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杜甫__课件

合集下载

蜀相》杜甫__课件

蜀相》杜甫__课件
《蜀相》
——杜甫
中 国 古 代 文 学
时间:殷商到清,3000多年 内容:诸子百家,诗词曲赋等 诗歌:成熟最早,历史最长 学习方法之一: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教学目标
• 1、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 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 的深层意蕴。 • 2、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 的爱国主义感情。
• 时间: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初 至成都时作‛。 • 背景:当时唐王朝正处在安史之乱中,中原鼎沸, 百姓流离。诗人从华州弃官西走,辗转抵达西南, 在成都城郊自筑草堂,暂时落脚。在此安顿的余 暇,诗人怀着满腹深情,只身前往附近的诸葛武 侯祠堂瞻仰凭吊,写下这首著名诗章。 • 链接:六年后即唐念诸葛亮的诗《咏 怀古迹.其五》。
此诗写诗人在诸葛祠吊古,但题为‚蜀相‛ 而非‚诸葛祠‛,有何深意?
诗人写这首诗,是为了追思、仰慕、钦敬诸 葛亮,写武侯祠是因为‚盖千古人物,莫可亲承; 庙貌数楹,临风洁想‛, 可以由祠写到诸葛亮, 写祠是为了写人,因此 题为蜀相。
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 字而境界全出。‛(《人间词话》)参考此说,说说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联中,哪两 个字与此诗的境界关系最为密切,是此联的诗眼, 为什么? ——‚自‛、‚空‛二字与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 两句中,‚映阶碧草‛、‚隔叶黄鹂‛呈现了一幅 春景,但对这盎然春意,作者却有独特的感受;祠 庙寂寥冷清,只有诗人形单影只、孤寂伤怀。这两 句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而得益于‚自‛‚空‛二 字的巧妙运用。
1、课后三题
比较异同
• 1.蜀相:自比的成分较多;武侯庙:诗中几 乎没有涉及到自比。 • 2.蜀相:表达惋惜,遗憾的情感;武侯庙: 不能以成败论英雄,表达对武侯的崇拜之 情。 • 3.蜀相: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反衬) ;武侯庙:大部分为描述,正衬成分多。 • 4.蜀相中“自”,“空”描写乐景;武侯庙 中“空”,“隔”描写凄清之景。 • 5.均表达了哀伤之情……

杜甫-蜀相(优秀课件)

杜甫-蜀相(优秀课件)
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 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 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 忧心忡忡,苦闷彷徨。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 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 名的一首。
8

联 映 阶 碧 草 自 春 色, 隔 叶 黄 鹂 空 好 音。
以乐景写哀情
讨论:你认为本联中哪两个字用得 好?
“炼字”题答题步骤:
•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 释字意
•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
中描述景象;
-----绘画面
•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果。
-----情感、意境
答:“自”和“空”用得好。1、自的意 思是独自,空的意思是白白的,徒然 的。2、台阶旁的绿草独自葱翠,昭示 着春光的明媚,躲在叶下的黄鹂尽管 叫声悦耳,却无人倾听,这是一幅冷 寂、凄凉的春日图。3、作者寓情于景, 表现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武 侯功业被人遗忘的惋惜
•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 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 酬三顾;
•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 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 用火攻。
读诗释题 本诗按题材分是
怀古咏史诗
怀古咏史诗
1、壮志难酬 2、昔盛今衰、物是人非 3、借古讽今,批判现实、警示...
一、知人论世
杜甫草堂
•杜甫(712—770)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三顾茅庐
计定天下(隆中对)
(知遇之恩)
(济世雄才)
两朝开济老臣心
开创蜀汉
济助后主
(鞠躬尽瘁死 而后已)

