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作品中的母亲形象

合集下载

张爱玲小说中的母亲行为

张爱玲小说中的母亲行为
们 中很 多并 不本 能地 喜欢 自己的孩 子 ……这 些毫无
舔犊之 情 的母 亲普 遍存 在 的现 象动摇 了关于母 亲天 生会 养育 婴 儿这 一 木质 论 的观点 。 ” 代心 理 学 也 现
收 稿 日期 :09 0 — 5 2 0 — 9 1
张 盛春 . 郎艳 丽
(. 1四川 艺 术 职 业 学 院 , 都 6 0 0 ; . 庆 教 育 学 院 工 商 管 理 系 , 庆 4 0 6 ) 成 1 1 6 2重 重 00 7
摘 要 : 爱 玲 小 说 中的 母 亲 形 象揭 开 了笼置 在 母 爱 上 的温 情 面 纱 , 露 出母 性 中丑 陋 的 一 面。母 亲 不 再 是 圣 洁 、 张 裸 美 丽 的代 名 词 , 们 的 行 为 是 女 性 负 面人 性 特 征 在 外界 刺 激 下 的 直 接 表 现 , 求 取 生 存 , 她 是 自我 保 护 本 能 的 一 种 自然
刀. 揭开 了笼 罩在母 爱 上 的温情 面纱 , 裸露 出母 性 中
由原 始 的 自然 规律 和 自我保 护 的本 能支 配 的 ,当环
境压 力令 人无 法忍 受 时他会 做 出无 情 的 、机 械 的反
应 以维持 平衡 。 ”莎 拉赫 迪认 为许 多 物种 的杀 婴行
丑陋 的一 面。母 亲不再 是圣 洁 、 美丽 的代 名词 , 她是
活 中 , 如梅 腊妮 所 说 :守 着 儿子 , 正 “ 把得 家 定 。 ” 只
是 因子女对 她具 有 了功利 性价 值或 迫不 得 已 她 们
对子 女有 本 能 的爱 , 有本 能 的厌 恶 。美 国人 类 学 也
有 儿子才 能保 障她 在 家庭 中的身份 地 位 。当她被 雅 赫雅 打 出 门时 . 了孩子 , 一无所 有 : 除 她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母亲行为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母亲行为
“ 连 的 。张 爱 玲在 她 的散 文 《 人 》 , 到 了 人类 造 人 的马 虎 , 子上 是破 费苦 心 的 。七 巧 道 : 真 的 , 我 也 不 知 道 孩 子 是 造 中 提 ” 不 负 责 任 。她 对人 类 的 生 育 行 为 , 了 一 个 毫无 感 情 的 词 怎 么 生 出来 的 !越 想 越 不 明 白 ! 孩子 成 为母 亲 谋 取 私 利 的 用 这 语 “ 人 ” 形 容 , 同一 个 机 械 行 为 。她 的小 说 更 形 象 地 工 具 , 种 功 利 性 的 生 育是 对 生 命 的践 踏 和 不 负 责 任 。 造 来 如 表 现 了母 亲 功 利 性 的 生 育行 为 。 《 璃 瓦 》 的姚 太 太 , 了 几 个 “ 个 比一 个 美 ” 女 琉 中 生 一 的 为 职业 上 的发 展 ” 从 而 实 现做 “ 亲 国戚 ” 美 , 皇 的 《 连环 套 》 中霓 喜 在 与 雅 赫 雅 同 居 生 活 时 , 如 梅 腊 妮 儿 , 了丈 夫 “ 正 和 所 说 :守 着 儿 子 , 得 家 定 。 只 有 儿 子 才 能 保 障 她 在 家 庭 梦 , 丈 夫 精 心 策 划 把 大 女 儿 嫁 给 了 印刷 厂 大 股 东 的 独 生 “ 把 ”
20 0 9年 第 2期
桂林航 天工 业高等 专科 学校 学报
J U N LO U LN C L E EO E O P C E HN L G O R A FG II O L G FA R S A ET C O O Y 学 术 苑
( 第 5 总 4期 )
浅 析 张 爱 玲 小 说 中 的母 亲行 为
张盛春
( 川 艺术 职 业 学 院 四 基础部 , 川 成都 四 60 0 ) 1 16

