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四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第22 课《寓言四则》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第22 课《寓言四则》教学设计

《寓言四则》教学方案第1课时《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教学目标】1.自主阅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这二则寓言,了解寓意。

2.鼓励学生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自主阅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这二则寓言,了解寓意。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情境导入:展示“狼和小羊”“农夫和蛇”“龟兔赛跑”。

引导:你发现这些故事都是什么文体了吗?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预设:这些故事都是寓言。

寓言用简短、形象的故事,蕴含抽象、深刻的道理,往往具有批判或讽刺的意味。

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寓言,看看这两篇寓言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吧!设计意图:用学生熟知的、与课本内容有联系的寓言导入,归纳寓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夯实基础1.字词正音(1)自由朗读课文。

(2)一位同学进行范读,其他同学评价。

评价角度:音准、语气语调、停连等角度。

雕(diāo)像庇(bì)护爱慕(mù)虚荣较量(jiào liàng)凯歌2.文学常识过渡:阅读本文时,同学们可能已经发现了,本节课要学习的两篇课文均出自《伊索寓言》。

我们一起来了解下伊索和《伊索寓言》吧。

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寓言家。

《伊索寓言》是以伊索的名义流传的古希腊寓言集。

其中大部分可能为伊索本人或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其他人所作,同时也包含一些此前和此后出现的寓言故事。

《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因而在古代希腊流传很广,经常为人称引。

早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伊索寓言》开始传入中国。

中国刊印的第一个《伊索寓言》译本名为《况义》,于1625年面世,收寓言故事38则。

19世纪以后,不断有新的《伊索寓言》译本面世,使《伊索寓言》成为在中国流传最广的外国文学作品之一。

设计意图:扫清读音障碍,通过作者及作品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氛围,为深入理解课文打好基础。

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4、《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与《蚊子和狮子》教学设计一等奖【设计策略】情境表演、寓意新探。

【创意说明】文所选《伊索寓言》两则故事中的人物语言、神情、个性十分鲜明,适于情境表演,在文章结尾都点明了寓意,教师应鼓励学生突破原有的寓意,大胆地、多角度地、创造性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见仁见智。

【教学步骤】一、课前准备1、熟读《赫》与《蚊》两则故事。

2、每人准备一则《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或其它寓言故事,准备在班上交流。

3、选定两组学生排演《赫》《蚊》,三人一组(一人旁白,两人表演)。

4、搜集或查找有关《伊索寓言》的资料。

二、情境表演1、教师激情导入新课。

2、表演《赫》与《蚊》(情境一:由三个学生或素描代替宙斯、赫拉、赫耳墨斯雕像;情境二:支一网子)3、师生同评表演的角色是否符合文中人物的.语气、神情。

三、寓意新探1、看表演后,师生再读故事,同找故事寓意。

2、抛开故事原有的寓意,再读故事,你有新的见解吗?(师生同读、同说,教师可先从一个方面说出自己的见解以此给学生以思维的导引。

如:从赫耳墨斯角度:人要有自知知明;人要谦逊,但不等于不自信;要有勇气直面自己的价值;不被人重视的人不等于没有价值从蚊子的角度: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笑在最后的笑得最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3、如果你是赫耳墨斯或是蚊子或是狮子,你想说点什么?(师生同说,教师可先说,也可在学生说完后说。

师生与文中人物对话。

)4、教师小结: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简介,激发学生阅读、积累寓言的欲望。

四、拓展延伸1、分小组讲寓言故事──小组推荐一人上台讲故事──师说寓意2、教师出示准备的寓言故事──学生说寓意3、自由编写寓言故事──师生共同编写──全班交流评比5、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寓言的基本知识,了解伊索及《伊索寓言》。

2、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两则外国寓言并概括寓意,从中受到启发教育。

3、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教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自信过头或者骄傲导致失败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寓言故事中的奥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寓言故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寓言故事的基本概念。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通过故事来寓意深刻的人生哲理。它以小见大,具有讽刺性,是培养我们思辨能力和道德观念的好工具。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这两个具体的案例。它们分别展示了自信与自负的区别,以及骄傲带来的后果。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都表现得非常积极。他们能够在小组内部分享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并共同解决问题。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证明了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是成功的。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观点不够自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寓言故事这种文学体裁非常感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对故事中的寓意也都有自己的见解。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

