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4《唐太宗》PPT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选修四《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二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226人民版PPT课件

怀纳谏的优良品质。
问题思考 (1)依据史料一,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提示 与民休息,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治国思想的影响。 提示 出现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为唐朝的繁荣奠定基础。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史料二反映的本质问题。 提示 唐太宗虚怀纳谏,实行开明政治。 (4)出现史料二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皇帝的个人品质;唐朝建立,注重吸取隋亡教训。
三、贞观之治(627-649年)
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1)主观上: ①吸收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 ②唐太宗雄才大略,重视人才
2)客观上: ①隋朝的建设和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②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社会繁荣的主要 动力
2.“贞观之治”的表现
政治 经济
虚心纳谏: 魏征
善于用人: 房谋杜断
政治清明
常设考试科目:秀才、明法、明书、明算等科 以进士和明经科最为重要。
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最过人之处 是他的宽容。贞观时期的民族关系异常融 洽。
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措施:
1.任用少数民族为官; 2.准许少数民族内迁,定居长安;
(当时的突厥族就有万家之多) 3.采取和亲政策;
(唐朝宗室女文成公主和吐蕃的松赞干布结婚) 4.在民族地区建立了府州,以少数民族领袖为 官。(“羁縻”政策)
知之,遂前白事,因语古帝王逸豫,微以讽谏。语久,帝惜鹞且死,而
素严敬征,欲尽其言。征语不时尽,鹞死怀中。
——唐笔记小说集《隋唐嘉话》
史料解读
(1)由史料一可知,唐太宗认为欲使百姓不失农时,君主必须清静无为,
与民休息,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2)史料二中,唐太宗因听魏征进谏,导致爱鹞死于怀中,说明其具有虚
人教高中历史选修4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共35张)PPT课件

(599—649
1
你对唐太宗的了解有多少?
让我们透过今天的遗迹,拨开历史的 层层烟雾,遥想当年那位金戈铁马、气 吞万里如虎的伟大帝王!
2
昭陵六骏
❖ “昭陵六骏”是原置于唐太宗昭陵北麓祭坛 两侧庑廊的六幅浮雕石刻。
❖ 六骏,指唐太宗在统一中国战争中骑乘作战 的六匹骏马。唐太宗营建昭陵时,诏令立昭 陵六骏的用意,除炫耀一生战功外,也是对 这些曾经相依为命的战马的纪念,并告诫后 世子孙创业之艰难。
毛騧身中9箭,说
明这场战斗之激烈
自这场战争后,唐
王朝统一中国的大 业便宣告完成了。
6
自主学习
1、玄武门门之变的背景?
2、太宗登基后,贞观之治出现的 原因?
3、面对唐初边境不稳的状况,唐 对各族采取的策略和措施分别是 什么?
7
一、
“天策 上将”
唐高祖李渊
夺位登 李渊:
基 ——玄
617年,太原起兵, 乱世反隋 →
武门之
618年,建立唐朝, 定都长安
变(626)→ 624年,扫平群雄,
实现一统
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
机敏聪慧,出谋反隋
→
强悍勇猛,屡立奇功
→
玄武门之变,袭杀亲
兄
→
8
逼父退位,治世随呈
一、“天策上将”夺位登基 ——玄武门之变(626)
1、背景
1)、李世民具有为帝实力
①、与父反隋建唐
②、统一全国,功高盖世,位上王公
与民休养,轻徭薄赋的“存百姓”思想
21
材料六:唐太宗尤提倡儒学,对群臣说:“我只喜爱 尧、舜、周、孔的道理,有了它好比鸟有翼,鱼有水, 失去它就要死,不可暂时失去。”他在位时,添筑学 舍1200间,添加名额满2260员。各地学生相率来京师, 高丽、百济、新罗以及高昌、吐蕃等也派遣贵族子弟 来入国学,生徒多至8000余人,学校可称极盛。
1
你对唐太宗的了解有多少?
让我们透过今天的遗迹,拨开历史的 层层烟雾,遥想当年那位金戈铁马、气 吞万里如虎的伟大帝王!
2
昭陵六骏
❖ “昭陵六骏”是原置于唐太宗昭陵北麓祭坛 两侧庑廊的六幅浮雕石刻。
❖ 六骏,指唐太宗在统一中国战争中骑乘作战 的六匹骏马。唐太宗营建昭陵时,诏令立昭 陵六骏的用意,除炫耀一生战功外,也是对 这些曾经相依为命的战马的纪念,并告诫后 世子孙创业之艰难。
毛騧身中9箭,说
明这场战斗之激烈
自这场战争后,唐
王朝统一中国的大 业便宣告完成了。
6
自主学习
1、玄武门门之变的背景?
