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与普通话》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2年湖南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2年湖南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顺遂.suì吉兆.zhào 歆.慕xīn 琼.楼玉宇qióngB.捕.获pǔ萌.动méng 清纯.chún 震古烁.今shuòC.菜畦.qí炫.目xuán 扶掖.yè耳濡.目染rúD.宫阙.què散.漫sǎn 积淀.dìng 宠.辱不惊chǒng【答案】A【解析】B项“捕获”读音为“bǔ”;C项“炫目”的读音为“xuàn”;D项“积淀”的读音为“diàn”。

解答本题需要考生牢记“多音读次音,形声莫套读和方言要纠错”三大原则,平时的读和说中使用普通话,练习普通话,这样才能减少方言读音的影响,做出正确的判断。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冀望建档捷足先登宁缺毋烂B.抵御修葺玲珑剔透信马由缰C.壁垒赎职心驰神往视如仇寇D.缄默疏浚得垄望蜀望风响应【答案】B【解析】难度不大。

具体为A 项中的“宁缺毋烂”应为“宁缺毋滥”。

C项中的“赎职”应为“渎职”,D项中的“得垄望蜀”应为“得陇望蜀”。

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平时正确的读写的积累,否则很容易错选。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A。

3.下列选项是四则“遗失启事”的主要内容,其中表达通顺、得体的一项是()A.本人昨天在体育馆遗失一副红色羽毛球球拍,您若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

B.昨日本人不慎丢失《随想录》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谢谢哟。

C.本人昨日在图书馆不慎丢失黑色眼镜一副,希望拾得者与我联系,不胜感激。

D.昨日本人遗失饭卡于学校饮食服务中心,肯请拾者高抬贵手交还,万分感激。

大连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及答案)

大连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及答案)

大连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阅读理解1.现代文阅读。

做一只美丽的蝴蝶①有一个小男孩,相貌丑陋,说话口吃,而且因为疾病导致左脸偏瘫,嘴角畸形,左耳失聪,讲话和微笑时嘴角歪向一边。

②为了矫正口吃,这个孩子模仿古代一位有名的演说家,嘴里含着小石子讲话。

看着嘴巴和舌头被石子磨烂的儿子,母亲心疼地抱着他流着眼泪说:“不要练了妈妈一辈子陪着你”懂事的他替妈妈擦着眼泪说:“妈妈,每一只蝴蝶都是冲破束缚它的茧。

才变成的。

我要做一只美丽的蝴蝶。

”最终,他以坚强的毅力战胜了口吃,能流利地讲话了。

③在努力矫正口吃的同时,他还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

为了获取知识,他默默地承受着别人嘲笑的话语和讥讽的目光,全身心地沉浸在书本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①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源源不断地汲取力量。

在学习上困难时,他从不退缩,总是对自己说“我要做一只美丽的谢牌”通过发奋学习,他顺利中学的学业,不仅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赢得了人们的②敬重。

④1993年10月参加全国总理大选时,他的成长经历打动了无数选民,他的竞选口号“我要带领国家和人民成为一只美和的地,一经提出,就深入人心,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人们纷纷把选票投给了他,使他以高票当选为总理。

⑤他就是加拿大第一位连任两届的总理让·克雷蒂安,人们亲切地称他为“蝴蝶总理”。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如饥似渴:________ ②敬重:________(2)第③自然段中“在努力矫正口吃的同时,他还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

”在文中的作用是()。

①点明中心②总领全文③承上启下④首尾呼应(3)请你根据文意写出“每一只蝴蝶都是冲破束缚它的茧.才变成的”这一句中“茧.”指的是:________(4)从哪里看出让·克雷蒂安真做了一只美丽的蝴蝶?(5)从让·克雷蒂安的故事中,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1)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1-3 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

