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四则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合集下载

第24课《寓言四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4课《寓言四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4课《寓言四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寓言四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的特点及相关文学常识,理解寓言的寓意。

2. 学习寓言中巧妙、合理的想象,体会寓言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 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寓意,培养健全人格,辩证看待问题。

4. 品味寓言的语言,感受其简洁、生动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1)理解寓言的寓意,从中获得启示。

(2)学习寓言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品味寓言的语言,体会其表达效果。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寓言的寓意,并将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2)怎样让学生体会寓言中巧妙、合理的想象,以及这种想象对表达寓意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寓言是一种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

今天,我们将学习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4课《寓言四则》,一起来领略寓言的独特魅力。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1. 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作家。

传说原为奴隶,后获得自由。

他善于讲寓言故事来讽刺权贵,终遭杀害。

他的寓言经过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成为后世流传的《伊索寓言》。

2.《伊索寓言》以伊索的名义流传的古希腊寓言集。

其中大部分可能为伊索本人或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其他人所作,同时也包含一些此前和此后出现的寓言故事。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的故事,以动物寓人。

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

(三)字词积累1. 赫拉(hè)2 . 庇护(bì)3. 量(liàng) 较量(liáng) 测量4 . 溉汲(gài jí)5. 星宿(xiù) 6 . 耶(yé)7. 杞(qǐ)8. 中伤(zhòng)9. 躇步跳蹈(chúcǐ)10. 舍然(shì)(四)整体感知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简要概括。

寓言四则教案设计一等奖

寓言四则教案设计一等奖

寓言四则教案设计一等奖这是寓言四则教案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寓言四则教案设计一等奖第1篇【教学目标】寓言四则优秀教学设计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

理解饶头、智、亦云、亡、吊、何遽、居、将、十九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能力目标1、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

2、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德育目标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诵读;教给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教学方法】1、诵读法。

通过跟录音仿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法感知寓言故事情节,理解关键语词的表达效果。

2、自读与点拨相结合。

所选四则寓言故事精短,构思新巧,且很富趣味,通过艺术地设计提问,把学生引入故事情境,激活学生的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寓言的内容和感受人生哲理。

3、探究拓展法。

通过探究、比较性题目的设计,如将故事情节作改变、删节,看表达效果的变化等,拓展想像空间,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 CAI 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及胶片、打印好的作业讲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师生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品味重点词语,理解赫耳墨斯爱慕虚荣的性格和寓意;指导学生自读《蚊子和狮子》,理解精巧构思和拟人手法。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选讲《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导入,如青蛙的肚皮、驴与愚蠢的狼、怯懦的蝙蝠、狼和小羊、贪婪的狗、愚蠢的乌鸦等)同学们,这个饶有趣味的寓言故事的出处大家知道吗?(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伊索寓言》)那么,谁还能讲出这部古希腊寓言汇编中的故事呢?(学生讲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伊索寓言》中的两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

第24课《寓言四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4课《寓言四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4课《寓言四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寓言四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积累词语,理解“庇护、添头" 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相关文学常识。

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从不同的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理解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寓言是一种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

你们能想到哪些寓言故事呢?(学生回答,如《守株待兔》《狐假虎威》等)今天,我们将学习四则寓言,看看它们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二、了解作者、作品作者简介伊索是公元前6 世纪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为世界四大寓言家。

他奴隶出身,并被转卖多次,但因知识渊博,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

伊索环游世界,为人们讲述极富哲理的寓言故事,他的故事大多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

作品简介《伊索寓言》原名为《埃索波斯故事集成》,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

它不是一人一时之作,经后人加工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寓言创作有着深远影响,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之一。

三、指导朗读,读顺词作字音字形庇护(bì)爱慕(mù)雕像(diāo)较量(liàng)喇叭(l ǎ)粘住(zhān)词语释义庇护:袒护,保护。

爱慕:由于喜欢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虚荣:表面上的光彩。

较量: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实力的高低。

凯歌:打了胜仗所唱的歌。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找一找赫尔墨斯下凡的目的,概括与雕像者发生的三次对话。