缺失的母爱 低沉的天空——张爱玲小说中母亲与子女性格分析

缺失的母爱 低沉的天空——张爱玲小说中母亲与子女性格分析
光环 。 女也 不是 维 系家 庭 的 纽 带 。 爱 玲 理和 极强 的嫉妒 心 。 子 张 而 感 伤 。 女 的玫 瑰 色 的 梦渐 渐 破 灭 。 少 当一 《 沉香 屑—— 第 二炉 香 》 中的 蜜秋 儿 太 切 的 愿望 成 为泡 影 的时 候 , 只能 以死 来 完 也 她 在 成 自己 的理想 。倾 城之 恋 》 情 , 孤 独 中咀 嚼 悲凉 的人 生 苦 果 。 爱玲 太 多 年守 寡 , 将女 儿 辛 苦 地 抚 养 成 人 , 在 张 ( ( 中的 白流苏 在 娘 将 她 的特 殊 的人 生 体 验 融 入 到 每 一个 人 物 潜 意识 里 要 占有 女 儿 。 女 儿 为私 有 财产 , 家 受 欺负 却得 不 到 母亲 的 呵护 , 命 想逃 离 视 拼
却像 一 朵病 态 的小 花 . 缺 少呵 护 的环 境 中 在 小说 “ 又 渐渐 凋 谢枯 萎 。 是 穿着 姐 姐们 的 旧衣 服长 上 世 纪4 年 代 大 都 市 的 一 隅 . 示 了 母 亲 夜的 夫妻情 事 , 写到 :七巧 又是 咬牙 , 0 展 她 这一 角色 的与 众 不 同 。 家 庭 伦 理 关 系 中 , 是笑 , 是 喃 喃 咒骂 。 下烟 斗来 狠 命 磕 里 大 的 。 在 又 写 由于 缺 少关 爱 , 少应 有 的照 顾 , 身 缺 她 母亲 褪去 了温情 的 面纱 , 情 失去 了炫 目的 面的 灰 , 得托 托 一片 响 。 [] 现 了变 态心 体 孱 弱 儿 瘦小 , 经 敏 感 而脆 弱 , 格 自卑 亲 敲 ”1表 神 性


! 竺 l 量苎 星苎 耋 苎 秦茎三= l l l 辞分 失嘲低 Nhomakorabea鹤夷窒
管 如此 , 了名分 、 益 , 不舍 得 放弃 眼前 为 利 他 的一切。然而 . “ 叫她 去 过 另 一种 日子 , 没有 机 会 穿 戴齐 整 , 客 , 拜 回拜 , 又会 不 快 乐 。 她 若有所失。 荣 , 恼 , 繁 气 为难 , 是 生命 。小 这 ” 说 真 实 的 描绘 了 娄 太太 既不 满 这 种 生 活又 离 不 开这 种 生活 , 被 这种 家 庭的 虚伪 包 围 她 着 , 骗 着别 人 , 欺 欺骗 着 自己。 她难 以诉 说或 者 根 本说 不清 楚 自己 的伤 悲 , 只是 用一 种特 殊 的皱 眉 的方式 表达 “ 一种温 柔 的牵 痛” 。

张爱玲女性形象分析

张爱玲女性形象分析

张爱玲女性形象分析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上, 张爱玲是格外引人注目的。

她以无尽苍凉的笔调对女性进行叛逆的书写, 通过对一群徘徊在“死世界”边缘的女性的描写, 深刻地揭露社会所存在的问题, 以及当时女性生存的困境。

她作品中的女性是可怜的、可恨的、可悲的。

纵观张爱玲所有作品中关于女性形象的描写, 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种典型形象的塑造。

