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混战:你这个大骗子!-搜狐健康
养生骗局:老年养生也“疯狂”

养生骗局:老年养生也“疯狂”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4年第15期“我并不是被商家忽悠才买了这么多。
”傅老直言,相较于家人的不理解,他反而和那些销售人员更能产生共鸣,不管是不是出于推销保健产品的目的,他们一口一个“爷爷”、“大爷”和不停地嘘寒问暖,都让傅老很受用。
3500元,1800元。
前者是北京市民吴英79岁的老母亲宋敏每月的退休金,后者是宋敏老人平均每月花费在购买保健品上面的费用。
“1800元这笔费用是我大致算出来的。
”吴英一再向调查人员强调,实际数字只会多不会少。
宋敏老人只是众多痴迷养生“大军”中的一员,在这批“大军”中,老年人是绝对的“中坚力量”。
就在不久前,有媒体曝出沈阳一位84岁的老人6年来共花费30万元购买保健品,其中约有5万元的保健药品甚至还没来得及吃,就已过期扔掉。
以节俭著称的中国老人,为何一掷千金痴迷购买养生保健产品?“闭关养生”2月15日上午10时,当调查人员来到北京市昌平区名流花园小区宋敏老人的家时,得知老人此时正在楼上“闭关”。
推开二楼西侧的一间房,调查人员便见到了端坐在棕红色皮沙发上的宋敏老人,老人从头到脚一套“全副武装”的架势着实让调查人员吓了一跳。
只见老人双手平放搭在膝盖上,两只眼睛被白色的护眼贴“罩”住;鼻子里的一根塑料管,直接通向沙发旁放置的一台制氧机;沙发上放置的电动按摩球让老人的后背不时地晃动;脚下踩着的足浴盆中,黄色的药水还在不断地翻滚着。
听到有人进来,老人并没有起身,只是礼貌地问候了一下,就再没有任何动作。
宋敏的二女儿吴英见状忙将调查人员带出屋子,“我妈养生的时候不喜欢别人来打扰,咱们去外面等”。
对于宋敏这样类似武侠小说中高手们的“闭关养生”,家里人早已见怪不怪。
吴英向调查人员透露,母亲大概在10年前就开始关注养生,到了70岁以后就接近了“痴迷”的程度。
这样的“闭关养生”则是从去年开始“升级”的,如今每天都要进行两次,上午和下午各一次,每次持续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这期间她不会做任何事情,家里人也从来不会去打扰她”。
养生食谱大全骗局有哪些

养生食谱大全骗局有哪些
养生食谱大全骗局揭露:警惕以下几种常见手段
1. 制作与真实食谱无关的文章:某些不良商家为了吸引眼球,会编造一些与养生食谱相关的文章,但内容和标题存在误导与欺骗,让人误以为是真实的养生食谱大全。
消费者应该高度警惕这种行为,明辨真伪。
2. 利用图片与标题不符:以图片为主的养生食谱网站或社交媒体账号,常常运用与标题不符的图片来吸引点击率。
例如,在一个标题为“养生蔬菜汤”的文章下,放置一张美味可口的食材图片,却并不是该汤的真实样貌。
这种欺诈方式会误导消费者,导致他们对真正的养生食谱产生怀疑。
3. 编辑重复内容以获取点击量:为了增加网站点击量或社交媒体的关注度,有些不良商家会用相同的养生食谱内容来编写多篇文章,以不同的标题来吸引读者点击。
这样做不仅会让人感到乏味,还可能引发消费者对养生食谱的质量产生怀疑。
4. 引用未经证实的医学研究结果:一些不法商家为了增加信任度,会在养生食谱中引用一些医学研究的结果,但这些结果却未经过验证或同行评审。
消费者应该警惕这种不科学的骗局,避免因为不靠谱的养生食谱而损害身体健康。
总之,消费者在获取养生食谱信息时应保持清醒的头脑,辨别真伪,选择可信赖的渠道和来源。
同时,也可以咨询医生或专业营养师的建议,制定适合自己的合理饮食计划。
养生食谱骗局揭秘大全

养生食谱骗局揭秘大全
在养生食谱中,许多人往往被美妙的标题和炫目的宣传词所吸引。
然而,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追逐利益,常常利用各种手段来编写虚假的养生食谱,用以欺骗消费者。
下面揭秘一些常见的养生食谱骗局:
1. 营养价值夸大:有些商家会夸大某种食材的营养价值,将其称之为“神奇食品”,宣称能解决各种健康问题。
事实上,单一食物极少能包含所有所需营养,人体需要多种食物组合才能获得综合营养。
2. 大剂量摄入:一些养生食谱提倡大剂量摄入某种食材,例如大量饮用某种特定汤品或果汁。
这种做法不仅容易产生营养过剩或缺失,还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3. 忽略个体差异: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需求都是不同的,但某些养生食谱常常忽略这一点,将适用于某些人的饮食方案套用到所有人身上。