第22课《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教案

第22课《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教案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围绕寓言故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总体来说,讨论效果较好,学生们能够提出有见地的观点。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可能是因为缺乏自信或思考不够深入。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鼓励更多学生发言,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但从学生的提问来看,仍有一些知识点需要我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疑问,及时解答,确保他们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 深入理解故事背景,了解古希腊文化特点
- 欣赏文学作品,培养文学审美能力
2. 增强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和创造的能力,通过对课文内容的解读,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 分析故事寓意,提高思辨能力
- 评价人物形象,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提升语言能力: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掌握基本词汇、短语和语文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
- 学习课文生词、短语,丰富词汇量
- 掌握语文知识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 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通过课后习题的讨论与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主动参与课后习题讨论,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 合作完成习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 故事寓意的理解:《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两则寓言故事的核心寓意是本节课的重点,需要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第22课《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教案
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
第22课《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子》1.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 故事情节理解
- 人物形象分析:赫耳墨斯、雕像者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寓言四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教案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寓言四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教案

教读引领课【学习内容】教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图书:《驴和狼》【学习目标】1.多角度讲故事,多角度析寓意,培养发散性思维。

2.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学会多角度感悟生活。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伊索寓言》是西方文学中著名的寓言故事集,作品大部分以动物为主人公,还有一小部分以神或人为主人公。

相传,智者伊索讲故事的目的就是讲道理。

这节课,我们就去《伊索寓言》的世界里,拨开几则故事的外衣,探究其中的深意。

二、导学《赫耳墨斯和雕像者》1.多角度讲故事。

(1)快速阅读课文,抓住关键词,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细读课文,找出关于赫耳墨斯的语言、神态、动作以及心理描写的句子,请同学们展开合理的想象,从“赫耳墨斯”或“雕像者”的角度创造性地讲述故事。

温馨提示:以“我是赫耳墨斯/ 雕像者”开头,展示其所见、所闻、所想。

2.多角度析寓意。

(1)在故事的讲述中,赫耳墨斯的形象渐趋明朗,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2)“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是作者的看法。

你觉得赫耳墨斯除了爱慕虚荣,还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

答案示例:妄自尊大,自以为是,自命不凡,不自知……(3)赫耳墨斯妄自尊大的下场,给了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①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找准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

②不要骄傲自大,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才会赢得尊重。

③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无论是神还是人,都要认清自己,需要直面的勇气和接纳的智慧。

三、自主学习,展示交流请同学们按照“多角度讲故事”“多角度析寓意”的方法自主学习《蚊子和狮子》。

要求:先自主阅读、思考,有了想法后,组内交流。

答案示例:蚊子角度:取得成绩不要得意忘形,要谨慎,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要善于分析问题,以己之长攻敌之短;面对强手和困难应毫不退缩,勇往直前。

狮子角度:没有常胜将军;要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学会扬长避短;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蜘蛛角度:坚持和恒心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22课《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教学设计及反思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2课《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教学设计及反思语文七年级上册

22、《寓言四则》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一课时《赫尔墨斯与雕像者》《蚊子与狮子》教材分析:本篇课文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六单元的第四课,本单元都是想象力极为丰富的作品。

学习这个单元,要激活自己的想象力,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理解课文。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及《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

通过学习这两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一些《伊索寓言》的知识,而且这两则寓言极具讽刺意味,一则写神其实也是人,一则写动物,两则寓言的寓意均在文中直接点明。

这是上中学后第一次学习寓言,因此应首先引导学生了解有关寓言的常识,了解寓言的讽刺性和哲理性共生的特点;其次应教给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最后,通过学生进行改编或自编寓言进行想象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学情分析:根据初一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课堂上激发其学习探究的兴趣至关重要,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

而关于寓言,学生在小学期间已经学过不少,对其文体比较熟悉。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两篇寓言的教学有侧重点,采取第一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学习,第二篇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尽量让学生多说,教师少说的原则,以激起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的情趣。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寓言的特点及《伊索寓言》。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品味关键词句理解寓言情节及寓意。

