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服饰
《中世纪服饰》课件

中世纪服饰
REPORTING
目录
• 中世纪服饰概述 • 男性的中世纪服饰 • 女性的中世纪服饰 • 中世纪服饰的影响
PART 01
中世纪服饰概述
中世纪的历史背景
01
02
03
5-15世纪
中世纪时期,欧洲经历了 从罗马帝国衰亡到文艺复 兴前的历史阶段。
封建制度
中世纪欧洲实行封建制度 ,社会等级分明,阶层固 化。
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艺术作品的灵感来源
中世纪服饰独特的风格和精致的工艺 为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许 多画作、雕塑等艺术作品从中世纪服 饰中汲取灵感。
艺术风格的演变
中世纪服饰对艺术创作的影响也促使 了艺术风格的演变,从哥特式艺术到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都可以看到 中世纪服饰的影子。
对历史研究的意义
宗教影响
基督教在中世纪欧洲占据 重要地位,对文化艺术、 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 响。
中世纪服饰的特点
保守封闭
中世纪服饰强调遮盖身体 ,突出性别特征,表现出 保守和封闭的特点。
材质选择
中世纪服饰注重材质选择 ,常用厚实的布料、皮革 和金属等材料制作衣物。
装饰华丽
中世纪服饰在细节上追求 华丽,如刺绣、珠宝和彩 绘等装饰手法广泛应用于 衣物上。
平民女性的服饰款式相对较少,主要包括长袍、束腰裙和头巾等。这些服饰的颜色较为朴素 ,常常采用灰色、棕色等较为低调的颜色。
平民女性在劳动时通常会穿着更为实用的服装,如长裤、长袖衬衫和束腰上衣等。这些服饰 注重功能性,便于活动和工作。
劳动者的服饰
劳动者的服饰非常简陋,通常采用耐磨的材料制成,如粗布和皮革。这 些服饰注重实用性和耐久性,以便应对繁重的劳动。
中西服装发展史中世纪服饰

中西服装发展史中世纪服饰中世纪是指公元5世纪到15世纪的历史时期,在服装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中世纪的服饰具有独特的特点,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风貌。
本文将从中世纪服饰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中世纪服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时期。
自从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进入了一个动荡的时期,人们开始从事农耕和手工业,过上了农耕文明的生活。
这个时期的服饰多样化,常见的有长袍、紧身衣、外套、披肩等。
中世纪服饰的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即早期中世纪和后期中世纪。
早期中世纪(公元5世纪至公元10世纪)是一个封建制度盛行的时期,服饰主要是以功能性为主。
男性常常穿着长袍、外套和腰带,女性则穿着长袍和裙子。
服饰的颜色大多是暗淡的,制作材料以粗布为主。
后期中世纪(公元11世纪至公元15世纪)是一个服饰风格多样、变化频繁的时期。
由于城市的发展和中产阶级的兴起,人们对服饰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服装产业逐渐兴起。
在这个时期,服饰的制作工艺逐渐精细化,服饰的风格和款式也更加多样化。
男性的服饰包括外套、袍子、裤子等,而女性则穿着长袍和裙子,有时还会配上披肩和帽子。
丝绸和绢布成为重要的制作材料,服饰的颜色也更加丰富多样。
中世纪服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封闭性:中世纪服饰多以长袍、披肩等宽松的服饰为主,这种设计可以起到保暖和保护的作用,同时也符合当时的社会文化风俗。
