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用见证改革开放40年
改革开放以来的衣食住行变化采访感悟

改革开放以来的衣食住行变化采访感悟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亿万人民艰苦创业,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着强国富民、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
当今之中国,到处充满勃勃生机,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改革开放,使城市更加现代化、国际化,使新农村有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青山绿水。
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过得更加幸福。
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我们普通的老百姓来说,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中。
改革开放这40年来,人们的衣着需求不断发生变化,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服装不再是一种生活需要,更成为形象、气质的象征。
改革开放前,一件衣服总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那时候大家衣服上几乎都有补丁。
改革开放后,如今,生产力大大提高,漂亮衣服随便挑,人们不仅要穿暖,还要穿的漂亮,使精神上得到满足。
改革开放前,市场物资短缺,买米卖肉需要粮票,吃的饱经得住饿就行。
而现在,超市、农贸市场、商店到处都是。
商品种类丰富,鸡鸭鱼肉应有尽有,买什么都很方便,而且要吃的有营养,吃的更健康。
“民以食为天”如今,食,已经不单单是生活的温饱,渐渐地变成了一门艺术、一门文化。
通过改革开放,中国人饱尝饥饿之苦,历经数千年之久的现状一去不复返,步入了人人吃饱吃好的美好岁月。
改革开放前,居民住泥瓦房,一家人挤在狭窄房子里的情况是很平常的,更没有几座楼房。
如今,国家建筑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人们居住的条件更好了,家家户户有结实的楼房水泥房住。
农村的变化也是日新月异,从青瓦变红瓦房子,从瓦房变楼房,空气清新,生态园野,居住环境越来越好,越来越舒服。
改革开放前,我们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甚至很多家庭自行车都没有,出门办事大多靠步行,到偏远的地方需要赶路好几天。
而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增加,小汽车早已经进入了普通的老百姓家。
改革开放40周年来衣食行的变化

改革开放40周年来衣食行的变化1978年的春风吹向中华大地,改革开放的战鼓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擂起。
不论是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包产到户”,还是邓小平同志在1979到1992年的一系列作为,都为农村改革开了的新篇章,为新时代的我们造福。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城乡,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除了思想观念的更新,人们日常衣食住行也一天天发生变化,一步步实现了小康的美好生活。
我们清水县也和全国一样,历经了这一段难忘的历程。
作为一个90后,我在改革开放后的农村成长,我虽没有经历最困难的时代,但改革开放在持续,我也有幸见证改革开放下发展的家乡。
我眼中的家乡在改革开放下变化的越来越美,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
一、穿服的变化听老人们讲,改革开放前,人们穿的衣服,大多是中山服、军干服。
热天能穿一件短袖白衬衫,也算是很“摩登”了。
女装也很朴素,在农村,几乎找不到一人穿裙装的。
偶有城里人到农村,穿着裙子,也就是最时尚的了。
衣裤普遍是打着补丁,甚至补丁重补丁。
衣料洗得褪色,仍是舍不得丢弃的。
一般人常是十年难添置一件新衣服。
所以就有了“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样的话了。
冬天,穿着自己纳的棉袄,一件棉袄穿十多年还在穿。
棉花往往成了板状,依然用它御寒。
至于鞋子,在农村,多数是黄鞋。
那是一种军用胶、布混做的简易轻便鞋。
夏天穿的自己纳的麻鞋。
冬季穿的是自己纳的布棉鞋,由于当时物质匮乏,这种鞋子也是缝缝补补,一穿就是七八年。
至于皮鞋那就是一种奢望,根本想都不敢想。
家里最有面子、最实用的家具是“三转,一响”。
所谓三转是指自行车,缝纫机,手表。
一响:是收音机。
由于当时处于计划经济时期,物质很匮乏,人民也不富裕,所以在广大农村地区多数百姓是没有能力购买的。
九十年代前,人们的穿着,无论从色彩,款式,成色看,普遍十分单调,并多显出几分清贫。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发生了历史性,人们的衣着也不断随经济的好转演变着。
计划经济时代早巳成了历史。
二、食的变化“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追求和享受。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给人民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给人民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随着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具体是哪方面的变化呢?下面简单说一下。
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主要离不开衣、食、住、行、教育、医疗这几个主要方面。
我们一一说明一下。
衣:主要是指穿的衣服,大到外套、西套、裤子,小到内衣、袜子、鞋子、帽子等。
改革开放,这些供大家选择的服饰太多,凭各人喜好购买。
食:对于吃的东西,现在实在丰富。
