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雪的声音教学设计导学案及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江孜县第二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下雪的声音》名师教案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下

江孜县第二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下雪的声音》名师教案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下
(2)“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在敌人不易察觉中戏再敌人,体现出他的聪明)
(3)“人呢?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体现出他的机智、勇敢、镇静,让敌人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他,让他带路)
1.出示本课生词,学生认读,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
2.小组内轮流分自然段读课文,互相正音,并交流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
3.全班交流:
课文围绕“夜莺的歌声”,主要写了什么事?(战争期间,小夜莺巧妙地和敌人周旋,利用夜莺的歌声传送情报,帮助游击队消灭敌人)
4.这篇课文在结构上与以往的课文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每个部分以空行隔开)
2.师小结导入:
夜莺的歌声多美啊!今天,我们就来读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夜莺的歌声。(师板书课文题目)
3.质疑过渡.
这个故事非常有意思,写的内容不是介绍夜莺这种鸟儿,那究竟是什么呢?请大家自己来读一读.
二、学生自主读文。
要求:读准确、流畅,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故事主要写什么。
三、检查自学,了解大意,理清脉络。
5.小结。
二、学习第三部分。
1.“从松树林里发出一声口哨响”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游击队发给夜莺的暗号,让他迅速隐蔽)
2.游击队是怎样消灭德国兵的?请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游击队为什么会全歼敌人。
三、学习第四部分。
1.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夜莺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河岸边?他在望什么?
2.课文为什么写孩子穿的衣服是跟树叶差不多的绿颜色呢?(当孩子把敌人带进伏击圈,接到游击队发出的暗号时便于迅速隐蔽)
让我们齐读这篇文章,再次与作者的心灵交流吧。(以既有的感情体验充满感情地朗读、背诵,对外抒发。)

下雪的声音教案

下雪的声音教案

下雪的声音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聆听、观察和想象,感受下雪的声音之美。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下雪声音的特点,体会其中的美妙。

2、教学难点启发学生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绘下雪的声音。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下雪的视频,展示雪花纷纷扬扬飘落的画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下雪的情景。

提问:同学们,看到这样的画面,你们想到了什么?(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三)精读课文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下雪的声音的?2、小组讨论交流,派代表发言。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作者把下雪的声音比作“春蚕吐丝的细弱声音”“微风拂过琴弦的轻柔声音”“鸟儿展翅高飞的声音”,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下雪的声音是细微、轻柔、美妙的。

4、再次朗读课文,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

(四)拓展想象1、引导学生想象:如果自己置身于雪中,会听到怎样的声音?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

(五)写作训练1、让学生用几句话描写自己想象中下雪的声音。

2、教师巡视指导,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六)课堂总结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下雪的声音之美,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用心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发现更多的美好。

(七)布置作业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观察一次下雪的情景,写一篇关于下雪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让他们在感受下雪声音之美的同时,提高了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但在教学中,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关注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以改进。

以上这份教案,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和对下雪声音的想象,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让他们在感受大自然美的同时,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下雪的声音课文教案

下雪的声音课文教案

下雪的声音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下雪的声音》这篇课文,了解下雪时的自然现象和雪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情感。

3. 提高学生朗读、表达和想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雪的声音美。

2. 学会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体会课文中雪的声音美。

2. 学会生词,提高朗读水平。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词卡片。

3. 与雪有关的自然现象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播放雪的声音(如:树枝折断声、雪花飘落声等)。

1.2 引导学生关注下雪时的自然现象和雪的特点。

1.3 板书课题:《下雪的声音》2. 自读课文:2.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2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下雪时的感受。

3. 学习生词:3.1 教师出示生词卡片,学生跟读。

3.2 学生用生词造句,巩固记忆。

4. 理解课文:4.1 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内容。

4.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朗读练习:5.1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5.2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时的语气、节奏和情感。

6. 拓展活动:6.1 学生发挥想象,描绘下雪时的美景。

6.2 学生互相展示,分享自己的描绘。

7.2 学生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关注。

8. 布置作业:8.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内容。

8.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互动。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邀请家长来校,与学生一起进行户外雪地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下雪的乐趣,并观察雪的特点。

2. 开展雪地艺术创作:学生在雪地上进行绘画、雕塑等艺术创作,表达对雪的感受。

七、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其参与度。

2. 朗读表现:评价学生在朗读时的语气、节奏和情感表达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分享课文内容的落实情况。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是否有所提高,以及教学过程中是否注意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四年级语文教案设计下雪的声音

四年级语文教案设计下雪的声音

四年级语文教案设计《下雪的声音》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述,体会作者对下雪的情感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四季变化的感知。

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难点:通过课文描述,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下雪场景的图片或视频。