张爱玲女性形象分析篇11 、丧失母性的母亲形象俗话说母爱大于天, 母爱是众人赞赏的。

惟有张爱玲笔下的母爱是一反常态的, 她把人世间最美丽的母爱作了叛逆的描写, 她们或自私、或冷酷、抑或是无情, 都是身受环境的抑制。

在她的笔下曹七巧、顾太太、白流苏的母亲、川嫦的母亲她们的爱冷的让人不寒而栗!其中, 曹七巧这个形象是张爱玲笔下刻画的“最彻底的人物”。

曹七巧, 是个麻油店主的女儿, 原本也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人, 她洋溢着青春气息, 是个讨人喜爱的大姑娘。

然而, 在“存天理, 灭人欲”、“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的封建宗法制社会中, 她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 代行父权的兄长把她嫁给了残废的姜家二公子。

门第上的悬殊, 使她很不适应姜家人的生活, 她的粗俗遭到了姜家上上下下的鄙视, 虽然生活的衣食无忧, 但是这种幸福并不是她想要的。

她心理的不平衡导致了她人性的扭曲, 导致了人性恶的发展。

姜家人在情感上对她的排挤是她人性扭曲的第一个因素。

作为一个正常的女人, 应该过正常人的生活, 而曹七巧嫁给的是一个骨痨患者, 畸形的婚姻不仅使她情感空洞, 同时也无法满足她正常的情欲, 虽然对小叔子季泽有爱慕之情, 但是那是近不得身的。

情欲上的饥渴和压抑感是导致她人性恶发展的第二个直接因素。

无性无爱的婚姻不仅使曹七巧正常的生理欲求得不到满足, 心理上也渐渐发生扭曲变形。

这时候她意识到只有钱, 只有金钱不会鄙视她, 而她也只能靠金钱来拥有立身之本。

金钱的枷锁是导致她人性蜕变的主要因素。

长期心理生理上的压抑使曹七巧感觉“人生在世, 还不是那么回事”而后, 当她的小叔子把那份家产挥霍地所剩无几的时候, 便到她面前倾诉起爱情来了。

张爱玲作品中的母亲形象

张爱玲作品中的母亲形象
安 已 经决 定为 童 世舫 戒 掉 。七 巧 彻
底 的 断送 了女 儿 长 安 的幸 福 , 可 是
她却丝 毫无愧疚 之感 。在七巧 看 来, 她 这样 做 是有 必 要 的 。 七 巧 的这 种 变 态 行 为 , 使 她 成
为“ 罪 恶母 亲 ” 的典 型代 表 。在 七 巧 身 上 我们 看 不 到 任 何 母 爱 的温 暖 , 她 自己婚 姻 不 幸 福 , 可 还 要破 坏儿 女 的婚 姻 ,对 儿 女 却 还 有 嫉 妒 心 理, 对于儿女来说 , 她是一个 “ 侩 子 手” 形 象 。她 这种 近 乎疯 狂 的 行径 , 使我 们 感 受到 了她 的阴鸷 毒 辣 。 总 之 ,在 张 爱 玲 的 诸 多 小 说 中, 她 所 塑 造 的 母 亲 形象 多 是 与传 统 文 学 中 的母 亲 形 象 大 相 径 庭 的 。 这 些 母 亲 们 不 能 给 子 女 们 带 来 幸 福的生活, 甚 至 她们 还 蓄 意破 坏 儿 女们 的幸福 。她 们不 能 给予 子 女们 母爱 的温 暖 , 母 亲 与 子女 们 的关 系 是冷 漠 疏远 的 。这些 “ 罪 恶母 亲 ” 形 象 也 就 成 为 了我 国 文 学 史 中 独 特 的收 获 。
她 的丈 夫 去世 以后 , 便 怂 恿 白流 苏 再 回去 戴孝 主丧 , 挑 个 侄 子 过 继 过 来, 去夫 家 做 寡 妇 。 白流 苏气 到 了 极点 , 她走 到母亲 的床跟前 , 跟母 亲 诉 苦 ,希 望 母 亲 能 为 自 己做 主 。 可 是 白老太 太 为 了钱 , 可 以让 女儿 受 尽 委屈 。她 两 次 劝 女 儿 出 嫁 , 一 次 是 为前 夫 守 节 , 一 次是 去香 港 做 别人 的情 妇 。白老太 太 的 言行 让 自 己的女 儿 失 望 透 顶 , 白 流 苏 宁 可用 自己的 。 《 半生缘》 中的顾太太 , 平 时看 起 来恭 谨 平 和 ,但 是 在 关 键 时分 , 即在 钱 的面 前 , 她 也 是 眼 睁睁 地 看 着 自己女儿 的幸福 遭 到断 送 。她 是 功 利 的母 亲 ,被 金 钱 腐 蚀 掉 了 母 爱 ,她 视 养 儿 育 女 为 一 种 投 资 手 段 ,只 想 从 女 儿 身 上 谋 取 最 大 利 益, 绝 不 为 女儿 的 幸福 着想 。 顾 太 太 对 大 女 儿 曼 璐 去 做 舞