明确:赫尔墨斯下凡的目的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人教版七年语文上册《寓言四则》教案一等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七年语文上册《寓言四则》教案一等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理解 寓言故事所蕴含 的道理
运用多种教学方 法,如讲解、讨 论、表演等,引 导学生深入理解 寓言故事
鼓励学生积极参 与课堂活动,培 养他们的合作精 神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将所学 知识应用到实际 生活中,提高他 们的思维能力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寓言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掌握本课生字词的音、形、义 理解寓言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理解寓言的含义和寓意
难点
分析寓言中的形象和象征意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掌握寓言的文学常识和特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引导学生思考寓言对现实生活的启 示和意义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故事导入:讲述与本课相关的寓言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图片导入:展示与本课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复习导入:复习之前学过的知识,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讲解生字词:重点讲解本课 生字词的读音、含义及用途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图片 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杞人忧天》
教学目标:理解 课文内容,了解 寓言故事的特点, 体会其中蕴含的 道理。
教学内容:学习 生字词,理解课 文内容,了解寓 言故事的特点, 体会其中蕴含的 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 课文内容,了解 寓言故事的特点, 体会其中蕴含的 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 课文内容,了解 寓言故事的特点, 体会其中蕴含的 道理。

寓言四则的一等奖教学设计

寓言四则的一等奖教学设计

寓言的一等奖教学设计寓言四则的一等奖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多去参考一些获奖的教学设计,这样会对自身有帮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寓言四则的一等奖教学设计,欢迎阅读!教材分析:寓言,用假托故事寄禺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寓言四则,主要讲述了《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四则故事,非常有教育意义。

教学目标①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②分析故事情节。

③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④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①分析故事情节。

②多角度概括寓意。

课前准备学生:熟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结合注释试着翻译。

老师:投影仪。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智子疑邻》、《塞翁失马》教学设计导入课文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①全班朗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②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其他学生补充修改,个别问题老师解释。

③全班再集体朗读一遍这两则寓言,然后教师投影出示句子,全班齐读句子并解释加点的词。

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不筑,必将有盗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人胡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胡人大入塞,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

这个环节一定要落实,这些加点词语中有的属于古今异义,有的属于一词多义,有的属于词类活用,不需要给学生分类,但一定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把意思讲对,这也是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基础。

④复述课文大意这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故事情节,能够不看课本把这两个寓言故事讲出来,可以多找几个学生复述,这样学生差不多就背下来了。

讨论①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概括这两则寓言大意。

这是本节课中激活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

可以先由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尽可能每个人都说,然后再转入全班性的讨论。

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22《寓言四则》(第1课时)(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知识导学)

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22《寓言四则》(第1课时)(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知识导学)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第1课时)(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知识导学)第22课寓言四则(第1课时)1.了解前两则寓言的寓意。

2.利用寓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1.了解前两则寓言的寓意。

2.利用寓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利用寓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新课导入通过“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故事引出《伊索寓言》,进入新课。

新知探究一、知人论世走近作者。

【活动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积累的知识或课前查阅的资料,和同桌交流作者及其作品,教师出示课件中的作者及作品简介作为补充。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及其作品信息。

二、知识链接【活动内容】课件出示“寓言”的相关介绍。

【设计意图】了解相关文体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

三、正音释义【活动内容】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教师先出示课件中的易错生字词和需要掌握的词语意思,再让学生指出其他理解困难的字词,加以点拨。

赫拉()宙斯()雕像()庇护()爱慕()喇叭()凯歌()粘住()较量()添头:____虚荣:____较量:____凯歌:____【设计意图】通过认识生字词和解释词语的意思,读通课文,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文本研读【活动内容】阅读本课前两则寓言,梳理寓言的故事情节,思考:这两则寓言分别有什么寓意?【活动内容】深入分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这个寓言。

