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汇编

1.1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1. 动手实践,探索圆柱的特征。

认识圆柱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探索圆柱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圆柱的直观图,介绍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这一过程,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的,对圆柱的特征有了较完整的认识。通过让学生对两个高度不同的圆柱比较引出圆柱高的概念,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思考圆柱有几条高。

2. 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习圆锥的特征。

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认识在研究内容上有其相似之处。认识圆柱后我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圆柱是从面(面的个数、面的特征)、高(什么是高、高的条数)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的。引导学生利用圆柱的学习方法去自主学习交流圆锥的特征。对于圆锥,不同的同学有了不同的认识。然后,通过适时地交流和组织,学生对于圆锥有了较好的认识。

2.2 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1. 抓住特征,建立表象。之前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对表面积的概念并不陌生。

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重点是通过圆柱展开图,让学生理解圆柱的表面积是由一个曲面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围成的,这样真正建立圆柱的表面积的表象。

2. 抓住本质,理清思路。圆柱的表面积包括一个侧面和两个底面。计算圆柱的侧面积时要用圆柱的底面周长乘高,而圆柱的底面积则需用到圆的面积公式。在同一题里,周长公式与面积公式混淆也是计算圆柱表面积出错的原因之一。怎样能更好地理清思路,灵活地进行计算呢?我认为,尽量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不变应万变。即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计算侧面积的直接条件是底面周长和高;圆柱的底面是圆形,计算圆的面积的直接条件是半径。当然,涉及解决具体的问题,我们就要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2.3 圆柱的认识

1. “圆柱的体积”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的基本特征,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等基础上进行的,是今后学习“圆锥的体积”的基础。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从而引发自主探究,最后获取知识的新方式来代替教师讲解的老模式,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推导公式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练习时间少,练习量少,要注意把控。

2.4 圆锥的体积

1. 假设和猜想是科学的天梯,是科学探究的重要一环。任何发明创造我想都是离不开假设和猜想的。基于这样的认识,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借助教具和学具,让学生充分观察“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后,再大胆猜想它们的体积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关系?这样设计,事实证明不仅仅是能够培养学生的猜测意识,更重要的是充分调动了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大家探究的欲望强烈,为本节课的成功教学奠定了基础。

2. 数学不仅是思维科学,也是实验科学,通过观察猜想,实验操作得到数学结论,这种形式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最基本形式。教学中,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得出结论:圆锥的体积

Sh。是与这个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总结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V=1

3

2.5 整理与练习

1. 在设计这节复习课时,先指导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多数学生整理得都比较完整,说明学生已形成了能力。学生掌握了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后,还要强化教材的重点。在复习圆柱和圆锥特征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说一说圆柱的特征,互相补充,学生说不到的,教师再进行补充。这样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对立体图形的特征有了进一步明确的认识,学生更进一步形成了空间观念。对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又是本单元的另一个难点。复习时,先让学生重温几个最基本公式的推导过程,进一步理解公式形成的过程,进而达到流利地复述,增强记忆

Sh,其中侧重让学生流利地复述圆柱侧面积、的效果。如:S侧=Ch,S表=S侧+2S底,V柱=Sh,V锥=1

3

体积,圆锥体积等公式的推导过程,这样学生在整理复习中就抓住了教材的重点。

2. 为了深化这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时,注意提供给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参与探索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其中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关系,应让学生在经历试验探究过程中获取,改变只通过演示得出结论的做法。

3.1 解决问题的策略

1.教学本部分要强调独立进行,让学生在直观图形的启发下,独立进行转化。

2.通过唤醒学生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已有经验,引入“转化”策略的学习,做好教学的衔接与迁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练习五

1.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确定的课程目标之一,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落实这一目标,策略因有了思维的层层渗透与逐步深入而使学生印象深刻,它不再是可有可无的摆设,而是深入到学生的意识中,为策略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成了策略的一部分。

2. 新课程标准指出:努力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通过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使我更加明白了“数学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数学的学习,对学生来说,能使其终身受用的,绝不仅仅是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获得是更重要的。

4.1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1. 利用学生的原有经验以及这一内容在教材整体中的作用在前设计中尽力做到缩小学生的朴素认识与数学概念之间的差距。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有自己的朴素认识。但是,这一认识是感性的、概括的、模糊的,只能是基于自身经验的理解,不能清楚地用数学的语言描绘变化的关系。而数学上的图形放大与缩小则是指按一定比例放大与缩小,它是一种定量的刻画。这一差距正是我们进行教学时需要加以利用的。

2. 做到重视放大与缩小的比的理解。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述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过程,我觉得按什么比放大与缩小比较难理解。通过教学,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学生脑中并不是一片空白,他们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当学习之舟泊在学生的已有海域之上就会激起探究的激情,掀起思维的浪花。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会使作为老师的我领略更多的精彩。

4.2 比例的意义

在学生学过比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比例认识的教学。先教学比例的意义,再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并根据这个基本性质教学解比例。我在教学这部分知识的时候,通过复习求比值,找出比值相等的比,为教学比例的意义做好铺垫工作,然后再通过例题,得出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从而概括出比例的意义,再利用比例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4.3 比例的基本性质

1. 在学生认识比例的基础上,再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并根据这个基本性质教学解比例。首先引导学生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时,我让学生看书自学,然后让他们自己说说比例里各部分的名称。进而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探究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创设探究空间,经历探索过程,得出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我大胆地组织学生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用新鲜有用的教学资源,我通过引导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行有效的探究,体验了探究的成功。

4.4 比例尺

1. 让数学在生活情境中建构。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应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把数学还原于生活,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亲切,体会到数学知识能切切实实地解决生活问题,这样才能提升数学的内在魅力。

