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施工课后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习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土方工程.一、填空题1 土方工程的施工往往具有:工程量大、劳动繁重、施工条件复杂等特点。

2.土方施工中,按照土的开挖难易程度划分,土可分为松软土、普通土、坚土、砂砾坚土、软石、次坚石、坚石、特坚石八类。

3 土方施工中要考虑土的可松性,是由于土方工程量是以自然状态的体积来计算的,土的可松性用可松性系数来表示。

4 影响土方边坡稳定的因素主要有土质、开挖深度、施工工期、地下水水位、坡顶荷载、气候条件因素。

5 计算水井系统时,水井可分承压完整井、承压非完整井、无压完整井、无压非完整井。

6 一般轻型井点的管路系统包括滤管、井点管、弯联管、总管。

7 填土的压实方法有碾压、夯实、振动压实,其中夯实、振动压实适用于非粘性土。

8 防治流砂的方法有水下挖土法、冻结法、枯水期施工、抢挖法、加设支护结构、井点降水。

9 单斗挖掘机机根据工作装置可装成正铲、反铲、抓铲、拉铲等类型。

10.土的工程分类是按土开挖的难易程度将土分为八大类。

11 轻型井点的布置应根据基坑大小与深度、土质、地下水位高低与流向、降水深度要求而定。

12 填土压实方法有碾压法、夯实法、振动压实法。

13.影响填土压实的因素有土的含水量、铺土厚度、压实功。

14 流砂产生的原因是防治流砂的方法有改变动水压力方向、增大动水压力路经等。

15 基坑坑壁支护的类型有加固型、支挡型、混合型三种。

16 板桩设计的五要素入土深度、截面弯矩、支点反力、拉锚长度、板桩位移。

17 基坑降水的方法有水坑降水法、井点降水法。

18 井点降水根据开挖深度不一样,渗流速度不一样,可划分为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和深井井点五种类型。

19 轻型井点平面布置的形式有单排线状布置、双排现状布置、环状布置。

20 轻型井点系统的类型有:无压完整井、无压非完整井、承压完整井、承压非完整井。

21 正铲挖土机的工作特点:前进向上、强制切土。

22 反铲挖土机的工作特点:后退向下、强制切土。

土木工程施工(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土木工程施工(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1505.27m3/d
滤管和井点管均用d=38mm,则单根井点管的最大出水量
q=65π*d*l =65*3.14*0.038 =19.13 m3/d
所以井点管数量n′=Q/q=1505.27/19.13=79根
间距D′=L′/n′=2*(36+26)/79=1.57m
1.7某基坑地面尺寸为30m*50m,深3m, 边坡为1:0.5,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8m厚的细砂含水层。细砂含水层以下为不透水层。拟采用一级轻型井点降低地下水位,环状布置,井点管埋置面不下沉(为自然地面),现有6m长井点管,1m长滤管,试:
140
70
W4
X
30
X
50
400
40
400
100
120
40
填方量
800
600
500
1900
T1 T2
W1 500 X12
500
W2 300 100
调整后如图, 均为正,所以为最优方案。
Z=400*50+100*70+500*40+400*60+100*70+400*40=94000mm3
1.6某基坑底面积为20m*30m,基坑深4m,其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1m,不透水层在地面以下10m,地下水为无压水,土层渗透系数为15m/d,基坑边坡为1:0.5,
αs= = =0. 389
ξ=1 =0.528
rs= =0.736 As’= = =2834mm2
若选用6φ25 As=3217>2834 但构造不满足要求
选用φ32号钢筋 as’’=25+16=41 h0’’=h0- as’’=259mm
αs= = =0.4

