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版美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课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一课 春节到 ︳湘美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一课春节到︳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节的来历和习俗,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绘画、手工等技能,创作富有春节氛围的作品。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2. 春节题材的绘画、手工创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春节的来历和习俗,创作富有春节氛围的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春节的元素融入到作品中,表现春节的热闹气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1 老师与学生分享春节的趣事,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春节的了解。
1.2 出示春节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春节的氛围。
2. 新课内容2.1 讲解春节的来历和习俗,让学生了解春节的传统文化。
2.2 引导学生观察春节的元素,如鞭炮、春联、灯笼等。
2.3 讲解绘画、手工创作的技巧,引导学生将春节的元素融入到作品中。
3. 实践操作3.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绘画或手工创作。
3.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展示与评价4.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讲述创作思路。
4.2 师生共同评价作品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5. 总结与拓展5.1 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春节的文化内涵。
5.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传统文化,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春节的来历和习俗,掌握了绘画、手工创作的技巧。
在创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将春节的元素融入到作品中,表现出春节的热闹气氛。
但在评价环节,部分学生的评价较为片面,需要进一步提高审美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使他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六、作业布置1. 创作一幅以春节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 制作一个与春节相关的手工作品,如鞭炮、灯笼等。
七、板书设计1.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2. 春节题材的绘画、手工创作3. 创作要点:融入春节元素,表现热闹气氛八、教学资源1. 春节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湘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全册优质课件

美术
全册优质课课件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春节到
第1节 质量
• 俗称“过年”,在农历初一这一天,
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它已有 4000多年的历史,象征团结、兴 旺和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
• 也叫“对
联”“对子”, 它抒发美好愿 望,是我国特 有的文学形式。
门神
• 守卫门户的神
平行透视
视平线
消失点
平行透视
焦点透视
视平线
焦点透视
欣赏
作业要求:
观察校园哪一处风 景最美丽,并把它画 下来。
蔬果的联想
胡萝卜: 胡萝卜是一种质 脆味美、营养丰富的 家常蔬菜,素有“小 人参”之称。胡萝卜 富含糖类、脂肪、挥 发油、胡萝卜素、维 生素A、维生素B1、 维生素B2、钙、铁 等营养成分。
作业: 1、画一幅表达吉祥如意与美好祝愿 的年画作品; 2、回忆春节的欢快、热闹场景,画 一幅记忆画。
变形的魅力
瞧,这是什么?
当房子倒映在水中之后,发生了 什么样的变化?
玻璃幕墙里建筑物的变形图
•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变形现象?
仔细观察
原像不变
变得更胖
变得更瘦
活动要求:
观察身边人的脸,捕 捉他的特征,用变形 的方法画出他的脸。
另一个能够体现木版年画非凡艺术价值的是它 的地域性。木版年画几乎覆盖整个中国。除去青海、 内蒙、宁夏、新疆和吉林外,几乎全都有自己的木 版年画产地。 北方年画如杨家埠与武强之粗犷豪放,南方年 画如桃花坞与佛山之细腻柔媚,是一望而知的。然 而,往细处瞧,单是北方各个产地的画风也相去甚 远。 中国木版年画还有一个重要的贡献,是在雕版 方面。如前所述,木版年画肇始与唐宋以来的雕版。 但是宋代的雕版作坊主要是刻经卷与图书,大规模 制作年画的产地的形成要木版年画为中国雕版印刷 史的贡献是“另一半的江山”。 木版年画是我国民间美术中一笔巨大的遗产。 由于漫长而纵向的历史变迁,多元而横向的地域背 景,独特而深刻的年俗底蕴,还有一代代才情并茂 的艺人的创造,使年画发展成中华文化的一个高峰。 峰顶之上,几近云天,灿烂迷人。
新湘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课件

画家笔下的漫画人物与哈哈镜中的形象有哪些 相同之处?
• 作业:
•
你喜欢哪种哈哈镜的变形?任选一
种,在画纸上来体会一下变形的乐趣吧。
学生作品
拓展延伸:艺术家创造的变形世界
《呐喊》 蒙克(挪威)
《珍妮》 莫迪里阿尼 (意大利)
达利《永恒的记忆》
波兰——歪歪屋
活动要求:
观察身边人的脸,捕 捉他的特征,用变形 的方法画出他的脸。
采用湿画法用大面积黄 色调来表现秋天,树枝 的勾法,树叶的点法借 鉴了国画的手法。
1。请同学们尝试用干画法或湿画法 画云彩,山,树木等。
2。可以临幕课本中的范画,也可以 在此基础上加入一些创作内容。
湘教版美术教材 四年级下册
授课人:罗莎
教学楼
娱乐场所 操
场
生活场景
校园风景
一、什么是线描淡彩?