(2)学习改写及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通过品味关键词句理解寓言情节及寓意并学习改写及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方法:1、教法:(1)自读与点拨结合法:教师通过艺术地设计提问,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从E资源网络平台,利用优质试听资源,优化学习过程,激活学生的联想想像思维,教会其自主探究,深入理解寓言的内容,感受人生哲理。

第22课《寓言四则——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2课《寓言四则——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联合阅读教案学习目标及重难点: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2.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对寓言故事做多角度的不同理解。

(重难点)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其寓意,学写寓言。

教学过程:一、文学常识1.寓言寓言是带有讽喻或讽刺的故事,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启示。

篇幅大都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写法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

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2.《伊索寓言》伊索,古希腊寓言家。

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

奴隶出身,他善于讲寓言故事来讽刺权贵,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

他与克雷洛夫(俄国)、拉·封丹(法国)和莱辛(德国)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其中一部分用豺狼狮子等凶恶的动物比喻人间的权贵,揭露他们的专横残暴、虐待弱小,反映了平民或者奴隶的思想感情;也有总结人们的生活经验,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

2.宙斯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

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

他的兄弟波士顿和哈德斯分别掌管海洋和地狱。

宙斯还和许多女神生下了不少儿女,如火神赫费斯托,正义和艺术的保护者、太阳神阿波罗,月神和狩猎之神阿尔迪美斯,旅行和商业神赫尔墨斯,美神阿芙洛神,战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

二、《赫尔墨斯和雕像者》1.阅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

(人+事+结果)赫耳墨斯到人间问自己受到多大尊重,最后发现自己一文不值。

2.分角色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按下列要求说话:“从_______(故事的某一个情节、某一个动作等)中,我读出了一个_______的赫耳墨斯。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教学设计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教学设计

大的人。告诉人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况。
终。
《蚊子和狮子》告诉人们骄兵必败的寓意哲理。
赫尔墨 斯和雕 像者
三问三答
学生系统建构 培养学生系统思
知识。
维。
蚊子和 狮子
一胜一败
3、比较《蚊子和狮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在 结构和写法上的异同。 4、两则寓言各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课堂练习答案见课件】
学生限时完成 训练,过程要 专注,不磨蹭 不讨论。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刻画出一个妄自尊大、爱慕 学生再次自查 引导学生做事有
虚荣者的形象。讽刺、批评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 目 标 实 现 情 头有尾,有始有
和莱辛(德国)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中大多
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耶稣 按要求阅读相
会传教士在明代把这本书传入中国。《伊索寓言》 关内容。
为朗读文本准
是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故事集. 阅读量仅次于
备。养成良好读
《圣经》。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2、再次默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3、三读课文,思考所用写作手法和寓意。
五、合作探究,分享自主学习成果。
1、小组内互相朗读一遍,看谁读的准,有感情。
2、交流各自对故事情节的梳理。
3、分享各自对写作手法和寓意的理解。
具体点拨:
1、正音 hè 赫 mù 爱慕 kǎi 凯歌
diāo 雕像 jiào liàng 较量
学习 目标
1、了解有关文学文体常识,积累词汇。 2、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3、品味描写,把握寓意。
重点 积累常识和字词

难点 品味手法,把握寓意。
教学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言四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

理解“饶头、智、亦云、亡、吊、何遽、居、将、十九”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能力目标1.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

2.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德育目标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诵读;教给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教学方法1.诵读法。

通过跟录音仿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法感知寓言故事情节,理解关键语词的表达效果。

2.自读与点拨相结合。

所选四则寓言故事精短,构思新巧,且很富趣味,通过艺术地设计提问,把学生引入故事情境,激活学生的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寓言的内容和感受人生哲理。