2、太宗登基后,贞观之治出现的 原因?
3、面对唐初边境不稳的状况,唐 对各族采取的策略和措施分别是 什么?
7
一、
“天策 上将”
唐高祖李渊
夺位登 李渊:
基 ——玄
617年,太原起兵, 乱世反隋 →
武门之
618年,建立唐朝, 定都长安
变(626)→ 624年,扫平群雄,
实现一统
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
机敏聪慧,出谋反隋
→
强悍勇猛,屡立奇功
→
玄武门之变,袭杀亲
兄
→
8
逼父退位,治世随呈
一、“天策上将”夺位登基 ——玄武门之变(626)
1、背景
1)、李世民具有为帝实力
①、与父反隋建唐
②、统一全国,功高盖世,位上王公
与民休养,轻徭薄赋的“存百姓”思想
21
材料六:唐太宗尤提倡儒学,对群臣说:“我只喜爱 尧、舜、周、孔的道理,有了它好比鸟有翼,鱼有水, 失去它就要死,不可暂时失去。”他在位时,添筑学 舍1200间,添加名额满2260员。各地学生相率来京师, 高丽、百济、新罗以及高昌、吐蕃等也派遣贵族子弟 来入国学,生徒多至8000余人,学校可称极盛。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共21张PPT)

玄武门之变
在唐朝的建立特别是统一全国的战争中,李 世民功勋显赫,对太子李建成的地位构成了极大 的威胁。斗争中,李建成得到四弟李元吉的支 持,处于优势。626年,他俩借突厥进兵之机, 共谋调出秦王府兵将,以削弱李世民的力量。李 世民得知后,与亲信房玄龄、长孙无忌等策划, 抢先于宫城北门玄武门内设下埋伏。李建成、李 元吉上朝路过玄武门时,伏兵突然杀出,李建 成、李元吉中箭而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 玄 武门之变 ” 。
一、贞观之治、流芳千古(627—649)
1、原因:
(1)主观上:
吸吸取取隋隋亡亡教教训训 李李世世民民亲亲历历了了隋隋朝朝的的兴兴亡亡的的巨巨
①前朝教训:吸收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
变 顷 他变 顷 他, 刻 认, 刻 认庞 间 识庞 间 识大 坍 到大 坍 到的 塌 ,的 塌 ,隋 的 天隋 的 天帝 教 子帝 教 子国 训“国 训“在 使无在 使无民 他道民 他道众 深则众 深则人的 受人的 受弃反 震弃反 震而抗 撼而抗 撼下 。不下 。不 用 “用 “, 为,为诚 君诚君可 之可之畏 道畏道也 必也必须须”先”。先。存他存他百向百向姓大姓大,臣,臣若表若表损示损示百:百: 姓 身姓 身毙 以毙 以。 奉。 奉其”其”为身为身了犹了犹避避割割免股免股重以重以蹈啖蹈啖覆腹覆腹辙辙,,,腹,腹唐饱唐饱太而太而
供了深刻的教训,为贞观之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隋朝的建设和
经济繁荣,为唐朝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广大劳动人民的辛
勤劳动是社会繁荣的主要动力。
唐太宗的雄才大略,个人因素也起了重要作用。
他顺应形势,调整政策、任贤纳谏,促成了贞观之
治的出现。
小结:1.“贞观之治”的表现
政治 经济 文化
虚心纳谏: 魏征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一单元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共张PPT)

材料三:唐太宗让画师在凌烟阁画了二十四名功臣的画像
程咬金
房玄龄
杜如晦
1、材料一、三体现程唐太宗在用人方面有什么思想?他采取杜什么举
措选拔各种各样的人咬才?这个举措产生了哪些影响?唐太如宗在中央
机构中如何管理下属金的?有什么作用?
晦
2、材料二阐述了什么观点?你如何看待这一说法?
3、唐太宗的用人之道,给我们哪些启示?
19
•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1.8. 421.8.4 Wedne sday, August 04,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 08:5520 :08:552 0:088/ 4/2021 8:08:55 PM
•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1.8.4 20:08:5 520:08 Aug-21 4-Aug-2 1
自 主 探究 2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以不失时
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
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
可得乎?
