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对话时的语言描写

合集下载

描写人物对话的片段

描写人物对话的片段
看见一棵树上有一个果实,便跑去摘.我认出来了,那是一个未长熟的杏儿。“哪家的孩子!把我家的果子头了啦?呀!还折断了树枝!”弟弟惹祸了,低着头走回了家。一进家门,他换了副表情,笑嘻嘻地对姑妈说:“妈妈!我给你讲个故事,华盛顿小时…….”“别废话,‘华盛顿砍树’我知道!”弟弟板着脸,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华盛顿的爸爸为儿子自豪…….妈妈!”弟弟做了个鬼脸,小心地探问:“我是说…….如果你也有个华盛顿一样知错就改的儿子,您不但不会生气,反而会为他自豪!对吧?”姑妈被弟弟绕糊涂了,说:“是啊!怎么了?”弟弟心中的石头落地了,放心大胆地说:“那么恭喜你了,你也有这样一个儿子,他犯了错,但他知错…….”姑妈终于明白了,脸色大变,吼道:“你又惹什么麻烦啦?”弟弟恭恭敬敬地说:“母亲大人息怒,您忘了您刚刚说过的话了?你要为我这样一个知错就改的儿子自豪,人不能言而无信,我再个您讲个有关守信的故事吧!宋……”弟弟的脸上虽然还笑着,但声音中已经逐渐没了底气。“砰砰!”不好,对门的“种树人”上门告状了,弟弟大喊:“快逃!”便瞬间之内从后门逃跑了。

描写人物道歉对话,加入说话时的动作语气使语言描写更精彩

描写人物道歉对话,加入说话时的动作语气使语言描写更精彩

描写人物道歉对话,加入说话时的动作语气使语言描写更精彩动作描写段落1、小丽抿着嘴,弓着腰,蹑手蹑脚地,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它。