4. 课堂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下雪的场景,引导学生谈论对下雪的感受。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教师辅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组内互相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4. 理解课文: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描述,体会作者对下雪的情感表达。

5. 想象与创造:学生分组讨论,想象自己置身于下雪的场景,体会下雪的美。

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6. 课堂练习: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段关于下雪的短文。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观察大自然,体会四季变化,写一篇关于四季的短文。

2. 拓展作业:收集有关下雪的诗歌或故事,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对于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兴趣。

2. 作业评价:通过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分享评价:在学生分享有关下雪的诗歌或故事时,评估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2021年整理〗《下雪的声音》优秀教案感悟抒情

〖2021年整理〗《下雪的声音》优秀教案感悟抒情

《下雪的声音》教学设计(品味抒情)教学目标:1、学会“涛”“凝”“畔”等8个生字。

2、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淳朴,真实的感情,陶冶学生的情操,唤起学生美好的情感及创作欲望。

教学重难点:1、激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创作的兴趣。

2、在朗读文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淳朴,真实的感情,陶冶学生的情操,唤起学生美好的情感及创作欲望。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听过许多声音,比如雷声、雨声、风声等。

那么,你听到过小草生长的声音吗?你听到过花朵开花的声音吗?你听到过柳树发芽的声音吗?你听到过下雪的声音吗?(没有)是呀,下雪的声音是微弱的,微弱得几近无声。

但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爷爷却听到了下雪的声音。

(板书课题——下雪的声音)他说:下雪的声音,与其用耳朵倾听,不如用心去感受。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从下雪的声音里,作者感受到了什么呢?3、认识生字词。

涛声飞逝旋转姿态银屑滋润序曲窃窃私语等。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袅袅婷婷、纷纷扬扬的雪花翩翩而至,作者从这几近无声的下雪声里却感受到了亲近、欣喜、柔暖,他情不自禁地感慨道:那是怎样的一种声音啊!同学们,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随着下雪天,一起用心去感受下雪的声音吧!1、品读课文5—9自然段,想想作者到底感受到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2、讨论交流5、6自然段。

像春风拂面而过的声音吗?不,春风来了,倏忽又去了;下雪的声音却是黏着你的耳畔,和你亲近着。

像小鸟展翅飞逝的声音吗?不,鸟儿永远是急匆匆的;雪花旋转着舞姿翩翩而至,袅袅婷婷,你必然会听到那伴舞的音乐了。

(1)这两个自然段里下雪的声音有什么共同特点?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不急不躁、不缓不急的下雪的声音带给了作者不同的感受,当下雪的声音粘着耳畔时,他感觉到——?(板书:亲近)当雪花旋转着舞姿翩翩而至,袅袅婷婷时,他感受到——?(板书:优美)3、讨论交流8、9自然段。

四年级语文教案设计下雪的声音

四年级语文教案设计下雪的声音

四年级语文教案设计《下雪的声音》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下雪的声音和雪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雪的兴趣。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述,发挥想象力,体会下雪的美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感。

(2)培养学生与同伴分享、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发挥想象力,体会下雪的美好。

2.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述,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雪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件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谈论关于雪的美好事物。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下雪的回忆或期待。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下雪的声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集体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雪的美好。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并记忆。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教师举例运用生字词,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下雪的声音和雪的特点。

(2)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

(3)教师总结并板书课文中的关键信息。

5. 想象与表达(1)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描绘下雪的场景和声音。

(2)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描绘,并与同伴合作进行表演。

(3)教师鼓励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下雪的声音和雪的特点。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学习收获。

(3)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总结课堂教学。

四年级语文教案设计下雪的声音

四年级语文教案设计下雪的声音

四年级语文教案设计《下雪的声音》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下雪的声音》,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体会下雪的美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欣赏雪的美丽,珍惜亲情和友情的情感。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掌握生字词,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教学难点:1. 发挥想象力,体会下雪的美好。

2. 珍惜亲情和友情。

教学准备:课文《下雪的声音》、PPT、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雪的兴趣,让学生谈谈他们对雪的了解和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下雪时,我们会听到什么声音。

二、学习课文(15分钟)1.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 老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老师指导并纠正发音。

三、理解课文(10分钟)1.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 老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想象与创造(10分钟)1. 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想象自己是在雪地里,听到了什么声音,看到了什么景象。

2.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想象,老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1. 让学生谈谈他们通过学习课文,对雪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延伸:1. 让学生回家后,写一篇关于雪的作文,发挥想象力,描述雪的美好。

2. 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发挥想象力,体会下雪的美好。

学生也能通过课文内容,认识到珍惜亲情和友情的重要性。

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发音要准确,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参与和表达机会。