2.艳丽的颜色:尽管早期中世纪的服饰以暗淡的颜色为主,但后期中世纪的服饰则注重提高服饰的丰富度和华丽度,服饰的颜色也更加鲜艳。
3.线条简洁:中世纪服饰的设计注重线条的简洁和流畅,服饰的版型比较直线,对身材的塑造较少。
4.社会地位的象征:在中世纪社会,服饰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贵族和富商常常穿着华丽的服饰,而平民百姓则穿着朴素的服饰。
总之,中世纪服饰是欧洲服饰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特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世纪服饰从功能性的农耕服饰逐渐发展成为风格多样、款式繁多的时装。
中世纪服饰图集

中世纪服饰——图鉴
九世纪的女贵族(左边这位是法兰克女贵族右边这位是诺曼女贵族)
九世纪士兵和朝圣者
九世纪的吟游诗人和法兰克妇女
十世纪法兰克贵族
十一世纪的士兵与骑士
十一世纪农夫
十一世纪盎克鲁撒克逊人
十一世纪中产阶级朝圣夫妇
十二世纪德意志中产阶级夫妇
十二世纪法兰克王室成员
十二世纪发饰A
十二世纪发饰B
十二世纪农夫十二世纪商人和贵妇
十三世纪德国上层社会夫妇
十三世纪法国上层社会夫妇
十三世纪贵族
十三世纪农夫
十三世纪骑士和淑女
十三世纪意大利新娘
十三世纪意大利新娘
十三世纪头巾和帽子
十四世纪英国国王和侍从
十四世纪英国公主(右)和侍女(左)
十四世纪法国贵族(男)
十四世纪法国贵族(女)
十四世纪法国贵族
十四世纪意大利贵族
十四世纪佛兰德斯贵族
十四世纪英国贵族
十四世纪意大利上层社会夫妇
十四世纪德国中产阶级夫妇
十四世纪中产阶级朝圣者
十四世纪艺人
十五世纪英国贵族(女)
十五世纪德国贵族-A
十五世纪德国贵族-B
十五世纪法国贵族-A
十五世纪法国贵族-B
\
十五世纪法国农夫夫妇。
10 2中世纪服饰

拜占庭时代最具特色的外衣。 是一种沿用自古罗马军用外套式样的,用长 方形织物制作的斗篷大披风,其差异显示在 长短的变化上。 在胸口处缝上一块四边形的装饰面料,叫做 “塔布里昂”(tablion),上面常绣有金色 纹样。
帕鲁达门托姆——斗篷
丘尼卡+帕鲁达门托姆斗篷
贵族服饰
是一幅东罗马帝 国的美术作品, 它由许多细小的 彩色玻璃石子拼 贴镶嵌而成。
普尔波万与紧身裤的组合
普尔万多与紧身裤的组合
穿修尔科的少女和普尔波万、紧身裤(霍兹)的男子
修尔科女子和两色紧身裤、尖头鞋、普尔波万的男子
15世纪的修尔科和汉宁女子及普尔波万、尖头鞋的贵族
鞋
波兰那鞋的连接方式
哥特式 时期的 各种女 子头饰
各种造型的艾斯科菲恩
各种形状的汉宁
罗伯特康平《女子肖像》约1420-1430年40*28cm
曼特尔
国王的曼特尔
头巾-贝尔
奥摩尼埃尔——小口袋
三、哥特式时期服饰
所谓哥特式时期的服装指的是12世纪中期开始 于法国,至14世纪末遍及全欧洲的一种与建筑 风格相仿的服装风格类型。 13世纪是哥特式风格服装的盛期,14世纪以 后哥特式风格服装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而衰落, 但在北欧地区仍延续到16世纪以后。
男布里奥
有时还在外衣外面套 有紧合体型的短背心, 被称为科尔萨基 (corsage),在背 面开口处扣结,成为 后来欧洲女性紧身胸 衣的雏形。
紧身背心--科尔萨基
曼特尔(mantel)是一种类似托加,主要遮盖 肩膀、胳膊和背部的无袖外衣,起着保暖、挡 风沙和装饰作用。 其平面结构有长方形的,也有圆形和半圆形的, 又有带帽和不带帽的等不同款式。 穿着方法根据其具体款式可分为胸前搭系,肩 上搭系和套头式三种,面料选用锦、缎,并常 以金银线作缘边。
中世纪男子贵族服饰种类

中世纪男子贵族服饰种类嘿,咱今儿个就来聊聊中世纪男子贵族服饰那些事儿!中世纪的贵族们啊,那在穿着上可真是讲究得很呢!先来说说那长袍,长长的拖在地上,就像一条华丽的彩带,颜色那叫一个鲜艳夺目,红的、绿的、蓝的,啥色儿都有。