3.探究拓展法。

通过探究、比较性题目的设计,如将故事情节作改变、删节,看表达效果的变化等,拓展想像空间,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及胶片、打印好的作业讲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师生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品味重点词语,理解赫耳墨斯爱慕虚荣的性格和寓意;指导学生自读《蚊子和狮子》,理解精巧构思和拟人手法。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选讲《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导入,如青蛙的肚皮、驴与愚蠢的狼、怯懦的蝙蝠、狼和小羊、贪婪的狗、愚蠢的乌鸦等)同学们,这个饶有趣味的寓言故事的出处大家知道吗?(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伊索寓言》)那么,谁还能讲出这部古希腊寓言汇编中的故事呢?(学生讲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伊索寓言》中的两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

请同学们从阅读提示中圈点出有关寓言和《伊索寓言》的知识要点。

二、资料助读投影显示:1.寓言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

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2.伊索和《伊索寓言》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

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

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三、师生共同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1.学生自由诵读,思考:恰如寓言诗人拉·封丹对寓言的形象概括,读寓言,要从“身体”读出“灵魂”,也即从所述故事读出道理。

那么这则寓言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色?教师明确:第一段讲述故事,第二段点明寓意。

2.研习寓言的故事部分,感知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

学生集体诵读,思考:(1)寓言中赫耳墨斯的形象生动、鲜活。

刻画人物的方法是对话描写为主,试比较赫耳墨斯与雕像者三问三答中句式、语气的起伏变化。

(2)对雕像者的形象指惜墨如金,轻轻一句“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答语,却见其情节波澜,就其表达效果试作分析。

(3)梳理、归结故事的情节脉络。

用简练的话语填充:全篇故事分两层,其起因和开端是,发展和结局是。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1)故事主要是通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三问三答的对话来叙述的。

问句中同中有变,“值多少钱”四个字用反复,而主语在第一次发问时省略,第二次点写明,第三次则用代词。

雕像者的回答略有区别,第一次用确数,第二次比较而言,只说概数,第三次不用数词,贬低得一分不值。

(2)雕像者的答语,如烘云托月,造成文意的陡转,给人以巨大反差,讽喻之意暗寓其中,是反衬手法的巧妙运用。

(3)赫耳墨斯到雕像店里去了解自身价值。

叙述赫耳墨斯与雕像者的对话。

3.品味关键词语,理解赫耳墨斯爱慕虚荣的性格。

(1)听读录音,圈点勾画出寓言的关键词语,一“笑”、两“想”、三“问”。

(2)组织讨论:①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②赫耳墨斯笑着问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中“笑”说明了什么?③“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这个想法表明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明确:①“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赫耳墨斯所关心的不是怎样造福人类,而是自己的身价和荣誉,“想知道”是掩饰之辞,实际上是“想得到”,暗示他是一个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神。

②一个“笑”字,描写赫耳墨斯的表情,使形象更显得真切。

赫耳墨斯听到宙斯的雕像才值一个银元,他骄矜的“笑”,使他傲然的神情跃然纸上。

③这段着意赫耳墨斯的心理活动。

他心想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他竟然认为自己的身价能超过父亲——作为最高神的宙斯,赫拉更不在话下,是多么狂妄。

他自以为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而雕像者一定是势利的,阿谀奉承的,他这样猜度别人,足见其心灵的卑劣。

(3)表情朗读,说说寓言中的赫耳墨斯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在句中填入切合寓言内容的修饰语:寓言中刻画的赫耳墨斯是一个的形象。

学生填充,教师示例:如盲目自高自大、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等。

(4)小组成员分角色朗读。

然后推举代表在班上表演,学生评议。

(5)这则寓言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请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谈谈对寓意的理解。

(6)鼓励学生将故事情节作适当的改变,看看寓意会有什么不同。

如将“还要贵一点”以下的情节改为:“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悄离去。

或者赫耳墨斯来到店里,如果首先问自己的雕像的价钱,结果会怎样呢?”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进行讨论,进一步领会作者安排情节的意图。

(7)集体诵读。

读出语气、语调。

四、指导学生自读《蚊子和狮子》1.自由诵读,理解寓言大意。

教师提示:这则寓言的结构安排和前一则相同,也是分叙讲述故事,结叙点明寓意。

2.集体诵读,梳理寓言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师明确:本文构思精巧,短短篇幅中,情节大起大落,写出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转化。

