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框架梁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构件名称
钢筋 编号 计算简图 直径 钢筋级别 下料长度 (m) 根数
某跨钢筋混 凝土梁
THE END
钢筋下料和弯曲
授课教师:火东存
铁工教研室
钢筋弯曲需注意以下要点:
1、钢筋弯曲应在常温下进行,不允许加热弯曲,也不得采用锤 击弯折。 2、钢筋弯折点不得有裂纹,弯曲形状不应在平面上发生翘曲。
手工弯制(少量及小直径钢筋的弯制) 钢筋弯曲的方法:
机械弯制(制梁场)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直钢筋下料长度=直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钩增加长度弯曲调整值 箍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弯钩增加长度-弯曲调整值
例题:在某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现在取一跨钢筋混凝土梁
L-1,其配筋均按Ⅰ级钢筋考虑,如下图所示。试计算该
梁钢筋的下料长度,给出钢筋配料单。
梁两端的保护层厚度取10mm,上下保护层厚度取25mm。
1 Φ18 2 1 4 2 Φ10 2 500 400
450
2
2 Φ 18
1 1
Φ6 @ 200 6000
中间直段长=6000 -10×2 -390×2 -400×2 =4400mm 钢筋下料长度= 外包尺寸+ 端部弯钩-量度差值( 45°/180 ° ) =[2×(390 +564)+ 4400]+(6.25 ×18)×2-(0.55×18)×4 =(1908 + 4400)+225-39.6=6493.4mm
1 Φ 18
1 Φ 18
解:
(1)①号钢筋为2Φ18,下料长度为:
5980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保护层厚度+末端弯钩增加长度
= 6000-10×2 + (6.25×18)×2
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原则及规定

简
图
① ② ③ ④ ⑤
合计
Φ6:91.78Kg; Φ12:112.60kg; Φ25:1049.19kg
练习
钢号 φ φ φ φ φ 直径 下料长 单根 合计 质量(kg) (mm) 度(mm) 根数 根数 25 12 25 25 6 6802 6340 6824 6824 1298 2 2 1 1 32 20 20 10 10 320 523.75 112.60 262.72 262.72 91.78
构件 钢筋 名称 编号 L1 梁 ( 共 10 根 )
① ② ③ ④ ⑤
合计
Φ6:91.78Kg; Φ12:112.60kg; Φ25:1049.19kg
一、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原则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的原则是:依据结构 施工图中构件的钢筋标注;参照《混凝土结 构设计规范)和03G101-1等相关构造图集; 综合考虑施工机械和施工方法。
二、钢筋下料长度计算的一般规定
80
100
120
150~170
6、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直钢筋下料长度=直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末端弯钩增加长度)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折量度差值 +(末端弯钩增加长度) 箍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弯钩增加长度-弯折量度差值 =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构件长-两端保护层厚度
箍筋数量=
1、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2、 钢筋外包尺寸
结构施工图中所指钢筋长度是钢筋外缘之间的长度 ,即外包尺寸,这是施工中量度钢筋长度的基本依据。
钢筋下料长度应按钢筋轴线长度下料
3、 钢筋中部弯曲处的量度差值
施工图纸的钢筋尺寸:钢筋的外边缘尺寸(外包尺寸)。 对于直线钢筋:钢筋下料长度=轴线长度=外包尺寸 钢筋弯曲特性:弯曲后,受弯处外边缘伸长,内边缘缩短, 中心线(轴线)则保持原有尺寸。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施工)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施工)一般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1.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2.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折量度差值)+弯钩增加长度3. 箍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弯钩增加长度-弯曲调整值(弯折量度差值)或=箍筋周长+箍筋长度调整值4. 曲线钢筋下料长度=钢筋长度计算值+弯钩增加长度曲线钢筋:环形钢筋、螺旋钢筋、抛物线钢筋等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mm)一个Ⅰ(Ⅱ)级钢筋弯钩增加长度(钢筋直径d)钢筋弯曲量度差值表4 (我们统一采用)箍筋弯钩增加长度计算箍筋弯钩形式——结构抗震时,一般为135°/135°或90°/135°;结构非抗震时为:90°/90°或90°/180 °箍筋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非抗震结构为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为箍筋直径的10倍,且不小于75mm。