黄山朝晴 风景
远处山的色彩,由于光彩, 空气的作用,可以简单概括 的处理成一种调子。和云彩 有许多相似之处,远山含黛, 云山烟树。
近处的树和远 处的树有什么 区别?
近处的树可以仔细 的刻画,而越远的 树越可以概括处理。
近处的树也可以先用 铅笔勾好树的轮廓, 然后填上水彩,这种 方法称为淡彩。
画树时应了解树的结构,如:树枝, 树干,树冠,树叶等。还可借鉴中 国山水画中树的画法:如:“鹿角” 或“蟹爪”等。
在这张照 片中我们 可以看到 远景,中 景,近景 三个层次。
通常来说,远 景有天空,远 山。中景是画 面的重要刻画 对象,通常取 的景有树林, 房屋,交通工 具等。近景则 是表现空间感 的重要部分, 通常有树枝, 屋檐等。
大自然中云彩的色彩,形状千变万化,你见过什么颜色,形状的云彩?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课《春节到》教学设计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课《春节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春节到》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的春节文化,通过学习剪纸、春联、灯笼等民俗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剪纸、春联、灯笼的制作方法以及相关的民间故事和习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春节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认识。
他们在课堂上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对于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充满好奇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春节的来历和习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春节的来历和习俗,掌握剪纸、春联、灯笼的制作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精神。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分组合作法、示范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剪纸、春联、灯笼等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剪刀、彩纸、毛笔、墨水等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春节是什么吗?春节有哪些习俗?”引导学生回顾春节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剪纸、春联、灯笼等作品,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春节的民俗艺术,同时简要介绍作品的制作方法和寓意。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剪纸、春联、灯笼的制作方法,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
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肯定和鼓励。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剪纸、春联、灯笼,还有哪些民俗艺术与春节有关?”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春节的习俗和民俗艺术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和传承传统文化。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收集关于春节的资料,了解更多的民俗艺术,下节课分享。
四年级下册美术课件-第一课 春节到 ︳湘美版 (共19张PPT)

美术形式
在过年的活动中产生了许多特有的美术形式,你 了解它的含义吗?同桌交流自己所了解的。
门神 年画 春联 窗花
返回教学设计
作品欣赏
点击小图变大图
返回教学设计
延伸拓展
新年到了,给你的亲朋好友、老师长辈发张电子贺卡吧, 既能表达祝福,又环保。
国外的人是怎样庆祝新年的呢?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是 举世闻名的盛典。
返回教学设计
返回美术形式
返回美术形式
返回美术形式
返回美术形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返回作品欣赏
返回作品欣赏
返回作品欣赏
返回作品欣赏
的呢?说一说,演一演。
返回教学设计
播放
暂停
停止
活动方式
春节期间的民间活动 丰富多彩,有掸扬尘、 洗被褥、备年货、贴 春联、贴年画、贴剪 纸、贴福字、放鞭炮、 守岁、给压岁钱、拜 年、走亲戚、舞龙灯、 观花灯等众多活动。
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表达人们对美好愿望的祝福,在新 的一年里一切吉祥如意。
返回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过年习俗 •活动方式 •美术形式 •作品欣赏 •延伸拓展
过年习俗
新年按公历算应是每年的元旦, 但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新年是指 春节,俗称“过年”。是我国 民间最隆重的一个古老节日。 家家户户高高兴兴享受着节日 的热闹与快乐。人们互相拜年, 祝福新年。
同学们是怎么样祝福的,大人们又是说些什么新年吉祥的话语
湘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湘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湘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一课:过春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互联网搜索了解“春节”,并结合自己的经历描述相关内容,研究发现身边事物,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以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小礼物表达节日愉快和美好祝愿。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春节的历史、文化、俗,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
引导学生大胆创作绘画,从色彩、线条运用等方面有目的地研究。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春节序曲》并询问学生每年的什么时候是“春节”。
2.探索新知:教师介绍春节的相关活动,如扫除、贴春联、贴窗花、倒贴“福”字、年画、爆竹、舞龙舞狮、逛庙会等,鼓励学生选择喜欢的活动进行绘画。
3.展示学生作品: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分享自己对春节的感受。
4.总结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并询问学生的收获和体会。
第二课:变形的魅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研究人物变形画的表现方法,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变形现象,认识美术创作中的变形及变化表现手法。