这长袍可不仅仅是好看,它还代表着身份和地位呢!你想想,要是一个平民敢穿这样的长袍走在街上,那还不得被人笑话死。
还有那披风,哇,那可真是威风凛凛啊!就像是英雄出征时的战衣,随风飘动的时候,别提多帅气了。
而且披风的材质也是非常讲究的,什么丝绸啊、羊毛啊,都是上等的好料。
再看看那帽子,各种各样的款式,有的高高的,有的圆圆的,就像是一个个艺术品。
贵族们戴着这些帽子,走在大街上,那回头率绝对是百分之百啊!这帽子可不只是为了好看,它也是有实际用途的,冬天能保暖,夏天能遮阳。
衣服上的装饰那也是多了去了,什么宝石啊、珍珠啊、金线啊,都被缝在了衣服上。
这些装饰可不仅仅是为了好看,它们更是财富的象征啊!一件衣服上要是没有点值钱的装饰,那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贵族。
还有那鞋子,尖尖的头,高高的跟,走起来路来“哒哒”响,可有意思了。
这鞋子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穿的,只有贵族才有资格穿这样的鞋子。
你说中世纪的贵族们咋就这么会打扮呢?他们穿着这些华丽的服饰,参加各种宴会、舞会,那场面,真是让人羡慕啊!咱要是能穿越回去,也穿上这么一身华丽的衣服,那该有多好啊!不过咱也就是想想罢了,毕竟那是在中世纪,离咱现在可远着呢!但咱可以通过了解这些服饰,来感受一下那个时代的独特魅力啊!中世纪男子贵族服饰,就是那个时代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它们不仅仅是衣服,更是历史和文化的见证。
它们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繁华和奢侈,也让我们对过去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想象。
你难道不想多了解一些关于它们的故事吗?。
欧洲服饰发展史

• 后期法国路易十 四当政时是巴洛 克风格的成熟时 期,这时又出现 了“领带”的前 身,即用一块细 布打褶围在脖子 上,用花边缎带 扣住的“领饰”。
高跟鞋
• 男士流行穿鞋跟高的高跟鞋,鞋面上还镶着各种图 案纹样、花式装饰。17世纪,高跟鞋慢慢变成男人 的代表,以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为首的高跟鞋时代登 上台面,因为路易十四身材矮小,身高只有一米五 四,所以他特别喜欢穿高跟鞋。
乔品女鞋
• 乔品鞋底为木制, 鞋面为皮质。鞋面 做成拖鞋状,鞋跟 结构类似于现代的 松糕鞋,但比它高 的多。最高时达到 50厘米,所以后人 又认为它是高跟鞋 的前身。
• 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历史上由于人类生活环境的类 似,文化水平的类似,人类机能和营养共同性等原 理的原因。服饰上就会发现无缘故类同现象。文艺 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乔品与中国清代高底鞋、16世纪 西班牙的高底鞋、日本的木屐、现代的高跟鞋,尽 管结构功能不同,但都表达了人们对高、长的服饰 心里的追求。
女性穿着
• 早期古希腊罗马时代胸衣是平面的,妇女是用麻布、羊 毛或皮革做成来进行身体约束保护的。到欧洲中世纪时 期胸衣变成质地厚的背心,这才视对欧洲女性产生了重 大影响的紧身胸衣雏形。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紧身胸 衣有了完备的形制,当时的英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也曾一 度倡导束腰,这就深深影响了当时那个时代以及之后五 个世纪之久的女性。
与洛可可 前期发展 密不可分 的蓬巴杜 夫人
