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学习题及答案

1生活型:生活型是指植物长期在一定环境综合影响下所呈现的适应形态特征。或者,生活型是指植物地上局部的高度与其多年生组织之间的关系。

2最小面积:能够包含群落绝大多数物种的群落的最小面积称为最小面积。

3种群:在一定的空间内,能够相互杂交、具有一定构造和一定遗传特性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4生物群落:在特定的空间和特定的生境下,假设干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形态构造和营养构造,执行一定的功能。

5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所需的养分元素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局部流入生物局部,并在不同营养级间进展传递,然后又回到非生物局部,养分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这种传递过程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6耐性定律:由谢尔福德于1913年提出: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为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围,其中包括最适生存区。

7叶面积指数:一定土地面积上所有植物叶外表积与所占土地面积的比率

8环境因子:环境中所有可分解的组成要素

9食物链:能量或食物依存关系具有高度的次序性,每一生物获取能量均有特定的来源。

这种能量转换连续依赖的次序称为食物链或营养链。由于生物之间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而形成的链锁状构造。

10顶级群落:一个群落演替到达稳定成熟的群落叫顶级群落。

11生物量:任一时间*一地方*一种群、营养级或*一生态系统有机物质的总量。

12环境容纳量:对于一个种群来说,设想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以k表示,当种群到达k值时,将不再增长,此时k值为环境容纳量。

13生态入侵: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衍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步的扩展,这个现象叫生态入侵。

14原生演替:开场于原生裸地或原生芜原上的群落演替。

15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围,耐受性上限和下限之间的*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16建群种:群落中存在于主要层次中的优势种。

17生态因子: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叫生态因子。

19种间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

二、简答题

1.举例说明生态因子间的补偿作用和不可替代性?

答:生态因子的补偿作用是指,当一种生态因子的数量缺乏时,可以通过另一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补偿。如植物进展光合作用时,增加CO2的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光照的缺乏;不可替代性是指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完全由另一因子来替代。如光合作用中,CO2浓度的增加并不能完全替代光照的作用。

2.简述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及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答:生物多样性指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

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意义:直接经济价值;间接经济价值;备择价值;存在价值等。

3.森林群落的退化过程与森林群落的恢复过程有何不同"

答:森林群落的退化过程是森林群落的逆行演替过程,有如下特征:群落构造简单

化;群落生产力逐渐降低;群落环境湿生化或旱化;对土地的利用不充分,对环境的影响作用减弱;物种多样性降低。

森林群落的恢复过程实际是森林群落的进展演替过程,有如下特征:土壤顺行开展,

厚度增加,肥力提高;对环境具有强烈的改造作用,形成特有的群落环境;群落向中生化的方向开展;森林群落构造日趋复杂化;物种多样性增加,群落生产力提高

4.森林生态系统一般由哪几局部组成,每一局部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如何?

答:包括森林植物、动物、微生物及无机环境四局部。森林植物吸收太阳辐射进展

光合作用,制造干物质及贮存能量;动物取食植物或其他动物,进展物质与能量的传递;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质,并将其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供再次利用;无机环境提供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所需的能量、物质。

5.写出生物种群的指数增长模型及逻辑斯蒂增长模型,并分别介绍其生物学意义?

答:指数增长模型为dN/dt =rN 或N t =N 0e rt ,其中,r 为瞬时增长率;N t 为t 时刻的

种群数量;N 0为初始时刻的种群数量;e 为自然对数的底〔2.718〕。指数增长模型描述的是种群在没有环境资源限制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过程。逻辑斯蒂增长模型为dN/dt=rN(K N -K ),K 为环境容纳量,其他各项含义同上式。逻辑斯蒂增长模型描述的是种群在一定环境资源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过程。

6.简述旱生植物有哪些与干旱环境相适应的形态及生理特征?

答:形态特征:根系兴旺;叶子变小或变厚;叶细胞小,细胞壁增厚;气孔变小,

排列更严密,深陷;叶面被毛;角质层加厚;栅栏组织兴旺,海绵组织不兴旺;细胞间隙变小。

生理特征:含糖量高,淀粉与糖的比率降低;细胞液浓度大,渗透势低;原生质透性高;单位叶面积光合作用速率高;对萎蔫的抵抗力强;开花结实早;寿命长等。

8.何为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简述其产生的原因?

答:随着地球外表环境条件的差异,植被类型呈有规律的带状分布,表现在纬度、经度和垂直方向上,合称为三向地带性。植被在纬度方向上的变化规律主要是纬度方向上温度变化的结果;经度方向上主要是由临海到内陆水分条件变化的结果;垂直方向上,温度或降水都呈有规律的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形成了垂直方向上的植被分布。

9.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维持自身稳定平衡的机制?

答:自然生态系统的开展过程总是趋向于内部保持一定的平衡关系,使系统内部各

成分间处于相互协调稳定的状态,生态系统是通过负反响机制来维持自身稳定平衡的,负反响是指*一过程的结果反过来抑制这一过程的进展的现象。如,草原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与草食动物的数量是相对平衡的,由于*种原因导致草食动物数量增加后,草食动物数

量的增加必然导致草原生产力的下降,反过来会导致草食动物数量的下降,又会促进草原生产力的恢复。最后重新达回到一种稳定平衡状态。

10.简述森林群落的垂直构造,并说明其生态意义?

答:森林的垂直构造是指森林群落地上与地下的分层构造,地上包括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衣层;地下指不同植物根系的垂直分布。

意义: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减缓了竞争。

11.简述森林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效能?

答:未经干扰的天然森林生态系统内,养分能够有效地积累和保存;

贫养土地上森林对养分的保持能力可以补充养分缺乏的问题。

森林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效能,为当前的环境问题提供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法。

12.说明林分密度调节机制及其意义?

①减少每株林木获得水分和养分能力,用每株林木的缓慢生长,保持现有种群数量不变。

②不断减少林木株数,保持林分稳定性,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优良个体上。

13.举例说明森林演替

①森林演替是指在一个地段上,一种森林被另一种森林所替代的过程。

14.森林植物群落的空间格局有哪几种?分别说明其特征。

①群丛间彼此互相排斥,重叠局部窄。

②群丛间彼此互相排斥,重叠局部宽。

③在一个层内互相排斥,但是不同层之间缺乏关联。

④在一个层内互相排斥,但层内重叠局部宽。

⑤乔木层树种分布重叠局部宽,而低矮的植被层表现出明显的成群现象。

⑥各层均不见任何成群现象或互相排斥的情况。

⑦种沿环境梯度变化表现出上述6种格局的各种配合。

15.何谓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①恒定性②持续性③惯性④伸缩性⑤振幅⑥循环稳定性⑦轨道稳定性

16.森林凋落物分解速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①森林凋落物分解太慢,归还森林的大局部养分长时期不能参与流通,养分循环和森林生产力就会下降。未分解的凋落物长期积累在森林地被物里,对土壤有不良影响。过厚的死地被物可能太湿,酸度大,生长季节里地温也低,这样根系的发育不良,林木得不到更多的养分,生长缓慢。