《蜀相》精品课件

《蜀相》精品课件

语言建构与运用
一、自学预习
阅读课文下面自然段,完成相应问题。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①外柏.森.森.②。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③好音。 三顾频.烦.④天下计, 两朝开.济.⑤老臣心。 出.师.⑥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1.解释文中加点词。
①锦官城 成都的别名。
.
②柏森森 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蜀相》
开卷有益 千古诗圣
经历一个朝代,见证唐朝盛衰,描绘社会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 重。他在生命中坚守正直、忧患、无私,在唐诗史册中永远闪耀着不 朽的光芒。他的诗,是一部史,一段盛与衰、荣与辱的历史。他的诗, 又是一种情,一种忧国忧民,怜悯苍生的感情。
文化传承与理解
1.文学常识 诗圣杜甫
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 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
②中原北望气如山: 指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
.
③塞上长城空自许:
.
⑤千载谁堪伯仲间: 可以相提并论
.
思维发展与提升
1.诗题为“蜀相”,诗歌首联、颔联却从祠堂写起,为什么?请结 合诗句谈谈你的见解。
明确:人物千古风流已去,而祠堂长存,虽今犹在,正可由丞相祠堂想见丞相功业。若不从祠堂写起, 颈、尾两联的议论就成了无本之木。写祠堂实为伤情,为下文写心志做铺垫。祠堂冷落荒凉的环境,表现了 诗人追怀诸葛亮的寂寞之心。
二、巩固自测
1.字音识记。 ①柏.树( bǎi ) ③黄鹂.( lí ) ⑤频.烦( pín )

《蜀相》ppt课件

《蜀相》ppt课件

杜甫生平:
• 第四时期:49——59(公元770年),是杜甫漂泊 西南时期(成都、湖北、湖南)。漂泊的这十一年,他 经常和人民往来,生活艰苦,经常挨饿,但始终关怀国 家安危和人民痛苦,写诗一千多首,最后死在长沙到岳 阳的一条破船上,四十三年后才归葬故里。这一切决定 了他成为现实主义诗人。(现实主义指运用描写·叙 述·议论,重人物心理及细节的真实描绘,反映国家大 事,表达民意)
内心的崇敬之感;
• 3.带有象征意味,“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柏树在 中国传统文化中素来有忠贞、高洁的意味,在这里可以视为 诸葛亮伟大人格的象征;
• 4.“森森”给人整肃之感,说明武侯祠并非一个荒芜废弃的 所在,而是有人在悉心维护,因此这也是人民爱戴诸葛亮的 见证。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END
心情是不相融的,只是起到反向衬托的作用。
• 表达对诸葛亮的崇敬、怀念、惋惜。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先主曾三顾茅庐多次求定夺天下之计,您开创蜀汉,辅 佐后主历经两朝献出老臣的一片忠诚之心。
• 此二句以高度凝练、精辟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丰 功伟绩。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三顾频烦”:刘备求贤若渴、诸葛亮才干出众。 • “天下计”:诸葛亮雄才大略,暗含事业艰难。 • “两朝开济”:对蜀汉基业既有开创之力,又有维持之劳,
杜甫生平:
• 第三时期:45——48岁,陷入贼手与为官时期,安史 之乱时期。他和人民一起在长安逃难,感受国破家亡的 痛苦。后逃出长安,投奔凤翔,跟着肃宗做谏官(左拾 遗)。后因直言进谏屡屡遭贬,也获得了深入人民的机 会。此时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也同时是卫国战 争,所以诗人一面同情人民,同时又勉励人民参战,诗 作达到现实主义高峰。

《 蜀相》 ppt课件16张

《 蜀相》 ppt课件16张

听朗诵音频,再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诗歌中所包含的情感。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根据注释,掌握诗歌大意。
指诸葛亮,蜀汉丞相,封武乡侯。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 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遮蔽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遮着台阶的青草自绿,树上黄鹂 徒然发出好听的声音。
即频繁。一说多次烦劳咨询。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开创 扶助
Hale Waihona Puke 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 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 耿。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可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
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泪湿
7.简要分析“长使英雄泪满襟”中“长”字的表达效果。
一方面表现诸葛亮的精神对后人影响深远; 另一方面表现了诗人怀古伤今的深沉叹惋和感伤。
课堂总结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 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借游 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 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 死的惋惜之情。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第3课 蜀 相
学习目标
1.分析重点词语,赏析景物意象,鉴赏诗歌的意境 2.理解诗人忧国忧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1.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
襄阳(今湖北襄阳)。他是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他一生忧国忧民,创作颇丰,诗艺精湛,被尊称为 “诗圣”。