解析张爱玲笔下“无爱母亲”形象的根源

解析张爱玲笔下“无爱母亲”形象的根源

亲 ” “ 亲 ” 温 柔 、 良、 ,母 是 善 富于 爱 心 和 牺 牲 精 神 的 形 象 。 纵 使 对 母 亲 的 形 竹 帘 子 , 地 密 条 的 阳 光 。 沉 重 的 压 抑 落 到 了 幼 小 的 心 灵 之 上 , 母 不 和 满 ” 父 象 稍 有 微辞 , 是 迫 害 的直 接 对 象 不 是 亲 生 子 女 , 是 媳 妇 或 其 他 人 , 接 的家 庭 使 张 爱 玲 敏 感 多 思 、 格 内 向 、 于 人 交 往 , 会 适 应 性 差 。 终 于 , 也 而 间 性 少 社 地 造 成 了 子 女 的不 幸 。在 1 9世 纪 3 O年 代 , 常 富 于 先锋 精 神 的丁 玲 在 她 母 亲 抛 下 年 仅 四 岁 的 她远 走 英 国 , 她 在 继 母 的 管 制 下 受 尽 委 屈 , 亲 的 非 而 父
的显赫 、 繁华已成过去 , 她只看 到一个 灰暗 的巨大而 虚浮 的王朝背 影。她 感 , 父母( 别是母亲 ) 特 给她造成 的心 理创伤 , 使张爱玲在 意识里产 生了对 的祖 父 张 佩 伦 是 满 清 大 臣 , 流 派 名 土 , 母 是 李 鸿 章 的 女 儿 , 亲 是 黄 军 父 母 的 敌 对 情 绪 。她 在 刻 画 消 失 了 父 爱 、 爱 的 情 感 的 父 母 形 象 中 , 意 清 祖 母 母 有 于 母 形 门 的小 姐 。 辛 亥 革 命 结 束 了 一 个 时 代 , 结 束 了张 氏 家 族 的 命 运 。 锦 衣 玉 无 意 地 宣 泄 着 对父 母 的敌 对 情 绪 , 是 消 失 了 爱 的 “ 亲 ” 象在 她 的 作 品 也 食的贵族生活渐行渐远 , 萧条 衰败 , 仅维持 着表面 的排场 。在 沉落 中的 中不断地出现。但 我们不 得不承认 是张 爱玲 在不经 意 中掀 开了一 页中国 仅 家族 内部矛盾 已经激化。张爱玲 没有赶 上显赫 、 繁华 的热 闹, 却赶上 了父 文 学 人 物 形 象 塑 造 的 新篇 章 , 破 了长 期 以来 人 们 习 惯 了 的价 值 观 念 。 打 参考文献 : 母 无休 止 地 争 吵 , 异 的 “ 闹 ” 离 热 。