这样的做法无法满足个体的特殊需求,甚至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反作用。
4. 忽略科学依据:一些养生食谱的制作依据并不科学,甚至缺乏充分的研究支持。
消费者应该保持理性思考,对于没有科学依据的养生食谱持谨慎态度。
5. 高价销售食品补充剂:一些商家会利用养生食谱推销各种高价的食品补充剂。
然而,许多食品补充剂并没有明确的疗效证明,而且价格往往昂贵。
消费者应该保持警惕,谨慎选择食品
补充剂。
总结起来,消费者在选择养生食谱时应保持理性,并充分了解食谱背后的科学依据。
尽量避免相信夸大营养价值、忽略个体差异或缺乏科学依据的养生食谱,以免上当受骗。
找到适合自己身体状况和需求的合理饮食方案,是保持健康的最佳方式。
屡曝养生骗局,保健机构不能再乱下去了

合 法 的坚 决 取 缔 ,不 合 规 的及 时 整 改 。 对 于 资 质 造 假 、手 续 不 全 乃 至 违 规
经 营 的 保 健 机 构 ,关 停 取 缔 是 必 需 的 。 对 这 类 保 健 机 构 ,无 须 围 绕 养 生 骗 局 艰 难取 证 ,只要查 明资质不全 、掌握违规经 营 证 据 ,就 能 查 处 整 治 。 相 关 职 能 机 构 要 加 强 【_j常 执 法 ,严 厉 打 击 非 法 行 医 、非 法 经 营 药 品 和 保 健 品 、侵 害 消 费 者 合 法 权 益 等 违 法 行 为 ,依 法 规 范 养 生 保 健 机 构 的经营 行 为 ,以 临管 高压 的常 态化 让 骗 子 无 法 继 续 肆 无 忌惮 。
更 深 层 的 问 题 在 于 ,证 照 齐 全 、经 营 守 规 的保 健 机 构 就 一 定 没 问 题 吗 ? 这 还 真得好好理 一理 。从 现有的法律法 规来 看 ,养 生 保 健 机 构 被 定 位 为 独 立 的 服 务 场所 ,只要 经过 卫生 局和T 商局 的行 政 许 可 ,颁发 “卫生许 可证 ”和“营业执 照 ” 就 可 以 开 业 ,和 普 通 的 商 家 没 有 区 别 。 但 是 ,这 就 似 乎 大 有 问 题 丁 :保 健 机 构 的 运 营 人 民 群 众 的 身 体 健 康 直 接 丰H关 , 怎 么 能 等 同 于 普通 的 服 务 机 构 呢 ? 从 实
我 罔 已经 对 养 生 保 健 进 行 了相 关 法 ,但 是 往 日前 的 立 法 中还 存 在 不 足 ,比 如 ,养生保健 和诊疗 行为界定不 明确 ,养 生保 健机 构 界定模糊 ,服 务内 容和服 务 标 准缺乏 明确 约束 等。 因此 ,急需 从 奇: 法 } 准 确 科 学 定 位 养 生 保 健 机 构 ,规 范 其 机 构 设 跨 、经 营 范 罔 和 从 业 人 员 准 入 制 度 ,完善 监管 体 制 。
养生骗局可休矣

养生骗局可休矣作者:老树来源:《老友》2019年第01期2018年11月8日《生命时报》刊文《16年,一场伪科学骗局,“酸碱体质理论”到底还要危害多少人?》称,罗伯特·欧·杨于2002年提出“酸碱体质论”。
他宣称人的体质有酸碱性之分,酸性体质易導致癌症、肥胖、骨质疏松等疾病,是不健康甚至有潜在危险的体质。
想要健康,必须保证身体处于碱性环境。
随后,他出版的《酸碱奇迹:平衡饮食,恢复健康》等一系列书籍成为风靡一时的畅销书。
很多读者认为,罗伯特·欧·杨找到了“简单有效的养生方法”,因此对他的理论深信不疑。
但自“酸碱体质论”诞生以来,国内外众多科学家、医生和科普工作者一直在强调该说法并不成立。
实际上,人体体液有很多种,血液、唾液、胃酸、肠液、汗液、尿液等都属于体液,不同体液有不同酸碱度,但无一能直接等同于体质酸碱性。
2018年11月10日凤凰网刊发《信了多年的“酸碱体质”是骗局》一文提到,酸碱体质理论虽然产生于美国,却在我国造成了十分广泛的影响:一些商家利用大众对健康的渴望、对癌症等疾病的恐惧,用酸碱体质理论对某些食品进行包装,售价也水涨船高;不少女性在备孕中听过“调节身体酸碱度来决定生男生女”的理论后,甚至去买所谓的药物来调节。
酸碱体质理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风靡,衍生出种种歪理,比如“多吃肉身体会变酸”“偏酸性易得癌症”,不少人对此深信不疑。
2018年11月9日人民网的文章《酸碱体质理论是科学还是谎言?》指出,国内酸碱体质理论的传播是从本世纪初开始的。
一开始是一些相关的书籍,之后有一些不规范的保健品,还有一些微商之类的靠着这种概念卖产品。
这些依赖酸碱体质理论的产品更多的是心理作用,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
