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岳麓版

合集下载

百家争鸣[岳麓版]

百家争鸣[岳麓版]

百家争鸣(《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1课)一、设计意图和思路春秋战国是中国思想文化的“黄金时期”。

《百家争鸣》这课,重点学习孔子的思想和文化成就,了解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鉴于诸子百家思想的深远影响,所以此课一则有助于学生对后来中国历史的深刻理解,二则古为今用,针对一些现实问题,同学们可以借助先人的智慧去思考和摸索解决办法。

但是作为一节思想文化课,对于初一学生来说理解起来确实有点困难。

经过长期的思考和酝酿,结合现在的对话式教学的理念,我设计系列的灵活教学方法和手段。

先让学生分学派去了解各派学说,课堂上在老师引导下,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在初步掌握各派思想的基础上,老师搭一个情景平台,让他们就自己代表的学派思想进行辩论,争取在课堂上形成一种百家争鸣的氛围,最后做一个课后的拓展和延伸,向学生推荐阅读诸子百家的书或游戏。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认识并理解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了解并区分“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二)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师生活动互为主体。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①全班按组分别收集儒家,法家,道家,墨家以及兵家的相关资料。

②根据孔子的历史贡献排演历史课本剧。

③设置历史情景让学生进行现场辩论。

本课通过与时事新闻的联系,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同时学生制名片,演课本剧,欣赏历史故事,智慧大展示和现场辩论等形式。

学生积极参与,相互学习交流,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思考能力等得到相应的锻炼和培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②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文化的空前繁荣,以孔子为代表的许多大思想家及其著作,对后世以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

三、教学重点孔子及其历史贡献四、教学难点通俗生动讲解主要思想家的主张,让学生能尽快认识了解各派思想,并能进行现场辩论。

岳麓版七年级上教案 第11课 百家争鸣

岳麓版七年级上教案 第11课 百家争鸣

初一历史(第11课百家争鸣1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了解孟子、老子、韩非子等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的基本史实。

2.分析“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联系孔子的有关材料,理解“终身学习”这一话题。

针对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以屈”的警句,联系当今社会我们应如何提倡这种浩然之气。

3.认识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他的许多名言警句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教学重点儒家学说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教学难点“百家争鸣”中的各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中的政治、哲学思想教学过程关键点拨一、导入新课复习检查上一节课的有关知识.(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学习“第21课诸子百家”二、自主合作与探究1.自主探究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圈划相关重要内容。

并探究以下问题的答案:(1)什么叫百家争鸣?(2)你所知道的孔子是怎样一个人?简述他的思想主张。

(3)孟子是怎样发展孔子思想的?他教育人们应该做怎样的人?(4)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谁?他有哪些主张?(5)法家的代表人物是谁?他有什么主张?2.合作探究列举有关诸子百家的名言或典故,并简述其体现了什么思想主张。

三、自主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探究的成果,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点评、纠正、强调、补充。

师生互动,学生订正错误内容,完成“自主探究”部分的内容。

2.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梳理教材内容,做到“三讲”“三不讲”,并注意几个问题:(1)突出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讲清“仁”是做人的道理,“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从“大教育家”的角度,着重向学生介绍其传诵久远的格言,还可与当今教学结合。

(2)运用“孟母教子”的故事材料,对学生进行为人之道的教育。

(3)“道家”是学派,“道教”是宗教,两者是不同的概念。

四、自主拓展与运用1、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有哪些值得今天建立和谐社会借鉴的?2、如果你是班主任,你认为应该以哪一家或哪几家的思想主张来管理班级?五、课堂小结指导学生填写表格代表人物学派思想主张其它孔子孟子老子韩非板书设计孔子:儒家提倡“仁”广收门徒、发展教育整理文化典籍孟子:儒家“仁政”“民贵君轻”人要有骨气诸子百家老子:道家对立双方相互转化无为而治韩非:法家历史向前发展“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教后记。

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百家争鸣word教案(4)

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百家争鸣word教案(4)

第11课百家争鸣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孔子在思想、文化上的成就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培养学生用辨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人物的观点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收集诸子百家各派学说的资料,感知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