探析张爱玲小说中母亲形象的重构

探析张爱玲小说中母亲形象的重构

探析张爱玲小说中母亲形象的重构作者:徐颖来源:《当代旅游(下旬)》2017年第11期摘要:张爱玲笔下的母亲形象大多是灰色的色彩,基调也是苍凉的曲调。

张爱玲通过她自身所经历的世界和自己对于人性的另一种解剖,塑造了许多虚无缥缈的,被扭曲,丑化、颠覆的母亲形象。

本文通过对于她文章中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母亲形象来剖析这些重构的母亲形象形成的原因以及意义。

关键词:张爱玲;母亲形象;重构母爱被定义为人类历史上最崇高的感情。

从古至今,对于母爱的赞美以及歌颂的文章不胜枚举,都将母亲塑造为“圣母”的形象。

张爱玲成为第一个颠覆母亲形象,质疑以及质问母亲传统形象的人。

这究其原因都是与她自小所生活的环境,所接触过的母亲密切相关。

在张爱玲看来,母亲是病态的,是自私的,是软弱的,母爱亦是如此[1]。

一、软弱的母亲在中国的封建思想当中,母亲即是传宗接代的工具,其职责就是相夫教子,成为一名家庭主妇。

在思想上,没有独立的思想自由,所做的就是对丈夫之命惟命是从,在他们的世界里丈夫便是天;在经济方面,她们没有经济方面的主导权,只是一味的接受给予。

她们只是这个以父系氏族为主体的社会的一个附属品,她们为了家庭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

于是,在中国的文学史上,赞美母爱的文人墨客比比皆是。

但是,在张爱玲的文章中,却是反其道而为之,认为母亲即是与家畜没有什么两样,是兽性的,是无比丑恶的,于是在他的文章中都是把母亲的负面进行淋漓尽致的展现[2]。

在《心经》这一作品中,许太太的形象就是一名软弱母亲形象的典型代表。

在她的女儿和她的丈夫这一段乱伦之恋中,她采取的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方式,选择不相信,在将信将疑中欺骗自己,不为自己的权利去争取,只是一味的忍受。

作为一位母亲,她没有能力去阻止这场错误和畸形的感情,也没有把她的女儿引向正确的感情轨迹,她作为一位母亲是自私的,是失败的,即使在最后,他的丈夫和女儿的同学婚外恋,她都没有任何的反抗,她选择了对这一段不正确的恋情成全。