大到鸡、鸭、鱼、肉、海鲜,小到各种时令蔬菜、水果、零食等。
应有尽有,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
住:以前住的低矮房子,甚至是土坯房。
现在住的高楼大厦,只要你想买,各户型各地段随便挑。
行:以前出行靠走路或者自行车,现在出行坐高铁、飞机、公交,条件允许可以买小车,自驾出行,想去哪里去哪里。
教育:以前读书条件差,教室小而破,师资参差不齐。
现在读书教室宽敞明亮,师资层次高,各种电脑配置。
医疗:以前看医生,医院小医生少,医生医术低,医疗设备简陋。
现在看医生医院大,医生医术高,各种医疗设备先进。
以上这些都是改革开放给大家带来的生活变化。
正是因为改革开放,各种行业的发展,带动了就业,有了就业,才有收入,有了收入才有消费水平。
但是大家发现没有,正是这些行业的发展,同时给大家带来了生活压力。
主要体现在几个行业:住、教育、医疗。
这几个方面大家都知道,房价高、教育支出高、去医院看不起病,国家针对这几个方面开始整顿,逐步收到了效果。
首先房价,国家出台抬高购房税、限购,这就狠狠的打击了炒房客。
就象一位名人说过,房子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一系列组合拳下来,炒房客哀鸿遍野,房价刹车,逐步降价。
接着教育,取消所有教育培训机构,这一下子所有读书学子学习负担减轻了,同时也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
后面医疗,推出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报销百分之七八十,地区不同比例有所变化。
除了进口药,其他药几乎都报销,这样减轻了民众看不起病的困惑。
从衣食住行看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

从衣食住行看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一、本文概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本文旨在通过衣食住行这四个基本生活方面,来揭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革。
我们将从衣物的多样化、食品的丰富性、住房条件的改善以及交通方式的革新等方面,深入探讨改革开放给普通民众生活带来的深远影响。
在衣物方面,改革开放使得人们的穿着从单一走向多元,从朴素走向时尚。
在食品方面,改革开放带来了食品种类的极大丰富,人们的饮食习惯和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住房方面,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住房制度的改革,人们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在交通方面,改革开放推动了交通方式的革新,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和高效。
通过对这四个方面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这些变化如何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本文旨在展现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同时也期待在未来,中国能在更多领域实现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二、衣:时尚与多元化的演变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着打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初的“蓝海洋”到如今的“彩虹世界”,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多元化。
在改革开放初期,物资匮乏,布料短缺,人们普遍穿着颜色单一的衣物,尤其是深蓝色的工作服和军装,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标志。
那时的人们,对于“时尚”这个词还十分陌生,更多的是追求实用和耐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丰富起来,衣着也开始发生变化。
80年代,开始有了“时髦”的概念,喇叭裤、花衬衫、高跟鞋等外来元素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虽然还伴随着一些争议,但无疑为人们的着装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到了90年代,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时尚杂志和电视节目的普及,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个性和潮流。
这一时期的服装,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不同风格、不同材质、不同颜色的衣物,开始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改革开放40年_六年级作文_1

改革开放40年
“衣食住行”新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的“衣食住行”同样也发生了让人难以想象的改变。
衣:以前人们穿的衣服破破烂烂,还打满了补丁,
到了冬天,即使在炉子旁边都感觉不到温暖。
如今,在党的领导下,人们办了许多制衣厂,做出了既舒适又暖和的羽绒服、保暖衣,再也不用挨冻了。
食: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在过去,通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连一小片菜叶都不舍得扔,有的只能挨家挨户地讨饭吃。
现如今,党领导人民耕田种地,人们不仅填饱了肚子,还靠着自己独特的手艺,做出了许多美味可口的饭菜,再也不愁吃的了!
住:以前十分贫穷,人们住的大都是低矮的小平房,而且十分拥挤。
在下雨的时候,有的房屋还会漏雨。
改革开放后,一幢幢楼房出现在我们眼前,高楼大厦鳞次栉比。
住处不再拥挤,家中十分敞亮,而且还有崭新的家具!