②让学生在辩驳中吸收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观。

②帮助学生树立敢于独立思考,创新的勇气和精神。

重点难点:1、重点:孔子及其历史贡献2、难点: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教具准备:图片教学环节:【激情导入】【自主学习】(课前发放学案,要求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完成1、2、3、4、5、6、7题并加以识记,然后思考8、9题,为课堂合作交流做准备。

1、孔子是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

2、孔子整理了《诗经》,根据鲁国史籍编订了《春秋》,孔子弟子根据他的言行编成《论语》。

孔子的思想在中国和世界思想史上享有重要地位。

3、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儒家—孟子;墨家—墨子;道家—庄子;法家—韩非子;兵家—孙膑。

4、孟子和孔子合称“孔孟”。

孟子认为“民为贵”,“君为轻”,主张“仁政”。

5、墨家墨子主张互爱互利,反对不义战争,选贤任能,提倡节俭。

6、道家庄子鄙夷权贵,“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人不能战胜自然,乐天安命。

7、法家韩非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应当按照现实的需要进行改革,权力集中于君主手中,韩非主张以法治国。

学习小结:(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2)你们有不能解决的或向全班同学推荐的有价值的问题:【合作探究】(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讨论8题,对不懂之处互相帮助,对新发现的疑问进行探究,并做好分工,准备展示。

)8、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它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你认为这句话对吗?提示: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

①这句话是对的。

自己喜欢的和不喜欢的,都不要强加给别人,因为强加于人的行为是侵犯他人的人权。

历史:第11课《百家争鸣》学案(岳麓版七年级上)无答案

历史:第11课《百家争鸣》学案(岳麓版七年级上)无答案

黄盖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师备课活页学生姓名:第组第号主备教师:肖学武备课时间:审阅:评价:课题:第11课百家争鸣学习目标:1.孔子及其“仁”学说。

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贡献。

2.老子和他的辩证思想。

3.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

※学习纲要:一、孔子创立儒家学派1.孔子生平2.政治思想主张3.在教育方面的贡献4.在文化方面的贡献二、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2.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①孟子②墨子③庄子④韩非※学习重点:孔子及其历史贡献※学习难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温故知新我们应该学习屈原的哪些精神?※课本导读:相信自己,我能行。

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

一、孔子创立儒家学派1.孔子简介:孔子名丘,春秋晚期人,学派的创始人。

2.孔子的主张:1)思想上:主张人们,反对暴政。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2)文化上:整理了《》等书,根据鲁国史籍编订了《》。

3)教育上:①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②主张“”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③教育学生学习态度要老实,“”3.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二、百家争鸣1.背景:1)战国时期,社会发生急剧变化。

2)许多思想家对此提出不同的看法,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的局面。

2.时间:时期3.完成下表:学派代表人主张或成就儒家①认为“”“”②主张“”③反对兼并战争墨家①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不义战争②主张选贤任能③提倡节俭道家①鄙视权贵②认为人不能战胜自然,对现实人生采取的态度法家①改革的思想②集权的思想③依法治国的思想兵家著有《》。

论述了、的作战方法。

※相关链接:(根据相关链接,通读第二遍课文,看看有没有新的认识和新的收获。

)最早的干栏式房屋“诸子”,是指这一时期思想领域内反映各阶层、阶层利益的思想家及著作,也是先秦至汉各种政治学派的总称,属春秋后才产生的私学。

“百家”按照“百家姓”的“姓”以“子”为称呼为代表的思想家。

历史七年级上岳麓版第11课《百家争鸣》学案

历史七年级上岳麓版第11课《百家争鸣》学案

历史七年级上岳麓版第11课《百家争鸣》学案学习目标:1. 我能掌握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思想,尤其是儒家思想2. 我了解“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学习过程一、快乐自学,巧妙记忆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练习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思想: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____”的学说。

教育: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主张“__________”,注意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2.百家争鸣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_______,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相互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代表人物及主张: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

他要求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

儒家在张国时期的代表人物的孟子。

他要求统治者要“_____”治国,轻徭薄赋。

道家在张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_____,他认为人不能_______,对现实人生采取安乐天命的态度。