从罪恶的母亲谈起_浅析张爱玲笔下的母亲形象

从罪恶的母亲谈起_浅析张爱玲笔下的母亲形象
3 生活经验的反映 张爱玲系出名门, 祖父张佩伦乃是满清大官李鸿章之女婿。不过她的 童年是黑暗的。生母流浪欧洲, 剩下她和弟弟在父亲和后娘的监管下成长, 或许这是导致张爱玲后来的作品充满悲观的主要原因。张爱玲在创作中写 其他女人, 以及角色的母女关系, 其实也象征地再现她身上的母女关 系— — —以及再现自己吧! 张爱玲二十岁以前, 母亲黄素琼长年不在国内, 而父亲张志沂又是个 遗老气息很重的世家子, 处于一个乌烟瘴气的大家庭里, 母亲恰恰代表她 所向往的自由空气。张爱玲四岁, 母亲就出国留学, 母亲走后, 父亲便把外 面娶的姨奶奶带回家。直到张爱玲八岁, 母亲才回国, 姨太太搬走, 一家团 圆, 接着父母又开始争吵, 猝不及防地协议离婚。后来, 母亲再次出国, 直到 张爱玲十七岁才回国, 留给张爱玲的只有思念。张爱玲的青春岁月中, 母亲 远在欧洲, 但凭一丝蛛丝马迹的印象, 张爱玲努力要记住母亲的形象。她在 后来的《流言》中写道: “我一直用一种罗曼蒂克的爱来爱着我的母亲。” 然而, 罗曼蒂克的爱恋终于受到现实的考验! 考验从她与母亲近距离相处开始, 她 17 岁那年, 她逃到母亲那里和母 亲同住, 跟母亲要钱用, 起先是亲切有味的事, 然而, 一天天下来, 在母亲的 窘境中三天两头向她拿钱“…为她的脾气磨难着, 为自己的忘恩负义磨难 着, 那些琐屑的难堪, 一点点毁了我的爱”, 在这样的考验中, 母亲务实的面 貌逐渐显露出来。在钱的压力下, 她的母亲也算计起来: “如果早早嫁人的 话, 那就不必读书了, 用学费来装扮自己, 要继续读书, 就没有余钱兼顾到 衣装上。”算算本身的资源, 母亲毫不假以辞色地拒绝了要来同住的弟弟。 留在母亲身边的女儿感觉出一种压力, 母亲做出的牺牲并不是完全的 心甘情愿。两个人的关系隐隐存在某种紧张, 现实的因素, 如金钱, 不容情 的阻隔在她与母亲之间。张爱玲看出了母亲的脆弱— — —一旦碰上现实的压 力, 母爱就成了不再纯粹的东西, 她对母亲的失望一点点毁了原先的爱, 母 亲不再是想象中的母亲。而继母则是那非常理的母亲的母本。因此张爱玲 不再标榜母爱, 在作品当中她塑造了诸如《半生缘》中的顾太太, 《第一炉沉 香》中的葛微龙的姑妈这样另类的“母亲”以及《怨女》中的银娣等。 我们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探求到母亲形象是区别于其他母亲的“罪恶母 亲”, 这不仅是因为作为女性的母亲本身是受虐的, 是受到原欲、物欲、金钱 欲的压抑和异化, 而且还因为张爱玲的生活经验使她失去了真正的慈祥 的、博大的母爱和对母爱的那种罗曼蒂克的希翼。也因此, 我们浅剖到张爱 玲之所以不标榜母爱的原因, 这些在张爱玲的生活中更是得以认证和反 映。张爱玲借着写作, 使真正的母亲在世上消失, 反而使她笔下的那些悲剧 式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母亲永存在人们的记忆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爱玲作品中的母亲形象
作者:马慧萍
来源:《文学教育》2014年第05期
内容摘要:在中国文学史中,母亲的形象一般是值得尊崇与仰慕的,因为母亲终其一生以无比的慈爱与坚忍的毅力来抚育子女,她的牺牲奉献成就了她的功德。

但是到了20世纪,张爱玲却以“罪恶母亲”改写了中国文学史中母亲的苦难伟大的刻板形象。

关键词:张爱玲《倾城之恋》母亲形象《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与丈夫离了婚住在娘家。

当娘家人得知她的丈夫去世以后,便怂恿白流苏再回去戴孝主丧,挑个侄子过继过来,去夫家做寡妇。

白流苏气到了极点,她走到母亲的床跟前,跟母亲诉苦,希望母亲能为自己做主。

可是白老太太为了钱,可以让女儿受尽委屈。

她两次劝女儿出嫁,一次是为前夫守节,一次是去香港做别人的情妇。

白老太太的言行让自己的女儿失望透顶,白流苏宁可用自己的前途来下赌注也不愿意再呆在这个令她绝望的家里。

《半生缘》中的顾太太,平时看起来恭谨平和,但是在关键时分,即在钱的面前,她也是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女儿的幸福遭到断送。

