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枣核教案人教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枣核》优秀教案.docx

28*枣核[教学过程]注意读准:翘舌音“折”,前鼻音“困”,后鼻音“牲涨”。
另外,两个多音字“折”,在这里读“zhO”,还有两个读音,一个读“zh©”组词为“打折”,另一个读音是“sh 『,组词为“折本”;多音字“涨”在这里读"zhang", 还有一个读音“zhang",组词为“涨潮”。
(2)识记生字4.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1)熟字加偏旁:“父+多二爹” “利+牛二犁”“口+ 木二困” “牛+生二牲” “广+付二府” “四+去二罢”(2)形近字组词:核一该折一拆(3)组词扩展:妻子夫妻(4)认读生字词(以多种形式,如猜读、“开火车” 读等。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每个短文中不理解的词义,如:(课件出示4:岀示词语解释)①衙役:衙门里的差役。
②善罢甘休:好好地了结纠纷,不再使事态持续下去。
③钱搭:古代装钱物的口袋。
④惊堂木:惊堂木也叫醒木,也有叫界方和抚尺的。
一块长方形的硕木,有角儿有棱儿,使用者用中间的手指夹住,轻轻举起,然后在空中稍停,再急落直下也是古时县官用,举起拍于桌上,起到震慑犯人的作用,有时也用来发泄,让堂下人等,安静下来。
6•通过读课文,你知道枣核是个怎样的孩子?(枣核是个勤快而又聪明的孩子。
)(板书:勤快聪明)三.深入探究,感悟文法。
1 •默读课文第P3自然段,把表现枣核勤劳的句子画出来。
交流展示如下。
【设计意图:先解决了文章的字词问题,夯实基础,扫清了阅读障碍。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力求在学生充分研读的基础上,自主感悟,自觉内化。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课件出示5)“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许多本领。
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板书:天夭干活学了许多本领)指名朗读。
想象一下,枣核很能干什么农活?(还能做饭、洗衣服、割草喂牲口……)正像枣核自己说的一一“别看我人小,一样能做事情。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28《枣核》教学设计

28《枣核》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本课是篇略读课文,也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
《枣核》是一则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个叫“枣核”的孩子,用自己的智慧帮助村民夺回牲口、惩治恶官的故事。
教学本课既要体现略读课文的特点,又要注意单元要素“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在本课教学中的落实。
二、教学目标(1)认识“核、妻”等8个生字。
读准“折、涨”两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
三、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故事内容,复述故事,体会人物的可贵品质。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图片:本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个民间故事,你还记得的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则民间故事。
2.观看枣核图片,学习多音字“核”。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枣树、枣核,“核”是一个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念“hú”,多用在口语中。
3.导入新课。
咱们今天要学的一则民间故事的名字也叫“枣核”,讲的是什么内容呢?咱们一起走进28课去看看。
板书课题:28.枣核。
(设计意图:感知枣核的具体形象,引起小朋友的好奇心,激发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自读课文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问题:课题为什么叫“枣核”?3.学习生字词。
(1)学习词语①自由读、指名读,相机纠正。
②交流课文中不理解词语的意思。
出示句子、生理解意思,师再小结。
(2)学习认字条①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
②学习多音字“折”和“涨”。
教师总结:同学们,在本课生字中有两个多音字,你知道是哪两个吗?你能用它的不同读音分别组词吗?(设计意图:学生自主观察生字,教师适时指导,解决字词问题,读准字音、理解词义,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扫清障碍。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三、整体感知,理清结构1.思考:课文围绕枣核写了几件事。
掌握了生字词,我们学习课文就顺畅多了,课文围绕枣核写了哪几件事?2.课文分段。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八单元 28 枣核》研讨课教案_4

28*《枣核》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第八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有趣的故事,留下的不仅是开心的笑声,还有更多的思考;知识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
格局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
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应当巩固与运用前面几课学过的方法生动地复述故事,再尝试续编故事。
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学习2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
复述故事,续编故事。
3.感受枣核的聪明、勇敢、敢于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复述故事要注意语气和表情的变化,力求绘声绘色。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1.揭题2.默读课文,想想,枣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词语检测(1)折腾涨红(2)夫妻枣核爹娘本领牲口善罢甘休大摇大摆4.句子检测牲口没了,官府岂能善罢甘休,天一亮,县官就带着衙役去捉人。
枣核蹦出来说:“牲口是我牵的,你们要怎么样?”5.分段,为复述课文做准备:如果把课文分为两大段,怎么分?看老师出示的两行词语,能不能给你们一些启示。
第一部分(1-3段)第二部分(4-13段)用一句话说说第一部分讲了什么?(总体介绍枣核人小本领大)简要概括课文第二部分讲了什么。
老师给你一个词语,你用上这个词语就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第二部分讲了什么。
智斗(详细讲述枣核智斗县衙的一件事。
)6.学法小结:(概括几段话的意思或者给短文加上小标题,很有效的一个办法就是找出最凝练的一个关键词语。
例如,本课的第二部分就是智斗)7.第一部分是总体介绍,第二部分是详细讲述。
一会儿复述故事就要有详有略。
【设计意图:分段为复述故事做准备,13个自然段的长故事学生需要分段进行复述。
在此环节教给学生概括长段段意的方法,让学生遵循一定的方法学习,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二、梳理主要内容1.这是一个民间故事,明间故事是靠口口相传流传下来的。
因此,今天我们就要好好地讲讲这个故事。
关于讲故事,在25课和27课都讲了在讲故事之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三年级《枣核》的主题教案