行:以往的道路又窄又小,坑坑洼洼的。
那时交通十分困难,别提小汽车了,家里有辆自行车就不错了。
一下雨,道路就“狼狈不堪”,。
改革开放后,羊肠小道变成了碎石路,碎石路又相继变成柏油路、水泥路。
道路不再坑坑洼洼,在上面行走也感觉不到颠簸了。
改革开放40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我们小学生
1 / 2——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也有了崭新的教室,有了现代化高科技的手触屏白板。
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2 / 2——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改革开放前后变化(衣食住行)

改革开放前后变化(衣食住行)改革开放前后变化(衣食住行)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它意味着中国经济与社会生活的根本变化。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人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生活水平极低,生活质量相对较差。
但改革开放的到来,使人们的生活状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通过比较改革开放前后的生活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世人的日常生活因此而变得更好,本文将着重探讨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等方面生活的变化。
一、衣服方面改革开放前,中国人的衣着是非常单调和落后的。
传统的中国服饰大多是带有民族特色的长衫、对襟衫、褶裙、领巾等。
由于经济的落后,很多人都穿着家常衣,孩子们不少都是穿大人的旧衣服。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飞跃式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外国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各种时装品牌不断涌现。
人们的衣着不仅注重美观和时尚,而且也逐渐注重质地、用料以及服装的舒适性和健康性。
二、食品方面改革开放前,中国人的饮食以粗粮为主,热量不足,在食品缺乏的情况下,经常饥饿。
而工业食品极少,淀粉类和肉类占据了人们的主食。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各种精制高档食品陆续进入了中国市场,越来越多的新食品品牌不断涌现。
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也促进了各种食品的跨界融合。
新式餐馆、快餐厅、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连锁店成功落地中国市场,创新的餐饮新品种层出不穷,满足了人们对食品的多元化需求。
三、住房方面改革开放前,人们住房条件非常差劣,普遍居住在窄小的房子里。
公共住房荒,人们只能依靠单位分配。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住房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随着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的逐渐开放,住房面积日益扩大,各种高档住房品牌如松江、港城、大连等大型住房项目陆续出现,社会住房制度逐渐完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四、交通方面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出行主要依靠自行车、步行等方式,公共交通非常匮乏,汽车属于奢侈品。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人们的交通方式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衣食住行的变化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衣食住行的变化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在人们的衣食住行方面,这种变化更是显著。
以下,我将从这四个方面详细阐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
衣:从单一到多元,从实用到时尚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物资匮乏,人们的服装选择非常有限,颜色单一,款式简单。
大多数人的衣物都是以实用为主,时尚元素几乎不存在。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服装的需求也开始发生变化。
进入21世纪,中国的服装市场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无论是款式、颜色,还是材质,都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人们开始注重服装的品牌、设计,追求个性化和时尚感。
如今,走在大街小巷,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服装风格,从传统的汉服、旗袍,到现代的休闲装、运动装,应有尽有。
食:从温饱到健康,从单一到多元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粮食供应紧张,人们的饮食主要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主。