18世纪后半期以奥地利公主“玛丽”---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妻子,这位 挥霍无度的法兰西女王,主宰了法国大 革命前期皇宫的最后享乐和奢靡之风。 以她为主宰的矫揉造作的装扮成为洛可 可风的收官期。
高发簪
• 人民以“蓬巴杜夫人”和“法兰西女王”审美倾向 为首的高耸向上发型成为那个时代的潮流。宫廷高 发簪上不仅有珍珠宝石的镶嵌,高雅的假花花卉, 飘逸的羽毛缎带,还有用小鸟、丘比特像、树枝、 蔬菜等装饰物将整个头部弄得无比盛大。这高耸的 发型,在当时还有一些有趣的名字,“英国花园”、 “疯狗”、“泡沫急流”等。
中世纪欧洲的服装类型

中世纪欧洲的服装类型一、简介中世纪欧洲时期,服装是人们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服装类型也因此变得多样化。
在这个时期,服装设计和制作注重细节和繁复的装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宗教特点。
二、贵族服装1. 贵族男性服装贵族男性的服装通常由多层次的长袍、披风、上衣和裤子组成。
他们的服装常常以细节装饰和华丽的面料为特点,如丝绸、绣花和金属丝线。
头戴高顶帽子和绣有花纹的帽子,配以贵族徽章和珠宝饰品。
2. 贵族女性服装贵族女性的服装也是多层次的,通常由长袍、披风、紧身上衣和长裙组成。
她们的服装注重细腻的绣花和华丽的装饰,使用高质量的面料,如丝绸和宝石。
头戴华丽的头饰,配以珠宝和花边。
三、教士服装教士的服装与贵族的服装相比较简单,但仍有其独特的特点。
教士通常穿着黑色长袍,上面配有白色或红色的细节装饰。
他们也戴着特殊的帽子,以示身份和职位。
四、平民服装1. 男性平民服装男性平民的服装通常较为简单,由长袍、上衣和裤子组成。
他们的服装注重实用性和舒适性,面料多为棉布或麻布。
颜色方面以暗色为主,很少有装饰和绣花。
2. 女性平民服装女性平民的服装也相对简单,由长袍、上衣和裙子组成。
她们的服装注重实用性和耐用性,面料多为棉布或麻布。
颜色方面以自然色和暗色为主,很少有装饰和绣花。
五、军装军装在中世纪欧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军装的设计和制作注重保护和便利性,多采用铠甲、链甲和皮甲等材料制作。
军装的颜色通常是金属色和暗色,以便于隐蔽和战争中的辨识。
六、农民服装农民的服装通常非常简单,由长袍、上衣和裤子组成。
他们的服装注重实用性和耐用性,面料多为麻布或粗糙的棉布。
颜色方面以自然色和暗色为主,几乎没有装饰和绣花。
七、总结中世纪欧洲的服装类型多种多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层和身份差异。
贵族服装注重华丽和细节装饰,教士服装简单而庄重,平民服装简单实用,军装注重保护和便利性,农民服装简单耐用。
这些服装类型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和宗教特点。
欧洲服饰发展史.

文艺复兴时期服装开始改变了用符合人体的自然形 态来表现服装的做法。越来越无视人体,走向极 端的追求服装个性造型美道路。从中世纪对女性 美避而不谈的宗教禁欲阴影走出来的女人们为了 突出自己的曲线美,开始让坚硬的紧身胸衣和庞 大裙撑组合来完成自身的曲线美。
巴斯尔样式
19世纪末,欧洲女装又开始流行在裙子 里面穿臀垫,这与上个世纪的“巴黎 臀垫”相似,都是将臀部造型向后夸 张,用裙撑将重心移到高高翘起的臀 部。我们可以从一幅名画来看看19世 纪末这个时期巴斯尔样式女装。
大 碗 岛 的 星 期 天 下 午
新艺术思潮时期服饰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欧地区的新艺术运动崛起。该艺术 是由英国伦敦传播到欧洲大陆的。该艺术运动从本质上可 以说是唯美主义的。它讲究趣味的精致与优雅,并且含有 世纪末的颓废倾向,但它对设计从实用艺术向现代又起了 积极的推动作用。常被用在建筑装饰和工业设计领域,在 服装发面特点是否定传统样式,采用流畅的曲线造型突出 线性装饰风格。
巴洛克服饰
