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二章声现象第二节声音的特性一、内容及其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声音的特性指的是音调、响度、音色,其核心是音调和响度。
学生已经学过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本节课的内容声音的特性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起来的。
由于它在本章中是重要和核心知识,所以在本学科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有重要的作用,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教学的重点是研究乐音的音调和响度各与什么因素有关,解决重点的关键是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自己体会各个概念的不同及找出影响音调、响度的因素。
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定位:(1)了解声音的特性;(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2、目标解析:了解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就是指通过“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探究”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探究”进一步了解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通过辨别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来了解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学习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很难区别音调和响度的不同,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音调和响度的影响因素不易区分。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来理解和区分概念,其中关键是通过实验来探究。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在本节课声音的特性的教学中,准备使用直尺、音叉、乒乓球、多媒体课件。
因为使用这些实验仪器,有利于教学和学生学习。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是什么,今天我们再次走进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先来聆听一组音乐。
(播放不同的声音),学生讨论,这些声音有哪些特点呢?让学生安静下来感知周围有哪些声音?你们是如何区分开这些声音的?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3.2《声音的特性》课时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教案:3.2《声音的特性》一、教学内容:1. 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 影响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因素。
3. 声音的传播和传播速度。
4. 声音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知道影响它们的因素。
2.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传播和传播速度,知道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声音的传播和传播速度。
难点:声音的三个特性的概念及其关系,声音传播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音叉、尺子、鼓等)。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听一段音乐,感受声音的三个特性。
2. 知识讲解:讲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及其影响因素。
3.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声音的三个特性。
4. 例题讲解:讲解与声音特性相关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6. 知识拓展:讲解声音的传播和传播速度,介绍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8. 布置作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2. 影响音调、响度、音色的因素。
3. 声音的传播和传播速度。
4. 声音的应用实例。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简述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2. 解释声音的传播原理和传播速度。
3. 举例说明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1. 声音的三个特性分别是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受频率影响,响度受振幅和距离影响,音色受材料和结构影响。
2. 声音的传播原理是振动通过介质传播,传播速度受介质种类和温度影响。
3. 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有电话、广播、音乐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音的三个特性。
3.2声音的特性(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教材(沪科版)

3.2 声音的特性(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教材(沪科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因此我倾注了心血来设计这节《声音的特性》的课程。
我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孩子们能够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够分辨出不同的声音。
一、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孩子们能够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在这节课中,我将重点讲解声音的三个特性,并引导孩子们如何分辨不同的声音。
其中,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将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各种声音的录音,如乐器、动物叫声等,以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声音物品,如钢尺、鼓等。
四、活动过程五、活动重难点活动的难点将是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我会通过实际的物品演示和反复的练习,让孩子们能够掌握这三个特性的区别。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孩子们是否掌握了声音的三个特性,并在下一节课中进行调整。
同时,我会给孩子们布置一些拓展延伸的作业,让他们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这是我设计的《声音的特性》的教学活动,我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孩子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并能够真正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节《声音的特性》的课程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我希望通过让孩子们听一段录音,并尝试分辨出其中的不同声音,让他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声音的存在,并激发他们对声音的好奇心。