2. 让数学在学科整合中滋养。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当我们把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提炼与加工,上升为数学问题去研究的时候,这时我们所关注的仅仅是其数学方面的因素,而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干扰。当我们认识清楚这个数学问题以后,又使其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学过的各方面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实现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

4.5 面积的变化

1.发现规律需要过程,三项活动体现出“初步感知—研究发现—理解应用”的过程,学生不仅获得知识,也发散了数学思维。

2.通过实践活动,对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有更清楚的认识,进一步明白这里的比是相应边的长度比,不是图形的面积比。计算面积时必须细心,防止错误。

5.1 确定位置

1.本节课涉及的知识技能比较多,学生学习和掌握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最好有针对性地安排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

2.在平面图上画出位置时,还要提醒学生在射线上找到准确的位置后,可以用一个圆点表示并在旁边标注。

3.有的学生在描述时可能有多种方法,这些描述都清楚地说出了李伟上学行走的路线。

5.2 练习九

1. 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本节课我渗透了函数思想、一一对应思想、符号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这些思想方法不用告诉学生,但教师心中有数。在小学数学课中都应该渗透哪些数学思想需要我们去学习和思考。

2. 力图以现实的题材呈现有关内容,以有趣的、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呈现位置确定的内容,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确定物体位置的方式、方法多样性,并能比较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中确定位置的重要性、必要性,并思考有关确定位置的方法。

6.1 正比例的意义和图像

1. 学习方式的一点点转变,带来学习效果的一大块进步。要改变以往接受式的学习,多给学生探索、动手操作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探索中自主发现规律。实践表明,学生喜欢动手操作,喜欢有挑战性的问题,能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在正比例的练习中,学生都能够用除法去验证结果是不是一定的,从而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可见教学效果非常好。

2. 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放慢学习速度,有助于概念的理解。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正比例意义一课包含的难点很多,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的图像都是教学的难点,如果把这些知识都集中在一堂课中,学生囫囵吞枣,理解得不深不透。本节课把教学目标定位于正比例的意义,并且在发现规律上重点着墨,看起来好像是浪费了很多时间,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已经深刻理解了重点词“相关联的量”“比值一定”的含义,为后继学习扫清了障碍。

6.2 反比例的意义

1.学生有了前面学习正比例的基础。正比例与反比例在研究意义的时候存在一定的共性,有利于学习。

2.对正反比例意义的对比,加强了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区别不同的概念,巩固了知识。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从身边的现实生活中发掘素材,组织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起了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自主探究新知创设了现实背景并激发了积极的情感态度。

6.3 大树有多高

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所学的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本节课在此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首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合作、讨论、交流、归纳、分析的过程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融为一体。课堂总结不但关注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且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了学生的情感,还把课堂中的知识延伸到生活中,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卷尺的使用、测量大树时,树根那么大应该从哪里测量。如果我再上这一课,我会先教学生卷尺的使用,还会教学生测量是从树影子的那边树根量。竹竿放的位置是和树根在同一直线上。

7.1 数的认识

1. 这部分内容知识点很多,数的意义、数的分类、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改写和省略、数的大小比较等,学习数学离不开数,天天又在用着各种数,这部分知识已经成为学生数学中的根基,尽管有的内容学习时间距离现在较远,但也应该比较容易回想起来。为了提高复习效果,我课前让学生自己复习整理小学阶段学过的数,准备课上汇报梳理,形成知识体系,再结合每个知识点进行有目的的练习。

2. 复习课是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回顾,同时对已经学习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课堂上首先是对知识点进行回顾后马上进行独立自主的练习,最后再根据反馈的情况再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力争做一条会一类。这样做以后,我感觉学生作业的错误明显减少了,看来,复习课仍然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中来,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7.2 数的运算

1. 数的四则运算是数学中很多其他运算的基础,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目标,在加减乘除这几种运算基本掌握的前提下,学生进行混合运算,首先应注意的就是运算顺序的问题,教师应告诉学生这几种运算可以分成二级:其中加减是第一级运算;乘除是第二级运算。

2. 小组讨论四则运算法则后,教师应提醒学生牢固掌握混合运算的几项规定,在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学生平时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学生在运算上出现的问题。学生在运算符号多的时候容易出错,需要进行针对性讲解。

7.3 式与方程

1. 突出复习的整体结构。复习中采用提纲的方式,突出复习内容的整体结构。这个整体结构不但呈现了复习的全部内容,还沟通了这些内容的内在联系,使复习的内容更加系统化。提纲还反映了知识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生按照这样的线索进行复习,把每块复习的知识装入提纲这样的知识系统中,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这些内容的掌握水平。

2. 突出学生在整理知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课前布置前置作业,通过学生完成前置作业来整理“式与方程”的知识,虽然有部分学生不能完整地整理所学知识,但仍可对某部分知识进行简单的整理,通过这种整理知识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学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的基础上,教师再综合学生整理的知识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复习内容,这样突出学生在整理知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复习效果。

7.4 正比例和反比例

比和比例的概念性知识点有很多,而且这些知识点之间有联系。因此,在教学设计上,采取用联想方法,从一个知识点出发,引导学生联想,把有关知识点串联成线。由此,引出比的概念和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引出比例概念,再引出正比例、反比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有序联想,沟通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7.5 图形的认识测量(二)

本节课是将小学阶段学习的平面图形集中进行初步复习,内容涵盖了平面图形的方方面面,因此本节课的复习容量极大。从学生来看,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己进行整理复习的能力,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将分散的知识归纳,并将那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在一起,形成良好的网络知识结构。

7.5 图形的认识测量(三)

1. 由于是复习课,所含知识广,范围大,时间有限,复习知识时在知识的运用上,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可能深度不够,如何突出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我今后教学应注意思考的问题。