土木工程施工与管理课后习题答案

土木工程施工与管理课后习题答案

土木工程施工与管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一、选择题1.D2.A3.B4.D5.ABCD6.D7.ACDE8.AD9.B二、计算题1.(1)基坑开外土方量该基坑每侧边坡放坡宽度为5×0.4=2(m)坑底面积为:A 1=60×42=2520(m 2)坑口面积为:A 2=(60+2×2)×(42+2×2)=2944(m 2)基坑中截面面积为:A 0=(60+2×1)×(42+2×2)=2728(m 2) 基坑开挖土方量为:)(m 136476)2944272842520(56)43201=+⨯+⨯=++=A A A H V ( 需回填夯实土的体积为:V 3=13647-10000=3647(m 3)需留回填松土体积为:)3960(m 05.114.136473/s 32=⨯==s K K V V (2)弃土量V 3=13647×1.14-3960=11598(m 3)2.(1)初算设计标高 [](m)07.636462.75)(63.664)54.6183.6047.6435.6356.6325.64(239.6324.6020.6618.62443243210=⨯+⨯++++++⨯++++=+++=∑∑∑∑N H H H H H (2)调整设计标高 y y x x n i l i l H H ±±=0H 1=63.07-45×2‰+30×3‰=63.07(m )H 2=63.07-15×2‰+30×3‰=63.13(m)H 3=63.07+15×2‰+30×3‰=63.19(m)其他见下图。

(3)各角点施工高度h n =H n - H n ,h 1=63.07-62.18=0.89(m );h 2=63.13-64.25=-1.12(m )其他见上图。

土木工程施工第二版-应惠清主编-课后思考题及标准答案

土木工程施工第二版-应惠清主编-课后思考题及标准答案

1.1土的可松性在工程中有哪些应用?答:土的可松性对确定场地设计标高、土方量的平衡调配、计算运土机具的数量和弃土坑的容积,以及计算填方所需的挖方体积等均有很大影响。

1.2场地设计标高的确定方法有几种?它们有何区别?答:(1)满足生产工艺和运输的要求(2)尽量利用地形,分区或分台阶布置,分别确定不同的设计标高(3)场地内挖填方平衡,土方运输量最少(4)要有一定泄水坡度(大于等于2%),使能满足排水要求(5)要考虑最高洪水位的影响3何为最佳设计平面?最佳设计平面如何设定?答:最佳设计平面就是满足建筑规划、生产工艺和运输要求以及场地排水等前提下,使场内挖方量和填方量平衡,并使总的土方工程量最小的场地设计平面。

设定要求:(1)与已有建筑物的标高相适应。

满足生产工艺和运输的要求。

(2)尽量利用地形,以减少填挖方的数量。

(3)根据具体条件,争取场内挖同填相平衡,以降低土方运输费用。

(4)要有一定的泄水坡度。

以满足排水要求。

4试述土方调配表上作业法的设计步骤。

答:(1)编制初始调配方案(2)最优方案判别(3)方案的调整1.3试述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有哪些?并说明原因。

答:a.土质,土质粘聚力越大边坡越稳定,边坡可陡些;b.挖土深度,深度越大,产生滑移土体越重,边坡越不稳定;c.施工期边坡上的荷载,动荷载静荷载增加了边坡的剪应力;d.土的含水率及排水情况,土的含水率越大,土体自重增加土体抗剪强度下降;e.边坡留置时间,留置时间越长边坡越稳定。

1.4土壁支护有哪些形式?答:土壁支护,有三种类型:加固型支护、支挡型支护以及梁中类型支护结合使用的混合型支护。

支护型——将支护墙(排桩)作为主要受力构件,支护型基坑支护包括板桩墙,排桩,地下连续墙等。

加固型——充分利用加固土体的强度,加固型包括水泥搅拌桩,高压旋喷桩,注浆和树根桩等。

1.5试述水泥土重力式支护结构的设计要点。

答:整体稳定、抗倾覆稳定、抗滑移稳定、位移等,有时还应验算抗渗、墙体应力、地基强度等。

土木工程施工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土木工程施工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土木工程施工课后习题答案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第一章土方工程1.某工程基础(地下室)外围尺寸40m×25m,埋深,为满足施工要求,基坑底面积尺寸在基础外每侧留宽的工作面;基坑长短边均按1:放坡(已知K S =,K S′=)。