我将会逐一介绍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并通过实际的物品演示,让孩子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这三个特性的不同。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声音的三个特性是理解声音的基础,而通过实际的物品演示,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三个特性。
接着,我会进行随堂练习,让孩子们听不同的声音,并指出它们的音调、响度和音色。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优秀4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优秀4篇《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了解声音的特性。
●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
● 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音调与响度的区分【教材分析】教材将声音的特性按照音调、响度、音色的顺序进行讲授。
但是,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往往将“音调”和“响度”两个概念混同起来。
本人考虑到响度比音调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接触到,而且响度比音调更加好理解一些。
在排除响度的干扰之后,音调更加容易理解一些,因此将课本中二者的顺序颠倒了一下,将知识的处理由易到难。
【学情分析】声音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许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特性各不相同。
但是学生对于声音的特性的有关知识(尤其是音调和响度)十分模糊,甚至存在错误理解。
而本节课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就看能否顺利改正学生的错误理解,真正理解音调和响度。
此外,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学生也向着多方向发展,拥有乐器演奏等多方面的才能。
本节课可以让学生自带部分乐器供课堂探究之用,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资源】大小木鱼、大小铜镲、大小铜锣、大小鼓、大小音叉、敲打木槌、铝板琴、学生自带乐器(吉他、竖笛等)、乒乓球、铁架台、示波器。
(说明:以上器材可从学校音乐器材室中寻找,也可用其他乐器代替)【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了解了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自然中的一些美妙的声音吧!(播放录音)请学生提出想要知道的有关声音的问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2节 声音的特性教案 新版()(1)

声音的特性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在明白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础上,对声现象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较为重要的一节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明白决定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的因素是什么?从而使学生对声音有进一步的熟悉,也为尔后的声学研究打下基础。
教材安排本节课内容时,大体上分为音调、响度、音色三块别离研究与学习,通过实验和观看波形,对乐音的三要素有比较直观的感受,但也颇具特色。
(1)重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教材在“探讨阻碍声音高低因素”时,实验器材利用学生身旁的刻度尺,使学生真切地感到物理学就在身旁,使学生熟悉到物理学与咱们息息相关。
(2)使学生感知现代技术手腕对分析物理问题的作用。
教材对音叉、钢琴、长笛不同乐器发出相同音调的不同音色的声音,采纳示波器观看波形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对抽象问题的熟悉,并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的爱好。
二、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术(1)明白音调跟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不同的动物发作声波和接收声波的频率范围不同(2)明白声音的响度跟声源的振幅及离人耳的距离有关(3)了解乐音的三要素。
二、进程与方式通过实验,找出阻碍音调和响度的因素,通过对照,区别声音的不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领略声现象中的美好与和谐,培育学生酷爱、靠近自然的情感,能注意不同场合发言时,使自己发音的响度适当。
(2)培育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勇于发表自己观点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研究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各与什么因素有关;(2)领会科学探讨的方式。
难点:用人耳感知声音特性之间的区别;四、教法与学法教法:启发观看实验实例讲解反馈补救学法:观看和实验探讨感知与讨论练习五、预习提纲1、声音的三个特性:、、2、音调:指声音的(1)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的决定。
越大,音调(2)频率指:,单位:,符号(3)声波的分类:可闻波:超声波:次声波:3、响度:指声音(1)响度的大小由发声体的决定。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2声音的特性

5. 《枫桥夜泊》中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的意思 是:姑苏城外那寂寞清净的寒山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客船
上的人能够听到“钟声”,是因为“钟声”通过__空___气___(填“空气”或
“水”)传播而来;能判断出听到的声音是“钟声”而不是“鼓声”,是根
据声音的____音__色__(填“音调”“音色”或“响度”)来判断的。
6. 长笛、箫等乐器是靠空气的__振__动____而发出声音的,吹奏时抬起不同的 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____音__调__(填“音调”“响度”
或“音色”)。
(一) 作业本作业:
(二)实践性作业:如图所示,取8个相同的玻璃杯, 分别装入不同量的水,按水量多少,从左至右将杯子 排列在桌上;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每一个杯子,比 较它们发声频率的高低。仔细调节每个杯子中的盛水 量,试一试,能不能用这套杯子演奏出简单的乐曲。
学以致用
向暖瓶中灌水时,听声音就能知道水是否将要灌满, 这是什么缘故? 答案:随着水位的上升,暖瓶内的空气柱长度越来越 短,音调越来越高。
任务三:了解音色
活动1 用不同乐器(如电子琴、吉他、音叉等)发出同音调 的声音(或播放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音乐)。请同学们闭上 眼睛,看能否辨别出是什么乐器。
科学态度与责任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热爱生活。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提高学生对自然及自然科学的热爱。
你们认为声音有什么样的特性? 不同的声音是如何区分的?
女声
男声
实验展示
1.使用频率不同的音叉演示声音的高低变化。 2.不同声音的波 形
思考:为什么我们能感受到音乐的立体感?