1-3 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

第一课 第三节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用
(3)语法结构与搭配的差异。 粤语在语法方面也有一些特点。比如故事中有“条路、 件褛”这样的说法,意思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一条路”或 “这/那条路”,“一件大衣”或“这/那件大衣”。粤语里可 以用量词直接加名词构成一个名词词组,而且这个量词还能 起到“这/那”这样的指示词的作用,这种用法在普通话里是 没有的。
2.乡音浓重的国文老师,为学生朗读了一首题为《卧春》 的陆游的古诗,要求学生听写出来。 国文老师的朗读如下: 《卧春》 暗梅幽闻花, 卧枝伤恨底, 遥闻卧似水, 易透达春绿。 岸似绿, 岸似透绿, 岸似透黛绿。
第一课 第三节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用
有位学生听写如下: 《我蠢》 俺没有文化, 我智商很低, 要问我是谁, 一头大蠢驴。 俺是驴, 俺是头驴, 俺是头呆驴。
第一课 第三节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用
【解析】
本题从内容准确、层次清晰、表达得体的角
度考查语言应用能力,首先要从本段招聘信息中筛选出必要 内容,然后再改用正式的招聘启事语体将这些信息有机地组 织起来。内容要完备,层次要清晰,第一层是公司介绍,第 二层是招聘条件(学历、技能、语言),第三层是联系方式、面 试日期与地点。表达要得体。
第一课 第三节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用
(3)乡长说:“不要酱瓜,我捡个狗屎给你们舔舔„„” 乡长说:“不要讲话,我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听„„” (4)乡长说:“兔子们,今天的饭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 八!” 乡长说: “同志们, 今天的饭够吃了, 大家都使大碗吧! ”
第一课 第三节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用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及答案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及答案

非连续性文本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中有明确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非连续性文本”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它来自国际“PISA”阅读素养测试项目。

连续性文本是由句子和段落构成的文本,例如小说、散文等,非连续文本包括图表、表格、清单等。

当前,图表以越来越高的频率不断地介入我们的生活,这就需要增加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机会,在教学中建构适当的教学策略。

非连续性文本(一)关于“方言和普通话”的主题阅读一、民间的声音关于“绍兴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帖:1楼:昨天跟5岁的侄子一起吃饭,居然发现这个土生土长的孩子不会讲绍兴本地话。

再看看16岁的儿子,也是在绍兴土生土长的,比堂弟好点,还会说几句绍兴本地话,但那种老绍兴的俚语是一点不懂了。

儿子还说,他的同学和他也差不多。

记得我们小时候,连学校老师上课都是方言,如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那简直就是一门绝活。

现在的孩子倒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甚至还能说流利的英语,但会说地道方言的却成了稀罕品种,方言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存活多久呢?2楼:我女儿在学校讲普通话,在家里也讲普通话,现在很多绍兴话她连听都听不懂了3楼:方言还能活多久?那要看我们还能活多久!4楼:不知道,也许有一天,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但也没什么可惜的,语言失去交流沟通功能,离消亡也就不远了,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5楼: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绍兴话太土,他们听不懂,还是说普通话好。

6楼:“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用方言交流,听着多亲切啊。

7楼:方言里有文化,我们老师说绍兴话里保留着好多古音呢,我想有文化的东西是不会消亡的。

8楼:文物也有文化价值,但是现在不是只能欣赏吗?甲骨文更有文化价值,难道现在还用甲骨文写字吗?(摘自“绍兴E网”论坛,有删改)二、学者的言论1.“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绘等方面都更具体。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及答案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及答案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及答案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非连续性文本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中有明确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非连续性文本”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它来自国际“PISA”阅读素养测试项目。

连续性文本是由句子和段落构成的文本,例如小说、散文等,非连续文本包括图表、表格、清单等。

当前,图表以越来越高的频率不断地介入我们的生活,这就需要增加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机会,在教学中建构适当的教学策略。

非连续性文本(一)关于“方言和普通话”的主题阅读一、民间的声音关于“绍兴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帖:1楼:昨天跟5岁的侄子一起吃饭,居然发现这个土生土长的孩子不会讲绍兴本地话。