试计算:(1)基坑开挖土方量;(2)现场留回填土用的土方量;(3)多余土用容量为5m3自卸汽车外运,应运多少车次?解:(1)(2)(3)外运的土为虚方2.某场地方格网及角点自然标高如图,方格网边长a=30m,设计要求场地泄水坡度沿长度方向为2‰,沿宽度方向为3‰,泄水方向视地形情况确定。

试确定场地设计标高(不考虑土的可松性影响,如有余土,用以加宽边坡),并计算填、挖土方工程量(不考虑边坡土方量)。

3.试用“表上作业法”土方调配的最优调配方案。

土方调配运距表注:小格内单位运距为m。

解:表中可以看出:x11+x21+x31+x41=1000x11+x12+x13=1000………………利用“表上作业法”进行调配的步骤为:(1)用“最小元素法”编制初始调配方案步骤1:即先在运距表(小方格)中找一个最小数值,即2170L =,于是先确定21X 的值,使其尽可能地大,即取21min(1000,4000)1000X ==。

则1131410X X X ===,在空格内画上“×”号,将(1000)填入21X 格内;步骤2:在没有填上数字和“×”号的方格内再选一个运距最小的方格,即4380L =,让X 43值尽可能的大,即X 43=min(10000,2000)=2000。

同时使x 13=x 23=x 33=0。

同样将(2000)填入表1-5中X 43格内,并且在X 13、X 23 、X 33格内画上“×”。

步骤3:按同样的原理,可依次确定x 42=7000,x 12=x 22 =x 32 =0;x 31=300,x 32=x 33=100,并填入表1-5,其余方格画上“×”,该表即为初始调配方案。

土木工程施工课后答案

土木工程施工课后答案

土木工程施工课后答案1. 简答题1.1 什么是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施工是指在设计人员提供的土木工程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对土木工程进行实际的施工过程。

1.2 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流程是什么?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流程包括:前期准备、施工准备、施工过程、验收与交接、竣工与收尾。

•前期准备:进行土地勘察、设计方案评审和审批、施工图设计等工作,为后续的施工做好准备。

•施工准备:准备工地、建立临时设施,招募工人,采购材料和设备等。

•施工过程:按照设计方案和施工图进行施工,包括土方开挖、基础施工、结构施工、装饰装修等。

•验收与交接:对施工完成的工程进行验收,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并与业主或监理单位进行交接。

•竣工与收尾:进行收尾工作,包括清理工地、整理施工档案等。

1.3 土木工程施工中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在土木工程施工中,需要考虑以下因素:•施工条件:包括地质条件、气候条件、交通条件等。

•施工工艺:选择适合的施工工艺和方法,保证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材料和设备: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设备,保证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施工组织:合理组织施工队伍和管理施工进度,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安全生产:重视施工安全,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保障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环境保护: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资金和合同管理:合理安排资金使用和管理,并按合同要求履行各项责任。

2. 计算题2.1 某道路的设计标准宽度为12米,现需按照设计标准进行路面施工,路面施工厚度为0.3米,求道路总面积和所需砂石总量。

•道路总面积 = 设计标准宽度 * 道路长度•假设道路长度为1000米,则道路总面积 = 12米 * 1000米 = 12000平方米•所需砂石总量 = 道路总面积 * 路面施工厚度•所需砂石总量 = 12000平方米 * 0.3米 = 3600立方米2.2 某建筑物的地基面积为1000平方米,按照设计要求,需要在地基上浇筑一层混凝土,混凝土厚度为0.1米,求所需混凝土的体积。