2.技能目标:提升观察与思维的品质,发现想象与个性化创造的能力。
3.情感目标:养成关注生活、勤动脑筋、巧创造的研究惯与生活态度,抒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透过变形现象,寻找变形的规律与特点,创造独特的新形象。
教学过程:1.教具准备:凸面镜、不锈钢勺子、彩色作业纸、2B铅笔、画好变形后脸部线条的作业纸、相框。
2.教师介绍人物变形画的表现方法,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变形现象。
3.学生使用凸面镜、不锈钢勺子等工具进行观察和实验,创造独特的新形象。
4.学生使用彩色作业纸和2B铅笔绘制变形后的脸部线条,并将作品装裱在相框中展示。
5.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并询问学生的收获和体会。
自主研究,练点、线、面的组织排列,尝试画出自己喜爱的黑白画。
四年级下册美术第一课春节到湘美版 (13)

(二)服装服饰
(二)服装服饰
唐十三铠中,明光、光要、锁子、山文、乌锤、细鳞 甲是铁甲,后三种是以铠甲甲片的式样来命名的。皮 甲、木甲、白布、皂娟、布背,则是以制造材料命名。 在铠甲中,仍以明光甲使用最普遍。
锁子与山文是并列的两种铠甲。鱼鳞甲.罗圈甲.山文字 甲鱼鳞甲.罗圈甲.山文字甲,这些甲都属于一种范畴, 它们不是全身甲。但是,它们的某些防护能力是不同 的,象山文字甲,它的“倒丫”甲片中间凸两边凹, 由多片甲片相互扣合成整片甲,这样甲表面形成无数 的凹凸面,非常利于防箭。而且造型相当美观。
门神: 门神画也叫门画,是众多年画中 特殊的一类。门神源于古代传说 中的神荼、郁磊二神,专管百鬼 行踪,如有害人之鬼,便捆绑喂 虎。后来演变唐代名将尉迟恭和 秦叔宝,延续至今。也有以关公、 钟馗、赵公明为门神的。
二、关于绘画
(一)人物造型
(一)人物造型
(一)人物造型
(一)人物造型
(一)人物造型
鱼或竿 鹿 蝙蝠 石榴 喜鹊
禄、财富 福到
喜庆 富余 多子
年画: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 代的“门神画”,是中国的传统民间 艺术,民间称“喜画”。大都用于新 年时张贴,以增添春节的喜庆气氛, 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 年画在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了不同的 艺术风格和明显的地方特色,像天津 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潍坊杨家埠、 陕西凤翔木版年画都久负盛名,各有 千秋。
(二)服装服饰
(二)服装服饰
(三)色彩特点
对比色:超强视觉冲击
(四)总结
作业要求
参照传统门神画,绘制一幅带有自己风格的门 神。注意画出人物的神态、动态和饰品的变1、云纹
2、 回纹
拓展:
挂年画
查阅相关资料,给下列事物和寓 意连线。
四年级美术下册第一课《聚聚散散》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课程导入 • 知识讲解 • 学生实践 • 课堂总结 • 教师反思
01
课程导入
图片导入
总结词:直观生动
详细描述:通过展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习兴 趣。
故事导入
总结词:引人入胜
详细描述:以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故事为切入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03
学生实践
创作主题
主题明确
以“聚聚散散”为主题,引导学 生观察生活中的聚集和分散现象 ,如人群、云彩、花丛等,激发
创作灵感。
创新性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从不同角度 和层面挖掘主题内涵,创作出与众 不同的作品。
贴近生活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入手 ,通过观察和体验,将“聚聚散散 ”的主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情境导入
总结词:身临其境
详细描述:通过创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美术的魅力,激发创作灵感。
02
知识讲解
聚聚散散的含义
聚聚散散:是指将事物聚集在一起或分散开来,形成不同的形态和布局。在艺术创作中,聚 聚散散是一种常见的构图手法,通过将画面中的元素聚集或分散,营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和 氛围。
技能指导
在绘画技能方面,部分学生表现稍显生疏,需要加强对他们绘画技 巧的指导,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课堂氛围
在某些环节,课堂氛围略显沉闷,需要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增强课 堂互动性和趣味性。
对未来的展望
拓展课程内容
未来可以将《聚聚散散》这一主题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如摄影 、雕塑等,以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和创作思路。
作业布置
创作一幅以“聚聚散散”为主 题的画作,要求使用不同的材 料和方法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版美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课
第一课春节到(3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了解门神的相关知识,大胆表现出门神的形象特点,并运用对比色进行装饰。
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所体验到“春节”的并结合自己所经历过的“春节”,来引导学生大胆创作绘画。
描述过春节的相关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学习发现身边事物,并能从色彩、线条运用等方面有目的的学习。
2.情感态度:欣赏各式各样的门神,感受其装饰与色彩的美感,激发学生热爱民俗传统文化的情感。
从不同方面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体验过春节的气氛以此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3.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
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情;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各种小礼物,来表达自己节日愉快的心情和对他人的美好祝愿。
门神的形象特点和对比色的运用。
教学难点:
绘画要表现出欢乐的场面,画出生动有趣的画面。
工艺制作时各种材料的选择、设计、制作。
门神的形象特点和对比色的运用。
教具学具:
学生——美术书,彩笔,油画棒等;
教师——学生的优秀作业,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门神的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门神的形象特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一、课前准备:
二、出示课题。
①简单了解门神传说,师播放课件小结。
②想一想,现在人们为什么还要贴门神?