《蜀相 》ppt课件

《蜀相 》ppt课件
• 我们今天学习这首咏怀诗就是诗人对蜀相雄才大略、辅 佐两朝、忠心报国的高度赞扬。
新课导入——欣赏图片
1.走近作者,了解《蜀相》创作的时代背景

2.把握全诗的主要内容


3.精读全诗,剖析作者的写作特色
标 4.总结和归纳全诗表达的思想内涵
5.熟读全诗,探究相关问题
走近作者
•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出生于河南巩 县,原籍湖北襄阳。
合作探究
• 首联展现了丞相祠堂怎样的环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出诗人凭吊的是成都郊外的武侯 祠。这里柏树成辙,高大茂密,呈现出一派静谧肃穆的气氛。 作者抓住武侯祠的这一景物,展现出柏树那伟岸、葱郁、 苍劲、朴质的形象特征,使人联想到诸葛亮的精神,不禁肃 然起敬。
合作探究
• 颔联的“自”和“空”用得十分巧妙,分析其表达效果。
写作特色
• ①借景抒情。诗的前四句,描写祠堂之抒发作者对诸葛 亮的深切仰慕之情和深沉痛惜之情。
• ②表达方式多样。有叙事、抒情、议论,充分体现杜诗 “沉郁顿挫”的风格。
• ③对仗工整,用字传神,极富表现力。
谢谢大家
• 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 多地。乾元二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 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 大历五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
创作背景
• 在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 所作。当时,他结束了长期的颠沛流离生活,在成都浣 花溪畔定居。
• 成都是蜀汉的都城,城西北有诸葛亮的庙宇,称为武侯 祠。在访问武侯祠时,杜甫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人 肺腑的诗作。

杜甫《蜀相》课件

杜甫《蜀相》课件

• 《蜀相》一诗,前四句由思人而谒祠,后四句由 谒祠而及人。第五句写先主,第六句写诸葛,第 七句写出师未捷,第八句写泪满襟。正是因先主 三顾,而为蜀相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由蜀相 的出师未捷引出杜甫的泪满襟,环环相扣,思路 清晰,正与前四句相呼应。祠长存而人已逝,怎 不令人唏嘘?而此时泪满襟的杜甫,却有千言万 语,永远无法对人说出。长安十年“朝扣富儿门, 暮随肥马尘”的悲辛;肃宗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上 疏救房琯时的满腔忠诚;肃宗“荃不察余之衷情 兮,反信谗以齎怒”的冷酷决绝;朝廷的危机四伏 和自己的报国无门……都化作汩汩的泪,洒啊, 洒啊。
业未竟பைடு நூலகம்痛惜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 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这两句诗为什么会具有极大的感染力?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抒景仰之情,叹壮志未酬
英雄
诸葛孔明 功业未就者
《唐诗钞》中语“公之为武侯恨,正所以自恨也”。
诗人
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怀抱,唱出了普天下壮志难酬者的 心声。
•这两句诗是诗人的感叹。 ——诸葛亮壮志未酬,抱恨而终,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浩然 正气激动人心。
③领悟感情。诗人怀古咏古,大致 有这样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 冷静的理性思考。二种情况是把史 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 人遭遇,或是搏击社会现实。第三 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 借题发挥。
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 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叹惋之 情,反衬自己壮志难酬的凄凉之感、渴望 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 “自”是“兀自”、“徒自”的意思,“空” 是“空有”的意思,这两个字是全诗的诗 眼,碧草自春色,黄鹂空好音,说明这里 的景色没人欣赏,进一步说明到这里的人 很少,武侯呕心沥血的功业已被人遗忘, 表现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武侯功 业被人遗忘的惋惜。全诗通过缅怀诸葛亮, 表达了诗人自己功业未就的感慨。

《蜀相》课件(共32张PPT)

《蜀相》课件(共32张PPT)