2. 本节课是将小学阶段学习的立体图形集中进行初步复习,内容涵盖了立体图形的方方面面,因此本节课的复习容量极大。从学生来看,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己进行整理复习的能力,因此我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将分散的知识归纳,并将那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在一起,形成良好的网络知识结构。

7.5 图形的认识测量(一)

1. 由于是复习课,所含知识广,范围大,时间有限,复习知识时在知识的运用上,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可能深度不够,如何突出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我今后教学应注意思考的问题。

2. 在教学设计上,采取用联想方法,从一个知识点出发,引导学生联想,把有关知识点串联成线。

7.6 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

1.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这是一堂集欣赏美与动手操作为一体的综合实践课,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因此,本课的教学我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在理解中创新,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为主。

2. 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感受到,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课,它将和精彩的生活共同演绎

数学文化以及数学图形的美丽。“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数学提供了一种精确简洁通用的科学语言,数学语言正是以它的结构与内容上的完美给人以美的感受。”

7.7 统计与可能性

1. 复习统计的知识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例子展开讨论。重点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体会数据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各种数据收集、记录和整理方法的特点及作用;不仅要让学生回忆学过了哪些统计图,更要引导学生结合实例说说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

2. 注意适时、准确的复习评价。及时进行复习评价,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程度、窥视学生的解题思维心理、准确把握复习节奏。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评价相结合,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缺陷,校正思维歧途,增强运用能力;特别是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尽可能多地暴露掌握知识的残缺点,捕捉、收集、整理其错误,并研究其错因,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7.8 制订旅游计划

1. 充分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课程理念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数学教学必须走进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机会,通过好的情境去启迪他们的智慧,才能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

2. 努力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这节课,我注重提倡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体验,用自己的方法来发现、创造。当学生提出解决的方案时,都能给充分的肯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各小组发表的方案,体现了策略的多样性,在一次次的肯定中,学生得到激励,进而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

7.9 绘制平面图

1.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交流、思考、独立解决,比较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团结友爱的精神品质;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在比较、分析、观察和思维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决策能力。

新苏教版小学6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完整版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改版后)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四单元比例 第五单元确定位置 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七单元总复习 1.数与代数 2.图形与几何 3.统计与可能性 4.制订旅游计划 5.绘制平面图

教学计划 1、学生基本情况:48 人,其中男生25 人,女生23 人,上学期及格人,占%,优秀/ 人,占/ % ,班平均分,其它情况: 六(5)班共有48名学生,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2、教育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经常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四有新人”。 (2)智育目标:期评及格率达到100 %,优秀率达到/ %,班平均达到/ (小学对优秀率,班平均不提目标要求) (3)基本技能: ?动手操作能力 ?应用分析能力 (4)单元考试7 次 (5)作业批改:详批/ 次,略批/ 次,查/ 次(详、略主要指作文批改、其余学科均为详批) 3、知识体系及其重点难点: 1、扇形统计图 2、圆柱和圆锥 3、解决问题的策略 4、比例 5、确定位置 6、正比例和反比例 7、总复习

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 教 学 反 思 福和希望小学:匡俊

第一周 《位置》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出发,让学生在口述“第几组几个”的练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让学生从习惯上培养起先说“列”后说“行”的习惯。然后再过度到用网格图来表示位置,让学生懂得从网格坐标上找到相应的位置。这样由直观到抽象、由易到难,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

第二周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分数乘整数、分数乘整数这两堂课,我都注重从生活引入,并通过直观的线段图、折纸等方式让学生理解算理。课中,我能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以记忆法则、机械训练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参与到算理的探讨、运算规律的归纳中来。

第三周 《分数乘法简便运算》教学反思: 本节课本只是一节计算课,但我不想应用传统的讲授法来告诉学生,整数乘法的运算同样适用分数,然后按部就班的教学例题,强制性地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教法来解题。我认为这样的教学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因而这堂课我设计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放手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再利用四人学习小组相互探讨,利用实例进行验证,最后在班级这个大氛围内最后验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辅助性的导,包括后面例题的教学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本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都充分地得到了激发。

第四周 《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反思: 例2和例3都是在理解和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学习解决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教学中,我依然依据教学例1时教给学生的解答步骤进行分析解答,找出单位“1”,并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紧扣线段图,直观地理解题意,并引导学生从数量和分率两方面入手,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但本堂课,老师讲解的部分似乎多了一些,留给学生讨论、练习的时间稍为稀薄。

六年级数学下册毕业考试卷及答案

六年级数学毕业测试题 一、填空。(2分×10=20分) 1. () ()6 =20=75: %=30÷( )=( )折 2.南、北为两个相反方向,如果+6m 表示一个物体向北运动6m ;那么-66m 表 示这个物体向( )运动( )m ,物体原地不动记作( )m 。 3.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底和高成( )比例;圆锥体的高一定,体积和底面积 成( )比例。 4.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3000000;图上距离3cm 的距离表示实际( )km 的 ( 距离,如果实际距离是150km ,在这幅图上应画( )cm 。 5.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它们的体积差是243dm ;那么它们的体积和是 ( )。 6.六(1)班有56人,至少有( )名同学同一月生。 7.甲数的40%是乙数的7 4 ,已知乙数是140,甲数是( ) 8.如果8a=12b ;那么a:b=( ):( );a:12=( ):( )。 9.一个比例的两内项互为倒数,其中的一个外项是7 9,另一个外项是( )。 10.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体积相等,高也相等;圆柱的底面积是152cm ;圆锥的 【 底面积是( )平方厘米。 二、仔细推敲,判断对错(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分×6=6分) 1.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 ) 2.半径是2CM 的圆,周长和面积相等。 ( ) 3.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成正比例。 ( ) 4.如果两个分数的值相等,那么它们的分数单位也相等。 ( ) 5.圆锥的半径扩大2倍,体积也扩大2倍。 ( ) 6.( 7.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的积一定是2的倍数。 ( ) 三、认真辨析,合理选择(填正确答案前的序号)。(1分×6=6分) 1.在-5,-,0,-这四个数中,最大的负数是( )。 A.-5 B.- D.- 2.一根木头锯成3段需要12分钟,照这样计算,锯成6段需要( )分钟。 3.甲、乙两个圆柱的体积相等,如果甲圆柱的底面直径扩大2倍,乙圆柱的高扩 大3倍;那么这时甲。乙两个圆柱体积的大小关系是( )。 & A.V 甲>V 乙 B.V 甲=V 乙 C.V 甲