一个箍筋弯钩增加长度表(Ⅰ级钢筋,直径d)注:由于一般结构均抗震,箍筋弯钩形式多为135°/ 135°即为箍筋弯钩的一般默认形式箍筋调整值钢筋的锚固长度钢筋的锚固长度,是指各种构件相互交接处彼此的钢筋应互相锚固的长度。
设计图有明确规定的,钢筋的锚固长度按图计算;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则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计算。
GB50010—2002规范规定:(1)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普通钢筋La=a(fy / ft)d预应力钢筋 La=a(fpy / ft)d式中 fy fpy —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t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40时,按C40取值;d —钢筋直径; a —钢筋的外形系数(光面钢筋a取0.16,带肋钢筋a取0.14)。
普通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N / mm2)混凝土强度设计值(N / mm2)注:当符合下列条件时,计算的锚固长度应进行修正:1、当HRB335、 HRB400及 RRB400级钢筋的直径大于25mm时,其锚固长度应乘以修正系数1.1;2、当HRB335、 HRB400及 RRB400级的环氧树脂涂层钢筋,其锚固长度应乘以修正系数1.25;3、当HRB335、 HRB400及 RRB400级钢筋在锚固区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钢筋直径的3倍且配有箍筋时,其锚固长度可应乘以修正系数0.8;4、经上述修正后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按公式计算锚固长度的0.7倍,且不应小于250mm;5、纵向受压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受拉钢筋锚固长度的0.7倍。
框架梁中纵向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框架梁中纵向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框架梁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用于承担建筑物的重力荷载和抗震荷载。
其中,纵向钢筋是框架梁中起到加固和增强梁体承载能力的重要部分。
在进行框架梁纵向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时,需要考虑到钢筋的伸长量、屈服长度、覆盖层等因素。
下面将介绍框架梁纵向钢筋下料长度计算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确定纵向钢筋的截面积首先需要明确框架梁的设计要求,包括梁的跨度、承载能力、设计荷载等,以及钢筋的强度等级。
根据这些要求,可以计算出纵向钢筋的截面积。
第二步:确定纵向钢筋的伸长量纵向钢筋在混凝土中会受到拉力,从而发生伸长。
根据材料力学理论,钢筋在受拉时的伸长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ΔL=α*ε*L其中,ΔL表示钢筋的伸长量,α为钢筋的温度膨胀系数,ε为混凝土的应变(使用混凝土的受拉弹模),L为钢筋的原始长度。
第三步:确定纵向钢筋的屈服长度纵向钢筋的屈服长度是指钢筋在承受拉力时起作用的长度。
一般而言,框架梁中的纵向钢筋接头的最小长度应大于等于25倍钢筋的直径。
根据这一要求,可以计算出纵向钢筋的屈服长度。
第四步:确定纵向钢筋的最后下料长度最后下料长度是指在考虑伸长量和屈服长度后,钢筋的最终长度。
该长度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纵向钢筋的实际长度大于屈服长度;2.纵向钢筋的实际长度减去伸长量大于等于最后下料长度。
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计算出纵向钢筋的最后下料长度。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纵向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时,还需要考虑到梁端的弯钩长度、悬挑梁的纵向钢筋长度等因素。
这些因素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满足设计要求。
总结:框架梁纵向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上述步骤的计算,可以确定钢筋的最后下料长度,以便在实际施工中进行钢筋的加工和安装。
这样可以确保纵向钢筋在承载荷载时有足够的长度和截面积,从而满足梁的设计要求。
框架梁中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

=2×6650/3+550=4983㎜
第二排直筋加工尺寸、下料长度L1=2max{Ln左, Ln右}/4 +hc
=2×6650/4+550=3875㎜
第二章 框架梁中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
第五节 边跨下部跨中直角筋的加工尺寸、下料长度计算
13871
240
240
第二章 框架梁中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
三、通长筋在施工中截断接长处理 当梁为连续几跨时通长筋往往很长,这在施工中搬运是很不
方便的,为方便施工可在 “LlE”图示位置或在跨中Lni/3范围内采 用一次搭接接长,如采用绑扎搭接接长,其搭接长度为LlE,如 采用焊电弧搭接接长,其搭接长度为: 对于Ⅰ级钢筋,单面焊8d,
下料长度
L=L1+L2-2×90°的量度差值
第二章 框架梁中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