巴洛克,17世纪欧洲广泛流行的一种艺术样式,特点 是宏大、绚丽、夸张、激情、宗教感。这一时期服 装充满生气和律动,强调装饰性、恢弘性,是缎带、 花边、皮革、长发的时代。以法国路易十四执政时 期是其巴洛克风格成熟时期。并且没有任何一个时 期的男人像这个时候那样妩媚化。
男性穿着
“拉巴领”是 巴洛克早期 流行荷兰民 俗风格的花 边大领子, 因为荷兰人 擅长针织, 所以这种花 边领绣工繁 琐精致
女性穿着
早期古希腊罗马时代胸衣是平面的,妇女是用麻布、羊 毛或皮革做成来进行身体约束保护的。到欧洲中世纪时 期胸衣变成质地厚的背心,这才视对欧洲女性产生了重 大影响的紧身胸衣雏形。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紧身胸 衣有了完备的形制,当时的英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也曾一 度倡导束腰,这就深深影响了当时那个时代以及之后五 个世纪之久的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 图解服装史 作者:(日)千村典生 著,出版社:中国纺织 出版社 • 西方服装史 作者: 宋宏 著,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 新编中外服装史 作者:陈东生,甘应进 主编,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西方服装史作者:华梅,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 世界服装史 作者:(美)佩尼(Payne,B.) 著,出版社: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外服装史对览 作者:张竞琼 著,出版社: 中国纺织 大学出版社 • 中西服装史 作者: 叶立诚 著,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 社
目 录 • 中世纪历史、文化概述 • 中世纪服装特点 • 拜占廷时代(395年~1453年) • 5~12世纪的西欧服装 • 哥特式时代(12~15世纪) • 中世纪服装综评 • 参考文献
中世纪历史、文化概述
中世纪历史
• 在世界史上,通常把 5 世纪到 15 世纪称为中世纪。 中世纪的服饰史从地域上分为东欧和西欧。 • 从时间上西欧又分为“文化黑暗期”(5世纪~10世 纪)、“罗马式时期”(10世纪~12世纪)和“哥特 式时期”(12世纪~15世纪)三个历史阶段。 • 自公元 395 年罗马帝国分裂后,西罗马帝国因北方 日耳曼人的入侵于公元 476 年灭亡,而以君士坦丁 堡为首都的东罗马帝国却非常繁荣昌盛,在中世纪一 千余年间创造了独特的文化。这种集古罗马文化、古 代东方文化和新兴的基督教文化于一体的拜占庭文化, 对同期及后世的西欧文明影响很大。
中世纪服装的特点
• 一是服装文化的交融性,包括拜占庭服装中的不 同民族风格中的融合,西欧民族大迁徙带来的南 北民族服装的大融合以及十字军东征带来的东西 服装文化的大融合。 • 二是在中世纪各时期各地区的服装发展中无不渗 透着基督教文化精神意蕴,这种宗教观念对以后 的西方服装产生了深远影响。 • 三是在中世纪后期,西方服装出现了转折点,由 古代向近代、由东方向西方、由平面向立体、由 宽衣形态向窄衣形态的过渡,都在中世纪体现出 来。
一、罗马式艺术对服装的影响
• 罗马式艺术在拜占庭艺术的基础上,更注重吸取 古罗马传统。此时期的教堂建筑风格多呈方形, 有着厚重的半圆形拱顶,如封建领主的城堡,以 坚固、牢不可破的形象显示教会的权威。它的墙 面很厚,柱子粗短,窗子既小又少,给人以沉重、 朴素之感。教堂内部饰有壁画和玻璃窗画,并重 视雕塑艺术的表现力。 • 表现在服装上,罗马式时期男女的装扮比较朴素, 服装和面纱将全身掩盖起来。这种僵硬封闭的外 形与当时的建筑一脉相承。
中世纪文化