小学六年级数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数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数学反思篇1 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所以我在新课导入时,就由学生们经常接触到的自行车为切入点,农村的学生很多都是骑自行车上学的,对 自行车学生们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就创设了为女儿买自行车的情境。通过猜测我买的自行车多少钱,与原价对比,从而引出了打折。然 后再进一步探究,打折究竟是怎么回事,并用所了解的知识来解决 实际问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所投入最多的地方就是创设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情境。如:去商场买衣服,打七折;去菜场买 菜的情境;去两家商店买彩笔;当小经理,设计打折广告等。其中, 去菜场买菜的情境,是农村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但是在农村买 菜量多时,经常说的就是全包了,这样买就很便宜的,也就是多买 少算了。以此,我联想到这就是相当于打折了,只是没说“打折” 这两个字而已。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但是,课 后自我反思,这样的设计是不是有了点牵强呢? 小学六年级数学反思篇2 (1)、.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中发展。教学时就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这样才能充 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百分率时,我应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 的方法,小组交流,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说生活中的百分率,说出它 们的意义,更好的理解百分率的概念。并且让他们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知识。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有许多数学知识,以促进他们更 好的学习数学。 (2)、.精心设计练习环节,让学生感觉到学数学的乐趣。练习这一环节中设计了让学生根据班级同学情况编一道百分数应用题的开 放练习,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学生所提的问题就不再像许多课本 上或课外练习书上常看到的“男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女生占全班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毕业总复习知识点

自然数 第一部分 数和数的运算 (一)整数 1.自然数、负数和整数 (1)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是最小的自然数。 1是自然数的基本单位,任何一个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1组成。 0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2)正数、负数:负数和正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正整数(1、2、3、4 (3)整 零 (0) 负整数(-1、-2、-3、-4……) 2、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3、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4、数的整除 :整数a 除以整数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 就说a 能被b 整除,或者说b 能整除a 。 (1)如果数a 能被数b (b ≠ 0)整除,a 就叫做b 的倍数,b 就叫做a 的约数(或a 的因数)。 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如: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约数。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 因数是它本身。 例如:10的约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10。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如: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4)被2整除: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被5整除: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 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被3整除: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被9整除: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

扇形统计图 上课时间:月日课型:新授课总课时编号:01 教学内容:教科书六年级下册1—2页例题1和“练一练”,练习一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实例认识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数据特点。能联系百分数意义,对扇形统计图的数据做简单分析,并能根据扇形统计图进行简单计算。 2、使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能根据统计图的数据做出解释和判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扇形统计图的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扇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扇形统计图的数据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旁注 一、据案自学 1.知识准备 (1)我们以前学过了____________统计图、__________统计图。 (2)能清楚的知道数量的多少是__________ 统计图。 (3)既能清楚的知道数量的多少,还知道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这是______统计图。 2.阅读课本例1 3.整个圆表示我国的陆地__________,每个扇形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知道这种图形叫____________统计图。一、回顾复习,揭示课题 1.师:说一说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及统计图的特点。 2.出示例1扇形统计图 检查课前自主学习内容。 提问:你知道这样的统计图叫做什么统计图吗?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揭示并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 二、交流展示,学习新知 3、提问:观察扇形统计图,你了解到什么? 师:相机说明整个圆代表我国陆地总面积。 师:问怎样从图中看这样的信息。生:学生可能提出山地面积最大,丘陵面积最小。 师:让学生说说怎样比较出来的,4、提问:通过对扇形统计图的观察交流,你能说说扇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数据吗?它有什么特点?生回答,师(板书: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关系) 5、提问:我国陆地总面积是多少?学生计算,并且完成书上表格。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6篇完整版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一):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转折点。务必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氛围。但是,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0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老师讲课的时候务必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 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最令我烦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原因较多,也是比较复杂的,我个人认为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也是很关键的。于是我在教学设计中不断的反思,上课前认真准备,同时我还用心的透过其他途径来完善自己的每一节课堂教学。 对于优生,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务必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明白你在讲哪儿,对他们来说心不在焉,要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要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让他们自己觉得有期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下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期望提高的。除了这些之外,作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和声细语,营造一种简单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讲课时不管你多生气,多着急,在给学生讲课时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讲解。永远记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他喜欢你才会愿意学这门学科。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所任教的三年级学生,学习上困难比较大的学生较多,在教学中,我细心观察了学习吃力、成绩始终不能有较大进步的学生,我发现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一个努力、尝试、多次失败的过程。基于此,在教学中我试着运用了失败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这一问题。学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了的培养、提高。只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心理训练,养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烦、不怕失败、敢于挑战,定能使学生学有所成。主要采取了下列措施: (1)在班中实行帮教活动,每一个学困生都找到一个学习优秀的好朋友来每一天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辅导和考试,教师定期进行抽查。 (2)我作为数学教师每一天的工作计划中就有关于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3)学困生自己制定出具体的学习目标,以不断促使自己努力。 在今后教学中,我必须要真正让学生在主体用心参与、操作、交流、动脑、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概念