第一则寓言故事中,赫耳墨斯为什么挑选宙斯和赫拉的雕像询问价格?速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思考:赫耳墨斯的三次问话,神态和语气都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活动内容】深入分析《蚊子和狮子》这个寓言。

速读《蚊子和狮子》,思考:弱小的蚊子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狮子?战胜狮子的蚊子为什么被小小的蜘蛛消灭了?这个结局是意外吗?【设计意图】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深入分析,引导学生体会寓言的深刻含义。

五、问题探究【活动内容】在前两则寓言中任选一则,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其中的道理。

【设计意图】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对寓言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将教材中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寓言四则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寓言四则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寓言四则优质课一等奖教案一、导入:有一类文学作品,小故事中蕴含着大道理,听完之后,我们既能会心一笑,也能深受启发。

这类作品就是——寓言。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几则寓言。

二、整体感知:1. 走进作者2.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 交流:这几则寓言分别给你怎样的启示?三、精读《赫尔墨斯和雕像者》1. 走进故事(1)赫尔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雕像者店里。

他问雕像者:(2)学生接读故事。

2. 寻找“可笑”之处(1)再读故事,说说赫尔墨斯的“可笑”之处在哪里?(2)交流:a.想知道尊重程度却担心“白跑一趟”,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b.为什么“白送”两个字会让赫尔墨斯“笑着问道”?c.为什么赫尔墨斯认为“算命”是“合算”的?3. 深化寓意这个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4. 朗读课文,再塑形象请选择一个你觉得最能表现赫尔墨斯“可笑”的语气语调,读一读。

5. 课堂小结:赫尔墨斯自以为他在人间会受到很高的尊重,却不想雕像者把他的雕像同其他作为“添头”的白送给赫尔墨斯,赫尔墨斯以为“合算”,其实是不合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以为是的人往往会遭受嘲笑和失败。

有时候,我们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缺点,而应该看到别人的优点,并取长补短。

同时,我们不应该盲目地追求虚荣和炫耀,而应该脚踏实地地做事。

记住,成功不是靠自吹自擂得来的,而是靠实实在在的付出和努力得来的。

四、迁移拓展:1. 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讲给大家听。

2. 自创寓言:尝试编写一个寓言故事,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并表达一个深刻的生活道理或人生态度。

字数不限,题目自拟。

第22课《寓言四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22课《寓言四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22课《寓言四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2《寓言四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

2.发散思维,多角度理解寓意。

3.激发联想和想象,学习写作寓言。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

教学难点:发散思维,多角度理解寓意。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一)导语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发展中,产生了数不胜数的成语故事,如刻舟求剑、引婴投江、掩耳盗铃、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你知道这些成语故事都出自哪里吗?对了,它们分别出自《吕氏春秋》和《列子》。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篇分别出自以上两部书的寓言故事。

《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

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二、课文讲授(一)正字音解词义1.师范读课文,正音明节奏课件出示易错读音4.练读课文,理解词义生练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和参考资料,将重点词义批注在课文中。

课件出示重点词句翻译。

5.分角色朗读《穿井得一人》,解说文意(1)分角色朗读。

下面,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全班同学读叙述者部分,推荐两名同学分别读丁氏和“闻而传之者”的话。

注意揣摩人物的心理,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提示丁氏:高兴、激动;传播的人:惊奇、吃惊;国人:人云亦云;丁氏回答使者的语气:惊奇、惊骇。

(2)解说文意。

请同学们自由用白话演读人物语言,用讲故事的语气叙述故事。

(全班展示,师酌情评点,明确文意)课件出示: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等到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J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寓言四则第1课时1.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

(重点)2.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难点)一、导入新课在遥远的古希腊,生长着一棵枝繁叶茂的智慧之树,据说只要认真地品尝了它的果子的人,都会变得聪明。

你们想尝一尝它的果实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棵树,走进《伊索寓言》,品尝它的智慧之果。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明确: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明确: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