——《贞观政要·务农》
(1)依据材料,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问题的 重要性?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 (2)体现了唐太宗在经济方面有什么样的治 国思想? (3)唐太宗的经济政策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 影响? (4)据此,对我们当今社会有什么启示? 10
感悟唐太宗——再评唐太宗
功绩: 为唐朝的建立和统一立下汗马功劳。开创贞观之治, 为大唐盛世奠基,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进入鼎盛时 期,创造了封建社会的一个黄金时代。其纳谏、用 贤之风更为后世称道。
局限:
晚年少于纳谏、滥用民力,但能反省。终其一生, “功大于过”。
高中历史选修四人教版《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共48张PPT)

慎用刑法 仁义为本 文德治国 崇儒尊孔 战而后和 民族团结 兼收并蓄 文化多元
唐太宗在中过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①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选贤任能,虚怀纳谏,励精图治 ,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开元盛世”奠定基础 。 ②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统 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中国进入鼎盛时期
唐前期疆域
北庭都护府 安西都护府
二、贞观功绩 流芳千古 唐太宗的主要功绩
史实之二
(一)“贞观之治” (二)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三)开放的对外政策
(政治、经济、文化 )
(民族关系 )
(对外关系 )
(三)开放的对外政策
(对外关系
1.政策 (政策:开放) (对外来)文化态度:开放、兼收并蓄)
①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
往准备了物质条件 ②唐高度发达先进的经济文化对周边各族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③唐政权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④唐辽阔的疆域、发达的交通,为其创造了有利条件
唐诗《陇西行》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这句诗反映了什么?
唐朝和亲促进民族融合
唐朝开明民族政策对民族关系产生的影响:
1、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2、促进民族融合。 3、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统一多民族中国进入 鼎盛时期。
年号“贞观”(627-649 二、贞观功)绩 流芳千古
唐太宗的主要功绩 史实之二
(一)“贞观之治” (二)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三)开放的对外政策
(政治、经济、文化 )
(民族关系 ) (对外关系
二、贞观功绩 流芳千古 唐太宗的主要功绩
史实之二
(一)“贞观之治” (二)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三)开放的对外政策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尺尊公主
高中历史选修四人教版《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共34张PPT)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体会唐太宗——治国魅力
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贞观政要·择官》 吾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
仇不弃。——《资治通鉴》卷194 “广开耳目,求访贤哲”——《资治通鉴》 “房谋杜断”
文德治国,崇儒 尊孔
体会唐太宗——民族政策魅力
体会唐太宗——民族政策魅力
材料: 唐皇室有“胡人血统”。唐高祖的祖母独
孤氏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姐妹,唐太宗的母 亲窦氏、皇后长孙氏、唐睿宗的皇后窦氏, 都是鲜卑人后裔。唐皇室的“胡人”血统, 反映了中国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教材P12“历史纵横”
我国政策。 ……
从而为唐王朝带来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 荣、国泰民安的升平景象,形成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后 世开元盛世局面打下基础。而其为君之道富有借鉴意义。
1.以德化民,民惟邦本
2.以民为本,慎用刑法
3.选贤任能,知人善任 4.广开言路,克己纳谏
5.文德治国,崇儒尊孔 6.以诚相待,民族融合
7.对外交流,兼收并蓄
——唐太宗
体会唐太宗——治国魅力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 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 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 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 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 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复为灾。
——《贞观政要·务农》
开国元勋 贞观政绩 晚年过失
夺位登基 流芳千古 反躬自省
元朝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伤心秦汉经行 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体会唐太宗——治国魅力
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贞观政要·择官》 吾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
仇不弃。——《资治通鉴》卷194 “广开耳目,求访贤哲”——《资治通鉴》 “房谋杜断”
文德治国,崇儒 尊孔