钢尺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钢尺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三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了解声音的特性。
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
知道噪声的危害及控制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首的首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3.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4.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5.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6.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
7.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意识。
重难点【教学重点】1.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
【教学难点】2.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突破措施多媒体多媒体课件、鼓、黄豆、钢尺等工具。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新课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1.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2.用同样的力敲鼓的不同位置。
声音为什么会有这多不同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声音的奥秘吧。
观察倾听、回答声音上有什么不同引发学生兴趣,思考其他的引课方式。
进行新课1、探究影响声音特征的因素:(一)响度:在声音变化的过程中,变化的是什么?设置问题:探究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教师提问设计的实验并补充指导学生进行实验举例说明:(1.)你用力分别轻敲和重敲音叉,在用耳感觉响度变化的同时,并观察悬挂的塑料小球被弹开的角度是如何变化的?了解声音响度和声音大小的关系:响度越大声音越大。
讨论从所给的实验器材如何设计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和什么因素有关”学生设计实验:用力轻敲鼓面和重敲鼓面,在用耳倾听声音的响度变化的同时,仔细观让学生知道声音的单位(分贝)和一些常见声音的(2.)当你远离音量不不变的录音机时,你对声音的感觉有什么不同?(3.)当你把纸条在喇叭的不距离处时,你观察到纸条的振动情况有什么不同?教师将结论补充完整二)音调:听两段声音找不同,变化的是什么?用硬纸片刮木梳,快速刮一次,缓慢刮一次,比较两次音调的有何不同?引导学生区分音调大小。
2017-2018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20172018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二节声音的特性教案:声音的特性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直观演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深入了解声音的特性。
设计思路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三个主要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声音的基本特性,提高他们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三个主要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学会用物理语言描述声音的特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会用物理学的方法研究声音的特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未知世界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三个主要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声音特性的测量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音叉、尺子、气球等)。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声音现象,如:汽车的喇叭声、鸟儿的鸣叫声等,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特性。
2. 实验探究(1)音调的探究让学生用尺子摩擦桌面,观察尺子振动的频率变化,感受音调的变化。
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音调的高低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2)响度的探究让学生用手拍打气球,观察气球的振动幅度变化,感受响度的变化。
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响度的大小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3)音色的探究让学生用不同的物体(如木块、铁块等)敲击桌面,观察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感受音色的变化。
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音色与物体材料的关系。
3. 知识讲解根据实验结果,讲解声音的三个主要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解释影响这三个特性的因素,并强调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实验报告单,分析实验数据,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声音的特性。
5. 课堂小结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声音的三个主要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教学目标
1.从生活经验中体会乐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的主要因素。
2.从实例中认识噪声和了解防治噪声的途径。
3.进行简单的专项社会调查,使学生具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振兴中华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能对生活中声音的三个特性加以辨别。
(2)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的主要因素。
2.难点
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的主要因素。
教具准备
粗细不同的若干条橡皮筋、疏密不同的梳子、硬纸片、尺子、鼓、小纸人、吉他、音叉。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师:激昂的进行曲令人精神振奋,婉转的歌声让人如痴如醉,但刺耳的汽车喇叭声却使人紧张、烦躁。
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
无规律、难听刺耳或污染环境的声音叫做噪声,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乐音与噪声。
新课内容
一、响度、音调、音色
演示实验:请一位同学上讲台,用不同大小的力敲打鼓面或拨动琴弦,大家听到的声音大小不一样。
师:物理学中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
板书。
1.响度。
演示实验:再请一位同学用力敲打鼓面,鼓声越大,鼓面上的小纸人跳得越高。
师:鼓声越大小纸人跳得越高,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鼓面振动幅度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
师: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说明,物体振幅(振动幅度简称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生甲:用一只手将一根橡皮筋张紧,另一只手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现场表演:
生乙:将一把尺子压在桌边,露出桌面一部分,如图所示。
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幅不同,声音的响度也不同。
尺子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现场表演:
生丙: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音叉,音叉振动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音叉的振幅可从悬挂的乒乓球被弹开角度大小看出来。
现场表演:
生丁: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吉他,琴弦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师;大家讲得很好,懂得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探究,加深对物理现象,规律,概念的理解。
以上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讨论、归纳得出:声音的响度一般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声源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板书。
师:声音的强弱常用分贝(dB)来表示。
请同学们看课本听觉效果与声音的强弱表格。
2.音调。
师:板胡、笛子,男女高音的声音高亢嘹亮,大提琴、男女低音的声音低沉婉转,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
师:声音的音调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
演示实验:如课本P42图3-16,用齿数不同的齿轮敲打纸片(齿轮转速相同),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不相同的。
生: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快慢有关,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师: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说明音调的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
生甲:用一把尺子压在桌边,露出桌面一部分,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
当尺子露出部分较长时,尺子振动较慢,音调较低;当尺子露出部分较短时,尺子振动较快,音调较高。
生乙:用纸片以相同的速度在疏密程度不同的两把梳子上刮过,音调的高低不同,在密的梳子上刮过,音调较高;在疏的梳子上刮过,音调较低。
师:物理学中,振动的快慢用每秒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称为频率。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用符号Hz表示。
物体每秒振动1次,其振动频率为1Hz,例如:大提琴发出的最低音是27.5Hz,国际标准音调的频率是440Hz。
通过以上实验事例,可得出什么结论?