②假设凋落物分解太快,释放的养分过多,植物和土壤也难以将其保存住,养分将会从根际淋洗掉。过快的分解造成有机物质的损失,也会导致土壤理化性质的恶化,土壤肥力和抗侵蚀能力降低,以及土壤其他方面的不良后果。

17.地形要素的生态作用

〔1〕坡向主要影响光照强度和日照时数,并引起温度、水分和土壤条件的变化。南坡植物多为喜光的阳性植物,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旱生特征;北坡植物多为喜湿、耐阴的种类。〔2〕坡度的陡缓,控制着水分的运动,控制着物质的淋溶、侵蚀的强弱以及土壤的厚度、颗粒大小、养分的多少,并影响着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和形态。

〔3〕坡位不同,其阳光、水分和土壤状况也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讲,从山脊到坡角,整

个生境朝着阴暗、湿润的方向开展。

〔4〕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山地的光照强度、气候、土壤发生变化,对生物的类型和分布产生相应地影响。山体越高,相对高差越大,垂直地带谱越完整,动植物类型越多。18.测定初级生产量的方法有哪些"

收获量测定法、氧气测定法、co2测定法、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叶绿素测定法19.简述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在一定稳定状态下,任何特定因子的存在量低于*种生物的最小需要量,是决定该物种生存或分布的根本因素。

20.简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途径

〔1〕陆地:大气co2经陆生植物光合作用进入生物体内,经过食物网内各级生物的呼吸分解,又以co2形式进入大气。另有一局部固定在生物体内的碳经燃烧重新返回大气。

〔2〕水域:溶解在水中的co2经水生植物光合作用进入食物网,经过各级生物的呼吸分解,又以co2形式进入水体。

〔3〕水体中co2和大气中co2通过扩散而相互交换,化石燃料燃烧向大气释放co2参与生态系统碳循环,生物残体也可沉入海底或湖底而离开生态系统碳循环。

三、论述题

1.论述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以及如何评价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

用?

答: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吸收CO2,合成有机物质,一局部存贮在植物体内,其中一局部被消费者取食在食物链中进展传递,植物与动物体内的碳最后通过微生物的分解重新释放到大气中;植物在进展光合作用吸收CO2的同时,也通过呼吸作用向大气释放CO2。

一个具体的森林生态系统是一个碳源还是一个碳汇,主要是比拟森林生态系统的碳的总的吸收速率和总释放速率,吸收速率如果大于释放速率,该森林为碳汇,如果相反,则是碳源。总吸收速率与总释放速率的差为可用净光合速率与森林土壤的呼吸速率之差,可用这一差值来评价森林生态系统调节大气的作用。

2.有人说森林是一个"小水库〞,有人说森林是一个"抽水机〞,试分析这两种说法存

在原因,并谈谈你自己的观点?

答:两种说法都有道理:

〔1〕森林具有修养水源的作用,原因在于:对土壤物理特性的改变;枯落物的吸水作用,森林植物对水循环的影响等。

由于具有水源修养作用,森林可以延长流域的出水期,在非降雨季节仍有水流出,所以森林是小水库。

〔2〕森林也是抽水机

森林的存在可以增加林地的蒸发散量,增加水的消耗量,使从流域流出的水量减少,因此,森林也是抽水机。

观察者所处位置不同,对森林的这两方面作用的认识不同。

3.在1998年长江、嫩江及松花江等水系发生水灾之后,我国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用你所学的生态学知识论述其意义?

答:森林植被的水土保持作用也受到了破坏,使地表径流的泥沙含量增加,导致河床不断提高,蓄洪能力不断降低。因此森林植被破坏是导致这次洪水发生的重要原因。

原因如下:〔1〕林冠截留使林内的降雨强度减小;〔2〕死地被物吸收大量的降水;〔3〕林冠层和死地被物对地表土壤及土壤孔隙构造有保护作用;〔4〕森林土壤腐殖质多,土壤疏松,大孔隙多,有利于降水的入渗;〔5〕树干、枯落物、下木及活地被物的阻挡作用使地表径流减弱;。

同时,天然林除了具有上述的作用之外,它还有维持物种多样性,调节气候、提供木材及其他野生产品等多方面的作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可以使天然林的各种作用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发挥〔5分〕。

纵上所述,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地球正在变暖〞已经成为一个为大多数科学家所承受的共识,论述其产生的原因及森林生态系统在抑制地球变暖方面的作用?

答:原因在于地球大气中CO2、CH4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其中CO2浓度的增加最为明显。地球外表温度之所以能够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围之内是由于"温室效应〞的存在,由于CO2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使得"温室效应〞得到加强,导致地球温度逐渐增加。地增加主要来源于两个途径,化石燃料的燃烧和陆地生态系统,主要是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抑制温室效应的发生。通过人工造林或恢复被破坏的森林生态系统,来增加森林的覆被率;通过各种方法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保护现有的各种森林生态系统,以延缓已固定碳的释放过程。

5. 论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

答:生物多样性指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意义:

1).各种生物组成的生物总体控制和调节着影响地球环境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共同维持着一个适合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生存的地球环境。

2).各种生物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及各种原材料。

3).各种生物组成的丰富的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休憩的场所,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4).许多生物可能具有我们尚未发现的*些功能或特别的遗传信息,这些功能和遗传信息在未来将被开发和利用。

5).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保证了无论发生什么样的灾害,总会有一些物种保存下来,继续它们的功能,使自然界的动态平衡不致遭到破坏。6.根据森林生态系统的构造和特征论述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的构造标志和功能标志及其恢复手段

①构造标志:垂直构造、水平构造、分布格局、生态位宽度、数量动态变化。

②功能标志:生物量与生产力、环境特征和效益、土壤动物物种多样性、演替方向。

③恢复手段:

加快森林生态战略工程的建立。

现有天然林的保护。

积极推广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建立。

7.以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为例,分析说明一个生态系统的本质特征

〔1〕从*围看,任何一个森林生态系统局部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

〔2〕从生物与非生物关系看,森林中的乔木、灌木和草被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质,各种植食性动物依赖绿色植物而生存,植食性动物又是肉食性动物的物质和能量的来源;

〔3〕通过这种营养联系,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才能形成一个自然系统。在这个自然系统中,物质不断地循环,能量不断地流动。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

8.论述陆地生物群落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并举例。

陆地生物群落地带性分布规律有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水平地带性又包括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

〔1〕纬度地带性是由于热量带沿纬度变化而变化,导致群落类型也随纬度变化依次更替,如亚洲大陆东岸从赤道向北极依次是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北方针叶林-苔原。

〔2〕经度地带性是由于降水自沿海向内陆依次减少导致群落类型沿经度方向依次更替,如亚洲温带大陆东岸,由沿海向内陆依次是森林-草原-荒漠。

〔3〕垂直地带性是由于山地随海拔升高,温度和降水依次变化从而导致群落类型自下而上依次更替,如马来西亚的基那巴卢山,从下向上依次是山地雨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山地落叶阔叶林-山地针叶林-高山灌丛。

