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部分统计指标计算方法及说明
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

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指标、 医疗 (一) 5•门诊患者使用 中医非药物疗法 比例八定量计算方法:门诊患者中使用中医非药 物疗法诊疗总人次数(以挂号人次 计)/门诊总人次数X 100%指标来 质量功能定位源:医院填报。
6.出院患者使用 中医非药物疗法 比例八定量计算方法:出院患者中使用中医非药 物疗法人次数/出院患者总人次 数 X 100% 指标来源:病案首页。
指标说明一级 指标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性质7.以中医为主治疗的出院患者比例厶定量计算方法:以中医为主治疗的出院患者人次数/出院患者总人次数X 100%指标来源:病案首页。
(二)质量安全8.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计算方法:日间手术台次数/同期岀院定量患者择期手术总台次数X 10 0%指标引导医院关注医用设备的维修保养和质量控制,配置合适维修人员和维修检测设备。
评价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5 •大型医用设备维修保养及质量控制管理定性(1)配置合理维修人员和维修场地,涉及有毒有害作业应有合适的维修场所和有效防护;(2 )制定急救、生命支持类等设备的预防性维护维修计划;(3)开展日常保养和维护,有巡检、保养、维修等相关记录及设备管理部门对临床使用部门的监管、培训记录;(4)配置必备的检测和质量控制设备,医学设备管理部门定期对设备特别是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确保在用设备完好,有记录和标识,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计算方法:医院临床检验项目中通过床检验项目数八指标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
(三)合理用药2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 定量21 •门诊患者基本药物处方占定量计算方法:本年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X 100。
收治患者人天数-出院患者人次数X出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计算方法:门诊使用基本药物人次数/ 同期门诊诊疗总人次数X 10 0%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16.通过国家室间质量评价的临定量国家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项目数量。
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

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本文介绍了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包括医疗质量和质量安全两个方面。
在医疗质量方面,指标包括门诊人次数与出院人次数比、下转患者人次数、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出院患者手术占比、出院患者微创手术占比、出院患者四级手术比例、特需医疗服务占比、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和单病种质量控制。
这些指标可以用来评估医院的手术水平、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控制水平等方面。
在质量安全方面,指标包括大型医用设备维修保养及质量控制管理。
这些指标可以用来评估医院的设备维修和质量控制水平,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安全。
为了确保指标的准确性,指标来源为医院填报和病案首页。
计算方法也详细说明了如何计算每个指标,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总体而言,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院了解自己的绩效表现,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同时,这些指标也可以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医院,提高整个医疗服务行业的质量水平。
1.设备管理指标:设备完好,有记录和标识,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计算方法:同期大型医用设备检查人次数/发现的问题数×100%。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2.质量管理指标:通过国家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的临床检验项目数量。
计算方法:医院临床检验项目中通过国家室间质量评价的项目数。
指标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
3.手术安全指标: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
计算方法:低风险组死亡例数/低风险组病例数×100%。
指标来源:病案首页。
4.护理服务指标: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覆盖率。
计算方法:全院已经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病房总数/全院病房总数×100%。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5.用药管理指标:点评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
计算方法:点评处方数/处方总数×100%。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6.抗菌药物使用指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
计算方法:本年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100%。
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

