段。精敏测算仪器,如自记红外线气体分析仪、自记分光光度计、氧弹或热量计,以及放射性同位素

《森林生态学》课程大纲

《森林生态学》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森林生态学 (英文):Forest Ecology 课程编号:14241001 课程学分:3.5 课程总学时:56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光、温、水、气、土、火等生态因子对森林植物的影响,森林种群的基本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森林群落的基本特征和演替规律,森林群落的分类及地理分布,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养分循环的基本规律,森林生态效益评价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原理,全球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的关系,生态系统恢复的基本原理等。本课程包括课堂教学和综合实习两个教学环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森林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应用森林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中的实际问题,并能运用森林生态学的基本方法,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途径和基本措施。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森林生态学是林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森林经理学、营林学、森林保护学等专业课程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森林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其生态因子关系的基础知识,能够针对林业生产实践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掌握森林生态系统的形成、演变和分布规律的基本理论,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提出其经营管理的方法和途径;认识森林生物多样性的

基本原理,能够针对不同类型森林和流域的性质特征,提出其开发管理和综合治理的生态学思想和基本策略。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绪论(2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和现代林业的基本内涵,理解森林及林分的基本概念,掌握森林生态学研究的内容、任务和研究趋势。 2.教学重点与难点:森林生态学研究的内容,现代林业的基本内涵。 习题要点:森林生态学的概念;现代生态学产生的背景;森林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第一章森林与环境(16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森林与环境的概念,理解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掌握森林植物与不同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树种的耐荫性及其影响因素,光周期现象及其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温度的空间变化与树种分布;树木对水分的需要和适应,森林在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中的作用;森林土壤的肥力及其维持;大气及其存在问题与森林的关系;火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森林生物防火。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概述(2学时) 一、生态因子作用规律(1学时)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学时) 习题要点:森林环境,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类型。 第二节森林植物与太阳光照(2学时) 一、光对森林植物的生态作用及其森林植物的生态适应(1学时) 二、树种的耐荫性(0.5学时) 三、光周期现象及其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0.5学时) 习题要点: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光周期现象,光能利用率,森林植物的耐荫性。第三节森林植物与温度(2学时) 一、温度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影响(0.5学时) 二、温度与树种分布(0.5学时)

李俊清编的森林生态学复习题目

第一章绪言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学:研究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就是生态学 2.森林生态学:研究以树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称为 1.当今环境破坏问题哪些与森林破坏有关? 解: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水体污染,海洋污染,固体废物污染 2.什么是森林?森林有什么特点? 解:⑴森林是指由以森林植物为主题的生物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 ⑵特点:①占据空间大,是物种繁多的巨大基因库 ②稳定性高,具有很高的自控能力③具有十分复杂的结构 ④类型多样⑤有着其他生态系统无法比拟的服务功能 解: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生态效应 第二章森林生物与森林环境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2.生境:生境是指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环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 3.限制因子:在诸多的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限制生物生存、生长、发育繁殖或扩散的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4.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是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态的营养成分”,被称为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5.Shelford〔谢尔福德〕耐性定律: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这一概念称为Shelford〔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6.适应:指生物在环境中,经过生存竞争而形成的一种适合环境条件的特性与形状的现象,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7.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相似的适应性特征的现象。 8.趋异适应:亲缘关系相近的的同种生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下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性特征的现象。 9.生态幅:指物种对生态环境适应范围的大小。 10.内稳态:是生物控制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它能减少生物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从而大大提高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1.根据尺度大小环境可以分为几个类型? 解:可分为4类: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和微环境。 2.生态因子有哪些类型? 解:共有6类: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火因子和人为因子。 3.你对生态因子作用一般规律的理解? 解:⑴.各种生态因子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 ⑵.在诸多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的作用并非是等价的,总有一个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的因子;

803《森林生态学》考试大纲【模板】

803《森林生态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生态学是林学、森林保护、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等农学类本科专业的主修课程,是报考林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的考试科目之一。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参考《森林生态学》和《基础生态学》等教材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林学一级学科下所有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 一、环境及相关概念,生态因子的分类和作用规律 二、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规律 三、光的生态效应及生物对光的适应类型 四、温度的有关概念,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其生态作用,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生物对温度的适应 五、水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对水分的适应 六、土壤的组成及其生态意义 七、地形要素物的生态作用 八、林火的生态作用及生物对火的适应 第二章种群生态学 一、种群的概念、种群的基本特征

二、种群动态及其调节 三、种内、种间关系 四、种群生活史对策 第三章群落生态学 一、群落的概念、群落的基本特征 二、群落的种类组成和数量特征 三、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生物多样性 四、群落的演替 五、群落的分类与分布规律 第四章生态系统生态学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一般特征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三、考试要求: 了解生态学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方法,重点掌握:森林植物种群的增长规律与种群内和种间相互关系;森林群落的结构、类型和分布、群落的演替规律;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基本功能。理解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并能够应用生态学观点深入分析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指导人类的生产实践。 四、试卷结构: 试卷总分:150分。 试卷题型比例:

森林生态学实习指导(北林)

森林生态学实习指导书 林学专业和生物学专业适用 李俊清牛树奎刘艳红 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003年5月 目录 第一部分种群数量和结构调查 4 一、点法 5 1.覆盖度(Coverage) 5 2.频度(Frequency) 6 二、距离法 6 1. 最近个体法(Nearest Individual Method) 6 2. 最近邻居法(Nearest Neighbor Method) 7 3. 随机对法(Random Pairs Method) 7 4. 点四分方法 (Point-Centered Quarter Method) 8 三、样方(Quadrat)和样圆法(Round Quadrat) 8 1. 样方法(Quadrat) 8