9.运用辩证学观点论述群落的连续性和相对独立性

一方面,使群落表现为逐渐改变的连续带。

(1).自然群落的边界在多数情形下是不清晰的。虽然在池边、海岸有比拟明显的边界,

在此植被是连续的,群落边界是彼此交织、逐渐过渡的。

(2).通常每一物种都有其他物种相伴出现,彼此间分布重叠。

(3).一些物种只在*一特定环境中繁荣,另一些种适应性和分布很广。

(4).*一物种在*一特定群落中占优势,而另一种在别的群落中占优势。

另一方面。

(1).每一群落与邻近的很相似,随着距离的加大,区别也就变大。有时,上层优势植物已变为另一种,但其林冠下的植物仍是有机结合的群落。

(2).群落连续体也必需有端,一端的物种组合与另一端必然有显明区别。

因此,可以以一定的特征进展分类。

由此可见:

(1).群落的连续性并不一定要排斥不连续性或连续性。

(2).群落组成随环境梯度的逐渐变化并不一定要排斥各种群落的相对独立性。

(3).邻近群落的相似性也不一定要排斥相隔远的群落间明显的不相似性。

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及其相互转化,渐变的积累可以形成突变,这是对立统一的表达。从这种哲学观点出发,个体论与机体论的对立,也不一定要互相排斥,不可两立。

10.干扰对植被稳定性的影响

(1)环境变化

无论是群落内部环境还是气候环境都是影响植物个体、种群生存和群落建立与持续存在的根本力量。环境变化必然引起群落构造和功能的变化,使业已建立的植被稳定性受到破坏。

(2) 物种侵入

新侵入的物种由于其在资源利用、繁殖扩散等方面独特的生理功能会与原来物种形成新的竞争格局,并改变群落的构造,进而使群落的功能发生改变。

(3)人为活动

人为干扰可能改变群落的物理环境,也可能改变群落的物种组成,从而使已经建立的植被的稳定性受到威胁。人为干扰对于植被的作用和影响还与干扰的形式和强度有关。

例如:放牧对于草原群落的影响与放牧强度有关。适度的人为干扰对*些植被类型的稳定有积极作用。

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森林:森林是由其组成局部——生物〔包括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动物、微生

物等〕与周围环境〔光、水、土壤等〕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

3、森林生态系统效劳功能:森林生态系统效劳功能是指森林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

及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

4、森林生态学:简单地说是研究以树木和其它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相

互关系的科学。

5森林生态系统学:把森林作为森林生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来研究,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构造、功能和演变,研究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过程,系

统输入和输出的动态平衡。

6环境是指*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周围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7生境〔habitat〕是指植物或群落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环境因子的综合

8环境因子:环境中所有可分解的组成要素

9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10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环境要素

11火因子:林火行为〔火强度、火焰高度、蔓延速度等〕特性对森林生物所产生的各种影响

12主导因子:组成生境所有的生态因子,都为植物直接或间接所必需,但在一定条件下必然有一个或两个起主导作用,这种起主要作用的因子

13限制因子:在诸多的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限制其生存、生长、发育、繁殖或扩散的因子

14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缺乏或过多,超过了*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就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15贝格曼〔Bergman〕规律: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

16阿伦定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局部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下有变小变短

的趋势

17适应:生物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也就是说当外界条件变化时生物能保持本身构造的完整性和功能的稳定性。

18适应性:是指生物适应环境的程度。

19适应组合:生物对一组特定环境条件的适应表现出彼此之间的相互关联性,这一整套协同的适应特性。

20趋同适应〔生活型〕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一样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相似的适应性特征的现象

21生活型:按趋同作用的结果,对生物进展划分得到的类型

22趋异适应:亲缘关系相近的同种生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适应特征的现象

23生态型: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可以遗传的类群

24生态幅是指物种对生态环境适应*围的大小

25光补偿点:在微弱的光照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弱,当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刚好与呼吸作用的消耗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的称为光补偿点。

26光饱和点:在光补偿点以上,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逐渐提高,并超过呼吸强度,于是植物体内开场积累干物质,但当光照强度到达一定水平后,光合产物不再增加或增加很少时的光照强度。

27阳性植物:是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发育良好,而在荫蔽和弱光下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28阴性植物:需要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生长,不能忍耐高强度光照的植物。

29〔中性植物〕耐荫植物:对光照具有较广的适应能力,对光的需要介于两类植物之间的植物。既可以在强光下良好生长,又能忍受不同程度的遮荫。

30树种的耐荫性:指树种在林冠庇荫下〔或弱光条件下〕能否完成更新和正常生长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树种忍耐庇荫的能力。

31阳性树种〔喜光树种/先锋树种〕只能在全光照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良,不能忍耐庇荫,林冠下幼苗不能生长,不能完成更新过程。

32耐荫树种:能忍耐庇荫,林冠下可以正常更新,一些强耐荫树种只有在林冠下才能完成更新过程。

33光斑:透过植被冠层的缝隙入射到冠层内和植被下层的短时间的直射太阳光

34光周期

35临界夜长:引起植物繁殖〔花芽形成〕的最小或最大黑暗长度

36光能利用率:植物光合作用所积累的有机物所含能量占单位面积上的日光能量的比率37叶面积指数:一定土地面积上所有植物叶外表积与所占土地面积的比率

38地形逆温:在山地区域,夜间山地上部空气冷却速度比山地下部或谷地要快,于是山地上部冷空气顺坡下沉到谷底,将谷底原来的暖空气抬升到一定高度,在山谷

中便形成上温下冷的逆温层。这种由于地形影响而形成的逆温

39三基点温度: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40节律性变温:温度随昼夜和季节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41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温度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的反响称

42物候:植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节律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植物发育节律。

43物候期:植物发芽、生长、现蕾、开花、结实、果实成熟、落叶休眠等生长发育阶段称为物候期。

44休眠:指生物的潜伏、蛰伏或不活动状态,是抵御不利环境的一种有效的生理机制。45发育起点温度生物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以上,才能开场生长和发育。

46有效积温法则: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用公式表示:

K=N·(T-T0)

47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温度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的反响

48蒸腾效率:植物每消耗1kg水分所形成的干物质重量〔g〕

49耐旱树种:能够在干旱条件下长期忍受水分缺乏,并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的树种。

50湿生树种:生长在土壤含水量很高,甚至水分过高,大气湿度较大的环境中的植物。51蒸发散土壤水经森林植被蒸腾和林地地面蒸发而进入大气,森林这种蒸腾蒸发

52地表径流降水或融雪强度超过入渗强度,超过的水量的水量可能暂时留于地表,当地表贮留量到达一定限度时,即向低处流动,成为地表水流而汇入溪流的过程。

53森林土壤是地表的一部份,是森林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环境的基质,它由矿物和有机物组成,含有不同数量的水分和空气,并被生物居住着。