实质脏器的介入治疗。
5. 四级手术以国家统一规定纳入监测的四级手术目录为准。
6. “特需医疗服务占比”按照两个计算公式,同时统计服务量与服务收入占比。
7. 单病种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肺炎、脑梗死、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
植术、围手术期预防感染、剖宫产、慢性阻塞
性肺疾病、围手术期预防深静脉血栓等。
39. 门诊次均药品费用
定量
增幅▲
40. 住院次均费用增幅
定量
▲
41. 住院次均药品费用
定量
增幅▲
42. 全面预算管理
定性
(八) 经济管理
43. 规范设立总会计师
定性
44. 卫生技术人员职称
定量
结构
45. 麻醉、儿科、重症、 定量 三、持续发展 (九) 人员结构 病理、中医医师占比▲
46. 医护比▲
/ 全院同期
指标来源: 国家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电子化注册系统。
计算方法:医院注册医师总数 / 全院同期注册护士总数。
指标来源: 国家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电子化注册系统。
47. 医院接受其他医院
定量
(尤其是对口支援医院、
医联体内医院) 进修并返
回原医院独立工作人数
占比
(十) 人才培养 48. 医院住院医师首次
加医师资格考试的住院医师总人数× 100%。
指标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
计算方法:统计医院在医学人才培养方面的经费投入、临床带教教师和指导医
师接受教育教学培训人次数、承担医学教育的人数和发表教学论文的数量。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计算方法:本年度科研项目立项经费总金额 / 同期卫生技术人员总数× 100。
医疗统计指标计算公式

1、总诊疗人次数:是指所有诊疗工作的总人次数。
诊疗人次数按挂号人次数统计,包括:a病人来院就诊的门诊、急诊人次;b出诊人次数;c单项健康检查及健康咨询指导人次数;d未挂号就诊、本单位职工就诊及外出诊疗不收取挂号费的,按实际诊疗次数进行统计,不包括根据医嘱进行的各项检查、治疗、处置工作量。
2、出院人数:指所有住院后出院的人数,包括治愈、好转、未愈、死亡及其他人数。
其他人数指正常分娩、未产出院、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未治出院及健康人进行人工流产或节育手术后正常出院者。
3、每百门、急诊入院人次数=入院人数/(门诊人次+急诊人次)×100。
4、实际开放总床日数:指年内医院各科每日夜晚12点开放病床数总和,不论该床是否被病人占用,都计算在内。
包括消毒和小修理暂停使用的病床,超过半年的加床。
不包括因病房扩建或大修而停用的病房及临时增设病房。
5、实际占用总床日数:指医院各科每日夜晚12点实际占用病床数(即每日夜晚12点住院病人数)总和。
包括实际占用的临时加床在内。
病人入院后于当日12点以前死亡或因故出院的病人,作为实际占用床位1天进行统计,同时亦应统计“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1天,入院及出院人数各1人。
6、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是指所有出院人数的住院床日之总和。
包括正常分娩、未产出院、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未治出院及健康人进行人工流产或绝育手术后正常出院者的住院床日数。
7、平均开放病床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本年日历日数(365天)。
8、病床使用率=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100%。
9、病床周转次数=出院人数/平均开放床位数。
10、病床工作日=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平均开放病床数。
11、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出院人数。
12、治愈率=出院人数中的(治愈人数+其他人数)/出院人数×100%。
13、好转率=出院人数中的好转人数/出院人数×100%。
14、住院病死率=出院人数中的死亡人数/出院人数×100%。
医疗机构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医疗机构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一、卫生资源1.卫生机构:指从卫生行政部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从民政和工商行政、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取得法人单位登记证书,为社会提供医疗保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或从事医学科研和教育等工作的单位。
包括医院、疗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街道)卫生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村卫生室、急救中心(站)、采供血机构、妇幼保健院(所、站)、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监督机所(中心)、医学科研机构、医学在职培训机构、健康教育所(站)等其他卫生机构。
2.医疗机构:指从卫生行政部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包括医院、疗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街道)卫生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村卫生室、妇幼保健院(所、站)、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 、急救中心(站)和临床检验中心。
3.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指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而设立运营的医疗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收入用于弥补医疗服务成本。
4.营利性医疗机构:指医疗服务所得收益可用于弥补投资者经济回报的医疗机构。
政府不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
5.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各类专科医院和护理院,不包括专科疾病防治院、妇幼保健院和疗养院。
6.中医医院:包括中医(综合)医院和中医专科医院,不包括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民族医院。
7.专科医院:包括口腔医院、眼科医院、耳鼻喉科医院、肿瘤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胸科医院、血液病医院、妇产(科)医院、儿童医院、精神病医院、传染病医院、皮肤病医院、结核病医院、麻风病医院、职业病医院、骨科医院、康复医院、整形外科医院、美容医院等其他专科医院,不包括中医专科医院、各类专科疾病防治院和妇幼保健院。
8.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指为本社区居民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的基层卫生机构。
9.卫生人员:指在医疗、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医学科研和在职教育等卫生机构工作的职工,包括卫生技术人员、其他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
55项绩效考核指标(原版)