第一单元: 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就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的数量占另一个数的 百分之几。计算中遇到除不尽的,一般保留三位小数,即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2、甲数比乙数多百分之几?就是求甲数比乙数多的部分占乙数的百分之几。 (甲数-乙数)÷乙数=多的百分之几或甲数÷乙数-100% 多的数量÷单位“1”的量=多百分之几(多的分率) 乙数比甲数少百分之几?就是求乙数比甲数少的部分占甲数的百分之几。 (甲数-乙数)÷甲数=少的百分之几或100%-乙数÷甲数少的数量÷单位“1”的量=少百分之几(少的分率) 3、应缴纳营业税=营业额×税率要花的钱=物体本身的价钱+购置税 4、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利息税=利息×利息率 实得利息=应得利息-利息税=应得利息-利息×利息率=利息×(1-利息率) 应得利息是税前利息,实得利息是税后利息。 5、利息=本金×年利率×年数年利率=利息÷本金÷年数 6、教育存款、国债不交税。 7、几折表示十分之几,表示百分之几十;几几折表示十分之几点几,表示百分之几 十几。 8、原价×折扣=现价现价÷原价=折扣现价÷折扣=原价 9、几成表示十分之几表示百分之几十;几成几表示十分之几点几,表示百分之几十 几。 第二单元: 1、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底面。周围的面叫做侧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2、圆柱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的,底面是大小相等的两个圆,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展开后是个长方形。 3、沿着圆柱底面平行的方向把圆柱切开,切面是圆形,与底面的大小相等。 4、沿着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切面是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高,宽是底面圆形的直径。 5、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形,侧面展开是个扇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6、圆锥只有一条高。圆柱有无数条高。 7、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什么图形?这个图形的各部分与圆柱有何关系?(圆 高 (1)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后一般得到一个长方形。 (2)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3)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 所以: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4)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后还可能得到一个正方形。 正方形的边长=圆柱的底面周长×圆柱的高。 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 案场各岗位服务流程 销售大厅服务岗: 1、销售大厅服务岗岗位职责: 1)为来访客户提供全程的休息区域及饮品; 2)保持销售区域台面整洁; 3)及时补足销售大厅物资,如糖果或杂志等; 4)收集客户意见、建议及现场问题点; 2、销售大厅服务岗工作及服务流程 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 班前阶段1)自检仪容仪表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进入工作区域 2)检查使用工具及销售大厅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登记并报告上级。 班中工作程序服务 流程 行为 规范 迎接 指引 递阅 资料 上饮品 (糕点) 添加茶水 工作 要求 1)眼神关注客人,当客人距3米距离 时,应主动跨出自己的位置迎宾,然后 侯客迎询问客户送客户

注意事项 15度鞠躬微笑问候:“您好!欢迎光临!”2)在客人前方1-2米距离领位,指引请客人向休息区,在客人入座后问客人对座位是否满意:“您好!请问坐这儿可以吗?”得到同意后为客人拉椅入座“好的,请入座!” 3)若客人无置业顾问陪同,可询问:请问您有专属的置业顾问吗?,为客人取阅项目资料,并礼貌的告知请客人稍等,置业顾问会很快过来介绍,同时请置业顾问关注该客人; 4)问候的起始语应为“先生-小姐-女士早上好,这里是XX销售中心,这边请”5)问候时间段为8:30-11:30 早上好11:30-14:30 中午好 14:30-18:00下午好 6)关注客人物品,如物品较多,则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如拾到物品须两名人员在场方能打开,提示客人注意贵重物品); 7)在满座位的情况下,须先向客人致歉,在请其到沙盘区进行观摩稍作等

待; 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 班中工作程序工作 要求 注意 事项 饮料(糕点服务) 1)在所有饮料(糕点)服务中必须使用 托盘; 2)所有饮料服务均已“对不起,打扰一 下,请问您需要什么饮品”为起始; 3)服务方向:从客人的右面服务; 4)当客人的饮料杯中只剩三分之一时, 必须询问客人是否需要再添一杯,在二 次服务中特别注意瓶口绝对不可以与 客人使用的杯子接触; 5)在客人再次需要饮料时必须更换杯 子; 下班程 序1)检查使用的工具及销售案场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记录并报告上级领导; 2)填写物资领用申请表并整理客户意见;3)参加班后总结会; 4)积极配合销售人员的接待工作,如果下班时间已经到,必须待客人离开后下班;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今年,我教学六年级数学课。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力求使教学结构贴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注意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培养创新意识,更注重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的改革主要体此刻课堂及课余时间上,在课堂上我注重加强潜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而课余时间则注重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将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根据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收到了必须的效果。 一、加强口算的学习。透过课前的3分钟的口算练习,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透过他们自己喜爱的方式来练习,还不定期的举行“速算手”比赛,激发他们的用心性。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对于笔算也进行了提高和帮忙。 二、加强四则运算的练习。由于学生计算潜力较差,且又粗心马虎,我在原有知识及对法则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多加强巩固练习,防止学生因粗心大意而计算出错。在教学之外,我让学生天天练几道计算题。计算题中还包括简便计算,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练习,学生的四则计算潜力有了明显提高。 三、应用题一向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对于这个班的状况,更是个性,绝大部分学生的应用题的理解潜力都差。针对这一状况,我让学生多练、多想、多问,多说、从量到质,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潜力,学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惧怕应用题了。

四、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体会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又蕴涵着数学问题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解决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五、为了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我还设计了一些带有必须的难度的练习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以便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数学潜力。 通过以上方法措施的实施,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得到了提高,但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根据学生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成绩。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毕业模拟试卷及答案