靠近了,靠近了,又见她悄悄地将右手伸向蝴蝶,张开的两个手指一合,夹住了粉蝶的翅膀。

小丽高兴得又蹦又跳。

2、小小还不会说话,我们给他买了一串气球挂在屋里,气球不停地飘动,他就冲着气球“啊、啊”地叫,还不时蹬动着两条粗粗的小腿。

过了一会儿,只听“啪”的一声,气球爆了。

小小吓了一跳,身子往后一仰,一个跟头栽了个四脚朝天,还一个劲儿地乱叫,样子十分紧张,可见把他吓得够呛。

毛毛姨赶快把他抱起来,他吓得把屎拉在了毛毛姨的裤子上。

3、小姨将双袖向上一挽,裤脚也被卷到了大腿。

她在小溪水里慢慢移动着,左脚轻轻地抬起一点,向前迈了一小步,右脚再慢慢拖向前,好像穿着千斤重的鞋。

她把帽子扭了扭正,躬着背,低着头,眯着眼,双手做出捧东西的样子。

这时,她停下脚步,不再东张西望,对着右边的一个地方目不转睛,猛然把手向水中一扎,将一条小鱼捧在手中了。

4、一个保姆曾经用她的人格担保,对我发誓说,这种情况已成习惯,只要一听到酒灌酒瓶的响声,他便乐不可支,放佛听到了天上的仙乐一般。

保姆们看到他这种怪脾气,每天早晨都用小刀对他敲打酒杯,或用瓶塞敲打酒瓶,或用壶盖敲打酒壶,逗他取乐。

一听见这样的声音,他便浑身打战,晃脑袋,摆身子,手指乱抓象弹琴,屁股放屁象放铳。

5、在郎平排球生涯的头一次冬训里,教练们开始给郎平吃“小灶”。

长跑,郎平围着四百米跑道一圈又一圈向前跑。

头好胀啊,胸口生疼,腿已经抬不起来了,停下吗?不!大脑清晰地发出指令,步子继续向前迈。

汗水早把头发湿成一缕一缕,汗珠从额上流到嘴里又苦又涩。

多想一下子躺到跑道上,摊开四肢放松啊!突然,一丝奇怪的笑容爬上她的嘴角,她忽然想起小时候,总盼着尝尝再跳不动皮筋的滋味,而今果真尝到了,又苦又涩。

6、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

对话怎么写

对话怎么写

◎叶凡对话怎么写语言是人物性格、思想感情的直接表露。

语言描写,就是描写人物讲的话,这是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

因此,写人物必须重视语言描写。

写好人物语言,必须掌握人物语言描写的四种常用表达方法。

第一种:提示语在说话内容前,提示语后接冒号。

两处对话描写语句均采用“提(提示语)前引(引语)后”的形式,有强调提示语内容之意。

片段中,分别强调了话语是徐明明“边退边说”和“我”“得意”地说的。

第二种:提示语在说话内容后,提示语后面用句号。

“引前提后”式对话描写有强调人物语言之意,多用于人物接话很快的对话中,也可用在先闻其声后见其人的描写中。

例子中,母我气得哭了起来。

他们见状,愣了一下。

徐明明边退边说:“哇,她掉‘金豆豆’了。

形势不妙,我们溜吧!”于是他们一哄而散。

我却得意地抬起头来:“哼,这群胆大包天的调皮分子,其实也有胆小如鼠的时候。

”我急忙丢下书包,向内屋跑去。

“是锋儿回来了吧?我昨天晚上梦见你,你今天就回来了!”我一进内屋,母亲正艰难地从床上坐了起来。

“妈……”我不知说什么才好。

“那双棉鞋合脚吗?脚没冻着吧?”没等我坐下,母亲就急切地问。

亲的前一句话是在“我”还没有见到她本人时就开始说了,后一句话将话语前置,通过强调其话语突出表现她对“我”的关心。

第三种:提示语在说话内容中间,提示语后用逗号。

“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

”奶奶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心疼地说,“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提示语中间话两边”的形式,常用来表明人物在说话中有了停顿后,听话者这才注意起说话人的相关情况(如说话时的动作、神态、音量等),然后又接着听其言。

第四种:在清楚地知道双方的对话人是谁的前提下,常用省略提示语的做法。

——小刚和小明的悄悄话,我听得很清楚。

“昨天你在哪儿?”“我在动物园玩。

你可别告诉别人!”以上就是对话描写的四种基本形式。

为了追求对话描写形式的灵活化,我们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地选用(一般是综合运用)。

语言描写不是单纯的、机械的表达,写人物语言时还要写出人物说话的表情神态。

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对话

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对话

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对话
嘿,你知道吗?那天我在公园里碰到了一对老夫妻,那场景可有意思啦!
老头看着老太太说:“老伴儿呀,你看这花开得多好看呀!”老太太笑着回答:“是呀,比你年轻时候送我的那花都好看呢!”老头佯装生气:“嘿,你这老太婆,咋还打趣我呢!”
再看那边,一个小男孩正扯着妈妈的衣角,撒娇地说:“妈妈,我想吃冰淇淋嘛!”妈妈温柔地回应:“宝贝,咱刚吃完饭,等会儿再吃好不好呀?”小男孩不乐意了:“不嘛不嘛,我现在就要!”
还有啊,旁边几个年轻人在聊天,一个小伙子兴奋地说:“我跟你们讲,昨天那场球赛简直太精彩了!”其他人纷纷应和:“真的假的?快给我们讲讲!”
这些人物的语言多生动啊,每个人说的话都带着他们各自的性格和情绪呢。

语言就是这么神奇,能让我们一下子就了解一个人。

我觉得人物语言真的能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他人,不是吗?。

浅析《荷花淀》中的人物对话描写

浅析《荷花淀》中的人物对话描写

浅析《荷花淀》中的人物对话描写《荷花淀》是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著名作品,这部作品用创新的语言来描绘人们在荷花淀的生活,深刻探讨了孤独、挫折和希望等话题,用以下的人物对话描写来表达这些话题,给读者带来一种深刻的触动。