定量
计算方法:(本年度门诊患者次均医药费用-上一年度门诊患者次均医药费用)/上一年度门诊患者次均医药费用×100%。门诊患者次均医药费用=门诊收入/门诊人次数。
指标来源:财务年报表。
39.门诊次均药品费用增幅▲
定量
计算方法:(本年度门诊患者次均药品费用-上一年度门诊患者次均药品费用)/上一年度门诊患者次均药品费用×100%。门诊患者次均药品费用=门诊药品收入/门诊人次数。
(十四)
医务人员
满意度
55.医务人员满意度▲
定量
计算方法:医务人员满意度调查得分。
指标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
注:
1.三级公立综合医院考核应采用上述全部考核指标。三级公立专科医院考核可根据专科特点选用部分考核指标。国家中医药局在组织对三级公立中医医院考核时,根据工作实际适当调整和补充考核指标。
2.标记“▲”的26个指标为国家监测指标,其中15个指标自动生成,9个指标由财务年报表获取,2个指标由医院填报。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三)
合理用药
16.点评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
定量
计算方法:点评处方数/处方总数×100%。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17.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
定量
计算方法:本年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100。收治患者人天数=出院患者人次数×出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
(十二)
信用建设
52.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等级
定性
计算方法:按照公共信用综合评价规范进行评价。
指标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
四、满意度评价
(十三)
患者满意度
53.门诊患者满意度▲
医院统计报表指标解释

附件三指标解释一、门诊指标1、总诊疗人次数:指所有诊疗工作的总人次数,统计界定原则为:①按挂号数统计,包括门诊、急诊、出诊、单项健康检查、健康咨询指导人次。
患者1次就诊多次挂号,按实际诊疗次数统计,不包括根据医嘱进行的各项检查、治疗、处置工作量;②未挂号就诊、本单位职工就诊及赴外出诊不收取挂号费的,按实际诊疗人次统计。
4、家庭卫生服务人次数:指医生赴病人家庭诊疗人次数。
5、健康检查人数:指在院内、院外进行的全身健康检查人数,不包括单项健康检查人数。
6、门急诊病人抢救人次数:按实际抢救人次数进行统计。
病人有数次抢救,最后1次抢救失败而死亡,则前几次抢救计为抢救成功,最后1次为抢救失败。
7、门急诊病人抢救成功人次数:急危重病人经抢救后,治愈、好转或病情得到缓解者,视为抢救成功。
8、门急诊死亡:指医生在门急诊处理中抢救无效而死亡者,不包括观察室死亡人数。
9、观察室留观病例数:对诊断暂时不够明确的病人或经抢救处置后病症必须留住观察的病人的统计。
10、预约挂号人次:指通过网络、电话、短信等各种方式进行预约挂号的人次数。
二、住院指标住院医疗服务有关指标解释与《住院病案首页》“填写说明”一致,依据《住院病案首页》进行统计。
1、入院人数:凡经过门诊、急诊医师同意住院,签发住院证并办理入院手续者;由于病情危急,虽经门、急诊医师签发住院证,但来不及办理入院手续已经先进入病房或手术室者均计为入院人数(不应以住院是否满24小时作为标准)。
2、入院病情:指对患者入院时病情评估情况。
将“出院诊断”与入院病情进行比较,按照“出院诊断”在患者入院时是否已具有,分为:1.有;2.临床未确定;3.情况不明;4.无。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在每一出院诊断后填写相应的阿拉伯数字。
①.有:对应本出院诊断在入院时就已明确。
例如,患者因“乳腺癌”入院治疗,入院前已经钼靶、针吸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为“乳腺癌”,术后经病理亦诊断为乳腺癌。
②.临床未确定:对应本出院诊断在入院时临床未确定,或入院时该诊断为可疑诊断。
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