54森林死地被物:林地外表当年和往年的凋落物及生物残骸的总称。

55种内关系:存在于各种生物种群内部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

56种间关系:生活于同一生境中的所有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种间关系根本类型

共生:偏利共生,互利共生中性作用:附生对抗:竞争,寄生,捕食,草食,抗生。

57密度效应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的密度改变时,就必定会对相邻个体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

58最后产量恒定法则在一定*围内,当条件一样时,不管一个种群的密度如何,最后产量差不多总是一样

59自疏现象在植物播种密度增加而导致的一些植株死亡现象

60-3/2法则自疏导致密度与个体大小之间的关系在双对数作图时,具有-3/2斜率

61他感作用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现象

62高斯假说两个对同一资源产生竞争的种,不能长期在一起共存,最后要导致一个种占优势,一个种被淘汰,也称之为竞争排斥原理。

63生态位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64根底生态位:没有种间竞争的种的生态位。实际生态位:受竞争影响的现实的生态位。65生态位重叠: 两物种生态位空间的相互重叠局部,称生态位重叠。

66生态位漂移:资源竞争而导致两物种的生态位发生变化称生态位漂移。

67性状替代:竞争产生的生态位收缩导致物种形态性状的变化,叫性状替代。

68生态位别离:种间竞争结果使两物种的生态位发生分化,从而使生态位分开。

69竞争释放〔petion release〕:在缺乏竞争者时,物种会扩*其实际生态位,这种现象称竞争释放。

70寄生一个种〔寄生者〕寄居于另一个种〔寄主〕的体内或体表,从而摄取寄主养分以维持生活的现象

71偏利共生共生中仅对一方有利。互利共生两个物种之间,均从对方受益

72存活曲线是以时间间隔为横坐标,以相应的存活个体数或存活率为纵坐标所作的曲线图。

73静态生命表

74动态生命表

75在一定地段上,以树木和其它木本植物为主体,并包括该地段上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成份所形成的一个有规律的组合称为森林群落

76森林群落的成层现象森林植物按照空间高度或土壤深度的垂直配置,形成了群落的层次

77乔木的地上成层构造在林业上称为林相

78群落交织区:当两个或多个不同群落相邻存在时,群落之间可能有一个过渡带,这个过渡带通常称为群落交织区

79森林线:森林与其他地带植被的交织区

80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它们所组成的系统的多样性和变异性,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 个层次

81群落演替:在一定地段上,一种生物群落为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

82森林群落演替就是一个森林群落被另一个具有不同特性的森林群落所更替的现象。

83侵移:从繁殖体传播到新的定居地的过程

84林木分化群落中的不同植株,即使种类、年龄都一样,也必然会在形态〔主要指高度和直径〕、生活力和生长速度上表现出或大或小的差异,这种现象在森林群落中称为。85森林群落"自然稀疏〞竞争的结果,使森林群落随年龄的增加单位面积上林木株数不断减少,。

86从植物的定居开场到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为止,这个过程叫做演替系列。

87演替阶段或演替时期演替系列中的每一个明显的步骤

88原生演替:开场于原生裸地上的植物群落演替

89原生裸地:指以前完全没有植物的地段,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甚至植被下的土壤条件也不复存在。

90次生演替:开场于次生生裸地上的植物群落演替。

91次生裸地:是植物已被消灭,土壤中仍保存原来群落中的植物繁殖体。例如森林采伐后的皆伐迹地、开垦草原、火灾和消灭性的病虫害,都能造成次生裸地。

92次生林:经次生演替重新恢复的森林群落。

93原始林:在自然状态下,未经外界因素严重干扰的森林群落。

94旱生演替:开场于裸露岩石、沙地等干旱基质上的原生演替称旱生演替

95进展演替:群落的构造和种类由简单到复杂,群落向所在区域内构造最复杂、稳定性最高的群落开展的过程。

96逆行演替:在外力的作用下,群落朝构造简单,稳定性下降的方向退化的过程。

97系统:彼此间相互作用的、相互依赖的事物有规律地联合的集合体,是有序的整体。98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该整体具有一定的大小和构造,各成员借助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并形成具有自组织和自调节功能的复合体。

99消费者:指那些直接或间接依赖于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生存的异养生物。

100分解者指利用动植物残体及其它有机物分解为生产者能重新利用的简单化合物,并释放出能量。

101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按其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顺序

102食物网:食物链彼此交织连结,形成一个网状构造。

103生物放大作用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上,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在生物体中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渐增大的现象

104捕食食物链绿色植物为起点到食草动物进而到食肉动物的食物链

105碎屑食物链以吃死生物或腐屑为起点的食物链

106一个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

107林德曼定律〔十分之一定律〕:能量沿营养级的移动时,逐级变小,后一营养级只能是前一营养级能量的十分之一左右。

108初级生产量(primary production):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和固定太阳能,由无机物合成、转化成复杂的有机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的数量称为初级生产量,也称第一性生产。

109净初級生产量: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固定的能量有一局部被植物自己的呼吸消耗掉,剩下的可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生殖,这局部生产量。

110总初級生产量:GP=NP+R

111初級生产力:植物群落在一定空间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有机物质积累的速率称为生产率,或生产力

112生物量:是指*一时刻调查时单位面积上积存的有机物质(kg/m2)。以鲜重或干重表示。113现存量:是指绿色植物初级生产量被植食动物取食及枯枝落叶掉落后所剩下的存活局部

114次级生产:消费者利用初级生产的产品进展新陈代谢,经过同化作用形成自身的物质,称为次级生产,亦称第二性生产。

115分解死有机物质的逐步降解过程。复原为无机物,释放能量

116碎化:把尸体分解为颗粒状的碎屑。

117异化:有机物在酶的作用下,进展生物化学的分解,从聚合体变成单体,进而成为矿物成分

118淋溶:可溶性物质被水淋洗出,完全是物理过程。

119生物小循环:环境中元素经生物吸收,在生态系统中被相继利用,然后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再为生产者吸收、利用。

120库:存在于生态系统*些生物或非生物成分中一定数量的*种化合物所构成的。生态系统中各组分都是物质循环的库,如植物库、动物库、土壤库等。

121流通量:在单位时间或单位体积的转移量。

122周转率:=流通率/ 库中营养物质总量

123周转时间:=库中营养物质总量/流通率,即移动库中全部营养物质所需要的时间。124氨化作用:由氨化细菌和真菌的作用将有机氮分解成为氨和氨化合物,氨溶水成为NH4+,为植物利用。

125硝化作用:在通气良好的土壤中,氨化合物被亚硝酸盐细菌和硝酸盐细菌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供植物吸收利用。

126反硝化作用:反硝化细菌将亚硝酸盐转变成大气氮,回到大气库中。

127温室效应:大气中对长波辐射具有屏蔽作用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使较多的辐射能被截留在地球表层而导致温度上升