精品资料 小学六年级学业水平调研考试模拟 数学试卷 班级_____ 姓名_____ 成绩____ 一、认真思考,我能填。(20分) ⑴25 2 吨=( )吨( )千克。 6800毫升=( )升 ⑵用1、2、3、6这四个数写出两道不同的比例式是( ) ⑶ () 8 =( )÷60=2:5=( )%=( )小数 ⑷比40米多25%是( )米。40米比( )米少20%。 ⑸41:5 2 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 ⑹大小两个圆的周长比是5:3,则两圆的面积比是( )。 ⑺b a =c ,若a 一定,b 和c 成( )比例;若b 一定,a 和c 成( )比例。 ⑻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比圆锥多18立方分米,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⑼在比例尺是20:1的图纸上,量得图上零件是20厘米,零件的实际长度是( )厘米。 ⑽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是3厘米,体积是9.42立方厘米,这个圆锥的高是( )厘米。 二、仔细推敲,我能辨。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5分) 1、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3 1 。 ( ) 2、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也一定相等。 ( ) 3、在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除以两个外项的积,商是1。 ( ) 4、图上1厘米相当于地面上实际距离100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 100 。( ) 5、把10克的农药溶入90克的水中,农药与农药水的比是1:9。 ( ) 三、反复比较,我能选。(10分) 1、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 )。 A.圆 B.扇形 C.三角形 D.梯形 2、一个圆柱与圆锥体的体积相等,圆柱的底面积是圆锥体的底面积的3倍,圆锥体的高与圆柱的高的比为( )。 A. 3:1 B. 1:3 C.9:1 D.1:9 3、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 A .圆形 B .正方形 C .长方形 4、甲乙两地相距170千米,在地图上量得的距离是3.4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A 、1:500 B 、1:5000000 C 、1:50000 5、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按1:4的比例尺放大后它的面积是( )。 A 、48平方厘米 B 、96平方厘米 C 、192平方厘米 四、想清方法,我能算。(28分) 1、直接写出得数。(8分) 41-51 = 6-3.75= 6-107= 0.32= 32÷6= 7×71÷7×71= (41+81 )×4= 52÷51=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12分) ①3.6+2.8+7.4+7.2 ②(14 +16 +5 12 )×36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知识点一、“求数A比数B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分解题目:已知条件:数A、数B;求:两数差的百分数 解题方法:(大数-小数)÷单位“1” 例1: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解: (实际造林-原计划造林)÷原计划造林 ( 20 - 16 )÷ 16 =25% 答: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25%。 例2: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解: (实际造林-原计划造林)÷实际造林 ( 20 - 16 )÷ 20 =20% 答: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少20%。 知识点二、“数A比数B多(少)百分之几,求数A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分解题目:已知条件:数B、两数和(差)的百分数求:数A(非单位“1”) 解题方法:数B×(1+百分数)——两数和的方法数B×(1-百分数)——两数差的方法 例1: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25%,实际造林多少公顷? 解析:从题目“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25%”中,可以看出“数A”是“实际造林”,“数B”是“原计划造林”,“两数和的百分数”是“25%”。根据公式可以得到: 数B×(1+百分数) 16 ×(1+25%) =20(公顷)答:实际造林20公顷。 例2:东山村去年实际造林20公顷,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20%,原计划造林多少公顷? 解析:从题目“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20%”中,可以看出“数A”是“原计划造林”,“数B”是“实际造林”,“两数差的百分数”是“20%”。根据公式可以得到: 数B×(1-百分数) 20 ×(1-20%) =16(公顷)答:原计划造林16公顷。 知识点三、“数A比数B多(少)百分之几,求数B是多少?” 分解题目:已知条件:数A、两数和(差)的百分数求:数B(单位“1”) 解题方法:数A÷(1+百分数)——两数和的方法数A÷(1-百分数)——两数差的方法 例1: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比实际造林少20%,实际造林多少公顷? 解析:从题目“比实际造林多25%”中,可以看出“数A”是“原计划造林”,在“比”之前省略了,“数B”是“实际造林”,“两数差的百分数”是“20%”。根据公式可以得到: 一个数÷(1-百分数) 16 ÷(1-20%) =20(公顷)答:实际造林20公顷。 例2:东山村去年实际造林20公顷,比原计划多25%,原计划造林多少公顷? 解析:从题目“比原计划多25%”中,可以看出“数A”是“实际造林”,在“比”之前省略了,“数B”是“原计划造林”,“两数和的百分数”是“25%”。根据公式可以得到: 一个数÷(1+百分数) 20 ÷(1+25%) =16(公顷)答:原计划造林16公顷。 知识点四、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分解题目:求应纳税额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解题方法:应纳税额=收入额×税率 例1:星光书店去年十二月份的营业额是6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个书店去年

六年级数学总结与反思

六年级数学总结与反思 六年级数学总结与反思担任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但本次真的感到诸多的不同和困惑.“困而不谋则穷,穷而不战则亡”必须改变了。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在很多方面进行了创新和改进,较为成功的是抓着要点重点来发挥学生的思维与综合应用。 在教学中,虽然想了很多的办法,但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尽管在后进生身上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从学习成绩上看,只是略有进步或进步的幅度小,和我们的预想有些差距。 2、部分学生不善于动脑思考,不会举一反三,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较普遍,因此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差或方法少。表现为:考试时对老师讲过的题目会做,题目稍加灵活变化就无从下手;较复杂的应用题不善于综合性的运用知识解答或借助画线段图帮助理解、分析题意来解答; 3、部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培养起来。 少部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还没有养成。 少部分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还没有养成。这也是让我们非常头疼的问 题,有些简单的问题往往由于审题不细导致出错。。