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3.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明确:不一样。

第一问是探询;第二问时“笑”写出他满意又得意的心态;第三问时他已经有把握胜过所有的神,显得很狂妄。

4.从这则寓言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发?明确:讽刺、批评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

告诉人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目标导学二:学习《蚊子和狮子》1.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明确:蚊子和狮子战斗,蚊子战胜了狮子;但是蚊子得意忘形,被蜘蛛网粘住。

2.品析蚊子挑战狮子的动作描写,分析蚊子形象。

明确:“吹着喇叭”——进军前的号角,充满自信;“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善用智谋,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冲”——面对强敌,勇敢无畏,勇往直前。

3.蚊子为什么战胜了狮子,却败给了蜘蛛?明确:狮子狂躁、乱了阵脚,蚊子用智谋战胜了狮子。

战胜了狮子的蚊子得意忘形、被胜利冲昏头脑、骄傲自满,结果撞上了蜘蛛网。

4.这是一个古老的寓言,你从中获得了什么新的启示?可以联系生活,从不同角度分析。

明确:寓意一:善于分析问题,要懂得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学会扬长避短。

寓意二:从蚊子出发,取得成绩不要得意忘形,要谨慎,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

寓意三:人要有自信。

目标导学三:对比方法探究比较《蚊子和狮子》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在结构和写法上的异同。

明确:(1)相同点:结构相同。

都是第一自然段讲故事,第二自然段议论并得出道理。

(2)不同点:①《赫》把神当作人来写。

《蚊》则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性格。

②《赫》主要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蚊》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目标导学四:展开想象,续编情节如果蚊子将要送命的一刹那,一阵风吹破了蜘蛛网,蚊子幸运地逃出来,蚊子会有怎样的想法和经历呢?请续编寓言故事。

故事续编一:蚊子幸运逃生后,边飞边说:“哈哈!蜘蛛,怎么样,被我逃脱了吧。

我告诉你吧:没有一样动物可以战胜我的,我不仅强大,而且运气无人能比!”蚊子又再次吹起了喇叭,昂着头高傲地飞走了。

这时,一只青蛙跃身而起,吐出了舌头,蚊子一下子被舌头卷住了,被青蛙吃进了肚子。

故事续编二:蚊子幸运逃生后,心想:“哎,幸亏有这么一阵风,要不然我就会成为蜘蛛的盘中餐了。

这都是我得意忘形的结果。

我以后可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从此,我们看到的是一只谦虚的蚊子。

三、板书设计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蚊子:冲、咬――→扬长避短胜狮子:抓 蚊子:吹、唱――→骄傲自满败蜘蛛:粘 骄兵必败 第2课时1.翻译课文,了解故事基本情节。

(重点)2.学会分析故事所蕴含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难点)一、导入新课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的教训和启示好比是灵魂。

”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两则中国古代的寓言各讲了什么故事,寄寓了什么道理。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学习《穿井得一人》1.老师范读课文,注意词句的停顿要根据意思划分。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句读。

3.学生翻译课文,教师点拨纠正。

4.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

有开端、发展、结局三层,请分别概括层意。

明确:第一层(第①②句):叙述宋国丁姓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井水用,常要占一个劳动力。

后来自家打了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

第二层(第③④句):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传到国君那里。

第三层(第⑤⑥句):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

5.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明确: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目标导学二:学习《杞人忧天》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句读。

2.学生翻译课文,教师点拨纠正。

3.杞人忧天地崩坠忧到什么程度?明确: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4.“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明确:先解释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无处没有空气,不会塌;再解释日月星辰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最后解释的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不会陷下去。

5.你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明确: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劝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6.课文有怎样的寓意?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明确:寓意: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讽刺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

杞人忧天:指庸人自扰、毫无根据的瞎担心,后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目标导学三:拓展延伸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一般特点。