故事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先写蚊子所获得的胜利及其原因,后写蚊子所遭遇的悲剧及其原因。

3.畅读课文,圈点品析文中的两“吹”一“叹息”。

理解蚊子的性格特点及其故事的寓意。

问题讨论:(1)这则寓言以动物喻人,语言精练,具有强烈的想像色彩,清新、形象,那么文中是怎样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2)寓言用动物之间的关系来概括社会现象,讽喻了什么?下列成语中:骄兵必败,不自量力,大意失荆州,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哪一则能概括本文的寓意呢?(3)蚊子临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通过哪个词语表现出来的?它的悲痛说明了什么?(4)蚊子敢于向狮子挑战,而且能够取胜,这说明了什么?(5)蚊子如果不先发表“挑战宣言”就去进攻狮子,结果仍然是战胜了狮子,这对故事情节会有怎样的影响?学生回答,教师明确:(1)本文的拟人,能抓住蚊子和狮子的自然特征,拟得逼真神似,生动有趣。

把蚊子的叫声说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以状其战胜狮子得意忘形之态,十分新鲜、妥帖。

(2)描写蚊子和狮子“战斗”的过程,蚊子被蜘蛛网粘住的情景,完全符合自然物的特点,用来概括社会现象,真是两相妙合。

讽刺了那些能够战胜强敌却因得意反被弱者战胜的人。

“骄兵必败”能概括故事的寓意。

(3)蚊子的醒悟是通过“叹息”表现出来的。

“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句中的“最强大”与“小小”、“较量过”与“消灭了”形成强烈反差,两相比照,尖锐地讽刺了胜利后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思想意识。

(4)蚊子的“挑战宣言”貌似狂言。

实际上包含了智慧,它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抑制了狮子的优势。

它的胆量、信心,是建立在敌我双方力量进行冷静分析的基础上的。

启示人们,世上万事万物,各有所长所短。

强者有短处,弱者也有长处。

弱者如果能扬长避短,就可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5)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理解,结合情节的跌宕起伏和寓意的托出。

4.跟录音仿读,体会拟人的妙用和情节的起落。

五、课堂练习展开想像、续编情节。

1.赫耳墨斯听说自己的雕像当饶头只作“白送”之用后,他的心情、神态会怎样?会说些什么掩饰这难堪、尴尬呢?2.想像一个蚊子不被吃掉的奇迹情节,给寓言安排一个与课文不同的结局。

教师提供示例(一):蚊子正等待着那可怕的时刻来临时,松树上滴下的一滴松脂,正好落在蜘蛛背上,蜘蛛被松脂包住,网也被拉破,蚊子因此而得救。

六、课堂小结这两则寓言的主人公不同,有神,也有动物;赫耳墨斯有“权力”,蚊子有打败狮子的骄人胜利花环。

它们的共同弱点是——不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特别是在权力、荣誉面前不能够正确对待自己。

这两则寓言,以其深刻的寓意,在警示着我们。

七、布置作业自编寓言。

题目(1)嘴和眼的对话;(2)树和斧子。

要求:任选一题完成。

运用夸张和拟人手法。

想像合理;300字左右即可。

●板书设计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层次:宣战交战被俘叹息(弱)飞冲战胜(强)飞粘被吃吹喇叭,唱凯歌被粘住被消灭智子疑邻●活动与探究1.阅读下面一则寓言,领会它的寓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小短文。

一匹小马要过河,在路上遇见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过河。

牛大伯说,水很浅,可以过。

小马正要过,忽然听见一只松鼠大叫:“不能过,不能过!水深得很,前天还淹死了我的一个同伴。

”小马没主意了,回家去问妈妈。

妈妈叫它自己想一想,试一试。

结果小马过去了,水既不像牛大伯说的那样浅,又不像小松鼠说的那样深。

2.开放探究阅读下面关于寓言的一则短文,回答问题。

①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②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③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可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

④寓言是一把钥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

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

⑤寓言本来是来自普通人的言谈,几乎任何人的一生中都能讲一些聪明话,有的就是寓言;有心的诗人和哲学家听见了,就用文字把它们记了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