她是功利的母亲,被金钱腐蚀掉了母爱,她视养儿育女为一种投资手段,只想从女儿身上谋取最大利益,绝不为女儿的幸福着想。

顾太太对大女儿曼璐去做舞女持默许的态度。

曼璐牺牲了自己的爱情、学业、青春替母亲支撑起了这个贫困的家庭。

但是她和母亲却是难以沟通的。

她的苦衷无处抒发,她也不愿意向母亲诉苦,因为每当她向母亲哭诉的时候,母亲的劝慰的话语从来都不能够搔着痒处,有时候还是啼笑皆非的。

当曼璐要和流氓无赖祝鸿才结婚时,顾太太对祝鸿才的评价是:他钱是没什么钱,像我们这一份人家的开销总还负担得起。

她对女儿的终身大事还是以金钱为衡量标准,而不是为女儿是否能够幸福着想。

张爱玲所塑造的“罪恶母亲”形象除了上述的因为金钱这个外在因素导致的,还有本身性格的扭曲这一个内在因素。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由于长期的性压抑有急切的金钱欲使她的心里畸形扭曲,在爱欲、情欲、物欲中不断下堕,因此具有了强烈的占有欲和报复欲。

她在丈夫二爷死后,把她的怨恨、愤怒与痛苦转而施加在儿子长白与女儿长安身上。

儿子长白结婚以后,七巧的变态性格充分展现出来了。

因为这些年来她的生命中只有这一个男人,只有他,她不怕他想她的钱,横竖钱都是他的。

可是,因为他是她的儿子,儿子娶亲以后,七巧就怕留不住他了。

七巧为了控制儿子,就让他吸鸦片。

七巧变着方儿哄他吃烟,以前长白一向就喜欢玩两口,只是没上瘾。

后来,七巧借“孝”的名义让儿子整夜给她烧烟。

七巧彻底粉碎了亲儿子的自我人格,使他变成一个吸毒成瘾的废人。

这种控制儿子的方式让人不寒
而栗。

当夜里儿子给她烧烟的时候,七巧再三盘问儿子,探究儿子与儿媳之间的隐私。

而且曾经当着亲家母的面把儿子亲口招供的儿媳的秘密宣布出来。

在外人面前,她也毫无避讳,把儿子和儿媳间的私事到处宣扬。

她的这种行为使儿媳有了想死的念头。

最终,两个儿媳都被她折磨致死。

长白再也不敢娶媳妇了。

对于女儿长安,七巧也没有放过。

长安得了痢疾之后,七巧不给她延医服药,只劝她抽两筒鸦片,病痛虽然减轻,但是长安却上了瘾。

七巧一味地支持长安抽烟,当长安的婚事受此影响,七巧又换了一种论调,把原因归结在是长安长得不好。

七巧没有一点作母亲的责任感。

当长安与童世舫私自订婚以后,七巧仍旧蓄意破坏她的幸福,把她推到绝望黑暗的深渊。

七巧大骂长安是个“死不要脸的丫头”,污蔑自己女儿的清白,把长安正常的恋爱说成是找野男人,而且恨不得让整条街的人都知道。

长安迫于母亲的威力,跟童世舫解除了婚约。

七巧背着长安吩咐长白下帖子请童世舫吃便饭,她用尽计谋乃至不惜说谎去断送女儿的终身幸福。

当她见到童世舫的时候,她大肆渲染女儿抽烟的陋习,把长安抽烟的原因以及历史都说给童世舫。

其实长安已经决定为童世舫戒掉。

七巧彻底的断送了女儿长安的幸福,可是她却丝毫无愧疚之感。

在七巧看来,她这样做是有必要的。

七巧的这种变态行为,使她成为“罪恶母亲”的典型代表。

在七巧身上我们看不到任何母爱的温暖,她自己婚姻不幸福,可还要破坏儿女的婚姻,对儿女却还有嫉妒心理,对于儿女来说,她是一个“侩子手”形象。

她这种近乎疯狂的行径,使我们感受到了她的阴鸷毒辣。

总之,在张爱玲的诸多小说中,她所塑造的母亲形象多是与传统文学中的母亲形象大相径庭的,这些母亲们不能给子女们带来幸福的生活,甚至她们还蓄意破坏儿女们的幸福。

她们不能给予子女们母爱的温暖,母亲与子女们的关系是冷漠疏远的。

这些“罪恶母亲”形象也就成为了我国文学史中独特的收获。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