食物酸碱平衡论称,谷类、肉类、鱼和蛋摄入过多可以导致酸性体质,引起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蔬菜水果属于碱性食物,能够纠正酸性体质,防治慢性疾病。
事实上,蔬菜水果之所以能预防上述慢性疾病,是因为它们产生的能量低,且富含维生素、矿物元素、膳食纤维等,而不是碱性的作用。
秋季养生误区揭秘:你是否也踏入了这些陷阱?

秋季养生误区揭秘:你是否也踏入了这些陷阱?随着秋季的悄然而至,气温逐渐转凉,空气也愈发干燥。
此时,正是人们开始注重养生的好时节。
然而,在养生的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误区,让人们在不经意间踏入了健康的陷阱。
作为一名深耕养生领域的专业人士,我将为大家详细剖析秋季养生中的常见误区,并提供科学的养生建议,帮助大家避开这些“雷区”。
误区一:盲目进补秋季是进补的好时节,但很多人却盲目跟风,大量摄入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等。
殊不知,这种做法极易导致热量过剩,进而引发肥胖、高血脂等健康问题。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根据自身体质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进补方式,如适量食用一些具有滋阴润燥、养肺生津功效的食物,如百合、银耳、雪梨等。
误区二:忽视保暖秋季气温逐渐下降,但很多人为了追求时尚,仍然穿着单薄。
这种做法极易导致寒气入侵,引发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
因此,秋季养生应重视保暖,及时增添衣物,特别是要做好腰部、脚部等易受凉部位的保暖工作。
误区三:过度运动虽然秋季是运动的好时节,但很多人却陷入了过度运动的误区。
他们认为运动越多越好,于是盲目增加运动量,结果导致身体过度疲劳,甚至引发运动损伤。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根据自身体质和运动量,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慢跑、瑜伽等,同时注意运动前后的热身和拉伸。
误区四:忽视情绪调节秋季气候干燥,容易引发人的情绪波动。
很多人却忽视了这一点,导致情绪失控,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因此,秋季养生应重视情绪调节,保持心情愉悦,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旅行等方式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总结秋季养生虽然重要,但避开误区同样关键。
我们应该根据自身体质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避免盲目跟风、忽视保暖、过度运动和忽视情绪调节等常见误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
希望这篇文章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帮助大家避开秋季养生的陷阱。
伪养生信息,别再祸害我

伪养生信息,别再祸害我作者: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8年第04期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加强,大家逐渐重视养生保健,与此同时,互联网及新媒体终端里,涉及医学养生保健的话题最为常见,养生保健帖子比比皆是。
加之各种微信养生公众号和健康管理APP的大范围传播,似是而非的养生保健方法让人真假难辨、无所适从。
所以我们要擦亮眼睛,学会识别真伪,别让那些包装了高大上理论的伪方法、谣言坑了。
“眼药水不治白内障”,“奶茶里面那些糖,胖得让人心慌慌”,“对喝醋软化血管的人需要耐心游说……”今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粉丝量3000万的微信公众号“丁香医生”,用一首嘻哈风的《不上当,不上当》掀起医疗、养生消费打假风潮。
以往,人们对央视“3·15 晚会”总归有些偏见:这些问题早发现了为什么不解决?还要等晚会那天再曝光,多坑一些消费者?晚会曝光之后问题也未必就及时解决了,那晚会的意义就是吓唬吓唬我们,告诉观众吃啥啥有毒,用啥啥危险?今年,这些以往的刻板印象被改变了。
“3·15 晚会”联合国家质检总局、中国消费者协会一起,早在晚会开始之前就已经把问题解决得差不多了,最差的也是发了声明正在整改中。