第一个人物对话是女主人公张小翠和人民公仆阮大海的对话。

阮大海是一个关心农民和农民妇女,致力于政治救助的人民公仆,他经常来到荷花淀,向小翠提供帮助。

阮大海:“你好,张小翠,我是一个来自人民公仆,我来帮你解决贫穷的问题!”张小翠:“谢谢阮大海,但是我和这里的农民都不太懂政治。

”阮大海:“政治不是你们的问题,你们的问题是你们的贫困,只要把政治归到你们的问题上,你们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张小翠:“但是,我们缺乏足够的知识,无法面对政治。

”阮大海:“你们不用担心,我可以帮助你们。

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政治宣传活动,让你们更加清楚地了解政治,从而解决你们的问题。

”另一个人物对话是小翠和露娜的对话。

露娜是小翠的朋友,她致力于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她认为只有共产党才能帮助农民摆脱贫困。

小翠:“你一直在谈论共产党,你确实相信它能帮助穷人摆脱贫困吗?”露娜:“当然,我是穷人的一员,我走访过不少村庄,发现农民的生活状况十分艰难,只有共产党才能帮助穷人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才能最终摆脱贫困。

”小翠:“那么,共产党有什么方法来帮助穷人解决问题?”露娜:“共产党不仅要努力改善农村的教育、卫生和食品供应等问题。

还要对农民进行政治宣传,提高农民的政治素养,增加农民的组织力和组织实力,让农民有权掌握自己的命运。

”最后一段人物对话是小翠和阮大海的对话。

经过阮大海的帮助,小翠走出了贫困的困境,她非常感激阮大海有助于解决贫穷问题,并被政治宣传唤醒了对自己命运的认识。

小翠:“谢谢你教会我政治、帮助我摆脱贫困。

我开始意识到政治和宣传可以帮助我们摆脱贫困。

”阮大海:“你是对的,人们需要一种统一的观念才能有办法解决问题,共产主义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记叙中的语言(对话)描写

记叙中的语言(对话)描写

记叙中的语言(对话)描写【病文出现】改日吃什么改日要进行期末考试,这是本学期的一次大考,我在做着最后的预备,爸爸在悠闲地看着电视。

这时,只听妈妈在问爸爸,说改日小孩考试了,应该做点儿好吃的慰劳慰劳。

爸爸仍在看电视,一动不动地说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大致怕妈妈说不负责任,接着又笑着补充说做“熊掌”吧。

妈妈没好气地说爸爸净说废话。

听了**的批判,爸爸的眼光终于离开了电视,一连串说出了几样像“锅包肉、馄饨、包子、馒头”等,但都被妈妈否决了。

最后两人达成一致:吃“统一100”,既顺溜儿,又吉利。

翌日早上,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统一100”端上了桌,诱人的香味吃得我狼吞虎咽。