• 中世纪的文化把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日耳 曼蛮族文化以及东方文化融合在一起。主要以基 督教文化为特征,加之日耳曼异族和古典文化遗 产的共同影响,形成了基督教文化发展中的不同 形式和阶段,即拜占庭文化、罗马式文化和哥特 式文化。 • 历史上没有任何时代的艺术像11~13世纪的艺术 一样,把人的日常生活、想象力和宗教信仰结合 在一起合,可以发现中世纪人们的衣着服饰,有 着浓厚的宗教气息。
丘尼卡(Tunica) 由古罗马的丘尼卡演变 而里来,作为男子内衣。 不同的是袖子变窄,衣 身加长,两侧开衩,有 刺绣纹 样 。 霍兹(Hose) 像连裤袜的裤子,有紧 身和宽松这两种裤型。
丘尼卡-霍兹
三、装扮与饰物
• 鞋履: 受东方文化的影响, 男子一般都穿双长及腿肚 子的长统靴,紧身的霍兹 常常塞在长统靴里;贵族 女子则穿镶嵌着宝石的浅 口鞋。皇后—紫色鞋;其 她人—红色鞋 • 冠帽:拜占庭的男女几乎 都不戴帽子,只有皇帝皇 后戴王冠,农民戴宽檐毡 帽。 • 发型:男子均留短发,女子 则继承罗马帝国末期的女 子发型。
拜占廷时代(395年~1453年)Leabharlann 一、拜占庭艺术对服装的影响
• 拜占庭艺术以宗教性建筑为中心,屋顶穹 窿形,从外部看朴实无华,但内部用白、 绿、蓝、黑等珍贵彩色石料敷贴墙面,主 要部分饰有镶嵌画,整个教堂装饰得极其 华丽灿烂。 • 受其影响,服装外形厚重保守,逐渐失去 了古代的自然美,脱离了与人体密切结合 的关系而呈现一种抽象的、绝对的守教性。 以荣耀为借口,服饰多采用复杂华丽的刺 绣,并镶有宝石、珍珠。
三、装扮与饰物
• 波兰那(Poulaine)(尖头鞋):流行于14-15世纪,英 国人称之为克拉科夫(Crakows) • 夏普伦(Chaoeron)(帽子):帽尖呈细长的管状,可以披 在肩上或垂于脑后,也可以缠在头上,最长可达地面。 此样式来自于里里佩佩吾姆(Liripipi-um),因此帽尖 和长长的垂下装饰也称里里佩普(Liripipe) • 艾斯科菲恩(Escoffion)(女子头饰):主要有U字型和蝴 蝶型。
• 汗宁(Hennin)(圆锥形的高帽子) • 饰品:首饰、无指手套、手杖、扇子、镜子
波兰那
艾斯科菲恩
夏普伦
汗宁
金手镯 十字架
中世纪服装综评
• 中世纪跨度千余年,其中最具代表性有三大文化,即即拜 占庭文化、罗马式文化和哥特式文化,从东至西,从古到 近,一线贯穿。服装的演变也清晰地表现出这三大文化的 脉络。 • 中世纪文化的重要特征在于宗教性,服装的发展也势必反 映着宗教性质和特点。在中世纪,基督教与世俗权力的结 合,使得服装成为维护他们宗教权利、世俗统治的最有力 的工具,宗教思想禁锢着人性,桎梏了人们的思想,使得 服装了与人体密切结合的关系。 • 尽管在这一时期,人们仍处在宗教的迷雾里,这种时尚也 深深地烙上了宗教迷狂,但与过去相比,就其产生而言, 表现出人们服装观念的又一次扩展。
二、主要服装
鲜兹(Chainse)(内衣) 白色麻织物的内衣,有窄 长的袖子,袖口装饰着精 美的刺绣和带子。领口多 以数排丈绳或金银线滚边 做装饰,衣长及地。
鲜兹-布利奥
布里奥(Bliaut)(外衣) 布里奥的衣长比鲜兹短,长及锡或腿肚子,女服略长于男服。袖子为七 分或八分袖,袖口呈喇叭状,可从袖口、领口和下摆处看到里面的鲜兹。
科特
修尔科
希克拉斯外衣
曼 特
科塔尔迪(Cotndie) 女服的特点:A、从腰到臀非常合体;B、领口大胆袒露双肩; C、裙摆很大,裙长拖地;D、袖子为紧身半袖,袖肘部垂饰 一条别色布:蒂佩特;E、在臀线附近坠有金属板和宝石的腰 带。 男服:一种紧身合体的丘尼克形衣服,衣长在臀围线上下, 一般为前开型,用扣子或绳子系合。袖口开的极大,最长可 以及地。 萨科特(Surcotouvert)(无袖长袍)
米兰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
二、主要服装
• 男女造型的分化 • 哥特初期:男女性别区别仍不明显,以宽敞的筒 形为主。 • 13世纪:出现了立体化的裁剪手段。
• 14世纪:出现了男、女服装造型上的分化:男服: 短上衣与紧身裤组合上重下轻、重机能性;女服: 上半身紧身合体,下半身的裙子宽大、拖裾,上 轻下重,富有装饰性。 • 衣服构成上古今、东西的交叉点