就是平常天天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的那些养生保健谣言,那些你不知道怎么解释才更令人相信的谣言,也被今年的“3·15 晚会”解决了。
虽然他们没有让腾讯禁封那些公众号,却在一台2小时的晚会里把常见的朋友圈养生谣言都解释清楚了,还是请了专家、做了科学实验的。
简单总结一下,今年“3·15 晚会”上关于养生保健吃东西的辟谣宣传,大概有下面这些:1.食物相宜相克是假的什么西红柿和螃蟹一起吃会变成砒霜,菠菜和豆腐一起吃会生成结石,牛奶和榴莲一起吃毒过眼镜蛇……全都是假的。
相关机构委托大学实验室把市面上卖的书、发的公众号文章里食物相克的说法都做了一遍实验,认定全都是假的。
养生行业无标准 欺诈乱象泛滥

养生行业无标准欺诈乱象泛滥作者:暂无来源:《中国质量万里行》 2014年第10期文/本刊记者李颖近年来,随着养生热的兴起,民间养生风起云涌,千奇百怪的“养生大师”应运而生。
他们所散布的所谓养生知识和手段鱼龙混杂、真假难辨,不但误导了一些消费者,还让不少人花了冤枉钱。
更可恨的是一些所谓的“神医”,打着中医保健养生的幌子肆意敛财,有的甚至害死人命,骇人听闻。
打着“免费”幌子的陷阱记者调查发现,利用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和部分患者“病急乱投医”的心理,一些不法商家雇佣伪专家充当销售“推手”,通过“健康讲座”、“免费义诊”来诱导、欺骗消费者购买高价保健产品及医疗器械。
家住北京海淀区李老先生告诉记者,他所居住的小区经常有商家给居民免费提供量血压、测血糖、做针灸等服务,还会让消费者免费体验各种能量养生治疗仪、保健治疗仪。
“三个月前,我花了6780元买了一台能量治疗仪,发现没什么作用。
再去找这家公司的业务员,就已经没人了。
”据了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目前无法根治,患者出于病急乱投医的心理,面对伪专家的游说,轻信其“特效药”和“偏方”,不惜花高价购买其保健品、药品。
记者发现,组织伪“专家”通过免费送药、免费讲座等方式,让“名医”、“神医”为消费者“把脉”、问诊后,给其开“处方”,以达到销售医疗器械和保健品的目的,是不良商家的“惯用手法”。
有专家分析,之所以会有如此多的消费者上当受骗,是因为医疗专家忙于坐诊,少有精力给群众做养生保健,而不少群众特别是老年人的保健需求日益迫切,一些商家便夸大宣传产品功效,让其心甘情愿地“自掏腰包”,购买价格不菲的产品。
等到消费者意识到受骗了,行骗者已无处可寻,所谓的“专家”不知去向。
对于这些不法分子而言,“打一枪换一地”的游击战早已成为常态。
记者从相关管理部门获悉,部分消费者特别是中老年人出于“求健康”的需求,热衷于参加社区、企业组织的免费养生、保健课程,购买各种医疗器械、保健品,却不知这些产品良莠不齐,有可能“养生不成”反而伤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生混战:你这个大骗子!-搜狐健康搜狐首页- 新闻- 体育- S- 娱乐- V- 财经- IT- 汽车- 房产- 女人- 视频- 播客- 微博- 邮件-
博客- BBS- 我说两句- 搜狗
他们还在折腾……还在折腾的骗子们总计 205257
张悟本
写了本《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在各大媒体上蹿下跳。
结果只是个既没有行医资格,也没有营养师资格的下岗工人。
马悦凌
写了本《不生病的智慧》,被称为“健康教母”,但从未当过医生,只是当了23年初级护士,称自己是“久病成良医”。
中里巴人
《求医不如求己》系列书的作者,自己承认没上过大学,医术靠家传、自学,不是中医,也没有行医资格,但却给人诊疗开方子。
杨奕
自称是中华自然疗法世界总会医学顾问,但没说学历,只说师承王一丁,查询王一丁,依然不见学历,倒是有家按摩技术培训学校。
他们已经倒下!!已经倒下的骗子们总计 88486
胡万林
1995年起盛极一时的“盖世华佗”,号称人生百病皆因水,病了的人就该用芒硝强行“脱水”,结果导致多人死亡,被捕入狱。
林光常
他的《无毒一身轻》曾风靡一时,结果也是个伪造学历的骗子,忽悠癌症患者别化疗,要吃他的排毒餐,因为这个死了不少人。
刘太医
《刘太医说:病是自家生》的作者自称是明朝太医刘纯的后裔,是中国唯一的瘤科世家,是科学与医学双博士学位。
2008年底被拘押。
李培刚
据自称是唐山市骨伤科研究所所长,结果一调查,压根儿没这个单位。
号称只用手就可以让截瘫病人站起来,但医学上根本不可能。
养生“骗子”,他们一个个来头都不小,但又个个来路不明。
他们在各类节目中侃侃而谈,说的都是什么“歪理邪说”?