再看看16岁的儿子,也是在绍兴土生土长的,比堂弟好点,还会说几句绍兴本地话,但那种老绍兴的俚语是一点不懂了。

儿子还说,他的同学和他也差不多。

记得我们小时候,连学校老师上课都是方言,如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那简直就是一门绝活。

现在的孩子倒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甚至还能说流利的英语,但会说地道方言的却成了稀罕品种,方言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存活多久呢2楼:我女儿在学校讲普通话,在家里也讲普通话,现在很多绍兴话她连听都听不懂了3楼:方言还能活多久那要看我们还能活多久!4楼:不知道,也许有一天,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但也没什么可惜的,语言失去交流沟通功能,离消亡也就不远了,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5楼: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绍兴话太土,他们听不懂,还是说普通话好。

6楼:“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用方言交流,听着多亲切啊。

7楼:方言里有文化,我们老师说绍兴话里保留着好多古音呢,我想有文化的东西是不会消亡的。

8楼:文物也有文化价值,但是现在不是只能欣赏吗甲骨文更有文化价值,难道现在还用甲骨文写字吗(摘自“绍兴E网”论坛,有删改)二、学者的言论1.“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绘等方面都更具体。

部编版五年级(五升六)现代文阅读衔接讲义(五)(有答案解析)

部编版五年级(五升六)现代文阅读衔接讲义(五)(有答案解析)

部编版五年级(五升六)现代文阅读衔接讲义(五)(有答案解析)【考点解读】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模式:概括人物形象(品质或性格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从描写、情节、主要内容、人物身份、抒情议论句、中心句等角度)【专项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识字的老师那个年代的留美学生,暑假打工是惟一能yán续求学的方法。

仗着身强体壮,这年我找了份高薪的伐木工作,在科罗拉多,工头替我安排了一个伙伴——一个硕壮的老黑人,大概有60多岁,大伙儿叫他“路瑟”。

他从不叫我名字,整个夏天在他那厚嘴唇间,我的名字成了“我的孩子”。

一开始我有些怕他,在无奈下接近了他,却发现在那yǒu黑的皮肤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

我开始欣赏他,继而在那个夏日的结束时,他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长者,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有一天,一早我的额头被卡车顶杆撞个大包,中午时,大拇指又被工具砸伤了,然而在午后的烈日下,仍要挥汗砍伐树枝。

他走近我身边,我摇头抱怨:“真是倒霉又痛苦的一天。

”他温柔地指了指太阳:“别怕,孩子。

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

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

”我俩在珍惜中,又开始挥汗工作,不久大阳依约下山了。

一次,两个工人不知为什么争吵,眼看卷起袖子就要挥拳了,他走过去,在每人耳边喃喃地轻声说了句话,两人便握了手。

我问他施了什么“咒语”,他说:“我只是告诉他俩:你们正好站在地狱边,快退后一步。

”午餐时,他总爱夹条长长的面包走过来,叫我掰一段。

有一次我不好意思地向他道谢,他耸耸肩笑道:“他们把面包做成长长的一条,我想应该是方便与人公享,才好吃吧。

”从此,我常常在午餐中,掰一段他长长的面包,填饱了肚子,也温暖了心坎。

伐木工人没事时总爱满嘴粗话,刻薄地叫骂着同事以取乐,然而他说话总是柔顺而甜美。

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果人们能学会把白天说的话,夜深人静时再咀嚼一遍,那么他们一定会选些柔软而甜蜜的话说。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每课课后作业及答案汇编(含四套题)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每课课后作业及答案汇编(含四套题)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课后作业及答案1.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锺.子期(zhōng zhǒng)汤汤..乎若流水(tāng shāng)拊.掌大笑(fǔ fù)2.看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正确、规范、美观。

jǐn náng() wēi é() huà zhóu ()yí pù shí hán()3.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解释。