土木工程施工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土木工程施工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2.8、该分部工程流水节拍均相等,为等节拍流水,已知条件为:m=6,n=3,t=3d,Z1Ⅱ,Ⅲ=2d。 等节拍流水,流水步距均相等,k=t=3d 流水工期: T=(m + n-1)t+∑Z1-∑C =(6+3-1)×3+2-0=26(d) 施工进度计划表
1、机械系统包括哪些部分? 2、机械传动装置由什么组成? 3、孔与轴之间存在哪三种配合?它们的公差带有什么特点?(画图示意)。 4、已知φ50H8( )、φ50f7( ),则 的含义是什么? 5、什么是运动副?试举例说明低副和高副。 6、平面四杆机构分哪几类?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7、如图所示:AB=200,BC=700,CD=600, AD=350,取不同杆为机架时,分别 为何种机构? 8、什么情况下机构会出现“死点”位置?举例说明哪些情况下需要避免? 哪些情况下需要利用? 9、曲柄滑块机构有什么特点?
施工过程
施 工 进 度(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支模
扎钢
浇砼
拆模
回填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3
4
5
6
1
2
3
4
5
6

土木工程施工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土木工程施工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WT
W1 W2 W3 W4
T1
T2
(400)
5×00
50 (100) 70
调整格
50
100
1
×
70
500
40
-10
40
2
3
3×00 60 1×00 140
(400) 60 (0) 110
× 100 × 120
30
80
填方量(m3)
800
600
T3
× 140
60
×
80
0
70
100
70
40
400
40
挖方量(m3) 500 500 500 400
1
2
34
56
2.1根据该基础工程流水节拍的特点,可组织非节奏流水施工 (1)确定流水步距
支模板节拍累加值 2 5 7 10 12 15
扎钢筋节拍累加值
3 6 10 14 17 20
差值
2 2 1 0 -2 -2 -20
70
0
30
50
40
400
填方量(m3)
800
600
500
1900
检验数无负值,调整方案即是最优方案, 土方总运输量为94000 m3-m
e. 最优调配方案 土方最优调配方案表
WT
W1 W2 W3 W4
T1
50
400
50
×
70
-10
60
400
60
× 100
30
填方量(m3)
800
T2
70
100 100
T =(m + ∑bi -1)k+∑Z1-∑C = (6+7-1)×2+2-0=26(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土方工程1.某工程基础(地下室)外围尺寸40m ×25m ,埋深4.8m ,为满足施工要求,基坑底面积尺寸在基础外每侧留0.5m 宽的工作面;基坑长短边均按1:0.5放坡(已知K S =1.25,K S ′=1.05)。

试计算:(1)基坑开挖土方量; (2)现场留回填土用的土方量;(3)多余土用容量为5m 3自卸汽车外运,应运多少车次? 解:(1)()()()()()3132303102400.52250.521066400.520.5 4.82250.520.5 4.821410.640.5 4.820.5 4.82400.52250.521232.562245925.50()6A m A m A m HV A A A m =+⨯⨯+⨯==+⨯+⨯⨯⨯+⨯+⨯⨯=⨯⨯⨯⨯⎛⎫⎛⎫=+⨯+⨯+⨯+= ⎪ ⎪⎝⎭⎝⎭=⨯++=自然方量(2)35925.504025 4.81071.91()1.05V m -⨯⨯==自然方量(3)外运的土为虚方36066.986066.98n==12145V m =⨯=虚方(5925.50-1071.91)1.25车注:小格内单位运距为m 。

解:表中可以看出:x 11+x 21+x 31+x 41=1000x 11+x 12+x 13=1000 ………………利用“表上作业法”进行调配的步骤为: (1)用“最小元素法”编制初始调配方案步骤1:即先在运距表(小方格)中找一个最小数值,即2170L =,于是先确定21X 的值,使其尽可能地大,即取21min(1000,4000)1000X ==。

则1131410X X X ===,在空格内画上“×”号,将(1000)填入21X 格内;步骤2:在没有填上数字和“×”号的方格内再选一个运距最小的方格,即4380L =,让X 43值尽可能的大,即X 43=min(10000,2000)=2000。