三年级《枣核》的主题教案三年级《枣核》的主题教案1一、导入:播放歌曲《那就是我》导入。
围绕标题提出两个问题:1、看到“枣核”这一标题,你想知道什么?2、看到“枣核”这一标题,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生字词在文中圈出来,借助工具书在文中注音。
2、同桌互相印证读前预设,交流互补。
3、教师归纳。
1、概述故事,枣核从哪里来又到了哪里去。
2、枣核的用途是慰藉思乡之情。
3、以枣核为题,既表明了文章的线索,又揭示了思乡的主题。
三、再读课文。
讨论“几枚小小的枣核,就能充分的表达美籍华人朋友的浓浓的思乡之情吗?”学生阅读后探究讨论,终于达成共识:美籍华人朋友对故乡枣核的珍视可以看出浓浓的思乡之情;在美国生活如此富有,还想着故乡,也能看这种情感;还有自己亲自建造故乡模样的“北海”,也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四、三读课文,归纳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全班交流,明确:(1)以小见大、以物传情。
作者借具体事物表现抽象的感情:a)以小小的枣核寄托了一位远离祖国近半个世纪的美籍华人思恋故土的民族深情。
b)将这位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融化在栽种杨柳、养睡莲、堆叠“北海”,追忆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情景等细节中。
烘托手法。
(2)反衬手法的运用:课文不惜笔墨,写“同窗”在美国的居住环境的美丽(“一片嫣红”、“定会有枫城之称”等);写“同窗”生活条件的现代、优越(“三层小楼”、“车库门……自动开启”、“后花园”);写“同窗”全家事业有成(“老伴儿在研究所做营养试验”、儿子在潜艇当总机械长、女儿在哈弗教书),但仍感不足,“年纪越大,思乡越切”。
显然,课文以对“同窗”生活情况的介绍为背景,烘托了她强烈的思乡之心,爱国之情,突显了故土、祖国在她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五、齐读末节,体会它在文中的作用。
六、由学生简介课文写作背景及作者,并归结全文:1、有关背景及作者2、有关主题。
3、设置悬念。
4、有关以小见大,以物传情,及烘托手法的运用。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枣核》教案

《枣核》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枣核的历险经历,感受其勇敢、机智、乐于助人的精神品质。
3.体会枣核的语言特点,学习其生动、形象、富有童趣的表达方式。
4.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枣核的历险经历,感受其勇敢、机智、乐于助人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难点1.体会枣核的语言特点,学习其生动、形象、富有童趣的表达方式。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收集与枣核相关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猜谜导入:谜面是“小小东西真奇妙,里面外面都是宝。
别看它小不起眼,却能救人于危难。
”(打一植物)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揭示课题《枣核》。
2.谈话激趣:你们了解枣核吗?知道它的作用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枣核的历险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纠正字音,指导读好长句子。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引导概括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枣核的“小”?引导学生抓住“才”“就”等词语体会枣核的小巧玲珑、可爱之处。
指导朗读,读出喜爱之情。
2.学习第2-4自然段。
自由读第2-4自然段,思考:枣核做了哪些事情?表现出它怎样的精神品质?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引导感悟理解。
(1)从“蹦”“跳”“逃”等词语可以看出枣核的机灵、勇敢;(2)“嘿”“啊哟”等词语表现出枣核的幽默风趣;(3)“救”“扶”“送”等词语表现出枣核的善良、乐于助人。
部编新人教版三下语文教案《第八单元--28.枣核》(表格式+反思)