大多数人的饮食结构单一,以主食为主,副食较少。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开始发生变化。
如今,中国的饮食文化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不仅有各种地方特色美食,还有各种国际美食。
人们开始注重饮食的健康和营养,追求绿色、有机、无污染的食品。
同时,随着外卖、餐饮连锁等新型业态的发展,人们的饮食方式也变得更加便捷和多样。
住:从简陋到舒适,从拥挤到宽敞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住房资源紧张,大多数人的住房条件都比较简陋,拥挤不堪。
很多人一家人挤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里,生活空间非常有限。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住房条件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
如今,中国的住房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出现了许多宽敞、舒适的住房。
人们开始注重住房的品质和设计,追求环保、节能、舒适的居住环境。
同时,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住房选择也变得更加多样和灵活。
行:从步行到便捷,从封闭到开放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交通不便,人们的出行方式主要以步行为主。
我与改革开放40年征文从衣服看变化

我与改革开放40年征文从衣服看变化引言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我国取得巨大发展的关键时期。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经济、文化、教育到社会风气等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这篇征文中,我将以衣服为切入点,来探讨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化。
一、物质生活的改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巨大的提高。
我国逐渐实现了从物质匮乏到物质充裕的转变。
这个变化在我们的衣物上也得到了体现。
1. 穿着风格的转变40年前,由于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大多数人的衣物选择非常有限。
人们多数只能穿着单调的工作服或者是传统的民族服装。
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内开始引进了更多的时尚品牌和国际潮流,人们的穿着风格逐渐多样化起来。
现如今,我们可以随意选择各种各样的时尚品牌和风格,从而展示出个性化的穿着风格。
2. 品牌消费的兴起改革开放以前,人们对于品牌并没有太多的概念,大多数人只注重衣物的实用性。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改变。
逐渐出现了一些知名的时尚品牌,人们开始追求品牌的价值和品质。
品牌消费的兴起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3. 衣物质地和工艺的改进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纺织业和服装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衣物的质地和工艺水平也有了长足的提高。
过去的棉袄、棉被等厚重衣物逐渐被轻薄、舒适的面料所取代。
衣物的舒适度和保温性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使人们在穿着上更加舒适自在。
二、思维方式的转变除了物质生活的改变,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显著的转变。
1. 开放的思想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眼界得到了拓宽,思维也更加开放。
人们开始接触到国际先进的观念和理念,开始思考自己和国家的发展,以及如何与世界接轨。
开放的思想使人们更加乐观、自信,也更加勇于创新和尝试。
2. 追求个人价值改革开放以前,国家的集体主义思想在人们的思维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开始注重个人的发展和个人的价值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衣
▪70年代:一个大变革的年代 “十亿人民十亿兵”的十年“文革”,最时尚的装束莫过于穿一 身不带领章帽徽的草绿旧军装,扎上棕色武装带,胸前佩戴毛泽 东像章,斜挎草绿色帆布挎包,胳膊上佩戴着红卫兵袖章,脚蹬 一双草绿色解放鞋。这一年代也是中国服饰文化变化最为剧烈 的一个时期,文革的结束,使人们对美的天然热爱和追求迅速 苏醒,所以在70年代后期出现了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事件。
素,做成飘飘裤,前面是日本,后面是尿素”。“新三年,旧三
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但是那一代年轻人似乎并不是把美把装
饰穿在身上,而是把建设、革命、热情和理想这样一些简单而崇
高的理念穿在身上。中山装、人民装、军服是他们的首选。
衣
具有深远政治意义的中山装
列宁装是50年代干部们的标志性服饰
衣
旧鞋子
纳底鞋
衣
衣
▪四个兜是当时人民解放军军装的 一种特殊标志,只有排级以上的 军官上衣才有四个兜,而一般的 战士军服只有上面的两个兜,在 军装成为最时髦服装时代,“四 个兜”显得尤为珍贵。