生泥鳅增强体质?
《不生病的智慧》一书介绍了吃生泥鳅的食疗功效,作者说她买了几条生泥鳅,去头和内脏,用清水洗干净后剁碎后吃下,体质变好了。
结果:100余人染寄生虫住院
专业点评:泥鳅富含高蛋白,但应该做熟了再吃或经过炮制后使用。
因为泥鳅有很多致病微
生物,生吃可能感染。
绿豆汤治高血压?
《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书中指出,绿豆汤能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黑豆泡醋可以补肾,牛奶酸奶对身体不好,不能吃。
结果:高血压妈妈每天一杯绿豆水
专业点评:绿豆汤的确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的功效。
但绿豆的保健的功能,永远不能代替药物的治疗作用。
吃红薯不得癌症?
地瓜博士林光常:台湾人,出书《无毒一身轻》,他大肆推广“牛奶是牛喝的,不是人喝的”,“每天吃一个红薯可以保证不得癌”。
结果:一夜之间红薯卖疯了
专业点评:红薯中含有一些微量元素,确实有防癌的作用,但不是说吃红薯可以保证不得癌症。
这种说法很不负责任。
不吃肉防衰老?
《刘太医谈养生》认为,吃肉会老得快,吃豆腐对身体不好,最好不吃晚饭。
太医发话了,您舍得不听吗?
结果:老大爷越吃越虚弱
专业点评:对于吃肉还是吃素,是根据不同人的体质来确定的。
比如对于吃了肉不适或血脂高的人,应该多吃素。
按经络大病化小?
《儿童经络使用手册》教人“按摩食指肺经”可以治病诸如发烧等疾病。
经络按摩的确能治病,但是能治哪些病,您知道吗?
结果:一月小儿烧至42度
专业点评:“印堂红色应泻心经、肺经分别是中指和食指”,按照中医的原理,肺经应该指的是无名指,而不是食指。
螺旋藻能强壮?
中国市场上的保健品推销很喜欢拿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来说事,百度百科的词条中有FDA认为螺旋藻是“最佳蛋白质来源”。
结果:“神奇保健品”出炉
专业点评:从生化组成角度来说,螺旋藻确实有特别之处。
然而目前研究提示支持还是反对螺旋藻的任何保健使用都不能做出推荐。
拍拍手治百病?
《百科全说》一位嘉宾说击掌软弱无力者可能性寒;厚重者可能腰腿有问题,只要把拇指伸出来看看,就能看出你脑子好不好用……
结果:不懂医的老婆变成大忽悠
专业点评:手通过经络和内脏相关联。
内脏的生理状态、病理变化也可以从手部表现出来。
但据此就说拍手治百病未免有失偏颇。
黑木耳防心梗?
心肌梗死虽然无法治,但可以预防。
据说是吃阿司匹林,但后果是眼底出血。
我劝大家不要吃阿司匹林,欧洲已经开始吃黑木耳了。
结果:不出的血变血栓
专业点评:黑木耳本身可以降低血小板的活性,有出血倾向的人本身应该少摄入,黑木耳防心梗的说法目前没有确切的科学依据支持。
先要被“文化”公司看上
这些所谓的文化公司都是“职业策划”,懂包装,会推广,拥有一整套“生产流程”。
只要经他们的手一折腾,猪都可以出来讲养生。
再东拼西凑搞本书出来
有没有真才实学不重要,反正东抄抄西抄抄,然后自己天马行空的“发挥”一下,一本“养生书”只要一两个月就华丽丽地出炉了。
然后花钱上电视火热爆炒
想要上电视?花钱就行了!而且言论越离谱儿越受欢迎。
可偏偏老百姓都以为大媒体很权威,说的话很可信,越离谱儿的越跟风。
还要生产相关的产品再赚一笔
别以为忽悠“食疗养生”就是不卖产品赚钱的,人家照样卖你“排毒餐”“养生水”“保健酒”“补钙药”…忽悠完你还跟人家说谢谢!