(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A.心志;情志 B.志气;志向(2)善哉..乎鼓琴。

() A.是的 B.好啊(3)尾搐入两股.间。

() A.大腿 B.脚(4)谬.矣。

() A.谬论 B.错误4.用现代汉语写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1)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下面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B.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C.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D.杜处士/笑/而然之(2)对下列句子中的语气助词“哉”的用法,理解正确的是()。

①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②贤者奚由尽忠哉!A.①表示感叹,②表示反问。

B.①表示感叹,②表示设问。

C.①表示设问,②表示感叹。

D.①表示设问,②表示反问。

(3)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是()。

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B.(戴嵩)尤所爱。

C.(牧童)拊掌大笑。

6.根据课文内容作答。

(1)《伯牙鼓琴》中伯牙演奏的琴曲是()。

A.《高山流水》B.《阳关三叠》C.《十面埋伏》D.《霸王卸甲》(2)《书嵩画牛》用简单的手法叙述了一件事,最后得出结论“耕当”,即遇到不同的事,应当请教。

7.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2023年上学期七年级期中四校联考语文试卷 附答案

2023年上学期七年级期中四校联考语文试卷 附答案

2023年上学期七年级期中四校联考语文温馨提示:1.本试卷共三个模块,23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量120分钟。

2.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所有答案都必须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答题区域内。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1.下面是某同学做的字音字形梳理记录,其中有误的一项是(2分)A.注意因音近或形似造成的误写,如:“云霄”不能写成“云宵”,“粗犷”不能写成“粗旷”。

B.注意成语字形的误写,如:“截然不同”不能写成“裁然不同”,“人声鼎沸”不能写成“人声顶沸”。

C.注意纠正人名、地名的误读,如:“岑参(cān)”应读成“岑参(shēn)”,“济(j ǐ)南”应该读成“济(jì)南”。

D.注意纠正因方言发音造成的误读,如:“酝酿(liàng )”应读成“酝酿(niàng)”,“攒(chuán)成”应读成“攒(cuán)成”。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是(2分)A.我与他分别已两年,但他那灿烂的笑容至今仍徘徊在我的脑海,令我久久不能忘怀。

B.当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后,决定登门造访,赔礼道歉。

C.十三届校园运动会亲子越野跑的现场真可谓是热闹非凡、人声鼎沸啊!D.大家一致认为,这种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是他成绩无法提高的主要原因。

3.下面一段话选自七年级某位同学的军训日记,其中表述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今天上午主要练习的是踏步。

①踏步的要求是两脚在原地上下起落,上体保持正直,两臂按齐步走的要领摆动。

②起初,我们踏步的时候,队伍很不整齐,有先迈开左脚的,也有先迈开右脚的,或者迈开脚步的幅度也不一致。

③通过教官耐心的教导和我们一遍又一遍的练习,使踏步训练很快就有了很大的变化。

④我们一边喊着口号,一边踏步走,声音响彻云霄,动作也整齐划一。

解散时,每个人后背的衣服都有些湿了,可是大家都很开心。

A.①B.②C.③D.④4.下列各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A.朱自清先生《春》中“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一句的“东风”与“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北风”都是指冬天的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方言与普通话(9 分)
材料一:网友的看法
关于“遵义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帖:
1 楼:昨天跟5 岁的侄子一起吃饭,居然发现这个土生土长的孩子不会讲遵义本地话。

再看看16 岁的儿子,也是在遵义土生土长的,比堂弟好点,还会说几句遵义本地话,但那种老遵义的俚语是一点不懂了。

儿子还说,他的同学和他也差不多。

记得我们小时候,连学校老师上课都是方言,如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那简直就是一门绝活。

现在的孩子倒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甚至还能说流利的英语,但会说地道方言的却成了稀罕品种,方言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存活多久呢?
2 楼:我女儿在学校讲普通话,在家里也讲普通话,现在很多遵义话她连听都听不懂了。

3 楼:方言还能活多久?那要看我们还能活多久!
4 楼:不知道,也许有一天,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但也没什么可惜的,语言失去交流沟通功能,离消亡也就不远了,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5 楼: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说本地话他们听不懂,还是说普通话好。