体会唐太宗——民族政策魅力
体会唐太宗——民族政策魅力
材料: 唐皇室有“胡人血统”。唐高祖的祖母独
孤氏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姐妹,唐太宗的母 亲窦氏、皇后长孙氏、唐睿宗的皇后窦氏, 都是鲜卑人后裔。唐皇室的“胡人”血统, 反映了中国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教材P12“历史纵横”
我国政策。 ……
从而为唐王朝带来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 荣、国泰民安的升平景象,形成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后 世开元盛世局面打下基础。而其为君之道富有借鉴意义。
1.以德化民,民惟邦本
2.以民为本,慎用刑法
3.选贤任能,知人善任 4.广开言路,克己纳谏
5.文德治国,崇儒尊孔 6.以诚相待,民族融合
7.对外交流,兼收并蓄
——唐太宗
体会唐太宗——治国魅力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 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 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 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 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 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复为灾。
——《贞观政要·务农》
开国元勋 贞观政绩 晚年过失
夺位登基 流芳千古 反躬自省
元朝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伤心秦汉经行 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人教版历史选修4《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ppt课件

一统天下 战功赫赫
• 公元618年(隋大业十四年),李渊在长安称帝,改国号为 唐,定年号为武德,李世民被封为秦王,哥哥李建成被立为 太子,弟弟李元吉被封为齐王。 • 唐朝的建立并不等于全国的统一,事实上当时正是各派军事 势力分裂与混战的高峰期。如果说李世民在唐朝建立之前的 战功还不十分显著的话,那建立唐朝之后统一全国的军功则 无人能与其匹敌,也正因为有了如此的赫赫战功,李世民才 有了要帝位的强烈愿望,才导致哥哥建成的嫉妒与谋害,才 有了兄弟相残的玄武门之变。 • 李渊在称帝之后就不便于亲征了,而建成也要在长安辅佐父 亲处理政务,这样,平定各方势力统一全国便成了李世民不 可推卸的责任。二十来岁的李世民勇敢地挑起了这副重担, 前后用了十年多的时间完成了这项艰巨的统一战争任务。 • 唐太宗的统一战争包括三部分,一是平定薛举父子,二是击 溃刘武周,三是打败王世充和窦建德。
玄武门之变
《旧唐书》卷六四《李建成传》: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三日,〔李世民〕 密奏建成、元吉淫乱后宫,……高祖省之愕然, 报曰:“明日当勘问,汝宜早参。”四日,太 宗将左右九人至玄武门 ……建成、元吉行至临 湖殿,觉变,即回马,将东归宫府。太宗随而 呼之,元吉马上张弓,再三不彀。太宗乃射之, 建成应弦而毙,元吉中流矢而走,尉迟敬德杀后人给他总结了一些经验,
从这些经验里可以看出他过人的军事才华,唐太宗是一个很突 出的军事战略家和指挥家。 第一, 坚壁挫锐,主要是坚壁对垒,搞持久战,拖住敌军, 然后寻机歼敌。 第二, 是准确利用骑兵,在敌后反击。在两军相持的时候, 由精锐骑兵猛冲敌阵,特别是在敌人败退时,用骑兵火速追击 ,力求全歼,不给敌人喘息休整的机会。 第三, 勇追穷寇。在追击宋金刚军时,李世民日夜行军二百 里,将士疲惫不堪,连总管刘弘基也劝阻休整之后再追击,李 世民却说:“乘胜逐之,破竹之义也。”接着继续追击,又大 破敌军。 第四, 亲自侦察,部署作战计划。李世民每次作战都要亲自 到前沿侦察,深入到敌营附近,获取真实的情报。 第五,作战时身先士卒,休息时与将士同吃同行,同甘共苦, 起到了鼓舞士气的作用,这对于战役的胜利至关重要。在追击 宋金刚军夜宿时,李世民已经两天没有吃东西了,甲胄也有三 天没有解了。将士都很疲劳饥饿,但当时只有一只羊,李世民 和将士们同吃,这时将士感恩不已,在追击时个个争先。
高中历史选修四《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二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230人民版PPT课件

【练一练】
唐太宗不过中材,……至其能致治平强盛,皆时会 为之,非尽由于人力。
——吕思勉 1、你是否赞同吕思勉先生观点?请说明理由。
2、如果让你在微博上发布一篇评价唐太宗的博文, 你会怎么写?
感谢聆听……
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材料一:“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贞观政要》
“存百姓”思想(民本思想)
三、晚年过失 反躬自省
1、过失:
纳谏渐少、 渐趋奢靡
2、反省:撰写《帝范》
——极强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意识 ——为后世统治者提供借鉴。
探讨: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 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开元盛世” 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 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 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3、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 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 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 4、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 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封建文 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 影响。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太宗治国之民族关系
策略 开明政策 宽容和解,恩威并重 措施 东、西突厥:武力征服、册封、设羁縻府州(?)