有时边柱尺寸较大时,通长钢筋在边柱处不弯锚,而是直锚,即L2=0,
抗震:
L1=梁全长-左端柱hc- 右端柱hc+左端柱max{LaE, 0.5hc+5d}+
右端柱max{LaE,0.5hc+5d}
其加工尺寸、 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例2:以附图中某学院办公楼结施08三层结构梁配筋图KL3-20为实例,已知
钢筋为HRB335(Ⅱ)级筋 d=16㎜,两边柱截面尺寸为500㎜×500㎜,抗
震等级为四级。
解:1.加工尺寸(弯锚)
L1=梁全长-左端柱hc-右端柱hc+ 2×0.4LaE
=(125+4800+3600+3400+125-500-500)+2×0.4×34×16 =13485㎜ L2=15d=15×16=240㎜ 2. 下料长度 L=L1+2L2-2× 90°量度差值 =13485+240×2—2×2.931×16=13871㎜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钢筋因弯曲或弯钩会使其长度变化,在配料中不能直接根据图纸中尺寸下料;必须了解对混凝土保护层、钢筋弯曲、弯钩等规定,再根据图中尺寸计算其下料长度。
各种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如下: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上述钢筋需要搭接的话,还应增加钢筋搭接长度。
1.弯曲调整值钢筋弯曲后的特点:一是在弯曲处内皮收缩、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不变;二是在弯曲处形成圆弧。
钢筋的量度方法是沿直线量外包尺寸(图9-46);因此,弯起钢筋的量度尺寸大于下料尺寸,两者之间的差值称为弯曲调整值。
弯曲调整值,根据理论推算并结合实践经验,列于表9-23。
图9-46 钢筋弯曲时的量度方法钢筋弯曲调整值表9-23钢筋弯曲角度 30° 45° 60° 90° 135°钢筋弯曲调整值 0.35d 0.5d 0.85d 2d 2.5d注:d为钢筋直径。
2.弯钩增加长度钢筋的弯钩形式有三种:半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图9-47)。
半圆弯钩是最常用的一种弯钩。
直弯钩只用在柱钢筋的下部、箍筋和附加钢筋中。
斜弯钩只用在直径较小的钢筋中。
图9-47 钢筋弯钩计算简图(a)半圆弯钩;(b)直弯钩;(c)斜弯钩光圆钢筋的弯钩增加长度,按图9-47所示的简图(弯心直径为2.5d、平直部分为3d)计算:对半圆弯钩为6.25d,对直弯钩为3.5d,对斜弯钩为4.9d。
在生产实践中,由于实际弯心直径与理论弯心直径有时不一致,钢筋粗细和机具条件不同等而影响平直部分的长短(手工弯钩时平直部分可适当加长,机械弯钩时可适当缩短),因此在实际配料计算时,对弯钩增加长度常根据具体条件,采用经验数据,见表9-24。
半圆弯钩增加长度参考表(用机械弯)表9-24钢筋直径(mm)≤6 8~10 12~18 20~28 32~36一个弯钩长度(mm) 40 6d 5.5d 5d 4.5d3.弯起钢筋斜长弯起钢筋斜长计算简图,见图9-48。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1、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锚固长度(搭接长度)+弯钩增加长度—保护层厚度—弯曲调整长度
2、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长度+弯钩增加长度
3、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弯曲调整长度+弯钩增加长度
钢筋弯曲调整值
4、钢筋弯钩增加长度:半圆弯钩增加长度6.25d,直弯钩3.5d,斜弯钩4.9d。
5、HPB300级钢筋末端应作180°弯钩,其弯弧内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的3倍;HRB335、HRB400级弯弧内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平直长度符合设计要求;钢筋作不大于90°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箍筋末端作135°弯钩,弯钩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10d和75mm中的最大值。
对于主次梁及井字梁交叉处,要采用变数箍筋。
下料时,严格按照实际情况翻样,次梁箍筋高度要扣掉主梁钢筋直径,并逐渐加大到次梁实际的箍筋尺寸。
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

6#钢筋—下部钢筋=Ln--保护层+15d
2、箍筋
(1)、如果悬臂跨的截面为变截面,这时我们要同时输入其端部截面尺寸与根部梁高,这主要会影响悬臂梁截面的箍筋的长度计算,上部钢筋存在斜长的时候,斜段的高度及下部钢筋的长度;如果没有发生变截面的情况,我们只需在“截面”输入其端部尺寸即可。
5、墙柱有各种箍筋组合;
6、连梁要区分顶层与中间层,依据洞口的位置不同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
钢筋因弯曲或弯钩会使其长度发生变化,在施工配料中不能公根据施工图所示尺寸下料;必须考虑混凝土保护层、钢筋弯曲、弯钩等因素,再根据图中尺寸计算其下料长度。各种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如下:
表2-9单个弯钩增加长度1
注:某些施工或预算手册中的弯钩增加长度公式为:
弯钩角度α180°135°90°
弯钩增长公式Lz3d+-2.25d3d+-2.25d3d+-2.25d
弯钩增加长度6.25d4.9d3.5d
表2-9单个弯钩增加长度2
二、钢筋弯曲调整值
由于钢筋弯曲时,外侧伸长,内侧缩短,只有轴线长度不变。因弯曲处形成圆弧,而设计图中注明的量度尺寸一般是沿直线量外包尺寸。外包尺寸和钢筋轴线长度(下料尺寸)之间存在一个差值,即弯曲钢筋的量度尺寸大于下料尺寸,如图2-29示。两者之间的差值叫弯曲调整值,量度尺寸-下料尺寸=弯曲调整值或下料尺寸=量度尺寸-弯曲调整值