少部分学生良好的检查习惯还没有养成。他们做完了题不知道检查, 不会检查,明明错误在眼皮下却看不出来;有的学生是懒的检查。 4、我们在教学中还有不够细致全面的地方。 针对出现的问题,我认真的进行了思考: 1、后进生之所以很难取得大的进步,主要是他们遗忘知识特别快,可能你早上刚教过的内容到下午他就忘记了。有的今天的学会了,可是过几天他又遗忘了,到最后综合练习的时候,堆积的知识太多了,补不过来。 2、部分学生不善于动脑思考,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原因除了个别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思想懒惰以外,和我们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有一定关系。有时担心学生不理解的知识,往往要讲的多一些,这样留给学生思考、质疑 的时间就少了,时间一长,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就不那么强烈了。 3、优秀的学习习惯没有培养起来不是一两天的事,有些是家庭教育造成的,有些是学校教育造成的。但是一些审题的方法、计算的技巧等教师还是应该随时 教给学生的,要强调扎实。 通过反思和查阅相关的书籍,我认为除了继续沿用以前

六年级下册数学毕业总复习知识点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第一部分数和数的运算 (一)整数 1、自然数、负数和整数 (1)、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 1 , 2 , 3……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 有,用0表示。0是最小的自然数。1是自然数的基本单位,任何一个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1组成。 0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2)、负数:负数和正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正整数(仁2、3、4、……?自然数 ⑶整数- 零(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I负整数(-1、-2、-3、-4……) 2、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3、数位: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4、数的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工0 ),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 说b能整除a 。 (1)如果数a能被数b (b丰0 )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女 口: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约数。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例如:10的约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10。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女口: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没有最大的倍数。 (4)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5)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6)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7)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8)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9)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最小的偶数是0.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最小的奇数是1 (10)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最小的质数是2 100 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 67、71、73、79、83、89、97。 (11)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 例如4、6、8、9、12都是合数。 (12)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夕卜,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如果把自然数按其约数的个数的不同 分类,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 (15)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例如 15=3X 5, 3和5叫做15的质因数。 (16)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例如:把28=2X 2 X7 (17)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例如:12的因数有 1、2、3、4、6、12; 18 的因数有1、2、3、6、9、18。 其中,1、2、3、6是12和1 8的公因数,6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18)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有下列几种情况: ①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②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③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 ④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 一、扇形统计图的意义: 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因此也叫百分比图)。 二、常用统计图的优点: 1、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3、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楚的反映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三、扇形面积的大小表示的意义: 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圆心角越大,扇形越大。(因此扇形面积占圆面积的百分比,同时也是该扇形圆心角度数占圆周角度数的百分比。)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知识点一:圆柱、圆锥的认识 相关概念: ①圆柱由一个上底面、一个下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上下底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 ②圆柱的高:上下底面之间的距离。圆柱有无数条高,每条高相等。 ③圆锥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底面是一个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 ④圆锥的高:圆锥的定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圆锥只有一条高。 知识点二: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理解掌握: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有可能是长方形,也有可能是正方形。 ①假如是长方形,那么长方形的长a,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C,宽b就是圆柱的高h。 长方形的面积 S=a×b=C×h=2πr×h=2πrh,就是圆柱的侧面积。 ②假如是正方形,那么正方形的边长a既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C,也等于圆

柱的高h,也就是说底面周长和高相等。 正方形的面积 S=a×a=C×h=2πr×h=2πrh,就是圆柱的侧面积。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公式=Ch或者=2πrh或者=πdh 知识点三: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理解掌握: 圆柱的表面积由一个侧面加上两个底面组成,计算方法是S表=S侧+2S底,因为S侧=Ch,S底=πr2,所以S表=Ch+2πr2 =2πrh+2πr2 用乘法分配率得圆柱的表面积公式 =2πr(h+r) 例1:一个圆柱形的罐头盒,高是12.56厘米,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做一个这样的罐头盒需要多少铁皮? 解析:本题中罐头盒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说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都等于12.56厘米,可以根据圆的周长公式C=2πr,把r先求出,最后再用圆柱的表面积公式。 解:12.56÷3.14÷2=2(厘米) 2×3.14×2×(12.56+2)=182.8736平方厘米 答:做一个这样的罐头盒需要182.8736平方厘米铁皮。 知识点四: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理解掌握: 利用我们以前学过的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长方体=S底×h,可以得到圆柱的体积公式V圆柱= S底×h,长方体的底面积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而圆柱的底面积是圆。 相关公式:①已知半径和高,V圆柱=πr2h ②已知直径和高,V圆柱=π(d÷2)2h ③已知周长和高,V圆柱=π(C÷2π)2h 难点解析: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n份,切开后平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得到的结论:圆柱的底面周长等于长方体的两条长的和; 圆柱的半径等于长方体的宽; 圆柱的高等于长方体的高; 圆柱的体积等于长方体的体积;

【通用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毕业考试卷及答案

六年级数学毕业测试题 一、填空。(2分×10=20分) 1.() ()6=20=75:%=30÷( )=( )折 2.南、北为两个相反方向,如果+6m 表示一个物体向北运动6m ;那么-66m 表 示这个物体向( )运动( )m ,物体原地不动记作( )m 。 3.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底和高成( )比例;圆锥体的高一定,体积和底面积 成( )比例。 4.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3000000;图上距离3cm 的距离表示实际( )km 的 距离,如果实际距离是150km ,在这幅图上应画( )cm 。 5.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它们的体积差是243dm ;那么它们的体积和是 ( )。 6.六(1)班有56人,至少有( )名同学同一月生。 7.甲数的40%是乙数的7 4 ,已知乙数是140,甲数是( ) 8.如果8a=12b ;那么a:b=( ):( );a:12=( ):( )。 9.一个比例的两内项互为倒数,其中的一个外项是7 9 ,另一个外项是( )。 10.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体积相等,高也相等;圆柱的底面积是152cm ;圆锥的 底面积是( )平方厘米。 二、仔细推敲,判断对错(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分×6=6分) 1.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 ) 2.半径是2CM 的圆,周长和面积相等。 ( ) 3.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成正比例。 ( ) 4.如果两个分数的值相等,那么它们的分数单位也相等。 ( ) 5.圆锥的半径扩大2倍,体积也扩大2倍。 ( ) 6.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的积一定是2的倍数。 ( ) 三、认真辨析,合理选择(填正确答案前的序号)。(1分×6=6分) 1.在-5,-0.5,0,-0.01这四个数中,最大的负数是( )。 A.-5 B.-0.5 C.0 D.-0.01 2.一根木头锯成3段需要12分钟,照这样计算,锯成6段需要( )分钟。 A.24 B.20 C.30 D.36 3.甲、乙两个圆柱的体积相等,如果甲圆柱的底面直径扩大2倍,乙圆柱的高扩 大3倍;那么这时甲。乙两个圆柱体积的大小关系是( )。 A.V 甲>V 乙 B.V 甲=V 乙 C.V 甲