例题:”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 两句话的诗眼是哪两个字?试作简要分析。 1,解释字 2,解释话。3,答手法。4,答思想感情
步骤1
步骤2
答:诗眼是自和空。自的意思是独自,空的意思是白 白的,徒然的。台阶旁的绿草独自葱翠,昭示着春 步骤3 光的明媚,躲在叶下的黄鹂尽管叫声悦耳,却无人 步骤4 倾听,这是一幅冷寂、凄凉的春日图。作者寓情于 景,表现了心中的感伤,为下文感叹诸葛亮的壮志 未酬作铺垫。
27
•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 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 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 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 房琯guăn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 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 杜甫始为左拾遗,上疏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 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 即“三吏”、“三别”。 “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 “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寂寞和感伤
• 找找诗眼
• • • • • ① 山青花欲燃” ②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③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④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⑤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 蕉。”
• ① 山青花欲燃”, • 不仅突出了山花火红的颜色,而且赋予了一种动态 美。------炼动词 • ②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给人一种坚毅挺拔之美,浑圆之美。-------炼形容词 • ③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 说明梅花之少,暗中突出一个“早”字。 ------炼 数量词 • ④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写出了戍边将士无一例外的思乡之情。------炼虚词 • ⑤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 “红”,“绿”在句中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道 出了作者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 词类活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一生,是在“ 杜甫一生,是在“致君 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 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伟抱负, 残杯与冷炙, 伟抱负,与“残杯与冷炙, 到处潜悲辛”的冷酷现实、 到处潜悲辛”的冷酷现实、 尖锐矛盾中度过的, 尖锐矛盾中度过的,对于历 史上诸葛亮这位“伯仲伊尹” 史上诸葛亮这位“伯仲伊尹” 功盖三分”的政治家, “功盖三分”的政治家,最 后仍不能灭魏吞吴、 后仍不能灭魏吞吴、中兴汉 很有感触;把诸葛亮、 室,很有感触;把诸葛亮、 刘备君臣相遇和自己不为时 用的境遇比较, 用的境遇比较,更生嗟惋忧 愤。
蜀相
杜甫
• 丞相祠堂何处寻?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锦官城外柏森森。 • 映阶碧草自春色,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隔叶黄鹂空好音。 •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两朝开济老臣心。 • 出师未捷身先死,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将《蜀相》与《咏怀迹五首之五》 相比较,说一说: 相比较,说一说:两首诗思想内容的侧重 点有何不同? 点有何不同?
• 《蜀相》的核心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 蜀相》的核心是“出师未捷身先死, 英雄泪满襟” 英雄泪满襟”,既是叹惋诸葛亮未能完成自 己的事业, 己的事业,也是借古人抒发诗人壮志未酬的 怀抱。 怀抱。 • 《咏怀古迹五首之五》侧重歌颂诸葛亮的才 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功业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智、功业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 “英雄”指什么人? 英雄”指什么人? “英雄”指那些壮志 英雄” 未酬而含恨终身的英雄 人物。也包括诗人自己, 人物。也包括诗人自己, 从小立志干一番事业, 从小立志干一番事业,却 郁郁不得志,一生坎坷。 郁郁不得志,一生坎坷。
“出师未捷身先 长使英雄泪满襟” 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 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 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 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 酬,抒发了自己功业 未就的深沉感慨。 未就的深沉感慨。