修尔科(Surcot)(外罩):贯头式筒形外衣,袖子变化多,也有 无袖的。男子的常在腋下开口,胳膊可从这里伸出,袖子垂在肩 上。女子常系腰带,将前摆拎起来一些夹在腰里。 希克拉斯(Cyclas)(无袖宽松筒形外罩):前后衣片完全一样。 两侧一直到臀部位置都不缝合 曼特(manteau)(斗篷):形状有半圆形、3/4圆形、椭圆形等, 还常带有风帽。
公元13世纪、14世纪的男女服装
科特(Cotte)(外衣):男女同形的筒形衣服,女服收腰,袖子是 宽松的多尔曼式连袖(Dolmansleeve) 修米兹(Chemise)(上身内衣):用柔软的亚麻或者丝织物制成, 领口、袖口常有刺绣装饰,14世纪改用丽斯(Lase)装饰
下身内衣仍是男子穿布莱,女子穿肖斯
二、主要服装
达尔玛提卡(Dalmatica) (古罗马的丘尼卡)
是一种没有性别区分的平常 服,构成单纯、朴素。是把 布料裁成十字形,中间挖洞 (领口),在袖下和体侧缝 合的宽松的贯头衣,从肩到 下摆装饰着两条红紫色的条 饰—克拉比 初期的达尔玛提卡的用料有 毛、麻和棉织物,一般不漂 白,很纯朴。穿着时不系腰 带,宽敞是其特征。 男用的衣长及膝,女用的衣 长及脚踝。
达尔玛提卡女装
帕留姆(Pallium)和罗卢姆(lorum)
6世纪以前,女子用的帕拉到罗马末期逐渐变窄 — “帕留姆” 到拜占庭时代,帕留姆 演变为宽15-20厘米的 表面有刺绣或宝石装饰 的带状物,叫做“罗卢 姆”
帕留姆
帕鲁达门托姆 (Paludamentum)
是一种梯形大斗篷。 穿法是披在左肩,在 右肩用安全别针固定。 是皇帝和高级官员的 外衣,面料是丝织物。 为了表示权贵,在胸 前缝了一块四边形的 装饰布,叫做“塔布 里昂(Tablion)”, 上面常刺绣有金色纹 样。
肖斯(Chausses) 长到腰部,左右分开,无裆,各自用绳子与普尔波万下摆或 内衣的下摆连接,很象紧身裤。过去的裤子布莱变成短内裤, 穿在肖斯里面。常常左右不同色。
普尔波万
布莱:短内裤,穿 在面肖斯里。
肖 斯
15世纪的男女服装
14世纪末到15世纪中叶,在统治阶级和大商人中流行一种 叫吾普朗多的装饰性外衣,是哥特式后期服装样式的代表。
很象13世纪的希克拉斯,袖窿开的很深,而且前片比后片向 里挖的更多。从这个大洞里可以看到里面的科塔尔迪和那条 装饰在臀围线附近的华美腰带。
萨科特
科塔尔迪
男装二部式的确立——普尔波万+肖斯
普尔波万(Pourpoindre)14世纪中叶~17世纪中叶
衣长至腰或臀,很紧身,前面用扣子固定。胸部用羊毛或麻 屑填充,使之膨起来。腰部收细,袖子为紧身长袖,从肘到 袖口用一排扣子固定。一般无领,后来出现立领。 两大特点:A、绗缝;B、以扣子固定
5~12世纪的西欧服装
罗马式服饰(10~12世纪)
民族大迁徙与十字军东征的影响
• 民族大迁徙是亚欧大陆南部农业地带与北部游牧地带国家 和民族交往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一过程从匈奴西迁开始直 至6世纪日耳曼人在西欧建国才最后完成。这一发生在公 元前后几个世纪的亚欧民族大迁徙,许多都是和中国的匈 奴西迁有关。欧洲民族的大迁徙,带来了民族的大融合, 同时也产生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融和渗透。 • 11世纪末,欧洲封建主在宗教旗帜下对地中海东岸各国发 动了军事殖民远征,史称十字军东征。先后进行了八次东 征,历史两个世纪,直至1291年结束。持续了二百多年的 十字军东征,把基督教推向更广的地域。十字军东征在给 东方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的同时,也打开了东西方文化和 商业的交通,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西欧的货币经 济从此日益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