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性质指标说明一、医疗质量(一)功能定位1.门诊人次数与出院人次数比定量计算方法:门诊患者人次数/同期出院患者人次数(急诊、健康体检者不计入)。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2.下转患者人次数(门急诊、住院)定量计算方法:本年度向二级医院或者基层医疗机构下转患者人次数(门急诊、住院)。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3.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定量计算方法:日间手术台次数/同期出院患者择期手术总台次数×100%。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4.出院患者手术占比▲定量计算方法:出院患者手术台次数/同期出院患者总人次数×100%。
指标来源:病案首页。
5.出院患者微创手术占比▲定量计算方法:出院患者微创手术台次数/同期出院患者手术台次数×100%。
指标来源:病案首页。
6.出院患者四级手术比例▲定量计算方法:出院患者四级手术台次数/同期出院患者手术台次数×100%。
指标来源:病案首页。
7.特需医疗服务占比定量计算方法:特需医疗服务量/同期全部医疗服务量×100%,特需医疗服务收入/同期全部医疗服务收入×100%。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二)质量安全8.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定量计算方法: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例数/同期出院的手术患者人数×100%。
指标来源:病案首页。
9. 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定量计算方法: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人次数/同期I类切口手术台次数×100%。
染率▲指标来源:病案首页。
10.单病种质量控制▲定量计算方法:符合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
指标来源:病案首页。
11.大型医用设备检查阳性率定量计算方法:大型医用设备检查阳性数/同期大型医用设备检查人次数×100%。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12.大型医用设备维修保养及质量控制管理定性引导医院关注医用设备的维修保养和质量控制,配置合适维修人员和维修检测设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部分统计指标计算方法及说明
病床使用率:指“实际占用总床日数”与“实际开放总床日数”之比。
病床周转次数:指“出院人数”与“平均开放床位数”之比。
平均住院日:指“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与“出院人数”之比。
实际开放总床日数:指年内医院各科每日夜晚12点钟开放病床数之总和,不论该床是否被患者占用,都应计算在内。
包括因故(如消毒、小修理等)暂时停用的病床,不包括因医院病房扩建、大修理或粉刷而停用的病床及临时增设的病床。
实际占用总床日数:指医院各科每日夜晚12点钟实际占用病床数(即每日夜晚12点钟的住院人数)之总和。
包括实际占用的临时床位,患者入院后于当晚12点钟以前死亡或因故出院所占用的床位。
平均开放病床数:即实际开放总床日数/本年日历日数(365)。
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指出院者(包括正常分娩、未产出院、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未治出院及健康人进行人工流产或绝育手术后正常出院者)住院日数的总和。
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指急危重患者抢救成功人次数与抢救总人次数之比。
入出院诊断符合率:诊断符合患者数/(出院患者数-疑诊患者数)×100%
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人数与手术患者总人
数之比。
CT检查阳性率:指CT检查中检出阳性的人次数与CT检查总人次数之比。
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例:指药品收入与总收入之比。
总收入:指单位为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总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和其他收入等。
药品收入:指医疗机构在开展医疗业务活动中所取得的中、西药品收入。
门诊患者人均医疗费用:又称每诊疗人次医疗费用。
即(医疗门诊收入+药品门诊收入)/总诊疗人次数。
住院患者人均医疗费用:又称出院者人均医疗费用。
即(医疗住院收入+药品住院收入)/出院人数。
医师人均每日担负诊疗人次:即诊疗人次数/平均医师人数/251。
医师人均每日担负住院床日:指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平均医师人数/365。
法定传染病报告率:指医疗机构在某一时期内法定传染病报告病例数占总病例数(漏报病例数+已报告病例数)的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