西域: 设立安西都护府,恢复丝绸之路 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中原文化影响吐蕃) 意义 巩固边疆,扩大版图,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
唐太宗治国之用人纳谏
官员名称 魏征 马周 程知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凌烟阁24功臣图
长孙无忌, 房玄龄 ,杜如晦 ,长孙无忌, 魏征, 尉迟敬德 ,李孝恭 , 杜如晦 长孙无忌 魏征, 李孝恭 殷开山, 高士廉 ,李靖 ,萧瑀 ,段志玄 ,刘弘基 ,屈突通 ,殷开山, 李靖 萧瑀 段志玄 刘弘基 屈突通 殷开山 张公谨, 柴绍 ,长孙顺德 ,张亮 ,侯君集 ,张公谨, 程知节, 虞世 长孙顺德 张亮 侯君集 张公谨 程知节, 刘政会, 南 刘政会, 唐俭 ,李绩 ,秦叔宝 李绩 秦叔宝
劲条逢霜摧美质, 劲条逢霜摧美质, 台星失位夭良臣. 台星失位夭良臣. 唯当掩泣云台上, 唯当掩泣云台上, 空对余形无夏人. 空对余形无夏人
魏征
内举不避亲 用人不问出身
魏 秦
程 长 咬 选贤任能, 选贤任能,知人善任 孙 金 无 忌 玄 龄
房
外举不避仇
征
用人扬长避短 宝
叔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 今所任用, 德才兼备 识为本. 今所任用,必须以德 用人原则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
体会唐太宗——民族政策魅力 民族政策魅力 体会唐太宗 武力征服,战而后和——唐初,突厥,薛延 武力征服,战而后和——唐初,突厥, ——唐初 土蕃等; 陀,土蕃等; 册封——西北各民族 册封—— ——西北各民族 设置机构——羁糜府州(东突厥),安西 设置机构——羁糜府州(东突厥), ——羁糜府州 ),安西 都护府(西突厥) 都护府(西突厥) 和亲——文成公主入藏 和亲—— ——文成公主入藏
⑵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居住, 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居住, 做官,通婚, 做官,通婚, (3)长安成为世界性大都会 (3)长安成为世界性大都会
中外文化: 中外文化:
开放的政策, 开放的政策,兼 收并蓄的方针; 收并蓄的方针;
(1)外来宗教传入:玄奘西游 (1)外来宗教传入: 外来宗教传入 ( 2)日本,朝鲜积极学习唐朝文化 2)日本 日本,
慎用刑法,尊重生命,既体现仁德, 慎用刑法,尊重生命,既体现仁德, 又保护了劳动力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 皆依朕如父母. 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唐太宗 材料二: 材料二:
请问: 请问: 材料一反映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思想? (1)材料一反映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思想? 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论证唐太宗民族思想. (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论证唐太宗民族思想.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请君暂上凌烟阁,
材料一: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 材料一: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 掇数枚而咒曰: 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 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 将吞之,左右遽谏曰: 恐成疾,不可. 太宗曰: 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 灾朕躬,何疾之避? 遂吞之.自是蝗不复为灾. 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复为灾. ——《贞观政要 务农》 务农》 《贞观政要务农
三,晚年之路(自主阅读) 自主阅读)
1.过失 1.过失 2.反省 2.反省 3.评价 3.评价
①纳谏渐少 ②滥用民力 撰写《帝范》(P12资料回放 撰写《帝范》(P12资料回放) 资料回放)
百家争鸣 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 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 ——唐唐太宗 唐 唐太宗 夫太宗之於正心修身之道,齐家明伦之方, 夫太宗之於正心修身之道,齐家明伦之方,诚有 愧於二帝三王之事矣.然其屈己而纳谏,任贤而使能, 愧於二帝三王之事矣.然其屈己而纳谏,任贤而使能, 恭俭而节用,宽厚而爱民,亦三代而下, 恭俭而节用,宽厚而爱民,亦三代而下,绝无而仅有 者也.后之人君,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者也.后之人君,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岂不交有所益乎! 岂不交有所益乎! ——元戈直 元 戈直 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 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 穷凶极惨,而人之心无毫发之存者也. 穷凶极惨,而人之心无毫发之存者也. ——明王夫之 明 王夫之 你同意以上哪位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你同意以上哪位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促进了民族融合,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揭开了中国 促进了民族融合,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民族关系史的新篇章, 民族关系史的新篇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鼎盛时 期.