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末期的_____,他认为应根据需要进行____。

他提出建立_________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

兵家的代表人物是_____,他是战国时期杰出的____家,他的著作是《_____》。

书中论述了______________的作战方法。

二、微笑合作,轻松过关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主张和教育成就有哪些?三、展示交流,分享成果知识收藏箱四、课堂小结第1页共2页必做题(我举手,我回答,我竞争,我的小组先完成)1.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的是()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韩非2.春秋战国时期,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由君主掌握一切大权,提倡法治的代表人物是()A孙武 B孙膑 C孟子 D韩非3.下列观点属墨家学派主张的是()A主张民贵君轻 B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C主张政治变革,不要遵循古代传统 D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4.连线:孔子主张“仁政”孟子主张“兼爱”、“非攻”、“节俭”墨子主张依法治国韩非提出“仁”,主张“因材施教”选做题1.如果在现代,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行为,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和平奖()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百家争鸣教案岳麓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百家争鸣教案岳麓版
(2)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核心思想和《论语》
(3)孔子在文化教育方面的贡献
2.思想纷呈的时代——“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的含义。
(2)“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
(3)百家争鸣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
学派
人物
思想主张
复习导入: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的具体表现,引出百家争鸣。
播放视频《孔子》,简单介绍孔子生平。
(3)道家代表:庄子
主张:①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不合理现象,
②认为人不能战胜自然,
③乐天安命的现实态度
(4)法家代表:韩非、商鞅
韩非主张:发展观,改革观,集权观,法治观。
(5)兵家(军事家):孙膑
代表作《孙膑兵法》,强调战前准备,论述了以少胜多的作战方法。
作业
单元练习
教学难点
对各派思想主张的理解,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集体智慧
二次备课
教学反思
【自。孔子的弟子根据他的言行,编成一书。
2.战国时期,社会发生,思想家对此提出不同的看法,纷纷著书立说,形成了的局面。
3.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他认为,主张实行。他还反对。
板书设计
一、孔子(春秋时期)
1.创立儒家学派。
2.思想核心:仁。
3.记载孔子言行的著作:《论语》。
二、百家争鸣(战国时期)
1.背景:战国时,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
2.各家代表及主张
(1)儒家代表:孟子
主张:①认为“民贵君轻”,
②主张“仁政”,
③反对兼并战争。
(2)墨家创始人: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4.创始人墨子要求人们,反对。他还主张选举,提倡。
5.道家代表人物是,他嘲笑的不合理现象。他认为,对现实人生采取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百家争鸣导学案岳麓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百家争鸣导学案岳麓版

第11课百家争鸣1.说出孔子的主要成就,了解孔子的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

2.说明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各派的思想主张,认识到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其经济政治的反映。

3.重点:孔子及其历史贡献。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2.百家争鸣(1)背景:战国时期,社会发生急剧变化,许多思想家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张学派代表人物主张儒家孟子“民为贵,君为轻”,主张实行“仁政”墨家墨子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不义战争,选举贤能,提倡节俭道家庄子批判和嘲笑“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不合理现象,认为人不能战胜自然,对现实采取乐天安命的态度法家韩非主张应根据现实需要进行改革,国家权力应集中到君主手中,依法治国兵家孙膑强调战前一定要做好准备,论述了以寡击众、以少胜多的作战方法。

著作: 《孙膑兵法》想一想:孔子和孟子学说有何相似之处?孔子和孟子同为儒家学派,孟子把孔子的“仁”的学说,发展成为系统的“仁政”学说,儒家思想开始同政治结合。

他们被后世合称为“孔孟”。

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

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

【探究问题一】第一个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联合国大奖是孔子教育奖。

198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汉内斯也说过:“人类要生存下来,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你认为孔子具有如此影响的原因是什么?(1)孔子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如:①在政治思想方面:孔子关心人民的疾苦,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暴政。

②在教育方面: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不分贵贱。

开启了平民教育,打破了“学在官府”的贵族教育。

他提出一系列宝贵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温故知新”,提倡启发式教学等等。

(2)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第11课“百家争鸣”导学案 岳麓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第11课“百家争鸣”导学案 岳麓版

第11课“百家争鸣”本课内容设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交流——‘百家争鸣’孕育雏形”。

第二部分为“碰撞——‘百家争鸣’大放异彩”。

一、交流——“百家争鸣”孕育雏形1.阅读教材找出老子的政治主张。

2.阅读教材找出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

3.“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孔子的上述言论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句?针对此句,请谈一下你的见解或者感想。

