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工程爆破基本理论

爆破理论就是研究炸药爆炸与爆破对象(目标)相互作用规律的有关理论。对于内部爆破(装药置于爆破对象内部),例如岩土爆破,就是研究炸药在岩土介质中爆炸后的能量利用及其分配,也就是研究炸药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应力波、地震波在岩土中的传播和由此引起的介质破坏规律,以及在高温高压爆生气体作用下介质的进一步破坏及其运动规律;对于外部爆破(装药与爆破对象之间有一定距离),例如军事上采用的接触或非接触构件爆破,就是研究炸药爆炸后产生的冲击波在传播过程中与目标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引起的爆破目标的破坏及其运动规律。它是一个复杂而特殊的研究系统。要阐明爆炸的历程、机理和规律,应包括以下研究内容:

⑴、爆破的介质在什么作用力下破坏的;破坏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⑵、爆破介质的特性,包括目标(岩土)的结构、构造特征、动态力学性质及其对

爆破效果的影响;

⑶、爆炸能量在介质中传递速率;

⑷、介质的动态断裂特性与破坏规律;

⑸、介质破碎的块度及碎块分布、抛掷和堆积规律;

⑹、空气冲击波与爆破地震波的传播规律、个别爆破碎块的飞散距离;以及由冲击波、地震波、个别飞石、爆体的落地震动等引起的爆破危害效应及其控制技术。

以岩石爆破为例,目前大量实验室和现场试验证明,岩体的爆破破碎有以下规律:(1)、应力波不仅使岩石的自由面产生片落,而且通过岩体原生裂隙激发出新的裂隙,或者促使原生裂隙进一步扩大,在应力波传播过程中,岩体破碎的特点是:原生裂隙的触发、裂隙生长、裂隙贯通、岩体破裂或破碎;(2)、加载速率对裂隙的成长有很大作用:作用缓慢的荷载有利于裂隙的贯通和形成较长的裂隙,而高速率的载荷容易产生较多裂隙,但却拟制了裂隙的贯通,只产生短裂隙;(3)、爆破高压气体对裂隙岩体的破碎作用很小,但它有应力波不可

替代的作用:可以使由应力波破裂了的岩体进一步破碎和分离;(4)、岩体的结构面(岩体弱面的统称,包括节理、裂隙、层理等各种界面)控制着岩体的破碎,它们远大于爆破作用力直接对岩体的破坏。

同其它学科对事物的认识规律一样,对爆破理论的研究也是由浅入深的。不同学者先后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假说或理论,例如,最初提出了克服岩石重力和摩擦力的破坏假说,以后又相继提出了自由面与最小抵抗线原理,爆破流体力学理论,最大压应力、剪应力、拉应力强度理论,冲击波、应力波作用理论,反射波拉伸作用理论,爆生气体膨胀推力作用理论,爆生气体准静楔压作用理论,应力波与爆生气体共同作用理论,能量强度理论,功能平衡理论,利文斯顿(Livingston)爆破漏斗理论和爆破断裂力学等等理论。这些理论观点各异,有些相互矛盾,有些互相渗透,有些不够全面,存在片面性,而且大部分视爆体为连续均匀的介质,与实际情况尚有一定差距。

目前,在爆破界比较倾向一致的是“爆炸冲击波、应力波与爆生气体共同作用”理论,

而且开始以爆体为非连续性非均匀性介质进行研究,从而能提高理论研究的深度,使理论结果比较接近实际。

本章主要介绍工程爆破的基本理论,且侧重于岩土爆破理论。对于结构物爆破,与工程爆破基本理论有共性的部分可参考本章,其特殊之处将在有关章节中分别给予阐述。

2.1 装药在固体介质中爆炸的破坏现象

2.1.1 装药在无限介质中爆炸的破坏现象

装药中心距固体介质自由表面的最短距离称为最小抵抗线,通过常用W 来表示。对一定量的装药来说,若其W 超过某一临界值W C ,即W >W C ,则当装药爆炸后,在自由表面上不会看到爆破的迹象,也就是说装药的破坏作用仅限于固体介质内部,未能到达自由面。此种情况可视为装药在无限介质中爆炸。