但无奈碗太大了,面也太多了,更重要的是太辣,我硬是吃了一多半,就再也咽不下去了。

眼看时刻不早了,就把剩下的交给爸爸处理,我一溜烟儿地奔向学校。

考试无常,与吃什么实在难以扯上关系,但父母爱小孩的心是永恒的。

【师生讨论】教师:这篇习作通过叙述“改日吃什么”如此一个家常的话题,表现了父母对小孩的亲切关爱。

专门有生活气息。

然而这篇文章还能够写得更“生活”——再现生活的真实。

从哪里突破呢?是不是能够如此考虑:把某些叙述性的语言再现为对话描写。

教师:文章里有如此几个点,请你回忆和摸索一下。

当爸爸说吃“锅包肉、馄饨、包子、馒头”等建议时,妈妈什么缘故要否定?有没有一定的理由?学生:事实上,这是发生在我家里的一件真实的事。

当时我尽管在学习,但因为翌日要考试,吃什么我也专门在意,因此爸妈当时说什么我依旧有专门深的印象的。

我记得爸爸说吃馄饨时,妈妈说那不就“混混沌沌”地考砸了!妈妈专门忌讳这些所谓的不吉利的语言。

听着这些话,我当时“扑哧”一声就笑了。

师生:(一起笑了起来)学生:还有,爸说吃锅包肉,妈连连摇头说不行,说我怕像锅包肉一样烤焦了。

哈哈……教师:(见学生进入状态,便进一步鼓舞)专门好,你们家确实是专门温馨,爸妈也专门幽默啊。

学生:对了,考完以后,我成绩不专门理想。

人物语言对话描写片段

人物语言对话描写片段

人物语言对话描写片段《有趣的人物语言对话描写片段》在生活当中,我发现人物之间的语言对话实在是太有意思了。

每每听到那些或幽默风趣、或粗俗直白、或饱含智慧的话语,都让我有种想记录下来的冲动。

就比如说有一次,我在菜市场看到两个大妈在为了一把青菜讨价还价。

大妈甲:“哎呀,你这青菜咋卖这么贵呀,便宜点呗!”大妈乙:“不贵啦,我进价都老贵了,看你这么想买,就给你少五毛吧。

”大妈甲:“五毛?你打发要饭的呢!至少得便宜一块钱!”大妈乙:“那可不行,我这都没赚啥钱了。

”大妈甲:“哎哟哟,你少赚点会死呀,就便宜一块,不然我可走了啊。

”这时候,大妈乙拉着大妈甲:“好好好,一块就一块,真是服了你了,这么会砍价。

”听听,这普普通通的对话,却饱含着生活的气息,让人听着就觉得特别真实,仿佛自己也置身其中。

还有一次,在公园里,我看到一对年轻情侣在斗嘴。

男生说:“亲爱的,你看你又胖了一圈。

”女生瞪着他:“你说啥?我胖?那还不是你天天带我吃好吃的!”男生笑着说:“哈哈,我这不是疼你嘛。

”女生:“哼,少来,你就是嫌弃我了。

”男生赶紧搂住女生:“哪有哪有,我最喜欢你胖胖的样子,多可爱呀。

”女生这才笑了出来:“这还差不多。

”这样的对话是不是让人忍俊不禁呢?看似平常的情侣之间的小打小闹,却充满了甜蜜和温馨。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是这样充满趣味的人物语言对话描写片段。

它们反映了人们的性格、情绪和生活状态。

有的幽默,有的温情,有的让人啼笑皆非。

无论是在家庭中、朋友间,还是在陌生人之间,这些对话都像是一个个小窗口,让我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人生百态。

它们不需要华丽的词藻,却有着最真挚的情感和最生动的表达。

每一段对话都是生活的一个缩影,都是值得我们去品味和感受的。

所以呀,大家都应该多留意身边那些有趣的对话,它们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意思。

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

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

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
比如,当描述一个乐观开朗的人物时,可以通过他的对话内容
和语言风格来展现其乐观的性格特点,比如他可以用一些积极向上
的词语和语气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让人感受到他的乐观和阳光;而当描述一个内向沉默的人物时,可以通过他的对话内容和语
言风格来展现其内向的性格特点,比如他可以用一些含蓄和低调的
词语和语气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让人感受到他的内向和沉默。

在对话中,还可以通过人物的情感状态来展现其内心世界,比
如当一个人物处于愤怒、悲伤、快乐等不同的情感状态时,可以通
过他的对话内容和语言风格来展现其情感状态,让人感受到他的情
感波动和内心变化。

此外,在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中,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和生动,尽量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来表达人物的对话内容,以使对话更加生动、真实。

同时,还要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联系,力求上下贯通,
语气一致,通顺流畅,使整个对话更加连贯和有说服力。

总之,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需要注意人物的性格特点、情感状态、语言风格等方面的描写,以使对话更加生动、真实。

同时,还
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和生动,句子之间的逻辑联系,力求上下贯通,语气一致,通顺流畅,使整个对话更加连贯和有说服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对话描写的的几种基本形式
成功的对话,对展示人物的身份、神态、情感及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在不少学生的作文里,要么无对话,文章显得单调,树不起鲜明的人物形象;要么人物对话无特点,只会运用“某某说:‘……’”这种常见格式。