衣
▪小白鞋,白帆布运动鞋的别称, 估计不少人对这三个字怀有强 烈的怀旧情结,具有同等怀念 价值的东西还有与小白鞋相匹 配的白鞋粉。
衣
▪ 的确良,文革时期极少数可以 被称为“料子”的化纤纺织品, 主要用于制作衬衫。
衣
▪80年代:色彩缤纷的时代 在很多人看来,中国服饰发展的春天与中国人时尚观念的复苏开 始于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的1978年。人们看到大喇叭裤、蝙 蝠 衫,还有健美裤和连衣裙。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对外开放,西方文 化和港台时尚迅速进入中国,向年轻一代传递着最新的潮流信息。 而这样的变化,直接体现到80年代。
见证
改革开放之40年
汇报人:卓然 时间:2018.7
前言
▪再不进行深化改革,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就会被葬送。40年前, 邓小平代表亿万人民,顺应历史潮流,打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 大门,中国从此走向世界,世界从此认识中国,中国社会生活 的变化也从此开始,“衣食住行用”等几个方面都有了翻天覆 地的变化。今天,我们将从“衣食住行用”等几个方面共同见 证一下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
衣
▪ 唐装。2001年上海APEC峰会上, 20位各国领导人集体亮相,他们 穿的都是大红色或宝蓝色的中式 对襟唐装,这一情景通过电视瞬 间传遍全球,唐装迅速流行。
衣
▪ 旗袍。一部《花样年华》,张曼玉 在片中展示的数十款旗袍,倾国倾 城,将旗袍这种典型的中国化服装 集中地呈现在全世界面前。旗袍热 卷土重来。
衣
▪ 80年代初,喇叭裤是一种所向 披靡的时尚,谁要是穿一条喇 叭裤在街上走的话,那就和现 在裸奔的效应一样。
衣
▪ 健美裤。流行了相当长的时间。 一般以黑色为主,带着很大的弹 性。后来脚蹬裤的材料变得多种 多样,不过基本的特点都没有变: 贴身,高弹力,且透风。
衣
牛仔裤
1986年,比基尼
衣
▪90年代:这个世界变化太快 1998年,某时尚杂志上有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大意是:假 如昨天在米兰或巴黎发布的一种时装款式今天出现在北京或上 海一位女性的身上,你千万不用奇怪。90年代,中国服装至少 在高端人群中已经实现了与世界的同步。奢侈、豪华、昂贵不 再是用来批判西方生活方式的专用词,而成为人们理直气壮地 追求生活目标,对名牌的崇拜成为高尚品位的表现。
衣
▪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幅穿上身上的历史画卷,它的变化以非 文本的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迁。所谓盛世有华 服,太平霓裳。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最直接、最细微的体现应 该是服装的变迁。
▪50——60年代“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在那个物质生活极为匮乏的年代,有这样的顺口溜:“日本产尿
衣
▪小结 改革开放近40年,一些渐渐消失的服饰词语,记录着一个一去 不复返的时代。今天当我们重新回忆它们,除了苦涩、辛酸、 亲切,还有不尽的感慨: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今天的好生 活。
食
▪改革开放近40年,从老百姓日益丰盛的“菜篮子”里,从普通 家庭的餐桌上,不难寻找出答案:中国人民饮食文化的发展和 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一样让我们惊喜。
衣
▪ 内衣外穿,麦当娜使这种风尚行 销全球。几年后,无肩装、露脐 装在中国出现。
衣
▪ 1994年哈日族一股崇尚日本明星 的风潮从台湾省吹到了内地,在 1970年代后出生的人中风行开来。 他们出门玩滑板,穿HIP-HOP( 街舞;嘻哈;嘻哈舞)的衣裳,扎花 里胡哨的头巾,他们穿着松糕鞋和 有短流苏的裙子。
食
▪ 20世纪得饱,饿得快,肿了大腿 , 肿脑袋”,“南瓜北瓜,天天吃它,无油少盐,稀稀呱呱”。在那 个物质严重缺乏的时代,“那时候就一个感觉:饿!”“那时买东 西光有钱还不行,还要票,什么布票、粮票、票……”这个时代 的符号很相似:推开不同的门,每张餐桌上的菜肴是相似的; 每个房间家具摆设是相似的;人们的穿戴是相似的;对生活的 渴望也是相似的。他们的理想很简单:吃得像个人样。
衣
▪ “哈韩族”。很不适合东方人过于 矮小身材的穿着搭配方式像寒流一 样瞬间席卷中国,而这股潮流恰好 叫“韩流”。
衣
▪ 天寒地冻的严冬季节,你也能看到 穿着单薄的美女袅袅婷婷掠过你的 视线,要想俏冻得跳的年代已经过 去了,私人汽车的普遍、办公条件 的优越足以使更多的女性把夏天的 轻衫薄裙一直穿到雪花纷飞。
衣
▪ 绝版。为了防止“撞衫”的尴尬, 如果遇上一件号称“绝版”的名 牌服饰,经济条件优越的富婆或 女明星往往抵挡不住这样的诱惑, 所以很多精明的商家也把绝版当 作新的卖点,甚至在一些服装摊 上你也能看到这两个字。
衣
▪ 复古。复古是传统和时尚的高度 结合。大街上的帅哥靓女们都忙 不迭地把什么麻的、丝的、缎的 中式衣服往身上套。他们追求的 是一种真实,一种精致。
衣
▪21世纪:个性才是王道 在21世纪的最初几年,中国人对服装诉求的最高境界就是穿出 个性——最好是独一无二。服装的主要作用已经不再是御寒, 而是一种个性魅力的体现。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在21世纪,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开始得到越来越广泛 的体现,唐装走俏全球、旗袍热遍世界,中国服装作为一种文 化潮流和商业主流在全世界受到注目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