六、课堂互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场景(如:街道、校园、家庭),模拟下雪时人们的行为和对话。

2. 各组表演完毕,其他学生和老师提问,表演组成员回答。

下雪的声音课文教案

下雪的声音课文教案

下雪的声音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下雪的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以及雪的声音对人们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珍惜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下雪的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以及雪的声音对人们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下雪的声音产生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1. 课文音频、视频资源。

2. 生字词卡片。

3.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音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下雪的声音,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学习课文:(1)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2)分段朗读课文,让学生理解每个段落的大意。

(3)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掌握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探讨下雪的声音:(1)播放下雪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下雪的场景。

(2)引导学生探讨下雪的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以及雪的声音对人们的影响。

(3)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大自然,记录下雪的声音和其他冬季现象。

(3)写一篇关于下雪的声音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

2. 课堂作业:(1)完成生字词练习。

(2)绘制一幅关于下雪的场景画,并配以文字描述。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学习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雪的声音》导学案
教学内容: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课文《下雪的声音》
教材分析:《下雪的声音》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作者心思的细腻,语言的精妙,让人读来回味无穷的散文。

作者以独特的生活视角,用第二人称的写法,描写了自然界中少有人关注的“下雪的声音”。

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雪的赞美,对春的向往,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作者把自己对雪的感触娓娓道来,让你也不知不觉地融入到这雪声、雪情、雪景当中。

让我们的心灵在被陶冶与涤荡之余,能够潜心静气地去思考和回味。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融入课文,理解“倏忽、翩翩而至、袅袅婷婷
窸窸窣窣、窃窃私语”等生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用心感受下雪的声音,体会作者笔下所描绘的情境
3、初步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

积累优美的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笔下描绘的情景,领略大自然的美好。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熟读课文
教师准备:配有轻音乐的下雪视频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雪吗?为什么呢?
是啊,下雪的时候,到处都是白茫茫的,美极了。

我们还可以打雪仗,堆雪人。

可是你有没有认真倾听过下雪的声音呢?有个词叫“雪落无声”,是不是真没有声音呢?我们今天来欣赏一篇散文《下雪的
声音》。

这节课我们不光用耳朵来听,还要用心来感受。

让我们赶快打开书读一读,看看文中是怎样给我们描绘的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教师范读,明确学习要求:
自由读课文,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为止。

把不懂句子勾画出来。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开火车读,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2)全班交流、理解词语的意思。

可以结合生活理解,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语言环境理解。

4、学生分段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师生对话、感悟文本。

1、反复诵读课文,中间可穿插默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感悟。

2、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讨论:
你喜欢下雪的声音吗?你觉得哪写的美?
(1) 细细品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
(2) 小组交流补充;
(3) 讨论怎样读好,谈感受。

要点:第5段,亲近;第6段优美;第8段欣喜;
第9段幸福;第11段希望。

师总结:正如大家一样,作者身处那样的环境中,也是用心去感受的,下面,让我们跟随画面,再来感受一下雪给我们带来的美的意境。

3、欣赏短片。

你从下雪的声音里听出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4、用你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

5、指导背诵
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在生活中,你有过“与其用耳朵倾听,不如用心去感受”的体验吗?
说一说,也可以写下来。

2、把你喜欢的词句抄写在积累本上。

3、课外阅读:
(1)《一碗水》(2)《听听下雪的声音》
板书设计:
下雪的声音
倏忽、翩翩而至、袅袅婷婷、窸窸窣窣、窃窃私语
与其用耳朵倾听,不如用心去感受
课后反思:
《下雪的声音》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作者心思的细腻,语言的精妙,让人读来回味无穷的散文。

作者以独特的生活视角,用第二人称的写法,描写了自然界中少有人关注的“下雪的声音”。

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雪的赞美,对春的向往,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可是,作者写的很美,但如果单靠老师去讲,学生是感受不到的。

如何用心感受下雪的声音,体会作者笔下所描绘的情境,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联系学生生活,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范读,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勾出来,对全文有个初步的认识。

充分的朗读课文,能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互相交流经验,利用多种方法进行朗读感悟。

初步理解课文基础出上,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读懂作者的心思。

抓住关键词语如:倏忽、翩翩而至、袅袅婷婷窸窸窣窣、窃窃私语”等生词的意思。

通过播放带有轻音乐的下雪的视频,读书过程中,引导学生入境悟情,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结合自己的体验,进而内化成自己真切的感受,并抒发出来。

下雪的声音与其用耳朵倾听,不如用心去感受。

用耳听只是时隐时现的自然之声,而用心感受的则是一个充满了无限的爱,充满了无限的美的世界。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美美的朗读中,熟读成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