体会唐太宗——对外政策魅力 对外政策魅力 体会唐太宗
⑴设专职机构——鸿胪寺 设专职机构——鸿胪寺
外 交 思 想
中外交往: 中外交往:
友好的态度
吸取隋亡的教训
材料二: 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材料二:"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吾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 "吾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 其有才,虽仇不弃. 其有才,虽仇不弃." 广开耳目,求访贤哲" "广开耳目,求访贤哲" ——唐太宗 唐太宗
选贤任能, 选贤任能,知人善任
二,治世之路(627年—649年) 治世之路(627 (627年 649年
领域 政治 经济 民族 对外关系 结论 表现 清明,社会稳定 清明, 恢复和发展 团结,融合 团结, 开放,交流密切 开放, 原因
教训;用人;纳谏; 教训;用人;纳谏; 完善制度; 完善制度; 材料 以民为本,休养生息; 以民为本,休养生息; 慎用刑法, 慎用刑法,仁义为本 材料 国力;政策 国力;
存百姓:休养生息,不夺农时,均田制, 存百姓:休养生息,不夺农时,均田制, 轻徭薄赋
材料二: 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 材料二:"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 唐律》 秦律》减少160条死刑条款.如规定:对孕 条死刑条款. 《唐律》比《秦律》减少 条死刑条款 如规定: 妇处以死刑,要在产后百日执行. 妇处以死刑,要在产后百日执行.
阅读教材,列举唐太宗时,中外交往的有关史实. 阅读教材,列举唐太宗时,中外交往的有关史实.
情境设计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前来提亲,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前来提亲,李世民左思右 难以决断,遂召集众臣,商议讨论和亲之事, 想,难以决断,遂召集众臣,商议讨论和亲之事, 请问从起草到执行分别要经过哪些部门? 请问从起草到执行分别要经过哪些部门?
材料
国力;政策;方针; 国力;政策;方针;
材料
有利于稳定社会和发展经济;为唐步入强盛 有利于稳定社会和发展经济; 奠定了基础
梦回唐朝
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 ngyǔ 常空, ngyǔ) 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língyǔ)常空, 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 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rěn ),米 , 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 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 皆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 皆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 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 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 ——《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卷一
自 已动手
生老病死,不可逆推,一代明君,亦是如此, 生老病死,不可逆推,一代明君,亦是如此,但他所创 造的辉煌功绩,让世人称道,他的开明政策,被人效仿, 造的辉煌功绩,让世人称道,他的开明政策,被人效仿,同 学们,请用自己的笔,书写自己的心情, 学们,请用自己的笔,书写自己的心情,在他的墓碑上给唐 给他进行总体评价, 太宗写一段墓志铭,给他进行总体评价,如: 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杰斐逊是这样写的, 托马斯杰 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杰斐逊是这样写的,"托马斯 杰 斐逊,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 斐逊,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弗吉尼亚州宗教自由 法令》的执笔人,弗吉尼亚大学之父, 安葬于此. 法令》的执笔人,弗吉尼亚大学之父, 安葬于此." 著名作家金庸也为自己设计好了一段墓志铭, 著名作家金庸也为自己设计好了一段墓志铭,"这里躺着 一个人,在二十世纪,二十一世纪,他写过几十部武侠小说, 一个人,在二十世纪,二十一世纪,他写过几十部武侠小说, 这些小说为几亿人喜欢. 这些小说为几亿人喜欢."
图
材料三:乙卯,发卒修洛阳宫以被巡幸, 材料三 乙卯,发卒修洛阳宫以被巡幸,给事中张玄素 乙卯 上书谏,以为: 以今日财力, 上书谏,以为:……以今日财力,何如隋世?陛下役苍痍 以今日财力 何如隋世? 之人,袭亡秦之弊,恐又甚于炀帝矣! 上谓玄素曰: 之人,袭亡秦之弊,恐又甚于炀帝矣!"上谓玄素曰: 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 对曰: 若此役不息, "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役不息, 亦同归于乱耳! 上叹曰: 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 亦同归于乱耳!"上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 —《资治通鉴 唐纪》 唐纪》 《资治通鉴唐纪
广开言路, 广开言路,虚怀纳谏 Nhomakorabea 唐太宗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为镜,可以明得失.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 遂亡一镜矣! 今魏征殂(cú)逝,遂亡一镜矣! "
唐太宗对着魏征的画像做诗一首: 唐太宗对着魏征的画像做诗一首:
重点提升 1.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
①治世: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治世: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民族关系: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 开明的民族政策, ②民族关系: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 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 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过入了鼎盛时期. 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过入了鼎盛时期. 对外关系: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对外政策, ③对外关系: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 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 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 封建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彩,封建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 生了很大的影响.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治国策略: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 具有很强的自我 用人和纳谏, ④治国策略: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 反省能力 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 能力, 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 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