(2)结合语文课文《论语》,你能用《论语》中心语句来反映孔子的主要思想吗?教育对象:教学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方法: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伏尔泰对孔子的思想极为推崇,“孔子”成为他敢于反抗专制的“守护神”。

他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德治主义”,坚定地主张法国应该实行“德治主义”。

——《孔子思想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德治主义”体现了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伏尔泰为什么推崇孔子思想?二、碰撞——“百家争鸣”大放异彩1.阅读教材,讨论后填写以下表格。

2.联系当时社会实际,想一想,为什么法家思想会受到统治者重视?【自主构建】【直击中考】1.(2016·湖南岳阳)在中华传统美德里,影响较大的是“仁”,提出“仁”的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 C.墨子 D.韩非2.(2016·山东东营)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这一评论中“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应该是A.“兼爱”,“非攻”B.“仁政”治国C.提倡“法治”D.“无为而治”3.(2016·山东聊城)“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材料中的核心主张是A.“无为而治” B“法不阿贵”C.“重农抑商”D.“施仁政于民”4.(2016·湖北孝感)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岳麓

教学重点
孔子及其历史贡献
教学难点
对各派思想主张的理解,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课文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政治制度的大变革时期。

这一时期的孔子与诸子百家的学说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我国文化发展史和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各派在对立中相互辩驳与吸纳,推动了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儒家思想,为以后封建统治阶级制定愚民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学情分析
由于本课涉及人物众多,各派思想纷呈,哲学理论性很强,七年级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极少,理解能力更是难以达到,常规教学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指导学法是本课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

教学准备
教师: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本课重点难点。

2将学生分成五组,各代表儒、墨、道、法、兵五家,指导学生掌握辩论的基本方法。

学生:
1预习课文,并广泛收集资料,熟悉各派思想观点。

2儒、法、道三组每组推选四个代表(一名主辩,三名辩手)。

教学流程
温故知新
导入新课提问: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科技文艺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指出:这一时期在思想文化方面也空前繁荣,战国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你想知道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吗?今天我们将穿越时空隧道,走进古老尘封的历史,领略祖先的智慧。

思考并回答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科技、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 1.显示课题及第一目:孔子创立儒家学说2.孔子生平及孔子画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
才艺展示
创设情景 1.你知道“苛政猛于虎的故事”吗?2.孔子除了在思想政治领域的贡献外,还在哪些领域有重大成就? 1.推荐三名学生表演“苛政猛于虎”的故事。

2.学生看书归纳政治思想和文化教育方面的成就。

1.这个故事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2.显示孔子的成就。

3.重点了解孔子对教育的主要贡献及其教育思想。

4.指导学生理解“因材施教”等的含义。

1.通过体验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帮助学生理解孔子“仁”的政治主张。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穿越时空
百家争鸣 1.什么是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2.补充:社会发生急剧变化的具体表现(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3.儒、墨、道、法等各派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呢?4.点评五位学生的发言,并适当解释补充。

5.安排儒、法、道展开辩论并提出要求。

6.教师对三组同学的辩论进行点评:观点是否鲜明,论据是否充分,语言是否生动等,并指正错误。

1.学生看书归纳百家争鸣形成的背景,理解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2五名学生分别扮演孟子、墨子、庄子等上台发表各派思想主张。

3.学生(儒、道、法三家)围绕谁的思想更适合当时的社会大变革时代展开辩论。

1.显示第二目: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2.孟子等人的画像。

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和探究意识,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辩能力。

知识巩固
小结全课 1.列表概括各派思想主张。

2.结束语:儒家的以德治国、施行仁政,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和巩固统治,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但社会秩序的稳定,人民利益的保障同样需要法制建设。

所以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不应互相排斥,它们都是我国现行的主要国策。

填表显示表格指导学法,整合知识,培养归纳能力。

学以致用
课堂训练1出示题目
2总结发言思考并发言题目:在学校饭厅里,一些同学在就餐时,总是随意乱倒剩饭剩菜,学生会对此召开会议,讨论如何解决处理这一问题。

如果你是学生会的一名干部,请你分别以儒家、法家、道家的观点谈谈你的处理意见。

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