森林生态学习题及答案

1生活型:生活型是指植物长期在一定环境综合影响下所呈现的适应形态特征。或者,生活型是指植物地上局部的高度与其多年生组织之间的关系。 2最小面积:能够包含群落绝大多数物种的群落的最小面积称为最小面积。 3种群:在一定的空间内,能够相互杂交、具有一定构造和一定遗传特性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4生物群落:在特定的空间和特定的生境下,假设干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形态构造和营养构造,执行一定的功能。 5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所需的养分元素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局部流入生物局部,并在不同营养级间进展传递,然后又回到非生物局部,养分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这种传递过程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6耐性定律:由谢尔福德于1913年提出: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为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围,其中包括最适生存区。 7叶面积指数:一定土地面积上所有植物叶外表积与所占土地面积的比率 8环境因子:环境中所有可分解的组成要素 9食物链:能量或食物依存关系具有高度的次序性,每一生物获取能量均有特定的来源。 这种能量转换连续依赖的次序称为食物链或营养链。由于生物之间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而形成的链锁状构造。 10顶级群落:一个群落演替到达稳定成熟的群落叫顶级群落。 11生物量:任一时间*一地方*一种群、营养级或*一生态系统有机物质的总量。 12环境容纳量:对于一个种群来说,设想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以k表示,当种群到达k值时,将不再增长,此时k值为环境容纳量。 13生态入侵: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衍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步的扩展,这个现象叫生态入侵。 14原生演替:开场于原生裸地或原生芜原上的群落演替。 15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围,耐受性上限和下限之间的*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16建群种:群落中存在于主要层次中的优势种。 17生态因子: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叫生态因子。 19种间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 二、简答题 1.举例说明生态因子间的补偿作用和不可替代性? 答:生态因子的补偿作用是指,当一种生态因子的数量缺乏时,可以通过另一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补偿。如植物进展光合作用时,增加CO2的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光照的缺乏;不可替代性是指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完全由另一因子来替代。如光合作用中,CO2浓度的增加并不能完全替代光照的作用。 2.简述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及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森林生态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森林生态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生态学上通常把生物生存的、和 称为温度的三基点。 2、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因素在生态学上称为。 3、华北绣线菊与栓皮栎相比为对策种,而与野菊花相比则为 对策种。 4、生态交错区内物种多样性特别高的现象称为。 5、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群是、和。 6、生态学按照生物分类类群主要分为生态学生态学、生态学和人类生态学等。 7、生态学中的环境一般以为主体,而环境科学中的环境一般以 为主体。 8、胡枝子与麻栎相比为对策种,而与狗尾草相比则为对策种。 9、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包括:、 和。 二、不定项选择题 1、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提出并定义的。 A.Haeckel B.Odum C.Tansley D.Darwin 2、下列因子中,()是竹子北移的限制因子。 A.日照时数 B.降水 C.温度 D.湿度

3、当光合作用强度因光照不足而下降时,增加二氧化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其下降幅度,这表明生态因子的作用具有( )。 A.阶段性 B.限制性 C.补偿性 D.不可替代性 4、()是水生生物最重要的限制因素。 A.水温 B.光照 C.溶解氧 D.盐度 5、逻辑斯蒂种群增长方程中的K代表()。 A.瞬时增长速率 B.内禀增长率 C.环境阻力 D.环境容纳量 6、群落在不同的年份,一些数量特征发生变化称为()。 A.竞争 B.分化 C.发展 D.波动 7、在植物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由另一个群落所取代的过程叫()。 A.共生 B.演替 C.生态平衡 D. 波动 8、典型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通常包括()。 A.草本层 B.灌木层 C.乔木层 D.层外植物 E.地被物 层 9、下列主要元素中,属于气态循环(gaseous cycles)的为()。 A.C B.N C.O D.S E.P 10、在森林生态系统基本结构中,属于生物成分的是()。 A.植物 B.草食动物 C.有机物质 D.细菌 E.真菌 11、贝格曼定律和阿伦定律都是描述()环境的适应。 A.恒温动物对高温 B.恒温动物对低温 C.植物对高温 D.植物对低 温 12、某城市所在地比泰安市高3个纬度,那么通常情况下,该市气温大约降低

森林生态试题及答案

森林生态试题及答案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森林生态学试题一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耐荫性生活型生态位生物量 二、简述中国森林植被分区及其主要特点(20 分) 三、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1、山地地形因子是如何影响林木的生长和分布的 2、旱生演替我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 四、填空(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1、林内光照条件的特点是:、、、。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由:、、、四部分组成。 3、种群内个体的空间分布分、、三种形式。 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分为、、、四种形式。 5、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主要有、两种。 森林生态学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 耐荫性指树种在林冠庇荫条件下能否正常生长发育并完成更新的能力。 生活型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环境条件而在外貌上反映出来的植物类型称为生活型 生态位指物种所处地段所有环境条件(空间位置、生物与非生物关系、营养关系等)总和所构成的几维空间结构的综合体。 生物量生物有机体在某一段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所积累的有机物的总量。 二

要求从地理范围、生境特点、树种组成、群落结构等方面论述我国八大植被区:寒温带针叶林区、温带针阔混交林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热带雨林、季雨林区、温带草原区、温带荒漠区、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的主要特征。 三 1、主要要求以海拔、坡度、坡向、坡位、沟谷宽度几方面论述其对林木生长和分布的影响 2、要求论述地衣、苔藓、草本、木本植物群落几个阶段的特点。 四 1、分布不均、强度减弱、时间缩短、光质改变 2、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 3、团块、均匀、随机 4、营养、物理、化学、行为 5、草牧食物链、腐屑食物链 森林生态学试题二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生活型谱异株克生生产力建群种 二、试述水分和温度在森林分布中的作用(20 分) 三、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1、何为光能利用率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有哪些 2、水生演替系列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有可特点 四、试述森林各生长发育时期的主要特点(20 分) 五、填空(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1、森林死地被物可分为和,针叶林下易形成,针阔混交林下易形成。 2 、植物的生活型按瑙基耶尔方法可分为、、、、五大类群。

《森林生态学》习题及答案

1 生活型:生活型是指植物长期在一定环境综合影响下所呈现的适应形态特征。或者,生活型是指植物地上部分的高度与其多年生组织之间的关系。 2 最小面积:能够包含群落绝大多数物种的群落的最小面积称为最小面积。 3 种群:在一定的空间内,能够相互杂交、具有一定结构和一定遗传特性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4 生物群落:在特定的空间和特定的生境下,若干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执行一定的功能。 5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所需的养分元素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流入生物部分,并在不同营养级间进行传递,然后又回到非生物部分,养分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这种传递过程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6 耐性定律:由谢尔福德于1913 年提出: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为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其中包括最适生存区。 7 叶面积指数:一定土地面积上所有植物叶表面积与所占土地面积的比率 8 环境因子:环境中所有可分解的组成要素 9 食物链:能量或食物依存关系具有高度的次序性,每一生物获取能量均有特定的来源。这种能 量转换连续依赖的次序称为食物链或营养链。由于生物之间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而形成的链锁状结构。 10 顶级群落:一个群落演替达到稳定成熟的群落叫顶级群落。 11 生物量:任一时间某一地方某一种群、营养级或某一生态系统有机物质的总量。 12 环境容纳量:对于一个种群来说,设想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以k 表示,当种 群达到k 值时,将不再增长,此时k 值为环境容纳量。 13 生态入侵: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衍地区,种群不断扩大, 分布区逐步稳步的扩展,这个现象叫生态入侵。 14 原生演替:开始于原生裸地或原生芜原上的群落演替。 15 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耐受性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16 建群种:群落中存在于主要层次中的优势种。 17 生态因子: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叫生态因子。 19 种间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二、简答题1. 举例说明生态因子间的补偿作用和不可替代性?答:生态因子的补偿作用是指,当一种生态因子的数量不足时,可以通过另一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补偿。如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增加CO2 的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光照的不足;不可替代性是指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完全由另一因子来替代。如光合作用中,CO2浓度的增加并不能完全替代光照的作用。 2. 简述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及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答:生物多样性指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 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