(2)再读枣核的回答,想一想枣核这样说的目的
是什么。教师适时归纳板书:安慰爹娘,让学 学生说说自己是从哪些
生从中体会他对父母的孝顺。
地方体会到枣核是个孝
顺的孩子的 (3)指导分角色朗读父母和枣核的对话,注意读
出各自不同的语气。
4.体会枣核的“勤快”品质。
(1)重点引导学生研读课文第 3 自然段,从文中 画出描写枣核“勤快”的词句,说说自己从
生:为什么 叫这样奇怪的名字呢?
生:枣核是不是长得很小,像小小的枣核那样 呢?
精品文档
3
......
师:你们的脑瓜里装的问题可真不少。要想找 到问题的答案,还是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里 去,答案全在故事中。
二、感知故事,初识人物
1.引导学生同桌进行课文轮读,看看自己在课 前预习过程中有没有读准生字的读音,同时在 读错的地方做上记号,相互间予以纠正,强调。
师:你是个虚心好学的孩子。
师生互动
生:我绕开麻烦,尽量从其他地方走过去。
师:你是个敢于换位思考的孩子,有思想。
生:我自己动脑筋思考解决麻烦的办法,然后 再大胆地与麻烦作斗争并战胜它。
师:老师欣赏你,因为你是个勇敢无畏的孩子。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个故事人物,名字非常奇 怪-一枣核(板书:枣核)。孩子们,看到这个名 字你们会产生哪些想法呢?
不同人物的说话语气及情感表现。
学生活动
四、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教
1.课件播放动画片《枣核孩子斗县官》,学生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 认真观看,再次直观感受枣核的品质特点。 其他智斗强暴的故事
学
2.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其他智斗强暴的故 事(或者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教师适时引导学 生用简洁的话进行描述,并将故事人物与枣核 进行比较,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8枣核教案新人教版

-使用颜色和字体来突出重点知识点和词、句(如:使用红色字体突出枣核的聪明才智,使用蓝色字体突出枣核的助人为乐品质)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和故事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枣核》的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枣核》的教学目标和《枣核》的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枣核》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枣核》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枣核》学习状态。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生动展示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软件:教师运用教学软件进行课堂互动,开展游戏、quiz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3.实物教具:教师使用图片、卡片等实物教具,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故事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枣核》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枣核》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枣核》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枣核》内容,强调故事中的重点情节和人物性格的特点。
三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枣核》(人教部编版)

-例如:通过造句、词语接龙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加深对词语含义的理解。
-句子分析与仿写:理解并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学会仿写类似的句子。
-例如:分析“枣核虽小,用处可大呢!”这句话的结构和意义,指导学生仿写出类似的句子,如“铅笔虽短,作用可大呢!”
-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这需要一定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例如: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如“枣核除了课文中的用途,还能有哪些作用?”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进行创造性思考。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枣核》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身边的小事物?”比如,一颗小小的枣核,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枣核》的奥秘。
3.句子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如“枣核虽小,用处可大呢!”“他总是用聪明和机智,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等,理解句子含义,学会仿写。
4.课文主旨:引导学生明白课文的寓意,培养他们珍惜身边的每一个小事物,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5.写作技巧: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提高写作水平。
-到自己的写作中。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描述,然后尝试在写作中运用。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学生需要克服表达上的困难,能够流畅地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
-例如:通过小组讨论、口语练习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表达的机会,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枣核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给多音字“折”“涨”组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枣核小人可爱与可贵的品质。
4.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枣核小人可爱与可贵的品质。
2.学会续编故事。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继续学习一篇民间小故事,题目是《枣核》。
(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题来读一读。
2.提示“枣”字的写法。
3.出示图片,观察枣的形状、大小。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轻声读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小黑板出示朗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
(1)借助拼音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2)读通课文。
(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
(3)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1)文中“枣核”是谁?
(2)指名朗读课文。
纠正字音。
三、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枣核干了哪些事?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2.生交流。
3.课文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小枣核非常勤快?
(1)出示第3自然段,指名读一读。
(2)枣核虽然很小,干的事却很多,别人能干的他会干,别人不会干的他也会干,你说他能干不能干?
(3)现在你知道邻居们为什么都夸枣核吗?
4.枣核除了勤快之外,他还有什么优点?
(1)指名读第4~7自然段。
(2)枣核的聪明表现在哪些地方?
(3)起初,大伙儿为什么不相信枣核的话?要完成这个任务难吗?说说你的感受。
(4)确实很难,所以大家不相信枣核的话。
面对大家的质疑,枣核表现如何?分角色读出来。
(5)枣核到底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把大伙的牛、驴给要回来的?指名读一读。
(6)现在大伙相信枣核了吗?你喜欢这样的枣核吗?为什么?
5.枣核不仅勤快、聪明,还很勇敢。
指名读第8~13自然段。
(1)指名分段朗读。
(2)此时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枣核?(勇敢、机灵)
(3)你喜欢这样的枣核吗?喜欢就在读一读,把你的喜爱之情读出来。
四、续编故事,练习说话
小枣核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勇敢正直把乡亲们的牛、驴都赶回来了,还狠狠地惩治了县官,真是大快人心啊!可是聪明的同学们,县官被枣核戏弄,被打掉牙齿,你们想可恶的县官会就此收手吗?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大家想一想,再接着编写故事。
1.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指名续编,适时指导。
板书设计
28枣核
勤快
聪明
勇敢
教学反思
本文通过一个小故事,塑造了一个勤劳、聪明、勇敢、善良的“枣核”形象。
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事件感受人物的品质,采取多层次评析,指出人物的优点,并从文中找出有力的依据,让学生回归文本。
同时通过朗读,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共鸣。