辨析词义、词性、用法(修辞手法、 1、辨析词义、词性、用法(修辞手法、语言技巧 看是否在打破常规后具有了概括性、准确性、 等),看是否在打破常规后具有了概括性、准确性、 生动性、形象性或情趣性的特点。 生动性、形象性或情趣性的特点。 2、分析描摹物态抓住了事物的什么特征,描摹心 分析描摹物态抓住了事物的什么特征, 理传递了什么心绪,描摹情景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理传递了什么心绪,描摹情景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看是否能集中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看是否能集中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品味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品味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看是否能笼罩或点 染全句、全联、全阙,甚至全篇。 染全句、全联、全阙,甚至全篇。
首联:写诗人去武侯词途中的情况。 首联 是问路时的问答形式,微露满意和欣 慰。 颔联:写入祠后所见。“自”、“空” 颔联 二字写出冷落凄凉,暗含“丞相无缘 得见春色好音”的伤感和叹惋,自然 过渡到诸葛亮的才智功业。 颈联:上句用刘备的事迹侧面烘托, 颈联 下句则是诸葛亮一生功业的精辟概括。 尾联:水到渠成地将对诸葛亮的崇敬、 尾联 仰慕、叹惋与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 铸于千古名句。
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 红杏枝头春意闹’ 著一‘ 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 字而境界全出。 人间词话》 参考此说, 字而境界全出。”(《人间词话》)参考此说,说说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联中,哪两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联中, 个字与此诗的境界关系最为密切,是此联的诗眼, 个字与此诗的境界关系最为密切,是此联的诗眼, 为什么? 为什么? 二字与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 “自”、“空”二字与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两 句中, 映阶碧草” 隔叶黄鹂” 句中,“映阶碧草”、“隔叶黄鹂”呈现了一幅春 但对这盎然春意,作者却有独特的感受; 景,但对这盎然春意,作者却有独特的感受;祠庙 寂寥冷清,只有诗人形单影只、孤寂伤怀。 寂寥冷清,只有诗人形单影只、孤寂伤怀。这两句 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而得益于“ 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而得益于“自”、“空”二 字的巧妙运用。 字的巧妙运用。
《蜀相》赏析
中 国 古 代 文 学
时间:殷商到清,3000多年 时间:殷商到清,3000多年 内容:诸子百家, 内容:诸子百家,诗词曲赋等 诗歌:成熟最早,历史最长 诗歌:成熟最早, 学习方法之一: 学习方法之一: 以意逆志,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 时间: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初 时间: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 至成都时作” 至成都时作”。 • 背景:当时唐王朝正处在安史之乱中,中原鼎沸, 背景:当时唐王朝正处在安史之乱中,中原鼎沸, 百姓流离。诗人从华州弃官西走,辗转抵达西南, 百姓流离。诗人从华州弃官西走,辗转抵达西南, 在成都城郊自筑草堂,暂时落脚。 在成都城郊自筑草堂,暂时落脚。在此安顿的余 暇,诗人怀着满腹深情,只身前往附近的诸葛武 诗人怀着满腹深情, 侯祠堂瞻仰凭吊,写下这首著名诗章。 侯祠堂瞻仰凭吊,写下这首著名诗章。 • 链接:六年后即唐代宗大历 链接: 元年(公元766年),杜甫在 元年(公元766年),杜甫在 766 夔州瞻仰那里的武侯祠, 夔州瞻仰那里的武侯祠,写下 了又一首纪念诸葛亮的诗《 了又一首纪念诸葛亮的诗《咏 怀古迹.其五》 怀古迹.其五》。
请同学们运用 以意逆志的方法鉴 赏推荐作品《 赏推荐作品《一剪 梅》。
• 再见
杜甫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两句来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你认为准确吗? 两句来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你认为准确吗?你 最佩服和崇敬诸葛亮的哪一方面? 最佩服和崇敬诸葛亮的哪一方面? 用这两句诸葛亮一生功业十分准确。 用这两句诸葛亮一生功业十分准确。诸葛亮为 刘备制定统一天下大计,辅助刘备开创基业, 刘备制定统一天下大计,辅助刘备开创基业,建立 蜀汉,又辅佐后主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蜀汉,又辅佐后主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般说来, 一般说来,人们最崇 敬和佩服诸葛亮的, 敬和佩服诸葛亮的,是他 鞠躬尽瘁、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 以及他的神机妙算、 神,以及他的神机妙算、 大智大慧。 大智大慧。
此诗写诗人在诸葛祠吊古,但题为“蜀相” 此诗写诗人在诸葛祠吊古,但题为“蜀相” 而非“诸葛祠” 有何深意? 而非“诸葛祠”,有何深意? 诗人写这首诗,是为了追思、仰慕、钦敬诸 诗人写这首诗,是为了追思、仰慕、 葛亮,写武侯祠是因为“盖千古人物,莫可亲承; 葛亮,写武侯祠是因为“盖千古人物,莫可亲承; 庙貌数楹,临风洁想” 庙貌数楹,临风洁想”, 可以由祠写到诸葛亮, 可以由祠写到诸葛亮, 写祠是为了写人, 写祠是为了写人,因此 题为蜀相。 题为蜀相。
1、探究、讨论 这首诗丰富的主旨。
2、比较阅读
• 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