森林生态学习题答案

习题一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 生态型:同种树种生态学特性上具有某些差异的类型。 2. 树种的耐荫性:树种忍耐庇荫的能力。在林业上是指树种在林冠下完成天然更新的能力。 3. 物候:植物长期生活于有节律性变温的环境中,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生育节律。 4.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两者相互获利,甚至达到彼此相互依赖的程度。 5.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达到的一种稳定状态,包括结构、功能和能量输入输出的稳定。6.进展演替:群落演替由简单向复杂,向群落所在区域结构复杂化、稳定性提高的方向发展过程。7.营养级: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 8.最小面积:能够包括群落大多数的种类并能反映该群落一般结构特征的面积。 9 森林分布垂直地带性:森林分布的垂直地带性:一定纬度地区的山地,森林群落类型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发生有规律更替现象。 10森林死地被物:由森林凋落物、动物排泄物及其残体,以及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分解了的有机残余物组成的一个层次。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森林动物有哪些有益作用? 答:(1)动物对森林土壤的影响:森林中很多土壤动物与土壤微生物一起对枯枝、落叶、落果、朽木及动植物残体进行粉碎和分解,其结果是既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肥力。 (2)动物对森林更新的影响:森林动物对植物的开花结实、物种繁衍起很大作用,虫媒植物开花的传粉过程靠动物完成的,许多林木种子靠动物传播,动物传播扩大了森林植物的分布围。 2.试用生态学知识解释为什么大熊猫、华南虎等珍稀动物易于灭绝,而大量的害虫、杂草却久除不去? 答: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适应于所生存的环境并朝一定方向进化的“策略”称为生态对策,也叫生活史对策。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每种生物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并且相互关联的生态特征。生物执行的对策有两类,分别是r-对策者和K-对策者。K—对策的种群数量较稳定,一般保持在K值临近,但不超过它,所以在生存竞争中取得胜利。但是一旦受到危害而种群下降,由于其低r值而恢复困难,大熊猫、华南虎等珍稀濒危生物就属此类;相反,r-对策者虽然由于防御力弱、无亲代关怀等原因而死亡率甚高,但高r值能使种群迅速恢复,高扩散能力又可使它们迅速离开恶化的环境,在另外地方建立起新的种群,待时机成熟,可能导致种群大暴发。害虫、杂草就属于r-对策者,因此久除不去。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植物群落演替的旱生演替过程,并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为例,说明逆行与进展演替的过程和特点。

森林生态学复习题参考答案(定稿)

森林生态学复习题参考答案(定稿)

森林生态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耐荫性:指树种在林冠庇荫条件下能否正常生长发育并完成更新的能力。 2、生活型: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环境条件而在外貌上反映出来的植物类型称为生活型。 3、生物量:生物有机体在某一段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所积累的有机物的总量。 4、异株克生:指植物的根、芽、叶和花等排放出的生物化学物质对其它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抑制和对抗作用或者某些有益的作用。 5、建群种:指在创造群落特有环境条件以及引起群落种类组成方面起主要作用的植物种。 6、建群种:群落中存在于主要层次中的优势种。 7、生态型:指同种植物的不同立体由于长期生长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所形成的在生理、生态和形态方面各异的类型形态。 8、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所形成的群落与环境的综合体称为生态系统。 10、自然稀疏:指在一定密度的森林内,随着林龄增大和林木生长而出现的株数不断减少的现象。 11、竞争:指植物不同个体间为利用环境的能量和资源而发生的相互关系。 12、次生演替:从次生裸地上开始的植物群落演替称为次生演替。 13、物候:指植物生长期适应于一年中的寒暑节律性变化而形成与此相适应的发育节律。 14、生物圈:指生物生存着的岩石圈、土壤圈、大气圈、水圈的总称。 15、大气污染:指大气中人为排放的有害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持续一定时间,破坏了大气中原来成分的物理、化学和生态平衡体系,并对人的健康、生物的生长、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发生危害的条件。 16、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通过取食和被食关系所形成的网状结构。 17、自然整枝:当林分密度较大时,随林木生长树冠下部枝条因光照不足而枯死的现象。

森林生态学复习题参考题答案(定稿)

森林生态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耐荫性:指树种在林冠庇荫条件下能否正常生长发育并完成更新的能力。 2、生活型: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环境条件而在外貌上反映出来的植物类型称为生活型。 3、生物量:生物有机体在某一段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所积累的有机物的总量。 4、异株克生:指植物的根、芽、叶和花等排放出的生物化学物质对其它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抑制和对抗作用或者某些有益的作用。 5、建群种:指在创造群落特有环境条件以及引起群落种类组成方面起主要作用的植物种。 6、建群种:群落中存在于主要层次中的优势种。 7、生态型:指同种植物的不同立体由于长期生长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所形成的在生理、生态和形态方面各异的类型形态。 8、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所形成的群落与环境的综合体称为生态系统。 10、自然稀疏:指在一定密度的森林内,随着林龄增大和林木生长而出现的株数不断减少的现象。 11、竞争:指植物不同个体间为利用环境的能量和资源而发生的相互关系。 12、次生演替:从次生裸地上开始的植物群落演替称为次生演替。 13、物候:指植物生长期适应于一年中的寒暑节律性变化而形成与此相适应的发育节律。 14、生物圈:指生物生存着的岩石圈、土壤圈、大气圈、水圈的总称。 15、大气污染:指大气中人为排放的有害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持续一定时间,破坏了大气中原来成分的物理、化学和生态平衡体系,并对人的健康、生物的生长、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发生危害的条件。 16、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通过取食和被食关系所形成的网状结构。 17、自然整枝:当林分密度较大时,随林木生长树冠下部枝条因光照不足而枯死的现象。