6 楼:“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用方言交流,听着多亲切啊。

7 楼:方言里有文化,我们老师说遵义话里保留着好多古音呢,我想有文化的东西是不会消亡的。

8 楼:文物也有文化价值,但是现在不是只能欣赏吗?甲骨文更有文化价值,难道现在还用甲骨文写字吗?
——(摘自百度论坛,有删改)材料二:学者的言论
“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绘等方面都更具体。

这是方言比普通话往往要生动幽默、有趣传神、在文艺表达里更受欢迎的原因。


——钱乃荣(著名语言专家)“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以普通话沟通不成问题,但你若选择这个城市,却不会讲这里的方言,犹如你爱上一个人,却读不懂他(她)的内心世界,要融入其中,谈何容易!”
——程乃珊(著名作家)
“没有方言的城市是可耻的。


——封新城(《新周刊》执行总编)
“新时代的曙光照进了方言。

方言不是时代的对手。

其实,谁又不在时代面前被揍得鼻青脸肿呢?”“方言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语言和语言之间较量的结果。

全球化的年代,必须要有一种公共语言交流。


——敬文东(文学博士)“我们的态度是大力推广普通话,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积极保护方言。


——陈章太(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
员)
16.统观一、二两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到方言具有哪些价值?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

(3 分)
17.关于“如何走出‘方言困境’,正确处理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的关系”的问题,有人提出先学方言,再学普通话;有人提出让方言作为教学内容进入课堂;有人提出工作普通话,生活遵义话。

说说你的想法,并运用以上阅读材料的有关内容作适当阐述。

(3 分)
18.下列选项与材料不符的一项是(▲)。

(3 分)
A.作家程乃珊认为普通话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的沟通,但是却不能融入到当地的文化氛围,体会方言的美丽。

B.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方言正随着普通话的普及而渐渐消退。

C.敬文东认为方言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语言和语言之间较量的结果。

全球化的年
代,必须要有一种公共语言交流。

D.随着普通话的推广普及,终有一天我们将不再有方言。

16.(3 分) (1)方言里有亲切的乡土情。

(2)方言里蕴含文化。

(3)方言的艺术表现力更强。

(4)方言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特点(或:方言是一座城市的根)。

(答出三点即可)
难度系数:简单
17.(3 分)
示例一:我同意“先学方言,再学普通话”的观点。

第一,现代社会讲方言的环境越来越少,如果小的时候不学,长大后方言交流的环境就更少了,学习方言的困难也就更大了。

第二,实践证明在过去漫长的时间里,从小讲方言的人在经过学校教育后都学会了普通话,因而“先学方言,再学普通话”不失为一个学习方言、普通话两不误的好方法。

示例二:我同意“让方言作为教学内容进入课堂”的观点。

第一,既然方言交流的环境越来越少,那么在课堂上营造这样的环境就显得非常必要,英语学习的环境对大多数人来说也主要是课堂。

第二,让方言作为教学内容进入课堂还可以学习方言背后的文化,增强我们作为遵
义人的自豪感,是具有特色的地方性课程。

示例三:我同意“工作普通话,生活遵义话”的观点。

第一,工作需要与更多的人,包括本地人和外地人,中国人和外国人进行交流沟通,普通话作为公共语言会使交流更便捷更准确。

第二,生活中用遵义话交流,大部分人也都听得懂,而且更加亲切,可以准确表达很多普通话难以表达清楚的意思。

示例四:我认为方言和普通话应该顺其自然地发展,我们不应该过多干涉。

一种语言在没有使用价值的情况下消亡是自然规律,如果一种方言特别具有文化价值,我们也可以做些保护。

但是对于大部分方言来说“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是人力所无法也无需阻挡的。

对方言和普通话就应该一视同仁,让语言和语言对话,决定谁更适合在未来世界。

难度系数:较难
18. 【D】
难度系数:一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