D=5d2.29d
135°0.236D+1.65dD=4d2.59d
D=5d2.83d
表2-10钢筋弯折时的弯曲调整值1
弯起角度α弯曲调整值公式弯曲直径D取值弯曲调整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二 框架梁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
拉筋只勾住主筋时,其长度计算公式如下: 拉筋长度=(梁宽-保护层×2-箍筋直径×2+1/2×拉筋直 径×2)+1.9×拉筋直径×2+max×2
任务二 框架梁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
其中: 1.梁宽-保护层×2-箍筋直径×2是指拉筋只勾住主筋时 的外边线的长度,因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结构构件 外边线到最外钢筋外边线长度; 2.梁宽-保护层×2 是指当拉筋同时勾住纵筋和箍筋时, 外边线的长度; 3.1/2d×2是扩到两边拉筋中心线的长度,1.9d是拉筋做 135°弯折的延伸值; 4.max(10d,75mm)是指弯钩弯折后的平直延伸长度。
任务二 框架梁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
目录
CONTENTS
01 框架梁内纵筋计算
02 框架梁内箍筋计算
03 框架梁内拉筋计算 04 吊筋下料计算
任务二 框架梁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
二、框架梁内箍筋计算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箍筋根数计算按加密区与非加密区分别进行计算。
任务二 框架梁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
任务二 框架梁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
拉筋只勾住主筋时,其长度计算公式如下: 拉筋长度=(梁宽-保护层×2-箍筋直径×2+1/2×拉筋直 径×2)+1.9×拉筋直径×2+max×2
任务二 框架梁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
拉筋同时勾住主筋和箍筋时,其长度计算公式如下: 拉筋长度=(梁宽-保护层×2 +1/2×拉筋直径×2) +1.9×拉筋直径梁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
三、框架梁内拉筋计算 框架梁中拉筋可以只勾住主筋也可以同时勾住主筋和箍 筋。
任务二 框架梁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
二~四级抗震 加密区根数=(( -50)/加密间距+1 非加密区根数=(净跨长-左加密区-右加密区)/非加密 间距-1 总根数=左加密区根数+右加密区根数+非加密区根数.
目录
CONTENTS
01 框架梁内纵筋计算 02 框架梁内箍筋计算 03 框架梁内拉筋计算
04 吊筋下料计算
任务二 框架梁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
吊筋下料计算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弯 曲调整值×4; 框梁高度>800mm 弯起角度a=60°;框梁高度 ≤800mm a=45°;吊筋的根数依据图纸注明而定。 次梁附加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箍筋 的根数依据图纸注明而定。
任务二 框架梁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
二~四级抗震 加密区根数=(( -50)/加密间距+1 非加密区根数=(净跨长-左加密区-右加密区)/非加密 间距-1 总根数=左加密区根数+右加密区根数+非加密区根数.
目录
CONTENTS
01 框架梁内纵筋计算 02 框架梁内箍筋计算
03 框架梁内拉筋计算
04 吊筋下料计算
任务二 框架梁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
(二)中部纵筋计算 构造腰筋=净跨+15d×2+弯钩增加长度×2 抗扭腰筋=净跨+左支座锚固长度+右支座锚固长度 +弯钩增加长度×2 梁侧面受扭纵筋的搭接长度为,其锚固长度为,锚 固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纵筋。
任务二 框架梁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
(三)下部纵筋计算 下部通筋长度=总净跨长+左支座锚固长度+右支座 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边跨下部筋长度=本身净跨+左支座锚固长度+右支 座锚固长度 中间跨下部筋长度=本身净跨+左支座锚固长度+右 支座锚固长度 钢筋在支座里的锚固形式应根据支座尺寸、等具体 情况而定;当钢筋有弯曲时要减去弯曲调整值。
谢 谢!
任务二 框架梁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
一、框架梁内纵筋计算 现依据图2-6所示框架梁的钢筋布置,分别按以下公 式进行下料长度计算:
任务二 框架梁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
(一)上部纵筋计算 上部通长筋长度=总净跨长+左支座锚固长度+右支 座锚固长度 +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上部边支座负筋(第一排)=+左支座锚固长度 上部边支座负筋(第二排)=+左支座锚固长度 上部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2+支座宽度 上部中间支座负筋(第二排)=×2+支座宽度 净跨度值为左跨和右跨之较大值 架立筋长度=净跨-两边负筋净长+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