《森林生态学》习题及答案汇总

《森林生态学》习题及答案汇总《森林生态学》习题及答案汇总 1.森林是什么? 答案:森林是由树木、植物和动物组成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森林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森林的特点包括树木茂密、植物多样性高、动植物丰富、气候温度较低、湿度较高等。 3.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有哪些? 答案:森林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土壤、水体等。 4.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有哪些? 答案: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持等。 5.森林的分类有哪些? 答案:森林可以根据树种、地理位置和气候等因素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针叶林、阔叶林、热带雨林、温带森林等。 6.森林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答案:森林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森林结构、物种多样性、生态过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 7.森林退化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森林退化的原因包括过度砍伐、森林火灾、土地开垦、气候变化等。 8.森林保护的措施有哪些? 答案:森林保护的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砍伐、推行可持续林业管理、加强森林火灾防控等。

9.森林恢复的方法有哪些? 答案:森林恢复的方法包括人工造林、天然更新、森林修复等。 10.森林生态学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森林生态学可以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合理管理和保护森林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总结: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学科,它关注森林的结构、功能和演变过程,以及人类与森林的相互作用。了解森林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和掌握森林生态学的知识,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为解决森林退化、保护生物多样性、推动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2020年全国注册咨询师继续教育森林生态学试卷及答案

注册咨询师继续教育森林生态学试卷及答案 2020 年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io道题】 1.有这样二株植物他们开花所需要的光照时间分别为10小时和大于8小时,问哪一株是长日植物? A.都是 B.都不是 C.大于8小时的是 D.等于10小时的是 用户答案:[B]得分:0.00 正确答案:[C] 2.气体型循环的元素或化合物可以转化为气体形式参与循环过程,其贮存库是()。 A.植物有机体 B.动物有机体 C.生物死体 D.大气和海洋 用户答案:[A]得分:0.00 正确答案:[3 3.森林生态学是()的分支学科。 A.生态学 B.生物学 C.植物学 D.地理学 用户答案:[A]得分:2.00 4.次生裸地是地表植物已被消灭()。 A. 土壤彻底不存在 B.土壤中仍保留原来群落中的植物繁殖体 C.土壤中没有任何原来群落的植物繁殖体保留 D. 土壤变成了裸地 用户答案:[B]得分:2.00

5.植物生长最适宜的土壤结构类型是()o

A.碱上 B.沙土 C.粘土 D.团粒结构 用户答案:[D]得分:2.00 6.竞争的类型共分()« A.可预测性竞争和不可预测竞争 B.资源竞争和空间竞争 C.长期性竞争和短期竞争 D.利用性竞争和干扰性竞争 用户答案:[B]得分:0.00 7.地形是()生态因子。 A.综合 8.间接 C.独立 D.空间 用户答案:[B]得分:2.00 8.环境是指某一特定()周围的空间。 A.地理空间和地理要素 8.地理历史和过程 C.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 D.气候条件和气候要素 用户答案:[C]得分:2.00 9.中生演替是指原生演替中开始于()。 A.具有一定肥力土壤母质上的演替 B.没有任何肥力上壤母质上的演替。 C.在原生裸地上开始的演替。 用户答案:[A]得分:2.00

林学专业《森林生态学》习题及答案、考试重点

《森林生态学》习题及答案 一、名次解释 1.生态梯度:生物群落沿一环境梯度的变化序列称为群落梯度,环境梯度与群落梯度的 综合称为生态梯度。 2.生活型:生活型是指植物长期在一定环境综合影响下所呈现的适应形态特征。或者, 生活型是指植物地上部分的高度与其多年生组织(冬季或旱季休眠并可存活到下一个生长季节)之间的关系。 3.最小面积:包含群落中最大物种数的最小面积称为最小面积。 4.蒸发散:土壤水经植被蒸腾和地表水分蒸发进入大气,植被的蒸腾和蒸发作用称为蒸 发散。 5.竞争排斥原理:又称为高斯(Gause)假说,指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物种不能同时同地 生活在一起,一个物种必将取代另一个物种。 6.种群:在一定的空间内,能够相互杂交、具有一定结构和一定遗传特性的同种生物个 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7.生物群落:在某一特定的空间和特定的生境下,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以 及它们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 8.温室效应:由于CO2、CH4、H2O等温室气体的存在,大气阻挡了地球表面的长波辐射, 而使地球表面温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之内,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9.生态趋同: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受主导因子的长期作用,产生 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 10.三向地带性:随着地球表面各地环境条件的规律性变化,植被类型呈现有规律的带状 分布,这种规律表现在纬度、经度和垂直方向上,称为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 11.净生产力:除去呼吸消耗以后而剩余的有机物的积累速率称为净生产力。 12.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态系统内部化学元素的交换,其空间范围一般不大,植物在系 统内就地吸收养分,又通过落叶等归还同一个地方。 13.净初级生产力:在单位时间和空间内,去掉呼吸所消耗的有机物质之后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 14.食物链: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取食和被食 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结构。 15.生物量金字塔:表示各营养级生物体的生物量的金字塔图形叫生物量金字塔。 16.动态生命表:是跟踪同一时间出生的一个种群的死亡或存活动态过程而获得的数据编 制的表。 顶级群落:一个群落演替达到稳定成熟的群落叫顶级群落。 17. 森林群落交错区:当两个不同森林群落相邻存在时,群落之间群落之间的过渡地带 是相邻生物群落的生态张力地区,通称为森林群落交错地区。 18. 生物量:在单位面积内动物、植物等生物的总重量。 19. 环境容纳量:对于一个种群来说,设想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以k表 示,当种群达到k值时,将不再增长,此时k值为环境容纳量。

森林生态试题及答案

森林生态试题及答案LT

森林生态学试题三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次生演替生态型生境生态系统 二、试述森林蓄水保土的机理(20 分) 三、试述森林植被的空间分布规律(20 分) 四、试述次生林的主要特点(20 分) 五、填空(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1、树种的耐荫性主要受、、、、等影响。 2、林内温度的特点为:。 3、耐旱树种的特点是:、、。 4、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林木的生长阳坡较阴坡。 5、森林群落地上部通常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 森林生态学试题三参考答案 一、 次生演替指由次生裸地上开始的植物群落演替。 生态型指同种植物的不同立体由于长期生长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所形成的在生理、生态和形态方面各异的类型形态。 生境指植物生长的具体地段环境因子的综合。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所形成的群落与环境的综合体称为生态系统。 二、 主要从林冠截流、多层次结构、森林地被物、森林土壤特点、林木根系作用等方面论述蓄水保机理。三、 要求论述森林植被的经、纬、海拔分布特点,并要求以中国森林分布为例加以说明。 四、次生林的主要特点包括: 1、复杂-多样性(表现在起源、萌生代数、树种组成、林木结构、年龄结构、分布、演替阶段、林木径级、群落类型) 2、演替动态上的消退性、不稳定性和偏途顶极性。 3、生态条件的旱化性 4、社会条件的优越性 并要求做相应的论述。 五、 1、遗传特性、年龄、气候、生理、CO 2 浓度。 2、最高温度低于林外,最低温度略高于或稍低于林外。 3、根系发达、渗透压高、失水少。 4、好