为此,我们以语文课本中人物对话描写中的四种形式为例,分析其特点和作用,以培养学生初步掌握人物对话描写的能力。

(一)、牵羊式。

提示语在前,引语在后,引语之前用冒号。

即先交代谁说(说明性部分),后写说了些什么(引文部分)。

例(1)、忽然,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咱俩先换过来,我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子的口子缝得一点儿都看不出来。

”(选自《羚羊木雕》)
例(2)、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选自《羚羊木雕》)
先写某某说,然后写他所讲得话,这种对话描写,能够使读者先知道是谁的话,人物关系明白清楚。

(二)、推车式。

引语在前,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后面用句号。

先写所说地话(引文部分在前),下面写某某说(说明性文字在后)。

把引话放在某某说地前面(某某说地后面用句号),其作用是为了强调所说的话。

例(1)、“那只羚羊木雕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爸爸不是说给了我么?”我小声地说。

(选自《羚羊木雕》)
第一句,引文在前,是作者为了强调她母亲质问地话。

说明性文字用“突然”,既说明事情发生得料想不到,又展示了她母亲发怒得神态。

“我”以反问口气作答,突出了“我”的委屈与不满,说明性文字中的“小声”一词,既突出了“我”的害怕心理,又渲染了对话时的紧张气氛。

(三)、挑担式。

提示语在两个引语的中间,提示语后面用逗号。

即将某某说插入引话的中间(说后边用逗号)。

这种对话描写,有三种情况:一是需要插入说话人的动作神情;二是某某说的话比较长,前面的又必须将引话与别人的对话紧密相接,把某某说(说明性文字)放在最后又相隔太远;三是一个人所说的话,在意思上前后有转折。

例(1)、“妈妈!”孩子委屈地摇着我的手臂,喃喃地说,“有了熊皮,不是可以给阿婆做熊皮手套了吗?”(选自《这不是一颗流星》)
这部分说明性文字,“委屈”、“摇着”表神情动作,属于第一种情况。

例(2)、“你这个人真是自不量力!”姑娘好象生了很大地气,瞪了老头一眼说,“你干一天活,挣几个钱,充什么大肚子汉呢?十五不要,十四不要,十二也不要,看在你来得早,凭着你那票子新鲜,依你,十块钱搬走吧!记住,原产墨西哥,免得叫人再拿扇子拍你!”(选自《花市》)
这句人物对话比较长,先承接他人的话,说明性部分承前启后,使后面的引文朗利明白。

如果将说明性文字放在后面,那就显得拖拉不明快。

再特定环境中,如能恰到好处地运用第三种类型人物对话描写,能够增强表达效果。

例(3)、“啊!你也天天上班!”我把他搂在怀里说,“妈妈干啥去了?”
(选自《夜走灵官峡》)
这个例句中,后边的话不是顺着前面的话的意思说的,在意义上有转折,所以在引话中插入说明性部分。

(四)、省略式。

即把说话人是谁省略掉。

使用这种格式时应注意,必须使读者能够根据说话的语言环境清楚话是谁说的。

例:年轻干部手里摇着黑色纸扇,上下看了老头一眼,似笑非笑地说:
“老头,你晓得这是什么花?”
“令箭荷花!”
“原产哪里?”
“原产……原产姑娘家里!”
年轻干部哈哈大笑。

(选自《花市》)
以上所说地人物语言地四种表现形式,人物对话的位置为什么要变化呢?这主要是为了表现说话人的神态、情绪、心理及时间先后等,是为了让人物语言表达得更精确、更细致、更流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人物对话的另一类转述,即间接转述讲话的内容。