大量爆破实践和试验表明,当装药在无限介质中爆炸时,除装药近处形成扩大的空腔(亦即压缩区,在土介质和软岩中最为明显)外,还从装药中心向外依次形成压碎区、裂隙区(亦称破坏区)和震动区(见图2-1-1)。

在压碎区内,岩石被强烈粉碎并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形成一系列与径向方向成45°的滑移面。

在裂隙区内,岩石本身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但形成辐射状的径向裂隙,有时在径向裂隙之间还形成有环状的切向裂隙。

震动动区内的岩石没有任何破坏,只发生震动,其强度随距爆炸中心的距离增大而逐渐减弱,以致完全消失。 在工程中,利用爆炸空腔(压缩区)

和压碎区,可以开设药壶药洞、构筑压缩爆破工事、构筑建筑物的爆扩桩基础以及埋设电杆的基坑等;利用破坏区,可以松散岩石、硬土和冻土,在石井中爆破扩大涌水量等;利用震动区,可以勘查地层结构、监测预报爆破震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等。

2.1.2 装药在半无限介质中爆炸的破坏现象

如果W <W C ,此种情况视为装药在半无限介质中爆炸。装药爆炸后,除在装药下方固体介质内形成压碎区、裂隙区和震动区外(假定介质自由表面在装药上方且为水平的),装药上方一部分岩石将被破碎,脱离原介质,形成爆破漏斗(见图2-1-2)。单位质量(1kg )炸药爆破形成的漏斗体积V u 与装药的埋置深度系数Δ有关(Δ=W/W C )。当Δ=1即W=W C 时,

R K ——空腔半径;R C ——压碎区半径;R P ——裂隙区关径 1——扩大空腔(压缩区);2——压碎区;3——裂隙区;4——震动区

图2-1-1 装药在无限介质中爆炸作用

V u =0;在这种情况下,爆破作用只限于岩体内部,不能到达自由表面。当Δ<1时,形成爆破漏斗,其锥顶角和体积随Δ减小而不断增大。当Δ值减小到一定值时,V u 达最大,这时的最小抵抗线W 0称为最优抵抗线,Δ0=W 0/W C 称为最优埋置系数。若继续减小Δ值,漏斗锥顶角虽能继续增大(不可能无限增大,只能增大到一定限度),V u 值却反而减小(图2-1-3)。当Δ=0即W =0时,虽仍可以形成爆破漏斗,但其体积很小,这种置于岩石表面的装药称为裸露装药,俗称糊炮。

当形成爆破漏斗的锥顶角较小时,漏斗内破碎的岩石只发生隆起,没有大量岩石的抛掷现象。发生这种作用的装药称为松动装药,其形成的爆破漏斗称为破碎漏斗或松动漏斗(图2-1-4)。只形成松动漏斗的爆破称为松动爆破。

当爆破漏斗的锥顶角大于一定限度后,破碎的岩石将被抛出漏斗。发生这种作用的装药称为抛掷装药,其形成的爆破漏斗称为抛掷漏斗。在抛掷漏斗周围,通常还保留有部分已破碎、但未能被抛出的岩石,这部分岩石称为松动锥,它属于松动漏斗内保留下来的部分。抛掷过程结束后,一部分岩石回落到抛掷漏斗内。此外,堆积在漏斗周围的一部分岩石也会滑落到漏斗内。在自由面上能看到的爆破漏斗称为可见漏斗,其深度称为可见深度P (图2-1-5

)。

在工程中,利用爆破漏斗或抛掷作用,可以松动岩土、开挖坑、壕或一定形状尺寸的掩体工事、构筑道路或堆积石坝等。

图2-1-2 装药上方形成的爆破漏斗 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