三、新课;
①欣赏门神图片,看看图片上的门神给你怎样的感受?(威武)
②欣赏门神脸部图片。
师总结:宽脸、大眼、立眉、表情严肃。
③继续欣赏图片。
师运用课件小结:宽肩、粗腰、大脚。
④仔细观察门神身上都有什么?
⑤欣赏门神服饰图片。
仔细看看门神服饰上有怎样的花纹和图案?花纹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四、学生作画
作业要求:
画一幅形象特点突出的门神。
五、展示评价。
收集门神资料,了解门神知识,和小组同学交流。
学生讲一讲自己了解的门神传说故事。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欣赏图片。
学生模仿门神的表情,说一说门神脸的特点。
小组讨论:
①门神的身材有什么特点?
②怎样表现门神魁梧的身材?
学生观看课件。
学生欣赏回答问题。
学生作画。
学生展示自己绘画的门神。
说说自己画的门神最突出的形象特点。
引起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简单了解门神的历史。
了解贴门神的意义。
分析如何表现门神的五官特点。
通过讨论进一步分析如何表现门神身材的特点。
了解门神身上的装备。
感受门神服饰和图案的秩序美。
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培养学生认真作画的习惯。
表扬大胆表现和有创新的学生。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门神的色彩特点。
教学难点:门神的色彩特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一、.展示讲评学生作业
二、新课。
①欣赏门神图片。
门神的色彩给你怎样的感受?
②门神的色彩有什么特点?(对比色)
③画中的门神运用了哪对比色?是怎样运用的?
三、欣赏画家和学生优秀作品。
四、学生作画
作业要求:
继续完成作业,突出门神的色彩特点。
五、展示评价。
找一找自己作品的优点和不足。
学生讲一讲自己的感受。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欣赏图片,小组讨论。
学生观看课件。
学生作画。
学生展示作业。
说说自己是怎样运用色彩突出门神特点的。
展示评价回顾上节课的知识。
引导学生感受门神色彩的特点。
小组研究如何运用对比色表现门神色彩特点。
进一步感受门神的色彩美。
表扬在色彩上大胆运用对比色进行表现的学生。
表扬在色彩上大胆运用对比色进行表现的学生。
第三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课前,首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曲子,思考你听过这首曲子没有?在哪里听过的?
生:倾听歌曲《春节序曲》。
师:同学们听过之后,想到没有你在哪里听过这首曲子吗?小组讨论讨论。
生:小组讨论过程。
发表讨论结果:在过年的文艺晚会上经常听到。
师:同学们的耳朵真厉害,听出了这首曲子,这首曲子的名字叫《春节序曲》,那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这《春节序曲》来《过春节》,大家说好不好?
生:好。
二、探索新知
师:首年老师可要发问了,每年的什么时候是“春节”?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
师:教师总结。
农历正月初一。
除夕之夜是农历12月30日。
师:老师要问问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
生:吃年饭、放鞭炮、看春节晚会、压岁钱、互送贺卡等。
师:看来同学们都喜欢过春节,那么老师给同学们今天带来了一些过年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师:欣赏过图片,那么老师就要考考同学们了,你们知道什么时候过春节吗?知道春节指的是我国农历什么时候吗?
生:小组之间讨论。
得出结论:农历正月初一。
师:那么除夕之夜呢?
生:农历12月30日。
(也就是小年)
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位小朋友,我们来看看他今天
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精彩表演,大家说好不好?
生:好。
(调动学生的情绪)
师:把你看到的记下来,看谁看的最仔细。
(提出要求)
师:在刚才的小动画里你都看到了主要介绍出了春节的哪些活动?
生:扫除、贴春联、贴窗花、倒贴“福”字、年画、爆竹。
【教师活动】教师播放课件(出示课件里主要介绍的几项活动项目)。
师:除此之外,你在小动画里还看到了什么呢?
生:花灯笼,吃团圆饭、看春晚节目、舞龙舞狮、逛庙会等等。
【教师活动】教师播放课件(指出在课件中出示的画面,让学生更深刻理解)。
师:既然学生看到了这么多得画面,那你们想不想用手中的画笔把自己对春节最喜欢的一项活动给描绘出来呢?
【学生活动】学生绘画过程。
三、展示学生作品
四、总结评价:
师: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会了过春节的时间。
生:我学会了春节都有什么习俗。
师:同学们真棒,你们真会用自己的眼镜善于去观察周围的事物,真是细心极了。
希望你们在以后的日子里,不仅用眼镜去“看”,更要学会用心去“体会”,用心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