它是由作者或文章的叙述人转述讲话的大意。

它不用冒号和引号,提到说话人的地方,用第三人称。

例: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

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说到这里,他就翻书讲语法。

(选自《最后一课》)
人物对话描写有几种形式
【举例】我推着撒了气的自行车来到一个个体修车摊前。

“小朋友,你要修车吗?”那位正在修车的叔叔停下手里的活主动打招呼说。

我说:“车带没气了,我还要赶快去上学。


“你不用着急,我马上给你查一下。

”说着他站了起来,接过车开始检查,“小毛病,只不过气门芯坏了。


“要多少钱呀?”
他似乎明白我怕挨坑,伸手指指贴在一旁的服务公约说。

“有价格,只收两角钱。


我不好意思地笑笑,说:“谢谢叔叔。


【解答】
1.人物的对话描写从格式上来讲,有四种形式,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中,提示语在后和无提示语。

2.提示语在什么位置要决定于表达思想的需要。

比如“小朋友,你要修车吗?”把提示语放在后面,可以表现出修车叔叔主动打招呼的热情态度。

“说着他站了起来,接过车开始检查”把这句提示语放在中间,是因为提示语前后都有要说的话,表明他边说边做事的主动态度。

总之,提示语在什么位置,不只是格式问题,主要是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

“说之妙”
——人物对话描写形式的多样化训练
在初中的起始阶段,要承续小学打下的记叙文的坚实基础,进一步巩固丰富记叙文的写作技巧,以提高记叙文的质量和水平,这在初一阶段是记叙文写作的关键。

而在记叙文写作中,人物描写是一个重要部分,人物语言描写则关系着人物形象成败,以下几种语言描写形式的训练,能够加强人物性格塑造,丰富语言表现的形式。

一、变换说话人的位置
在人物语言描写中,恰当地变换说话人的位置,能够避免单调乏味的陈述,使语言形式更加丰富、活泼。

1.提示语在前:我说:“我还有事呢,你先走吧!”
2.提示语在后:“还是老大孝顺。

”姥姥说,我听了心里感到真不是滋味。

3.提示语在中间:“原来就为这点事呀,”老师听了忍不住说,“我还有以为你受了多大的委屈呢!”
4.没有提示语:
“姐姐,你怎么知道雨来啦?”
“那团乌云走过咱家窗前,我看到它的影子了。


“姐姐,你怎么知道风来啦?”
“咱家屋后的竹林告诉我的。


二、在“说”之前增加人物的动作描写
为了更好地表现出人物在说话时的动作状态,可以在语言表述之前增加人物的动作描写。

如:我高高地举起拳头,一锤砸在桌子上,大声说:“他凭什么这么污蔑我……”
三、在“说”之前增加人物的神态描写
为了更好地表现出人物在说话时的神态表情,可以在语言表述之前增加人物的神态描写,也可以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结合在一起使用。

如:
1.她抬起头,双眼满含着晶莹的泪珠,嘴唇颤抖着说:“我不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2.吃过晚饭奶奶咧着掉了牙的嘴,笑呵呵地说:“一定要在12点放,你们去睡吧,到时候我叫你们。

”那张刻满皱纹的脸像朵大菊花,昏黄的眼睛变得亮多了。

3.“哼,看你美的,你肯定不行。

”哥哥不耐烦地把书扔给我,斜着眼望着我说。

四、替换“说”
在人物语言描写时,也可以用跟“说”类似意思的同义词来替换“说”,使语言表达的形式更为多样化一些。

如:
1.他一声大吼:“这事是谁干的?”
2.全班齐声高喊:“我们愿意……”
3.她轻声吟唱着:“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
五、隐藏“说”
在人物语言描写时,不必每句话都用“说”来引出对话的内容,可以结合动作和神态描写,直接表述对话的内容。

如:
1.他头也不回,却字字掷地有声:“我决不会干这种事!”
2.她转过身,抬起一双泪眼:“对不起,我错了……”
六、写作练习:
期中考试结束后,你的学习成绩下降,爸爸妈妈开完家长会回来,与你谈话,请采用以上的方法,写一段对话描写,200字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