2.样园法(Round Quadrat) 9 3.重要值计算(Important Value) 10 第二部分群落结构的调查 11 一、最小面积调查(Minimum Area ) 11 1.植物群落的取样方法 (Sampling Method of Community) 11 2. 一些群落类型的最小面积 13 二、多样性指数调查(Biodiversity Index) 13 1.Simpson 多样性指数 13 2.Shannon-Weaver 多样性指数 14 3.均匀性指数(Evenness) 14 4.多样性指数计算和分析(Calculation of Biodiversities) 14 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16 1.外业调查(Field Work) 16 2.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计算(Calculation of Space Pattern) 16 3.举例 17 第三部分群落类型的调查 17 一、群落类型调查方法 17

XXX年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森林爱护学(090703)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参考书目、考研经验、复习指导

XXX年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森林爱护学(090703)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参考书目、考研经验、复习指导 XXX年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森林爱护学(090703)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参考书目、考研经验、复习指导 一.研究方向 01森林昆虫学 02林木病理学 03昆虫与菌物系统学 04植物检疫 二.初试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管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12一般昆虫学或720植物病理学 ④833森林生态学 三.复试笔试科目 森林昆虫学/林木病理学 四.参考书目 1.初试参考书目 712一般昆虫学 【1】彩万志等编著,《一般昆虫学》(第2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 720植物病理学 【1】《一般植物病理学》(第四版),许志刚主编,2009,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833森林生态学 【1】李俊清,森林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孙儒泳,基础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复试参考书目 李成德主编《森林昆虫学》,2004,中国林业出版社 叶建仁、贺伟主编《林木病理学(第3版)》,2012,中国林业出版社 五、北林森林爱护学复习备考建议 1、零基础复习时期(6月前) 本时期依照考研科目,挑选适当的参考教材,有目的地把教材过一遍,全面熟悉教材,适当扩展知识面,熟悉专业课各科的经典教材。那个期间很痛苦,要尽可能幸免钻牛角尖,遇到实在别容易明白的内容,先跃过去,要把握全局。系统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对各门课程有个系统性的了解,弄清每本书的章节分布事情,内在逻辑结构,重点章节所在等,但别要求记住,最后基本达到北林本科水平。 2、基础复习时期(6-8月) 本时期要求考生熟读教材,攻克重难点,全面掌握每本教材的知识点,结合真题找出重点内容举行总结,并有相配套的专业课知识点笔记,举行深入复习,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建立整体框架结构,分清重难点,对重难点基本掌握。并且多练习相关参考书目课后习题、习题册,提高自个儿快速解答能力,熟悉历年真题,弄清考试形式、题型设置和难易程度等内容。要求吃透参考书内容,做到准确定位,事无巨细地对涉及到的各类知识点举行地毯式的复习,夯实基础,训练思维,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模型。 3、强化提高时期(9月-11月) 本时期要求考生将知识积存内化成自个儿的东西,动手做真题,形成答题模式,做完的真题能够请考上目标院校的师兄、师姐帮忙批改,注意遗漏的知识点和答题模式;总结并熟记所有重点知识点,包括重点概念、理论和模型等,查漏补缺,回归教材。师兄师姐能够经过新祥旭的辅导班认识,并学习。

森林生态学教学大纲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教学大纲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教学大纲 森林生态学 (foreset ecology) (50学时) 一、前言 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森林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面向林学专业的学生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必修课程。它包括森林环境、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森林分布森林生态系统等部分。授课50学时,实习一周。 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森林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它在专业课和基础课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森林生态学全面论述了森林的重要作用、森林与环境的关系、森林群落结构、森林发生进展、森林分布、森林生态系统等基本问题。它包括了

一般生态学中的主要内容,把一般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森林培育结合起来。因此它又是揭示森林本质,认识森林规律,培育森林事业的一门重要科学。本学科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森林内各个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阐明森林结构与功能及其调节操纵原理,为不断扩大森林资源和有效提高生物生产量,充分发挥森林多种用途和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提供科学依据。 该课程对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生态环境建设的理论和技术是必须的和不可缺少的。没有良好的森林生态学基础,对于进一步学习森林培育学、森林经理学、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水土保持等林业相关的课程都是不利的,森林生态学在林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其它任何课程都无法替代的。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应系统地掌握森林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功能的基本规律和理论,生态因子变化和作用的规律性,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森林群落发生、进展、更新、演替的规律和理论,森林群落分布的规律和理论。在能力技能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运用森林生态学原理分析和解决所研究的森林生态学问题,如森林植物种群和森林群落数量特征调查和评价分析、生态因子评价分析、森林植物与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测定评价等。培养学生应用森林生态学的观点,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基本要求和方法 通过课堂讲授并结合学生的自学,要求学生掌握森林生态学

北京林业大学考研参考书目

北京林业大学考研参考书 3S技术概论 1.《遥感导论》,梅安新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遥感在资源与环境中的应用》,游先祥主编,林业出版社 3.《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邬伦等编,科学出版社 3S技术原理 《3S技术及其应用》(冯仲科编著,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729专业理论 1.《中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外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3.《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4.《世界现代设计史》-李昌菊编著-中国林业出版社; 817科学思想史 《科学思想史》林德宏著,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包装材料学 《包装材料学》,王建清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6,第一版 《纸包装材料与制品》,谭国民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保护生物学 Richard B. Primack、马克平 2009. 保护生物学简明教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李俊清等 2002. 保护生物学.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Richard B. Primack. 2006. Essential of Conservation Biology (Fourth Edition). Sinauer Associates, Inc. Publishers, 2002 草地生态学 1.《草地生态学》, 周寿荣主编, 农业出版社, 1996 2. 《生态学》, 李博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3.《草地农业生态学》, 任继周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 草地学 1.《草地学》(第三版),韩建国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2.《草地培育学》,孙吉雄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3.《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许鹏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