同时使x 13=x 23=x 33=0。

同样将(2000)填入表1-5中X 43格内,并且在X 13、X 23 、X 33格内画上“×”。

步骤3:按同样的原理,可依次确定x 42=7000,x 12=x 22 =x 32 =0;x 31=300,x 32=x 33=100,并填入表1-5,其余方格画上“×”,该表即为初始调配方案。

表1-5 土方初始调配方案(2)最优方案的判别用“位势法”求检验数。

表1-6 平均运距和位势数先令1u =0,则有3v =240-0=2402u =170-240=-70 1v =70-(-70)=1403u =200-240=-40 4u =160-240=-802v =130-(-80)=210 3v =80-(-80)=160检验数计算:11λ=150-0-140=10;12λ=200-0-210=-10;….(在表1-7中只写“+”或“-”)表1-7 位势、运距和检验数表从表1-7中已知,表内有为负检验数存在,说明该方案仍不是最优调配方案 ,尚需作进一步调整,直至方格内全部检验数λij ≥0为止。

(3)方案的调整① 在所有负检验数中选一个(一般可选最小的一个,本题中为12L ),把它所对应的变量12X 作为调整的对象。

② 找出12X 的闭回路:从12X 出发,沿水平或者竖直方向前进,遇到适当的有数字的方格作900转弯,然后依次继续前进再回到出发点,形成一条闭回路(表1-8)。

表1-8 12X 的闭回路表③从空格12X 出发,沿着闭回路(方向任意)一直前进,在各奇数次转角点的数字中,挑出一个最小的(本表即为1000, 7000中选1000,此处选14X ),将它由14X 调到12X 方格中(即空格中)。

将1000填入12X 方格中,被调出的14X 为0(变为空格);同时将闭回路上其他奇数次转角上的数字都减去1000,偶数次转角上数字都增加1000,使得填、挖方区的土方量仍然保持平衡,这样调整后,便可得表1-9的新方案。

⑤对新调配方案,仍然用“位势法”进行检验,看其是否为最优方案,检验数无负数,该方案为最佳方案表1-9 调整后的调配方案填方区挖方区1T2T 3T 4T挖方量(3m )j v i u1v =1302v =2003v =1503v =2301W1u =0+150 0200 +180 +240 1000× (1000)× × 2W2u =-60 070 0 140 + 110 0 170 4000(1000)× (2000) 3W3u =-30 +150 +220 0 120 0 200 4000××× (4000) 4W4u =-70+100 0130 0 80 0 160 10000(6000)(2000)(2000)填方量(3m )100070002000900019000表1-9中所有检验数均为正号,故该方案即为最优方案。

其土方的在总运输量为:4.对习题1的基础工程施工 ,地下水位在地面下1.5m ,不渗水层在地下10m ,地下水为无压水 ,渗透系数K=15m/d ,现采用轻型井点降低地下水位 ,试求:⑴绘制轻型井点系统的平面和高程布置。

⑵计算涌水量。

⑶确定井点管数量和间距。

解:(1)轻型井点系统的布置总管的直径选用127mm ,布置在±0.000标高上,基坑底平面尺寸为41×26m 2,上口平面尺寸为:长=41+(4.8×0.5)×2=45.8;宽=26+2×4.8×0.5=30.8。

310002001000702000170400020060001302000802000160200000700003400008000007800003200002510000()z m m =⨯+⨯+⨯+⨯+⨯+⨯+⨯=+++++=⋅井点管布置距离基坑壁为1.0m ,采用环形井点布置,则总管长度: L =2(47.8+32.8)=161.2m井点管长度选用7m ,直径为50mm ,滤管长为1.0m ,井点管露出地面为0.2m ,基坑中心要求降水深度:S=4.8-1.5+0.5=3.8m采用单层轻型井点,井点管所需埋设深度; H 1=H 2+h 1+I×l 1=4.8+0.5+0.1×16.4=6.94m<7m ,符合埋深要求。