2017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一、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61名学生,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由于本班两极分化较大,有个别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基础又不扎实,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如等同学成绩粗心,马虎,而且学习态度较差,对提高全班整体成绩有比较大的难度。郑鑫雨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初步学会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的数据,会对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3、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比例尺,会看比例尺,会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关系解应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解比例。 2、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 3、使学生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计算。 4、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并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统计表。 6、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简单方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 1、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制作一些简单的统计图。 3、使学生会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 4、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通过“同一个知识点的不同方式的组织教学”的比较发现,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也截然不同。这说明教师在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不 得不值得反思。数学它的学科特点就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及严密的 逻辑性,而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较差。一般学生学起数学来就会普 片感到比较抽象。所以我们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通过单 一的讲授的形式来灌输知识,而应该多角度多方面的去寻找数学知 识与日常生活的应用联系的纽带。也就是说要充分的把数学知识与 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自己亲身体会过的或亲 自看到过的情境过程中主动学习。数学的学习是让学生经历一个应 用实践来检验认识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经验出发, 经过自己的思考,概括或发现有关数学结论的过程。例如在教学 《圆的周长的定义》时,我亲自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医院院子里的 圆形花坛边缘走一圈。这样学生就会把圆的周长这个定义理解并掌 握掉,并让学生与先前学习过的围成长方形、正方形的线段进行比较,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而先前学习过的所有四边形及三 角形都是由直线围成的平面图形,如果要求圆的周长学生就会知道 求的是围成圆的曲线的总长。再如,教学《圆柱表面积的实际应用 问题》时,在计算时学生最容易犯得一个共同错误就是把两个底面 积与一个侧面积相加。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求的是两个 底面积与一个侧面积之和;有时求的是一个底面积与一个侧面积之和;而有时仅仅只求侧面积。例如,求制作圆柱形通风管需多少铁皮就 只能求一个侧面积,求制作一只无盖的圆柱形水桶需多少材料就只 能求一个侧面积与一个底面积之和,而求制作一个圆柱形铁皮油桶 需多少铁皮就是求两个底面积与一个侧面积之和。当题目没有特别 说明要求几个面时学生就笼统的求出所有面的面积之和。所以,针 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在教学中我就带领学生实地观察了宿舍面 前的几棵圆柱的刷漆部分面积。还找来了油桶和无盖的水桶让同学 们观察。这样,学生就明白了在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时要先确定应 求几个面。

六年级下册数学毕业试卷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大疙瘩小学 小学毕业试卷 六 年 级 数 学 一、用心思考,谨慎入座。(第二题2分,其余每空1分。计20分) 1、我国移动电话超过一亿八千二百零三万五千部,横线上的数写作(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万部,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部。 2、( )% = 0.75 =( )÷12 = 12:( ) = 6 ( ) 3、x 和y 互为倒数,那么x 9 ×y 8 =( ) 4、一个三角形的底是a 米,高是底的2倍,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 5、甲、乙、丙三个班平均人数是48人,甲班有48人,乙班和丙班人数的比是5:7。乙班有( )人,丙班有( )人。 6、把5米长的钢筋,锯成一样长的小段,锯了6次,每段长度占全长的( ) ,每段长( ) 米。 A D 7、一个长方形(如右图) .AB=4厘米,BC=2厘米 。现将 图形绕 AB 旋转一周,则形成的图形体积是( )立方厘米。 B C 8、一个底面周长为6.28分米,高0.3米的圆柱形木头,沿直径垂直底面截成同样的两部分表面积增加了( )平方分米,沿横截面截成同样的两部分,表面积增加了( )平方分米。 9、一件羊毛衫的现价是200元,比原来降低了50元,降低了( )%。 10、盒子里装着5角和1元的硬币共20枚。如果盒子里一共有16元,那么5角的硬币有( )枚;1元的硬币有( )枚。 11、在 295的分子与分母上同时加上一个数m,则得到的分数为8 5 。这里的m=( )。 12、 通过观察图形中数的规律,得出A=( ), B=( )。 二、仔细甄别,作出判断。(每题1分,计5分。) 1、圆的面积和圆的半径成正比例。 ( ) 2、圆柱体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比是3:1。 ( ) 3、如果3a =4b ,那么a:b =3:4。 ( ) 4、1吨铁的83和3吨棉花的8 1 一样重。 ( ) 5、一份协议书的签订日期是2005年2月29日。 ( ) 三、反复比较,择优录取。(每题1分,计5分。) 1.与 13 ∶1 5 能组成比例的比是( )。 ① 15 ∶13 ② 15 ∶1 15 ③ 3∶5 ④ 5∶3 姓名: 班级: 学校: 考号: 考场座位号: 18 3 6 56 78 A 49 21 B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