生:讨论、归纳得出: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频率有关,物体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板书。
3.音色。
师:“闻其声,如见其人”,听到熟悉的人讲话声,即使未见到人,也能判断讲话的人是谁。
乐队演奏时,凭音乐声也能听出有哪些乐器在演奏。
那么,人们是根据什么来做出判断的呢?
其实,我们能分辨出不同的声音除了由于响度、音调引起的不同感觉外,还与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有关。
音色又叫音品,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其音色是不同的,因此我们才能分辨不同人的讲话,不同乐器的演奏。
举例:用手指敲击碗,有裂痕的碗发出的声音比较沙哑,无裂痕的碗发出的声音比较清脆,即音色不同。
购买碗的顾客都是根据敲击碗发出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碗的质量好坏。
师:向学生介绍:钟与编钟。
演示实验:让学生上台演示课本P43图3-18橡皮筋吉他。
师:请你说说你的体验。
生:绷得紧又比较细的橡皮筋发音的音调高,粗的又绷得不紧的橡皮发声的音调低。
师:胡琴、提琴等弦乐器的弦粗细、绷紧程度不同,所以发出的音调也不同。
二、噪声的防治
师:当今世界的四大污染是:水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噪声来源于什么?
生甲:噪声通常来源于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电机、机床等工业机械,以及空调、冰箱等家电。
生乙:音乐给人享受,然而夜深人静欣赏音乐时,若音乐声过大,则会影响他人休息,以致音乐变成了噪声。
生丙:喜庆的鞭炮给一些人带来欢乐,但也会破坏其他人的安宁,成为令人讨厌的噪声。
师:我国1981年制定的居民、文教区噪声标准是什么?
生:白天不高于50dB,夜晚不高于40dB。
师;怎样才能减小噪声的影响?有什么具体措施?(可以从噪声的产生、传播,接收这三个环节考虑)
生甲:在摩托车上装消声器。
生乙:在高架桥高速公路两旁装隔音墙。
生丙:在道路旁植树造林。
师:如果工人所在的生产车间噪声很大,怎么办?
生:在耳朵上塞上棉花、或戴防噪声耳罩、或在振动的机器下垫泡沫塑料或加重加大底座。
师:以上大家对减小噪声的措施讲得很好,下面大家将以上措施归纳一下,减小噪声有几条途径?
生:1.从声源处减弱。
2.从传播过程中减弱。
3.从人耳处减弱。
课堂归纳小结
师: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讨论、归纳得出:本节课我们学到了:
1.乐音的三个特性:响度、音调、音色。
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音色决定于振动物体的材料和结构。
2.噪声的来源和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物体做无规律振动,发出的难听、刺耳的声音叫噪声或干扰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也叫噪声;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③在人耳处减弱。
师:每位同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板书设计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1.乐音与噪声。
有规律的、好听的悦耳声音叫乐音。
无规律的,难听刺耳的声音叫噪声。
2.乐音的三个特征。
(1)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3)音色:与物体、材料、结构有关。
3.噪声。
(1)来源:交通、工业、生活等产生的噪声。
(2)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
①从声源处减弱。
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③在人耳处减弱。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在设计时我们突出了以学生为主的方法,增加了不少学生的活动,对一些学生不易观察的现象我们进行了录像、放慢等措施,增加了学生对细微变化的观察。
在典型声音的素材搜集上,我们还需要些努力,在声音的对比音效上,在学生不易认识到的特殊声音上,我们还要进一步通过采集利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