降水深度7-1.5=5.5m <6m 符合一级轻型井点管埋设要求。

井点管加滤管总长为8m ,井管外露地面0.2m ,则滤管底部埋深在-7.8m 标高处,不渗水层在地下10m ,地下水为无压水,所以本题按无压非完整井环形井点系统考虑。

轻型井点系统布置见图1-50。

2)基坑涌水量计算按无压非完整井环形井点系统涌水量计算公式:00(2)1.366lg lg H S SQ k R x -=⋅⋅-因为:S’ =7.8-1-1.5=5.3S’/(s’+l)=5.3/(5.3+1)=0.84所以:根据表1-12取H 0=1.85(s’+l)=1.85(5.3+1)=11.66m本题中含水层H=10-1.5=8.5m 因为H 0>H ,故:取H 0=8.5m 基坑中心降水深度 S=3.8m抽水影响半径1.95 1.95 3.883.67R m =⋅=⨯=环形井点假想半径022.34x m ===所以 3(28.5 3.8)3.81.366151793.68/lg83.67lg 22.34Q m d ⨯-=⨯⨯=-3)井点管数量与间距计算 单根井点出水量;36565 3.14160.05 1.025.18/q d l m d π=⋅⋅=⨯⨯⨯=井点管数量: n=1.1×Q/q=1.1×1793.68/25.18=71.23(根),取72根 井点管间距:D=L/n=161.2/72=2.24 取1.6m则实际井点管数量为:161.2÷1.6≈100根第四章 混凝土结构工程28. 某建筑物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断面为500×550mm ,楼面至上层梁底的高度为3m ,混凝土的坍落度为30mm ,不掺外加剂。

混凝土浇筑速度为2m/h ,混凝土入模温度为15℃,试作配板设计。

29.某梁设计主筋为3根HRB335级直径22为钢筋,今现场无HRB335级钢筋,拟用HPB235级钢筋直径为24钢筋代换,试计算需几根钢筋?若用HRB335级直径为20的钢筋代换,当梁宽为250mm 时,钢筋用一排布置能排下否? (1)等强度代换22212112y y f d f d n n ≥=46.32102430022322≈=⨯⨯⨯(根) (2)等面积代换222112d d n n ≥=463.32022222222211≈=⨯=d d n (根)一排可以排得下。

30.计算图4-67所示钢筋的下料长度。

图4-67 计算题第3题图形Ф20:mmL 69032022205.042025.624600414.1450223002150=⨯⨯-⨯⨯-⨯⨯++⨯⨯+⨯+⨯=Ф22:mmL 63872221225.042225.62400027002300200=⨯⨯-⨯⨯-⨯⨯++⨯+⨯+=31.已知混凝土的理论配合比为1:2.5:4.75:0.65。

现测得砂的含水率为3.3%,石子含水率为1.2%,试计算其施工配合比。

若搅拌机的进料容量为400L ,试计算每搅拌一次所需材料的数量(假定为袋装水泥)。

(1)施工配合比:水泥:砂子:石子:水=1:2.5(1+3.3%):4.75(1+1.2%):(0.65-2.5×3.3%-4.75×1.2%) =1:2.58:4.81:0.51(2)进料容量为400L ,取出料容量与进料容量的比值出料系数为0.65 则出料体积V=0.4×0.65=0.26m 3 取混凝土的比重为2500kg/ m 3 则1m 3混凝土中水泥的重量为:250051.081.458.211⨯+++=280.9kg所以:此搅拌机能够一次搅拌的混凝土所用水泥量为: 0.26×280.9=73.03kg因为本题中要求为袋装水泥,所以一次量区水泥一袋,即50kg 则每搅拌一次所需材料用量为: 水泥:50kg (一袋) 砂子:50×2.58=129kg 石子:50×4.81=240.5kg 水:50×0.51=25.5kg第11章 流水施工的基本原理7、某分部工程有A 、B 、C 、D 四个施工过程,m =4;流水节拍分别为t a =3天,t b =6天,t c =3天,t d =6天;B 工作结束后有一天的间歇时间,试组织流水施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