请大家从下面任选一个题目,编写一则寓言,规整地抄到本子上。

参考题目:(1)嘴和眼睛的对话;(2)树和斧子;(3)筷子和勺子;(4)画笔和颜料;(5)猫和老鼠。

三、板书设计穿井得一人⎩⎨⎧⎭⎬⎫丁氏穿井得一人 道听途说宋君令人问之 验证真相 说话要防止歧义,不要听信流言蜚语杞人忧天⎩⎪⎨⎪⎧⎭⎪⎬⎪⎫忧 天地崩坠,身亡所寄晓⎩⎪⎨⎪⎧天积气耳,亡处亡气日月星宿,亦积气中地积块耳,充塞四虚 寓意 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1课时1.学习“百草园”部分,了解作者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

(重点)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地描绘景物的写法。

(重点)3.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

(难点)一、导入新课(幻灯片展示荡秋千、放风筝、老鹰抓小鸡、铁臂阿童木等类似于漫画的色彩鲜明的图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记忆,鲁迅先生也有自己的童年记忆,并在45岁的时候将自己的童年趣事写成了一篇文章,这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听朗读录音,并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明确:表明了记叙的是作者的一段经历(从……到……),点明了写作的两个场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先写了百草园,再写了三味书屋。

2.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个自然段是中间的过渡段?据此分段并概括层意。

明确:第一部分(1—9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第九自然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第二部分(10段—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

3.百草园是“乐园”,体现在哪几个方面?明确:百草园是“乐园”表现为:(1)有趣的景物;(2)有趣的故事——美女蛇故事;(3)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

目标导学二:体会“百草园”之乐1.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景物?分别从哪些角度、哪些顺序描写这些景物?明确:景物:有静态的事物,如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有动态的景物,如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等。

角度:分别从视觉、听觉、味觉等角度入手。

顺序:采取了由远及近、由高到低(写动物)、从静到动的顺序。

2.写美女蛇的故事,属于何种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明确:插叙。

美女蛇的故事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目标导学三:品味语言,体会情感1.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似乎”表示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完全肯定,“确凿”则是完全肯定的语气。

有矛盾吗?该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明确:不矛盾。

“似乎”是因为不相见已隔了七八年,印象模糊,“确凿”是因为童年生活快乐而难忘记。

2.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明确:“单是”以后的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

3.作者写冬天的百草园,着重描写了捕鸟,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运用了哪些动词?有什么作用?明确: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

运用的动词有“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准确、生动、真切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使读者如临其境,同时也从捕鸟活动中表现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园,却乐在其中。

4.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句中连用三个“也许”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句中连用三个“也许”表猜测,表达出作者深深眷恋百草园和被迫离开时无奈与依依惜别之情。

目标导学四:拓展延伸,仿写句子1.文章描绘百草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把这些词语去掉读一读,跟原文对比,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并试着模仿这样的句式写一段话。

示例:不必说翠绿的青山,苍劲的松柏,浮动的白云,湛蓝的天空;也不必说夜莺在婉转地歌唱,麻雀在喳喳地嬉戏,美丽的蝴蝶在风中舞动。

单是一株不起眼的小草就足以令人心旷神怡,它是那么嫩绿,那么坚强,迎着凛冽的寒风昂然挺立。

2.雪地捕鸟这段文字总共不到70个字,连用9个表达动作的词,把雪地捕鸟的系列活动生动而有层次地表现出来了。

每句话都写得实实在在,没有可有可无的字句,试写一个游戏,表现系列动作,注意用词准确,不超过100字。

示例: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前后不停地拍着,两眼滴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

突然他加快了脚步,一会儿左拐,一会儿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三、板书设计百草园——“乐园”⎩⎪⎨⎪⎧⎭⎪⎬⎪⎫赏美好景物听神奇传说捕雪地之鸟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第2课时1.学习“三味书屋”部分,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重点)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本文的主旨。

(难点)一、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研读“三味书屋”1.用一句话归纳这一部分的内容。

明确:对三味书屋的美好生活的回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