《森林生态学》习题及答案

一、名次解释 1.生态趋同: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受主导因子的长期作用,产生 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 2.食物链: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取食和被食 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结构。 3.生态入侵: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衍地区,种群不 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步的扩展,这个现象叫生态入侵。 4.群丛:凡是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 5.生态需水:为维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体外环境而消耗的水。主要用来调节大 气温度和湿度。 4.森林生态系统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如何? 答:森林生态系统一般包括森林植物、动物、微生物及无机环境四部分(4分)。森林植物吸收太阳辐射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干物质及贮存能量;动物取食植物或其他动物,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传递;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质,并将其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供再次利用(1.5分);无机环境提供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所需的能量、物质(1.5分)。 6.简述旱生植物有哪些与干旱环境相适应的形态及生理特征? 答:形态特征包括:根系发达;叶子变小或变厚;叶细胞小,细胞壁增厚;气孔变小,排列更紧密,深陷;叶面被毛;角质层加厚;栅栏组织发达,海绵组织不发达;细胞间隙变小.生理特征包括:含糖量高,淀粉与糖的比率降低;细胞液浓度大,渗透势低;原生质透性高;单位叶面积光合作用速率高;对萎蔫的抵抗力强;开花结实早;寿命长等7.简述种群生态对策理论在森林经营中的指导作用? 答:生态对策是指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在物种进化策略上产生的不同选

森林生态学试卷及答案89分

森林生态学试卷及答案89分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10道题】 1.物种丰富度涵义包括()。 A.生物遗传性状变化的数量 B.形态特征变化的数量 C.生物个体的数量 D.生物物种的数量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2.生态系统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的总和。 A.物质 B.能量 C.环境要素 D.所有生物种 用户答案:[B] 得分:0.00 3.蘑菇属于()。 A.自养生物 B.腐生生物 C.草食动物 D.肉食动物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4.地衣是()。

A.高等植物的共生体 B.植物和动物的共生体 C.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 D.高等动物的共生体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5.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是一种()。 A.生态思想 B.制度安排 C.工作程序 D.行动机制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6.快速演替一般需要()。 A.几万年以上时间完成 B.几千年以上时间完成 C.几年内完成的演替 D.几百年以上时间完成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7.调查样方的取样误差与取样数目的()。 A.平方成正比 B.平方成反比

C.平方无关 D.平方无规律性变化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8.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的一些地质与地理作用。 A.生物与生物 B.环境因子与环境因子 C.生物与非生物 D.捕食与被食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9.有这样二株植物他们开花所需要的光照时间分别为10小时和大于8小时,问哪一株是长日植物? A.都是 B.都不是 C.大于8小时的是 D.等于10小时的是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10.森林生态学是()的分支学科。 A.生态学 B.生物学 C.植物学 D.地理学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森林生态试题及答案

森林生态学试题一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耐荫性生活型生态位生物量 二、简述中国森林植被分区及其主要特点(20 分) 三、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1、山地地形因子是如何影响林木(de)生长和分布(de) 2、旱生演替我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 四、填空(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1、林内光照条件(de)特点是:、、、 . 2、一个完整(de)生态系统由:、、、四部分组成. 3、种群内个体(de)空间分布分、、三种形式. 4、生态系统(de)信息传递可分为、、、四种形式. 5、生态系统(de)食物链主要有、两种. 森林生态学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 耐荫性指树种在林冠庇荫条件下能否正常生长发育并完成更新(de)能力. 生活型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环境条件而在外貌上反映出来(de)植物类型称为生活型 生态位指物种所处地段所有环境条件(空间位置、生物与非生物关系、营养关系等)总和所构成(de)几维空间结构(de)综合体. 生物量生物有机体在某一段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所积累(de)有机物(de)总量. 二 要求从地理范围、生境特点、树种组成、群落结构等方面论述我国八大植被区:寒温带针叶林区、温带针阔混交林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热带雨林、季雨林

1、主要要求以海拔、坡度、坡向、坡位、沟谷宽度几方面论述其对林木生长和分布(de)影响 2、要求论述地衣、苔藓、草本、木本植物群落几个阶段(de)特点. 四 1、分布不均、强度减弱、时间缩短、光质改变 2、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 3、团块、均匀、随机 4、营养、物理、化学、行为 5、草牧食物链、腐屑食物链 森林生态学试题二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生活型谱异株克生生产力建群种 二、试述水分和温度在森林分布中(de)作用(20 分) 三、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1、何为光能利用率提高光能利用率(de)途径有哪些 2、水生演替系列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有可特点 四、试述森林各生长发育时期(de)主要特点(20 分) 五、填空(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1、森林死地被物可分为和 ,针叶林下易形成 ,针阔混交林下易形成 . 2 、植物(de)生活型按瑙基耶尔方法可分为、、、、五大类群. 3、森林群落(de)发生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4、太阳辐射透过林冠层后,大部分被吸收. 5、在经常缺水(de)林区林木生长南坡比北坡 .

森林生态学课程习题

森林生态学课程习题 (含参考答案)

课程概况 一、课程性质、内容与设置目的、要求 《森林生态学基础》课程既是学习和应用林学类专业课的基础,更是林业科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使用的教材《森林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它在专业课和基础课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本课程的内容既包含了传统的森林生态学:即从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四个方面讲述森林植物与环境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层次上来划分,森林生态学内容应包括:生态系统的概念;功能生态学;生态系统的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生物环境;森林生态系统的变化过程;森林生态系统的应用。最后总观全球森林地理分布,站在更高层次生物圈水平上,关心全国和全球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和经营问题。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能系统地掌握森林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奠定学习基础;帮助学生树立生态学观点,使之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正确按照自然生态规律处理生产实际中的问题,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应系统地掌握森林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功能的基本规律和理论,生态因子变化和作用的规律性,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森林群落发生、发展、更新、演替的规律和理论,森林群落分类和分布的规律和理论。在能力技能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运用森林生态学原理分析和解决所研究的森林生态学问题,如森林植物种群和森林群落数量特征调查和评价分析、生态因子评价分析、森林植物与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测定评价等。 二、使用教材 《森林生态学》(第2版) 李景文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森林生态学课程习题 绪论 简述题 1.阐述森林生态学的定义。 2.简述森林生态学的发展历史。为什么近几十年来森林生态学得到快速发展? 3.你认为森林生态学在协调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方面有何意义? 4.森林生态学主要研究方向有哪些? 森林与生物圈 简述题 1.你是如何认识自然与生物圈的? 2. 森林在生物圈具有哪些生态功能? 森林的环境 一、填空题 (1)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 (2)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 二、选择题 (1)环境因子中对植物有作用的因子是()。 A 生态因子 B 环境 C 主导因子 D 限制因子 (2)每种植物的生态幅影响该种植物的()。 A 生物量 B 生长速度 C 分布范围 D 发育程度 三、问答题 (1)什么是环境?简述生态因子与环境因子的区别。 〖答案〗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也可认为是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而环境因子则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要素。 (2)举例说明什么是大环境与小环境? 〖答案〗大环境是指地区环境(如具有不同气候和植被特点的地理区域)、地球环境(包括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