头衔一定要够玄乎
即便是“全国**专家”都已经不够牛逼了,必须是“世界**会长”、“全球首席**专家”这种才拿的出手。
学历要够炫,中国那几家名牌大学都说念过,再去国外花钱搞几张证书,而且还被国家领导人接见过,这就差不多成功了一半了!
观点多少要靠点谱儿
如果所有的观点都不对,也就没人相信了。
骗子得学会从报纸电视上的观点中断章取义些东西出来,然后无限夸大,让人们觉得“似乎有点道理”,而且又比真正的医生们描绘的效果好上成千上万倍,于是热情高涨地掉进骗子的陷阱。
胆子必须大忽悠娱乐化
当“养生砖家”要滔滔不绝,号称什么都能治,而且语不惊人死不休,要么就违背常识,比如喝酸奶有害,要么奇谈怪论,比如生吃泥鳅治病。
真正的医生在行医的过程中太谨慎,不能随便说疗效,骗子可只管赚钱就行,啥都要敢说。
迎合大家不想吃药的心理
谁不希望身体健康?谁不希望延年益寿?无奈“是药三分毒”,多数人总想不吃药就能治好病,甚至是癌症。
而医院又总是人满为患,见到真正的营养专家有点难。
于是,骗子们只要推销“不去医院、不吃药的方法”就能大受欢迎。
李志刚穴位养生针推专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副书记兼副院长
通过穴位可以进行日常养生保健和疾病的辅助治疗,但不能完全取代疾病的治疗。
[去鉴定一下]
贺娟中医基础理论专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
万事万物各有其性,根据中医理论基础,养生要顺应天性,千万不要想当然。
[去鉴定一下]
王琦中医体质学专家
国家级名老中医
根据中医传统理论,人可分为九种体质,养生也需要根据不同的体质考虑不同的养生方法。
[去鉴定一下]
王宜食疗营养专家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食疗营养部主任
中医讲究“未病先防病,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健康的饮食能够防病,吃出健康。
[去鉴定一下]
健康生活方式很“痛苦”但很重要
不良生活方式是健康最大的敌人——人人皆知的道理。
但是,当我们还健康的时候,很少有人去健身、吃清淡餐、12点以前睡觉…因为这些健康生活方式都让我们很痛苦。
想健康你为什么还不睡觉
熬夜的人越来越多,太多人该睡的时候不睡。
有的人是因为白天睡太多,或者热爱夜生活,还有很多人是因为工作、生活的压力,长期积累下一个失眠又疲惫的身体。
女人别只顾“露点”却招了病
时尚潮人的装扮,永远是在冬天的时候过春天,春天的时候过夏天,不知冷为何物。
于是冻出了各种各样的妇科病、小小年纪就老寒腿、没完没了的肠胃痛……
男人有心事记得千万不能憋着
很多病是憋出来的。
与你的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这样你就可以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压力支持体系,即使面对再大的压力,也能找到合适的释放方式……
吃成“死胖子”想健康也难
肥胖这个威胁中国人健康的问题日益严重,肥胖与心血管、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相伴,与几乎所有的癌症密切相关,如果你的体重腰围已超标,还是尽快减肥吧。
减肥很重要但切记别乱减
减肥药、蛔虫卵之类的劝你还是不要尝试了,瘦脸针、抽脂术也是纯粹跟自己过不去。
节食加运动才是最正确的减肥方式,但切记不能过度节食,更不要过度运动。
白领们有了病别再乱吃药
好多白领都在说:我特别特别忙,所以忙出了一身病;好多白领都在说:我特别特别忙,所以没空去医院……然后自己买药自己解决。
很多大病就是这么被“吃出来的”。
最重要最有效的是开个乐活处方
一味地蓄积压力或逃避现实倒不如找些力所能及的事释放压力。
下班就回家,在7~11点钟的静谧时光里经营你的美丽人生。
自己动手做大餐、重拾针线做女红……
搜狐健康出品策划制作:小飞乐羊左右
版权声明:本期《健康生活策划》设计、图文归属搜狐健康频道及相应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10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